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开启左侧

[教育] 这两地的优秀校长和教师,不让“挖”了

[复制链接]
78077 0
旭日升 发表于 2023-6-19 20:31:39 | 只看该作者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以公益普惠和优质均衡为基本方向,全面提高基本公共教育服务水平,加快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构建优质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的意见》。在全面保障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部分,《意见》提到,要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发达地区不得从中西部地区、东北地区抢挖优秀校长和教师。
这一要求,旨在促进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和教育差距缩小,同时也映射出优秀教育工作者跨区域的“跳槽”现状。“可以说,我国欠发达地区、农村地区的部分优秀校长、教师,正被发达地区‘割韭菜’式挖走。”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向中国新闻周刊表示。
要避免中西部及东北地区被“掏空”,优秀教育工作者的流动不能完全是市场行为。但校长、教师自主的职业规划却也无可厚非。一些专家认为,解决“留不住人”的问题更至关重要。
这两地的优秀校长和教师,不让“挖”了 第1张图片


不得“挖人”
教育部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6月,我国义务教育阶段有20.7万所学校、1.58亿名学生。义务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处于基础地位,是关系每个家庭的最大公共产品。
“面对发达地区拿出优厚的条件挖人,欠发达地区几无还手之力。”熊丙奇说,但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就必须遏制校际、城乡、地区差距进一步拉大。
一名好的教育工作者,能改变学生的一生。全国政协委员、华东师范大学副校长戴立益曾提到,当前,各级政府都在加大对薄弱地区的教育投入,但是这些地区与其他地区的教育差距实际上并不表现在硬件与经费方面,而更多体现在学校的办学理念与教师水平上。学校办学的灵魂是校长,因此提升学校发展水平,首先需要校长形成一定的办学理念,并使全体成员形成共识。
中西部、东北地区的发展,需要教育的发展,从大的方面来说,怎么“留住人”就是一个根本性问题。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构建优质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基本公共教育服务的范围,覆盖普惠性学前教育、九年义务教育、高中阶段教育。《意见》中称,坚持优先保障,在经济社会发展规划、财政资金投入、公共资源配置等方面优先保障基本公共教育服务。
《意见》的首要部分是全面保障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首先就是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意见》提到,以推进学校建设标准化为重点,加快缩小区域教育差距。继续加大对中西部困难地区支持力度,省级政府要聚焦促进省域内不同地市、县区之间缩小办学条件和水平差距,市级政府要充分发挥区域经济中心作用,资源配置重点向经济欠发达县区倾斜;国家和省级层面建立经济欠发达县区学校办学条件跟踪评估和定期调度机制,督促地方政府加强工作统筹,切实兜住办学条件底线……
在该部分文末,《意见》强调,发达地区不得从中西部地区、东北地区抢挖优秀校长和教师。
“不得”不足以留住人才
对于人才从中西部、东北地区向发达地区的流动,有观点认为,欠发达地区培养一名优秀校长、教师不易,且这些教育工作者往往属于学校的中坚力量,必须采取手段防止人才流失。但也有观点认为,对于教师本人来说,他们寻求职业的发展似乎也无可厚非。
从全国教育布局来看,熊丙奇向中国新闻周刊表示,“这种流动方式,与推进义务教育均衡背离,因为要缩小义务教育城乡差距、地区差距,应该是优秀校长、教师向欠发达地区、农村地区流动,而不是相反。”
但实际上,优秀教育人才从欠发达地区向发达地区流动,有强大的内在势能。
熊丙奇指出,一方面,发达地区把中西部、东北地区作为人才引进的重要区域,只要这些地方“冒出”一个优秀校长、教师,就会被发达地区相中,并努力挖走。面对发达地区拿出优厚的条件挖人,欠发达地区几无还手之力。
另一方面,对于欠发达地区、农村地区的校长和教师来说,也把离开欠发达地区到发达地区,离开乡村学校到城镇学校,作为职业与事业发展进步、成功的标志。社会公众同样普遍认为,一名乡村教师,从乡村学校到城镇学校,从城镇学校到地级市城市学校或省会城市学校,从省内城市学校到发达地区学校任教,是事业上升与个体价值的实现。
在这样的压力下,留住人才,如果只靠政策要求“不得”,显然是不够的。
在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教育评价与督导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任春荣看来,社会是一个系统,教育不是孤立的存在,优秀校长和教师的流失只是中西部和东北地区人才流失的一部分,也可以说是人口向发达地区流动、迁移的一部分。
“我们要探究优秀人才举家迁移的深层原因,一方面要切实提高教师待遇,提高教师生活质量;也要在人才成长环境、学校办学自主权方面加大改善力度,为人才成长、实施教育教学改革创造良好的治理氛围和社会环境。”他向中国新闻周刊表示。
在熊丙奇看来,这就是既要消除发达地区以各种优惠政策挖人的“引力”,更要消除优秀人才人心思走的“推力”。其关键,就是各地教育优质均衡的发展。
加强对教育薄弱地区、学校的投入
在业内人士看来,前述政策中明确提出的“不得”,某种程度上,侧面反映了中西部和东北地区人才外流的程度。
据媒体报道,从2012年到2019年,我国中西部省份共招聘了51万名特岗教师。这些特岗教师的流入,对乡村教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特岗教师流失严重,在黑龙江一所学校中,25名特岗教师,只留下13名,走了一半。
而此类禁止式的要求,并非无迹可寻。此前,根据去年财政部、教育部相关通知,人员支出用于人才引进的,东部地区高校不得用于从中西部、东北地区引进人才,高校之间、高校与科研院所等单位之间不得片面依赖高薪酬高待遇竞价挖抢人才。
而要从根本上解决“留人”问题,在于教育事业的均衡发展。
其中的关键,就是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基础工作。2022年6月,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吕玉刚曾介绍,十年来,义务教育专任教师总数由909万增至1057万,增加了148万人,本科以上学历教师占比由47.6%提高至77.7%,总体上满足了教育教学基本需要。
与此同时,健全了教师培养补充机制,通过“特岗计划”、公费师范生、退休支教等多种渠道为中西部农村补充了大量优质师资。建立教师交流轮岗制度,推动优秀骨干教师向农村和薄弱学校流动。强化能力素质培训,“国培计划”累计培训校长教师超过1700万人次。
熊丙奇向中国新闻周刊表示,“要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关键在于加强对教育薄弱地区、学校的投入,目前的投入水平是不够的,要强化省级财政统筹,做到省域内学校办学条件基本一致。”
比如说,推进义务教育校长、教师交流轮岗,面临现实的阻力。熊丙奇指出,在不少地区,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只是点缀,还有的把交流轮岗视为“流放”,“如教师从城市学校交流轮岗到农村学校,就被当作是对考核不合格,或者受到处罚的教师的安排,这显然是在矮化乡村教育,没有把乡村教育放在重要位置。”
作者:陈威敬


上一篇:美福嘉儿怎么样?去美国生孩子的费用需要多少?超全旅程攻略分享给您
下一篇:强观察|解宝妈烦忧 民航局这样完善母婴室建设
@



1.西兔生活网 CTLIVES 内容全部来自网络;
2.版权归原网站或原作者所有;
3.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
4.若涉及侵权或有疑义,请点击“举报”按钮,其他联系方式或无法及时处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排行榜
活跃网友
返回顶部快速回复上一主题下一主题返回列表APP下载手机访问
Copyright © 2016-2028 CTLIVE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西兔生活网  小黑屋| GMT+8, 2024-6-10 0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