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开启左侧

[育儿] 中产作死三件套:曾经有多光鲜,现在就有多狼狈

[复制链接]
23153 0
划过天界 发表于 2023-6-25 11:44:18 | 只看该作者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最近关于中产作死三件套冲上热搜,有网友调侃,“房贷过千万、配偶不上班、二娃上国际”,是新时期中产作死三件套。
中产作死三件套:曾经有多光鲜,现在就有多狼狈 第1张图片


之所以有这样的论断,是因为中产家庭一度追求高品质生活教育优先策略,在经济大环境的压力下,不仅难以维继,有的还遭到了反噬。
房贷高达千万,按照还款期限20年计算,每月需还款5万。面对如此高额的还贷需求,家庭完全无法承担现金流断裂的后果。
配偶不上班,在家当全职妈妈,说明家庭经济来源都依靠丈夫,经济压力也全在丈夫一个人身上,家庭抗风险能力极低。万一遇上裁员,家庭收入直接切断,连个缓冲都没有。
家有二娃,都上国际校,一年光学费就在三四十万元。都说孩子是吞金兽,上国际校的孩子堪称碎钞机,而且孩子一旦开始上双语,想退出都难。
在如今的经济环境下,如果一个家庭凑齐这三件,想想就觉得压力巨大,焦虑感扑面而来。
但是,也有网友认为,中产“作死”三件套,看似普遍,实则属于极其个别的现象。
单从房贷来看,能付得起三四千万首付的,一定是极少数有钱人,而这些人所积累的财富和资源,说明他们几乎不需要为千万贷款担忧。
中产作死三件套:曾经有多光鲜,现在就有多狼狈 第2张图片


所以说,三件套的说法,娱乐性明显大于现实意义,但对于普通人来说,这并不表示我们完全不用担心住房、工作和教育问题。
相反,中产“作死”三件套所暴露的,恰恰是万千普通家庭的困境。
01
房贷千万无人问,一朝失业天下知
中国人的房贷压力到底有多大?有一则调查数据,我国有56%的家庭背负房贷,30%-70%的居民收入被用于偿还房贷。
最近两三年,部分一线城市房价下跌,银行利率下调,许多高负债家庭的还贷成本上升,继续还款意味着持续的经济损失,但如果放弃还贷,则可能会造成家庭破产。
不少人觉得,就算房地产热度不在,为了孩子的教育,父母还是要买学区房,所以学区房会一直吃香吧?
然而事实是,随着教育政策和教育资源的不断调整,学区房也难逃房价下跌的命运。
中产作死三件套:曾经有多光鲜,现在就有多狼狈 第3张图片


2021年,中国银行等四大行的房地产行业不良贷款合计1102亿,在不良贷款总额中的占比持续上升,可见越来越多的家庭存在还款困难问题。
房价下跌还会造成房子出手困难,一方面,人们对房价的预期扭转,普遍都有买涨不买跌的心态;另一方面,如果房子的售价低于购买价格,卖方将面临严重的家庭经济损失。
如果再遇上企业裁员、工作不保,对家庭的打击几乎是毁灭性的。
以互联网大厂为例,2022年至今,阿里员工数量减少至23.5万人,净减员近10%。不少年近四十、年薪百万的中年人,被迫重新进入求职市场。
中产作死三件套:曾经有多光鲜,现在就有多狼狈 第4张图片


电视剧《小欢喜》就反应了这样的场景,方圆、董文洁夫妻失业,各种保险都要自己续交。方圆几经波折,决定靠跑网约车、兼职配音赚钱,家庭收入大幅缩水。
千万房贷不一定让中产作死,但百万房贷一定会让普通的工薪家庭疲惫不堪。
02
配偶辞职一时爽,全职带娃火葬场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我国女性就业人数与男性就业人数的比例大概是0.9比1,几乎持平。因此,很多人认为全职妈妈并非主流现象,不构成普遍焦虑。
但是,这里所说的女性就业人数包含着代购、微商、兼职、手工业、做小买卖和各种自由职业的情况,与男性的就业质量不可同日而语。
事实上,女性因家庭和生育所造成的辞职和失业问题仍十分严峻。根据中国新闻周刊发布的《全职妈妈群体分析报告》,我国有46%的女性因为生育错过职业机会。
全职妈妈之所以会全职当妈,大多不是主动选择,而是被迫“择业”。
年轻妈妈们在职场中有更大的几率被企业拒招,或者因为生育被裁员、降薪,被公司边缘化。放在整个家庭中,妈妈的职场危机就会演变成整个家庭的危机。
中产作死三件套:曾经有多光鲜,现在就有多狼狈 第5张图片


在综艺节目《圆桌派》中,专门有一期谈论全职妈妈的困境,香港作家马家辉说,“全职富妈妈、全职中产妈妈、全职穷妈妈是不一样的。”
其中,全职穷妈妈最容易为生计担忧,全职中产妈妈虽然在短期内具有生活保障,但由于家庭收入来源单一、抗风险能力弱,她们大多会在孩子长大后重返职场。
到了这个时候,却不是想找工作就可以找到的。
为了缓解家庭育儿压力,一些中产家庭的丈夫可能会鼓励妻子辞职,专心在家带娃,让妈妈不需要拼命平衡家庭和工作,同时也让孩子能够在妈妈的呵护中成长。
但是,这种压力很可能以另一种方式显现出来,那就是家庭经济状况的持续恶化。
03
一入国际深似海,从此钱包是路人
一些中产父母早在孩子牙牙学语时,就为孩子规划了双语幼儿园、中小学国际校、高中或大学出国留学的一条龙方案。
与父母的需求相对应,国际学校的数量和入学人数也持续走高。
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国际学校行业市场前景预测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截至2020年,我国国际学校数量为907所,每年的涨幅约为40-50所。
按照平均单校550人计算,国际学校在读学生人数约为50万人,每年增幅2-3万人,大多集中在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
中产作死三件套:曾经有多光鲜,现在就有多狼狈 第6张图片


众所周知的是,孩子上国际校的支出远大于国内教育体系。
以北京民办国际学校为例,中小学一年的学费大约在16-20万元,再加上培养孩子兴趣爱好的大额支出,每个孩子一年花在教育上的经费少则三四十万,多则上百万。
如果本科阶段送孩子出国读书,四年学费、生活费加上交通费等等,省着点花也要两三百万。
所以说,孩子从小定下国际教育的目标,就会走上无止境的烧钱之路。
一旦家庭资金出现问题,孩子的国际化教育路走不通,想要转回国内体系,就会面临进退两难的局面。
习惯了国际校氛围的孩子,将难以适应国内体系的教育方式,也很难在应试中发挥出自己的优势。
中产作死三件套:曾经有多光鲜,现在就有多狼狈 第7张图片


家庭生活并不总是轻松自在,每个家庭都各有各的不易。
住在200平的大平层、配偶在家全职带娃、两个孩子上国际校,就算是如此光鲜亮丽的家庭,一旦遇到经济危机,也不得不抹一把辛酸泪。
更何况是我们普通人,只能在平均线上下的生活水准挣扎,为了房子、工作和孩子的教育拼尽全力。
所以说,哪里有什么“作死”,不过是对更好生活的追求。
如果赶上了时代红利,就全力拼搏、冲刺前进;不幸遇到了经济下行,就隐藏锋芒、休养生息。
熬过寒冬,总会再见到春和景明。


上一篇:“敬礼娃娃”郎铮637分!已收到北大、人大邀请
下一篇:父母情绪失控,是伤孩子最深的灾难
@



1.西兔生活网 CTLIVES 内容全部来自网络;
2.版权归原网站或原作者所有;
3.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
4.若涉及侵权或有疑义,请点击“举报”按钮,其他联系方式或无法及时处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排行榜
活跃网友
返回顶部快速回复上一主题下一主题返回列表APP下载手机访问
Copyright © 2016-2028 CTLIVE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西兔生活网  小黑屋| GMT+8, 2024-5-31 0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