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开启左侧

[科技] “东方庞贝”同一断裂带重现地震,警惕次生灾害

[复制链接]
5883 0
龙门彪哥 发表于 2023-12-21 18:00:31 | 只看该作者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东方庞贝”同一断裂带重现地震,警惕次生灾害 第1张图片


2023年12月20日,青海省民和县草滩村,堆积了大量泥流。陈昕|摄
2023年12月18日23时59分,甘肃临夏州积石山县发生6.2级地震,震源深度10公里。截至12月20日9时,已造成甘肃113人遇难。截至20日16时,已造成青海省海东市21人遇难, 13人失联,搜救仍在紧张进行中。
这是2014年云南鲁甸地震以来,国内伤亡最严重的一场地震灾害。据央广网报道,中国地质科学院研究员苏德辰分析,伤亡人数较多可能与房屋抗震性较差、震源深度较浅、人口相对稠密等因素有关。
积石山历史上就是地震高发区域。距今3850年前,发生过6~7级地震。与之相伴的高强度暴雨山洪泥(石)流,共同摧毁了齐家文化聚落,造成室内人群的集体死亡,形成了“喇家遗址”。喇家遗址保留有史前地震、山洪和泥流等多重灾难遗迹,还有人们相互守护的遗骸,被称为“东方庞贝”。
2017年《中国科学·地球科学》发表了这一带史前滑坡、古堰塞湖的相关研究,论文作者之一、西北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副教授张玉柱告诉南方周末记者:“这次地震规与两场古地震发生在同一断裂带,即拉脊山北缘-东缘大断裂,可以说是某种重现。”他建议当地提高各类工程建筑物的抗震标准,建立完善的地震、山洪、滑坡、崩塌、泥(石)流灾害防御体系。
“东方庞贝”同一断裂带重现地震,警惕次生灾害 第2张图片


2023年12月20日,青海省民和县金田村,救援正在进行。陈昕|摄
大量淤泥涌入村庄

12月19日下午,在前往震中柳沟乡的路上,青海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教授周强看到地震引起的次生灾害——国道310大河家大桥附近山体发生落石,导致道路出现轻度阻塞和损毁。有民房在震后垮塌,他告诉南方周末记者,这还不是受灾最严重的区域。
积石山县毗邻青海省,震后的次生地质灾害已在青海省出现。
据新华社报道,距离震中直线距离约13公里,青海省海东市民和县中川乡金田村遭遇砂涌,导致大量淤泥涌入,房屋冲垮,人员被埋。据人民日报消息,截至19日晚8点,金田村有13人失联。邻近的草滩村遭遇了泥流,据自然资源部12月19日下午3点通报,有7户19人被埋。
“东方庞贝”同一断裂带重现地震,警惕次生灾害 第3张图片


2023年12月20日,青海省民和县草滩村的村口牌坊位置,堆积了大量泥流。陈昕|摄
所谓砂涌现象,指的是地下的含水泥土在地震振动的带动下发生液化,进而以喷砂或喷泥的形式沿着断裂带涌出。其原理与沙漠中的流沙类似。
但张玉柱表示,从一些现场影像资料中,初步判断淤泥的成因更像是地震诱发的泥流过程。从沟头剖面的沉积地层来看,“淤泥”的物质来源主要是古泥流沉积物和风成黄土充分混合的物质。有现场目击者告诉南方周末记者,两个村子相邻,淤泥的情况看上去类似。
“东方庞贝”同一断裂带重现地震,警惕次生灾害 第4张图片


2023年12月20日,青海省民和县金田村,村民家的客厅内,冲进大量泥流。陈昕|摄
除此之外,据甘肃高速通报,19日上午,310国道积石峡段曾因落石而交通中断。由青海方向进入积石山的救援力量因此受到影响。由于山体坍塌,大河家大桥支座发生裂缝、偏移,经过紧急复位后救援车辆得以通行。
从地图上看,南北走势的积石山如同一枚狭长的楔子,“插入”青藏高原和黄土高原的交界线中。黄河从中切穿而过,形成深邃的积石峡。峡谷两岸边坡露出浊红棕色泥岩砂岩和杂色砾岩层,如同丹霞地貌般陡峭。
上述论文写道,积石峡是黄河上游最为险峻的峡谷,也是黄河流出青藏高原的最后一道峡谷, 素有“青藏高原东大门”之称。
“东方庞贝”同一断裂带重现地震,警惕次生灾害 第5张图片


黄河上游循化盆地-积石峡-官亭盆地卫星影像图。《黄河上游积石峡史前滑坡堰塞湖形成年代与发展演变研究》论文截图
“险峻壁立,地形崎岖,植被贫乏。”张玉柱如此形容积石峡。峡谷中的公路、隧道、桥梁都在震后受到地质灾害的威胁。
据甘肃省交通运输厅通报,本次地震造成约24条农村公路不同程度受损,截至19日下午,24条受损农村公路均已打通。
据甘肃地震局信息,地震发生2小时后又记录到余震140次,最大震级4.1级。泥石流风险也值得警惕。积石峡东侧是官亭盆地。张玉柱介绍,官亭盆地的南北两侧分布着第三系弱胶结的红橙色黏土质、粉砂质等岩层,上层覆盖着风成黄土。这样结构使得土壤更为脆弱松散,如果发生暴雨,再受到地震冲击会有泥石流风险。
好在时值冬日,积石山县已连续一周以上无雨,这成为救援的利好因素。据红星新闻记者从位于震中的柳沟乡政府获悉,柳沟乡有10人轻伤、2人危重伤,暂无遇难人员。据12月20日新闻发布会消息,甘肃省救援工作已基本结束,工作重点将转为伤员救治和受灾群众生活安置。
村落“依山、傍河”而建

有历史记载以来,沿拉脊山南北两侧和积石山东西两侧,5级左右的地震就有二十多次。
在2016年前后的考察中,在官亭盆地一处史前灾难遗址区域,张玉柱等学者发现了大量的地震裂隙和喷砂充填物质。经过实验分析发现,该区域史前时期曾发生过两场大地震。
除了地震,这一带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也时有发生,水土流失十分严重。
2016年前后,张玉柱在积石山地质研究时发现,当地村落的建造地点有两种典型,一种建在山前洪积扇的台地上,一种在黄河阶地上。通俗而言,就是“依山、傍河”。
如此建造的好处是土地平坦肥沃,利于居住,但一旦出现山体滑坡,泥流奔腾而下,村庄便会遭受重创。疑似遭遇了砂涌/泥流的金田村与草滩村也有此特点。“此次地震的受灾村落主要分布在积石山东麓的多级洪积倾斜平原之上。” 张玉柱表示。
甘肃林业大学强德霞等研究者对降水、地形、植被、土壤4个影响因子重叠分析发现,泥石流灾害易发区域主要集中积石山县西北部小积石山麓、刘集河流域、临近黄河南岸区域。该研究发表在2022年第7期的《测绘通报》上,文中所指的区域与积石山地震的震中地带有很大重叠。
当地政府对地质灾害防治方案非常重视,2023年4月,《积石山县2023年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发布,提到全县地质灾害隐患点共有444处,占比由高到低的灾难类型分别是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
《方案》还将分布于黄河河谷、吹麻滩河及其两岸丘陵地带的多个乡镇列为地质灾害高易发区。其中包括此次震中所在的柳沟乡。地势落差、土壤特性、居民分布,甚至是频繁来袭的余震,都加剧着地质灾害的风险。
因3—4月为消融期,在部分冻土地带、地下水位较高的地段可能发生滑坡、崩塌等灾害;5—10月为汛期,降水量偏多,2023年积石山县地质灾害重点防范期为3—10月。
南方周末记者 海阳 南方周末实习生 习丽杰 赵睿佳
责编 汪韬


上一篇:黎姿为瘫痪弟弟庆祝生日,时隔5年晒弟弟站立照,引无数网友泪奔
下一篇:这一夜,《八角笼中》获得四项大奖,41岁的王宝强再次惊艳四众!
标签:两岸客厅
@



1.西兔生活网 CTLIVES 内容全部来自网络;
2.版权归原网站或原作者所有;
3.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
4.若涉及侵权或有疑义,请点击“举报”按钮,其他联系方式或无法及时处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排行榜
活跃网友
返回顶部快速回复上一主题下一主题返回列表APP下载手机访问
Copyright © 2016-2028 CTLIVE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西兔生活网  小黑屋| GMT+8, 2024-5-25 1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