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开启左侧

[问答] 1992 年南医大女生被杀案告破,此案难点在哪?为何需要 28 年才抓到凶手?

[复制链接]
60117 20
huozhe0930 发表于 2020-5-19 19:02:18 | 只看该作者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南京警方: 1992年3月24日,我市鼓楼区原南京医学院发生一起残忍杀害在校女学生林某的案件,造成很大社会影响。案发后,公安机关迅速调集精干警力,组成专案组全力开展侦破工作。因破案条件不足,凶手没有明确。28年来,专案组牢记职责使命,坚持盯案不放,采取多种措施,锲而不舍地持续攻坚。2020年2月23日,专案组侦查取得重大破案线索,于当日凌晨抓获犯罪嫌疑人麻某某,一举破获此案。目前案件正在进一步侦办中。相关问题 南…


上一篇:最新:纽约市110名儿童,全州153名患有新冠相关的罕见综合症
下一篇:阳光怡然护眼眼罩是传销吗?
@



1.西兔生活网 CTLIVES 内容全部来自网络;
2.版权归原网站或原作者所有;
3.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
4.若涉及侵权或有疑义,请点击“举报”按钮,其他联系方式或无法及时处理。
 

精彩评论20

正序浏览
跳转到指定楼层
沙发
交易 发表于 2020-5-19 19:02:50 | 只看该作者
 
死者是无锡人,是我爸的同班同学,我妈舍友的同乡学姐。昨晚我爸突然大喊大叫,说群里激情疯传案子将要破获,已现场指认的消息。
给大家补充说说,爸妈旁观者视角下的南医奸杀案。
死者是爸爸班上出名的学霸,在南医老校区1号楼大自修室自修到教室仅剩她一人。
爸爸班上倒数第二个走的同学说,临走前还看了她一眼,心想“她真认真啊”。
谁能想到,当时人流量最大的1号楼一楼教室会发生这种事。正上方的教室那晚还嘻嘻哈哈地播放影片,大楼梯也有人走动。
可偏偏凶手胆大包天,也对南医地理位置极其熟悉。当时南医的围墙较低,外人可入,他恐怕是多次出入后摸清地理位置,见女生一人在教室便立即下手,一板砖拍至颅内出血、重伤昏厥,而后实施强奸并强塞入下水道溺毙。
周五晚,死者死亡。她的舍友们认为她可能是回到无锡老家去了,并无起疑;直到周日晚上仍未回来,这才报告了辅导员;又在自修教室发现了她的书包。
周日晚我妈去教室自习,看见许多人围在一号楼下,校方甚至拉下一号楼电闸,反复广播“因电路故障请一号楼同学转去二号楼”。
当夜,发现校内尸体。
十年后,我爸从小就恐吓我,女孩子千万不要一个人钻小巷、去无人的角落、深夜户外滞留,因为他们当年拍毕业照拍了两次,第二次抱着死去的同学的大幅遗照,二十多年仍未破案,成为他们班上所有人的心理阴影———也是我的心理阴影。
突然就火了
以上内容有偏题嫌疑,但我仍然回答了。从初衷而言,我是希望把我从爸妈处听说的当年情况转述一下,归根结底重点在于:表达对于他们一直记挂的案子终于告破的宽慰心情,以及以此为鉴的安全意识警醒和教育
虽然以上内容都是我向父母求证、追问过的,但他们都是很低调的人,所以不希望这个刑事案件的回忆被过度宣扬。
愿死者安息。为了避免被转引于不当行为,本回答内容禁止被转载或用于其他用途。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shanks 发表于 2020-5-19 19:03:13 | 只看该作者
 
难点主要还在于,有了 DNA 证据,去跟什么比对。
23 号现代快报的报道称,本案的确是通过 DNA 技术取得了突破。
从案发经过来看,现场提取犯罪者生物学证据应当不困难。除了精液,在强奸杀人案中,现场很容易留下毛发、皮屑之类的证据。在一些被害人试图进行防卫的暴力犯罪案件中,经常能在被害人指甲中提取到凶手皮肤组织,而如果发生强迫性行为,不仅有体液,也很容易掉落阴部毛发,可以说各种能够提取 DNA 的「材料」一应俱全。
更何况,凶杀案发生在校园中,被害人尸体只是被草率抛弃在下水道中,犯罪者应当不具备足够的时间来处理现场毁灭证据。
获取 DNA 不困难,困难的是跟谁对比。
很多朋友将此案与白银连环杀人案进行对比。白银案正好说明了,如果没有其他证据来帮忙缩小范围,那么大海捞针式的 DNA 比对会有多么困难。为侦破白银案,警方提取了 23 万枚指纹,排查了10 万人的 DNA,其中都不包含凶手高承勇本人的。后来开上帝视角发现,高承勇完美避开了警方重点提取生物学特征的范围,而且在案发后始终「遵纪守法」,没有因为再次犯罪或者涉嫌犯罪而进入公安部门视野,没有给给警方提取 本人 DNA 的机会。
白银案之所以取得突破,是因为使用了 Y 染色体 STR 特征检测技术,这一技术的魅力在于可以将点对点的比对扩大为点对面的比对,可以简单理解为,哪怕资料库中没有嫌疑人的 DNA 来比对,也能跟凶手的已知父系亲属 DNA 建立联系,进而锁定犯罪者。毕竟,每名男性都一条「祖传」的 Y 染色体,不考虑变异的因素,能稳定地联系到父系血亲。在白银案中,正是因为高承勇的远房堂叔涉嫌行贿犯罪被录了 DNA,结果与现场提取的证据对上了,帮助警方锁定了方向。
 第1张图片 尚没有权威报道确认本案是否也经历了类似的过程,有传闻称是因为麻某亲戚被提取了 DNA 而建立了匹配关系。24 日下午的官方通报称,不存在死者同学设法取证的故事,但提及了利用新技术将嫌疑人范围缩小到了某一家族。至于是哪位亲戚以何种方式进入警方视野,希望能见到进一步报道。
这不仅是在满足公众的好奇心,也是在震慑潜在的犯罪分子:技术真的进步了,你自己尽管逃,警察有的是办法去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guicn878 发表于 2020-5-19 19:03:37 | 只看该作者
 
无论恶魔如何隐匿在黑暗中,总有光明使他无处遁形。曾经轰动全国的白银连环杀人案也是在二十多年后才尘埃落定。
类似案件的难点就在于科技手段不发达,人的信息采集不全,16 年告破的白银杀人案凶手逃匿 28 年,最终因为远方堂叔行贿受贿落网,警方采取的他 DNA,进行分析比对,才发现白银案凶手 DNA 与其有亲属关系,这才顺藤摸瓜,抓到凶手。
在新科学技术辅助下,未来刑侦将会无比强大。但我们也要铭记,在那些年,条件苛刻一穷二白的环境中,所有警察同仁,用自己汗水与生命,坚决捍卫着心中正义,保护着我们每一个人。
以下是告破的白银案件始末,也更详尽的反映了为什么 20 多年才能抓到凶手,但我们相信所有案件终有尘埃落地之日。
电影《杀人回忆》中,韩国的一个小镇上,出现了一系列的连环杀人案,警察经过十几年的查询,仍然没有线索,片尾宋康昊饰演的警察绝望中打破了电影的第四堵墙,直接盯着屏幕前的观众,凝视着,仿佛在问凶手,你在哪。导演在解释这一镜头的时候说,希望凶手在电影院看这部片子的时候,内心不得安宁!
现实中的老张就像《杀人回忆》中的警察一样,白银辑凶,誓死方休。
2001 年年初,冬日深夜透着彻骨寒冷,已近凌晨的白银市,在街边灰暗路灯照耀下,略显有些破败。有一个幽灵,游荡在这片土地十几年,成为萦绕在每个人心中的恐怖梦魇。这日,纺织女工王丽下班回家,刚打开家门,黑暗中一位神秘男人,鬼祟跟在她身后,急促将她推进房内。王丽猛然一惊,惊慌间,把男人推搡出门外,将门紧紧锁牢。惊魂未定的她,深吸几口气,打开家中的灯,恍惚间向窗口看去,发现——
一个男人的人头,正冲着她笑
王丽惊声尖叫,慌忙给自己丈夫打电话,当她丈夫回来后,接下来的一幕,让夫妻二人难以忘却。
那个男人,一直扒在窗户上看着王丽,一言不发,还是在笑。
二人迅速报警,几分钟后,老张带着两位警员到达现场,遗憾的是再次与他失之交臂。这可能是老张这几年,离他最近的一次。1988 年到 2001 年,他已经连续作案八起,老张和数千名同事们,在白银多次铺开大网,走访排查多年,手握放大镜看了近 20 多万份指纹,却依然找不到他的行踪。噩梦未曾终止,逍遥法外似乎成了凶手的宿命。
每当有人同情犯罪者,讲出他们苦衷时,老张总恨的牙痒痒,他恨不得亲手带所有人看看,那些他曾经去到过的现场,目睹哪些无辜女孩,被他强奸杀害还割下器官的惨状!
 第3张图片
  1、搜捕
自 1979 年加入公安系统工作,老张就一直没调离过白银市。而这次,作为一个经验丰富老刑警,他紧皱眉头,强忍住恶心,因为眼前这血腥一幕,对他来说也着实难以接受。
1998 年 11 月 20 日,白银区东山路,一具女尸在家中被发现。受害人颈部被切开,上身有 22 处刀伤,下身赤裸,双乳双手和阴部,均被用刀切除,冬天里,这具被切割的女尸,皮肉还向外冒着热气……走出现场,老张点燃了一根兰州,深叹口气,沉寂了 4 年,那个恐怖男人回来了。
这桩案子,很快传遍大街小巷,整个城市再次陷入巨大恐慌。白银警方已经发现六起,女子在家被奸杀案件,其中受害者,还包括一名八岁女童。凶手手法相似,作案地点相同,老张在现场提取出指纹痕迹,证实了恶魔来临。
这些反复出现的割喉、强奸、切走器官的命案,令毛骨悚然的白银市民开始传言,变态杀手专挑穿红衣服的年轻女孩下手!渐渐地,白银所有妇女儿童,没人敢穿红衣,即使是白天出门也会惴惴不安。
全市恐怖氛围下,巨大压力让老张和专案组同事喘不过气,特别是 98 年,恶魔竟然在一年内,连续做下四起恶性杀人事件,让愤怒省厅给白银专案组下达军令状,要不惜一切代价,缉拿真凶!
于是,一场规模浩大的排查,「悄然」展开,为了不打草惊蛇,老张和同事们巧立名目,以组织身体检查、身份信息核实等等,对白银市所有男性,进行指纹和血型登记。任何疏漏或弄虚作假,将被严惩不贷。
在此期间,老张观察数万份指纹,但还是没有找到有价值线索。无可奈何下,只好挑选出一批年轻女警员,穿上红衣服在白银各个生活区转悠,引诱犯罪者出现。老张知道这其中危险性,从前面作案手法看,凶手一刀封喉,十分熟悉刀具使用,一旦发生危险,必须有人在女警员身边接应,但离得太近,无法让凶手下手,离得太远又担心危险突然来临。在警方提心吊胆,小心放出诱饵数月间,恶魔却依然没有任何踪迹。
案件再次走入死胡同,到底是谁,能在如此大密度排查下神秘消失?
他为什么强奸割喉了这么多女孩?
又为什么在最近选择在杀人后,割下被害人身体器官?
  ……
  看完卷宗,老张又熬过凌晨。厚厚资料,如同小山般摞在桌上,那些无辜女性,死亡画面侵入他脑海,绝望无助的哭喊,仿佛就在耳边萦绕。想起自己家中妻子和女儿,老张不禁打了个寒颤。
他点燃一根兰州,忍不住问起:
  「你到底在哪?」
2、运气
专案组发疯似的忙碌,凝重气氛在白银市逐步增加。高承勇当然看得到这一切,城市所笼罩恐惧,让他开始莫名兴奋,因为他就是这一切始作俑者……
高承勇最关心自己运气,面对警方如此大规模排查,被自己这么轻易躲过,看起来这几天运气着实不错。大排查期间,他一直在榆中县城河村老家,守着那座古朴的高氏祠堂,忍耐着杀人成瘾的欲望。
高家人在榆中,早年间也算名门望族,族里甚至还出过进士,家风甚严。高承勇虽在这「仁义之乡」长大,可祠堂家训,远不及父母溺爱威力,作为家里最小孩子,五个姐姐的弟弟,高承勇受到全家最好优待。这让他从小目中无人,心高气傲,特别是五个姐姐在父母眼中不被重视,更让他从心底瞧不起女人。
作为贫苦农民儿子,高承勇曾励志通过读书改变命运,当他的胞胎哥哥,因为没文化给别人当苦力,意外葬身黄河后,心如刀绞的高承勇,对这份欲望,变得更为强烈。高考前,他填报了自己梦寐以求的航天大学,却最终只有几分之差,遗憾落榜,第二年再考,依然名落孙山。这份打击,让高承勇难以承受。女友离开,前途无望,与命运抗争无果的他,只能选择在家务农。
但心比天高的高承勇,不愿承认自己能力问题,习惯性将此解释为时运不济。
1988 年,刚结婚的高承勇还是一贫如洗,高考落榜已成为他心结,如祥林嫂般,四处抒发自己抑郁。此时父亲病重、妻子怀孕,在白银做苦工的他,流血又流汗,收入微薄;而原来的同学,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各机关单位,日子过的有滋有味,当初没比他们差多少,就是因为几分之差,为何命运如此截然相反?
极其郁闷的高承勇,在白银市买了把弹簧刀,因为先前有贩卖藏刀经验,他十分熟悉刀具使用,决定用这个,去报复心中不平,弥补命运对自己不公。
最初,高承勇只想图钱,但在选择犯案对象时,却不自觉盯上年轻貌美的女职工「小白鞋」。高承勇潜入她家,没有丝毫紧张和不安,大摇大摆翻找东西。可运气实在太差,没有拿到多少钱财,反倒被提前回家的「小白鞋」撞个正着。在「小白鞋」惊慌和尖叫下,高承勇异常冷静,将收音机声音拧到最大,遮盖住她求助声,随即,从口袋中掏里那把弹簧刀,对着她乱捅一气。
房间内,一台收音机吱吱哇哇响着,谁也听不到,这间平房里,到底在发生什么。
「小白鞋」倒在血泊中,这让高承勇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兴奋。他看着「小白鞋」尸体,从来没有想过,自己可以「完全掌控」一个女人,而且是,这么漂亮的女人。他将尸体裤子脱下,上衣推至双乳之上,试图奸尸,但突然出现的恐惧,让他没敢下手。只好匆忙拿走「小白鞋」影集,在夜深人静时,躺在被窝里看了好久。
或许是突然出现的恐惧,让他有所遗憾;或许是噬血快感,让他未能尽兴;又或许是女性身体,让他强烈渴望。这一幕幕景象,交替出现在高承勇记忆里,不舍得忘记。他强烈抑制内心骚动,伺候在瘫痪父亲身边,每日端屎端尿,床前擦洗全身;在生活中积极扮演着,大家眼中老实人,那个在高家祠堂中,被标榜的孝子贤孙。
可谁也不知道,在他内心角落,一位渴望深渊的恶魔,期待下一次的噬血,甚至觉得,不会有人能找到他…
使用 App 查看完整内容目前,该付费内容的完整版仅支持在 App 中查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xe1pc0 发表于 2020-5-19 19:04:05 | 只看该作者
 
几个高赞答案我真是无语。。。一个公共场合的精虫上脑的随机强奸杀人案,还要去猜测为什么没有碎尸。。。你当碎尸跟出门买几个橘子一样容易吗?从准备工具、准备场地器材、专业分割、清理、藏匿需要多少主客观条件你知道么?。。。强答真的很无聊。
刑事侦查普及的说分为基础性工作和研究性工作,所谓基础性就是照本宣科的工作,痕迹检验、现场勘查、材料比对、数据采集;广义上来讲的话还包括群防群治、犯罪预防、社会管理。研究性工作就是依赖前一工作进行数据处理,推断犯罪分子的手法、特征、侦破方向,逐步缩小侦查范围。技术的进步使得前一部分的基础性工作大大的被解放。不必再依赖于人工,八十年代的早期计算机首先应用于条形码一般的指纹的采集比对,九十年代末开始用于DNA的个别比对,新世纪以来随着DNA检测的费用白菜化和计算机计算存储能力的提高,大规模的DNA比对开始应用;近年来的人工智能使得计算机的模糊比对能力大幅度提高,人脸识别和车辆识别开始普及应用(简单的车牌识别要早得多)基础设施和科技的进步的确大大增加了刑侦的力量,减少了体力和简单脑力消耗。
没上机器辅助前是什么样子?机器暴力破解和人肉暴力破解的区别。整个刑侦全军出动,甚至从其他部门和单位抽调人手,逐个对比指纹卡/照片/字迹/足迹/鞋印,一帧一帧的观看监控记录。。。为了现场的一个鞋印跑遍鞋帽市场进行匹配,寻找厂家和经销商,再去提取销售记录。。。老刑侦因为这种工作累死到烈士陵园的可不少。
看到这里你们想到了什么?大数据,没错,刑侦工作自古以来并不像柯南漫画那样灵机一动,很多时候更类似大数据前传,数据提取、数据校对、数据清洗、数据筛选。。。机器的大规模进步使得大海捞针越来越轻松。随着技术的进步,刑侦还会进化为大数据后传。
是否技术进步能够解决一切问题?显然不是,至少研究性工作目前机器就没法代劳,其次技术再进步也是人来操作的,即便是基础性工作是人来操作就会存在责任心深浅、专业能力的区别。本案的告破说明基础性工作是合格的,做了足够的现场勘验、痕迹检查,保留了足够的生物检材,即便案件当时没有告破,承办人和整个体系有足够的责任心,其证据和线索是层累的,不能说命案必破,但“法网恢恢疏而不漏”是可以做到的。
你觉得所有案件都是这样的?并不是。“黄勇智能木马杀人案”中,大量青少年从网吧失踪,当地警方毫无警觉;更为荒诞的是,黄勇自投罗网后当地警方去黄勇杀人的住所勘察,连埋尸坑都没清理干净。警方撤离后受害者家长过来继续挖掘,居然从埋尸坑中又挖出来好几具尸体。。。
总有人觉得技术进步可以解决一切,甚至现在警务工作中出现依赖机器,忽视自身学习和主观能动的倾向,案发以后调监控调机器调系统,调不出来就一筹莫展。之前苏南某地杀人抛尸案,承办警察直接拿疑似失踪人PS过的朋友圈照片匹配尸体照片,没有匹配上。一个老警察知道后直接在户籍系统上调取疑似失踪人的身份证照片才匹配上。
白银连环杀人案中,案犯一直藏匿在白银南部的水川镇,这是白银市南部深山中的一块小盆地,在案发当时只有通往白银市区的河谷中的公路为唯一出入口(往南的公路当时还没有),对这样的情况当时的公安内部培训教材和业务通报上都有对策。而在前期办案中当地警方领导业务素养不足,设卡只在通往辖区外的道路,内部联防又只关注主城区,完全无视在地理上同城区紧密联系的水川镇,这不是什么“案犯完美避开”,而纯粹是当时领导业务素养不足,如果当时更细致一些,很有可能高承勇当时就会落网,从而不会有后续的受害者和高犯”退隐“后几十年的大海捞针。
不论是苏俄还是美国还是德国的先进坦克、先进飞机,交到伊拉克沙特那种纪律不强、业务不熟的军队手里,总也避免不了被穿拖鞋开皮卡的武装分子大量击毁缴获的命运。技术进步是放在乘号后面的,乘号前面数字太小,乃至于小于等于零,等号后面的数字并不好看。任何一种事物的决定性因素终归是人。有些地方的财力有限,依靠合理运用设备机能,调动组织能动性,辅以其他部门和群众群治群防,治安度和破案率也很出色。
南医大案件的告破没有什么柯南式推理,也没有什么抓捕者与嫌疑人的激烈搏斗,也没有什么生死抉择。。。这个案件,幕后的英雄是如实接案执行流程的警察,是认真勘验现场提取检材妥善保管的痕迹物证档案人员、是年年惦记着案件的经办人员、是将大量DNA数据准确无误输入库中的操作人员。。。放眼现在的所谓悬案奇案,搁在八十年代的警察英模案例集里面大部分并不算得称奇,比这更为复杂的案件都被破掉了。即便天时不与,大海捞针也要胜天半子。甚至很多都是踏破铁鞋无觅处的直接撞死在完善的基础建设例如盘查制度、日常巡查、警民联防上。这也不止于警务工作,而是当今大部分工作的形态。一个教师兢兢业业多去拿出一小时整理教案,一个工人认真监察机器状态毫不懈怠,一个警察能够认真对待每一次案情,一个律师能少睡一个小时去研究案卷。。。日积月累,善与恶在青萍之末就得到了扶正祛邪。安全行驶几十年的老司机,要比二环十三郎高到不知道哪里去了。名字并不显扬的人,光芒未必逊色于主席台上大红花。只是如今我们的社会,对待无名英雄并不总是那么公正。虽然不够公正也没有阻止很多人去做真心英雄。
 第5张图片【你的名字,无人知晓;你的功绩,永世不朽】谨此与包括警务人员在内的每一个在岗位上兢兢业业的无名英雄共勉。
(白俄罗斯明斯克胜利广场,格言镌立于纪念碑后建筑上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超越时光 发表于 2020-5-19 19:04:27 | 只看该作者
 
给大家简单讲一下这个杀人事件吧。
这个不是当年轰动的96年南大刁爱青碎尸案,而是另外一起案件。
28年前,也就是1992年的3月20日晚上,南京医科大学的女大学生林某在教学楼上晚自习后被杀害,凶手在将她强奸后,把她的尸体丢进了下水道里。
受害人林某失踪后的四天后,在教学楼的附近发现了她的雨伞,这才在天井中下水道中找到了遗体。


和刁爱青的“南大碎尸案”一样,这起命案有许多相似的地方,受害者同样都是女大学生,且两所学校的距离很近,杀人手法也都非常恶劣极端。
但这两起命案也有很多很多不同点。


“南大碎尸案”被害人刁某死时,凶手为了毁尸灭迹,将尸体切成了千块,散落在南京城的各个角落。
而“南医案”,死者死时遗体完整,只有头部被按在下水道里。
刁爱青当年刚上大学,人际圈比较简单,没有仇人,没有情敌。和同学老师关系都一般,才导致失踪多日后才被人发现。《轮到你了》中就说过,如果凶手和死者没有任何关联,甚至两人都不认识,那么很难抓到凶手。
而“南医案”的林某不一样,她遇难时已经读大四了,和室友关系密切,且失踪时间是在晚上十点半下晚自习,室友发现她没有第二天没有来上课,马上联系了辅导员。


至于为什么“南医案”的林某死时尸体完整,我个人有以下几个猜测【不靠谱不负责】。
1.分尸比较麻烦,而且动静很大,死者遇难时是一个雨夜,血水容易冲散流到外面。
2.学校人员密集,分尸耗费时间不排除有人经过,被目击到分尸的过程,凶手也无法将尸体挪出下水道,或者带出学校。
3.凶手只是想强奸她并没有杀她的意图,在挣扎反抗中意外将她杀害。
4.凶手不具备分尸的能力和勇气,甚至没有打算将她分尸,杀害后匆忙逃离。
【补充:跟大家道个歉,不好意思我先入为主了这个分尸这个观念,有小伙伴提醒我说分尸是很罕见了,应该从为什么被分尸的角度想,而不是为什么没有被分尸,对不起是我考虑不周钻牛角尖了】


死者林某当时有一个男朋友,所以早些年网上众说纷纭,怀疑是两人有了分歧,男朋友杀的林某。
林某被杀害后,有人在厕所目击到了凶手的真实面容,在4月的《扬子晚报》中,全城寻找凶手,但很可惜,案发后,警方将学校上到校长,下到新生,校园内临时工员工,只要是男性都排查了个遍,并没有找到凶手。


雨夜也不容易保留下证据,容易被雨水冲刷掉,万幸的是,林某的遗体上留下了犯人的蛛丝马迹。
而这些证据,都被警方好好地保管着,保管了28年,等待着光明的曙光。


其实“南医大”的案件,比“南大碎尸案”简单很多,放到2020年也能很快被破解。
但,那是28年前,他难在科技不够发达,技术不够成熟。说白了就是缺乏证据,国内建立数据库的时间太短,资料不完善,就算得到了凶手的DNA或者指纹,数据库资料太少,根本匹配不上。
可是现在不一样了,技术已经足够完善,那些被拐卖的孩子可以通过DNA基因库找到自己的亲人,更别提用它来寻找凶手了。


28年前,刑侦手段不够成熟,对全校和校园周边的男性进行排查已经难度很大了,没办法加大排查力度。
而“南大碎尸案”,死者失踪的时间太久了,没有目击证人,尸体被切割成太多块烹煮过,证据很难被保留下。


建立DNA数据库是很有必要的,一方面解救被拐卖的儿童,另一方面可以通过DNA对比,发现凶手。
再说一个利用DNA破的命案吧,也很典型。
22年前,湖州市发生了一起劫财的命案,凶手临走前杀害了旅馆一家。而那个时候没有监控,没有人脸识别,没有身份证登记和联网数据,凶手杀人后也没有目击证人,且反侦查能力很强,现场没有留下什么证据,只留下了一个烟蒂。
那时候DNA鉴定技术不成熟,没办法提取DNA和对比,警方只好将烟蒂保管起来,直到一个YSTR技术出现,把烟蒂送去对比,找到了凶手的家族,对家族排查。




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如果林某当年没有遇难,如今也应该穿着白大褂,成为一名救死扶伤的白衣天使了吧,她可能会奋斗在抗疫的一线,帮助那些深受病毒感染的人们。


林某的母亲在女儿遇难后,每年都会去公安局问一问凶手抓到没有,有没有关于凶手的线索。


关于这两个案件是否是同一个凶手。
虽然“南医大”案和“南大碎尸”案很多相似处,杀害林某的凶手甚至还住在抛尸现场附近。
“南大碎尸”案有天涯老铁推理,凶手对于尸体处理过于熟练,胆子也比较大,很有可能具备一定的医学知识或者是屠宰知识。
而且“南大碎尸”一案的凶手极其变态,心理素质很强,他甚至很享受切割尸体的过程,所以才会细心切割尸体,并且烹煮,就连肠子都整整齐齐叠好。
而“南医大”案的凶手麻某只是个混混,并不具备这些相关知识。
所以,这两个案件的关联还请大家不要过多猜测,等待警方的通报叭。


你们这么多评论。。。我我我害怕。。。QAQ


——分割线——
警方已经辟谣了,网传是通过凶手的舅舅才顺藤摸瓜找到的凶手麻某,然而麻某的舅舅并没有犯案,受害人林某的师兄师姐找到嫌疑人这个消息也是假的。


很多破案细节暂未公开,一切以警方公示为准~

DNA侦破只是给大家提供一个思路,当年这起案件没有破解的原因就是因为证据不足,而如今的科技,你懂的。
这个证据来源的数据库可以是DNA,也可以是指纹,等等都可以。


随便写的,没想到会这么火,答主胆小,不授权任何转载平台,微博最右等平台看到的话直接举报就好了。
之所以横向对比两个案子是因为时间地点受害人都很相似,两个案子的关联性还请大家不要过多猜测,请相信警方的办案能力。


今非昔比,一些陈年旧案也一定会依靠科技的力量,让真相再次浮出水面。
那些无端残害生命的暴徒,终有一天会付出应有的代价。


——分割线——
回答发布于昨天晚上十一点多,评论区的小伙伴可能有印象,我删除修改了很多,我很尊敬受害者和警方,措辞都小心翼翼的,生怕有。
这个回答火了也是意外之外,有一个叫“我会一直在你身后”的公众号洗了这篇稿子。
答主胆小,并不希望授权到其他平台所以都拒绝了,希望大家可以理解。
微博很多操运的我都没有理会,然而这个公众号抄袭+洗稿,还说他们是早上发布的,疑似是我抄袭,请你们删除,谢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tearofheaven 发表于 2020-5-19 19:05:10 | 只看该作者
 
本人基层小法医。
作为一名法医看到这个28年的悬案成功侦破实在是太高兴了。


其实我昨天清晨就看到这个新闻了,腾讯新闻发的,我当时没敢信,因为新闻说凶手是一名法医。为什么不信呢?因为全国的法医,包括我在内DNA信息都在数据库内,如果凶手真是法医不可能现在才被发现。
然后我就看到有消息说是死者的同学经过不懈努力最后侦破的,这个我也是不信的,因为侦破这个案件需要数据库对比,同学们哪里来的数据库资源呢?


经过一天的沉淀和辟谣,今天案件的侦破过程已经明晰。
本案的侦破最大的功臣就是Y-STR检测技术,无疑这是法医学的巨大胜利!哈哈哈哈!在这里需要仰天长啸!
那么什么是Y-STR检测技术呢?详细的技术问题前面的很多答主都写了很多,我不再赘述。
简单的说一下Y-STR检测技术也是DNA检验技术的一部分。
咱都知道,男性是XY,女性是XX,这个Y就是从父亲身上来的,只有男孩有,女孩没有,并且这个Y遗传性明显,爷爷传给父亲,父亲传给儿子,Y是一样的。
假如说,一个爷爷他有五个儿子,他有十个孙子,这其中有一个人犯案,在现场留下了DNA,那么不用找到这个凶手,只要这十六个人任何一个人,被采DNA后与数据库对比,就能与现场所留DNA对上。
DNA对比呢,是点对点,如对比指纹一样,有唯一性,是点杀。
这个是一扫一大片,是片杀。
这就大大提高了案件的侦破率
所以,现在理论上只要嫌疑人在犯罪现场留下了DNA,那么只要大量采DNA样本就能侦破案件了。你看,有了DNA技术,案件的侦破就是这么简单枯燥且乏味。手动滑稽。


有了这么牛逼的技术,是不是说,以后所有的命案都能侦破了?恐怕还做不到。因为Y-STR检测技术有很大的漏洞。
首先,就是Y家系的建设,也就是数据库的建设。你现场发现嫌疑人DNA了得有数据对比才行呀!Y家系就是这样,基层的民警会对辖区的居民进行家族关系梳理,然后对每一个家族取样备案,这样只要家族任何一个男性成员发案都能被发现。请注意是男性成员,对女性是不管用的。
其次,Y家系采样并不是对每一个家族成员都采样,所以这里面就会存在很多未知的问题,比如喜当爹的问题,某个人表面上是某人的儿子,其实他是他母亲和别人偷情所生,那么从生物学上他和这个家族是没关系的。
第三,基因变异。
第四,Y家系采样的复杂性,容易漏建。这个很好理解,有的家族大,有的家族小,有的甚至没有家族,采多少,怎样采,很容易漏建。这个问题在农村还容易操作,一个村就是几个大姓,一目了然。在城市里就复杂了,天南海北的人,谁知道你是什么家族的。


以上说了这么多,恐怕很多小伙伴已经看弄明白了,Y-STR检测技术现在看起来已经是非常牛逼了,但是,还不是最牛逼的,他只是一时的权宜之计,真正牛逼的是全民DNA备案。
全中国有14亿人,全部公民如身份证一样都有DNA备案。因为刚才说了,DNA是点对点,唯一的。Y家系是一扫一片,是模糊的,而且还有很大的漏洞。
如果真的实现了全民DNA存档备案,那时候的办案才是真正的简单枯燥且乏味!哈哈!


看到这里,有小伙伴们可能担心,你说这么多不怕被别有用心的坏蛋看见利用吗?还真不怕。
前年2018年我们就抓获了一个高智商的嫌犯,他对DNA技术非常熟悉,还是相关从业人员,但是犯起案来还是漏洞百出。
理论和实际是不一样的,这就如画画,你的大脑对你说:你要先这样,然后这样,再然后这样,最后这样,一幅可以超越齐白石的画作就诞生了。
手却对你说:臣妾做不到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Xizi_47vBZtDs 发表于 2020-5-19 19:05:21 | 只看该作者
 
刑警答一发。
现代破案技术,早已经不是柯南、福尔摩斯那般了,而是科技和合作的最终产物。


我在我的小说《警探长》里曾经多次讲过现代的案件侦破,但是由于保密限制,小说里没有出现任何10年内新兴的技术手段。
但是即便如此,破案的思路也与常规侦探小说不一样吧。


总的来说,破案是技术部门、勘查部门、图像部门、研究所等各部门协作的东西,而且很多技术已经挺出神入化了。
早在近十年前,动态人脸识别就已经出现,天眼系统更是不必多说。
技术部门有的东西连电影里都没有。
其实类似于小说、电视剧瞎写瞎拍挺正常的,毕竟保密第一。
有些人以为戴个口罩和手套警察就找不到了…
这智商好好工作不香吗?
你一个人即便再聪明,能比得上几十人甚至几百人?而且很多技术手段,那都是大科研所的成果,哪有那么简单。
我们有时候抓到一些惯犯,他们自己以为反侦察意识很强,被抓了以后一脸不解:“你们怎么可能抓到我了?”
呵呵…这反侦察意识还在十几年前吧。


同理,回到这个案子,真的是科技进步了,即便是已经有了几十年的DNA技术,也是越来越成熟。


2013年我在北京实习的时候,有的派出所都有这个DNA的对比化验技术了。
派出所!
这个案子同样是由于DNA技术的进步,过于专业,我也懒得去抄别人的东西


破案的关键:
大量基础的数据采集
进步的DNA技术
大数据处理能力大幅度上升
持之以恒的刑警们的工作


缺一不可。
一切都会越来越好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ccggg 发表于 2020-5-19 19:05:39 | 只看该作者
 
这是我原单位的司机,昨天看到新闻相当吃惊。
2011年前后那几年,出差坐过几次他的车,看起来稳健,和善,靠谱,健谈,典型的大型国企司机,待人接物非常有分寸。
养狗非常专业,10年前后好像在德国分公司呆过一段时间,在德国买了两只黑背,是顶级的冠军犬。有次出差吃饭他说和卖家交流了几个月,得到了卖家的专业认可,才放心卖给他,以至于离职之后,听到关于养狗的信息,我常常想起这个姓氏有点独特的司机。
那时候同事和领导在出差的时候,还会帮他带一些只在国外才能买到的宠物营养品,人缘之好可见一斑。
幸好有锲而不舍的公安干警,日益完善的数据库,愿在天之灵安息。
PS: 作为一个销售额几百个亿的企业的司机,平时有非常多出车接待的任务,包括接外商,接客户,各种中短途的出差,打交道的人的非常多,要方方面面满意,容易和人起冲突,迟到早退,办事不牢靠是肯定不行的,能小30年在一个管理比较严格的企业里获得各方面的认可,情商要求不低。
再PS:黑背这种大型犬,一般人见了都发毛,也许可以反映出某种心里特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小窗 发表于 2020-5-19 19:06:36 | 只看该作者
 
案件的难点就在于 28 年前的南京科技手段不发达,监控探头覆盖率低,配套监控侦察设施,以及公安技术手段都还在起步阶段。这些年,技术的成熟、DNA 技术的突破,公安部门通过 DNA 的筛查,终于等到了一个破案的秘密武器——Y 型染色体。
2020 年 2 月 19 日,江苏沛县鸳楼派出所在执行疫情防控任务时发现马庄一位麻姓村民的数据与南医大女生被杀案凶手数据高度吻合。专案组立即调取 Y 库家系工匠系统对麻氏家系进行深挖,最终确认麻继钢符合作案嫌疑人的特征。这才顺藤摸瓜,抓到凶手。
以下是告破的南医大女生被杀案件始末,也更详尽的反映了为什么 28 年才能抓到凶手,但我们相信所有案件终有尘埃落地之日。
——
电影《三块广告牌》中,因女儿惨遭奸杀,绝望母亲追凶无果后,无奈在路上竖起三块广告牌和警察对峙;
How come Chief Willoughby?( 威洛比警长怎么了?)
And still no arrests?(还没抓到凶手?)
Raped while dying(惨遭奸杀!)
母亲无力走出女儿死亡阴影,亟需真相,只好通过向警方施压,来抚慰自己痛苦灵魂。
可警方从没怠慢过这案件,他们从受害者遗体中,获取凶手 DNA 信息,倾尽全力搜索排查,却仍找不到和 DNA 信息相符的嫌疑人。
面对电影中母亲质问,警方没有答案,只能眼睁睁看着,时光把真相丢向深渊……
但在现实生活中,纵使岁月掩饰罪恶,悲伤被所有人遗忘;还是有一群人,在黑暗中固执着守护那点微弱的光。
1992 年南医大女生被杀案,凶手时隔 28 年后,终被警方逮捕归案。28 年里,或许这些警察的努力常常没有用,看着真凶逍遥法外;或许他们不够完美,不像小说里的侦探,动动头脑便洞悉一切;但他们总是竭尽所能,向谜题发出一次次挑战。纵使道阻且长,心中始终铭记,冤死灵魂需要真相,痛苦活着的人,需要答案……
 第6张图片
△1992 年南京医学院大门
一 .少女 丨 尸体
1992 年南京初春,刚下过雨,沉睡整个冬日的梧桐树,开始抽出了新叶,一片生机盎然。
青春在春色中发芽,南京医学院 88 级 6 班学生林伶,迎来自己大四下半学年;她成绩非常优秀,年年斩获一等奖学金,霸屏学院里各大榜单,虽有些害羞、不善言辞,但乖巧专注聪颖的她,是父母一生最大骄傲。
父母常常对未来畅想,女儿林伶将成为救死扶伤的医生、教书育人的教授,亦或是更多精彩可能;但幸福一切,却在 3 月 20 日雨夜中,戛然而止……
今夜,林伶在 1 号教学楼上完自习,撑着雨伞回宿舍,途经 2 号楼时,突然被人敲晕拖走;很快,校卫队巡逻听到奇怪声响,闻声寻来,见一人鬼鬼祟祟,手握电筒刚照向脸,他便落荒而逃;校卫队误以为是小偷,加快了脚步追逐而去,可黑暗雨夜,还是让他成功逃脱。校卫队检查了 1 号教学楼,看到没有什么财务丢失,便作罢离开。但他们不曾发现,在身后不远处,林伶已永远沉睡……
全班最不会缺课的人连续旷课,宿舍也消失不见,这种反常,老师同学都焦急无比,林伶生活极其自律,人际圈稳定且熟悉,不可能无故消失,她到底去哪了?
警方接到南医大报警后,连续 3 天将校园内外翻了底朝天;除在 2 号楼发现林伶遗失雨伞外,再没见她任何踪迹。随着时间流逝,所有人都做好最坏打算。24 日下午,警方开始排查 1 号楼外下水道,但当井盖被打开刹那,即使是医学院师生,也被这一幕所惊讶。
林伶头朝下,被倒塞在这窨井中,混着浓烈恶臭味,早已没了气息。
所有人哑口无言,前几天还鲜活的林伶,此刻却变成一具冰冷尸体;她自己还有很多未完成的理想,甚至还没来得及谈一次恋爱,就这样,被黑暗中恶魔夺走了生命的权力...
警方快速封锁现场,展开调查。经法医检验,死者头部被钝器击打,并遭遇强奸,被按入这窨井中;在死者体内发现精液,提取出凶手 DNA 信息。
消息很快传到无锡,林伶父母所在单位;第二天,单位组织十几名职工陪夫妻俩前往南京。去南京的路上,所有人都怕他俩想不开,不敢告诉实情,直到南京医学院领导接待并介绍情况,夫妻俩才知道女儿已经被害。
林伶父母悲痛欲绝,他们倾尽一生心血教会女儿善良,但万万没想到,善良的灵魂却被最丑陋的恶魔污脏,年迈的他们突然承受着世上最惨烈的痛苦。此后几天,他们守在校园里,希望看到恶魔被绳之以法,但苦苦等待中,案子仍未被侦破,单位曾先后派人看望二人,在众人劝说中,才从南京暂时返回无锡。
悬案未决,父母何以告慰?那个上进,好学,几乎象征一切美好代名词女儿,逝去之后,只变成一串数字,一个冷冰冰的代号——3.24 特大杀人案。
第二年 3 月 24 日,林伶父母去校园里祭奠女儿,并到刑警支队打听情况,此后每年都是如此。随着他们年龄越发增大,女儿死亡真相也逐渐被湮灭,时间成为年迈夫妻俩最大敌人;但他们依然温和而坚定地寻找真相……
 第7张图片
△林伶被害现场
二.真相 丨 意义
林伶遇害后,南京市公安局迅速成立专案组;据南医大校方提供线索,校卫队巡逻人员曾与凶手相遇。根据叙述,专案组画了模拟画像:凶手身高 1.7 米左右,年龄 25 岁左右,方圆脸,眼睛较大,头发硬,密,不长,皮肤略黑,面部有粉刺或疤痕,体型壮实,性格暴烈,胆子大。凶手的模拟画像被刊登在扬子晚报上,电视台也大面积播出。
虽然凶手留下了精液,DNA 等各种身体特征线索,甚至还有模拟画像。但 28 年前的南京,监控探头覆盖率低,配套监控侦察设施,以及公安技术手段都还在起步阶段。警方只能依靠最原始的办法,大面积排查。
 第8张图片
△南京警方悬赏征集线索
连续数月,调集几百名精干警力,走访,调查,摸排,核查数千条线索,排查人员超过 1.5 万人;但依然,没有结果。
时间不断流逝,案件步入僵局,大家逐渐对侦破不抱希望,集中的警力也越来越少;直至若干年后,大多数人早已忘记悲痛,真相也湮灭在时光里,但还有一群人,仍然没有放弃,在黑暗中薪火相传,努力找寻真相之光。
当老叶刚来到警队时,上一任前辈将一摞摞泛黄 3.24 案卷宗,压在他手上,并不忘交代:「这个案子你一定要重视,现在只能靠你了!」
老叶本不明白这句话分量,但看着老旧手写卷宗,根本猜想不到,这些东西,已经传承过多少人。3.24 案或许对老叶来说,只是有所耳闻,但为什么时间跨度如此久远的案子,能让前辈们小心翼翼守护着,一次次做出努力,一次次向下传承?
直到 3 月 24 日这天,老叶看到,林伶父母互相搀扶,颤颤巍巍走到南医大校园里,祭奠自己女儿,并转到刑警支队打听案件侦破的进展。每年都是这一日,每年都是同样的问题,每年都一无所获的离开,没有急躁、没有催促,只有掩饰不住的悲伤和失望,就这样从未中断。
「我和另外几个兄弟站在窗口,目送着他们消失在雨里。他们没有拷问我们这一年都在干什么,但是他们的行动,始终在提醒我们,有一个美丽的冤魂一直在天上看着我们。我们是刑警,我们应该通过自己的努力,把公正还给这个冤魂,这样才有资格对她说『安息吧』。
我不再陶醉于起初不停地解答出数学题一样的成就感,我总是忘不了雨中两个互相搀扶着踯躅而来的老人。就算你做了 99%,但是对于 1% 的人来说,你所做的归根结底还是零。」
————引自原南京公安局刑侦支队侦查员.叶宁《难以释怀》
老叶就这样,接过前辈的衣钵,翻开了 3.24 案卷宗,每一项证据都被保存完好,每个细节都十分详尽,他全身心扑到这个凝结无数前辈心血的案子上。但每年 3 月 24 日,老叶都提心吊胆,他仍然没有实质上的进展,不知怎么面对老两口的失望,只知道他们一定会准时到来。
然而有一年的 3 月 24,老叶听闻,老两口身体不好,今年不来了。
他心中五味杂陈,警队里没有人说话,大家只能低着头,继续在案子上奋战……
林伶父亲终究没能等到沉冤昭雪的那天,在病痛与悲伤中去世,林母也患了心律失常的病。但她不愿忘记女儿,不愿女儿在所有人心中死亡。林母带着林父遗愿,年复一年,坚持不懈,独自前往南京,祭奠女儿,再转到支队中,问问案子查得怎么样?
老叶离开刑警支队那天,将 3.24 案厚厚的卷宗,压在下一位继任者手上;
「这个案子你一定要重视,现在只能靠你了!」
正如他的前辈在数年前,对他的教诲一样。
几代刑侦人,从未忘记,有一对父母,在等一个答案,一份真相。他们坚守着「命案必破」使命。成立工作专班,固定人员,固定场地,集中办公,历届老同志经常分享回顾梳理当时侦察经过,没有追诉时效,一届传一届。梳理了 120 多本建档案卷,奔赴 10 多个省,行走 2 万公里……
 第9张图片
△叶宁文章《难以释怀》
三.  沉冤 丨 昭雪
2020 年初春,即将迎来林伶的第29个祭日,因为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的爆发,林母不得不在家隔离,能否如约前往南京吊唁,仍未可知。
林母看着女儿的同学们都已经人到中年,他们去了各大医院,有的还当了科室主任。疫情爆发时,他们大多数成了最美逆行者,成为守护大家的白色长城。林母每每看到新闻中,那些疲惫而又坚定的身影,便忍不住幻想,如果女儿还活着,想必也和同学朋友们一起,奋战在生命第一线。但女儿的人生,却永远的停留在了 28 年前。
这些年,技术的成熟、DNA 技术的突破,公安部门通过 DNA 的筛查,终于等到了一个破案的秘密武器——Y 型染色体。
使用 App 查看完整内容目前,该付费内容的完整版仅支持在 App 中查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排行榜
活跃网友
返回顶部快速回复上一主题下一主题返回列表APP下载手机访问
Copyright © 2016-2028 CTLIVE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西兔生活网  小黑屋| GMT+8, 2024-9-13 00: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