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开启左侧

[文化] 猪血在故宫古建筑中的科学运用

[复制链接]
7784 0
痴人梦语 发表于 2023-10-2 21:17:47 | 只看该作者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猪血在故宫古建筑中的科学运用
周 乾
故宫古建筑不仅有雄伟的壮观,还有绚丽的油饰彩画。它们遍布于故宫古建筑的立柱、门窗(图1)、斗拱、梁枋、屋檐、天花等木构件的表面,犹如华丽的外衣。而外衣的“内胆”,则是“地仗”(图2)。地仗是由猪血、砖灰、面粉、桐油、麻等材料调制而成的灰浆,且由若干灰浆层叠加而成。地仗包裹在木基层的表面,有利于避免木构件遭受日晒、雨淋、虫咬等破坏。其中,猪血以血料的方式被科学运用到地仗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猪血在故宫古建筑中的科学运用 第1张图片


图1 故宫仁祥门油饰面层
猪血在故宫古建筑中的科学运用 第2张图片


图2 故宫仁祥门油饰地仗层
血料由新鲜的猪血与石灰在常温下配制而成,其配置过程包括三步。第一步将猪血过筛:从市场上购买新鲜猪血,用丝瓜瓤或稻草用力搓揉,将血块搓成稀血浆,然后过铁纱网,去掉其中的血丝和杂质。第二步泼石灰水:将块状的生石灰置于桶中,泼入约4倍重量的清水,均匀调制成稀浆,再过40目铁纱网,制成净石灰水。第三步制成血料:将净石灰水倒入过筛后的血浆内,便加入边搅拌,使得石灰与猪血中的蛋白质充分作用,然后再放置再阴凉处2-3小时,即制成色紫、粘稠状的血料。血料为碱性材料,具有良好的干燥性能和粘结性能。在地仗施工中,血料掺入灰浆中,可不同程度提高灰浆的粘结性、和易性、防水性、防裂性、干燥性等性能,并提高了施工操作的便利性。
血料在故宫古建筑地仗施工中,有着丰富的运用,以常见“一麻五灰”做法(图3)为例说明。“一麻五灰”工艺的特点为:从木基层到地仗的最外层,主要用五种灰浆、一次麻。其工艺流程为:木基层处理→汁浆→捉缝灰(第一种灰浆)→通灰(第二种灰浆)→使麻→压麻灰(第三种灰浆)→中灰(第四种灰浆)→细灰(第五种灰浆)→磨细钻生。五种灰浆均为油满:血料:砖灰按体积比配置而成,具体比例为:捉缝灰—1:1:1.5、通灰—1:1:1.5、压麻灰—1:1:3、中灰—1:2:3.5、细灰—1:10:20。此处“油满”是由灰油、面粉、石灰水按一定比例调配而成,为调制地仗灰的胶结材料,“满”即各种材料配齐的意思;灰油则是由生桐油、土籽面、樟丹粉按一定比例混合,熬制而成。需要说明的是,在地仗施工过程中,油满为主要胶结材料,血料为辅助胶结材料。
猪血在故宫古建筑中的科学运用 第3张图片


图3 一麻五灰地仗分层示意
上述工序中,“汁浆”即在木基层表面刷油浆,以利于地仗灰与木基层粘接;其中,油浆材料体积比为油满:血料∶清水—1∶1∶10。“使麻”即在通灰层表面刷粘麻浆,然后将麻类植物的纤维粘在上面,以防止地仗开裂;其中,粘麻浆的材料体积比为油满:血料—1:1。由此可见,在故宫古建筑地仗施工时,几乎用到的每种灰浆都包括了血料。
另不难发现,从木基层向外的各层灰浆,使用的血料与油满的比例逐渐增大。由于血料的粘结性能不及油满,因而这有利于逐渐减小灰浆的粘接力,使得靠近木基层的灰浆粘接力最大、最外层灰浆的粘接力最小。这种配比变化的灰浆,有利于地仗层紧紧包裹在木基层表面,产生良好的保护效果,且避免了地仗层与木基层的剥落问题。
血料在地仗灰中的运用,包含了丰富的科学机理。血料在制备过程中,其中的蛋白质在碱性环境下分解,与灰浆中的钙离子产生交联,将灰浆中的氢氧化钙、碳酸钙颗粒紧紧连接起来,因而有利于提高地仗的粘接性能。血料加入灰浆中,产生的小气泡充斥在灰浆中,可以使灰浆颗粒均匀分散,因而可以增强地仗的和易性。血红蛋白中羟基、氨基、羧基等活性官能团,可与灰浆材料形成防水的胶合键,因而可增强地仗的防水性能。猪血中的血红蛋白既有亲水基又有亲油基,其亲油基可与灰浆中的桐油较好的融合,亲水基可与灰浆中的水分结合,以上均可在灰浆中形成网格结构,因而有利于地仗防裂。血红蛋白中的阴离子基团及亲水性基团,可以使灰浆颗粒之间产生静电排斥力,有利于释放灰浆中的游离水,因而有利于地仗的干燥。
需要说明的是,猪血在故宫古建筑地仗中并非自明代就有,且与牛羊血有明显区别。根据故宫内的老工匠介绍:故宫内清早期及以前的地仗做法,其各层灰浆并未使用血料,仅仅为调整油满的材料比例而成,地仗表面呈黄色,又被称为“净满地仗”;由于清政府的逐渐没落,在百姓日常生活都很难维持的前提下,地仗灰中大量使用面粉的做法已不现实;于是宫中参考民间地仗的做法,在地仗灰中掺入了猪血,保留了部分油满,地仗表面呈墨绿色。二种地仗在施工时相比,净满地仗极其坚硬,而含猪血的地仗有着多种良好的性能。另之所以不用牛羊血,是因为牛羊是吃草的动物,其血料为脆性,粘接性能、和易性能较差;猪是杂食性动物,血料中油脂成分较多,各种性能较好。
综上可知,猪血在故宫古建筑地仗中的科学运用,是我国古代工匠丰富经验、卓越智慧的结晶,值得我们研究和传承。(感谢张奉兵师傅的大力支持)
(《科技日报》2023年9月1日第8版载)


上一篇:铜绿山,大地深处的楚国秘密 | 古国多少事
下一篇:全球碳交易的现状与展望
@



1.西兔生活网 CTLIVES 内容全部来自网络;
2.版权归原网站或原作者所有;
3.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
4.若涉及侵权或有疑义,请点击“举报”按钮,其他联系方式或无法及时处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排行榜
活跃网友
返回顶部快速回复上一主题下一主题返回列表APP下载手机访问
Copyright © 2016-2028 CTLIVE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西兔生活网  小黑屋| GMT+8, 2024-6-28 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