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开启左侧

[问答] 如何评价加州大学付向东教授实名举报中科院上海神经所 80 后明星教授杨辉学术抄袭、造假?

[复制链接]
22167 20
昭惠显圣二郎神 发表于 2020-7-3 22:29:37 | 只看该作者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细胞与分子医学系 付向东教授实名举报中科院上海神经所80后明星教授杨辉学术抄袭、造假。 网传举报信: 尊敬的中科院、科技部、基金委领导: 我是付向东,目前就职于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担任细胞和分子医学系教授。 在此写信实名举报中科院神经所研究员杨辉剽窃和涉嫌造假等学术道德不端行为, 同时希望借这一事件恳请国家科技管理高层关注和重视当前国内学术界日益凸显和 严重的科学诚信和学术道德问…


上一篇:耗资5亿美元,洛杉矶再添地标性摩天楼,形如‘树冠’
下一篇:美国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爆发是否会促进加州独立?
@



1.西兔生活网 CTLIVES 内容全部来自网络;
2.版权归原网站或原作者所有;
3.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
4.若涉及侵权或有疑义,请点击“举报”按钮,其他联系方式或无法及时处理。
 

精彩评论20

正序浏览
跳转到指定楼层
沙发
不是东东 发表于 2020-7-3 22:30:01 | 只看该作者
 
补充一下,分享这份经验并不是希望大家“以后与同行交流要少讲一点”“以后不要找合作者了”。而是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意识;不仅仅是保护自己的意识,更是要避免自己主动或是被动地踏入这样的灰色地带。
孰对孰错肯定是重要的,但无论答案是什么,重点是因为某些缘故在科学交流中产生了极大的冲突。这次因为冲突的中心有噱头,所以大家知道了,那有多少冲突没有噱头,却黯然收场?我希望我们能避免这种情况,而不是接受它为常态。
就抢发的事情想说几句。
这个问题下面大多都是吃瓜看戏,亦或是想着从此以后可能要对国人同行,甚至不算同行的研究人员保持警惕。可能还有人觉得,自己也不会发CNS,不用担心被抄idea或是抢发。
请大家认真看待这种可能,不要觉得自己肯定遇不到。随时保持警惕。更不要分国籍选择性警惕。




我博士毕业论文就被合作者抢发了。合作者位于日本,其研究所资助了我的博士研究。
实验设计是我们提供的,但实验的第一个版本是合作者在日本做的,没做出效果。他们放弃了,我回到英国后,反反复复尝试了二十多个版本,才把结果做出来。中间我导师都曾有点兴致缺缺了,但我还是坚持做出来了。一旦参数对了,就一做一个准。
实验本身极其简单,想法也很简单,但背后的研究背景比较复杂,为了能讲一个好故事,改论文反反复复改了一年多。我的合作者在得知实验的最后参数后,把我的实验在日本重新跑了一次。就把数据拿去发了。


我们是怎么知道这个结果被发了呢?
特别好笑。因为我的导师是他们发论文的那个杂志的客座编辑,本来杂志请我的导师去当那篇文章的编辑,我导师连题目都没看,就拒绝了,因为和作者们有合作,不应该让有利益相关的人来做文章的编辑。结果这文章发了,我们才看到。
之后交涉的时候,合作者还说,以为我的导师是那个杂志的编辑,如果觉得不合适,肯定会立马打回来。换言之,他们觉得还礼貌地试探了一下?


这件事情发生的时候,我刚刚提交了博士毕业论文,拿到去剑桥大学做博士后的offer。当时我一篇论文没发,导师也不太想我走,能有offer已经是幸运。思考再三,没去,留在导师这里确保这件事情能够圆满解决。因为如果不能以最好的结果解决,那么我要么得补实验、并大大降期刊等级,要么就是博士工作打水飘——不发了。
这件事情说实话对我打击挺大。当时真的是有点想离开学术界了,连合作者都不敢相信,我该如何与同行交流?
我们领域圈子非常小,大家都互相认识,这件事情之后,几个大前辈都知道了,私下给我发邮件或是开会的时候来找我聊天,告诉我这种事情在我们领域闻所未闻,不要认为这是常态,会保护我的。我非常感动。
正如蒲慕明教授所说,这确实是灰色地带  但如果当时我领域的大前辈们也是这个含糊其辞 大事化小 小事化了的说法来点评此事,我不知道我会是什么心情。
我还只是两年的工作被抢发,不知道九年工作被抢发是怎样。
不了解国内情况,不清楚大多数人真实的想法。但,我看到“灰色地带”那几个字,觉得挺刺眼,也有点伤感。


据我所知,UCL 当时并没有帮助我们与对面研究所交涉。因为两者有长期合作项目,且是对面研究所给 UCL 的实验室们资金做研究。所以这种事情发生,不要认为占理就能捞回损失。以为学校一定会怎么样怎么样。中间得靠自己去寻求帮助,很痛苦。
我看其他答案下有人说,付教授太自信了,离发表还有1年就敢去分享。这让我很困惑:神经科学行业,有多少实验室是只在正式发表后才去给别人讲?一般好的实验室都会让博士生带着成型但还没有发表的工作去会议上交流,这是正常操作。这不仅有利于获得同行反馈、寻得合作,更利于给潜在的编辑和reviewers留下印象,帮助论文方便更加顺畅。


抢发我论文的那位一作其实人很好,我们私下关系也很好。但这件事情后,也不联系了。他也离开学术界了。
好在,最后交涉成功,他们撤稿。我的论文发在 Nature Communications 上面,对我来说已经是这种情况下的最好。我感到非常幸运。
哎,说的乱糟糟的。我的答案跟这个事件一点关系也没有。
昨晚两点才睡,四点醒了看到这个消息完全就睡不下去,才爬起来写下这些字。
大家都只是在宏观上做点评:论谁谁谁的人品,看谁谁谁的真假;吹大牛的牛逼,吃自己的大瓜。
而我满脑子就想的是两边论文的一作。在这个漩涡里,他们是什么心情,他们又会走怎样的路。
有时候可能永远无法理解别人为什么那样做,有时候也没有人来为你伸张正义,很多时候大家也就感叹一下而已,只有自己还记得那些彻夜未眠的日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jny222 发表于 2020-7-3 22:30:45 | 只看该作者
 
更一个杨辉的回复
https://zhuanlan.zhihu.com/p/154497439我还是不知道一个做视神经的文章为啥要有帕金森。


https://zhuanlan.zhihu.com/p/150610645补一个bioart的新闻介绍,各位细品(当然,该稿件可能是付向东组写的而不是记者写的,这种稿件作者写的偏多)。
 第1张图片

蒲慕明院士(中国美国都是院士)是非常有头有脸的人物,国际著名神经学家。看付大神这意思,蒲院士在维护手下了。付大神看来是气的够呛,亲自下场开撕。剽窃这种事,在学术圈是非常恶劣的行为,蒲院士竟然还护短,蒲大院士的形象。。。。。。(这几年日子过得,本事没咋涨,三观总崩塌,我甚至觉得我头像也会玩大)
一般来说,论文发表前公开讲述自己的工作是常见的。不仅可以更快的传递新知识新技术,而且也是自信的象征。我还知道有些大佬和编辑会专门开会交流未发表文章,人家觉得谈论已发表的没意思不好玩(境界太高了)。作者敢讲未发表paper,就是有信心这paper能接收,而且也不怕别人抢发(因为自信在别人投稿前这一篇就会发表)。开会时候很多人会讲unpublished work,这时候文章审稿过程已经快结束了,差不多要接收了。不过像cns动不动就审个两年的,确实会给抢发留出时间。
付向东自信自己9年的心血不会那么容易被copy,别人不仅时间不够,而且实验条件器材流程都要重新摸索(杨辉半年就搞定也真是神人了,神经所实验条件可真好)。cns这种级别的文章,发表前两年核心数据就已经有了,因此提前讲述有利于学术交流。我见过一大神2013年的nature(关于癌细胞复制衰老),在结尾写了一个扩展性结论,还特意标明是未发表数据。这个结论2019年又发了nature,幸好没人抢发。可见发一篇cns有多难。
半年做完一篇正刊的实验,意味着每个实验都是很快拿到正面结果,生物学正刊的实验量可是很惊人的。已知目标可以实现的情况下,半年时间凑齐数据也算神速了,数据有没有水分那就见仁见智了。
这事还不仅是剽窃这么简单,以后谁还敢提前讲自己的工作?把自己的利益凌驾于全人类之上,希望蒲大院士能挥泪斩马谡。当年张生家抢发和谢灿合作的paper,还不能算完全剽窃,被thu辞退(张后来也找到其他教职了)。
不过,只要杨辉坚持是原创性研究,那调查多半也是不了了之。cell是否会启动调查,就看有没有大佬举报了。cell也大概率不会撤稿(没法实锤而且顾及自己期刊颜面),但这种不撤稿更会给杨辉辩解的空间。
补一下张生家事件及处理结果(处理迅速而有力,给头像递茶):
如何评价清华大学张生家抢发北京大学谢灿生物论文一事?

匿名用户:如何看待清华解聘抢发北大谢灿教授论文的张生家,你支持清华这样做吗?而且,某院士兼校长、付向东某杰青校友、四川某院士等诸多大佬号称自己粗心大意放错实验数据,目前屁事没有,我不由得悲从中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黄昏恋 发表于 2020-7-3 22:31:34 | 只看该作者
 
了解一些内情,这个课题的确是付向东实验室于2013年就开始启动了的,他们为了排除泄漏造成的假阳性问题,花了好几年做了多方面的实验反复确认,才得出的确是从星形胶质细胞原位转分化的新生神经元起作用,减轻了帕金森小鼠的症状。而且,付向东教授早在2017年9月厦门开的细胞生物学大会上就介绍了这项工作,同年12月还去中科院上海营养与健康研究所给了报告,比18年在神经所给报告的时间还要早,这些都能在网上查到。按时间线来说,谁先谁后一目了然。
另外,既然付向东教授敢于写实名举报信,也说明他光明磊落,如果说这是抹黑杨辉,才是真正的诛心。而且这封举报信是如何流传出来的也还有待商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网上回收站 发表于 2020-7-3 22:32:09 | 只看该作者
 
我说一点不一样的事情
医疗风险投资圈内人
和杨辉有接触是因为他的公司辉大基因要融资,杨辉本人是辉大基因的实际控制人
 第3张图片 公司全名是“辉大(上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企查查、天眼查上都有,看官们可以自己去找
公司法人叫姚嫙,是杨辉的学生,1989年生人。
拜访杨辉的时候是因为他的公司刚刚被业内知名的夏尔巴基金投资,夏尔巴资本系君联资本的两位投资大佬挑梁单干创立。他们从中科院里挖到冉冉升起的杨辉,觉得他同时具备crispr/AAV这些时髦的技术背景,后续轮应该可以圈到很多钱。因此怂恿他出来创了业,并作为天使投资人给了一笔启动经费。
老实说,在我拜访完杨辉博士后,我并没有觉得他有多么厉害,他的crispr技术只是因为他在美国有幸能和crispr的发现人在一个大lab里,而这个技术又是一个有很多可以潜在应用场景的平台型技术,能挖到这样一座油矿,想不发高分论文都很难。作为一个寒窗苦读数年的生物医学专业的博士,我觉得杨辉就是运气好,羡慕一下,除此以外无感。但是我那个时候是作为一个医疗创业的风险投资人去见他的,我觉得他的文章很牛,但我打心眼里不觉得这个东西能够变成像pd1/pdl1一样的产品,并且卖出去钱(投资人追求的),何况目前crispr/AAV这两个技术能治疗的都是发病率很低的罕见病,这与我们医疗vc所追求的“放长线,钓大鱼”策略,并不匹配。再加上杨辉本人也就是个科学家,没什么商业sense。项目也就drop了,此后按下不表。
后来听说辰德资本和药明康德投资到里面去了,药明康德是什么公司自然不必我多说,辰德资本这家基金以前是投资医疗诊断的公司,据我所知不太懂新药和med-tech的,这一票应该是翻船了。因为资本都是敏感的,经此一事,我想应该再没人给辰德资本、药明康德接盘了吧,击鼓传花的游戏咋玩下去?我小板凳已经搬好了。
 第4张图片 只要是做过一天实验的人,爬楼爬下来都会知道谁在说真话,谁在说假话。在我看来,杨辉本人也好,这些投资他的投资界大佬也罢,都在自觉不自觉的扮演着不光彩的角色。国内各位科研大佬之前都爆出过学术剽窃的事情,大多不了了之了,所以杨辉的位置也许是可以保住的,但是剽窃idea难道就不算剽窃了吗,他在圈子里要怎么玩下去我想想都难。
现在看来,我还是为自己当年的明智决定暗自庆幸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汪汪叫的猫 发表于 2020-7-3 22:32:39 | 只看该作者
 
不了解真相没有发言权
但也作为学术工作者,我很清楚抄袭意味着什么。
我在美国留学期间跟着我的导师做荧光手性分子合成方向。我的导师是一位法国人,但他近几年学术成绩优异,作为学术人才被引进我们学校,来了就是副教授职位。这位导师要求严苛,院里也对他很重视,给他配备了很多非常先进的实验设备,举个简单例子,我们实验室过柱子都是全自动,有专门的过柱仪器(化学小伙伴应该很懂我在说什么),而且院里为了他方便做分子表征,专门配备了最新型NMR仪器(非常方便小型便捷,完全无需液氮等)以及Benchtop的最新FT-IR红外仪。光实验室启动搭建就花了好几百万美元,简单来说,有机所需硬件应有尽有。
但就这么一位德高望重的导师,这么一位拿了众多奖项的学术界大师,有一次在我们全院每周固定的seminar上做完他的研究汇报和工作小结时,居然说了一句我永远忘不了的话
“ Luckily, we don't have a lot of Chinese Researchers here. And I fully trust the Chinese and Taiwanese students present here .( 指我和我的师兄)Otherwise, we will see an article similar to my presentation in a few months."
(所幸的是,我们这里没有很多中国学者。唯一在场的几个中国和台湾学生我也非常信任。要不然,过几个月,我们就能在国际期刊上看到和我报告内容相似的文章了。”
哈哈哈哈哈,全场都在开心的大笑。仿佛听到了一个很幽默的玩笑。
我当时耳朵都气红了,却又无比震怒中不知道如何反驳。我知道他们说的很片面,但确确实实又存在这样的事实。周围的人好像也没有很纠结这个点,就继续讨论学术了,然而我在那之后脑子一直嗡嗡作响。什么也没听进去。
中国学者在国际上地位有所攀升,但是,学术界对中国文章一直认可度不那么高,而且国外学术界一直流行着中国不尊重知识产权,习惯于剽窃,盗用以及抄袭等等。虽然这几年一直在改善,但刻板印象已经形成,只有不断加大打击举报和监管力度,才能恢复中国学术界名声。
引用去年曹雪涛院士涉嫌学术造假后《科学》杂志所说的一句话:“中国的学术造假成本太低了,几乎没有。”所以,如果没有严格的惩治措施,如果学术造假被发现只是不痛不痒的处置,那么我相信很多人都会走这条路。
我们国家还在飞速发展,不仅仅是经济,同样也应该有文化建设,精神文明建设,法制建设。我希望的是未来留学生或者是中国学者能在国际上真正扬眉吐气。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第一次 发表于 2020-7-3 22:33:34 | 只看该作者
 
更新: 分享一位答主对杨辉回复的分析,我觉得写的很好,也就不在赘述了,直接链接过来。
匿名用户:如何评价加州大学付向东教授实名举报中科院上海神经所 80 后明星教授杨辉学术抄袭、造假?在这里普及一个常识,对于几位答主很惊奇的,在文章未发表前,在会议上present自己的前期结果,至少在生物学领域,是广泛存在的。尤其是在一些比较好的生物学会议上,一些大牛都会讲到自己组内的新的比较成型的project。在这些会议上,一方面是让大家了解并推销自己的发现,同时发现自己project中的缺点;
另一方面各个领域的学者也可以互相交流,碰撞出一些新的idea。 同时找一些合作者,因为现在生物领域一个大的project需要多方的合作才可以做的很好,一个实验室全套做下来,成不成功另说,时间起码要多花好多倍,这是科研工作者无法忍受的。
付老师在学术方面的成就以及在领域内的影响力自然不用多说,CNS对于他来说本来就是家常便饭。其实验室出来的PI也在学术界冉冉升起,同时其给大量的青年学者提供学术顾问。付老师以60多岁的高龄仍然活跃在学术一线,自然包含了对学术的热爱,以及对青年人的扶持。在国内会议上讲自己新的发现,本身是可以启迪大家共同推动相关领域的发展,解决领域中的重要问题,发生这样的事情确实令人心寒。
就我与付老师的几面之缘,付老师为人谦和,可以把一个复杂的问题讲解的深入浅出,其作为领域大牛对于生物学问题敏感性绝非一般PI可以比拟。最后希望这件事早日得到解决,希望科研圈可以建立起相应的制度来,而不是只有当舆论发酵了,才来解决问题!
杨辉的最新回复出来了,但是我认为并没有完全回答付向东教授的质疑,依旧没有给出具体的DNA引物的订购时间和证据,没有给出实验记录和图片来终结大家的疑惑。
附知识分子最新评论:
知识分子:如何评价加州大学付向东教授实名举报中科院上海神经所 80 后明星教授杨辉学术抄袭、造假?附杨辉回应:
独家丨杨辉对付向东教授的回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严宝宝915 发表于 2020-7-3 22:34:19 | 只看该作者
 
针对事件本身,大家已经讨论很多了,我来给大家分析一下 Yang Hui的回复。
Yang H的回复已经发在了BioArt上,大家可以先仔细阅读一下。
独家丨杨辉对付向东教授的回复……
……
……
……
……
……
大家读完以后,是不是觉得有一种Yang H被冤枉了?觉得材料和方法都不一样,怎么能算抄袭呢?
好了,如果大家有这个想法,那么我告诉你,你已经被成功带跑偏了。因为Yang H的回复根本就没有正面回答Fu XD的问题,而是一直在绕弯子,一直在打太极。客观来说,这篇稿子是Yang H花了很大功夫和心思写的。这也给各位危机公关的朋友提个醒,以后危机公关要学会这种避重就轻,打太极的方式
下面我来简单为大家分析一下,为什么我说Yang H是避重就轻。
第1个问题,我们要Fu XD老师的举报信中认为Yang H抄袭的核心内容是什么?

   让我始料未及的是,杨辉在全面了解了我们的研究思路和成功的实验结果后, 立即着手换一种实验技术敲降 PTBP1,重复我们的研究工作,得到了相似的实验结 果,并在短短 6 个月后便将他们的论文投稿,最终在今年的《细胞》杂志发表(4 月 8 号上线,4 月 30 号出版)。更让人难以置信的是,在杨辉论文发表后,蒲慕明 所长领导的神经所还召开了新闻发布会,宣称此项工作是他们研究所的“原始发现” 和“重大突破”,不知那天参加过我学术报告会的各位神经所研究员和研究生对此 该作何感想?而杨辉本人则在微信朋友圈恬不知耻地宣称,这是他迄今最满意、最 有成就感的一项工作!剽窃来的工作竟然也有成就感?实在是令人不齿又匪夷所思!
Fu XD老师在举报信当中,本来就没有说Yang H用了相同的方法。而是说Yang H用了不同的技术路径重复了类似的实验结果。而我们看看Yang H在回复中强调的是什么:
1. 付向东教授在神经所做的报告是采用小分子抑制剂的方法,而他们在Nature发表的论文采用的却是shRNA和ASO的方法。连他自己在Nature文章中都没有提及他在报告中采用的小分子抑制剂的方法。他又是如何在当时向我们透入大量的技术细节的?他报告中的方法最终证明是错误或不可行的,难道已经公开发表5年的位点就可以霸占,不允许其他人用新的技术来尝试吗?这和大佬圈地有何区别呢?
2. 根据付教授发表的文章和公布的专利(2018年4月递交,2019年10月公开),丝毫没有提及用基因编辑方法治疗帕金森病。而且他还宣称在我们注射的纹状体脑区通过在星形胶质细胞内敲低Ptbp1几乎不可能形成多巴胺神经元。而我们恰恰是在纹状体中高效诱导出多巴胺神经元产生,进而达到治疗效果。在举报信中,他通过混淆视听,让大家认为我完全抄袭他的结果。
Yang H 的回复前两点,一直在强调用的路径不同,完全没有提到实验思路的事情。接下来看回复的第3点:
3. 付教授提到,他还分享了Ptbp1应用到视网膜疾病治疗的工作,首先我确实不知道他的分享,其次,最近我们通过BioRxiv检索,也找到2020年4月8日在线刊登的这篇文章。他们从实验方法到动物疾病模型没有一处一样,更重要的是他们的目的是将穆勒胶质细胞转分化为视锥细胞(Cone),而不是我们文章中的目的神经元视神经节细胞。两篇文章的连实验目的都不一样,何来剽窃?付向东教授专利中涵盖的疾病和方法,并没有涵盖任何RGC细胞的转分化。可见他是如何向我透入这些技术细节。最后我想指出的是,我们Cell文章主要关注点是视神经节细胞的转分化(7个主图中有5个与视神经节细胞的转分化有关)。
最最重要的实验思路,Yang H表示的是:“付教授提到,他还分享了Ptbp1应用到视网膜疾病治疗的工作,首先我确实不知道他的分享” 相当于就是不承认剽窃了Fu XD老师的实验思路和想法。
然后Yang H后面附的实验进度细节:
2018年5月25日,我们拿到了通过CasRx在293T细胞内能够高效的敲低黄斑病变的治疗靶点VEGFA的数据。
2018年5月31日,我们拿到细胞内的数据,证明CasRx可以在对视网膜色素变性治疗靶点Rho的点突变的RNA进行敲低。
2018年6月9日,在细胞内拿到CasRx能够对遗传性耳聋的治疗靶点Tmc1敲低的数据。
2018年6月20日,在细胞内证明CasRx能够对天使综合征的治疗靶点Ube3a-ATS进行敲低。
2018年6月27日,在细胞内证明CasRx能够对脊髓性肌萎缩症(SMA)的治疗靶点SMN_AS1进行敲低。
2018年7月12日,在N2a细胞内证明CasRx能够对帕金森综合征的治疗靶点Ptbp1进行敲低。
2018年9月15日,在小鼠的N2A细胞内证明CasRx能够靶向黄斑病变另外一个治疗靶点Hif1a。
2018年11月3日,设计了CasRx靶向一型糖尿病的治疗靶点HPD。
如果Yang H自己公布的时间表没有错误,那么就可以说明在2018年6月之前,Yang H没有任何一个已经在研究Ptbp1的结果。而Fu XD老师的报告时间是  2018 年 6 月 14 号。所以Yang H的回复并没有什么力度。
第2个问题,Fu XD老师要求Yang H自证清白的要求是什么?Yang H的回复到底有没有提供?

Fu XD老师的要求:
随即,我请蒲慕明所长让杨辉提供订购 PTBP1 相关DNA 引物的时间及证据,这应该是开始实验的最先步骤。然而,至今没收到他们的 任何回复。如此简单的证据为何拿不出来,这不做实他的谎言和剽窃行为吗?如果 他继续捏造假证据,事件的性质就从剽窃进一步恶化成为欺诈行为。
而Yang H通篇回复中,这个最简单、最要命的证据是没有拿出来的。
第3个问题,即便是真的听了Fu XD老师的报告,用了不同的实现手段做了类似的事情,那么Yang H的行为真的有问题吗?

答案是,有问题!
我给大家举一个不太恰当的例子。就好比Fu XD老师的2013年的工作告诉大家:
第1部分。西藏有个险峻神秘的山峰,在这个山峰上可能有宝藏。但是现在人在武汉,一时半会还过不去,连西藏去的都困难,就别别登上了;但是看着现象真的是有宝藏。(这个时候,大家可能会注意这个消息,但是基本上很少有人会深入研究,因为从武汉到西藏路途遥远,且山上到底有没有宝藏,谁也不清楚。看起来美好的事情多了,难道都要去做吗?)
第2部分。后来Fu XD老师通过9年的努力,试了无数条进藏路线,然后终于成功开车自驾到达西藏,还试了不同的登山路径,终于登上了这个险峻神秘的山峰,发现真的有宝贝。而且自己只客观上只有两只手,只能搬走其中1块宝藏。同时,虽然挖到了宝贝,但是开车正往回走打算回武汉开新闻发布会。
第3部分。Yang H做的事情大概类似,就在Fu XD开车回武汉的路上,收到了邀请,去上海讲了一下自己传奇的经历。听到了Fu XD老师的挖宝经历,探险路线,规避了种种大坑,并且准确知道了这个险峻神秘的山峰到底在哪里之后,Yang Hui坐了飞机(CasRx)直接按之前Fu XD老师提供的方向找到了宝贝。还抢先开了新闻发布会,告诉大家自己才是这个宝藏的第一发现人。
所以这么看来,Yang H的回复,一直强调的是:他坐的是飞机,而Fu XD老师是开车自驾。
结语

现在大家明白,Fu XD老师为什么怒火中烧了吧?
辛辛苦苦的第2部分的工作,完全被抢先发表,而且只字不提。让Yang H提供自己独立发现西藏险峻神秘的山峰行走路线图,Yang H提供的都是怎么做飞机到北京(CasRx在293T细胞内能够高效的敲低黄斑病变的治疗靶点VEGFA的数据),到云南(CasRx可以在对视网膜色素变性治疗靶点Rho的点突变的RNA进行敲低)
所以,Yang H的回复到底有没有力度?大家是不是现在就搞明白了?
后话

我们学术上,要保护的就是第2部分。否则,以后谁还会无私地,提前公布和分享自己的探险经历?而那些还在探险路上的人们,也必然会因为失去了一些及时的指导,浪费更多的时间与经历,甚至误入歧途。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ok较真儿 发表于 2020-7-3 22:34:57 | 只看该作者
 
发现杨辉组出成果这么快,有次专门花了一个下午的时间去听他们组3-4个博士毕业论文答辩,发现很大的问题,他们做实验组,居然连个浓度梯度都没有做,上来就是最优浓度,这样的结果要么是幸运要么就是造假,还有很多问题,花了一个下午时间,发现非常失望,做科研的如此不踏实。而且的确杨辉博后13年的cell,来自全世界大约有30+作者重复他的结果,结果是只有小于1%的编辑效率,大家专门发了一篇paper证明没有重复他的结果,这个估计需要他博后期间实验出来调查下。认识他们组的一些人,发现科研被他们搞的好浮夸,对他们的科研态度和未来表示怀疑。
爆了此事件,也对蒲先生表示质疑,之前对蒲先生非常尊敬,但是这么明显的剽窃,1.5年把人家9年的工作抢了,居然老蒲说是灰色地带,难以想象出自是一个专门开课而且在国内大力提倡宣传科研道德的神经所所长之口,甚至还让一作当了PI,哎,看来哪里都有灰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音无我 发表于 2020-7-3 22:35:07 | 只看该作者
 
付教授可能低估了最近几年国内大佬组的重复速度
知乎码农都吐槽996,但国内劝退专业的博士,尤其是在一些push大佬组里的,普遍8106或者8107的节奏。同时国内大佬招聘博后时,相关费用学校以及当地政府会出大头,大佬可以美滋滋的用着近乎免费的人工。再加上更加廉价的“科研助理”,结果就是大佬组普遍规模庞大,有的大佬做东西时甚至可以采用耗时耗力的穷举法,排列组合法。
虽然看着实验量巨大,但大佬采用“模块化”管理,把一个大工程拆分成一堆小项目,分到每个人头上,谁先拿到目标数据,那文章就是谁的。
这样做有两个好处: 一是大大缩短了实验时间,加快了实验进度;二是通过养蛊,让大家时刻紧张,不敢一丝一毫放松。所以抢发成果时特别给力。付教授估计就是吃了这个亏。
杨教授肯定不会有什么处理结果,因为曹大佬还支棱着呢。苍蝇可以打,但杨教授起码算只狐狸 ,何况人家前面还有只护家的老虎,狐假虎威,谁敢打?谁能打?/手动狗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排行榜
活跃网友
返回顶部快速回复上一主题下一主题返回列表APP下载手机访问
Copyright © 2016-2028 CTLIVE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西兔生活网  小黑屋| GMT+8, 2024-7-6 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