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开启左侧

[华人餐馆] “定律”是用来打破的:红红火火的《中餐厅》,正诠释着“没什么不可能”的人生命题 ...

[复制链接]
412 0
walking 发表于 2017-9-11 06:26:15 | 只看该作者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锋芒智库
品牌立论 | 口碑行销 | 舆情数据 | 策略咨询

文|梁湘梓

这是一档充满了“逆向思维”的节目,亦是一档展现诸多挑战的节目。在这里,它论证了“定律是用来打破的”这一核心命题:当不会做饭的周冬雨也当起了大厨,谁说90后女生不会做饭?当中国的文化也可以通过“食物”被传播,而不仅仅是通过“说教”的方式时,原来文化也可以走胃、走心;当节目以一种“慢姿态”进行叙事时,在快与慢的张弛有度之间,会发现原来综艺还可以这样做。而正是这些不断的“打破”,让人懂得了“没什么不可能”的人生命题。

上周六,《中餐厅》第七期节目播毕,全国网0.96、CSM城域1.2的收视率,使得节目继续着双网第一的不错战绩;而网络播放量突破15亿的同时,使得《中餐厅》真的成为了一匹“黑马”闪耀在2017年综艺的暑期档。

“定律”是用来打破的:红红火火的《中餐厅》,正诠释着“没什么不可能”的人生命题 ... 第1张图片
除了赵薇、黄晓明、张亮、周冬雨和靳梦佳的明星号召力,除了展现了五位明星合伙人的经营理念,除了青春叙事,《中餐厅》的意义还在于它一直强调着一个人生命题——“没有什么不可能”,而这也使得《中餐厅》有了超脱其他同类型综艺节目的意义。

1 角色转换之间,
完成自我突破的“戏剧感”

“本来无望的事,大胆尝试,往往能成功。”这句莎士比亚的名句,诉说着一个道理:对于个人而言,勇敢开启人生的新篇章,勇于跳出自己已经习惯的舒适区,人生就可能获得更加丰富、别样的解读方式。毫无疑问,《中餐厅》就为几位明星提供了这样一个突破自我的机会。

褪去明星的光环,当五位合伙人穿着便装,素颜出现在《中餐厅》的镜头里的时候,他们完成了第一个角色转换:从明星到餐厅合伙人的转变。从最开始对于海外创业的懵懂无知,到几个人一起去超市为餐厅添置用品;从完成的第一道菜到接待好第一桌客人,在不断的定价争论、经营理念的碰撞中,在客人或满意的微笑或诚恳的建议中,他们也让中餐厅逐渐走上了正轨。

可以说,短短的20天,几位明星合伙人却经历了以往人生中从没设想过的情节,而这也注定会为他们的人生增添一份值得铭记的经历。

“定律”是用来打破的:红红火火的《中餐厅》,正诠释着“没什么不可能”的人生命题 ... 第2张图片
而在具体的角色分配中,五位明星合伙人也完成了从演员、模特、主持人向“服务员”的角色转换。赵薇体验的“店长”角色,她需要强大的领导能力;黄晓明时而接待员,时而的厨师角色,他需要较好的亲和力和沟通能力;张亮作为主厨,却要在这个中餐厅完成买菜、备菜、炒菜、端菜等全套服务,这是对体力与耐力的考验。

周冬雨体验的“吧台小妹”,她也需要跳脱曾经舒适公主的生活,努力为客人提供周到的服务;靳梦佳不用说,一直洗碗也让她感受到了每一行都有不易之处。更关键的是,在最新一期播出的节目中,店长赵薇采取了48小时主厨轮班制,周冬雨则成为了“改革”后的首位主厨。

“定律”是用来打破的:红红火火的《中餐厅》,正诠释着“没什么不可能”的人生命题 ... 第3张图片
这对于毫无烹饪基础的周冬雨而言挑战巨大。因此,当她好不容易适应了“吧台小妹”的角色后,这一次转变又倒逼着她自己突破自身的阈限,不断进步。

虽然还是很害怕油锅,但是靠着“防油神器”——手套,她还是在张亮的指导下完成了一道道菜——豆瓣鸡、茄汁大虾等等。倘若没有这次的角色转换,可能她自己也不知道自己会有这么大的潜能,更不会因此对张亮的辛苦感同身受,向张亮喊话:“我终于知道你为啥犯心肌炎了!”。

“定律”是用来打破的:红红火火的《中餐厅》,正诠释着“没什么不可能”的人生命题 ... 第4张图片
因此,无论是从明星到合伙人的转变,还是从吧台小妹到主厨的转变,这些角色的变化都让几位明星合伙人不断突破着自我的极限,从而证明了“定律是用来打破的”这一命题。

2
中国与世界之间,
“食物”串联着文化交流的使命感

当然,“定律”被“打破”在《中餐厅》里绝不止明星合伙人的自我突破,还有节目对于文化交流命题的注解。其实说到与他国的跨文化传播,以往的主流做法是通过历史人文纪录片的国际化传播,向世界展示中国;或者是在奥林匹克赛场,通过竞技比赛让世界看到中国;再或者在综艺节目中,也是通过境外游的方式,展现着国外的特色文化。

而《中餐厅》恰恰反其道而行之:它取景于异域之地泰国,却通过中国食物回望着中国,不少外国人可以在中餐厅感受到中国文化,而这样的文化交流无疑是走胃、走心的。

“定律”是用来打破的:红红火火的《中餐厅》,正诠释着“没什么不可能”的人生命题 ... 第5张图片
所以,《中餐厅》的逻辑是让世界看到自己,而不是自己再去看世界。对此,总导演王恬曾说到:“不管是选择开餐厅的主题还是以象岛作为餐厅经营地,都是经过深思熟虑的——象岛上的中国人不多,而中餐厅更是从未有过。”

因此,当象岛上的泰国人、西班牙人、瑞典人都被“中餐”吸引到这里,当宫保鸡丁、菠萝古老肉可以满足外国人对中国的想象,当水饺、馄饨也能在象岛得到外国人的支持时,通过食物让外国人了解中国的目的也就实现了。

当然,《中餐厅》还通过了一些细节表现展现着中国的精神文化:比如黄晓明送给顾客们的扇子、中国结;比如在音乐演奏区,曾被唱起的《有一个姑娘》;还有刚开始营业时的《还珠格格》的海报,甚至几位明星合伙人的热情,都成为《中餐厅》拉近与顾客距离的有利媒介,文化交流在这个过程中也就自然产生了。

“定律”是用来打破的:红红火火的《中餐厅》,正诠释着“没什么不可能”的人生命题 ... 第6张图片
3
快与慢的张驰之间,
“慢姿态”创新着户外综艺的制作框架

而从节目制作的角度来说,《中餐厅》又将“慢综艺”推向了一个新高度。和曾经追求悬念、讲究矛盾冲突和刺激感的“快综艺”相比,2017年暑期档《中餐厅》的“黑马姿态”证明了节目打破了人们只爱“快综艺”的定律,因为它让人看到了“慢综艺”的美好:

在制作上,《中餐厅》无疑是精致的。首先,是节目讲故事的功底深厚。从明星合伙人的艰难开始到他们逐渐熟悉了经营后的驾熟就轻;从赵薇黄晓明老师的驾到到轮换主厨的机制转变,在这个过程中,有矛盾冲突,也有惊喜重重,这也使得故事不至于过于平淡。

其次,是节目的后期要加鸡腿。恰到好处的BGM、形象动感的动画、花字,还有适时的文案,提升了整个节目的质感。

“定律”是用来打破的:红红火火的《中餐厅》,正诠释着“没什么不可能”的人生命题 ... 第7张图片
而在情感的共鸣上,在炎炎夏日,人们工作都处于十分紧张的当下,《中餐厅》让人看到了蓝天白云大海,看到了沙滩美女和美食,于是它做到的就是一种情感上的共鸣,谁让和夏季最为匹配的就是海风、沙滩、啤酒、美食呢?因此谁说“慢综艺”难出彩?《中餐厅》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所以,这是一档充满了“逆向思维”的节目,亦是一档展现诸多挑战的节目。在这里,它论证了“定律是用来打破的”这一核心命题:当不会做饭的周冬雨也当起了大厨,谁说90后女生不会做饭?当中国的文化也可以通过“食物”被传播,而不仅仅是通过“说教”的方式时,人们会发现原来文化也可以走胃、走心;当节目以一种“慢姿态”进行叙事时,在快与慢的张弛有度之间,我们也会发现原来综艺还可以这样做。

《中餐厅》正是在这些不断的“打破”中,让人懂得了“没什么不可能”的人生命题。

出品 | 锋芒影视舆情研究智库

主 编 | 陆兮影 责 编 | 果 乐
视 觉 | 成 辰 校 对 | 之 一

“定律”是用来打破的:红红火火的《中餐厅》,正诠释着“没什么不可能”的人生命题 ... 第8张图片 “定律”是用来打破的:红红火火的《中餐厅》,正诠释着“没什么不可能”的人生命题 ... 第9张图片 “定律”是用来打破的:红红火火的《中餐厅》,正诠释着“没什么不可能”的人生命题 ... 第10张图片 “定律”是用来打破的:红红火火的《中餐厅》,正诠释着“没什么不可能”的人生命题 ... 第11张图片 “定律”是用来打破的:红红火火的《中餐厅》,正诠释着“没什么不可能”的人生命题 ... 第12张图片 “定律”是用来打破的:红红火火的《中餐厅》,正诠释着“没什么不可能”的人生命题 ... 第13张图片


上一篇:《中餐厅》周冬雨凹造型好尴尬!这身材穿束腰装打脸
下一篇:《中餐厅》是什么功力让周冬雨赵薇在泰国、油锅的双重高温下,底妆依然完好如初? ...
@



1.西兔生活网 CTLIVES 内容全部来自网络;
2.版权归原网站或原作者所有;
3.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
4.若涉及侵权或有疑义,请点击“举报”按钮,其他联系方式或无法及时处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排行榜
活跃网友
返回顶部快速回复上一主题下一主题返回列表APP下载手机访问
Copyright © 2016-2028 CTLIVE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西兔生活网  小黑屋| GMT+8, 2024-5-31 07: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