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开启左侧

[闲聊] 上海流调报告「不提人」被点赞,防疫信息为何会成吃瓜材料?患者隐私与公众知情两者之间该如何取舍?

[复制链接]
99426 20
曲水为怀 发表于 2021-1-25 11:30:09 | 只看该作者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上海流调报告「不提人」被点赞,防疫信息为何会成吃瓜材料?患者隐私与公众知情两者之间该如何取舍?


上一篇:1 月 24 日吉林新增确诊 67 例,其中通化 56 例,当地防疫及物资情况如何?
下一篇:墨西哥总统洛佩斯感染新冠,将对墨西哥产生哪些影响?目前墨西哥防疫情况如何?
@



1.西兔生活网 CTLIVES 内容全部来自网络;
2.版权归原网站或原作者所有;
3.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
4.若涉及侵权或有疑义,请点击“举报”按钮,其他联系方式或无法及时处理。
 

精彩评论20

正序浏览
跳转到指定楼层
沙发
920328 发表于 2021-1-25 11:31:02 | 只看该作者
 
由于工作关系,我们经常在全国各地出差,和各地开发商、ZF部门都有过亲切友善的诉讼经历。
结合自身体验和同事间的吐槽,我认为上海的执政水平和法治水平,可以说是国内断层的第一,往后空两名,才是其他城市(不点名了,避免地域口水)。
本人也曾在府办和党口部门工作过,经过深入地思考和经年累月的总结(误),我发现,执政水平的高低,其实有一个很简单的判断标准:是不是“润物细无声”。
上海作为国外入境的重要交通港口,境外输入的监测压力其实是很大的,看一个数据——
 第1张图片 大部分的确诊病例,都来自境外输入,在河北、东北相继出现大量病例后,上海近期才出现本土病例,可见上海对于疫情管控和监测做的十分到位。
但是这么好的结果,并不是用锣鼓喧天、鞭炮齐鸣的执政手段换来的。
作为一个普通居民,前阵子我对于上海疫情的认知,就是每天早上起床,刷着手机,看着上海发布给我推送的境外输入新增病例,就感觉疫情离我这么近,但又那么远。
这是一种所有信息都对你公开透明,但又不会以此来绑架你,要求你也得为之付出回报的感觉。
找对象都找不到这么好的。
良好的执政水平建立了良好的防控机制。为什么上海的本土病例没有带来恐慌?
第一,够主动。上海的本土病例不是搞偷袭被发现的,而是主动启动核酸检测排查出来的。
第二,够精确。上海对于病例的划分,只有疑似和确诊,没有“无症状”,我不用担心我的同事忽然踹开我办公室的门,对我说:surprise!
第三,够快速。本土病例确诊后,上海发布陆续地给我推送病例的行程轨迹、病毒源头、密接人群,上海也很快就开了两轮防控发布会。
上海流调报告不暴露个人信息,其实是上海法治水平和执政水平带来的必然结果——不暴露个人信息就能做到防控疫情,那么就没有必要暴露。
这就是所谓的“行政行为的比例原则”,苍蝇用苍蝇拍打就行了,不需要丢原子弹。
《国务院关于印发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的通知》
5. 依法行政的基本要求。
---合理行政。所采取的措施和手段应当必要、适当;行政机关实施行政管理可以采用多种方式实现行政目的的,应当避免采用损害当事人权益的方式
总体来说,上海给我的就是这个感觉——
 第2张图片 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美家84夫人_魔 发表于 2021-1-25 11:31:22 | 只看该作者
 
正在提交审议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草案)》指出搜集和使用个人信息应当遵循必要、最小原则,国家机关在使用个人信息时也应当征求个人的意见。
退一步来说,防疫工作属于行政管理工作的一部分,应当受到行政法的制约,而采用中立性方式——「不提人」的做法,更是行政法依法行政原则、尊重和保障人权原则、信赖保护原则以及比例原则的具体体现和运用。
在防疫面前,告知公众患者的活动轨迹有利于及时找到密切接触者,避免更大范围的感染。然而我们应当认识到患上新冠肺炎本身是应该值得同情的,社会这样的人肉搜索甚至辱骂,甚至实际上把这样的人,宣告了社会性死亡,其实就是对当事人和家属其次就是二次伤害,我们每个人都可能是被泄露的当事人,只不过现在就变成说这个事情有没有轮到你头上。四川成都新冠病例遭网暴事件值得我们深思和警惕。
如何看待成都确诊病例 20 岁孙女被「网暴」,确诊前出入多家酒吧,个人信息曝光,被调侃为「转场皇后」?关于吃瓜方面,每个人的心态皆不相同。有些是出于尽快落实人、找到人的目的,但我们无法不排除有些出于猎奇心理、好事心理的人存在。当后者掌握了这些信息后就更容易滋生违法犯罪行为。因此,不管是出于什么样的心态政府管理部门应当做足工作,充分的权衡利弊——秩序价值与个人隐私价值,进行有效取舍。通过四川成都理工大医院事件让我们认识到,做任何一项事要多方考虑,尽量在法律允许范围内将事情办好。而上海的防疫工作「不提人」的中立则是建立在对防疫工作措施的充分自信上的。可见,我国的防疫经验以及措施在全球范围可谓遥遥领先。
在信息网络不发达时,人们的这种猎奇心理是通过社区社群进行交流,传播范围有限伤害不大因此在这方面没有太过注意。然而,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社区成为了人们相互交流观点的场所,而互联网的开放性以及网络社区的匿名性会更进一步加剧这种猎奇心理所造成的损害结果。这就会给政府管理工作以及我们自身行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与恶的距离》这部剧集很好的体现了言论之恶,网暴之恶的结果,值得我们借鉴和反思。
我们与恶的距离(电视剧)关于个人隐私权方面的疫情防控工作。事实上,早在去年2月份时,中央网信办就发通知指出:任何单位和个人未经被收集者同意,不得公开姓名、年龄、身份证号码、电话等个人信息,因联防联控工作需要,且经过脱敏处理的除外。
「不提人」的措施,充分尊重和保障了患者的个人信息得到有效保障,能让更多的人知道配合防疫工作进行信息登记不会随意遭到泄露,政府部门也有能力将个人信息保护好,这样就会使得更多的群众积极的参与到防疫工作中形成良性循环,充分体现了信赖保护原则。而「不提人」措施的中立性更是充分运用现行法律的做法,将法律予以充分解读理解比例原则的本质内涵:
    适当性:对行政行为的目的所作的要求,即行政行为的作出要适合于目的的实现,或者说不得与目的相悖离。必要性:为达成目的面对多种可能选择的手段,须尽可能采取对人民利益影响最轻微的手段、衡量性。正当原则:系指行政主体在作出行政行为时,应当符合一般的道德标准与生活价值观。或者说,应当符合人们公认的“情理”标准。
说得通俗点,疫情防控的目的是为了救人,不是为了杀人,个人隐私暴露会造成社会性死亡的结果,这与措施的实施目的相差甚远。只提活动地点可以充分平衡新冠病毒患者与公众知情权的矛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先头 发表于 2021-1-25 11:31:44 | 只看该作者
 
谢邀。
不得不承认,窥探他人隐私的喜好是人性的弱点之一。
吃明星的瓜与吃普通人的瓜其实都是窥探隐私的体现。
当普通人的隐私传播范围足够广时,其实与明星无异,并且由于明星职业的特殊性,有心理预期,普通人还承担了超出明星的心理压力。
同时,由于疫情的原因,在患者隐私泄露时,通常会被大众报以恶意并加以传播,对普通人造成的伤害是难以想象的。
在患者隐私传播过程中,转发者的心态,或许是提醒身边人注意,或许是窥探隐私,或许是加以中伤,传播的理由更多,导致传播速度更快,范围更广。
要防止传播,一方面要控源头从源头就要隐去患者个人信息,仅保留活动轨迹;另一方面要重处罚,从重处罚泄露患者隐私的责任人和责任单位。
从源头控制方面,上海的做法值得各地参考,患者的个人信息对于防疫没有帮助,弄清他们去过的地方即可,可以让公众注意力更加集中于防疫,而非掺杂其他情感的扩散。
从处罚方面,目前还不够,前几次泄露事件最后适用的都是治安处罚条例,仅做行政处罚,违法成本太低,希望《个人信息保护法》能在类似场景中予以考量,不同于《网络安全法》中规定的买卖个人信息超过50条,针对一条个人信息(患者信息)被泄露并广泛传播的情况,也能够进行相应的处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珡兽 发表于 2021-1-25 11:31:57 | 只看该作者
 
因为人是群居的生物,天生就爱凑热闹呀~
尤其是“隔壁家的老王和谁家那小谁的故事系列”作为吃瓜材料款款畅销,次次惊爆,经久不衰,历久弥新,花样叠出,屡创新高……
但其实凑热闹是一种正常的社会心理现象,在心理学上被称为“从众心理”。
可以说,它促使人们对未知的事物一探究竟,是求知的动力。
但是凡事需有度。

在信息传播空前发达的今天,可以说任何一丁点儿风吹草动都能迅速传遍全网,尤其是在一些高度敏感的话题上,更是需要审慎。
【不提人】:可以用地点+具体的时间标注行动轨迹。
作为一只上窜下跳的猹,有几句瓜子皮儿不得不吐:
常在瓜田走马甲容易掉,
小黑屋里的茶跟瓜更配哦,
吃瓜一时爽查到水表就不好,
瓜言瓜语虽好,可不要贪瓜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有形无款 发表于 2021-1-25 11:32:32 | 只看该作者
 
只是转载,不保证真伪
 第5张图片在保护隐私的同时,希望能加强患者管理。
否则,这种保护患者隐私的做法,原意虽然是好的,结果却是一方面不能有效控制疫情,另一方面严重损害群众的信任度。
保护隐私≠瞒报,然而有些人是搞不明白,有些人则是故意打着保护隐私的幌子搞瞒报。
群众点赞,是因为对政府信任,相信政府已经控制住了患者的行动,相信政府已经监测了患者的动向。
希望不要辜负这种信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譕訫 发表于 2021-1-25 11:32:41 | 只看该作者
 
上海这方面的意识挺强的,为他们点赞。
作为一个新上海人,点赞!
另外,从我个人角度,做好个人防护,戴口罩,勤洗手,非必要不要出门,不聚集吃饭聊天,想念家人朋友了,微信视频聊天,反正也不用花钱。
不添乱!
u1s1,前段时间几位流调被曝光,引起的人生攻击挺吓人的。
这种感觉,大概是大庭广众之下,被扒光了游街吧。没有点强大的心理承受能力,还真不容易。
对于把个人信息公开的某些人员,查实以后,严惩就可以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hy幸福美满 发表于 2021-1-25 11:32:54 | 只看该作者
 
之前发生过“成都 20 岁确诊女子被网暴,个人信息全曝光,还被调侃为转场皇后”
很多人各种论证“去酒吧打都不是好人”,我原以为他们讨厌不工作的人,是这样评论的:
 第6张图片 后来,智慧长沙称石家庄一确诊女子下班兼职的行为“可恨”。
 第7张图片我才懂了,原来和工不工作无关。
只要你感染了,你呼吸在他们眼里都是错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644195378 发表于 2021-1-25 11:33:36 | 只看该作者
 
当初我在知乎别的问题下也提过类似的观点。
上海市政府的做法,显然是先进,温暖,又高效的。
 第9张图片 https://www.zhihu.com/answer/167782772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剩下的盛夏wmz 发表于 2021-1-25 11:34:06 | 只看该作者
 
流调报告都是非常详细的,不仅提人,地点,还会写社会关系,全是隐私信息。但是流调报告不得不这样,因为只有把病例调查得清清楚楚,才能把所有可能的源头和可能被传染的人找出来。
流调报告从来就不应该公开,流调报告是为了防疫服务的,是内部文件。几乎没有政府内部工作文件会像这样大张旗鼓的传播。“公众知情”真的需要知道这些吗?知道有几个人,去过哪些地方就完全够了,真正是不是密接,有专业的人员来判断,现在完全是矫枉过正。
而且所有的流调报告都是非正常途径公开的,都是一些接触到的人有意或无意的传播开的,是这些人的问题。
说到上海,其实上海发布从2020年2月还是3月起就会每天公布病例涉及的场所,这个做得非常好。这些场所都是流调报告上找出来的,而且一旦找出来相关的责任单位都会立马收到通知,对相关场所进行消毒。
所以这个并不是什么创新,而是一直以来就在做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排行榜
活跃网友
返回顶部快速回复上一主题下一主题返回列表APP下载手机访问
Copyright © 2016-2028 CTLIVE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西兔生活网  小黑屋| GMT+8, 2024-9-12 2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