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开启左侧

[体育] 万达体育上市,为何说它发展势头不容小觑?

[复制链接]
51517 0
yan洁 发表于 2019-7-28 12:05:05 |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7月26日晚,万达体育在纳斯达克上市。上市当然是好事,可偏偏也有"挑刺"的:单看第一季的亏损,而不提连续6个季度的盈利;紧盯负债,而无视连续三年的负债下降。

现在已经上市,未来的市场表现才是回击非议的最好武器。万达体育现在究竟如何?未来走向如何?这些是我准备接下来要说的。

万达体育当下与将来的发展状况

万达体育发展目标是通过整合海外优秀赛事资源,引进并吸收,自己发展同时也为国内体育事业助攻。A端赛事运营和B端赛事转播、代理、营销两不误,毕竟,万达体育不只是赛事公司,也是要成为强大的媒体营销平台的。

虽然目前赛事运营占比较大,不过未来应该会逐渐向产业中下游业务链发力,完成赛事IP、运营、推广、制作和传播的一体化业务模式,最终成为中上游产业生态完全形成闭环的状态,这比单打独斗,要强得多。

万达体育上市,为何说它发展势头不容小觑? 第1张图片



当下国内体育产业现状和问题

目前和发达国家体育产业水平相比,我国的体育市场在赛事种类、比赛规模、IP影响等各方面都有不足。但是低发展水平也间接代表了未来高增长的可能性。虽然现状短一点,取长补短,成长潜力发展势头都不容小视。

目前国内市场还需发展,所以万达体育短期还有赖于欧美等市场。随着体育文化发展,今后国内消费群体规模可观,只是当下消费端和供给侧还尚处早期稚嫩阶段。更关键的还是结构性问题,参照国际成熟模式,营收盈利主要是三部分,即版权分销、特许商品和门票收入,这些放在中国,都还有差距。观念养成文化孕育需要时间,未来这方面市场将会迎来大爆发。

也因此,我们体育收入的主要支柱企业赞助,也会有一定影响。企业目前的谨慎是可以理解的,这方面赞助支持应和C端的消费是同步增长。当市场成形,则企业投入自然加大。不妨耐心见证消费市场和企业赞助的双增长。

相比同行,万达体育有何先发优势?

国内巨头同行近年也纷纷入局体育,赛事运营和转播直播的版权战,愈演愈烈,特别是世界杯等重大赛事期间。

而国内公司再原创赛事和播出版权等中下游投入,显然比不上万达体育通过并购,手握国际优质赛事资源来得快。自办赛事,需要漫长积累投入,而直接瞄准世界一流口碑赛事,再引入国内,开花结果,这是直接超车。

万达体育上市,为何说它发展势头不容小觑? 第2张图片


比如短短几年,"环广西公路自行车世界巡回赛"、"中国杯国际足球锦标赛"、"摇滚马拉松"和"铁人三项"等一众赛事引入和成功举办,让万达体育一跃成为明星标杆。优秀赛事,不缺关注,自带粉丝,而圈内口碑发酵,也让"万达出品,必属精品",成为可能。

关键是,矩阵集群式,规模效应,集束炸弹般指数级传播营销,最后带来的相关口碑品牌效应可直接等比转化为营收数字,这是其他平台和赛事公司难以匹敌的。

最后说话万达"现实的"商业模式。

和很多媒体等企业的营收一样,现在腾讯、阿里、苏宁更多的是把变现方式放在广告和To C端的付费用户上,通过竞标到热门赛事直播转播权,然后再各自的媒介平台播出,吸引付费会员。

这当然不是不行,国外也是一大收入阵地。只是国内消费者内容付费的理念和行为自觉还没养成,所以效果上差了点。既然如此,只能另外寻中国特色的变现之路。

万达体育上市,为何说它发展势头不容小觑? 第3张图片


2016年易观智库提供的数据显示,中国体育赛事的收入70%仍然来自于商业赞助,而欧美等发达地区,版权、赞助和比赛当日收入等几乎持平。而万达体育的变现模式则更偏To B端,通过运作其拥有的几大赛事IP,大力发展授权许可、媒体版权分发、赞助及营销等业务。将节目出售给媒体、平台等版权购买方,从而避免直接从用户端获取营收,保证收入来源长远稳定,从短期来说解决了目前国内体育公司的盈利难题。

有国际上游顶级赛事IP版权优势,有合作引进运营实力,又有稳定变现符合国情的特色商业模式,关键几步,万达不但走对,而且走得好。一句话,万达体育的未来,自将形势一片大好。


下一篇:客服工作人员 Part-time type
 
排行榜
活跃网友
返回顶部快速回复上一主题下一主题返回列表APP下载手机访问
Copyright © 2016-2028 CTLIVE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西兔生活网  小黑屋| GMT+8, 2024-6-29 2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