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开启左侧

荷兰画家沙龙 | 凝固的音乐(49)

[复制链接]
2353 3
ecchua79 发表于 2018-1-2 09:18:50 | 只看该作者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荷兰国家博物馆与梵高博物馆(包括老馆与新馆)皆位于阿姆斯特丹最外圈运河的南岸,构成一个可以饱览荷兰名画的博物馆公园,徜徉于这座博物馆公园中,宛如参加一个热闹的荷兰画家沙龙。


国家博物馆(贾东东 摄)


国家博物馆南面全景(王南 摄)

国家博物馆位于广场最北端,是阿姆斯特丹最重要的博物馆。博物馆广场上设有游客中心、博物馆商店和休息座椅等设施,是一处宜人的城市公共空间。博物馆创建于1800年,最初位于海牙,1808年路易 · 波拿巴(拿破仑的弟弟)下令将其迁往阿姆斯特丹。1863年和1876年分别为博物馆建设举行了两次竞赛,最终皮埃尔 · 凯培斯(阿姆斯特丹中央火车站的建筑师)赢得了竞赛。凯培斯的设计可以看作是哥特风格与文艺复兴风格的融合。另外,建筑物的室内外装修也举行了竞赛,最终由霍夫和伏美伦负责雕塑,斯特姆负责瓷砖和绘画,迪格森负责彩色玻璃。建筑于1876年10月1日动工,1885年7月13日落成开幕。1890年博物馆又添建了菲利普翼楼(the Philipswing);1906年则重建了陈列博物馆镇馆之宝——伦勃朗油画《夜巡》的大厅。1920年代以来陆续有不少改建和整修。从2003至2013年,博物馆主体部分将依照西班牙建筑师克鲁兹和奥提兹的设计进行一番大规模的修整和改建。整个改建期间只有一部分精选展品在1996年完成整修的菲利普翼楼内展出。


国家博物馆菲利普翼楼(王南 摄)


博物馆广场(王南 摄)

这座博物馆建筑一方面融合了源自法国意大利的哥特和文艺复兴风格,另外又有很多语言取自荷兰本土建筑艺术,诸如典型的红砖外墙、浅色隅石、比法国古典主义建筑更加陡峻的斜坡灰瓦尖顶,等等。这与同样出自凯培斯设计的阿姆斯特丹中央车站的建筑艺术风格十分接近,可谓姊妹篇。


国家博物馆内景(贾东东 摄)


楼梯休息平台处的花窗和装饰(贾东东 摄)


墙壁上的装饰画(贾东东 摄)




彩色玻璃(贾东东 摄)

博物馆馆藏大约100万件,其中的主体是17世纪荷兰黄金时代的艺术品,特别是绘画。


国家博物馆画廊(王南 摄)


国家博物馆画廊(贾东东 摄)

画家伦勃朗 · 凡 · 莱因(Rembrant van Rijn)是和这座城市联系最紧密的艺术家之一,他和他的学生的作品大多被收藏在国家博物馆。他的名作《夜巡》是该馆的镇馆之宝之一。此外博物馆还藏有他的《自画像》、《犹太新娘》等。


《装在保罗使徒幌子里的自画像》,伦勃朗(王南 摄)

与伦勃朗齐名的荷兰黄金时代的大画家扬 · 维米尔(Jan Vermeer)的作品也是博物馆的重要收藏,包括著名的《倒牛奶的女佣》。


维米尔的《倒牛奶的女佣》(王南 摄)

此外诸如亨德里克 · 阿维坎普(Hendrick Avercamp)的《冬季景观和溜冰人群》(荷兰风俗画的杰作)、弗兰斯 · 哈尔斯(Frans Hals)的肖像画作(影响了梵高的艺术创作)等都是不容错过的杰作。

除了荷兰黄金时代的艺术品收藏之外,该馆还有大量亚洲艺术品。此外还有大量展现荷兰海洋文化的展品。该馆还包括一座图书馆,是整个荷兰最大、最好的艺术史研究图书馆。


国家博物馆的东方艺术品和东方艺术风格的小提琴(王南 摄)


国家博物馆的海洋文化展品(王南 摄)

梵 · 高博物馆位于广场南端,是阿姆斯特丹市区最引人注目的现代建筑,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两位杰出代表先后设计了博物馆的主体和新馆,不仅对梵 · 高这位最知名的现代画家致以了最崇高的敬意,而且也为建筑史上留下了一段现代维度中精妙的“古今”对话。


梵高博物馆(王南 摄)


梵高博物馆新馆(左)与老馆(右)的对话(王南 摄)

梵高博物馆由两座主要建筑组成:方形的主展馆由荷兰最著名的现代主义建筑大师格里特 · 里特维尔德于1963年至1964年设计,是这位大师的最后一件作品,1964年他去世后建筑由他的合伙人完成。与此毗邻的一座椭圆形建筑则是1999年加建的临时展厅,由日本后现代建筑大师黑川纪章设计。新展馆在地面层没有入口,由范 · 格尔(Martien van Goor)设计的地下空间与老馆相连接。这两座建筑风格迥异,在空间、形体和材质上都反映了两个时代的鲜明特点,然而新的建筑又通过各种隐含的方式对先辈致以敬意。这一新一旧,两个经典,无疑是现代建筑史上一笔宝贵的财富。


梵高博物馆新馆(左)与老馆(右)(贾东东 摄)

梵高博物馆是荷兰最受欢迎的博物馆之一。不断增长的客流人数,要求在1999年黑川纪章设计的建筑椭圆形侧翼的大致轮廓上进一步深化。黑川纪章建筑师事务所准备了新入口大厅的设计草图。Hans van Heeswijk建筑事务所随后在这个草图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了设计方案。新的入口大厅是荷兰最大的玻璃结构,它使原来的侧翼和新建筑形成一个令人赞叹的新整体。


老馆由几个错落叠置的长方体组成(黄华青 摄)

里特维尔德设计的老馆充分体现了20世纪第一代现代建筑师的功能主义手法。他热衷于通过几个简单的长方体体量的错落叠置形成建筑空间。每个体量内的功能相对独立单一,而相互之间又有着千变万化的渗透和联系。最高的一个正方形体量像是剧院的台塔一样高高升起,四面都是封闭匀质的青色砖墙,没有开窗。这里面是博物馆最主要的中庭,一个通高的大空间。经过低矮的前厅之后到达这里让人豁然开朗,自然光透过屋顶的天窗均匀地洒向室内。中庭中有一个大楼梯联系起每一个楼层和不同的展览部分,而每个展厅面向中庭都是开放的廊道空间,这样就将水平和垂直交通空间都集中在中庭周围,是一种非常高效而优雅的功能布置,在后代屡屡受到模仿。


老馆中庭(王南 摄)


老馆中庭(贾东东 摄)

几个与中庭相交的体量中包括展厅、商店、办公等部分。室内设计十分朴素,墙体洁白,地面则是舒适的木地板。博物馆的展览空间由法国最杰出的采光设计师乔治·波恩(Georges Berne)设计改建,他之前曾负责了卢浮宫和毕加索博物馆等若干重要博物馆的光环境设计。他结合了里特维尔德的初始设计中对自然天光的偏爱,辅助以适当的人工光,创造出几乎难以分辨的柔和恰当的室内环境,为梵高色彩绚丽的艺术品提供了最佳的观赏条件。

从入口大厅向右可以通往黑川纪章的新馆。两个展馆通过地下空间相连,连接部分由里特维尔德的合作人范格尔设计,这个部分包含了新添的餐厅和讲座室,弧形的中庭设计与新馆取得了呼应。


老馆通过下沉的地下空间到达新馆(黄华青 摄)


新老两馆剖透视(图片来源:www.bAIdu.com)

这座新的展馆是日本民间基金会送给梵高博物馆的礼物,因而他们选择日本建筑师黑川纪章进行设计。黑川的设计以充满隐喻色彩的纯粹几何形体而著称,在外型上看来似乎跟原先的建筑乃至周围环境都格格不入。平面上看这是一个纯粹的椭圆形,在中间斜切一条直线,一半成为建筑,一半则是下沉的庭院。建筑的立面以实墙为主,朝向老馆的平面使用了钛合金面板,而另一边的曲面墙则铺满与老馆颜色相近的灰色石材,仅仅在弧线的屋顶下面创造出侧向天窗的空间。这种完全内向的空间设计手法充分展现了日本的建筑哲学,而对称几何形和非对称分割的并置又隐喻了东西方的融合。

新馆的空间十分简单。从老馆乘电梯进入地下到达新馆后,首先就进入一条环绕内院的宽阔走廊,面对内院中微微波动的水池,起到建筑师所说的“两个建筑之间的短暂停息”的作用——这个水池庭院是整个新馆的灵魂。通过一个优雅的楼梯就能到达一层展厅,这个展厅是通高的大空间,侧向高窗为室内补充光线。三层只有局部的走廊和一个“插”在墙上的银色立方体,这个封闭空间中可以展览胶片、手稿等对光线敏感的作品。


下沉庭院为游客提供“两个建筑之间的短暂停息”(黄华青 摄)


新馆曲线形楼梯(王南 摄)

黑川的设计虽然看似十分自我,但还是充分考虑了与原先建筑的关系。首先他将建筑下沉,希望能够尽少阻挡老馆和另一侧的大广场之间的沟通。朝向老馆一侧的庭院为两个建筑提供了充分的缓和空间,而这一侧的平整墙面更加低调地避免了体量的冲突。此外,从这面墙上挑出的立方体与老馆方整的体量做了形体上的呼应,在新馆的其他地方都再找不到方形元素了,因此它也被看作对里特维尔德最直接的敬意。


新馆通过斜伸出的方形体量向老馆“致敬”(王南 摄)

毫无疑问的是,无论建筑多么精彩,博物馆中的主角永远是梵 · 高的作品。在里特维尔德的展馆中收藏了梵高的200幅油画、500幅素描和750余封信件,占到了他创作生涯中的绝大部分,可以说是喜欢梵高和现代艺术的人一次绝对的视觉盛宴。

梵 · 高从1880年开始学习绘画,在荷兰从业五年后搬到法国。在荷兰期间,他主要研究农民和农作题材的作品,创作了大量的农村风景画以及肖像作品,其中就包括1885年创作的《吃土豆的人》,这幅画将农民阶层贫苦的生活刻画得栩栩如生,形态刚硬,笔触充满了力量感,既是他这一时期的总结,也是他向后期风格转型的分水岭。


《吃土豆的人》,梵 · 高,1885年

1888年2月,他搬到了法国南部小城阿尔勒,在他生命最后的15个月中,他一边饱受精神病、幻听、抑郁症的折磨,同时又爆发出了最为强烈的创造力,创作了超过200幅油画,在生命的最后70天中更是多达70幅,他似乎在于命运搏斗,可是最终却在一望无际的麦田中亲手扣动扳机,结束了自己悲惨的生命。这一时期的作品,有刚到这里心情大好时创作的《在阿尔勒的卧室》(1888年),也有中期集中精力研习创作的《向日葵》(1889年),还有最后几个月在半疯癫的状态下绘制的《麦田上的乌鸦》(1890年)。他的画面中时而充满对生命的渴望,时而又坠入绝望的深渊,但无论他的境遇如何,不变的是鲜艳的色彩,狂放的笔触,和一股喷薄而出、震撼人心的浓烈情感,站在他的作品面前很难不受到深切的感染。


《在阿尔勒的卧室》,梵 · 高,1888年


《麦田里的乌鸦 》,梵 · 高,1890年

[“凝固的音乐”,由一群清华大学建筑学人带领,以专业而轻松的视角,行走全球经典城市和建筑。每周一次的虚拟旅途,将遵循城市和风格、亦可谓空间和时间的两条线索——一条横观伟大或有趣的城市和小镇,另一条纵览代表性的风格和建筑师。精彩丰富的图文,打破专业壁垒与建筑谜团,展开一段美轮美奂的世界建筑知旅。]

回顾往期可点击:

意大利的凡尔赛 | 凝固的音乐(48)

梵蒂冈教皇宫 | 凝固的音乐(47)

文艺复兴的“华尔街” | 凝固的音乐(46)

他的城 | 凝固的音乐(45)



弘石艺典(Hongshi-Eden Art)

弘石设计品牌旗下的文化传播交流平台

长按二维码关注弘石艺典



上一篇:在荷兰,如何用外国驾照换领荷兰驾照?
下一篇:英国招聘 | 荷兰皇家Philips市场部毕业生岗位
@



1.西兔生活网 CTLIVES 内容全部来自网络;
2.版权归原网站或原作者所有;
3.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
4.若涉及侵权或有疑义,请点击“举报”按钮,其他联系方式或无法及时处理。
 

精彩评论3

正序浏览
跳转到指定楼层
沙发
des_550 发表于 2018-2-26 01:31:16 | 只看该作者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在这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wuzhengp 发表于 2018-3-9 00:35:18 | 只看该作者
 
鼎力支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ottffss7 发表于 2018-3-12 00:19:49 | 只看该作者
 
打酱油的人拉,回复下赚取积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排行榜
活跃网友
返回顶部快速回复上一主题下一主题返回列表APP下载手机访问
Copyright © 2016-2028 CTLIVE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西兔生活网  小黑屋| GMT+8, 2024-5-25 2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