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开启左侧

[问答] 为什么很多留学生回国后都不快乐?

[复制链接]
78646 20
郑晓荔 发表于 2021-8-9 08:07:24 | 只看该作者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有的bro提到关于赚钱的问题,个人感觉留学生这个群体想找到好工作其实并不难,不敢说人均大厂,就算跟自己老爸混,肯定也不会差。
而且我自己收益应该超过留学生中位数了,但是在知乎凡尔赛会被群嘲吧? 头保命。还有个别人,回国后直接别墅养老了。所以,一定程度上,快乐跟收入并不是正相关?


上一篇:造价超2000亿!27年前,中国移民113万,硬把这项工程建成了
下一篇:如何看待明星担任网络诚信大使数据造假成常态?
@



1.西兔生活网 CTLIVES 内容全部来自网络;
2.版权归原网站或原作者所有;
3.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
4.若涉及侵权或有疑义,请点击“举报”按钮,其他联系方式或无法及时处理。
 

精彩评论20

正序浏览
跳转到指定楼层
沙发
sundada 发表于 2021-8-9 08:07:37 | 只看该作者
 
很多人并不清楚自己需要什么。
自己想要什么和需要什么是两回事,但要能分清需要对自己的性格,生活,职业发展以及大环境有着极深的了解,并且也因此学会对生活妥协。
为什么是两回事?
举个例子,有个青年说自己要做投行。这是他想要的。但是他撑不了加班996,所以他需要的是一份加班不厉害的职业。也因此,投行显然不行。可是他硬上了,挤进投行。半年后因为实在受不了加班,身体吃不消,选择离职。
半年的投行履历,无法承受加班,青年发现他再也无法在投行圈,甚至金融圈混,于是改行。
其实这种弯路在一开始就能避免,只要他真的脚踏实地地审视自己的心理和生理条件和投行的环境。
放到留学生回国这个问题。很多留学生以为自己想要的是:
1,在母国工作,离本源文化进,离父母近,自己能适应。
2,不做凤尾做鸡头。靠自己海外背景能在国内听上去响当。
而实际留学生需要的是:
A,钱,至少和留在海外的同学比不会差太多。
B,和国内没留过学的社雄比不落下风。
C,一个适合自己职业观和社会观的环境。
很多留学生看不到ABC,只觉得自己有12就够了,于是回国后发现一些问题:
AA,初始工资大多远比不上海外同级别职位,并且做的事情可能也没海外同级听上去高大上。心里有落差,不住地问自己为什么当时在国外没留下来。
BB,国内“土著”高手如云,自己所谓的海外背景根本不占优势。技能,视野,效率等全面有些落后,甚至引以为傲的语言也不能做到拉开明显差距。开始怀疑自己闪闪发光的文凭到底能给自己什么底气。
CC,在自己塑造职业观和社会观的初期选择出国,而国外的职业环境和社会环境无形中影响了自己,比如人与人之间的清晰界限感,回国后自己反而不适应了。
解决办法 - 妥协,并在国内重塑自己的职业观和社会观,最后做到融入。但这个妥协是很困难的,因为人留学结束,心理上其实也把学习这件事划上句号,如今回国还要继续卷,继续学和适应,肯定心理上不愿意。
但不愿意也得愿意,世界不围着人的主观意愿而转,所以知道自己适合什么,需要什么,远比知道自己想要什么重要也实际得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叭啾v 发表于 2021-8-9 08:08:27 | 只看该作者
 
谢邀。
题主描述的实际上不太符合我的整体印象。
我的观察,基本上年龄越小,阅历越少,家境越富有的人,从海外回国越容易快乐。当然家境富有基本上等同于年龄小,毕竟高中或者本科就出国的,家里都要有点积蓄才可以。
而年过三旬的,回国快乐的比例明显比小留学生要低得多。
毕竟有好几个三旬老汉面临的,但是小留学生还没经历过的问题,会深刻的影响回国之后的体验:
1. 没生孩子的时候,老婆找工作对单身女性的歧视问题  
2. 老婆生孩子的时候,产假侍产假问题
3. 孩子生下来之后,安全的婴儿奶粉来源问题
4. 父母双职工,一两岁大的孩子托管问题
5. 一线城市落户问题
6. 买房的六个钱包,以及学区房问题
7. 工作单位的领导画饼对三旬老汉不再有效的问题
8. 年龄增大疾病风险增大,需要商业保险但是国内大病商业保险市场混乱问题
9. 小孩兴趣班补习班互相攀比,鸡娃严重的问题
10. 车代表身份和面子,互相攀比车辆,购买豪车的开销问题
11. 父母双职工,小孩上下学接送问题。
12. 怕养老院欺负老人,自己耗费精力日常照顾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的养老问题
13. 年龄增大,身体下降,雾霾和食品卫生更加重要的问题
14. 人口老龄化,自己退休之后能否拿到老保问题
15. 996问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异度空间2 发表于 2021-8-9 08:08:41 | 只看该作者
 
本质上是因为梦想戛然而终了
愿意出国留学的人都是不安于眼前的人,会对远方有所向往,会期待不确定的未来。去一个陌生的国度,见到不一样的画面,学习新鲜的内容,体验未知的生活,邂逅无法预知的人。留学,是逐梦的过程,是抛却眼前安稳现状跳入命运的大转盘,下一站不知道又转到什么样的风景。年轻人要的,就是这种未来无限大的感觉。
更细节一点,学习金融的会梦想闯荡华尔街或者到上海金融区和大鳄们畅聊股市讯息;学习计算机的会想去国内外创业公司当下一个热点的弄潮儿;学习艺术的会期待进入世界顶级时尚圈,与大明星们谈笑风生;有志做科研的会兴奋于进入世界顶级学府以后成为知名教授。。。又或者只是想要体验不同的文化,见到新的朋友,寻找将来一生的伴侣。无论是什么,这种不确定带来的梦想或者幻想本身就是一种魅力,因为还有机会一切还未发生,我们都在等待最好的
无论因为什么,留学结束了,回国回到从前的环境,开始找工作上班过循规蹈矩的生活,竟然发现似乎留学并没有增加太多的筹码,曾经的梦想实现了多少又丢掉了多少。不管多好多差,你已经经历过了知道不过如此,梦想和未知变成了已知和确定,无限大的未来坍缩成了一个点一条线,照进现实的是更真实甚至残酷的现实,接受起来总会有很久的一段不快乐。这不仅对于留学生而言,对大部分的充满梦想学生年轻人进入社会变成普通人变成中年人都是同样的情感经历同样的道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zenghhui 发表于 2021-8-9 08:09:37 | 只看该作者
 
因为太卷了!
享受过发达国家的“福利”,再回国一时间就很难适应。
那我自己来说吧,我去年回国时也超级不快乐,具体有以下几个点。
1.女孩子
在西班牙时女孩子很好约和追,从纯情小姑娘到单亲妈妈,再到30岁出头的成熟女人我都约过,而且都挺快乐,挺轻松舒服的。一回国,好家伙……直接成了屌丝猥琐男,单身半年,连女孩子的手都没碰过,可能是我不符合中国女人的品味吧。
2. 物价
我回国后工作的城市是深圳,物价很多时候比西班牙的还高!我在拉科鲁尼亚一个月500欧元可以活的很滋润,合租一个环境很好的单间,还吃得好,偶尔还能来个短途旅游。但500欧元(4000元人名币)在深圳活得累的一批。
深圳的鲜奶,鸡蛋,肉类价格都是高于西班牙的!导致我个鲜奶爱好者,在深圳那几个月都喝不起鲜奶。租房就更别说了,太差而且太贵了!
3.医疗
西班牙全民医疗免费,看病不要钱,做各类检查也不要钱,医生开了处方自己出去买药就好了,住院的话是不收费的,就是得癌症了也是免费治疗。留学生的话,看你买的什么医疗保险,但一般一年都是300-500欧元,看病基本是一分钱不用花的。
我当时在西班牙生过一次病,拿着我的保险卡去医院看了急诊,拍了下X光,一分钱没花。医生给我开了个处方,让我自己出去买药,然后一共花了20欧治好了。还有个朋友拉肚子,急性肠胃炎,去医院住了几天,一分钱都没有花,还管了几顿饭。
然后等我到了深圳,好家伙……那医保制度我现在都没搞明白,分深户和非深户,报销还分医院,异地医保啥的……
4.工作
明明都下班了,为啥大家都还坐在办公室啊?在西班牙时,我们都是到点就下班,以加班为耻!在深圳职场PUA数不胜数,我这个在西班牙待了两年的直性子职场小白,完全玩不转国内那套啊!
5.大环境
卷!太卷了!套路太深了!
然后又继续去追我的拉美梦了,我去了古巴。
小智大障:外派南美洲/非洲工作是怎样的一种体验?结果到了古巴,生活更苦!呜呜呜,太难了!

 第1张图片

在古巴冥想的我

第二次更新
看了评论区,决定再更新一次来解释一些问题。
1.我为什么在古巴工作
我上高中时期,就有了想要探索拉美大陆的想法,一直想要探访这片魔幻而又现实的土地,所以学习了西班牙语,并且前往西班牙继续深造了一年半。
最想拜访的就是古巴。刚到这时,的确被这里的魔幻而又现实的场景所震撼到了。医生数量和素质极高,却极度缺乏医疗设备和药品;
官方想尽一切办法维持货币稳定,货币贬值速度却依旧很快;明明有自己的主权货币,却遭受着美元的冲击;美金商店里商品相对丰富(其实连国内的小卖部都赶不上),普通商店里啥也没有;官方默许黑市的存在;疫情加美国制裁的情况下,这座小岛却依旧不妥协的精神……

 第2张图片

有着破败美的古巴街道

太多魔幻而又现实的见闻了,也算是不枉此行。
如果可以,我会继续拜访其他拉美国家,墨西哥,智利,厄瓜多尔,哥伦比亚,萨尔瓦多,危地马拉,洪都拉斯,哥斯达黎加,多米尼加,玻利维亚,秘鲁,巴拉圭,乌拉圭,阿根廷。我想在每一个国家都工作和生活上一段时间,去真正感受它的文化和历史。
2.关于在西班牙时女朋友的问题
我当时在西班牙的确交了几个女朋友。期间也有几个只谈身体,不谈感情的疫情朋友。这些事情在我的B站账号,我都有视屏,就不过多详述了。
大家都说我是海王,但其实我只是比较多情而已,再说每个人的感情观不一样,并没有谁对谁错。

 第3张图片

我和依旧还有联系的墨西哥小姐姐

3.关于西班牙医疗问题
西班牙的医疗保险的确很好用,这点我必须指出来。甚至我室友去看心理医生也是保险报销的,不用给钱。我当时买的是Asisa最便宜的那种保险,300多欧一年。也有更贵的,保的范围更全。
有一次我的第三任西班牙女朋友过敏了,直接去了一家医院,从会诊到打针治疗,花了不超过半个小时。也是一分钱都没有花。
也有得了肿瘤的同学,治疗了一年多,除了刚开始买医疗保险的钱,一分钱没有花,最后还治好了。
这些都是我亲眼所见,没有任何瞎编。
4. 我为什么不待在西班牙
我说过了,我想走遍拉美,像三毛笔下『万水千山走遍』那样,去游览体验魔幻而又现实的拉美大陆。西班牙只是我的一站,毕竟拉美大陆深受这个前殖民者的影响,但又有那么一点不同。

 第4张图片

在古巴工作的我

5.回国问题
我是中国人,我有中国护照。在防疫政策允许的情况下,且我自身也符合规定的情况下,我可以选择回国或者不回国,这是我的自由。
我有西班牙签证,只要符合规定,我想去就去,那也是我的自由。
我有古巴长期居留,只要符合规定,我想待就待,我想走就走。
我自己和我的家庭负担得起我的旅费,且这一切不违反任何法律和道德,为什么评论区有人要指责我?我明明什么都没有做错。

 第5张图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yindandanyin 发表于 2021-8-9 08:10:35 | 只看该作者
 
这个现象背后的本质是:中上产阶级代际间的阶级滑落。
以美国本科留学生群体为例,他们的父辈是中国社会的上层阶级+中产阶级。家庭净资产1000万人民币,家庭年收入60万人民币,是这个圈子的起步价。且只谈人数占比最多的中产阶级。
为每一个留学生子女四年共计支出150万-250万学费的“中产阶级“父母们,分成两拨人。一波人经过数十年的寒窗苦读,成了80年代最早一批接受高等教育的人;另一波人则是站在父辈建立的基础上,趁着改革开放的东风,继续做大家业。他们都有着共同的特点:接受过良好教育、拥有广阔眼界和艰苦奋斗的品质。是绝对的精英。
从遗传学的角度来说,子女能够继承父辈同等艰苦奋斗和吃苦耐劳的品质,是小概率事件。大部分中产阶级的后代的优秀程度是超不过自己的父母的。
人生幸福的标准不应仅以金钱衡量,但且做个片面分析。一个美本留学生如果恰好是“优秀程度远远不能企及父母“群体的一员,不留在美国继续读博深造,非IT金融数学相关的专业,不继承家族企业,那回国大概率要接受自己月薪不超过万元的现实。四年花光的两百万学费要干个二三十年才能赚回来。
一线城市动辄千万的房价、中国职场996与PUA的工作压力,突破阶级桎梏的阻力,在接触了真实的社会后,这位同学突然认识到了这个社会对于普通人的残酷。在父母的庇佑下无忧无虑生长了25年,曾经的生活和独自打拼要面临的困难对比如此鲜明,便产生了巨大的心理落差。终于明白所谓的理想、诗歌与远方,拥有的良好的物质环境,未来的人生,倘若脱离了父母的支持和物质基础,连个*都不是
但是,即便不快乐,即便最终在自己的这一代,家族的阶级无法继续上升,他依然和社会的最广大的一穷二白的普通人群体有着泾渭分明的阶级界限,能在前人的积累上,拥有着比普通人更厚实的家底,更多生活的底气,和更多选择自由的权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若兰心栖 发表于 2021-8-9 08:10:53 | 只看该作者
 
这个和回不回国根本就没关系。
我是留学生,在加拿大。
依我看,很多不开心其实就是自找的,先别急着喷我,请耐心看完。
事实情况是:无论国内还是国外,都有好的一面,也都有不好的一面。问题的关键就是很多人只盯着不好的地方看(无论对国内还是对国外)。
所谓取舍取舍,有取就一定有舍。
比如国内的好处是公共政策的整体性和连贯性比较好,社会公共安全压力也比较小;而国外是朝令夕改、三天两头变,谁让国外的环境就是“谁都能上台插一嘴”呢?
国内的劣势就是集体主义比较强势,求同不存异;人和人之间喜欢指手画脚、评头论足,个人太张扬或者不懂得“入乡随俗”的话就肯定会过得很难。国外的好处就是个人主义比较强势,小民尊严被优先保障,因为人和人之间谁也无法骑在对方头上,博弈下来的结果就是互相尊重,互不干涉。
可是事物就是有两面性的,这个事实谁也改变不了。既然大家都是成年人,无论做什么选择,都是利弊权衡后的结果,不要做了选择之后又百般埋怨。
我曾经也是个愤青,在国内大学毕业工作了三年,然后出国留学;留学到现在也超过三年了,我经历了从最开始到国外处处受尊重的惊喜,慢慢到后面发现人性无论在国内外都是一样的,再到后面厌倦老外当你的面“be nice”但是内心里面却看不起你的伪善,我慢慢能在积攒阅历之后客观看待和评价。
对我自己而言,如果要选择回国,我不会抱着在国内能遇到包容个性张扬和个人主义的环境的期待,因为国情不同、文化不同,既然要回国,我会做好“返”乡随俗、和光同尘的心理准备,这是做人最基本的素质;
如果我的竞争力不足以让我回国谋生,从而选择留在国外,那我也会做好心理准备,和老外一起在朝令夕改的社会环境里相互当面一套背后一套;
我不知道其他留学生是因为什么原因选择了回国,但是既然选择了回国,不管是因为什么原因,就不要只盯着不好的地方看。大家都是成年人了,你权衡利弊选择了的东西,最后却说它这也不好那也不好,这是对自己的不尊重。
又比如我我不喜欢老外的伪善和北美英文的油腔滑调,但我如果选择了留下,却一天到晚因为这些事情置气,那我留在国外也不快乐。
所以,关键问题不在于回不回国,而是无论在国内还是在国外,不能又想要一个事物好的一面,又想剥离它不好的一面,这个世界上没有两头好处都让你占了的,做人要现实一点。
只有想明白了这个问题,才能得到内心的平和;如果想不明白,只想取,不想舍,那就真的是在自讨苦吃,一点好处都没有。
共勉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非磨大 发表于 2021-8-9 08:11:19 | 只看该作者
 
不想回答这类问题,因为可能会被删,本人实在做不到整天说吹捧的话呀。对一个问题的回答,可能有不少人有共鸣,也都只是表达个人看法而已,但某些人/平台偏要操控他人想法和喜好,如下:


 第10张图片

题主问了一个很好的古老问题:快乐和收入,是否成正比?

个人先回答结论:因人而异,有人只看重金钱,也没错;但对我个人而言,快乐/幸福感 和 收入,有关系,但不绝对是正比关系。世界之大,各种理念和生活方式都有,金钱是很重要的一部分但绝不是全部,我/我们有脑子会自己思考,什么时候变成了只允许有一种想法和理念存在,什么时候变成了我/我们 —— 作为一个个独立个体 —— 却必须绝对服从/顺从其他人的意志?个人的快乐,很大一部分来自于我有独立思考的自由,我有自己的判断和生活方式的自由(当然,我遵守法律,我尊重他人的不同且从不损害他人利益)。我不是个只看重金钱的机器或工具。

具体:只说我自己和认识的亲友同学们的例子:大部分都已经或准备再次离开,理由不一,但基本一个共识:不喜欢这个大环境内的思想压抑+不正风气+做事方式+繁琐的人际关系+公私不分+重视集体轻视个人(这个"集体",不是单纯意义的国民全部利益的集体,而是极少数权势人群和所谓管理层的集体、与个人无关),没有平等和自由,更没有所谓的民主和博爱,没有,有的只是更多的各种套路和营销,事实就是事实。缺少这些空气,我们确实活得不开心,这种不开心来自于外部环境而非自己内心,解决前者只能离开(当然不可否认,有的专业能力很强,薪水和待遇肯定比国内高,但也不是唯利是图只看重金钱,否则的话之前就不会回国,回来再准备离开也是在消费个人更多精力和时间成本,大家只不过是因更明白更看透而做出的选择),真的还不如小时候物质相对贫乏的那个年代(那个时候国人们大部分都还是友善的,风气也没像现在这么不正这么官僚这么内耗这么极端)... 我/我们总是遇到夸大/要面子的官僚处事风格,见鬼了,解决问题更重要还是面子更重要?我/我们真的是搞不懂,消耗更多精力是为了什么,消耗一代又一代,有意义吗?再次离开的,目的很简单 —— 为了正常生活、平和的心态处事和对待他人、没有套路。

毛主席曾经说过:“批评与自我批评。”(注解:批评和自我批评必须坚持实事求是,讲D性不讲私情、讲真理不讲面子,决不能把自我批评变成自我表扬、把相互批评变成相互吹捧。)
《国语·周语上》记载: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壅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是故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
现在只有民粹和批评,没有自我批评和自由发言(当然,自由是有限制的自由 —— 遵守底线法律和道德、不损害他人利益的自由),有的话也基本被删除,一些教授的合理评判也被禁言,笑死我了,自信客观和自大心虚还是有本质区别的。别随便一个什么人就想来凌驾于我们个人选择之上或者乱扣帽子,继续无止境内斗和内耗...

该肯定的:疫情控制的好,大部国人面对这个灾难还是比较理智和自律;有些事情的监管有在改善,立法方面也在细化...

最后,我/我们真的没有更多精力整天疲于应付以上种种,时间耗不起了,因此我/我们在不欠这个社会什么人情的情况下,能离开就是图个简单清净,好好工作,好好学习,简单生活就好...

只看重金钱的,在国内大环境比较适合,他们貌似还蛮快乐,与是否是留学生没什么关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moy言 发表于 2021-8-9 08:11:44 | 只看该作者
 
这是UC Berkeley对"happiness"的定义。
Happiness Definition | What Is Happiness其中提到的:
the experience of joy, contentment, or positive well-being, combined with a sense that one's life is good, meaningful, and worthwhile.

It captures the fleeting positive emotions that come with happiness, along with a deeper sense of meaning and purpose in life—and suggests how these emotions and sense of meaning reinforce one another.
有多少人能有a sense of meaning and purpose?

用中文来讲,有多少人是在浑浑噩噩地过日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不会电工 发表于 2021-8-9 08:12:31 | 只看该作者
 
稍微说一下我个人的经历哈。因为同事有可能也上知乎,就匿了。
首先先说明下本人虽然不是海归,但是本人所在的公司里有不少海归同事,所以与他们交流共事发现了这样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我接触过的海归大致可以分为两类:行的和不行的。
一、行的里面最有代表性的两个一个是本硕美国纽大的,另一个本硕是英国圣安的(说实话圣安我认识他之前根本没听说过,但是后来的共事让我对这所从没听过名字的大学都产生了强烈的好感)
这两位有以下的共同特点:
    专业非常扎实,能力强,效率很高,基本上没啥业务问题是搞不定的。非常的低调,海归这个标签在他们身上几乎被完全的淡化了,他们不会去刻意强调自己的出身,除了某些牵扯个人经历的话题外你几乎都不知道他们是海归。情商高,总是能够快速的适应各种各样的环境和人。
二、不行的里面最有代表性的就是某个本科双非一本,硕士去了某个在知乎被称为offer机的英国学校读了一年金融。她可以说是上面两位的反面典型:
1.专业基础一塌糊涂,号称CFA只差一级就全过了但是依旧财报都看不太懂,问就是英国的金融课程教的和国内的不一样。
2. 几乎把海归和cfa挂在嘴上,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虽然我在xx读得书,但是我对伦敦的感情非常深,因为在那里住了很长时间”(大姐,你一共就出去了一年好不)pyq里只要是条动态几乎就离不开“怀念”、“英国”、“伦敦”等字眼;极度媚外,出去一年,就国内这不好,那不好,英国怎么怎么样…与其聊天任何话题最终都会扯到她当年在国外怎么怎么样,去过多少国家,中国多么多么伞兵”
3. 玻璃心;工作稍微被质疑就会炸毛,进而cfa、frm、精英教育体系、土鳖等字眼就会脱口而出;抗压能力极差,动不动以要看心理医生为由请假好几天…我们都怀疑她是领导的亲戚…
出国一年就不适应中国的这种几乎都是第二种。个人经历,仅供参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排行榜
活跃网友
返回顶部快速回复上一主题下一主题返回列表APP下载手机访问
Copyright © 2016-2028 CTLIVE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西兔生活网  小黑屋| GMT+8, 2024-5-26 0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