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开启左侧

[财经] 俄罗斯猪肉即将到达中国港口,意义不一般

[复制链接]
8952 0
白毛 发表于 2024-2-11 10:00:00 | 只看该作者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俄罗斯猪肉即将到达中国港口,意义不一般 第1张图片


近日,一则关于中国海关总署的消息引起了养猪人士和人们的关注,据2024年第11号公告显示,中国已正式恢复从俄罗斯进口猪肉,2月中旬,俄罗斯猪肉将抵达我国,大量这着实让人意外,要知道中国的第一例非洲猪瘟,极有可能来自俄罗斯,而目前,我国的猪肉价格低迷,供过于求,这种情况下,不少人猜测这是中国在向深陷制裁困境的俄罗斯伸出援手,事实真的如此吗?为什么说恢复猪肉进口这件事是中俄工业实力的大逆转呢?背后的逻辑是什么?
01.援助俄罗斯?

2018年,我国东北沈阳暴发中国第一例非洲猪瘟,2019年农业农村部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中国的非洲猪瘟由国外传入,称:“分子流行病学研究表明:传入我国的非洲猪瘟病毒属基因Ⅱ型,与格鲁吉亚、俄罗斯、波兰公布的毒株全基因组序列同源性为99.95%左右。”
俄罗斯猪肉即将到达中国港口,意义不一般 第2张图片


非洲猪瘟是非常严重的猪传染病,对我国的猪肉供给产生了巨大的安全威胁。
这导致我国猪肉价格前几年飞速飙涨,一公斤猪肉批发价最高达到过50元。
由于非洲猪瘟的爆发,我国禁止了从俄罗斯进口猪肉。
但现在又恢复了,背后的考量是什么呢?
有人说是在支援俄罗斯,真的吗?
俄罗斯虽然年产量高达500万吨,但其猪肉出口量却仅占一小部分。
俄罗斯的猪肉产量庞大,但其国内市场对猪肉的需求同样旺盛。
俄罗斯猪肉即将到达中国港口,意义不一般 第3张图片


这导致了其猪肉出口量相对较少,每年仅约20多万吨。这一数字相较于中国庞大的猪肉消费量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然而,中国是全球最大的猪肉消费国,年消费量高达5000多万吨,占全球总量的一半以上。
这样的市场对于任何猪肉出口国来说都具有巨大的吸引力。
但俄罗斯的猪肉在中国市场的占比却微乎其微。
即便是在中国重新开始进口俄罗斯猪肉的今天,其进口量也仅占中国总进口量的很小一部分。
所以,说通过进口俄罗斯猪肉支援,的确是夸大其词了。
俄罗斯猪肉即将到达中国港口,意义不一般 第4张图片


不过,自从俄乌战争爆发之后。
全球贸易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中俄贸易却呈现出逆势增长的态势。
2021年,中俄贸易总额还不到1500亿美元。
2022年就猛增至1900亿。
到了2023年,这一数字继续飙升至2400亿。
俄罗斯猪肉即将到达中国港口,意义不一般 第5张图片


那么中俄贸易额增长的原因有哪些呢?
中俄两国在地理位置上相邻,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缘优势,此外,两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均保持着密切的联系。
因此,当俄乌冲突爆发后,中俄两国之间的贸易往来变得更加频繁和重要。
然后,中国对俄出口的猛增是中俄贸易逆势增长的关键因素。
据统计,中国对俄出口额从2021年的不到700亿美元增长至2023年的1109.72亿美元,增长了46.9%。
俄罗斯猪肉即将到达中国港口,意义不一般 第6张图片


这主要是由于中国企业在俄乌冲突爆发后,西方对俄罗斯实施了贸易制裁。
俄方也针锋相对,迅速调整了出口策略,从美西方转向中国,并且加大了对俄罗斯市场的开拓力度。
同时,俄罗斯紧缺的汽车,如今却成了我国的擅长领域,可谓是风水轮流转,今年到我家。
02.中国汽车风靡俄罗斯

2023年,中国汽车在俄罗斯市场的表现堪称惊艳,销量突破55万辆,市场份额高达49%,更有6个中国汽车品牌跻身俄罗斯销量前10名。
俄罗斯猪肉即将到达中国港口,意义不一般 第7张图片


第一名是俄罗斯品牌拉达(Lada),全年销量为 32.4万辆。
中国品牌占据了从第二名至第七名的位置,依次为奇瑞(118950 辆)、哈弗(111720 辆)、吉利(93553 辆)、长安(47765 辆)、星途(42152 辆)、欧萌达(41983 辆)。
加起来总计数量为456123辆。
俄罗斯猪肉即将到达中国港口,意义不一般 第8张图片


这还不算完,因为在俄罗斯销售的中国汽车品牌多达35个,况且这些汽车都是轿车,上面只是说了排名前十的。
这一成绩打破了历史纪录。
在过去的一年中,西方车企纷纷撤出俄罗斯,主动将市场份额拱手相让。
这一撤离速度之快,令人咋舌。
俄罗斯猪肉即将到达中国港口,意义不一般 第9张图片


许多合资工厂几乎是以白送的价格出售,其中韩国现代汽车更是以1万卢布的价格将其俄罗斯工厂转手,换算成人民币只有800元。
这一幕仿佛让人看到了一个巨大的金矿,而中国汽车品牌正是这个金矿的幸运开采者。
俄罗斯开放银行新闻处发布消息表示,2023年俄罗斯国内发放的汽车贷款中,77%的汽车贷款都是用于购买中国品牌汽车。
俄罗斯猪肉即将到达中国港口,意义不一般 第10张图片


俄罗斯汽车市场正处在前所未有的大洗牌之中。
随着西方车企的撤离,俄罗斯消费者对于中国汽车的认知度和接受度逐渐提高。
中国汽车凭借其高品质、高性价比以及与俄罗斯市场的紧密联系,迅速填补了市场空缺,赢得了消费者的青睐。
当然,中国汽车品牌在俄罗斯的崛起原因并非只有西方退出。
这背后更是中国汽车工业多年的积累和发展,以及对国际市场的敏锐把握。
俄罗斯猪肉即将到达中国港口,意义不一般 第11张图片


中国汽车品牌在技术研发、品质提升、品牌建设等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已经具备了与国际品牌一较高下的实力。
曾几何时,俄罗斯消费者对于中国汽车的印象还停留在低端、廉价的阶段,宁愿购买日本的二手车,也不愿考虑中国汽车。
然而,随着中国汽车工业的崛起,这一观念已经逐渐被打破。
如今,中国自主品牌汽车的质量已经达到了与欧美日韩相媲美的水平,尤其是在新能源汽车领域,中国更是走在了全球前列。
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得益于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企业的创新精神。
俄罗斯猪肉即将到达中国港口,意义不一般 第12张图片


在技术方面,中国车企不断加大研发投入,积极引进国际先进技术,提升产品的核心竞争力。
特别是电动汽车领域,中国已经走到了世界前列,汽车中控系统,可以说是全球第一,欧洲市场除了俄罗斯,其他国家中国的新能源车也是占据了半壁江山。
在市场方面,中国车企深入挖掘消费者需求,推出了一系列符合市场需求的新能源汽车产品。
俄罗斯猪肉即将到达中国港口,意义不一般 第13张图片


让汽车的功能不仅仅是代步,而是成为了一个移动的小家,连曾经的汽车制造大国德国的设计师,也感叹自己的国家落伍了。
同时,中国政府对于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扶持力度也不断加大,为企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俄罗斯消费者对于中国智能汽车感到非常新鲜,认为这和他们之前接触的汽车完全不同,代表了两个时代的产物。
中国车企在俄罗斯乃至欧洲市场的崛起是中国工业发展的一个缩影。
中俄的工业差距也越来越大。
03.中俄工业拉大代差

随着中国汽车在俄罗斯市场的崛起,中俄工业实力的逆转也逐渐浮出水面。
俄罗斯猪肉即将到达中国港口,意义不一般 第14张图片


曾经,苏联是中国工业化的引路人,建国后的156项重点工程为中国打下了坚实的工业基础。
然而,时光荏苒,仅仅过了半个多世纪,中国已经摇身一变成为全球第一大工业国,而俄罗斯却在去工业化的道路上渐行渐远。
苏联在工业化进程中,过于偏重重工业和军事工业,而忽视了民用工业的发展。
这导致了一个严重的问题:人民的基本需求无法得到满足。
这种“偏科生”的做法最终导致了苏联的解体。
俄罗斯猪肉即将到达中国港口,意义不一般 第15张图片


美国则将低端产业外包,导致本国军工产业成本奇高,军舰、军机质量问题频发,严重削弱了美国的全球霸权。
川普最近在接受采访时就表示,自己若上台不会对中国发起贸易战,但会加征超过60%的关税。
他称中国的工业品,破坏了美国的工业,特别是对美国钢铁业构成毁灭性打击。
事实就是这么个事实,但这也是基于全球贸易的规则,具有竞争力优势的商品就应该获得更多的市场,不是吗?
这和美国标榜的自由市场相符吗?
所以美国这种双标,显而易见,本质就一个,符合自己的利益就行,没道理可言。
相比之下,中国在工业化的过程中,采取了轻重并举、军民结合的发展策略。
俄罗斯猪肉即将到达中国港口,意义不一般 第16张图片


中国的产业链完整,从原材料到最终产品,都能够自主完成。
这种全面的发展策略不仅使中国成为了全球第一大工业国,还有望使中国成为全球第一工业强国。
随着中国工业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产业链的完善,中国的工业产品将在国际市场上更具竞争力。
而俄罗斯则需更加重视民用工业的发展,以实现经济多元化和可持续发展。
中国汽车在俄罗斯市场的崛起是中俄工业实力逆转的一个重要标志,这不仅彰显了中国工业化的成就,也为中俄两国未来的工业合作打开了新的篇章。
俄罗斯猪肉即将到达中国港口,意义不一般 第17张图片


而俄罗斯的能源,也是我们所需要的,两国经济互补性很强,我期待着中俄两国在工业领域能够取得更多的合作成果,推动全球工业的发展,应对共同的挑战。
既然看到这里,就点个赞吧!谢谢!


上一篇:广州47个房地产项目,纳入融资白名单!要求尽快落地放款
下一篇:浙江宁海:实施阶段性购房补贴,最高补贴3万元
@



1.西兔生活网 CTLIVES 内容全部来自网络;
2.版权归原网站或原作者所有;
3.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
4.若涉及侵权或有疑义,请点击“举报”按钮,其他联系方式或无法及时处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排行榜
活跃网友
返回顶部快速回复上一主题下一主题返回列表APP下载手机访问
Copyright © 2016-2028 CTLIVE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西兔生活网  小黑屋| GMT+8, 2024-9-8 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