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开启左侧

[教育] 学历是衬衫上的第一粒纽扣

[复制链接]
楼主
风吹雨成花 发表于 2024-5-6 15:37:57 | 只看该作者
 
在职研究生占用了研究生的名额,全日制研究生还是不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恰克与飞鸟 发表于 2024-5-6 16:03:21 | 只看该作者
 
一定要好好学习,知识改变命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马雪松 发表于 2024-5-6 16:03:30 | 只看该作者
 
学历是一件衣服,一件活到老学到老的衣服,从出生开始编织,到死才完成的衣服。学力是这件衣服的伸缩力,线的伸缩力,体现着衣服的质量。第一粒纽扣是最上面那粒,上以下为基,因此,第一粒纽扣应该这个人的最高学历,从上到下:博士、硕士、学士、高中、初中、小学,这件衣服六粒纽扣。有的衣服长,有的衣服短,有的质量好,有的质量差,看着差不多,但质量各异,有的线密一些,有的疏一些,有的丝绸,有的粗布。这件衣服比身份证更真实,社会关系是人与人之间的事,工作与钱都是人与人之间的事,这件衣服却是实打实的自己的事,而且是一个人的终身大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海豚有海 发表于 2024-5-6 16:21:46 | 只看该作者
 
[哭笑]强国靠网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长林库芬王的爹 发表于 2024-5-6 16:28:32 | 只看该作者
 
寸衫最重要的是领子,而不是纽扣。纽扣再华丽,领子病怏怏的,那么这件衬衫肯定是蹩脚的衬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风平 发表于 2024-5-6 16:34:29 | 只看该作者
 
应试教育就是个笑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布老虎 发表于 2024-5-6 17:28:37 | 只看该作者
 
谬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吴玉龙 发表于 2024-5-6 17:43:09 | 只看该作者
 
衬衫的第一粒纽扣是最没用的。系领带时看不见它,不系领带时用不着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黑龙江物产 发表于 2024-5-6 17:47:59 | 只看该作者
 
都让脱长衫了,要什么纽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7237 20
老八样 发表于 2024-5-6 20:07:41 | 只看该作者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学历是衬衫上的第一粒纽扣 第1张图片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中国语境下的教育神话最动人心弦的点,莫过于许诺给普通人一个可以通过寒窗苦读,超越出身阶层实现向上跃迁的机会。
然而最近几年,随着全球经济增速的不断滞缓,过去三十年里阶层剧烈流动这一社会化幻境日益破灭,人们开始意识到和“人人生而平等”一样,“读书改变命运”或许只是一种人间理想。
现实生活中,教育似乎并不总能改变人的命运,即便能够改变,所改变的程度也因人而异,不单单取决于个体的努力,这个多少有些“出身宿命论”的结果,自然也让很多普通人感到失望至极。
加上这两年研究生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不少核心城市的大学开始面临宿舍资源紧张的问题,像北大、南大、复旦等高校就在2024年的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中明确指出,不再为部分研究生提供住宿,这无疑再次加重了工薪家庭求学深造的负担。
普通人做选择之前思考一下投产比在所难免。求学成本在增高,找工作的难度却在加大,于是“几十万读个大学,毕业后也挣不回来”“人均硕博,本科学历已经不值钱了”“以后开滴滴送外卖都是硕士、博士生”,诸如此类导向的舆论在互联网上风起云涌,同样也一次次地动摇着人们选择的天平。‍‍‍‍
坦率地来说,普通人一生能够选择自己命运的机会不多,求学是其中颇为关键的一次。
因此,在这个即将迎来各式各样大学毕业生相关数据统计“花样解读”的初夏,我们不妨就抛开情绪,让自己冷静下来仔细想想:
在当下的这个社会里,学历是否真的不重要了?“人均硕士”真的是一种普遍现象吗?学历之于普通人而言,究竟意味着什么。
“人均硕士”是一种社会假象
还记得在去年的毕业季,一则“北京硕博毕业生人数首超本科生”的话题冲上了热搜,网友纷纷感慨学历严重贬值,当下年轻人“人均硕士”。
倘若我们继续深究一下数据,就会发现“人均硕士”的说法有失偏颇。‍‍‍‍‍‍
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22年中国统计年鉴》,我国研究生学历的人群总占比不到1%,显然,高学历人才在总体人群中仍是少数。
即便到2023年,全国共招收的研究生人数也只有130.17万人。
学历是衬衫上的第一粒纽扣 第2张图片


但之所以会出现“人均硕士”这一社会假象,其背后的原因可能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局部高校现象,被误读成了整体教育现状的反映。
像北京、上海这样的核心地区,聚集了很多国内高水平的“双一流”院校,而这些重点高校,往往也拥有大量研究生学位授予点,研究生的招生和毕业人数自然也就会比较高。
比如早在2020年,北京预计毕业的硕博生就超过了本科生。但从实际毕业人数来看,本科生依旧占比更多,这是因为硕博生里有相当一部分人延迟了毕业,但这样的预估,大概率是基于当年硕博生招生人数超过了本科生这一情况给出的。
但这的的确确就是局部地区的个例,并不代表全国的教育现状。‍‍
二是媒体的报道,放大了公众对高学历人群数量的感知。
在当下,媒体总是更倾向报道高学历人士从事非专业工作的事件来增加话题的讨论度,比如北大毕业卖猪肉,人大毕业送外卖,但这些报道往往都是极个别的案例,同样也不是普遍现象。
三是在竞争激烈的就业市场中的个人选择,容易被解读成“学历贬值”。
我们都知道最近几年,全球大环境都并不太平,这就导致了就业市场竞争压力的极速加剧,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就会选择继续读书深造,来提高自己在就业时的竞争力。
其实,在全球范围内的其他国家,随着经济的发展,大学的入学率也都是在不断提高的,这是一个必然的趋势。可以预见的是,我们国家研究生教育还会进一步扩展。‍‍‍‍‍‍‍‍
最后,就是在社会比较和竞争的心理作用下,人们可能会过分地关注学历,并将个别现象视为普遍趋势。
总的来说,我国研究生学历的人群在总体中占比仍然很低,是很稀缺的。“人均硕士”更多的是一种社会心理现象和对数据的误解,而不是基于中国整体人口学历结构的实际反映。‍
因此,不要单纯地就给出“人均硕士”,研究生学历没有竞争力这样的定义。‍‍‍‍‍‍‍
教育是进行阶层再生产的手段
这些年,美国人在日常生活中已经鲜少会提及阶级这回事了,但这并不意味着阶级固化并未在美国社会里发生。
哈佛大学罗伯特·帕特南教授前些年组织了一个研究团队,追踪访问了生活在美国各地的107位年轻人,写出了《我们的孩子》一书,他发现21世纪初的美国阶级差异,甚至比五六十年前还要严重。
这本书中阐述了穷孩子和富家子在成长过程中,很重要的一个差距来源是所得到的教育不同。
中上阶层的父母愿意花费更多时间、精力和资源投入到对孩子的培养和教育上,这是挣扎在贫困家庭的孩子所无法得到的。
而当一个社会里,教育成了每个人实现自我成就的唯一通道,那么在智商、性格这样硬性条件大体相同的情况下,白领的孩子自然要比蓝领的孩子有更多的资源去抓住这个机会,最终的结果就是他们的子女又在接受良好教育后成为中上阶层的专业人员,从而实现了社会阶层的代际传承。
对于上流社会来说,教育就是进行阶层再生产的手段。
在2018年普林斯顿大学的毕业典礼上,校长克里斯托弗·伊斯格鲁布(Christopher L. Eisgruber)在演讲中同样重申了高等教育的价值和重要性。
他反驳了“学历无用论”的舆论导向,认为这一论调在误导年轻人,损害他们的未来和国家的发展。
伊斯格鲁布校长提到一组经济学的数据:大学学位的投资回报率在9%~16%之间,而过去20年的平均回报率大约为15%。
除了经济回报之外,他还强调大学教育更是一项长期的投资。
“这个世界需要更多大学学位,它将扩大你能追寻的职业范围、增加你对这个世界的认识、深化你欣赏社会与文化的能力,以及提供终生学习的基础。”
在很多场景中,学历不仅仅是一纸文凭,其背后还意味着一个人的学习能力与付出。
一个刚刚走出大学校门步入社会的年轻人,寻找理想职业和加入顶尖平台的前提,关键在于他的教育背景能否吸引招聘官的注意。
只有在加入这些优质企业之后,才能有机会去学习那些高级专业的技能。
而“学历无用论”就是一个巨大的思维陷阱,它忽略了教育和学历在个人发展、社会认可和职业机会中的重要作用,也让人们忽视教育的长期价值和个人努力的重要性。
学历就像是衬衫上的第一粒纽扣
时至今日,我依然坚定地认为读书是普通人最好的出路,因为富人有资本杠杆、劳动力杠杆,可以雇佣他人来创造财富,而学历则是我们普通人为数不多的合法杠杆,可以帮我们放大职场机会。
而在当下中产精英家庭里的每一对父母,大概都深知学历才是人生最大的捷径,因此即便孩子真的不是学习的那块料,也会想方设法送去海外院校镀金求个体面。
因为学历就像是衬衫上的第一粒纽扣,足够板正和体面,接下来的人生也会顺遂省力得多。
这也恰如《人生七年》这部纪录片里安德鲁说的那样:
人无法确定能留给下一代什么财富,但是至少可以确定,一旦给了他们好的教育,他们终生都可以受用。
但这里不得不说的一点是,学历和学习能力是两码事。学历只能证明在一场有标准答案的封闭游戏中你是赢家,无法证明你在开放游戏里依然有胜算,而这才是真正拉开人生差距的主战场。
要知道,人生越往上走,我们面对的问题就越不是单一的技术难度问题,而是资源整合、与人协作的能力。
所以普通人不要让“学历有用”的认知迟到,但也不必过分执着和迷信它的价值。


上一篇:高考倒计时1个月,重庆一学校全体高三老师走廊“摆摊”辅导,校方:已持续
下一篇:这届大学毕业生的社会化越来越难
@



1.西兔生活网 CTLIVES 内容全部来自网络;
2.版权归原网站或原作者所有;
3.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
4.若涉及侵权或有疑义,请点击“举报”按钮,其他联系方式或无法及时处理。
 

精彩评论20

正序浏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排行榜
活跃网友
返回顶部快速回复上一主题下一主题返回列表APP下载手机访问
Copyright © 2016-2028 CTLIVE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西兔生活网  小黑屋| GMT+8, 2024-5-20 2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