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开启左侧

[问答] 我想跳出体制,将来退休金怎么办?

[复制链接]
11174 0
福撕卡 发表于 2020-11-26 23:02:37 | 只看该作者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我想跳出体制,退休金影响大吗?
2014年10月,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正式启动,虽然从进度来看,依旧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做,但是双轨合并是大势所趋。随着改革的不断推进,小编陆陆续续接到了很多体制内人士的提问,纷纷咨询跳出体制后退休金是否受影响。
虽然以退休金作为是否跳槽的考量指标的思维值得商榷,但这个改革确实推动了大家对向体制外流动的关注,小编觉得有必要为大家科普一波。下面主要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为大家分析下跳出体制后退休金的“机会成本”。
一、宏观层面
当前,在很多所谓的“公正”的舆论的宣传下,大家都普遍有一种误区,认为双轨制就是体制内的人占便宜,企业的人吃亏。而大佬们推行双轨制合并就是为了解决这种“不公平”。(不少体制内的人自己都这么认为)
关于这个问题,之前我们的文章早有分析,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点下面的链接自行查阅。
不涨工资就下海?养老并轨后公务员何去何从?
这里由于篇幅的原因,就不再赘述,小编只说自己的观点。双轨制是两套独立运行的薪酬系统,体制内的收入稳定是以牺牲“人才配置效率”为前提的,普遍收入差距不大是体制内收入的主要特点,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整体来看,我国大量的优秀人力资源还是在体制内,但在职时候的平均薪酬确实一般,尤其是中高级别的官员与企业相比更是少的可怜。体制内退休人员的工资与企业比普遍偏高,主要是因为其在职收入偏低,很少能有大量的资产性收入,退休金几乎是他们的主要收入来源。对比两套系统,一是要全体人员进行比较,即高、中、低三个层次的人群分别进行比较,二是要全部职业生涯进行比较,即在职、退休的待遇同时进行比较,一切只看个例不全面分析的结论绝壁就是耍流氓。从目前的政策趋势来看,大佬们推行双轨合并的真实目的主要有两个。一是通过向市场化“看齐”,提高体制内人力资源的配置效率,二是打通体制内人员流动的通道,加速人才流动,提高社会整体的人才使用效率。
基于以上宏观判断,小编个人认为,正在思考跳出体制的亲们应当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未来的趋势,大概率是整体的薪酬体朝企业体系看齐,也就是说,体制内的收入差距也会逐渐拉大,同时养老金整体成收敛趋势。体制内的退休金将仅仅成为退休人员的基础支撑,高级别的人员可以自主选择部分在职收入(在职收入将会得到提高)用于养老金投资。这就意味着,不论在哪个体系,将来自身所处的职级(或者收入水平)将成为薪酬水平的关键。总结起来就是,越往后,跳出体制对退休金影响越小,因此,最主要的是考虑跳出后在职薪酬是否有“质的飞跃”。
2、从大佬改革的思路来看,提高人才使用效率是核心。这意味着未来高级别人才或者是有成绩的人才将得到更多的机会,优胜劣汰在体制内实现也是可预期的。因此,无论是在体制内,还是跳出体制外,真正需要思考的是自身的能力和未来的机会是否匹配。不用刻意仇视体制内,也许未来的机会就砸体制内,也不用刻意夸大下海的好处,须知机会和风险是并存的。有很多人其实是被复杂的制度“吓到了”而不敢跳出体制,其实无论从改革的初衷来讲,还是从政策的出台来讲,人员的流动只会更流畅。甚至以后体制内外双向流动也会成为常态化。
因此,在跳出体制前,最不需要纠结的是保险是否好衔接,而是应当静下心来仔细思考几个问题:自己的能力特点是什么?自己的经验水平在哪个层次?跳出去的机会在哪里?自己的能力和机会是否匹配?
二、微观层面
讲完几个大的原则,下面为大家简单分析下微观层面。虽然说长期的趋势是上文所分析的结论,退休金的因素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但是作为改革过渡期的“中人”(即2014年9月改革以前参加工作,2014年10月改革以后退休的人员),跳出体制对退休金的影响还是有一些的,如果一定要“比较”的话,技术上还是可以做到的。
下面简单为各位罗列一下改革后退休金的计发原则:
1、如果你是“新人”(2014年10月改革后参加工作的)
在体制内退休的话,你领取的退休金是这样的:
基本养老金=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职业年金+历年调整金额
    基础养老金=本市上年度职工月均工资×(1+实际平均缴费指数)÷2×全部缴费年限×1%个人账户养老金=个人账户总额÷计发月数职业年金=职业年金个人账户总额÷计发月数(也可以一次性领取)历年调整金额是指退休后,每年按照相关文件规定提高的退休金待遇。
在体制外退休的话,你领取的退休金是这样的:
基本养老金=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企业年金(如果有的话)+历年调整金额
    基础养老金=本市上年度职工月均工资×(1+实际平均缴费指数)÷2×全部缴费年限×1%个人账户养老金=个人账户总额÷计发月数企业年金按照各企业的规定领取,一般也是按月领取或者一次性领取。历年调整金额是指退休后,每年按照相关文件规定提高的退休金待遇。
通过从上面的退休金待遇构成的对比来看,新人在体制内外的计发方法大致相同,在职的缴费情况成为影响退休金的主要指标。其中缴费基数的高低影响实际平均缴费指数,从而影响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缴费时长影响缴费年限,从而影响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由于新人在改革之后均有实际缴费,因此无论在体制内还是在体制外,对退休金起主要作用的还是在职期间的缴费工资基数和缴费的总时长,同时跳槽之后,单位是否有配套的年金制度也很重要。
简单来讲,通过两个制度的对比,对于新人来讲,跳出体制后,养老保险待遇基本不受影响,体制内的在职缴费记录以同样的权重影响将来的退休待遇。因此,作为新人,几乎可以不考虑退休金的影响,而是直接考虑跳出体制外之后,是否可以有更好的机会和更高的收入。社保退休金的角度来看,只要有更高的收入,就意味着更高的缴费基数,和更多的个人账户,也就保证了将来退休金会随之提高。
2、如果你是“中人”(2014年9月改革前参加工作,2014年10月后退休的)
由于在体制内,改革前是不缴费的,因此中人在改革前的工作年限(一般是参工时间到14年9月期间)视同缴纳了保险,这期间我们统称为“视同年限”,请大家记住这个指标,下面分析将用到。
在体制内退休的话,你领取的退休金是这样的:
基本养老金=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过渡性养老金+职业年金+历年调整金额
    基础养老金=本市上年度职工月均工资×(1+平均缴费指数)÷2×全部缴费年限×1%。其中平均缴费指数即和实际缴费基数高低有关,也和退休时职务职级有关,其中改革后在职缴费时间越长,则实际缴费的影响越大,改革前视同年限越长,则退休时职务职级影响越大。个人账户养老金=个人账户总额÷计发月数过渡性养老金与视同年限的长短和退休时职务职级相关。职业年金=职业年金个人账户总额÷计发月数(也可以一次性领取)历年调整金额是指退休后,每年按照相关文件规定提高的退休金待遇。
在体制外退休的话,你领取的退休金是这样的:
基本养老金=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企业年金(如果有的话)+历年调整金额
    基础养老金=本市上年度职工月均工资×(1+实际平均缴费指数)÷2×全部缴费年限×1%个人账户养老金=个人账户总额÷计发月数企业年金按照各企业的规定领取,一般也是按月领取或者一次性领取。历年调整金额是指退休后,每年按照相关文件规定提高的退休金待遇。
通过对比,我们可以发现,作为“中人”,跳出体制后,退休金有两个地方不太一样,一个是基础养老金这一块,职务职级对缴费指数有影响;二是体制内目前为了平稳过渡,多了一个过渡性养老金,退休时职务职级越高,视同年限越长,过渡性养老金越高。
因此,对于职务不高或者视同年限不长的体制内人士,这些区别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请放心跳槽,追求更高的在职收入和更好的发展空间。
同时,在同样薪酬待遇的情况下,对于视同年限长、职务职级高的体制内人士,跳出体制显然不是一个“明智”的选择。但是,话又说回来,符合这个条件的人士,如果不是有一个非常“诱人”的条件,大概应该也不会想跳出去吧?
除了以上的分析之外,每年退休金的调资(俗称涨工资)也是一个重要的指标,从历年的同步调整来看,无论是企业还是机关事业,两个制度退休金调整策略基本相同,调整的策略基本上是向缴费年限长和年龄大的人群倾斜,调整的效果就是所有的退休人员在不断提高工资的情况下,整体向社会平均工资水平收敛。
简单来讲就是,即便是当时退休的时候可能会“吃亏”,但是随着不断的调资,越往后面,退休金的差距会越小。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保持健康多拿几年年退休金才是最“划算”的。
综上宏观和微观的分析,我们不难得出一个结论,就是养老金对跳出体制的“影响”越来越弱,将其作为跳出体制的考量意义不大。重点应该关注在职收入和跳出体制是否能带来实质性的飞跃。
当然,以上只是“务实”的分析,如果跳出体制是为了“梦想”,那更不用考虑退休金。毕竟,退休金是一个基本的保障,多也多不到那里去,少也不会少的很夸张。而开开心心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才是最重要的。
花了这么长时间分析退休金的构成和区别,就为了告诉大家,决定是否跳出体制,退休金真的不重要。
最后发现自己写了一堆深入浅出的废话,花了大量时间证明这个指标没有用,我也是醉了。
都怪隆平爷爷的发明让小编吃太饱了,哈哈!(此处等待笑声30秒)


我想跳出体制,将来退休金怎么办? 第1张图片

相关资讯:
医保不交就清零?养老只交15年?九张图让你瞬间清楚!


自从公司出了工伤,费率就像海草一样随~波~飘~摇~


知识点:养老基金中央调剂制度是啥?


人民日报:分分钟搞定!异地就医实时结算取得重大突破!


社保医疗办事烦、难、急!不爽就吐槽,安排!


我想跳出体制,将来退休金怎么办? 第2张图片



关注微信公众号“帝都SI青年”,回复“红包”,就有机会抢新年红包。




































http://weixin.qq.com/r/xjnr8yLERn85rWaQ92zU (二维码自动识别)




据统计,91.83%关注社保民生的人,看完本文之后都会选择关注“帝都SI青年”


目前已有15889人关注


上一篇:农村老人无需对每个月70元养老金感恩戴德!
下一篇:闺蜜邀请当伴娘,不给报销机票,我应该去吗?
@



1.西兔生活网 CTLIVES 内容全部来自网络;
2.版权归原网站或原作者所有;
3.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
4.若涉及侵权或有疑义,请点击“举报”按钮,其他联系方式或无法及时处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排行榜
活跃网友
返回顶部快速回复上一主题下一主题返回列表APP下载手机访问
Copyright © 2016-2028 CTLIVE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西兔生活网  小黑屋| GMT+8, 2024-6-30 18: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