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开启左侧

[问答] 二战苏联为啥和德国签订,苏德互不侵犯条约,拱手把欧洲让给德国?

[复制链接]
80422 1
鲁慢 发表于 2021-1-16 14:51:30 | 只看该作者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二战苏联为啥和德国签订,苏德互不侵犯条约,拱手把欧洲让给德国?


上一篇:德国第二波疫情来势汹汹:追悼会场成停尸房,火葬场24小时连轴转
下一篇:球衣有毒?拜仁三次在德国杯第二轮穿同一款球衣均出局
@



1.西兔生活网 CTLIVES 内容全部来自网络;
2.版权归原网站或原作者所有;
3.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
4.若涉及侵权或有疑义,请点击“举报”按钮,其他联系方式或无法及时处理。
 

精彩评论1

正序浏览
跳转到指定楼层
沙发
再爱我一次 发表于 2021-1-16 14:52:00 | 只看该作者
 
回顾二战前英法的策略被解释为“祸水东引”,而苏联又何尝不是想“祸水西引”呢?

 第1张图片



其实当时苏德之间这种交易和合作,始作俑者是1922年苏联与德国签订的《拉巴洛条约》:苏联与德国放弃一战赔偿,恢复外交关系,开展经济贸易。苏联和纳粹这段奇葩的”和平共处、友好合作“的十年,史称:拉巴洛时代。

 第2张图片



作为意识形态死敌的苏联应该支持遏制德国的凡尔赛体系才是,可实际的结果却是它与德国合作第四次将波兰从地图上抹去了。这不仅因为波兰历史上同俄国的种种宿怨,更主要的原因还是苏联对未来战略思考的结果。

 第3张图片



无论资本主义或纳粹主义,在共产主义苏联眼里都是敌人,确立一概消灭的战略方针显然是不理性的,这也是斯大林主义区别于列宁主义的主要特点。显然,斯大林主义更为灵活、也更具生命力。大战前苏联一会儿联合英法、一会儿又与德国签约的两面性有力地证明了这一点。作为苏联,主要考量的是最终与自己生死对决的是谁,而在此之前,终极敌人最好与其它敌人相互消耗得奄奄一息才好。
斯大林寻思:英法哥儿俩好,处处讨好希特勒,想把祸水东移淹死苏联,那咱们苏联为什么不可以倒过头来,整它一家伙呢?不如干脆和德国签订一个新条约 ,你若不搞俺,我就不整你,咱们哥俩儿好。

 第4张图片



在核武诞生之前,各国间的条约是最为有效的战略威慑,是平衡地区力量的有效手段。凡尔赛体系使德国成为四战之地,体系诞生的波兰更是一把抵住德国背心的尖刀。在一战前,德国优秀的历届参谋长苦苦思索破解困局的方向仅是如何击败法国;一战后所面对的局面要比之前的复杂得多。拔出波兰这颗在背芒刺应该是一战后所有德国政治家的共识。

 第5张图片



正当此时,天上忽然掉下个大馅饼!希特勒梦寐以求的好事居然从天而降,苏联这个令他头疼的老冤家竟然主动让道,他征服欧洲的计划少了块巨大的拦路石。1939年8月14日,德国大使舒伦堡接到希特勒密电,要给莫洛托夫向斯大林传达元首的诚意:以波兰为基本筹码,乃至波罗的海到黑海的广大地区跟苏联“二一添做五” ——双方平分或平均承担“责任和任务”,这自然也是斯大林梦寐以求的天大好事。
于是乎,1939年8月23日正午,两架“秃鹫”运输机载着纳粹德国代表团到达莫斯科。斯大林、莫洛托夫和里宾特洛甫通过两次会谈,当晚,双方正式签订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又称莫洛托夫—里宾特洛甫条约。

 第6张图片



二战开始的标志性事件是德军闪击波兰,而一个月前签署的《苏德互不侵犯条约》改变了历史本来设定好的轨迹,苏德条约震惊了世界,让英法措手不及。但是德国人精准地预判了形势,认为瓜分波兰及坐视德国针对西线的战事是符合苏联利益的,事实上也确实如此,波兰被瓜分后,苏联一方面吞并波罗的海国家以建立最终决战的东方战线、一方面积极支持德国西线针对英法的战争,就当时格局而言,这种态势最符合苏联的国家利益。

 第7张图片



二战初期,德国人掌握了战争的节奏。直到突袭苏联之前,施里芬、小毛奇终其一生谋划的避免两线作战,希特勒做到了。而且施里芬“加强右翼、加强右翼”看似唯一的战略希特勒也并未采用。可以说,纳粹德国无论对形势的判断还是战争的预估都要比前人做得漂亮。如果不是战争过程中那些不可预见性导致了灾难性的结局,纳粹德国可能会超出人们的想象,走得更远。

 第8张图片



《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签订,为希特勒敞开世界大战的大门,让德国战车轰轰隆隆碾压了欧洲大陆,把世界投入了血与火的大战深渊。从某种意义上来看,有人说第二世界大战的诱发根源其实是苏联,并非没有道理。

 第9张图片



所有图片均来自网络   侵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排行榜
活跃网友
返回顶部快速回复上一主题下一主题返回列表APP下载手机访问
Copyright © 2016-2028 CTLIVE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西兔生活网  小黑屋| GMT+8, 2024-7-4 0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