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开启左侧

[问答] 二战德国的闪电战要怎么防御?

[复制链接]
98012 20
130了好久 发表于 2020-11-24 09:57:03 | 只看该作者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二战德国的闪电战要怎么防御?


上一篇:德国计划在2021年新增1900亿美元债务
下一篇:二战德国为什么丢了制空权?
@



1.西兔生活网 CTLIVES 内容全部来自网络;
2.版权归原网站或原作者所有;
3.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
4.若涉及侵权或有疑义,请点击“举报”按钮,其他联系方式或无法及时处理。
 

精彩评论20

倒序浏览
跳转到指定楼层
20#
lsy14725 发表于 2020-11-24 10:08:29 | 只看该作者
 
苏联在卫国战争后期采用的是大纵深防御,防御阵地厚度能达到几百公里。
德军的闪电战遇到这种防御阵地就突破不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
me蚊子 发表于 2020-11-24 10:08:05 | 只看该作者
 
俄罗斯的冬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
帅比乒乓 发表于 2020-11-24 10:07:20 | 只看该作者
 
闪电战是一种快速大规模的进攻方法。
@El Facil  的回答中提到了,早有非对称的现成方法。我非常赞成静态防御。
首先战略上就不能考虑“留空当”,例如法国想迫使德国绕道卢比荷,把英国拉下水。这种做法最终坑了自己。
我的看法,主要看重:1.一劳永逸(一劳50年逸也可以);2.相对来说最小维护力量的付出(所以不能造大规模机动力量也不能寄希望于进攻);3.最小损失(所以必须不能用纵深,而是把战火挡在外面)。总的来说就是最大性价比。总之是以最高性价比减少战争对生活的影响、减少战争带来的损失,不需要把人民变成炮灰。
难度的话,我认为完全没有装甲部队都可以,反正不需要。纵深也不需要。
制空权还是得有的,就算是没有,也得至少有防空能力,对敌军空中力量的拦截、防御能力。
需要的是几年时间。
这种情况下只要按照马奇诺防线去修,在敌人或潜在敌人或敌人可能发动攻击的边界,修缮完整,交错线型或交错散点都可以。把居民都迁到防线以内,防线修在紧邻边界处。
马奇诺防线唯一的缺陷就是没有修到海边知乎用户:被德军仅6周即攻破的「马奇诺防线」有什么意义?防御具体策略:
首先,我认为己方军民的生命是最宝贵的,应尽可能减少损失;一切为了更好的生活,因此不仅要让更多人能活着享受生活,还要减轻战争对生活的影响。
注重固定防御就是基于此。
不是争取动员时间组织援军进行决战,而是完全保护、尽可能增加敌人进攻的损失和代价,让敌军因惨重的代价望而却步。
非对称作战的固定防守优势。
对兵力:固定防御战中,如有良好的防御设施建设,则可以用很少兵力与数倍敌军对抗且无劣势。不需要有数量优势。
对攻城重火力:防线的固定火力点不需要考虑机动、对后坐力承受也更多,比起机动部队就可以更注重火力、口径、射程等等。经过测量土地后,火力又会非常精准。所以能在更远距离打击敌军的攻城火力,让其部署更困难、承受更多损失。
对装甲集群:“钢铁洪流”面对反坦克壕沟,既要想办法跨过,又要承受敌军精准而强大的火力;但战场宽度有限,兵力优势难以施展;堆一起是送死,前赴后继不可行因为一旦前面的损坏便成为了后面人前进的障碍。
对空军:防御方有防空火力配合,火力点交错密集;防御方飞机无需考虑太多作战距离,因此能更多地提升作战性能改进;拦截飞机的优势和地面火力配合,形成立体网络。防空是重中之重,只有如此才能逼迫敌人进攻。
对后勤:防御方考虑的后勤问题更少,在建设良好的防御设施体系后,前线与后方的联系便捷快速,又不会被切断。补给源源不断运来,伤员和轮班的士兵能很容易回去休息。相比之下进攻方需要考虑更多后勤补充及战损处理等问题,更困难。
对科研:防御方以放弃大规模进攻能力为代价,换取另一些方面的专门研究,少了一些考虑的方面也就少了很多平衡上两难选择的顾虑。同样可以弥补甚至掩盖一些科技的落后的影响。
对训练:我方训练更宽裕,守备军装备和训练都比较简单,需要会操控防御设施及在防御设施里射击等,即可。民兵、半民兵都能胜任。
对资源:可以无需军备竞赛,防线主体更新换代时间相对机动部队长很多,只需更新部分装配设备即可,无需耗费更多资源在进攻的科研和制造。损失少,不像装甲部队那样的消耗品。更重要的是,不需要高机动和远距离补给,在燃料上可以节省非常多。守备军的单兵装备也会很容易准备。
对作战计划:需要考虑的因素更少,失误也会少。不需要考虑机动和进攻,不需要顾虑。只需以逸待劳,或者想办法挑衅迫使敌人进攻。
对损失:防线可以很好保护己方土地上的居民免于战火,将其挡在外面。士兵战损大幅降低,无需忍受饥饿、疲惫和大规模伤亡,被俘仍然会极少。民众也不用为战争付出太多人力物力。对军民皆有利。只要不懈怠、方位全,结果往往是守方损失远小于进攻方,守方即使失败,进攻方也会付出更大代价。如此性价比更高,最坏的结果也只是敌人惨胜而已。
对胜败:各自防守,不会有“主力被歼灭”这种情况,也不把整场战争都依赖野战的胜负维持。互相支援更方便。虽然意味着没有可能完全获胜,但使敌军迫于代价撤退、谈判,也算不上亏。
对敌人:使之付出更多同时,攻击也束手无策,只能凭实力。锯齿/棱形的防线或交错的火力点要塞,敌军围不上,“奔向大海”又全面进攻没有兵力优势,集中突破又难以展开兵力且会多面承受火力打击。
对战争:战争更轻松,在对战争付出更少的情况下就可以达到更好效果。敌人不傻,如果敌人不愿意损失太多,那么也会静坐,战争在实际上就结束了;若敌人愿意碰钉子,我方也比较轻松。
对战略:敌人很聪明,知道得不偿失,大概率选择回到谈判桌。若继续战争,那么敌方承受能力不可能无限,只需守住防线,待敌方内部矛盾产生、发生叛乱甚至崩溃;或者,待其他势力卷入战争,我方的牵制会是对他们的帮助,其他人替我们流血击败我们的敌人(当然他们分到的利益一定比我方多)。
对战术:相对简单,所有守备军都不需要反攻或主动进攻。战场上练习打靶即可。其他战术是辅助部队的任务,且可有可无。敌军撤退尽可能不追击,以防有诈遭受损失。
对花费:防线的花费是一次性很多,但长久来看少于维持大规模机动部队(建设大规模高机动部队花费也多,人力物力耗费依然巨大且消耗极快)。另外由于上面提到的,在进攻力量建设、部分项目科研、更新换代、俘虏赎金、守备军训练及装备、燃料等地方所节省的花费也非常可观。
附加:虽然可以“一劳久逸”,但千里之堤溃于蚁穴,防线不能有疏漏、战略不能有侥幸(如马奇诺防线没修到海边),人也不能懈怠防守(本来已经减轻很多负担了)。更重要的,是“人和”,社会平等自游、宽容冥主、人们生活轻松安逸,敌人不可能给予更高价码,尝到好处的人们就会有保卫自己既得利益的决心。那么这样的战略可以带来最高的性价比。


目的就达到了:损失小、付出小、性价比高,让敌人无论如何都是得不偿失。代价当然是承认的——基本上完全放弃了全面彻底胜利的机会,即使敌方全面崩溃也只能捞取一点好处、只能蚕食无法鲸吞。


配合措施:为了更好作战,除防御外,仅需一些微小的辅助这些可有可无。一支小规模精锐冒险家,一些业余但勇敢的轻装“浪人”奇袭队,一些不怎么精明但足够残忍的间谍。这些人不需要太多人,有就行,不必破费太多。
组织一些热爱冒险、狂热的士兵进行精锐训练,配备进攻装备和最好的单兵装备,极端重视单兵战斗力,以此作为对海外干涉的力量(既不是大规模进攻力量也不担任主力职责),主要用于配合友军或敌人后方的叛乱;
奇袭队只需要超小军团,想冒险又不够狂热的人组成的“流寇”,平时守在防线后面,一旦敌人疲劳、停止进攻或后方有事,就出防线,攻击敌军薄弱的地区、流窜作案、骚扰和破坏,短时间内无论得手与否都返回,用以激怒来进攻和扰乱敌军;
间谍,要两种,一种在敌人后方偶尔搞袭击、制造恐慌、破坏治安,要是没人愿意去就高价雇佣几个犯罪分子也可以,另一种需要组织能力,在敌后资助、煽动叛乱,组织起义力量,帮助敌方人民摆脱高压统治。


追求效果:战略上以攻为守,战术上以守为攻。用代价让敌人放弃觊觎而不是被打败屡次想卷土重来,用损失让敌人崩溃,用利益让敌人回到谈判桌,放弃甚至来拉拢我方。同样,这也是最和平的方法,流血完全取决于敌人是否进攻;我方不会觊觎敌人的土地;乐于帮助各地人民解放、自治、模仿我方并加入一个阵营当中成为平等的盟友。
不用纵深弹性防御,不让军民变成炮灰。敌虽强悍,必在此折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
天天天——蓝 发表于 2020-11-24 10:06:26 | 只看该作者
 
制空权必须要有,如果让德国空军肆意的飞,那你有多少坦克反击效果也不好。同时,拥有制空权,等同于情报优势。
各部队之间通信要畅通。保持良好的协同配合。
加强步兵火力密度,加强步兵兵员素质及战斗意志,让步兵师变成烦人的钉子户。争取以炮火优势,推迟,阻碍,削弱德军攻势。
预备的坦克机械化部队反击需灵活,诸兵种间,需要配合默契,弹药燃油等后勤物资储备,需达到或超过规定基数。
保证交通要道的畅通无阻,无论撤退还是进攻,交通要道十分重要。在情报与制空权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伏击敌人突击前锋。
总之就是,把穿插至我方纵深的敌人装甲部队干掉,如果我方反击的坦克部队,在歼灭敌人纵深装甲力量后,仍然有继续进攻的能力,则应继续进攻一线敌军进攻兵团的两翼,掐掉敌人向内侧包围之钳形态势,重新稳住防线。若我方坦克部队没有能力继续进攻,则令一线接敌的步兵师,组织有序,交替掩护迅速撤退,不要堵塞交通要道,然后依托后方河流等地形优势,重新构筑新防线。此时德军闪电战已经失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
米酒008 发表于 2020-11-24 10:05:37 | 只看该作者
 
拥有同样的一支具有高机动能力的军队就行了。为什么德军可以绕马奇诺,却不能绕过库尔斯克?因为在库尔斯克有一支同样具有高机动能力的军队,如果德军胆敢绕,就会将自己的侧翼,以及后勤全暴露在苏军的打击之下,所以不能绕。但是在马奇诺,法军并不具备高机动能力,所以德军哪怕暴露出侧翼,因为法军行动慢,也抓不住这个漏洞,强行抓的话,反而会让自己露出更多的漏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
名花坊/钟云珍 发表于 2020-11-24 10:05:22 | 只看该作者
 
先说两个误区,
第一,马奇诺防线是被突破了的,而且就在瑞士-法国地形崎岖的一线,如果说单纯依靠完备的工事就有用,那“大西洋长城”就不可能被攻破了。
第二,闪电战不是坦克洪流硬冲,真正充当“阵线撕裂者”的其实是精锐轻步兵,装甲部队在大部分场合是在突破后分割包围敌军的。
再说闪电战的核心——
1,强大的空军,尤其是建有完善近地支援体系的空军,用来压制甚至是摧毁敌方阵线中的永备工事,要不然难道指望用坦克炮来打列日要塞?
除此之外,空军的强大可以为伞兵行动制造机会,在战役之初迅速控制地方的交通枢纽、重要据点,飞夺艾本艾马尔要塞这个经典案例就不重复了。
2,机动性,其背后就是强大的后勤保障体系。如果德国总参采取的是施里芬计划2.0,那德军再强也极大概率会卡在默兹河,因为英法联军会把比利时挤得水泄不通,很容易会陷入阵地战再放松的尴尬局面。换言之,闪电战的本质就是在阵线中寻找脆弱点集中精锐部队,利用突然袭击+空军压制的全方面打击踹进去,之后才是装甲部队发挥作用的时候,所以如果你把防线堵的死死的,那机动性这一点直接就被废掉了。
与此同时,装甲部队的消耗很大,其与步兵脱节的情况极其容易发生,如果后勤保障不足容易陷入孤立状态,这个时候搞反包围就是大好机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
国米太子 发表于 2020-11-24 10:04:26 | 只看该作者
 
建立梯次纵深防御,并在前面几道防线的后方部署几支同样快速的装甲部队。当德军的装甲部队突进来的时候就扑上去打击它的侧翼,截断它的补给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
wuli萌兔子 发表于 2020-11-24 10:03:27 | 只看该作者
 
大纵深,字面意义上的大纵深。没有被吃下四个法国以上面积的土地还能保留大部分核心区的大纵深,是扛不住巴巴罗萨的。
  在此基础上,进攻方每前进一步力量就削弱一分,防守方等待时机积蓄力量,直到力量的天平发生变化,打出致命一击。
  克劳塞维茨的《战争论》顶点理论认为:“胜利常常而且在大多数情况下都有一个顶点”。这个“顶点”,主要指的是作战强度和作战限度。由于顶点的存在,发起进攻的强者,到达顶点后,便会逐渐由强变弱,防御的弱者,若注意积聚力量的话,将可能逐渐由弱变强。
  德国的野战军,一开始势不可挡,一直到作战限度到达极限,战前的后勤和弹药基数准备不足暴露。在莫斯科失去推进能力,随着冬天的到来后勤彻底崩溃而溃败了二百公里。随后调整战线,北方集团南下取得战果,结果南部斯大林格勒孤军深入,被包了饺子,又退了几百公里稳住战线。至此战争已经变成了双方比拼内力的过程,而莫斯科的时候,苏联人每人五百克面包,德国人兵临城下却一周两休。同时北非的几万人整整吃下了东线1/3的物资,从德国的火车开往意大利,在码头装卸到船上,经过英国人制霸的地中海航线抵达北非的码头。然后在装卸量严重不足的码头通过烧船运过来石油的卡车在沙漠里给深入后方的隆美尔填补后勤黑洞。
  直到英美援苏,千机编队的空中堡垒轰平了鲁尔区,德国人慌忙醒悟过来,开始上任施佩尔。在英苏动员三年后,美国动员两年后,“紧急”总动员。但这时资源已经开始短缺,工业区也丢失和被大量轰炸减产,虽然瞬时军工产量拉来了苏联,但总产量相比已经太少了。库尔斯克等几个会战结束后,力量天平发生了变化,兵力大量消耗无法稳住战线的德国,和总兵力巨大优势的苏联:通过在局部部署主要兵力使兵力优势更加明显。在各个方向部署主力战略进攻打出了十次斯大林突击,把纵深往西拉了一千多公里,同时西线上岸了三百万盟军。德国的末日就不可避免的到来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
W577286416 发表于 2020-11-24 10:03:22 | 只看该作者
 
既然是战棋,那我也用战棋来回答吧(滑稽),这一战德国虽然输了,但是战役中闪电战和其反制手段的特点还是展现地非常多的
1945年初德国为了营救被苏军围困在布达佩斯的第九山地军,调集大量装甲部队发动“康拉德”行动。而苏军因为误判了德军动向,把主要兵力放在南线和布达佩斯城边,北线(也就是德军的主攻方向的一线)只拉了一条薄薄的防线
 第1张图片 因为手上没有初设的图,就用了千伏工作室放出来的测试图。可以直观地看到双方兵力配比,德军企图用强大的装甲力量踹开苏军防线,直插布达佩斯
      通常来说(忽略运气好/坏到家的极端情况),德军装甲部队的强大攻势会在第一时间在防线上打出一道口子并长驱直入深入防线后方,甚至直接让一道防线的指挥系统总崩溃,随后的步兵部队参与进攻,扩大突破口,肃清各自为战的残敌。
 第2张图片 可以看到德军装甲部队狂飙突进,步兵部队也顺利肃清了整个北线第一道防线
但此时会出现两个问题:
1.由于形成了突破,战线由平直变为曲折,长度越长,德军就越不得不选择减少攻击力量还是放空侧翼
2.装甲部队的速度太快,步兵部队难以跟上
在防守方纵深不深或者没有足够的后备力量时这两个问题也就掩盖过去了,但很不幸,在这场攻击中两个条件都不具备。苏军反应神速,迅速调集防守力量依托有利地形(山地)组织二道防线甚至三道防线,还准备了机械化军随时准备打进或已经开始进攻德军的侧后方
 第3张图片 苏军迅速做出反应,而德军力量逐渐有些捉襟见肘
  现在德军就面临一个困境:如果选择继续突破,他们就可能冲不动/冲伤了/被机械化军捅菊花,即使装甲部队还能突破第二道防线,那他们亲爱的步兵部队还能不能分出进攻兵力,还能不能及时跟进以扩大突破口还是一个未知数;同时,装甲部队还要面临对方预备队的局部小反击和自身的损失,在步兵顾不到的地方不得不留兵力防守,其进攻能力比起一开始进攻时差太远了,在打过第二道防线后进攻能力还会进一步下降。好听点叫“矛头钝化”,通俗点就叫“冲不动了”,装甲部队冲不动了,这一轮闪电战也就差不多了
       所以,如果在兵力有余且纵深不是太浅并不考虑制空权的情况下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考虑一下以下措施
1.对预备队进行合理配属,尽量依托有利地形形成梯次防御吸收德军冲击力
2.通过对侧后翼的威胁限制德军兵力使用甚至破坏整个进攻
3.集中局部兵力进行合理的小反击以打乱进攻方节奏甚至直接消灭突破矛头
4.准备一些用来救场的机动兵力(必要时就对冲/硬抗来换组织防御的时间)
5保证防线连贯,但不要为了贪大求全而使防线过于稀薄
想到再补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LLX3132 发表于 2020-11-24 10:02:59 | 只看该作者
 
1940年5月25日-比利时总参谋部:我有一计,可使德寇束手无策,我们把火车车厢停在铁路上组成巨型反坦克墙,德寇必不敢轻举妄动……
1940年5月26日-比利时总参谋部:我又有一计,把利斯河通海运河的大坝挖出几个口子,形成泛滥区以水代兵,必使德寇望洋兴叹......
 第7张图片 注意左下角伊普尔至鲁瑟拉勒之间链状的东西,乃是比利时陆军25-26日从铁路部门征用了大量货车车厢组成的反坦克工事;左侧的阴影区是运河溃坝形成的水淹区
这俩妙计最后毛用都没有,因为比利时在1940年5月28日早上就投降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排行榜
活跃网友
返回顶部快速回复上一主题下一主题返回列表APP下载手机访问
Copyright © 2016-2028 CTLIVE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西兔生活网  小黑屋| GMT+8, 2024-9-12 23: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