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开启左侧

[育儿] 父母越优秀,孩子越容易得抑郁症?4个因素加剧“回旋镖效应”

[复制链接]
9540 1
赢任好 发表于 2024-7-19 13:45:08 | 只看该作者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01、父母越优秀,孩子越容易得精神心理障碍?
在精神心理障碍临诊疗中,这种情况很常见:
青少年患者的父母是社会上的成功人士。他们是政府官员、企业高管、公司老板,或者是专家、教授、校长;就算没有那么厉害,但也是老师、医生、公务员,有本科甚至硕士学历,是妥妥的知识分子、社会上的优秀人群。
如果真的存在“优秀的基因”的话,那这些父母的孩子应该比大部分同龄人都更优秀。如果说孩子要靠后天养育的话,这些父母那么有文化、有知识、有资源,又见多识广,他们也应该能把孩子教育得很好才对。
但现实情况是,很多事业或学历上很优秀、很出众的父母,孩子却得了抑郁症、双相障碍、强迫症、焦虑症、成瘾疾病,甚至是精神分裂症,所谓的“回旋镖”效应很明显,而且很痛很痛。
比如“人类基因组计划”有2个核心的发起人,一个是美国参议院成员多梅尼奇,政界精英,但他的女儿被诊断为精神分裂症。还有一个诺贝尔获得者、被誉为“DNA之父”的詹姆斯·沃森,他的儿子也被诊断为精神分裂症。
网上有一位心理学教授说,有一对父母带着14岁的儿子找他进行心理咨询,男孩罹患了抑郁症,觉得活着没意义,想自杀,而这对父母都是复旦大学的教授。
还有去年网上流传很广的一项研究,是北京大学徐凯文教授关于“自杀危机学生父母职业分布”的调查,结果显示,排在前3位的是教师、医护、公务员,尤其是教师,是第二名的4倍多!
父母越优秀,孩子越容易得抑郁症?4个因素加剧“回旋镖效应” 第1张图片


图片来源于网络
很明显,这无法从基因遗传因素、先天角度进行解释,这不是孩子的基因出了问题,而是孩子后天的心理社会因素出了问题。
当然,也有人说,徐凯文教授的调查样本是名校高材生,那他们的父母中肯定有更多的知识分子,这是“幸存者偏差”,是样本本来的特点。
还有人说,其实很多穷人家、普通家庭的孩子也得了精神心理障碍,只是他们未必有意识、有经济条件去看病,所以没有引起那么大关注而已。
这些分析确实也有一定的道理。
不过,从精准精神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如果父母个人很优秀,但又缺乏自我反省和觉察的话,他们确实容易出现一些错误的家庭教育方式,甚至出现人格异常,对孩子造成大量的叠加性心理创伤。
现实中,也确实有很多父母百思不得其解:我那么优秀、坚强、能吃苦,从孩子小时候开始,我就给孩子立榜样,孩子怎么会得抑郁症?
所以,这个现象真的非常常见,也非常值得关注。以下从精准精神心理学的角度进行一些分析,希望能解答这部分父母的疑惑,帮助你们加强自我觉察,也希望孩子还没有出现精神心理问题的父母也要提高警惕。
父母越优秀,孩子越容易得抑郁症?4个因素加剧“回旋镖效应” 第2张图片


此图为AI生成
02、他们因为事业优秀,反而更可能出现家庭教育错误
其实,学习成绩优秀、事业优秀的父母,并不一定在家庭教育上表现优秀。相反,正因为他们学习或事业很优秀,反而容易比较自以为是、掉以轻心,在家庭教育中出现错误。
第一,父母自己很优秀,理所当然地认为孩子也该很优秀,对孩子的要求极高。
老百姓说,“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打地洞”,很多父母认为自己当年学习成绩那么好,如今事业上又取得成就,也算得上某个范围内的“人中龙凤”了,“那我的孩子自然不会差”。
而且父母经过打拼,创造了更好的生活条件和教学资源,孩子站在父母的肩膀上起飞,更应该青出于蓝胜于蓝才对。相当于他们的孩子可能都还没出生,他们就已经认定孩子必须优秀了。
也有部分父母虽然已经很优秀了,但他们没有实现当年的目标,心中仍有遗憾。他们有意无意地把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期待孩子能实现自己未竟的梦想。
无论出于什么原因,这部分父母对孩子的表现有很大的期待,甚至可以说是执念,认为非要达到优秀不可。这种心态自然很容易转化为过分严厉、简单粗暴的家庭教育方式,过分追求孩子的学习成绩和奖项、荣誉。
一方面,这很容易导致孩子的心理压力非常大,表现得不好就被父母批评、责骂,容易形成叠加性的心理创伤。
另一方面,很多孩子在父母的高压下,确实一开始表现出色,各方面的表现很优秀,成为了“别人家的孩子”,父母都很满意。但是孩子容易受到身边人的过度夸奖,又缺乏父母的正确引导,他们有可能变得自大、自满,埋下轻躁狂/躁狂发作的心理隐患。
而且,这部分孩子缺乏正确的学习目标,他们自己也过分看重成绩和外界的评价,逆商其实是较弱的,一旦成绩下滑,达不到目标,他们就容易焦虑、自我否定,甚至情绪崩溃,罹患精神心理障碍。
第二,父母虽然优秀,但未对自身的成功经验进行理性、科学的分析,未掌握背后真正成人成才的规律,更没有意识到时代巨变。也就是说,他们容易使用错误的“经验总结”去教育孩子。
一个人成功的背后有很多因素,正所谓天时、地利、人和,除了自身的努力和家庭因素之外,还有客观的条件、时代的背景等等。可是,很多自身优秀的父母更多注意到的是前者,而忽视了自己成长时的客观环境和时代背景,从而得出了错误的家庭教育结论。
有一位被诊断为抑郁症的青少年患者小璇,她父亲犯下的错误就非常典型,令我印象深刻。
小璇的父亲生于上世纪70年代,家里有兄弟姐妹几人。他父母对子女们的教育很严厉,只要做错了事,只要学习不认真,拿起一根棍子就打。
他小时候不理解,觉得父母也太凶了。但是他长大后反而很感激父母,因为他和兄弟姐妹们都在各自的事业中取得不错的成绩,过上了很好的生活。他认为,正是父母的严厉教育促使他们成才,“不打不成器”。
当他有了女儿小璇之后,他下定决心,也要用严格的家庭教育把女儿教育成知书识礼的才女,认为这是为了孩子好。
从小璇很小开始,他就教女儿识字、背唐诗,只要女儿犯错、达不到要求,他就用一些报纸卷成棍子打她,或者凶神恶煞地吓唬她。他觉得这不会打伤女儿,还能让女儿长记性,有什么问题?
其实,虽然小璇肉体上没受伤,但其实在精神心理上,要求极其严格、总是打骂她的父亲给她造成了大量的叠加性心理创伤,这是她后来罹患抑郁症的心理根源之一。小璇一度对父亲恨得咬牙切齿,甚至对男性有抵触心理,说自己以后不会结婚。
小璇的父亲就是典型的总结了错误经验。
在他成长的时代,父母打孩子是非常常见的事,“棍棒底下出孝子”。那时的孩子也觉得身上疼、心里也难过,也会形成心理创伤,但身边的同龄人都因为类似原因被父母打过,他们很容易就把“棍棒教育”合理化,心理创伤反而转化为家庭教育中的“执念”或者偏执。
他们一开始因为惧怕父母的打骂,出于这种外在的动力而努力学习、尊重纪律。等慢慢有了学习成果、受到表扬之后,也看到学习成绩好能够改变命运之后,他们反而对学习产生内在的动力,最后学有所成。
但是现在,时代不一样了,发生巨变了。越来越多的父母知道不能过分看重学习成绩,而要关注孩子的心身健康,教育孩子要积极引导,避免粗暴的贬低、打骂。
而且现在很多孩子一出生就衣食无忧,物质很丰富,他们对“学习改变命运”这一套无感,难以从中得到动力,他们更在乎的是精神追求,实现个人的价值,得到别人的尊重。
在这种时代背景情况下,如果父母还总是对孩子打骂,过分重视学习成绩,孩子拿自己的父母与别人的父母一比较,很容易非常失望、委屈、愤怒,形成大量的叠加性心理创伤。
很多父母还未意识到,随着时代发展,很多事物已经产生了变化。如果父母还不懂与时俱进,总是把自己过往的经验强加在孩子身上,不但无法给孩子助力,还可能会令孩子遭受更多叠加性心理创伤事件。
比如在父母成长的年代,中国和西方发达国家的差距巨大,所以很多父母对西方发达国家是非常崇拜的,甚至是盲目媚外的。他们积累了足够的财富后,把孩子送去国外读书,希望他们能留在国外生活。
但这有可能只是父母的落后认知、一厢情愿。现在的孩子出生在我国经济飞速发展、越来越富强的时代,他们有强烈的民族自豪感。他们到了国外后,很可能发现国外并没有想象中的美好,而且有很多社会弊病。他们不想呆在国外,渴望回国,如果父母坚决不同意,亲子之间就容易发生剧烈的冲突。
有的孩子受到LGBTQ+文化的影响,认为自己是同性恋者,又或者认为自己是不婚主义者、丁克主义者等等,他们觉得这是自己的自由。但很多思想传统的父母对此无法接受,也不能理解,没有与时俱进,也跟孩子发生严重的亲子冲突。
以上这些因素都会增大孩子罹患精神心理障碍的风险。
03、这些父母很可能过分偏执、甚至有三观问题
第三,这些父母从小到大都非常优秀,得到过很多过度夸奖,甚至是阿谀奉承,他们身边也没有人能给予积极的引导。这很容易令他们变得自以为是,出现一定的偏执型人格异常,缺乏自我反省的意识与能力。
这种情况以父亲更加常见,他们在事业上很优秀,内心逐渐变得自大,并很可能认为自己在其它方面也很优秀,认为自己的家庭教育方式肯定没问题。
再加上,他们在工作中往往是发号施令的领导,很容易把这种作风带回家中,认为自己的观念、方式肯定是正确的,忽视了伴侣和孩子的意愿和感受。这导致夫妻之间频繁发生矛盾和争吵,家庭气氛压抑,孩子自然会受到很大的负面影响。
他们很可能会非常强势,要求孩子必须按照自己的安排来做,不懂得给予孩子选择权。孩子很难获得心理上的成长,而且遭遇挫折与困难的时候,很容易习惯性地将所有责任都推卸给父母。
而且,因为父母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家庭教育方式、甚至人格上也都有问题,当孩子罹患精神心理障碍后,他们很容易把病因归咎于先天因素。
比如上面提到的两位“人类基因组计划”核心创立人,他们没有精神分裂症,但他们的孩子被诊断精神分裂症,这不太像遗传啊,可他们为什么那么想找到精神分裂症的所谓“致病基因”?
这是因为他们觉得自身的家庭教育方式没有多大问题,孩子也没有遭遇多大的负性应激事件,那怎么会得病呢?他们只能归咎于先天因素,尤其是“致病基因”,认为可能是隐性遗传。
其实这也是很多精神科大夫、相关科研人员的观点。他们觉得很多患者的成长环境正常,父母的家庭教育方式没有明显问题,孩子的后天经历也不足以令人得病,那只能归结为基因遗传因素了。如果孩子还有家族史的话,那大夫更加会这么想。
对于这个问题,我们已经多次分析过,抑郁症、双相障碍、精神分裂症等常见的精神心理障碍不是基因遗传性疾病,至今没能找到致病基因。希望父母们能够理性地认识到这一点!
第四,父母非常优秀,经济富裕,给孩子提供了优质的物质资源,但忽视了要满足孩子的精神需求,给孩子做榜样,培养孩子树立正确的三观。
比如,这些父母容易因为工作繁忙,缺乏了对孩子的陪伴,要容易违背对孩子的承诺。哪怕父母休息在家,也没有意识给予孩子真正高质量的陪伴,孩子感到孤独,内心缺乏安全感。
另外,这些孩子生于经济良好的家庭,从小就跟着父母到处见世面,也很早就接触了互联网。他们见多识广,知识涉猎面广,内心有一定的优越感,也容易变得比较自以为是,父母、老师、所谓的专家在他们心目中的权威性大大下降。
有些父母的人脉很广,很有社会地位,他们甚至会带着孩子跟孩子的老师、校长吃饭,参加相关饭局。在这些场合,老师、校长往往一改学校里高高在上的形象,反而对孩子的父母点头哈腰,处处逢迎,他们在孩子心中的权威性进一步下降。
有些有地位的父母还过分维护孩子。孩子犯错了、闯祸了,父母不引导孩子承担责任,反而利用自己的资源把事情摆平,帮孩子“擦屁股”。
这很容易纵得孩子无法无天,缺乏承担责任与自我反省的意识,最终闯下弥天大祸,接受法律的严惩。知名歌唱家李双江和梦鸽的儿子李天一(现改名为“李冠丰”)从小被惯得飞扬跋扈、目中无人,最终因犯下强奸罪而入狱,这是典型的反面教材。
而且,部分获得所谓成功的父母,其自身的三观也是有问题的。
老百姓所说的成功人士,往往是指有钱的、有社会地位的人,很少人会从三观的角度去衡量一个人是否成功。也就是说,很多“成功人士”虽然表现很优秀,但其实三观是有问题的。
他们有了钱和权力之后,开始追求感官刺激、吃喝嫖赌,又或者出轨、玩弄女性,严重违背社会道德和公序良俗,缺乏道德感,更缺乏真正远大、高尚的人生追求,还处于享受人生的“生活阶段”。
但他们的孩子有可能很早就进入了“生命阶段”,希望过有价值、有意义的人生,而且道德感很强。他们发现自己的父母不但无法成为自己的榜样,也没有水平积极引导自己,甚至令自己感到鄙视。如果这些孩子长期缺乏积极引导,又找不到人生的意义,也很容易罹患精神心理障碍。
所以,一个人越优秀,就越要有正确的三观,否则这个问题会成为一颗定时炸弹,“爆”雷的时候不但害了自己,还害了家人或孩子。
04、孩子生病了,这是父母学会自我反省的契机
人们常说“富不过3代”,仿佛成了一个定律或魔咒。有些父母觉得自己那么优秀,孩子却出了问题,觉得这大概就是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命吧,是命中注定的。
还有的父母可能做过一些违背道德的事,结果孩子出问题了,他们可能会以为这是“现世报”,自己种下的恶果出现在孩子身上。
其实,这些理解跟“归咎于基因遗传”一样,都是不理性的,对改善孩子的病情毫无帮助。真正的问题根源,出在父母的家庭教育上。
社会心理学上有一个“回旋镖效应”,指的是个体明明很努力地希望实现某个目标,最后却出现了完全相反的结果;就好比越用力往外扔回旋镖,回旋镖就越用力地砸回来。
父母为了获得美好的生活而不断拼搏、努力,为了让孩子以后也过得好,不断盲目鸡娃、投入大量金钱,这都可以理解。
但如果父母不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方式,这很容易导致“回旋镖效应”,父母越努力,孩子就越容易出问题,最终回旋镖扎到父母身上,父母非常痛苦。
不过,从积极的角度看,这也未必是完全是坏事。只有孩子罹患精神心理障碍了,父母找了很多专家都治不好,他们才被逼迫着开始自我反省、改变和提升,不得不思考自己在家庭教育上犯了哪些错误。
也就是说,孩子生病了,其实是家庭病了,这是父母学会自我反省的契机。
比如双相障碍患者伟涛的父亲,他事业有成,是单位领导,出现了自以为是的偏执型人格异常。出于工作需求,他经常在外喝酒,喝得醉醺醺地回家,甚至有时喊朋友回家喝酒,把家里搞得乌烟瘴气,妻子因此跟他频繁发生冲突。
但伟涛父亲不觉得这有啥问题,“这都是为了工作”“男人爱喝酒,这不是很正常吗”。而且,因为他自身的成长经历,他认为家庭分工就该男主外、女主内,他把孩子都交给妻子和自己母亲带,自己负责挣钱养家就行了。
伟涛父亲长年累月这些行为,对儿子造成了大量的叠加性心理创伤。伟涛一方面非常抵触父亲,非常讨厌他那一副酒鬼的样子;另一方面,伟涛又很担心父亲喝酒会喝垮身体,家里就失去经济支柱了,这是他容易焦虑、恐惧、缺乏安全感的原因之一。
后来,伟涛被诊断为双相障碍,他父亲找了很多资源都没能治好儿子。伟涛母亲坚持让孩子接受临床精准化心理干预,修复病理性记忆。
我们进入伟涛的内隐记忆层面后,发现伟涛父亲原来对儿子造成过那么多心理伤害!伟涛父亲得知后非常震惊,感触很大,才意识到自己爱喝酒、不着家给孩子带来了很多负面影响。
他决定戒酒,并学习成为一个懂得关心妻子、儿子的丈夫和父亲。伟涛和他的母亲都感到非常惊喜。最后,伟涛真正实现了康复,整个家庭也变得更加温馨,他父母的认知都有了很大提升,可谓是因祸得福。
当然,对于自身优秀的父母来说,要打破自己的认知边界,承认自己的不足和错误,并进行自我反省,这确实是不容易的。
希望这部分父母要鼓起勇气,拿出在学习上、事业上的拼劲和积极态度,及时作出行动和改变,开展“自我家庭治疗”。在很大程度上,孩子能不能更快更好地康复,希望就在你们的身上。
只有孩子实现真正的心身健康,有正确的三观,优秀父母打下的基础才能助孩子一臂之力,帮助他们实现更大的人生价值,青出于蓝胜于蓝!


上一篇:广州中考平均分556,分数线为何降?新录取规则谁将获益?
下一篇:一张卡片卖16万!孩子集卡成瘾,暗藏多种隐患,却不能一堵了之
@



1.西兔生活网 CTLIVES 内容全部来自网络;
2.版权归原网站或原作者所有;
3.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
4.若涉及侵权或有疑义,请点击“举报”按钮,其他联系方式或无法及时处理。
 

精彩评论1

正序浏览
跳转到指定楼层
沙发
明金 发表于 2024-7-19 15:11:25 | 只看该作者
 
真正优秀的人才能培养出真正优秀的孩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排行榜
活跃网友
返回顶部快速回复上一主题下一主题返回列表APP下载手机访问
Copyright © 2016-2028 CTLIVE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西兔生活网  小黑屋| GMT+8, 2024-9-15 2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