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开启左侧

[育儿] 当代家长的自我救赎,用半生抵抗教育焦虑

[复制链接]
45920 0
爱上新闻 发表于 7 天前 | 只看该作者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看点    如今的教育变得越来越难,不仅是时代变了,孩子也在发生着变化。面对焦虑和压力,不少家长人到中年,却仍还是为孩子的教育而破防。那么面对着新时代的家庭关系,家长们可以如何缓解内心的焦虑呢?在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陈瑜看来,要想和孩子一起从这场“生存式教育”突围,根本还是要展现全新的父母养育智慧。

文丨Luna    编丨lulu



什么能让一个中年人崩溃到哭泣?


在陈瑜的新书《我为孩子打突围战》里,有一段真实的故事,让外滩君看得揪心:

前来咨询的妈妈诉说,自己孩子学习能力天生偏弱。小学前三年,她和孩子都顶着压力,花别人几倍的时间保证一个还过得去的分数。
到四年级,大人小孩早已筋疲力尽,她自己都接受了孩子的情况,但她身边的朋友、老师却依旧不肯“放过”,终日用“分数”“成绩”捆绑着她和孩子的“未来”。
直到有一天她被逼到崩溃,“我开车到一个没人的地方,一直哭,一直哭。我真的希望老师不要那么在乎我孩子的成绩,没有关系的。我真的太难受了!”

人到中年,终于还是因为孩子的教育破防崩溃。作为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又深耕家庭教育多年,陈瑜这两年访谈了不少有相同困境的家长,字里行间都能感受到他们的走投无路。


当代家长的自我救赎,用半生抵抗教育焦虑 第1张图片

陈瑜



在陈瑜看来,家长的感受是绝对真实的,教育,确实是变得越来越难了:


一方面,时代变了“消费降级”“破产三件套”等网络热词,正反映出当前经济、就业等形势状况;更别说近两年AI颠覆了很多行业的样态,不确定性带来的焦虑与日俱增。


另一方面,孩子变了。前段时间,武汉有数学老师发现一年级班上一半孩子不认识纸币,细节之处就能感受到,今天的Z世代有多不同。“家长不能把孩子拉回工业时代的教育模式”,但想要跟上孩子的节奏,谈何容易!
陈瑜是不忍苛责负重前行的家长的,那焦虑难道是当今教育的必然吗?


同样是在《我为孩子打突围战》20万字的家长访谈实录里,另外一群家长则展现出了全新的养育智慧。


当代家长的自我救赎,用半生抵抗教育焦虑 第2张图片

《我为孩子打突围战》

“我知道我需要减轻焦虑,

但是不知道该怎么做……”



焦虑可以说是这代父母的常态,而陈瑜观察到的另一个共同点是,很多家长的焦虑都源自比较——“父母自己都习惯了在和别人的比较中找到一个人的价值”。


C爸爸找到陈瑜时,女儿正在读四年级,通过两年自学,已经通过一所211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所有考试,拿到了大专文凭。他正计划让女儿在小学毕业前考研英语能上最低线,如果没有做到,就先正常读初中。


陈瑜惊讶地反复和他确认,女儿是否是超常生。按C爸爸的说法,女儿资质普通,幼升小面试当地民办小学甚至“惨遭淘汰”,现在的成绩“在班上属于中上”。


当代家长的自我救赎,用半生抵抗教育焦虑 第3张图片



女儿在幼儿园时,C爸爸完全没有没报过课外班,但女儿在小学的学习状态刺激到了他:一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以后,女儿每天作业就要做到9、10点多,这让C爸爸十分不解,毕竟小学的内容并不难。


于是他想到让女儿提前学,没多想,他买了苏教、人教两套教材共24本,让女儿学习后做完书上的课后题,算是基本掌握。就这样,女儿7个月做完了23本教材。


接着,女儿在学校的数学考试连续十几个满分,一年级下学期时,已经能帮五年级同学做作业。但老师也反映孩子上课不愿意听讲。C爸爸隐约感觉,“女儿的数学毁了”。


所以,当女儿提出还要自学语文时,C爸爸能感觉到,孩子其实很在意分数带来的满足感,但他不想让提前学再毁掉女儿的语文。所以,C爸爸想到自考语文的教材,和课内语文的内容不重复,对女儿的校内学习影响不大。


其实,孩子妈妈很反对女儿参加自考。但当陈瑜问道,为什么越来越坚持走自考之路时,C爸爸渐渐吐露出他对女儿未来的焦虑——

小学一年级第一次家长会,校长直接说:“要考虑中考的事情了,你们在座的可能有一半的孩子都是考不上普通高中的,大家要从现在开始……”

C爸爸自己经历了中考失利,进入普通高中,工作多年才考上一所普通学校的研究生。他自认为自己不够成功。

因此他对女儿的中考、高考也完全没有信心,反而是自考的大专文凭让他看到一条可以稳定上大学的路。至于这条路是否真的妥当,他没有太多精力思考。

当代家长的自我救赎,用半生抵抗教育焦虑 第4张图片



在陈瑜看来,就像孩子会把成绩当作一种炫耀的资本,很多家长的焦虑,也有内心深处虚荣心的影响。


这让外滩君想起另一位H妈妈。和C爸爸类似,她也是经历了强手如云的中学“厮杀”,做了17年临医生,为了多陪伴两个孩子,才转到行政工作。但她始终觉得,自己没有走出当地,还不够成功。


对于孩子的教育,她有透彻的一面:从儿子幼儿园到小学四年级,她其实已经在不停地调低自己的期望,接受“大部人都是普通人”。


但另一面,她也始终无法放下执念:“看到我儿子旁边那些特别优秀、特别自律的小孩,他们的父母花多大的精力去培养他们,我就会紧张焦虑,我就会希望自己也能做到这样,所以我没有完全放手。”

她的担心太真实了:担心孩子被比下去,不能像同龄人那样有一份体面的工作,担心孩子以后没有条件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担心孩子不能比自己更好。


当陈瑜抛出两个假设后,H妈妈忍不住哭了——


如果孩子的能力只能让他在三四十岁时,处于整个同学圈的下游,你允许吗?


如果孩子未来就是想做一份社会地位不高,钱不是特别多,但他很快乐的工作,你接受吗?


“我不允许自己这样,但孩子的人生应该由他自己决定。”这个回答里的焦虑、无奈与挣扎,何尝不是妈妈日常在控制孩子行驶在“正轨”和放手让孩子自由成长之间的挣扎呢?


当代家长的自我救赎,用半生抵抗教育焦虑 第5张图片



在访谈中,陈瑜经常引导家长去思考焦虑的原因,去寻找改变的动力。在她看来,焦虑其实也是一种家庭教育的懒政。
但如果家长愿意花时间花精力独立思考,愿意从其他家长那里汲取经验,教育焦虑并不是一种必然的结局。
把自己的生活活得通透

是支撑孩子走远的基础



家长的种种焦虑中,可以看到他们的不安全感,任何一点计划外的“失控”,都会引发一连串的灾难性想法。如果人的价值只能从比较中来,那注定是脆弱的。


这也是为什么陈瑜多次强调,家长自己要有自己坚定的价值观能把自己的生活过通透的家长,不会在育儿上迷茫太多。


天妈就是个典型的例子。她是多家500强公司的培训师,对社会的竞争有着直观的体验,但她同时也看到,“每个人其实都是靠自己的长板活着的,然后用其他人的长板来补自己的短板,而不是一定要把自己的短板补齐,让每一项都变得平均。”


这也让她在女儿的教育问题上十分通透:

女儿天天3岁第一堂画画课玩颜料,其他小朋友都把颜料往自己身上挤,但天天却很有秩序感地把颜料按颜色深浅排序,在大白纸上用食指比划均匀地去滴颜料,画了一幅“棋盘”。老师说,天天可能不是没有创意,而是有另外一种很理性的创意。

因此,女儿的数学和艺术,天妈从没拉下过。从3岁到15岁,每周五请艺术老师来家中带天天画画,一画就是4个小时,哪怕是考试期间都没间断过。不管看不看得懂,都会带女儿看艺术展。

当代家长的自我救赎,用半生抵抗教育焦虑 第6张图片



对于女儿的中考,让外滩君印象深刻的是这天妈的这段话:她说自己也有恐惧,但她害怕的不是孩子不能去理想的高中,而是“因为差0.5分名落孙山,认为自己是个运气不佳的人,从而失去‘太阳是照在我身上的’信念” 。


而天妈也做到了急处从宽。她相信女儿的实力,也做好了Plan B——就算真的付出了十分的努力,却因失利只能去非理想的高中,天妈也想好了,该给的初中毕业礼物、暑假旅行都不会少,还会给女儿找一所适合的美术学校,在课外把艺术成绩提上去,报考中央美院。


皇天不负有心人,在中考最后的备考阶段,天天稳步提升了20多分,考入了市重点高中,摘到了跳一跳才能够到的果子。


当代家长的自我救赎,用半生抵抗教育焦虑 第7张图片



而自己具有了坚实的教育价值观后,陈瑜认为,家长能处理好自己的人生议题,那也将会成为孩子最好的榜样。更重要的是,一个自己生活充实的家长,不会把孩子的教育当作生活的全部,只从孩子身上找寻自身价值。


这就不得不提卉贤妈妈了。她是90年代的海归,龙凤胎儿女都在双语学校高一,她从不陪孩子写作业,但非常在意学校的教育理念。


原本,她的孩子在一所口碑很好的初中,但孩子入学以后,她大失所望:


校长奖励上一届中考超600分的学生一万元,学校的教育口号就是为600分奋斗;


班主任和孩子们说,希望他们人人考100,全都并列第一,还强调“一分就差一个操场的人”;
在数学周考前,有孩子午休看《哈姆雷特》,却被老师没收,并拍照发到家长群……
孩子们不被允许不一样,这和卉贤的价值观发生了强烈的碰撞——她从自己父亲那儿得到的熏陶是,人就像草原上的生物,有人是大树,有人是小草,谁也没有否定对方的权利。


于是,她果断把儿女转入一所教育观更契合的双语学校,一向喜欢画画的女儿一下子如鱼得水,儿子则花了一段时间才从那种“考高分、争排名”的想法中走出来。


当代家长的自我救赎,用半生抵抗教育焦虑 第8张图片



陈瑜用“明亮”来形容卉贤的生活状态。她坚信人的价值不是仅由分数来定义,自己也是这样做给孩子们看的——


美国留学毕业后,她在美国不得志,又不想为了多挣钱转行学会计,便毅然回国。
在奢侈品行业工作时,她还为各大报纸、杂志做撰稿人,能够在半夜用1小时补上版面“天窗”。
时机来临时,她又以七折工资的“代价”去了一家著名时尚杂志当编辑部主任。
在很多人眼里,她属于“脑子坏掉了”,但她实则乐在其中。


当住家阿姨对孩子们说“妈妈为了你们还要去上班很辛苦”时,她郑重地告诉孩子们:“妈妈喜欢工作,不单单是为了你们,妈妈工作很开心!你们长大后,也会找到让自己很开心的事情做。”


如今,社会已然和几十年前不同,今天的教育也不再是埋头苦读就行。先有好战略,才能有好战术。


用陈瑜的话说,谈教育就是在谈价值观,能把自己的生活活明白的家长,才更有力量支撑孩子走高、走远。
把孩子从“生存式学习”中解救出来,

做有心的智慧型父母



近年来,“生存危机式学习”的概念开始被很多人理解,也就是仅用成绩来衡量孩子的成长,而孩子自己也把个人价值维系于成绩这唯一一个支柱之上。


都说要知耻而后勇,但如果这唯一的支柱断了,那孩子还有什么退路呢?


陈瑜也深以为然,在家庭和教育的领域研究越多,她越是感觉家长想要解决孩子的教育问题,首先就要改变自己的思维模式,至少有三个角度可以入手。

01
从人的角度

把孩子当作人,而非考试机器来对待。“看重分数并不是问题,问题是把分数作为衡量和评价孩子的唯一标准。”这是陈瑜一贯的观点。


在互联网大厂工作的郁露是个特别“人间清醒”的妈妈,女儿在双语学校就读。对于分数,她显得很淡定,因为她用“以终为始”的大厂思路来看待女儿教育:


长远来看,家长要想清楚希望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成为那样的人需要什么核心能力?培养这些核心能力需要做什么?


短期来看,分数仅仅是为了检验学习成果,学习是获得自力更生能力的一种手段,千万不要把目标和手段搞混。这也是她常和女儿强调的话。

当代家长的自我救赎,用半生抵抗教育焦虑 第9张图片


02
从学习的角度

“我们看到很多家长面对孩子的学习时,能做的只有唠叨、控制,对孩子的学习起不到太多正向的推动,反倒耗费了孩子很多能量来抵抗父母。”


陈瑜建议道,如今的教育越来越讲究学习科学,家长如果想为孩子的学习助力,不妨也学习一些脑科学、认知科学相关的内容。


为大厂做培训师的天妈是个典型的代表,她很重视帮助女儿提升学习能力:


女儿曾认真上过时间管理课程,这启发了她每天课后为要做的事列清单,包括顺序和分配时间;


她还学习过画思维导图,所学的东西画出思维导图,就能发现自己哪里薄弱,需要加强;


她还有整理错题的习惯,错了又错的题会被贴上便笺,提示去书中哪里加强学习……


还有桃妈,她的学霸女儿其实曾经也在数学上“折戟”。


桃妈的做法是“站在孩子那边”,当女儿函数学不明白,桃妈会自己先用10-15天在知乎、百度、论坛、公众号上查阅资料,了解这个章节的重难点和攻克方法,然后再给女儿学习建议。


桃妈觉得,“我当年如何如何”的经验之谈,或许能让家长享受到一时的口舌之快,但帮助孩子提升学习能力和效率,才是解决问题根源之道。


当代家长的自我救赎,用半生抵抗教育焦虑 第10张图片



03
从意义的角度

陈瑜把养育孩子的过程成为家长的“第二次人生”,家长只有先处理好自己的人生议题,才能和孩子进行精神层面的交流,才能够引领孩子去探索人生。


在访谈实录中,很多家长都给分享了自己的生活态度,很值得一看:


从小在高压中长大的林子妈,花费半生寻找自我,连续五年的心理咨询让她把自己的过往看得格外明晰,她给自己提出一个要求——“我自己受过的苦,不能让孩子再受一回!”


互联网大厂妈妈郁露把自己的时间分成三段——一段去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比如书法;一段去做必要的事情,比如工作;一段去做不喜欢但一定要做的事,比如运动。


海归后从大厂到杂志社再到高龄转行的卉贤妈妈说,尽管为了孩子的学费自己几乎“年光”,但是对自己的生活已经非常满意——“我没什么愿望是自己未能实现而要孩子们去实现的,我希望他们实现自己的愿望。”


……


“如今,很多家长都有足够的带孩子往上冲的劲儿,相对来说,是不是他们更缺乏面对失败的勇气?”


在访谈的最后,话题回归到育儿之路上,面对这个问题,陈瑜温柔但坚定地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首先,我对于是否要把人生比作每个人都要向上爬的金字塔,是打问号的。对我来说,人生更像是一片旷野,一个生态。



其次,我想我们要重新定义‘成功’这个词。每个人对成功的理解固然是不一样的,但是在育儿这件事上,还有许多底线需要家长守住,比如孩子的身心健康的、抗挫力……



想清楚这两个问题,回头看育儿这件事,也许很多问题就豁然开朗了。

发现优质教育



上一篇:聪明的父母,都懂得管好嘴,少说话
下一篇:咱就是说,非得超前学不可吗?
@



1.西兔生活网 CTLIVES 内容全部来自网络;
2.版权归原网站或原作者所有;
3.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
4.若涉及侵权或有疑义,请点击“举报”按钮,其他联系方式或无法及时处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排行榜
活跃网友
返回顶部快速回复上一主题下一主题返回列表APP下载手机访问
Copyright © 2016-2028 CTLIVE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西兔生活网  小黑屋| GMT+8, 2024-6-28 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