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开启左侧

[新闻] 德国幼儿园只教这些! 难怪德国人承包了一半诺贝尔奖

[复制链接]
26787 11
唐山妇联儿童部 发表于 2019-10-16 00:59:10 | 只看该作者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德国幼儿园只教这些! 难怪德国人承包了一半诺贝尔奖 第1张图片

CFIC导读

让我们重新审视德国教育,看看他们的做法是否值得我们借鉴!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小朋友在上幼儿园时,就学拼音、学英语、学数学、学诗歌、学朗诵……三四岁的时候就被迫放弃了玩具、游戏,拿起了对他们来说艰深难懂的课本。

得益于教育部的严令禁止,公办幼儿园总算基本不教语文、数学、英语了,但是很多家长还很期待如此。

孩子上私立幼儿园的家长们经常以自己孩子会认多少个汉字、会背多少首古诗词、会进行100或者1000以内的加减法、英语会听会说多少感到十分欣慰甚至骄傲。

他们可能都不是认为这个必要,而只是想在别人家的孩子们还只知道“傻玩儿”的时候,自己的孩子已经偷偷领先了多少。

那今天就带大家一起来认识一下这个问题。

自诺贝尔奖设立以来,德国人(含移民美国加拿大等国的德裔)获得诺贝尔奖的人数将近总数的一半。5种诺贝尔奖与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得主中,德国有106位。

换句话说,8200万的德国人分享了一半的诺贝尔奖,而全球另外60多亿人口只获得了剩下的一半。

让我们重新审视德国的教育,看看他们的做法是否值得我们借鉴!

德国幼儿园学什么?

德国幼儿园只教这些! 难怪德国人承包了一半诺贝尔奖 第2张图片

对于一个德国孩子而言,他们要在幼儿园里度过将近4000个小时。在这期间,德国孩子都学到了些什么呢?

德国幼儿园只教这些! 难怪德国人承包了一半诺贝尔奖 第3张图片

3年中,孩子们参观了警察局,学习了如何报警,如何处理遇到坏人的情形,了解警察是用来做什么的。

德国幼儿园只教这些! 难怪德国人承包了一半诺贝尔奖 第4张图片

孩子们参观了邮局,看看一封信是如何从家里到达邮局,又被投递出去的;参观了市政府,认识市长,看看这个为他们服务的市长是什么样子的。

德国幼儿园只教这些! 难怪德国人承包了一半诺贝尔奖 第5张图片

他们去自由市场,拿着钱,学习怎样买东西,区别自由市场跟商店的不同。

德国幼儿园只教这些! 难怪德国人承包了一半诺贝尔奖 第6张图片

他们去花圃,参观花圃的种植,学习分辨花草植物。

德国幼儿园只教这些! 难怪德国人承包了一半诺贝尔奖 第7张图片

他们去看马戏、儿童歌剧和魔术。

德国幼儿园只教这些! 难怪德国人承包了一半诺贝尔奖 第8张图片

他们参观图书馆,学会了如何借书、还书。

德国幼儿园只教这些! 难怪德国人承包了一半诺贝尔奖 第9张图片

他们去坐有轨电车,学会记住回家的路线。

德国幼儿园只教这些! 难怪德国人承包了一半诺贝尔奖 第10张图片

他们每周都跟老师去超市买东西,学习付钱,选择货物。

德国幼儿园只教这些! 难怪德国人承包了一半诺贝尔奖 第11张图片

樱桃收获的时节,孩子们跟老师去采摘樱桃。

德国幼儿园只教这些! 难怪德国人承包了一半诺贝尔奖 第12张图片

南瓜收获的时节,孩子们跟老师一起做南瓜汤。

德国幼儿园只教这些! 难怪德国人承包了一半诺贝尔奖 第13张图片

圣诞节,这是最激动的日子,他们焦急地等待圣诞老人的来临以及那份神秘的礼物。

德国幼儿园只教这些! 难怪德国人承包了一半诺贝尔奖 第14张图片

圣马丁节,要跟老师一起糊纸灯,游街来纪念这位骑士圣人……

德国幼儿园只教这些! 难怪德国人承包了一半诺贝尔奖 第15张图片

3年过去了,孩子学会了自己修理玩具,自己管理时间,自己约会,自己制订计划,自己搭配衣服,自己整理东西,自己找警察,一个6岁的孩子,生活能力很强。

故意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为什么8200万的德国人分享了世界上一半的诺贝尔奖?答案竟然是——不要过早过度开发儿童智力。

所谓”输在起跑线上”是伪命题,提早读的都是没用的,最多给家长们乐乐,炫耀一下,显得自己孩子比人家能会外语了、会背古诗了等等,没用!

徳裔获得的诺贝尔奖人数占总数的一半。通过国家介入,禁止对孩子过早开发智力,避免将孩子大脑变成硬盘,留给孩子大脑更多的想象空间。孩子在小学前“唯一任务”就是快乐成长。

德国幼儿园只教这些! 难怪德国人承包了一半诺贝尔奖 第16张图片

不该过度开发孩子智力

原以为在德国只有幼儿园的孩子不允许学习专业知识,后来才发现上小学的孩子也不能学习额外的课程,即使这个孩子的智商超过同龄人。来自科隆的桑德拉写到:“今年我儿子7岁,我向学校老师提出,能否额外教他一些东西,因为他5-6岁的时候就自己在家学会了基本的阅读、书写和简单的数学计算。老师表示反对并说:您应该让您的孩子与其他孩子保持同步。

一个星期后我再次去见老师,并出示了孩子高智商的证书,希望得到她的理解和支持,但老师用一种奇怪的眼光看着我,似乎我像来自外星的人一样。

老师进而解释,孩子智力被过度开发并不是一件好事情,因为必须给孩子的大脑留下想象空间。

过多的知识会使孩子的大脑变成了计算机的硬盘,常此下去,孩子的大脑就慢慢地变成了储存器,不会主动思考了。

尽管如此,我对德国禁止学前教育的做法还是不太理解。为了搞清楚这个问题,我专门请教了德国的教育人士,他们让我找《基本法》来看看。

翻开联邦德国《基本法》(即宪法),我大吃一惊。其中第七条第六款明确规定,禁止设立先修学校(Vorschule)。

我还是不明白德国宪法为何这样规定,只好再请教有关的教育专家。

他们告诉我,孩子在小学前的“唯一的任务”就是快乐成长。

因为孩子的天性是玩耍,所以要做符合孩子天性的事情,而不应该违背孩子的成长规律。

德国的法律还严禁父母唠叨

在德国,爱惜儿童、维护儿童的合法权益已经被纳入法律条款。

如果孩子认为自己得不到父母的尊敬或者遭到冷落,可以向法院控告自己的双亲。

另外,法律还详细解释了儿童享有的各项权力。

德国幼儿园只教这些! 难怪德国人承包了一半诺贝尔奖 第17张图片

如果说在上学前对孩子非要进行“教育”的话,那“教育”的重点只有三个方面:

    基本的社会常识,比如不允许暴力、不大声说话等。

    孩子的动手能力。在幼儿园期间孩子会根据自己的兴趣参与手工制作,让他们从小就主动做具体的事情。

    保护孩子情感胚胎,培养情商,培养领导力。

原以为只有德国才有如此奇怪的规定。后来查了一下欧洲有关国家的情况才发现,他们对待小孩子的做法基本上大同小异。

学前教育破坏想象力

与欧洲相反,中国的孩子在幼儿园期间已经把小学一年级的知识基本上都学完了。人们有理由担心,欧洲的孩子在起跑线上已经输给了中国的孩子。其实,这样的担心是多余的。

欧洲人普遍认为,孩子有自身的成长规律,他们在相应的阶段要做相应的事情。

表面上看中国的学前教育和基础教育很扎实,但他们的想象力和思考能力已经被破坏掉,由此造成了孩子被动接受知识而疏于主动思考的习惯。

德国幼儿教育强调什么?

1、是事实与环境教育

这是一种唤起幼儿环境保护的初步意识的教育,通过观察周围环境,访问不同的机构,增强幼儿对周围环境的兴趣,直观体验自然过程。

通过各种方式让幼儿接触自然,是促进儿童成为环境保护主人的前提条件。

比如让幼儿认识能量与水的意义,避免制造多余垃圾的意义,或让孩子们直接参与分拣垃圾等。

2、是实际生活与家政教育

就是通过设计有意义的情境,给孩子以体会,形成集体生活中必须具备的技能。

如穿衣,熟悉使用各种玩具,认识每年的重要事件,掌握家务劳动技能(整理房间、洗衣做饭等),熟悉交通规则,学习一些仪器使用(收录机、煎烤箱),对紧急情况作出反应。

给孩子机会,进行模拟练习。对于一个德国孩子而言,他们要在幼儿园里度过将近4000个小时,经过漫长的探索和改进,德国提出千万不要把幼儿园变成学校的理念。

如何运用这4000个小时,是幼儿园面临的一个问题,孩子们要快乐地成长,要学会游戏,要学会和小伙伴相处,要做的事情也很多,他们把教育融合在玩耍中。

在德国很少有孩子不愿意上幼儿园,因为在幼儿园里,轻松自在又有很多小朋友,为什么不去呢。

最后,要和大家分享两个具体的故事案例。

德国前总理科尔

科尔小时候是个性格内向的孩子,无论是说话还是做事,都显得比别的孩子慢一拍。小伙伴给他冠以笨虫的称呼。他曾经哭着问父亲:我笨吗?我什么事都做不好吗?父亲大声回答他:昂起头来,别的孩子能做好的事,你一定也能做好,我一直都是这样认为的!

第二天,父亲带着科尔去看海,指着一群正在海滩争食的鸟儿说:你看那边争食的鸟儿,当海浪打来时,小灰雀总能迅速地离开,它们拍打两下翅膀就升入了天空;而海鸥总显得非常笨拙,它们从沙滩飞入天空总要很长时间,然而,真正能飞越大海的还是它们。

年幼的科尔虽然没能完全理解父亲的话,但是他从父亲那里获得了不少的信心和鼓励。他开始试着去做以前认为自己无法做好的事情,试着在课堂上勇敢地站起来表达自己的见解,试着在集体活动时站在队伍的前面。

每天晚上,父亲总会把科尔叫到面前,询问他一天的情况。每每科尔汇报完毕,父亲总是说“太棒了”,“孩子,你怎么做得这么好!”这样鼓舞人心的话。

回忆起往事,科尔深有感触地说:“一个人的自信心首先应该从父母那里获得,父母的肯定总是让我感觉非常美妙”。

父母的肯定和鼓励是孩子自信心最初的最重要的来源。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抓着那些一点一滴的小事来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心。

孩子刚学洗衣服,尽管洗得不干净,也要对他说:“你真棒”,孩子上次考试是59分,这次考了60分,也应该为孩子这1分的进步而感到高兴……一点一滴的肯定,最终将累积成孩子强大的自信心。

德国著名音乐家舒曼

德国著名音乐家舒曼讲过自己小时候的一件事,他十四岁那年的一天,母亲问他:你愿不愿意跟我学美术?他不知道该怎么回答,他对学美术没有兴趣,可是他担心一旦拒绝母亲,母亲会不高兴。

他只好低头不语。

母亲笑着说:“你的沉默已经给了我答案,但是如果你响亮地对我说‘不’,我会更高兴。为什么不说呢,即使我是你的母亲,也没有权利勉强你去做你不愿意去做的事情”

德国人认为,敢于流露自己的情感,勇于表达自己的主张是孩子个性发展中的重要内容。而压抑孩子的情感需要,一味让孩子服从大人的意见,将会导致孩子丧失自我精神,逐步发展成为那种依赖他人、社会、成为一个一味服从、软弱、逆来顺受的人。

在德国,父母们一向尊重孩子的自己的选择,不会强迫孩子根据大人的意愿来做事。即使为孩子买一件衣服这样的小事,也会让孩子自己来做主。当孩子嘴里说不、我不想……这样带有拒绝性的话时,父母不是感到生气,而是感到欣喜。

因为他们明白,孩子的自我精神在增强,孩子开始自己在思考,在做选择,在捍卫自己的利益。尽管,孩子经常说不会给他们带来许多麻烦,他们却毫不在意。

这一点与我们中国的父母恰恰相反,想想我们一些中国的父母,有多少人在勉强甚至威逼孩子去做事呢看孩子不喜欢参加学习班,逼着孩子去学;孩子明明对书法不感兴趣,却逼着孩子整天练习……这样不尊重孩子意愿的事情比比皆是。
本文来源:实话实说那些事
微信编辑:张文
德国幼儿园只教这些! 难怪德国人承包了一半诺贝尔奖 第18张图片



上一篇:乐惠国际—投资者提问:“为什么不追究收购德国公司责任”
下一篇:00后博士生发《德国应化》:用氢键来控制共轭分子的电子和超分子结构
@



1.西兔生活网 CTLIVES 内容全部来自网络;
2.版权归原网站或原作者所有;
3.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
4.若涉及侵权或有疑义,请点击“举报”按钮,其他联系方式或无法及时处理。
 

精彩评论11

正序浏览
跳转到指定楼层
沙发
股进口货 发表于 2019-10-16 00:59:20 | 只看该作者
 
我没感觉到现在学生减负,现在孩子一年级的作业还是非常多。不知道孩子上课在学什么,回家还是奶奶教会拼音的。无语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河南老楚 发表于 2019-10-16 01:00:11 | 只看该作者
 
我们的教育就是追求高分,作业多到逼小孩失去对学习的兴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时光在逝去 发表于 2019-10-16 01:00:41 | 只看该作者
 
现在是语文课数学课减少了,多了一些兴趣课,但是还是得学习进度依然要学,让孩子学习语文数学课程太少,造成他们根本没有听懂,而且作业从来都不会少,反正最后还是大人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英纳格 发表于 2019-10-16 01:01:37 | 只看该作者
 
我儿子小时候就是这样带的,三四岁时去参观豆腐加工全过程,食用油的生产加工,去纺织厂看从棉花到织成布的工序。经常到农村看农民种地,教他认识疏菜、各种农作物。知识来源于生活,学会生活知识比会背几首诗重要!从小学到博士,一路顺风。没上过补习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啊滨 发表于 2019-10-16 01:02:26 | 只看该作者
 
香港幼稚园多数也有类似的经验,上个星期还让娃娃们各自带一样,有带锅,碗,电池炉,鸡蛋,面,翻茄,其他酱料,老师说让他们体验一下煮东西的乐趣喔[捂脸][捂脸],娃娃们应该是一次开心的体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ancyancy 发表于 2019-10-16 01:02:34 | 只看该作者
 
这是很好。可惜,我们这里幼儿园的人数多,老师管不过来;另外,到一年级时学习内容太多,他们根本接受不了,考试题又多又深,都不会教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Xizi_aP3Vtlm7 发表于 2019-10-16 01:03:04 | 只看该作者
 
不要被西方的大众教育迷惑了,他们长大后很少成为精英,只让你掌握生存能力。而有钱人搞精英教育,从小就上私立学校,培养统治阶级,这就相当于印度的种姓制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happy小俊少 发表于 2019-10-16 01:03:17 | 只看该作者
 
我们的小孩从幼儿园起就习惯了补课,习惯了标准答案,如何有想象力?如何创新?我们.才是真正的输在起跑线上的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粒沙 发表于 2019-10-16 01:03:56 | 只看该作者
 
高考还是要看分数的,分数决定你是985还是211,哪一本……于是不以考试,分数为目的的教育都是耍流氓,社会实践只能偶尔为之,特长兴趣也是充满目的性,归根结底分数才是王道。学校和老师,家长,学生,教育培训机构多位一体从学前教育就开大马力,猛轰油门谁都不会懈怠,竞争早早就已经拉开帷幕。分数好看,工作体面,至少在人口众多,充满竞争,各方面社会保障都有待提高的中国大陆就是这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排行榜
活跃网友
返回顶部快速回复上一主题下一主题返回列表APP下载手机访问
Copyright © 2016-2028 CTLIVE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西兔生活网  小黑屋| GMT+8, 2024-6-27 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