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开启左侧

[留学] 要求公开华人程序员自杀真相,清华学霸被Facebook开除

[复制链接]
37823 14
琪乐 发表于 2019-10-15 05:40:27 | 只看该作者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要求公开华人程序员自杀真相,清华学霸被Facebook开除 第1张图片




死亡发生后的一个月

硅谷并不太平

上个月硅谷程序员自杀的消息牵动了很多在美华人之心。

在寻求调查结果不得、抗议持续发酵的过程中,最新消息称,一位公开身份发声的Facebook员工,Yi Yin,收到了公司的数次警告,并最终以“lack of judgement”(缺乏判断力)的理由被辞退。再次引发震动。






这位清华学霸,究竟做了什么,使Facebook选择强制性让他闭嘴?

让我们把时间倒回9月19日。在那一天38岁的华裔软件工程师Qin Chen(音译),从Facebook总部4楼一跃而下。当场死亡。

事件发生后,Facebook的发言人发表了声明:“我们很遗憾今早一位同事在总部去世。我们正在与警方合作进行调查,在通知该员工家属的同时,我们没有更多可以提供的信息……”

不少新闻网站也立刻跟进了报道。但官方和媒体的关注似乎就到此为止。当警方确认系自杀之后,大部分人都将此看做一个华裔中年遭遇危机、精神崩溃的典型,随着时间消逝它就会被慢慢淡忘。

可对于硅谷华人来说,遗忘不在选项之内。一周之后的26号,接近400名在硅谷的华人,自发聚集于Qin Chen跳楼的Menlo Park总部门口,穿着黑色的上衣,手捧白花,在Facebook 标志性的“点赞”标志前方,举行悼念活动。

除了代表追思的白花之外,现场的人们手中还举着表达抗议的纸牌,上面写着“We deserve the truth”(“我们应得真相”),“Say no to toxic work place”(“对有毒的工作环境说不”)等,向Facebook及其管理者传递着不满与诉求。

这其中首当其冲的就有当时仍在职的Yi Yin,他在现场情绪激动,对着现场的华人说:“今天如果不做些什么,这种情况就永远无法改变!你们每一个人都是我们硅谷华人的希望!”随后他用话筒带领人群高喊“Give me the truth, Zuckerberg"(“告诉我真相,扎克伯格”)。

最终逼得Facebook 发言人帕梅拉·奥斯丁不得不出现在活动现场表态,称公司正竭尽全力和当地有关部门合作,只不过模糊的说辞和未透露任何进展的态度,并没能真正说服任何抗议中的人。

Yi Yin在公开了自己的身份之后,也仿佛甩开了包袱,在社交网站发表意见、号召大家给扎克伯格发邮件、接受媒体采访,导致Facebook再容不下他。

对于Yi Yin来说,Qin的故事太让他感同身受。在那个他跳楼的下午,Yi一度情绪崩溃,躲在角落无声发泄。作为少有的亮出身份的抗议者,他知道可能出现的结果,但他必须站出来。

其他Yi的支持者在网络上建立了专门的社交页面,跟进此次事件的各种后续情况。

为何华人自杀引起

如此巨大的情绪反弹?

自杀的Facebook工程师Qin Chen,生前境遇被一点点挖掘出的线索串了起来。他履历光鲜,完全就是“别人家的小孩”中的杰出代表。

学霸状元,1999年入学浙江大学,后留学就读于南加州大学(USC),顺利攻下计算机科学硕士。毕业后在多家知名公司供职,直到成为Facebook的员工。

聪明优秀,乐观开朗,是大家形容Qin Chen时最常用的词。
要求公开华人程序员自杀真相,清华学霸被Facebook开除 第2张图片

据Qin Chen的亲友所说,生前他工作兢兢业业,最近半年常常为项目加班到半夜。

可拼命没能为他带来好的结果。

作为广告定向产品组(Ads Targeting Product)——一个不仅在Facebook公司内,也在整个硅谷工程师圈子里家喻户晓的高压组中的一员,只要小小的一个技术失误,就可能造成上百万美元的损失。顶着这样的压力,Qin Chen的工作成绩并不够理想。

为了不被开除,Qin希望换组,也找到了愿意接受他的其他工作组。他向自己的印度上司提出了想法,却被领导挽留,承诺季末给予好评。但Qin最终收获的是一个“MM”,即“Meets Most”(达到大多数期待),看上去像是肯定,实际上硅谷工程师都知道,不会有比这更差的评级了。

这个“MM”,断送了Qin换组的机会。

换组失败的情况在 Facebook 出现,好的话是可以等一个考核周期,然后继续申请换组,坏的话则可能会被领导送进 PIP。

Qin Chen的前同事,日裔男子Patrick Shyu在Youtube发布的视频,详细讲解了Facebook存在的PIP计划(performance improvement plan),即绩效改进计划,也侧面印证了可能是压死Qin Chen最后一根稻草的原因。在Patrick看来,PIP项目其实就是公司变相开除员工的一个方式。

就在这样的危机边缘,Facebook 广告系统发生了一个严重宕机事故(severe site event,简称 SEV)。Qin Chen的印度上司就将这个严重的系统bug交给他处理,要求在截止日期前必须完成漏洞修复。

就在截止时间前一小时,在上司的办公室,Qin Chen与其爆发了激烈的争吵,有人听到上司大声说“滚出去”,Qin Chen则说“这不公平”。

不久后,悲剧发生。

为了绿卡兢兢业业,

却仍难实现梦想

2016年,一名刚入职美国亚马逊的华裔技术员工,给数百名员工发出了一封内部邮件,控诉自己遭受的不公待遇,表示他明明认真工作,入职三个月提交代码超过万行,想要转岗却遭遇上司百般刁难,还被打出绩效差评,上司甚至让其他同事也给他“bad review“。

之后该员工从公司总部位于西雅图市区的十二层办公楼上跳下,身负重伤。

而在去年,美国当地时间6月17日晚,位于圣地亚哥的高通公司(Qualcomm)总部,华裔工程师大卫·吴(David Wu)从办公楼六楼跳下,当场死亡。

David Wu同样优秀,极具上进心,被同事们认为乐观开朗。清华毕业,多伦多大学攻下博士。2008年就进入了高通,担任全职工程师。

但在2015年没能逃过高通的大规模裁员(15%),失业后想办法重新与高通签订合约,可惜仍然被再一次的裁员波及,最终走上了绝路。

对这些华裔精英来说,为什么失去工作,是如此难以承受的打击?

Qin Chen的崩溃有他的理由。只是H-1B临时工作签证身份,也就是说如果真的失业,可能就此失去拿到美国身份的机会,还会被赶出美国,8年的苦等只剩一场空,连养家糊口都有困难。

失去工作,就意味着没有身份,没有身份,就意味着要离开,离开,就意味着此前留学的初衷与一切努力,化为泡影。

中国教育部曾发布过一组数据,显示在2015年,一共有52.37万名中国学生出国留学,其中占37.34%,即19.5万人选择美国为目的地。但当时美国移民局针对国际留学生发出的H-1B签证数量仅为8.5万张。

美国的移民政策不断变化,绿卡的获得越来越不容易。申请人数排第一的印度人,很有可能直接冲击中国人的移民机会。

所以在身份问题上,就算有再优秀的背景,还是要面临很多不可控的压力。

来自中国山东的于童本科毕业于中国政法大学,后又赴英国牛津大学,攻下法学硕士学位,接着在香港取得律师执业资格,成为一家顶级国际律师事务所的律师。

2014年,她留学美国攻读MBA,从斯坦福大学商学院毕业。她的教授在硅谷创办科技公司,邀请她加入,负责数据优化的工作。

和大部分中国留学生一样,于童于4月提交H-1B申请,月底便得到中签通知。那个时候的她倍感幸运,却没想到3个月之后收到补件要求,9月第二次被要求补件,10月11日,她最终一纸拒信,同时要求60日内离境,美国梦被彻底击碎。

于童把自己的经历发布在网上,质问川普政府:“如果我没资格留在美国,谁会有呢?”她还说,“我们失去了我们的梦想,而美国失去了我们所带来的价值。”




(左为于童)
要求公开华人程序员自杀真相,清华学霸被Facebook开除 第3张图片

在美亚裔表现远不如印裔?

硅谷对于想移民的亚裔来说,也许是最好的选择。也许不是。

无论是谷歌、苹果、思科这样的老牌巨头,还是Twitter、Facebook和Pinterest这样的新生力量,中国员工的身影都无处不在。大部分公司中华人的比例已经超过了10%。Google的华人程序员甚至超过了20%。

但这些华人虽然在硅谷的巨头公司里,与一群同样厉害的人共事,享受着外界羡慕的福利和工作环境,却始终难以打破职业的天花板。

《财富》曾在一篇文章中,引用一家叫Ascend的泛亚商业人士收集的数据,表示总体而言,亚裔美国人的职场地位在近几年有所提高。不过,这种进步还未扩展到高级职位上。

该报告(2015年)分析了来自谷歌、惠普、英特尔、LinkedIn和雅虎这5家公司的数据,涵盖了139,370名职场人士。发现白人占据了管理层(72.2%)和高管层(80.3%)的绝大部分岗位;在专业技术人才中,白人所占的比重为62.2%。相比之下,亚裔占了技术人才的27.2%,管理层的18.8%,高管层的13.9%。

因为是基于美国本土公司进行的统计,白人占管理层多数的数据合情合理。但如果说亚裔表现这部分,近10年来,中国人远不如印度人成绩亮眼。硅谷三巨头——苹果、谷歌和微软,印裔已经收割后两个的CEO宝座。


此外,摩托罗拉、诺基亚、软银、Adobe、SanDisk、百事可乐、联合利华、万事达卡、标准普尔等等这些知名行业巨擘,全部选择聘用印度人担任CEO。印裔在美国的中位收入是全美平均水平的两倍,远超华裔。

天花板之外:

难以避免的中年危机

硅谷华裔的背景普遍看上去是很优秀的,拥有博士学位比例很高。这批码农大在国内都曾是令人羡慕的精英,来自清华、北大、复旦、浙大等知名院校。到美国深造的也不乏毕业于斯坦福、伯克利、哥大等一流学府。

可就算是这样的背景,却还是在遭遇着职场困境的同时,经历着硅谷IT男普遍会面临的中年危机。

一方面,IT行业本身有其特殊性,比如说通常情况下,一个人在一个行业干得越久,他的工作经验就越丰富,工作能力就越强。但IT行业却“没法积累经验”,必须依靠不断的创新才能创造价值。

有网友就曾说:“我无法在四五十岁的时候,去和一群二三十岁的人竞争,但站在公司的角度看,公司对我的投入明显不值得。”
要求公开华人程序员自杀真相,清华学霸被Facebook开除 第4张图片

另一方面,硅谷聚集了大量的高科技公司,除了高工资之外,带来的副产品就是极高的生活成本。硅谷附近的房价出了名的贵,2017年至2018年,硅谷房价中值飙升了21%。在著名的VC聚集地Palo Alto,房价最低也要200万美金以上,稍好一点点的大约在300-500万美金。

也许在“FLAG“(Facebook、LinkedIn、Amazon、Google)工作的人至少有较高的工资能够承担家庭的开销,背得起房贷。可如果并不富有,连孩子的起步都会变很艰难。

硅谷的很多家长鸡娃,丝毫不逊于海淀顺义妈妈们。住最好的学区房,为了与美国精英争取等同的资源,送孩子去各种兴趣班,其中不乏烧钱的高端运动和音乐课。这些都需要物质的保障。

上升空间狭窄,精密的分级评鉴和频繁的周期考核,伴随着越来越难以获取的移民身份,在巨大的生活成本压力下,硅谷的中年亚裔,只能用无限的加班去留住最后一点体面。

可当价值无法被公司及社会认可,甚至遭遇践踏,可能这条精英跨阶之路,不是人人可以复制的。
-end-


查看留学全知道更多【专栏文章】
后台回复关键字:



留学干货、留学故事、

探校实录、留学资讯
要求公开华人程序员自杀真相,清华学霸被Facebook开除 第5张图片



上一篇:希腊买房移民,这些问题开发商是不会告诉你的
下一篇:移民新西兰难不难?这八类职业优势太大了
@



1.西兔生活网 CTLIVES 内容全部来自网络;
2.版权归原网站或原作者所有;
3.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
4.若涉及侵权或有疑义,请点击“举报”按钮,其他联系方式或无法及时处理。
 

精彩评论14

正序浏览
跳转到指定楼层
沙发
繁华林宇 发表于 2019-10-15 05:41:20 | 只看该作者
 
我们国家的“精英们”,梦想是留在美国,即便承受巨大的压力和歧视,拿着比印裔移民还低很多的工资,宁愿跳楼也不回国,非要向美国贡献人家根本不稀罕的的“价值”,这样的“精英”值得我们讨论和同情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evantra 发表于 2019-10-15 05:42:08 | 只看该作者
 
为什么一定要留美国,因为美国梦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拉杆命中 发表于 2019-10-15 05:42:41 | 只看该作者
 
具体事情不知真相无法评论。但有一点,中国人的生活教育背景与西方人完全不一样,很多时候会因为这种不一样导致交流上的障碍,这也可能是他们不被上司认可的原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喊衫甘油 发表于 2019-10-15 05:43:30 | 只看该作者
 
我觉得像我这样,在中国的三线城市,有车有房,工资不高,但也没很大的压力,不也挺好的么?为啥要跑到发达国家受虐呢??(是不是会有人喷我连受虐的机会都没有[大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依然如风 发表于 2019-10-15 05:44:22 | 只看该作者
 
请问在国内允许这样的报道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趴地炸薯条 发表于 2019-10-15 05:45:11 | 只看该作者
 
清华毕业生大都出国效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非常亲切 发表于 2019-10-15 05:46:03 | 只看该作者
 
国内不好吗?中国挺好的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最高鸡密 发表于 2019-10-15 05:46:20 | 只看该作者
 
回国年薪百万,会比美国差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linfeng321 发表于 2019-10-15 05:46:49 | 只看该作者
 
自己的国家怎么不好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排行榜
活跃网友
返回顶部快速回复上一主题下一主题返回列表APP下载手机访问
Copyright © 2016-2028 CTLIVE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西兔生活网  小黑屋| GMT+8, 2024-6-27 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