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开启左侧

[分享] 如何克服焦虑?

[复制链接]
61991 0
天涯55 发表于 2020-10-5 23:51:30 | 只看该作者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比如个人就有社交焦虑,我归结为自信心的问题


上一篇:如何面对在抑郁期间浪费的时间?
下一篇:焦虑症是什么样的?
@



1.西兔生活网 CTLIVES 内容全部来自网络;
2.版权归原网站或原作者所有;
3.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
4.若涉及侵权或有疑义,请点击“举报”按钮,其他联系方式或无法及时处理。
 
沙发
娜娜妮烁h5 发表于 2020-10-5 23:51:51 | 只看该作者
 
曾是多年的焦虑重度用户(非专业意义上的“焦虑症”)。分享两个自我疗救的有效思路,很容易操作。认真贯彻,一定是有用的。


【一】避免陷入过度沉思(观点来自哈佛大学公开课:幸福课改善情绪的正念疗法 (豆瓣)
1、我很差劲,我比不上其他人,我配不上、也得不到我想要的东西;
2、我很恐惧,我害怕我考不上/找不到工作/就这样度过一生;
3、我很后悔,我痛苦于自己曾经浪费的生命、伤害别人和被人伤害的自己;
4、 我很无奈,很多事情我无力改变。
(经知友提醒,2016.06.12新增:大家可以发现,我所描述的焦虑,非病态“焦虑症”的焦虑,而是普通人常见的焦虑(负面情绪)。如果是焦虑症患者,速去就医。这些自我调节的思维方式,仅适用于普通人的普通焦虑。)


每个焦虑症重度用户都会明白,当你焦虑的时候,你会陷入巨大的恐慌之中,急着挣脱这种情绪。一般这种时候,我们习惯做的事情是,反复思考那些痛苦的情绪与不理智的想法,试图说服自己不再焦虑。
但实际上,这是一种彻头彻尾的误区。过度沉思,只会更加巩固我们大脑中与焦虑相关的思维,造成一种恶性循环,它毫无任何帮助。执着于分析每一种情感、感觉和想法,是有害的。这种对情绪和想法的徒劳抗争,就像是不断重复把巨石推上山顶的西西弗斯(哈佛大学公开课:幸福课)。过度沉思本身是一个巨大的问题,而非解决焦虑的方法。
当你焦虑的时候,这样告诉自己:(“准许自己为人”的观点,来自哈佛大学公开课:幸福课)


这些感觉是暂时的,我是个人,我有这样的情绪非常正常,完全合情合理;
没关系,我完全接受,我不急着挣脱,我可以尝试感受这种负面情绪,这是我生而为人的权利,我知道它一会儿就消失了。
相信我。记住这些话,每次都这样告诉自己,会让你觉得好多了。然后,不必沉浸在过去,不必追究自己到底做错了什么,也不要试图说服自己相信未来,而是问自己是不是不舒服,是不是该去


出去走走
晒晒太阳
吃点好吃的
听音乐
冥想
跑步
与别人聊聊


身体和情绪是互相影响的。去做这些日常的事情,可以改变身体所处的状态,焦虑情绪也会很快散去,不再为其折磨。这是逃避么?不是。日常的这些放松行为,会给你一种全新的角度,去更好地抚慰焦虑、安定情绪。(观点来自哈佛大学公开课:幸福课)
以上。焦虑吉尼斯世界记录的持有者——我,亲测有效。最有效。从前的我,不是这样的,那时我满腹心事,都写在脸上,13岁看起来像23岁。以上我所叙述的思维方式,请务必在焦虑时坚持练习,效果看得见。


【二】对所焦虑的事情进行描述分析(观点和理论习自哈佛大学公开课:幸福课
过去发生的那些耻辱、遗憾、痛苦,如何才能坦然接受、不再焦虑
但是,对于焦虑,我们当然不可能永远避开它。我们怎样才能让过去发生的那些耻辱、遗憾、痛苦,成为自己可以接受的事情呢?到底怎样做,才能“有脸见自己”,这关系到我们对自己作为一个整体的人的接纳。
直面迷障,才能真正解决问题。对于焦虑,你所需要直面的方法是:对其进行倾诉、描述和分析,言语或文字的形式皆可。具体来说,对焦虑的事情进行总体的描述,具体分析因果关系。遵循的模式为:abc(具体指:行为,情感和分析),先描述深刻影响了自己的痛苦事件,接着描述你所受到的具体影响,然后对其的前因后果进行抽丝剥茧地分析。


分析这一步至关重要,它意味着对生命中那些沉痛的过往进行积极的诠释。对焦虑进行分析的目的,是将“坏”事情叙述成一个“好”故事:“坏”事就是“坏”事,我们无法改变,但我们需要把“坏”事描述为之后发生的“好”事的原因,为两者建立因果关系。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就是最形象的例子。为“坏”的事情赋予意义,将其前因后果,与积极的事情联系起来:这件坏的事情发生了,我才得以遇到好的事情。为了这件好的事情,我所遭受的痛苦,是值得的。没关系。


这种对痛苦经历和情绪的积极诠释,会让人感受到生命的因果和关联性。每一件事情,都变得具有其存在的意义。由此,我们在潜意识中,会认为自己对人生拥有了控制和预知的能力:因为我们能清楚地看到事情的因果关系,它们不是毫无来由地发生的,所有的一切并不是祸从天降。
在进行诠释时,可以多使用领悟性的词语和词组,比如“现在我知道了”、“我明白了”、“我意识到”等等。用得越多,受益越大。


生活中遭遇的一切、所将面临的一切,都有了巨大的关联性,不再是零散的、无意义的。我们就此可以平静地面对人生:过往的不甘或未来的不确定所引发的焦虑,可在很大程度上得到减轻。
另外,还有两点大家谨记:每天冥想,以及每周4~7次慢跑,每次20~30分钟即可,很有用。(来自幸福课)


②对于当下以及未来的焦虑,如何减轻
【此条新增于5.29日,感谢评论区某只胖友指出之前答案的局限性】
我的方法是,告诉自己:既然命运中必须有此番遭遇,好,没关系,那就经历一下好了。(记住这句话,很有效)
当我们正在经历可怕的事情时,通常,是看不到这之后的积极面的,即使告诉了自己会有好事发生,也不可能相信。Tal说:“Things just happened,you don't have any other choice but accept。”“我们必须要有可以接受纯粹坏事的勇气”(来自评论区第2页的时哈克)。


既然命中该有此番遭遇,那就经历一下好了。——冷冷·高
配合坚持跑步和冥想,对于当下及未来的焦虑,会减轻很多很多,人会平和、勇敢起来。
————————
非专业人士,只是个幸运的自救者,不懂也不谈高深理论。如有不对,特别希望被指出,免得误导了胖友们。
【观点和方法全部来自哈佛大学公开课:幸福课和改善情绪的正念疗法 (豆瓣)】,我只是结合自身的具体实践和思考,做了逻辑梳理、综合陈述、话唠式解读和分享的工作。
嗯…看完了之后,做才是最重要的请去做。会好起来的~


感谢阅读。
码字不易,费时费心,如果文章对你有帮助还请花1秒钟点个赞。:)
答主:高冷冷(哈工大化学本科丨北大中文硕士丨知乎55万关注)。我有20个万赞干货答案,我的学习类和心理学类干货,获得了130万赞同+310万收藏,在知乎总排名第四学习型答主排名第一
小小声告诉你,我的公众号“高冷冷”更值得关注,我给所有(300篇)干货做了便于查找的目录(在菜单栏“隔夜面包”),学霸养成丨心理丨思维丨方法论,数十万人在这里得到了真正的改变。——我的读者总说要把我藏起来,就是不愿意给我点在看。我好气0.0,只能自己给自己打广告啦。见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jjjjjjjkj 发表于 2020-10-5 23:52:13 | 只看该作者
 
克服焦虑需要做到五点:
1、认识到自己的渺小,认识到自己能力有限
2、做好最坏的打算,然后该干嘛干嘛
3、但行好事,尽好人事
4、急也没用,你算老几
5、关我屁事,都tm给我滚




焦虑实际上源于我们的认知和现实的失调。
容易焦虑的人在潜意识里对自己的能力总是过分高估的,总觉得自己做了什么事情之后就一定能改变未来的走向和结果。
然而事实上不是这样的,世事无常,尽了人事之后真的只有听天命,至于结果如何是完全无法被我们支配和控制的。


其实大家都知道这个道理,但内心深处又不愿接受这个事实,


可惜事实就是事实,它老人家才不会鸟你接受不接受呢
你再急再气,对现状能产生一丝一毫的改变吗?
不能啊


不接受?好,那就难受。


也就是说,只有认知和现实取得一致,与过去和未来的自己和解,才能治好现代人莫名其妙的焦(fan)虑(jian),别无他法。


克服焦虑最重要的
其实是认识到自己的渺小
认识到自己就是个弟中之弟
不是无所不能的神
有太多太多的事情,是我们没有办法控制的


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打好预防针,提前想好万一出现了最坏的结果,究竟该怎么办。
同时尽好人事,问心无愧是不可能的,别骗自己了。
能做多少做多少,站好最后一班岗就行了。


自己最亲再爱的人出车祸/得癌症,我们能控制吗?控制不了啊
我们只能努力挣钱,买上保险,定期安排体检


这次考试出什么题,有没有我不会的,我们能控制吗?控制不了啊
我们只能翻开书本的目录一个个回忆下去,真考到了不会的也只能自认倒霉啊


明天的面试我能过吗?不知道啊
那我只能把该做的事情做好,今晚早点睡,明天脸色不要太难看


你急吗?
急也没用啊?你能改变什么啊?你算老几啊?
既然急也没用,不急也没用,那还是不急好了,该干嘛干嘛,反正都一个吊样


谁叫我这么渺小呢?
抬头看看天上的星辰,我的体积连他们的亿分之一都没有啊,我又算个什么东西呢?




还有一种焦虑,属于"输入型焦虑"。
这种东西本质上也是对自己能力的过分高估,看见别人做到了,就以为自己在短时间内也做得到。
或者别人逼逼了两句,马上就被别人带着走,没有一点自己的主见,别人说什么就是什么。


只有认识到自己的渺小,认识到自己在短时间确实没办法超过别人,才有可能沉下心来把事情做好。
很多需要时间沉淀的东西,急也没用,但只要每天都做,只要不是太难的事情,总有一天还是有追上别人的可能性的。


认识到自己的渺小,才能发现身边99%的事情都是"关我屁事"。
你管不了的事情=和你没有关系=关你屁事


因为你根本管不了这件事,你再焦虑也没用啊,你就是急出病被送进了医院,都不会对现状有任何改变。




高考改革了,这个事情你管的了吗?
管不了,那关我屁事


谁谁谁又挣了多少钱,拿到了什么什么好工作,成绩又提高了多少多少...
这钱这工作这分是我的吗?不是啊
那关我屁事


还房贷很辛苦,请给我打钱公众号:哎哟不想学习啊(xueshen7799)
微博:幻夜梦屿
「原创」七天必成英文书写字体「原创」总结人生没意思,总结学习可有意思太多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炫诗5 发表于 2020-10-5 23:52:36 | 只看该作者
 
如果你总在(有意识或无意识地)给自己灌输悲观失望的思想,如果你总是严苛地批评和评判自己,或者你总是做最坏的打算和哀叹过去,那么你就一直在创造最终将转化为「焦虑」的完美风暴。你控制不住自己,因为这正是你处事的方式。然而,这正是你焦虑的原因。
谜题终于解开啦! 焦虑就是压力而已。你不太会正确地排遣压力,对吗?
所以现在,请你放下这个总是莫名其妙出现的想法:你患有某种可怕的、无法治愈的疾病,你对它束手无策,你被它永远地困在原地。
从现在开始,你需要管理你的焦虑。 这正是我们即将开始做的事。
你正因为焦虑而感到挫败吗?你是不是一直觉得自己又软弱又愚蠢?或者你因为这些感觉而失去了一切?
你为什么要这样攻击自己呢? 这样会帮助你减轻焦虑感吗?并不会。所以还是省省吧。
事实上,如果你过去(尤其是童年)曾经历过某些情感冲击、损失、心理创伤,或者你的性格高度敏感(大多数焦虑的人都是这样!),有焦虑情绪是很正常的。
我们大多数人在生活的道路上摸索前行,被世间琐事缠身,同时也会犯错,人生路上也并没有什么地图来指导我们如何管理自己的心理健康。
我们之中也少有人接受过情商教育。我们处理情绪的方式都是向那些在生活中对我们很有影响力的人学来的,但他们不一定是完美的精神导师。
这一切都在告诉你,无论你一直以来在做什么,都对你没用,所以,是时候学习一些更有效的技巧了。
使用 App 查看完整内容目前,该付费内容的完整版仅支持在 App 中查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写写写写着玩的 发表于 2020-10-5 23:53:22 | 只看该作者
 
知乎新人,第一次被邀请,谢谢 @刘柯。尽力回答哈!
       作为心理咨询师,应该还算新手;但作为一个社交焦虑倾向患者,已经好多年了。所以还是说一说自己的改变经历吧。
1.首先,要有一个契机让你决定改变。
       焦虑时,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就是回避。所以我从小到大都尽力回避在公众讲话的机会,在上研究生之前,焦虑都没有任何改善,也从来没有想过要改变。因为回避是缓解焦虑最安全的方式。
       让我改变的动力并不是来源于一个突然的启迪。而是在上研究生后,突然进入一个需要面对很多公众讲话的机会,研究生又会越来越近距离的接触各种权威和老师。虽然回避能够暂时缓解焦虑,但时间长了,会不断磨掉人的自信。我对自己越来越不满意,到一定程度就难受到让我觉得必须做出改变了。当然,学习心理咨询本身也是给我带来改变动力的因素之一。

2.然后,你要开始行动。
      我相信有很多书告诉你如何克服焦虑,心理学中也有很多的方法,但是更重要的是,行动!我说说自己尝试过的,还觉得有用的方法吧。
    (1)克服预期焦虑。
       预期焦虑(anticipated anxiety),是指个体预期到环境可能诱发焦虑而产生的焦虑,比如明天要做课堂pre,今天想到明天的事情会感觉很焦虑,并且对明天的事情很没有信心。这种状态常常会影响我的准备工作。
       上研究生时,在一堂英语课上,英语老师说了一句话:“when you are full prepared, you will be confident. ”(当你准备充分时,就会很自信)”。正好下周轮到我做pre了,本来还想焦虑,但听到老师这么一说,我突然明白,如果想要变得自信,就要充分准备。后来,那个十一假期,我的时间全部花在准备pre上,我逐字写下讲稿,自己对着电脑试讲,并将自己的试讲录音,然后听录音,注意修改自己不喜欢的地方。直到让自己满意,或者自己觉得能行了
       我不得不承认,为了做到让自己满意,我也给了自己很多折磨,比如花费很多时间,准备很多资料啊,但我觉得这不是坏事,因为这个过程确实让我学习到很多。那次pre过后,并没有得到老师特别特别的表扬,但是我自己很满意,因为我准备的东西,我都尽力展现了,而且比之前的我,已经有了进步。我开始相信,只要我们努力,是有能力去改变一些东西的(这应该也是一种自信的表现)。
       后来很多次的pre,我都是这样。再后来,老师选择我去给别人讲课,一次一次脱敏。现在每次准备公众讲话前还是会焦虑,但跟以前不同的是,随着pre的进行,我不会像以前那样越讲越紧张了,反而是越讲越放松。因为之前准备充分,我的注意力都在我准备的东西上。

     (2)克服当时的焦虑状态
       很简单,就是意识到自己焦虑的时候,停下来,深呼吸,深呼吸,刻意的放慢讲话的节奏。在平时也可以这样练习。

    (3)改善焦虑特质
       很多人之所以容易紧张,影响更大的其实是长期形成的一种焦虑特质。通俗的说,就是性格上就比较容易焦虑。所以长远的解决办法肯定是改善焦虑特质,就像改善急躁脾气一样。
很多老师提到正念,我曾经也去参加过一个八周的工作坊。每次三小时,第一个小时就是静坐,后面的讨论中,领导者给予的引导很少,也很少谈到ta自己的感受。那时候没有慧根的我,觉得那几个小时简直是煎熬。很遗憾就没坚持下去。
       后来我开始自己看一些正念的书。正念创始人卡巴金说了一个概念我印象非常深刻,他说正念就是”pay attention“,也就是一种专注力。这是一种我们生来就具有的能力,但遗憾的是,我们现在都失去了。
       后来又听了佛教史的课程,了解到瑜伽也是八正道之一。于是开始去练瑜伽,半年之后,感觉受益很多,最明显的就是身体上的。至于情绪上的,也不知道是不是真的有用,但相信应该是有用的,现在也还在练。
      另外,练瑜伽让我有很多的体悟,跟大家分享一下:
      ①通过关注身体某一部位的感受来训练专注力,比从一开始关注自己的思维要更加容易。所以,瑜伽可以成为一个训练专注力很好的起点。
      ②瑜伽的有些动作会让人的身体感觉到疼痛,但坚持一会儿就好像没那么痛了。我明白,所谓正念减轻焦虑,并不一定真的是焦虑程度降低,而只是我们对焦虑的容忍度更高了。时间长了,我们容忍的能力就会提升,从而对焦虑的感知就不一样了。不过我一直没有体会到通过呼气将疼痛带走的感觉。反而更像是,当你的注意力放在呼吸上,而不是疼痛的部位时,好像就不会觉得那么疼了。这么说来,这种感觉有点像森田疗法的原理。
      ③当我们开始信任自己的身体时,我们可以做到更大幅度的动作。所以,不管是身体或心灵,当我们开始信任自己时,常常会有意外收获
      ④瑜伽寻找的一种感觉是放松但不松弛,我从理性上也知道是这样,但是一直没有在身体上找到这种感觉,所以就继续不断探索吧。

3.最后,多做反思总结。
       其实就是多关注自己,好像跟正念的理念也是一直的,但是是从更宏观的角度关注自己,即了解让自己变得焦虑或变得不那么焦虑的因素或条件。
       每个人都是一个独一无二的个体,书上的各种方法,并不一定都适用每个人。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就只能去慢慢尝试,说到底,我还是相信,有意识地改变意识和有意识尝试性行动是非常重要的。而保证你不断前进的方法,就是不断反思总结对自己有用的方法。最终,都是加深对自己的了解。

初次回答,轻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179775 发表于 2020-10-5 23:53:30 | 只看该作者
 
其实,不同种类的焦虑是无法一概而论的,比如题主所说的“社交焦虑”,它并非是“日常的焦虑在社交时刻的体现”那么简单,即便题主自己评估,社交焦虑与自身的不自信/低自尊相关,也很难说这就是导致你社交焦虑的唯一或根本原因。
(关于社交焦虑,我们在知乎上详细答过两个相关的问题,附上链接:除了接受自己「内向」的一面,还有其他结束社交焦虑局面的选择吗? - 知乎
为什么有些人会害怕接近自己喜欢的人? - 知乎)

不过,题主的问题问的是一种“大多数”的状态,我们就从一个大多数的角度来提供一种回答--对大多数人来说,不确定都是一种会引起焦虑的状态。无论这种不确定指向更好的结果还是更坏的结果,仅仅不确定本身就让很多人坐立不安,甚至比不如人意的结果出来之后更不适。
然而,活着就意味着要和不确定相处。总是会有新的事、新的环境、新的人出现。它影响着我们愿意冒多大的风险去投入生活。它也是我们想要走出旧的处境、想要发生一些改变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部分。无法忍受不确定,意味着你会始终倾向于选择已知,你会因此更难改变和突破。它会让你画地为牢、固步自封。
1994年,Freeston等人提出了“无法容忍不确定的程度”(theIntolerance of Uncertainty, 简称IU)的概念,它被认为影响着“不确定”和“担心/焦虑”之间的相互关系,被用来衡量我们对不确定的容忍度。如果IU(无法容忍不确定的程度)高,意味着我们对不确定的容忍度较低,更喜欢待在熟悉的、可预测的情境里,不确定对他们来说是一种威胁;当我们对不确定的容忍度极低的时候,哪怕是受到一点点不会造成伤害的刺激,都会引起强烈的反应。而那些IU比较低,即对不确定的容忍度比较高的人,更喜欢体验新鲜、刺激、陌生的环境,不确定会让他们兴奋。一系列研究认为,IU是担心、焦虑产生和维持的关键影响因素,也是焦虑及焦虑障碍的最重要预测指标(Carleton, 2007)。
所以,我们要如何降低这种与“不确定”相关的焦虑感?

1. 把“预期”变成计划,把判断变成描述。
“预期”是一种想象,会引发的是你或积极或消极的情绪,而不太会影响到现实层面;主观的判断也不能对你的未来有什么实质的影响。而客观描述你所处的环境,做出切实可行的计划,才是真正能影响现实的东西。
我们之前提到过一种认知策略叫做“防御性悲观”,说的就是考虑和分析所有可能的最坏的情况,具体地思考可能会发生什么,一一做出实现的应对步骤计划,而不是宽泛地悲观恐惧、沉浸在恐慌中。假如它们真的发生,也可以有条不紊地处理。

2. 停留在焦虑中,观察自己的感觉。
你需要变成一个自己的感觉的观察者(feeling observer),因为,当你对未知的事情感到非常焦虑时,这种焦虑的背后往往是你已经有的情绪,比如,当你担忧“我会很孤独”的时候,你可能在想的是,“我吃得太多,生活习惯不好,没有人会喜欢我”。当你去捕捉和观察自己的感觉时,会发现困扰你的不是那个不确定的未来,而是“我想要逃开这些负面的感觉”。
焦虑是一种很难承受的情绪,所以人们会不假思索地做出种种行为来从中逃开。但只有当焦虑发生时,你愿意去观察和分析自己的焦虑背后是什么,才有可能从根源上解决这个问题。

3. 抛弃虚幻的失控感,聚焦在你可以控制的东西上。
对未知的焦虑和控制感有关,但是,往往只是那种害怕失控的感觉在影响你的焦虑水平和自信,这种感觉是虚幻的,不如去找到那些你真正能够控制的东西,提高应对的能力,“做好我能做的,接受不能改变的”。
经常找一些你可以做到的小任务给自己,把大的目标拆成小的步骤,让自己经常感受到“我能做到”,及时在每次做到之后给自己奖赏——哪怕只是一个冰淇淋。这会逐步加强你对自己生活的掌控感。

4. 制定行为规则,约束自己而非时刻接触
如果你对股市特别焦虑,就给自己制定一天只能查看一次的目标。如果对孩子的学习成绩感到焦虑,就规定自己必须减少检查作业的次数。如果你对伴侣的忠诚焦虑,那就约束自己不能查看对方的手机。与你想像的相反,解决焦虑的方式并不是时时检查,而是约束自己。

有时候我们可能会猛然发现,有些我们认为的危险、失败都只存在于想象中,是你在心里给自己设置了太多的限制。在这些对于未来的想象里,我们开始拖延,犹豫不定,找借口,让别人为自己做决定,或者直接选择一个坏的结果。
但其实,最好的办法就是去经历那些你所畏惧的事,它会给你证明自己头脑中那些猜想是错误的机会。如果你因为害怕自己能力无法胜任工作,那就试试看,自己是不是真的做不到。如果你害怕自己无法应付陌生的环境,那就出门远行一次,你会发现未知并不如你想象中的可怕。即便经历的过程并不好玩,它也不是那么令人难以忍受。只有接受生活的不确定性,突破心理界限,才能打败焦虑,活出真正的自己。
以上。(篇幅有限,我们重点答了“如何降低焦虑”这一部分,其实不确定性与焦虑的具体关系,以及不确定性带来的焦虑对我们的影响,也都是我们需要知道的有趣的部分。如果你们感兴趣,欢迎评论来告诉我们,我们来更新更多~)
原文发表于 改变,意味着要接纳未知|研究:如何提高对不确定的容忍度?
了解更多与心理相关的知识、研究、话题互动、人物访谈等等,欢迎关注KnowYourself - 知乎
宇宙中最酷的心理学社区,人人都能看懂,但只有一部分人才会喜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Xizi_YGbwbhmy 发表于 2020-10-5 23:54:07 | 只看该作者
 
我历数工作十几年的经历,无论媒体工作还是创业,相对都是焦虑的高发领域。但是相比之下,我是人群里生活比较忙乱、但比较不容易焦虑的人。


我想说一下克服焦虑的经验,那就是:舍弃、看透、冷漠、躲藏。


第一个词是舍弃。



舍弃并不完全等同于流行的“断舍离”,但它们部分重合。我理解的舍弃,是善于挑选一段时间、一个场景内的主要目标,然后把跟目标无关的因素忘记。时间和场景变换,主要目标会变换,这时候就要看情况是否调整主要目标。


最典型的场景是工作和娱乐的变换。在工作状态下忘记娱乐,在娱乐状态下忘记工作,这就是舍弃。如果事情非常多,场景变换非常快,那么这种舍弃的节奏也随之加快,但不管是多么微小的间隙,都要舍弃次要目标,寻找主要目标。否则,两个不同标准会重叠,你会不知道按照哪个标准选择,有个精确的说法叫作“心挂两肠”,焦虑随之而来。


要做到快速取舍,需要慢慢培养一些明确标准,而防止标准的重叠:什么事重要,什么事不重要;什么事对,什么事错。这一点,是我在和导演徐静蕾聊天时得到的启发,她说到一个很令人羡慕的思考习惯,是画一条明确的线,线之上的,不纠结,去做;线之下的,不纠结,不做。当然,这条线并不容易画,需要价值观、判断力足够成熟,需要长期的总结和训练。


第二个词是看透。



它有两层意思。


一层意思是说,面对一个麻烦,尤其是急切的时候,绝不为其中无法改变的部分费神,只关注其中可以解决的部分。


已经发生或必将发生的事实不可改变,为它付出任何精力都是损耗。最典型的例子是“迟到”这个场景,我见到太多人,在约会、会议、赶飞机即将迟到的时候张皇失措,不断抱怨司机开错车道,选错路,或者绝望地思考着后果。但这一切都丝毫不会改变迟到的事实和它的后果。这时候应该做的,是弥补和防备可能的后果,哪怕系好鞋带以便下车后跑得快一些,都更有用。如果一切都已经于事无补,不如安心看本书,或者处理一些与此无关的工作。记住,不为无法改变的事情伤神,别人可能会因为你这种时候的状态感到奇怪,但这是这个情景下最正确的状态。


大的一层则是,从总体上认清麻烦不断是自己人生的常态,并且为此做好一切心理准备。不要为“麻烦出现”这件事耗费心神,不要懊悔,不要叹息不幸——除非这种懊悔和叹息是策略性的,能带来帮助。这样,你可以冷静对待任何麻烦,并且用最快的时间决断最好的应对方式。


第三个词是冷漠。



这一点包含在上一点里,但值得单独拿出来说。


冷漠主要是对自己而言。很多焦虑的来源,是“太爱惜自己”。而化解这个焦虑其实也很简单,那就是简单地问一句”有什么大不了的“。从战术上把一切自己无法改变、必须承受的后果看成“没什么大不了的”,在我看来是问题发生后唯一正确的心态,它有些自欺欺人,因为很多后果可能非常严重,比如破产,甚至死亡。但假如你曾经试过多问几次自己这个问题,你会发现世界变得不那么可怕了。人可以承受绝大多数坏事,并且能够度过绝大多数危机,失恋、失去工作、失去财产都是并不致命的麻烦,更不用说你面对的大多数麻烦根本到不了这个层级:诸如一件工作没有做好、丢了一个钱包这种小事,不是无法弥补的过错。大多数情况下,都还来得及。


还要记住一点:有些痛苦根本无法解决。这也是冷漠的价值:不要呵护自己脆弱的幻想,要让自己承认这个事实。接受它然后想想怎么办,反正你早晚要接受。


第四个词是躲藏。



要给自己准备一个随时可以躲进去忘记一切的庇护场。


简单来说,就是给自己寻找一些可以快速进入又快速出来的状态,这些东西可以是一本小说(比如古龙小说)、一个歌手、一些游戏画面,或者一个你非常喜欢的人,一段你难忘的回忆,它们的特点是,你可以在耐心就要失控的混乱时刻,花二十分钟甚至十分钟躲进去,让自己彻底放空,享受片刻沉浸,用最短时间给自己吸取最大的耐心和宁静感,然后出来继续面对一切。


很多时候,抽一根烟或者涂一次口红就是充当着这种效果。有些经常焦虑的人喜欢抽烟,有些女孩每天需要到卫生间补几次口红,这些小举动其实就是躲藏,三五分钟时间,可以积攒很多能量。


一定要有短暂放空的办法,大多数事情不会被10分钟耽搁,而这10分钟却可以给你带来处理大多数事情需要的力气和耐心。
判断利弊和得失,判断后果,专注解决问题的方案而不是对问题产生情绪。


理性的养成不能一蹴而就,但如果不断提醒自己,你会发现一切都在慢慢变好。生活会仍然一团乱麻,但你面对乱麻会更加镇定。


既然要面对世界冷冰冰的逻辑,那就别在对待自己的时候使用太多感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天涯何处无小草 发表于 2020-10-5 23:54:16 | 只看该作者
 
之前读过一本书《当下的力量》,给我提供了一个处理焦虑、烦恼的新思路。我把这本书做成图解分享出去。

一、你为何不离开痛苦之身 第1张图片

其实总结下来,一切痛苦都源自你的过去或未来。或是对过去的懊悔、愤怒,或是对未来的恐惧、焦虑。但最真实的你还是当下的你。你人在当下,为什么总想着过去和未来?

二、你为什么无法停止思考?
 第2张图片

小我≈大脑的思考。小我只存在于过去或未来。没有过去,小我是谁?没有未来,小我还如何存在?“小我”有对“自我感”的需求,所以不断调动你去思考。


三、尝试跳出“小我” 第3张图片

当你能够意识到小我的存在,试试跳出“小我”的视角,去观察小我。在临在的视角,你会发现,你的痛苦在思维层面,大多以批判的形式出现;在情绪层面,大多以负面情绪的形式出现。但都是对现状某种形式的不接受。


四、当下的我才是真正的我 第4张图片

本我其实无法通过思考去寻得,他是你痛苦和身心内外冲突的终结,是思考的终结。它要求你注意力集中在当下。你需要尽可能将注意力集中在身体内部,在体内扎根,这样才不会迷失。痛苦即是一种无意识的状态。


小结:
小熊无法达到本书作者的心灵高度。但希望大家能看懂小熊这里说的“小我”“临在”“本我”三个概念。想想你的痛苦,是不是”小我“在作恶?最后再补充几个书中提到的比较有意思的观点。

1.真爱是不可能对立的,不能前一秒深爱,后一秒伤害。如果伤害,那是”小我“在作恶。因为”小我“需要借此体现自我感。


2.”小我“害怕死亡毁灭,所以不承认错误,错误等于死亡,所以在争论的时候想尽一切打败对方。

3.对未来过于关注而对当下关注不够造成所有形式的恐惧;所有形式的不宽恕是过于关注过去而很少关注现在。

4.你的情绪也是你的能量场,会引起别人的共振。如果是负面情绪情绪就会唤起对方的”小我“,形成对抗。

5.科学家艺术家的创造性突破都源自与无念、内在的宁静。


看完一本书,其实就是在学习一种新的思考方式。你看完这篇文章,真正看懂这套“小我”、“临在”、“本我”的思考方式了吗?

作者介绍 :熊家先,全国唯一本科创业专业在读学生。在通往职业经理人的路上摸爬滚打。微信公众号:Master熊。每周看本书,看完做解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排行榜
活跃网友
返回顶部快速回复上一主题下一主题返回列表APP下载手机访问
Copyright © 2016-2028 CTLIVE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西兔生活网  小黑屋| GMT+8, 2024-7-7 1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