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开启左侧

[财经] 美国《生物安全法案》迎来转机?“出海”依然是国内CXO必选项

[复制链接]
15530 0
哇咔 发表于 2024-5-14 21:01:16 | 只看该作者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5月13日开盘,沉寂已久的CXO板块终于迎来上涨行情。药明康德高开超8%,万邦医药高开17%,康龙化成、昭衍新药、凯莱英等多股高开超5%。
截至次日收盘,CXO涨势依旧,药明康德A股报收47.14元,涨2.06%,港股报收41.25港元,涨3.64%;康龙化成A股报收22.46元,涨1.13%,港股报收11.16港元,涨1.82%;金斯瑞生物科技报收12.46港元,涨4.36%。
消息面上,当地时间5月10日,美国国会发布修改版《生物安全法案》(下称“法案”),其中,将现有合同/产品的豁免权延伸至2032年1月1日。这也意味着中国CXO企业将有更多的应对时间,且这个时间长达8年。
在这段窗口期内,国内的CXO企业该何去何从?
始于1月的一场震荡

1月25日,美国一位议员提交一份《生物安全法案》,旨在禁止与某些生物技术供应商签订合同,确保部分外国生物技术公司无法获得美国纳税人的资金,剑指中国CXO企业。
随后,国内CXO板块陷入一系列震荡,首当其冲的就是“老大哥”药明康德,在6个交易日内3度跌停。为此,药明康德先是披露回购公告,挽回投资者信心,后又发布澄清公告,说明情况。
在2月4日晚间的公告中,药明康德表示,公司没有人类基因组学业务,公司现有各类业务也不会收集人类基因组数据。而且,公司与任何政府或其军事组织均无任何关联关系。并用黑体字强调,公司坚信,药明康德在过去没有、现在和未来都不会对任何国家构成国家安全风险,因此不应在草案中被预定义为“予以关注的生物技术公司”。
但遗憾的是,3月,美国参议院国土安全与政府事务委员会召开听证会,《法案》高票通过。药明康德在不久之后又陷入知识产权风波,有外媒称,药明康德未经同意将一名美国客户的知识产权转给了中国方面。
药明康德发言人随即对无端指控进行了回应,并表示,“我们强烈反对未经适当程序就对公司提出如此严重的指控,欢迎有机会审查并回应这类性质的任何具体指控。保护客户数据对我们来说至关重要,公司完全遵守各种联邦和州当局的严格要求。”
中国驻美国大使馆针也对此发声,表示美国国会声称药明康德对国家安全构成威胁是没有根据的,“如果有人认为药明康德或其相关公司违反了有关知识产权的法律,他们应该提供令人信服的证据来支持他们的说法”。
接连打击下,药明康德股价持续下跌,从年初至今已累计下跌超30%。同时受牵连的还有康龙化成、凯莱英、昭衍新药等CXO龙头概念股,股价一蹶不振。
直至近日,美国国会发布修改版《法案》,CXO板块才迎来转机。据了解,修改版《法案》将现有合同/产品的豁免权延伸至2032年1月,延长了企业寻找新的合作伙伴的缓冲时间。
“虽然《法案》的推进已经不可逆,但当前《法案》的修正,也是因为考虑美国药企的实际利益诉求,背后掺杂了各项时间成本。”众诚智库总裁韦玉怀向《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
对于中国CXO企业该如何应对,韦玉怀认为,一方面是继续保持现有合作,以时间来换空间;另一方面,在进行全球化布局,首要的是需考虑企业在国际上的资源,包括在海外团队的构建、生产适配、海外“游戏规则”的理解、与跨国药企的合作程度及质量、自身的技术能力及商业模式竞争力等,因为这将是一场持久战。
黄金时代一去不复返

在前几年,国内CXO行业曾迎来一段黄金时期。全球新冠疫情催生出的巨大市场需求,加上国内生物技术的日渐成熟,有Biotech公司高管向《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对海外巨头制药商而言,很难找到中国这样质优价廉的医药研发外包产业链条。
随着新冠疫情的稳定以及一级市场融资热情趋冷,CXO的黄金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从部分国内CXO上市公司发布的2023年年报及2024年第一季度报告来看,有龙头企业的营收甚至下滑超20%。
美国《生物安全法案》迎来转机?“出海”依然是国内CXO必选项 第1张图片


对于CXO行业业绩的整体下滑,韦玉怀认为主要有三方面影响因素,一是投融资规模短期受阻,Biotech研发外包订单需求有所下滑;二是医药企业研发投入增长放缓,导致研发及生产外包需求放缓;三是行业面临同质化问题,市场竞争开始加剧。
“生物技术领域过去数年一直是资本投资的热点,但自2022年起,投融资形势由过热转变为降温,整体规模有所回落。导致不少Biotech收紧研发支出,直接影响到CXO行业的外包订单需求增长。且在需求放缓的情况下,中国CXO行业企业数量及产能建设并没有停止,行业竞争压力剧增,呈现很大程度的内卷。因此,一些CXO公司业绩增长明显不及预期,甚至出现负增长。”韦玉怀说。
值得注意的是,在老牌龙头企业业绩普遍下行的情况下,却有一些新兴的CXO企业实现了业绩增长,如诺泰生物、圣诺生物、东曜药业、阳光诺和等。具体来看,这些新兴企业的布局均集中在当下最火的多肽药物和ADC药物上。
当然,机遇与风险并存,热门药物领域资金聚集、需求大,但同时研发结构和作用机制也更加复杂,研发成本居高不下。韦玉怀表示,这些领域毕竟存在较大的技术创新性,产品机理又相对复杂,短时间内不太可能出现内卷。面对这样的市场机遇,CXO企业要想突出重围,就必须在服务体系上成熟,尤其在专业技术方面要能力过硬。
“出海”依然是必选项

海外市场于国内的CXO行业更是关键。从2023年年报数据来看,药明康德、凯莱英、泰格医药、康龙化成的境外营收占比分别达到81.8%、81.07%、42.65%、82.88%,且目前海外市场医药生物PEVC融资正有所好转,西南证券数据显示,2023年以来全球医疗健康行业融资活动持续向好,2023年、2024年1月至2月,投融资总额分别为6083.96亿元和1368.36亿元,分别同比下滑0.5%、增长96%;融资事件总数分别为3035件、506件,分别同比增长1.6%和8.4%。
韦玉怀直言,“当前,对于中国CXO企业而言,‘出海’不是一个选择项而是一个必选项。”他表示,虽然受《法案》事件影响,部分CXO企业“出海”进程受阻,但企业出海和加强跨国药企合作依然重要。一方面全球的创新药、新药研发,仍然来自于欧美传统市场;另一方面,跨国企业本身在欧美等地都有完整的布局,市场声誉和口碑一直较好,中国企业“出海”寻求和跨国药企合作,遇到的挑战和困难将减轻不少,加上跨国药企的业务相对稳定,也能收获稳定的订单。
此外,韦玉怀还建议,面临当前CXO行业的整体困局,企业要对自身业务进行调整,处于第三、第四梯队的企业想要寻找新的生存空间,就需尽量规避跟头部企业竞争,特别是避免同质化严重的产品,精准选择适合自己的赛道。同时,持续提升公司的创新能力亦是根本。未来创新药的研发将从“Me too”“Fast follow”转变成“Best in class”“First in class”。因此,对于CXO企业来说,能够第一时间响应客户的需求,并根据创新药的特点设计并提供科学的非临研究解决方案,将是CXO企业胜出的关键。


记者:唐菁阳
编辑:王丽颖
责任编辑:毕丹丹


上一篇:崔永熙落选,NBA最新模拟选秀出炉!火箭探花签选神射 湖人未选布朗尼
下一篇:腾讯发一季度财报:营收1595亿元,为每名员工付出的酬金月成本约8万
@



1.西兔生活网 CTLIVES 内容全部来自网络;
2.版权归原网站或原作者所有;
3.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
4.若涉及侵权或有疑义,请点击“举报”按钮,其他联系方式或无法及时处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排行榜
活跃网友
返回顶部快速回复上一主题下一主题返回列表APP下载手机访问
Copyright © 2016-2028 CTLIVE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西兔生活网  小黑屋| GMT+8, 2024-5-31 0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