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开启左侧

[问答] 英国王室所代表的这种君主立宪制度,能否算作生来就不平等?如果是,为什么又会被现代英国人所接受?

[复制链接]
65608 20
爱你所爱YZS 发表于 2021-3-22 13:46:37 | 只看该作者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英国王室所代表的这种君主立宪制度,能否算作生来就不平等?如果是,为什么又会被现代英国人所接受?


上一篇:英国一司机将一根超长木棍横向伸出车窗在车流中穿梭
下一篇:英国国防大臣:必须不惜一切代价,防止新变种毒株输入
@



1.西兔生活网 CTLIVES 内容全部来自网络;
2.版权归原网站或原作者所有;
3.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
4.若涉及侵权或有疑义,请点击“举报”按钮,其他联系方式或无法及时处理。
 

精彩评论20

正序浏览
跳转到指定楼层
沙发
郑家少爷金家人 发表于 2021-3-22 13:47:02 | 只看该作者
 
英国王室确实应该算作人生来不平等的一个例证。

但是这种不平等,其实并不是一概而论的不平等(好像有点绕口),否则我们根本看不到这种不平等的实质,楼主的举例实际上反而是抱怨错了地方

首先,我们要承认,把王室财产上所带来的不平等视作英国特有的不平等,其实是十分偏颇的,因为其他国家也同样存在这种财产继承的严重不平等(某些国家的贫富差距比英国更加严重得多),所谓“生下来就能在北京有着好几千平的房子,选个妃子都要上报纸,找最漂亮的,没有付出和努力却得到了比大多数人奋斗一生都得不到的财富和地位”这种形式的不平等,并非英国独有的,在其他国家也比比皆是,天天上电视报纸的名媛二代到处都有,只不过他们不叫国王女王而已。

财产继承的不平等实际上并不是王室所代表的最大的不平等,真正的不平等是王室世袭的政治权力和经济权力(被法律所确认的不平等世袭权力)

很多人都以为英国是立宪主义的典范,其实严格来说并非如此,因为英国根本就没有成文的宪法,构成宪法作用的,是大宪章和《权利法案》等一系列法案。这些零散的宪章和法案,确实限定了君主在立法、财政和司法上的权力,但是并没有(明文地)使得君主处于一个从属地位,在法理上,行使政治权力的内阁,只不过是国王手中的枢密院的一个下属机关而已(当然,实际情况并非如此)

就法理上来说,其实英国应该算是一个强势君主国(类似于法兰西第二帝国或者德意志第二帝国那样的国家),英国的所谓自由平等的政治体制,更多地是依靠多年来历史沿袭所造成的潜规则来维护,而不是依靠真正的成文法律——没错,英国是一个靠潜规则运行政治的国家

从近代直到今天,英国首相都要将大量文件、条约晋呈女王御批,然后等待女王批准。虽然女王肯定会批准,但是这一道手续却一直都没有改变过。也就是说,王室的世袭政治权力是受法律承认并且保护的,真正使得王室不能行使权力的是潜规则。

同时,法律还直接认可了王室对英国大量土地的占有。

在理论上上,英国王室一直是英国的最大世袭领主。英国诸位国王,将几乎所有皇室产业都交由政府经营管理。作为交换,国会每年都要给皇室支付年俸作为其主要开销。

 第1张图片

直到今天,这些皇室物业还包括了伦敦中央地带的无数地产,遍布全英各地的十几家大型商业中心、14万多公顷的土地和森林,英国一半以上的海滩


当然王室虽然名义上拥有这些领地,但是实际上他们是不能使用这些土地的,政府和议会以他们的实际权力压迫王室无法伸张自己的名义权力——你看,又是一个潜规则。

所以,在法律上,直至今天英国都是一个极端不平等的贵族社会,王权并没有受到想象中那么大的限制,并且握有全国的很大一部分财富(而不是仅仅只有王室津贴和薪俸而已)。稍稍克服这种不平等、维护英国人民利益的,并不是英国的法律,而是查理一世脑袋落下之后所形成的政治禁忌和潜规则

还是那句老话,没有什么东西是天生应得的,哪怕自由也是如此。

英国王室所代表的这种“君主立宪制度”,在19世纪可以看成先进的代表,在21世纪则怎么看都有些不伦不类,英国人特有的保守性和心照不宣的精致感,使得这种建立在潜规则之上的体制得以运行,但是别国则难以沿袭。


另外,其实我个人觉得中国人也没有必要刻意地为这种历史和现实的不平等感到惊诧。

虽然在古时候有那么一些人喊过“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之类的话,但是在大多数时候,中国的王侯将相就是“有种”的(哪怕到了科举盛行的宋明也是如此),对最广大的劳动人民来说,平等思想到底有多么流行,不可高估。

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对暴政和苦难的忍受力也是极强的,就算是明末那种时候,也是出现了连续几年的大规模饿死人的灾荒之后才掀开了大规模暴力起义的开端。

在古代,“皇帝是好的,只是奸臣误了大事”的圣君崇拜比平等思想更加流行,指望着青天大老爷或者巡抚巡按巡视组来伸张正义的想法,要比“平等主义”更加流行,甚至我认为今天还有不少人同样有意无意地抱持着这种看法。

真正意义的平等思想,我觉得还是从近代发源并且传入中国的民权思想。
(这个看法可以不接受,我不做争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机智的狗蛋ovo 发表于 2021-3-22 13:47:49 | 只看该作者
 
所以说在英国,其实有很多人是主张废除王室的,比如工党领袖科尔宾同志!

当然,主张归主张,实际行动是另外一回事!
 第3张图片
铁骨铮铮科尔宾,坚决不向王权低头!

注:本图片拍摄于17年英国大选后,科尔宾于特蕾莎面见英国女王!其共和主义者的本质毕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美女子Vj5 发表于 2021-3-22 13:48:49 | 只看该作者
 
不接受的在新大陆另起炉灶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ぃ冷山火焰ぃ 发表于 2021-3-22 13:48:54 | 只看该作者
 
因为君主立宪对于英国非常重要,哪怕它是不公平的。

首先,英国实行的是不成文宪法。
所谓的“一整套对于成文法、习惯法的统称”,其实就是“一小撮利益集团别有用心的阻拦”,以王室为核心的贵族、上议院和圣公会拒绝用成文宪法来作茧自缚。
在“议会至上”的名号下,英王依然享有解散议会和罢免首相两项实权,不使用只能证明王室的政治智慧和大势所趋,吉祥物云云笑笑就好了。

其次,英王的身份。
英王现时是包括英国、澳大利亚和加拿大在内16个国家的最高元首,在这些国家她按照各国法律享有不等的权力,比如任命总督和解散议会。而在殖民体系崩溃之后,英联邦作为拥有54个成员国的共主联邦,事实上是依靠国王——而不是英国联系在一起的。
哪怕是放在英国国内也很麻烦,因为英王是三军元帅、圣公会领袖和司法部门最高首领,而这些又是被那个不成文宪法法所确定下来的,所以你知道了……

最后,这是一个很严肃的历史问题。
革命这两个字有褒有贬,有内涵有糟粕,放在历史上则有两个模版——光荣革命和大革命,分别起源于英国和法国这两个百年冤家,分别造就了君主立宪制和共和制这两种现代制度。
当大革命被一场意外、一次演说和一个谣言点燃,血流不止眼看着就要掀翻欧洲大陆的时候,已经为自己的光荣而沾沾自喜百年的英国人,会为了穷途末路的波旁王室围剿革命?
真正让“严守中立”的英国下决心参与乃至领导反法同盟的原因,在于其传统红线低地国家受到攻击,以及大革命所带来的激进主义对于英国政治制度的灾难性破坏——
我们正在捍卫世代相承的君主制,正在同企图摧毁我国政体的人进行战争。
这是英国人薪火相传数百年,甚至不惜发起战争来捍卫的传统。
考虑到从诺曼底公爵之后的近千年都没人征服过他们的小岛,这种古怪的坚持也就不那么奇怪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蓝天A清水 发表于 2021-3-22 13:49:33 | 只看该作者
 
最高票 @吴天微 的答案是非常偏颇的。特别是“而在欧美特别是盎格鲁-撒克逊文明圈中,尽管有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尽管有科技革命和民主制度,但‘社会的分层’这种概念根本就是天经地义的……从来没有也不会有众生平等的社会理想”这种说法是非常有误导性的,接近于胡说八道。
任何稳定的社会都存在社会分层和阶级固化,也很可能存在某一些群体有意无意的系统性压制另一些群体,这是任何社会都难以避免的情况,但是这并不代表不存在“众生平等的社会理想”。事实上,要提欧美的“众生平等的社会理想”,至少可以毫不费力的上溯到斯多葛学派和基督教的传统。而政治哲学意义上的“众生平等”则是启蒙运动最重要的成果之一。在启蒙运动之前,社会分层的确是一种有着悠久历史传统的政治哲学观念。不少古代政治哲学家都认为一个社会稳定和繁荣的核心就是各个不同阶层的人安于制度给自己规定的身份。实践中,绝大多数古代社会都存在基于种姓、出身、职业确定的不同类型的社会分层制度,比如印度的种姓制度,中世纪贵族教士平民三分等等。但是在启蒙运动之后,就很难找到继续坚持这种观念的政治哲学家了。顺便说一句,美国同样属于所谓“盎格鲁撒克逊”文明圈,而美国是最早在思想理论和制度上消灭贵族制的西方国家。这是美国独立过程中取得的最重大的成就之一,就这么被一笔勾销了?
这里的“众生平等”不是指财富上的平均主义,而是指一个国家所有的公民拥有相同的权利能力,而不存在某个群体生来就拥有某种超出其他人的特权。再强调一次,这种“众生平等”的理想和19世纪系统性的歧视工人、女性、有色人种、少数民族权利的实际情况是并存的。但是可以很肯定的说,“众生平等的政治理想”到20世纪已经是不可动摇的,尽管许多国家因为其各自的传统和历史存在一些特权阶级的残留,但是任何一个现代国家在法理上都不存在特权阶层,也没有任何一个政治哲学家坚持一个国家中的不同阶层的公民可以拥有不同的权利。所以我们看到《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第二条第一款规定:本公约每一缔约国承担尊重和保证在其领土内和受其管辖的一切个人享有本公约所承认的权利,不分种族、肤色、性别、语言、宗教、政治或其他见解、国籍或社会出身、财产、出生或其他身份等任何区别。
说了一大通为什么吴天微在胡扯,回到正题。答案包括几个方面:
一、英国现行的政治制度的基础是内战和光荣革命奠定的,光荣革命比美国立宪要早一百年左右,比启蒙运动也要早半个世纪。所以英国人制定本国制度的时候,虽然已经有了“政治平等”的强大呼声,而且英国人还一度尝试了建立共和国(这件事现在被视为内战时期的一个插曲甚至闹剧,但其意义我个人觉得被低估了),但是这个概念和相应的制度还非常不成熟。相反,英国在光荣革命之后搞君主立宪在当时已经算是很激进的做法了,不可能要求英国人做的更多。
二、君主制和“平等”的原则并不冲突。“政治平等”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政治原则,但是任何政治原则都不是绝对的,也不可能绝对的凌驾于其他各种政治原则之上。“自由”不是绝对的原则,“平等”同样不是绝对的原则。在制定一个国家的基本政治制度时,需要考虑和兼顾的因素非常多,既包括各种抽象的原则,也包括既有的历史和文化传统,以及现实的利益分配。所以在制定基本政治制度时,对于有些国家来说,君主制是一个可接受的选项,有时甚至是最令人满意的选项。除了英国,欧洲的荷兰、比利时、西班牙、丹麦等都保留了君主制度,其中有些国家的制度还是二战之后恢复和重建的。这些都和坚持“平等”原则不冲突。
三、修改一个国家的国体和政体是一件影响非常非常大的事情,除非出现非常现实和严重的政治危机,否则一个国家是不会轻易改变自己的国体和政体。英国废除君主制的民间呼声始终是存在的,但也只是呼声罢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你算个什么东西 发表于 2021-3-22 13:50:18 | 只看该作者
 
题主也认识到了原因之一:当今世界五大国,唯有中国在两千年前就有维克托陈和布莱德吴,就有自发的”造反合法性“,”宁有种乎“可以说是华夏帝国的一种文化基因;而唐宋之变后凭借科举建立的扁平化农业社会更是固化了这种观念;就更别提近代中国的民族国家主体构建恰恰是借助了左翼运动的武器完成的了;包括太祖领导的第一共和国更是在无政府主义的实践上走得过分地远,以至于断送了自己的法统,也让目前的部分国民暂时放弃了平等理想。(以上只有事实描述,不涉及任何价值判断)

而在欧美特别是盎格鲁-撒克逊文明圈中,尽管有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尽管有科技革命和民主制度,但”社会的分层“这种概念根本就是天经地义的,深层次上这个现象涉及到西方古典封建社会的封建自由关系了,不展开。

总之,需要明白的是,此种社会实行宪政制度是为了在权力运行机制上做最优化的妥协,从来没有也不会有众生平等的社会理想。不会有人认为皇帝在紫禁城里有什么不好,不会有人认为贵族公学是教育资源不平等分配,不会有人认为某些人在名字前后加各种头衔称号是阶级压迫的体现,甚至血统论在英国至今仍然会体现在方方面面。

(有人提到美国在立国初期有平等主义理想,不过我宁愿把美利坚式的的平等描述为《动物庄园》的平等,即:虽然人人平等,但WASP比爱尔兰人和德国人平等,白人比印第安人和黑奴更平等。。23333)

第二个原因,恐怕是英国有别于大陆君主制国家的一个重要特点。

我看了很多答案,都没有人提到:英国作为宪政制度的发源地,具有一个很典型的特征——君主或者说王室不是一个一元的单极统治核心,从《大宪章》签署起,土地贵族和王室的关系就是一个创业公司中各个股东和董事长那般(后者的持股比例是很低的)。

楼主的失误在于以己度人,用我们中华帝国天家的地位去比较英国的王室,这是不合理的。要注意,农业时代长期延续的中央帝国那种原子化平民社会是儒家文明造就的特例,而一元君主权是这个特例的一个重要特征。

简要归纳:

古典英国:农民依附领主-领主效忠大领主-(循环几节)-大领主效(tou)忠(zi)王权,层层依附,下级对上级有义务,上级对下级有责任,这样的社会是金字塔状的。

(教会什么的就省略掉吧否则答案写不完,只要记得英国圣公会的负责人是国王,也就是说独立于罗马教廷就好了)。

古典中国:士农工商所有人统一效忠于皇帝—皇帝对自然(天道)和历史(人道)负责。这样的社会是“一个中心”的蜘蛛网状的。

至于皇权通过科举+文官制度进行委托代理操作,那是一个责任制管理的创新罢了。当然,限于生产力,古典中华帝国也只是在县级行政区以上实现了一元权力,县以下和西方类似,也是由土地领主自由行使治权。但是要注意的是,我们有儒家宗法制度,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道德价值/政治逻辑(道德和政治在古典中国是一元化的),把地方的自治权用宗法和经义统一在了帝国的整体政治伦理下。从而,华夏帝国完成了古典时代最复杂也是最精密的政治构建。(这里不评判制度的优劣之分)

基于这样的认识,不难得出结论,在英国而言,阶级矛盾即使爆发,斗争的矛头不必然指向王室,特别是克伦威尔他们处死国王以后并没带来合适的政治秩序,英伦的贵族们选择了与王室妥协,建构了延续至今的君主立宪制度。随着工业革命和殖民扩张,大英帝国成为了世界金字塔的顶端,发展的红利是可以缓和阶级矛盾的,因此英国自然也就告别了那种自下而上的矛盾总爆发导致的社会洗牌,是故王室可以在这个信息化时代安然于“国家象征”的地位——至少到目前为止,还是这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661查看 发表于 2021-3-22 13:50:25 | 只看该作者
 
英国国教是基督教,按照《圣经》摩西律法——这一上帝神圣律法,在君主遵守上帝律法的情况下,是可以世袭的。
人生而平等正是《圣经》确定的,摩西律法是古代法典中唯一一部等级平衡制、齐平化的法典,在这部法典中,君主和祭司也都是受造物,和其他人一样都是人类始祖亚当夏娃的后裔,所以君主和祭司只是众兄弟之首,并没有其他伦理中的“天子”“神王”的卡里斯玛,不过,摩西律法在法理上承认祭司阶层和君主拥有世袭的权力。
题主拿溥仪举例子类比英国王室,中国的皇室是废除了,但是中国依旧是有世袭的,是宗教上的祭司世家,至今仍在世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love_tyra 发表于 2021-3-22 13:51:15 | 只看该作者
 
首先,从祖先那里继承财富和权力并不可耻,这是很常见的事。默多克家族的子孙生来就能住在好几千平的房子里,恋爱结婚都能上报纸,控制的媒体能影响舆论,这可笑吗?
第二,很多答案都讲到了,英国王室之所以能获得今日的地位,是跟历代国王或女王对权力的让渡是有关系的。这是一种交换以及博弈的结果。这我就不细论了。
第三,现代国家的王室成员,并非只是吃喝玩乐,虚耗国库。王室有很多公务,虽然大部分都是吉祥物性质,剪彩婚礼葬礼,但也有确实需要自身努力也有作用的。瑞典女王储因为政治训练、军事训练压力太大曾得了厌食症骨瘦如柴(现在好了)。哈里是真的去阿富汗前线执行任务的。比利时上任国王在国家没有政府的五百多天里奔走斡旋总算拉起一支使国家免于分裂的队伍。戴安娜王妃在艾滋病倍受歧视的时代与病人握手拥抱。西班牙上任国王在军队政变的时候去电视演讲号召国家要民主。这就是他们的工作。可能题主觉得这种工作跟他们获得的一切太不成比例,但是,人家祖上积德了,你有啥办法?而且,换一般人,这个活儿也未必就干得来。干了,民众也未必承认。
最后,就算他们被废绌了,住的房子还是比一般人大,也还是容易上报纸。。。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Ada__wong 发表于 2021-3-22 13:52:14 | 只看该作者
 
1、被接受不意味着正确。英国王室的存在,是各方面势力博弈与妥协的结果,没有更好的办法下的办法。
2、当年溥仪退位时,袁世凯等人开出的条件就是清朝王室可以继续享有“外国君主”的待遇(后来没有兑现)。如果不能以和平方式让清帝退位,那么又免不了战争。英国也类似,英国的民主化是逐渐完成的,硬碰硬是要流血的。
3、统治阶级的剥削与洗脑,并不会让所有人憎恶,只会让被剥削且没被洗脑的那部分人憎恶,而这部分人的能力还不足以现状,因此只能继续憎恶。
4、题主问:“没有付出和努力却得到了比大多数人奋斗一生都得不到的财富和地位,这不可笑吗?这不是畸形的吗?”的确看上去有点可笑也有点畸形,但是,反过来想,题主的这个反问句,反对的其实是“继承权”。而“继承权”的背后则是“私有制”。而”私有制“其实是人类文明建立的基石。无数人尝试过推翻私有制,但是,目前人类所有尝试推翻私有制的行动,从实际效果上说都失败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各位好友们,这是我的微信订阅号,以后我会发自己的文章上去,欢迎大家关注,欢迎大家广而告之!可以扫描二维码或者微信搜索@姜元昊。
http://weixin.qq.com/r/z0wqMgTEOllFrUBR9xnd (二维码自动识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排行榜
活跃网友
返回顶部快速回复上一主题下一主题返回列表APP下载手机访问
Copyright © 2016-2028 CTLIVE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西兔生活网  小黑屋| GMT+8, 2024-6-28 1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