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开启左侧

[文化] 苹果本不叫“苹果”,古人取了个很唯美的名字,被日本人沿用至今

[复制链接]
10972 0
办理建筑资质廖生 发表于 2024-5-15 22:57:49 | 只看该作者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关于苹果,有一个很老、但也非常有名的段子:历史上有三个著名的苹果,一个诱惑了夏娃,一个砸醒了牛顿,一个握在乔布斯的手中,“苹果”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那么问题来了,在我们数千年的中华历史长河中,为什么很少看到苹果的身影呢?
这是一件很不可思议的事情,因为苹果并非很晚才传入中国。事实上,中国是苹果的起源地之一。


苹果本不叫“苹果”,古人取了个很唯美的名字,被日本人沿用至今 第1张图片



对于中国人来说,苹果是一种既古老又年轻的水果。
中国古代的典籍和文学作品中,关于苹果的描述不多,这是因为中国古人没有吃过今天市场上的苹果。
苹果的祖先有两个孩子,一个叫绵苹果,一个叫西洋苹果。
古代中国人吃的都是面面酸酸的绵苹果,而脆脆甜甜的西洋苹果是在100多年前才进入中国的。
不过,这种苹果很快就流行起来,让人以为它就是土生土长的苹果。
世界上所有的栽培苹果都来自一个物种——塞威士苹果,又名新疆野苹果。
大约2000年前,世界各地的果园都有了各自栽培的苹果。
在西汉时期,从新疆来的塞威士苹果在中国还有一个特殊的名字——柰(nài),也被称为绵苹果。
与此同时,另一支塞威士苹果队伍进入了欧洲
考古证据显示,公元前1000年的以色列就开始栽培苹果了。
在随后的数千年间,它借助人的双脚,从中亚高原走向世界各地,发展出了自己独到的颜色和风味,最终成为现在主流的栽培苹果。


苹果本不叫“苹果”,古人取了个很唯美的名字,被日本人沿用至今 第2张图片



说完了中国苹果的历史,我们再来看看古人是如何称呼苹果的。
其实,我们上面已经稍微提及了这一点,苹果最早被称为“柰”(nài)。
“柰”在中国的栽培历史超过两千年,早在西汉时期司马相如撰写的《上林赋》中就有记载。
明代也有一首古诗名为《柰树》:
树下阴如屋,香枝匝地垂,
吾侪携酒处,尔柰放花时。
有实儿童摘,无材匠石知,
成蹊若桃李,难以并幽姿。
这首《柰树》写的就是苹果树。
在诗人笔下,柰树的树荫大得像屋子,枝条繁茂,垂到地上。诗人和朋友一起喝酒的地方,正好是柰树开花的地方。
柰树结了果实会有儿童来摘,但柰树不是木匠们认可的好木材。即使桃树和李树的下面可以开辟小路,也没有柰树的姿态那么优雅。


苹果本不叫“苹果”,古人取了个很唯美的名字,被日本人沿用至今 第3张图片



除了“柰”这个奇怪的名字之外,苹果还被称为“林檎(qín)”。
林檎因为味道甜美,所以成熟后,其所在的林木中常常能吸引来许多飞禽,所以,人们为之取名为“林檎”,相当唯美。在日语中,“苹果”至今依然写作“林檎”。
我们现在虽然也有“林檎”这个词,但是已经不是说苹果了,而是指我国南方所产的“番荔枝”。
所以,我们如果想要看看林檎长什么样,只能去古代画卷中去寻找了。
现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的《果熟来禽图》,画面中:
林檎果一枝,枝头果实已经成熟,绿叶边缘有些萎黄,虫蚀的痕迹历历在目,一只小鸟落于枝头,视线向着右上方,似乎被画外的什么所吸引。
这件作品勾线极为轻细,用色清雅柔美,林檎果青红相间,晕染微妙;叶子用色丰富,正反面的色彩差异刻画入微;小鸟毛羽柔软,憨态可掬,令人一见即生愉悦之情。



苹果本不叫“苹果”,古人取了个很唯美的名字,被日本人沿用至今 第4张图片



最后解答一个问题,我们熟悉的“苹果”一词,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
答案是明朝。
明朝万历年间的农书《群芳谱·果谱》中,专门列了“苹果”词条,并专门对这种果子进行了介绍:
“苹果,出北地,燕赵者尤佳。接用林檎体。树身耸直,叶青,似林檎而大,果如梨而圆滑。”
不少专家认为,这是汉语中最早使用“苹果”一词的著作。到了清代,苹果一词逐渐普及。


上一篇:中国可以没有秦皇汉武,但不能没有黄巢?种姓制度差点在华夏成型
下一篇:南通大巴车祸事件,有些话不吐不快
@



1.西兔生活网 CTLIVES 内容全部来自网络;
2.版权归原网站或原作者所有;
3.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
4.若涉及侵权或有疑义,请点击“举报”按钮,其他联系方式或无法及时处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排行榜
活跃网友
返回顶部快速回复上一主题下一主题返回列表APP下载手机访问
Copyright © 2016-2028 CTLIVE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西兔生活网  小黑屋| GMT+8, 2024-6-12 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