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开启左侧

[问答] 游美散记之十六:美国东部游(一)行走法拉盛

[复制链接]
33581 0
lovett0011 发表于 2020-11-24 12:59:13 | 只看该作者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游美散记之十四:美国东部游(一)行走法拉盛
2017年12月4日,我和妻子参加了美国东部游的华人旅行团。
按照计划,我们于当天下午从达拉斯飞抵纽约。邻座是一个上海籍女士,在美国已经生活了二十几年,与她一路交谈,让我对“腐朽的资本主义”有了进一步了解。下机后,知道我们不会英语,她又主动用电话为我们联系到了接机人员,谢谢她了。
走出机场,接机人员直接把我们拉到了纽约皇后区——一间位于地下室的集合点,告诉说,待来自美国各地包括中国大陆的其他游客会齐,再送我们去酒店入住,估计还要等几个钟头,又示意,屋里的这些箱包都是先期抵达游客的,他们都上街去了,建议我们也去,同时把晚饭解决了。
既然时间充裕,何不出去转转。
来到街上,我禁不住乐了,一眼望去到处是中国风格的店面,街上走的也多是说普通话的骨肉同胞,当下有点懵圈,以为乾坤挪移,回到中国了。再一打听,这地界名为法拉盛,是纽约最大的华人区。
到自家门口了,抽口烟放轻一下。
依国内惯例,我的打火机留在了达拉斯机场。美国出售香烟多在加油站或超市,一般的商店是不允许的,自然也不出售打火机。
有烟无火,急人呀。四处张望,眼瞧一位中国同胞迎面走来,是个抽烟的主,我主动上前求火,他先问我:大陆来旅游的?我不置可否。他递过打火机说:难怪你不知道,在美国坐飞机,打火机是可以随身带的……留给你吧。心头不禁一热,还是自家人亲,及长知识又得实惠。
没了语言障碍,我和妻子很快来到一家大型中国美食城,还没进门,嘈杂声便迎面扑来。南北菜肴,各地小吃应有尽有,但就餐环境实在不敢恭维,与国内的大排档几乎无二。
早听人说过:“只要不怕脏不怕热,那里有全纽约最好的小吃。”果然,此话不虚。
唐人街,就是华人在其他国家城市聚居的地区。
所以称为“唐人街”,是因为我国唐朝对海外的巨大影响,历宋、元至明朝,外国习惯将中国或与中国有关的事物称之为“唐”。不仅以“唐”作为中国的代称,而且称中国人为“唐人”,把他们聚居的地方称为“唐人街”。
史料记载:在美国“西部大开发”的19世纪,来自中国广东、福建沿海地区出国“淘金”的人,成为美国“唐人街”最早的建设者。华人的工作除了修路采矿外,还从事蔬菜种植、杂货、搬运、洗衣和小型商贸等工作,可以看出当时的华工在美生活的艰辛历程。
纽约有三个公认的唐人街,它们是曼哈顿的唐人街、皇后区的法拉盛和布鲁克林区的第八大道。唐人街华人有时称其为华埠,有时也叫它中国城。据说,纽约唐人街上居住的中国移民大约有15多万人。
法拉盛这个名称源自荷兰西南方的一个名为法拉盛的城市,1620年由荷兰殖民人士命名。即使到现在,依旧可以在法拉盛找到昔日荷兰殖民者的踪迹。在美国革命时期,法拉盛被英国军队占领。
在1989年纽约市的市区合并之前,法拉盛是皇后郡的一个小镇,与曼哈顿岛仅一河之隔。后来由于包括华、韩、印度、巴基斯坦、萨尔瓦多和希腊裔等移民的涌入,使法拉盛成为纽约市族裔最多元的社区。九一一事件后,住在曼哈顿的华人更是纷纷迁到法拉盛。他们在这里开餐馆,卖服装,搞运输,生意越做越红火,加上交通上的便利,偷渡客或移民也大多在此中转求职,提供了大量劳力,不过几年时间,法拉盛的规模就超过了全美各地的中国城。在旅美华人心目中,法拉盛的分量仅一例便足以证明——在别处,中国人见面会说,走,我们去中国城;在纽约,人们只说,我们去法拉盛!
如果称呼“中国城”还有点客居海外的意味,那么“法拉盛”三个字,却在暗示一种堂皇而霸道的占领——在这里,你不会感到身在异国他乡。
首先,这里不会在某个街角立起造型矫揉造作的牌坊,上书“华埠”二字以强调中国城的存在,这里到处是铺天盖地的中文招牌,压得星巴克与麦当劳的广告牌抬不起头;这里不会为孔子、孙中山竖起端庄的雕像,来彰显中国元素,这里只有各种大小中国铺面,地摊上摆着众多中国电影的影碟,一美元一张;这里的居民爱讲普通话,会不会英语倒是无所谓;这里的病人爱上中医诊所;这里的《纽约时报》没有销量,倒是一份名为《世界都在看中国》的小报卖得最火。
其实,这些反客为主的民族符号加起来也只是陪衬,因为法拉盛还有一个更宏大的中国元素:吃。
且不说各家饭馆的口味有多么独特而地道,单是街头小吃就足以让人垂涎。这里不光有羊肉串,还有羊腰和羊杂,如果想吃板筋,人家会建议你再来两串脆骨。在美国,饺子不算稀奇,然而唯独法拉盛的才敢称“水饺”,因为别处的饺子皮厚馅薄,必须油炸才入滋味。在法拉盛,包子皮是发面的,馅儿是雪菜、香菇、冬笋或油菜的,猪肉大葱馅的也有,但多会做成锅贴,放在铁板上当街一煎,总能招来一堆食客。
这些零食放在国内可以不值一提,但能在美国遇上,您何其幸哉!
据说,在留美华人的心目中,法拉盛已不只是一座中国城。华人遍布美国各州,待久了总会念起法拉盛;提及法拉盛,便要多说几句;路过法拉盛,绕远也要来看几眼,否则好像有亲不投、有家不回一样令人难安。
在我看来,“唐人街”的形成背景与改革开放后的国内“城中村”很相似。
农村人没有技能,进城谋生的主要手段或是打工或是开个小饭馆、小卖铺之类,这类生计只能选择城乡结合部区域,一则离城太远,小生意没人光顾,打工也不好找活,二则国人好扎堆,亲戚乡党彼此照应,日子长了,聚集大量外地人的“城中村”也就形成了。
唐人街,是一部浓缩着华侨海外艰辛创业的历史见证。其实,这话也完全可以用于“城中村”,只需把主角换成农民工或打工仔。
陈旧拥挤、脏乱不堪、治安较差、素质较低是传统“唐人街”的印象,这与国内的“城中村”也很相似。当然,现在的“唐人街”已经高大上的许多。
有所不同的是,“唐人街”作为海外华人安身立命的生根之地,随着它的不断发展繁荣,已经成为当地华人的一块乐土;而“城中村”却随着城市的发展被拆迁改造,农民工和打工仔已无立锥之地。
另外,相比于唐人街的开拓者,新一代的移民,特别是近几十年移居海外的中国人,他们或者家境殷实,或者有较高的学历和专业背景,不需要靠菜刀和剪刀(做厨师和理发)谋生,而进入更高的就业层级,享受更高的社会地位,对他们而言,唐人街只是闲暇之余去打打牙祭或找寻乡情的地方。
集合点隔壁是一家颇具档次的中国餐馆。我们就餐回来,见门口有三个伙计模样的年轻人,个个标致排场,许是里面活儿不多了,瞅空到外面透透气。香烟开道,我和他们聊了起来。两个广东人一个东北人,说是奔亲戚来的,还没有取得绿卡,在餐馆已经干了些时间。问收入如何?活儿重吗?辛苦不?都说还行。有一个笑道:哪里不辛苦?这边赚的可是美元……
以我的分析,他们可能就是打黑工,否则……想到这一层,我有点明知故问:绿卡好拿吗?拿不到咋办?
有人回答:干着看呗,攒够钱就在美国定居,不够就回国,费那事……
正说着,里面一声吆喝,几个人忙走进去。
据说,由于绿卡问题的困扰, 在美华人许多都是黑打工,尤其在各地的“唐人街”,他们心中都揣着一个梦,希望有一天得到合法身份。但现实是,很难很难,即便如此,他们还是愿意这样“黑”下去……想到这里,我心里不由生出一丝莫名的感觉,是惋惜还是什么,说不清楚。


上一篇:纽约风情 | 爱上NYC——电影里的纽约市
下一篇:皇后学院所在的法拉盛,除了吃,还有什么呢?
@



1.西兔生活网 CTLIVES 内容全部来自网络;
2.版权归原网站或原作者所有;
3.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
4.若涉及侵权或有疑义,请点击“举报”按钮,其他联系方式或无法及时处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排行榜
活跃网友
返回顶部快速回复上一主题下一主题返回列表APP下载手机访问
Copyright © 2016-2028 CTLIVE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西兔生活网  小黑屋| GMT+8, 2024-9-11 1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