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开启左侧

[育儿] 2024返乡观察 | 大学生过年回家给亲戚孩子补课,需要收费吗?

[复制链接]
44481 0
海边阳光 发表于 2023-10-7 18:03:24 | 只看该作者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2024返乡观察 | 大学生过年回家给亲戚孩子补课,需要收费吗? 第1张图片


作者:范玉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黄河流域乡村振兴研究与评估中心
放假返乡不久,爸妈提起某亲戚有意向找我给自家女儿补课的事。对于这家亲戚,我毫无印象。我们在报酬问题的讨论上产生了分歧:父母认为给熟人帮忙,是情分上的事,对方如果有心自然会予以表示,要是主动要钱,反倒显得见外;我却认为做家教需投入时间精力,收取相应报酬理所当然,否则劳而不获太吃亏。给亲戚补课该不该收费?我发现身边许多放假归家同学都面临这样的问题。在某社交平台上以“亲戚熟人补课”为关键词进行搜索,相关帖子中怨声一片,一致劝大家不要给亲戚熟人家孩子补课,言辞十分激烈:“在家大学生给亲戚小孩补课,让本就淡泊的亲情化为乌有!”,“千万不要给亲戚补课,亲身教训!”,“跪求放假大学生别给熟人的孩子当家教,吃力不讨好……”,在相关帖子下评论区也引起一片共鸣,大部分都是大学生寒暑假给亲戚孩子做家教,结果被当成免费劳动力,白白消耗时间精力,心里十分不忿。此外还有拒绝熟人补课要求的话术分享,相关搜索中也出现了诸如“亲戚让给补课怎么办”、“不想给亲戚补课怎么和爸妈说”等。我的一位同乡直截了当地向我表明了自己的态度:平时与亲戚关系一般,一年见不了几面,不希望自己的辛苦劳动付出被父母当作经营亲戚感情的人情,跟联络亲戚相比,更看重实际收费。
在Z世代年轻人眼中,亲戚关系似乎越来越淡、越来越远了:不进家族微信群、疏于与亲戚往来走动,甚至被父母带着拜年时面对亲戚长辈叫不出合适称谓,面对堂兄弟堂姐妹、表兄弟表姐妹记不起姓名,需要经父母提醒,才礼貌性地打声招呼如“舅爷爷好”,顶多再寒暄上一两句诸如“身体健康”“万事如意”等客套的漂亮话,除此以外不会主动和亲戚搭话,长辈来关心也是你问一句我答一句,绝不多说。同辈们待在一处时也是各自捧着手机平板,彼此互不“打扰”。一次走亲戚下来,相比长辈们的热闹,年轻人其实不太感受得到“亲情大交流”的氛围,反而觉得无聊甚至是浪费时间。
除了年节,年轻人亲戚关系的冷淡和疏远也体现在日常。以00后的我自己为例,生活中联系比较密切的旁系血亲除了一个亲弟弟就没有了,其他堂亲表亲除非有事否则基本不会联系,一年的联络次数不会超过两次,于我而言在核心家庭之外亲近的就只有爷爷奶奶和外公外婆了。而我的父亲(75后)则大不相同,工作之余每周至少与他的兄长和弟弟、也即我的叔叔和伯伯,视频通话1次,交流异地生活、侄子侄女的教育等家常,每月与堂兄弟、表兄弟们至少微信联系2-3次,逢节假也常到距离较近的长辈家探望。
有研究利用寒假期间学生回乡过年的时机开展了随机问卷调查,统计结果显示63%的未成年人如果家里没事的话不会跟亲戚联系,18-25岁的青年中经常或者频繁跟亲戚来往的只占22.7%,26-30岁之间为28.8%,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40岁到50岁的中年人,经常或者频繁跟亲戚来往的能占到85%左右。在年轻人眼中,血缘的重要性正在迅速下降,他们不再像长辈一样,热衷于在大家庭中联络走动,也不再愿意为维护亲戚关系而付出,而是直接选择切断联系。
传统社会,家庭或家族的核心就是血缘和姻缘;在交通闭塞和安土重迁思想影响下,家族成员间物理空间和社会距离很近,拥有地缘关系;农村传统农作无非种地、放牧或捕鱼,业缘关系也有了;较低的生产力条件下,小家庭抗风险能力差,需要相互接济、抱团取暖,这就有了利缘关系;信息不发达,文化水平相近,大家的思想观念、兴趣爱好十分相似,趣缘关系也有了。传统社会的大家族集多重关系于一体,正常情况下家族成员间关系非常稳定牢固,日常会保持密切联系。城市化进程的到来以及交通条件的改善使得人口迁移愈加频繁,大家庭成员可能因工作、学习等原因,分布在天南海北而非聚居老家,物理距离拉大,从事的职业也五花八门,且社保体系越来越完善使得小家庭的抗风险性加强并愈加独立。除了因基因传承而产生的血缘关系和各自婚配形成的姻缘关系,大家族成员间关系在地缘、业缘、利缘、趣缘几个方面都遭到削弱。
除了因缺乏深入交流的机会而被动地自然疏远,年轻人主动选择的“断亲”还有其主观原因。如今的爷爷奶奶辈大多在传统乡土社会的大家庭中长成,如费孝通先生所言,大家庭的成员们皆是“生于斯、逝于斯”,形成了传统的亲情观。到了父母一辈,物质仍然相对匮乏,遇到困难兄弟姐妹、表亲堂亲都能搭把手,大家庭成员相互依存关系依然比较紧密,包容度也很高。而Z世代则是从小就在网络信息时代长成的一代人,在网络世界中逐渐形成了鲜明的个性,加上生活空间的分离、生活体验的不同,他们的价值观念、情感态度可能与长辈们存在比较大的差异和冲突。与七大姑八大姨坐在一起,聊天内容基本不可能是我们感兴趣的手游、动漫、明星娱乐等话题,只能落到工作、学习、婚姻等比较务实的方面,亲戚长辈们出于惯性思维会觉得有亲缘牵绊关系就自然会亲密,认为他们管这些是关心晚辈,理所应当,孰不知这样的行为在晚辈眼里属于触犯隐私,他们非常排斥亲戚们将老一辈的观念和想法强加在自己身上的做法,“我们又不熟,我的人生凭什么由他们来指指点点。” 在面对亲密关系时,老一辈更注重情感表演性,认为既然存在亲戚关系就应当通过日常来往的“表演”来进一步确认、维系亲戚关系,年轻人则越来越看重情感真实性,认为即便亲戚关系的联结客观存在,但如果在互动中没有获得正向情感体验那么主观上就不会认可此亲密关系,自然也不愿意在日常主动联络亲戚。
年轻人“六亲不认”了,社会会越来越冷漠吗?有人说“每个人心里都藏着一个故乡”,亲情仍然是生命中无法割舍的情感。对年轻人来说,虽然存在一部分看不惯亲戚的现象,但仍会感念困难时亲戚们热络的帮助。即便存在内部矛盾但遇到困难时又一致对外,这是中国亲戚关系的复杂性。
在笔者看来,Z世代年轻人的“断亲”也许是一种选择性“断亲”,就现在来说,完全断绝往来比较困难,但已经淡薄很多了,“断亲”现象在未来会越来越普遍,一方面,存在自己的朋友同时也是自己亲戚的情况,年轻人和自己的堂兄弟姐妹、表兄弟姐妹更有可能成长在相似的家庭环境下,同龄人之间也更有共同话题,比较容易发展成朋友关系,而对于不同频的长辈亲戚们则选择切断联系;另一方面,现在存在一部分年轻人更依赖社会地位、经济实力强势的亲戚而切断与弱势亲戚的联系的现象,尤其体现在找工作时,待到现在“断亲”的年轻人充分进入社会和职场之后,也许会重新意识到亲戚关系的可贵。
从一个Z世代年轻人的视角来说,对于特别糟糕的、借关心教育之名行否定打击之实的、带来消极痛苦的亲戚,断掉也无妨,随着亲戚关系在社会变迁过程中重要性的下降,减少与亲戚的来往是正常的现象。但仍要注意的是,在我们为“对抗虚无”而向网络、宠物等寻求建立新的情感联系的同时,面对没有主观恶意、只是观点不同的亲戚长辈们,只要不对自己产生实质性影响,可以多一些理解和包容,让真心关心自己的亲戚们可以放心,也能为自己留住一分温情。


上一篇:六年级孩子曾想跳楼轻生,如今情绪基本稳定回老家过上了安心年
下一篇:2024返乡观察丨现在的孩子“野”不起来:家长只要觉得孩子被欺负,就会向学
@



1.西兔生活网 CTLIVES 内容全部来自网络;
2.版权归原网站或原作者所有;
3.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
4.若涉及侵权或有疑义,请点击“举报”按钮,其他联系方式或无法及时处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排行榜
活跃网友
返回顶部快速回复上一主题下一主题返回列表APP下载手机访问
Copyright © 2016-2028 CTLIVE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西兔生活网  小黑屋| GMT+8, 2024-5-28 06: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