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开启左侧

[问答] 北京和上海,哪座城市潜力大?

[复制链接]
67539 20
想猫的老鼠 发表于 2021-9-30 22:48:35 | 只看该作者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一个是帝都,一个是魔都,从长远来看,哪座潜力更大呢关注者
4,471

被浏览
2,947,998





关注问题​写回答
​邀请回答​好问题 18
​25 条评论
​分享









<div class="Question-mAIn"><div class="Question-mainColumn"><div id="QuestionAnswers-answers" class="QuestionAnswers-answers" data-zop-feedlistmap="0,0,1,0"><div class="Card AnswersNavWrapper"><div class="ListShortcut"><div class="List">395 个回答

默认排序


<div class="" role="list"><div class="List-item" tabindex="0"><div class="ContentItem AnswerItem" data-za-index="0" data-zop="{"authorName":"君临财富","itemId":103683066,"title":"北京和上海,哪座城市潜力大?","type":"answer"}" name="103683066" itemProp="acceptedAnswer" itemType="http://schema.org/Answer" itemscope=""> 北京和上海,哪座城市潜力大? 第1张图片 君临财富
微信公众号:君临财富。全球投资大趋势。





2,485 人赞同了该回答

<div class="RichContent RichContent--unescapable"><div class="RichContent-inner"><span class="RichText ztext CopyrightRichText-richText css-hnrfcf" options="[object Object]" itemProp="text">北京和上海,哪个城市的潜力更大?
这个问题,其实是权力和市场,哪一个对经济的影响力更大。
如果只是撕逼站队,并没有什么意义,而我想探讨的,是历史的发展规律。

1,近代以前的文明国家,首都通常都是最大的城市。
英国,伦敦最大;法国,巴黎最大;希腊,雅典最大;埃及,开罗最大。
还有古典时代的俄国、罗马、西班牙、波斯、奥斯曼土耳其、印度、中国……哪里是首都,哪里就是最大的城市。

2,工业化时代,门户的影响力超越首都。
工业革命之后,工业化的力量循着海路向全球扩散,这股力量是压倒性的,以致于各国的沿海门户城市迅速上升为当地的工商业中心,比如欧洲的阿姆斯特丹、巴塞罗那,影响力迅速扩大,沙俄也将首都迁往圣彼得堡,直线距离更靠近英国的德国鲁尔区和意大利波河平原繁荣度也超过了各自的首都。
欧洲之外,印度的孟买,中国的上海,美国纽约澳大利亚的悉尼、巴西的圣保罗,全部都由港口门户崛起为经济中心,日本的东京虽然是首都,但同样也是重要的港口门户,韩国的首尔虽然不是港口,但离港口仁川其实很近。

3,工业化结束后,经济的驱动力量从外部转向内部,权力中心的发展速度再次占了上风。
看几个例子——
【德国】
德国统一于1871年,那时候的柏林只是一个北方边陲的军事政治中心,经济发展水平远不如南方的鲁尔区。但是仅仅过了三四十年,到一战前夕,柏林已经跃升为德国最大的城市。以人口来衡量,1850年的时候,柏林只有42万人,1910年的时候,已经增长到207万人,发展速度甚至超过了巴黎和伦敦。后来如果不是遭到了二战的摧毁,和冷战的分裂束缚,柏林的地位不会低于任何一座欧洲大都会。
而在1990年德国重新统一之后,柏林很快就再次焕发光彩,成为了德国的科技创业明星城市,风投的规模和数量都仅次于英国的伦敦。

【意大利】
罗马这座永恒之城,近代的命运也是多劫。在二战以前,其长期被分裂和动荡所伤害,甚至在二战中被盟军轰炸,地位远远不及北方的米兰。
二战结束,意大利开始了战后重建,罗马的发展很快就超过了米兰。时至今日,米兰所在的波河平原经济水平仍然高过中南部,但是论城市规模和地位,真心一句,米兰是不如罗马的。

【美国】
华盛顿作为美国的首都,在他1790年建都的时候,只是一片荒凉的灌木丛地带,远远不如纽约,甚至在此后的一百年工业化历程中,发展也十分缓慢,直到南北战争时期,仍然只是一个数千人口的小县城。
但自20世纪开始,美国成为一个横跨两洋的发达国家,华盛顿都市区的发展也一日千里,人口不断流入,至今已经是仅次于纽约、洛杉矶、芝加哥、旧金山湾区的第五大都会区。

北京和上海,哪座城市潜力大? 第2张图片

连自由市场力量发达的美国,尚且不能遏制权力中心的膨胀,更何况中国?
我们看看最近三十多年北京和上海的GDP对比——

北京和上海,哪座城市潜力大? 第3张图片

三十五年间,唯有九十年代中期,浦东大开发的那个阶段上海的成长速度超过了北京,而在其他的时间,北京的增速都高过上海。从不到上海产值规模的一半,到近乎追平。按这个速度,只要再过七八年时间,以GDP计算的中国第一大城市就要易主了。

这似乎是很难让人相信的结果,那么内在的逻辑在哪里呢?
——最关键的,是后工业化时代,服务业的商业价值越来越大,其影响力超越了有形的商品物流。商品才需要港口,但是服务业是不需要的,只要有机场,有信息的自由,有权力附着的各种行政、教育、人才资源就足够了。上海虽然也是一个重要的服务业中心,但其辐射范围和深度毕竟不能跟首都相比,随着中国越来越从一个外资驱动型经济体,向一个内生性成长的经济体转型,北京的强势将会越来越明显。

像北京和上海这种影响力的逆转,其实在我国的许多城市之间发生。
比如沿海的七大工业省,我们看看其省会和最大港口或工业城市在最近五年间的GDP对比。

北京和上海,哪座城市潜力大? 第4张图片

这里面我们可以看到:
1,大多数的省份,江苏、浙江、福建、河北的省会城市都相对地位上升了;
2,辽宁和山东的沿海港口之所以地位提升,并不是他们发展太快了,恰恰相反,而是他们的省会,作为一个老工业中心,衰落的更严重了。沈阳和济南,是这七个省会中,发展最慢的两个。
3,唯一的特例是深圳,这个城市所拥有的创新力量之强,在中国是独一无二的。

总的来说,随着后工业化时代的到来,中国经济转向内生式的潜力挖掘,拥有行政权力的首都或者省会,将获得更强的发展动力,这是一个看得见的趋势。


上一篇:0-0!2张红牌!巴萨一夜创3大耻辱,被皇马甩开7分,对手狂欢庆祝
下一篇:恩里克:国家队没有俱乐部之分,只有23名西班牙球员
@



1.西兔生活网 CTLIVES 内容全部来自网络;
2.版权归原网站或原作者所有;
3.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
4.若涉及侵权或有疑义,请点击“举报”按钮,其他联系方式或无法及时处理。
 

精彩评论20

正序浏览
跳转到指定楼层
沙发
威ヤ 发表于 2021-9-30 22:49:30 | 只看该作者
 
北京和上海,哪个城市的潜力更大?
这个问题,其实是权力和市场,哪一个对经济的影响力更大。
如果只是撕逼站队,并没有什么意义,而我想探讨的,是历史的发展规律。

1,近代以前的文明国家,首都通常都是最大的城市。
英国,伦敦最大;法国,巴黎最大;希腊,雅典最大;埃及,开罗最大。
还有古典时代的俄国、罗马、西班牙、波斯、奥斯曼土耳其、印度、中国……哪里是首都,哪里就是最大的城市。

2,工业化时代,门户的影响力超越首都。
工业革命之后,工业化的力量循着海路向全球扩散,这股力量是压倒性的,以致于各国的沿海门户城市迅速上升为当地的工商业中心,比如欧洲的阿姆斯特丹、巴塞罗那,影响力迅速扩大,沙俄也将首都迁往圣彼得堡,直线距离更靠近英国的德国鲁尔区和意大利波河平原繁荣度也超过了各自的首都。
欧洲之外,印度的孟买,中国的上海,美国的纽约、澳大利亚的悉尼、巴西的圣保罗,全部都由港口门户崛起为经济中心,日本的东京虽然是首都,但同样也是重要的港口门户,韩国的首尔虽然不是港口,但离港口仁川其实很近。

3,工业化结束后,经济的驱动力量从外部转向内部,权力中心的发展速度再次占了上风。
看几个例子——
【德国】
德国统一于1871年,那时候的柏林只是一个北方边陲的军事政治中心,经济发展水平远不如南方的鲁尔区。但是仅仅过了三四十年,到一战前夕,柏林已经跃升为德国最大的城市。以人口来衡量,1850年的时候,柏林只有42万人,1910年的时候,已经增长到207万人,发展速度甚至超过了巴黎和伦敦。后来如果不是遭到了二战的摧毁,和冷战的分裂束缚,柏林的地位不会低于任何一座欧洲大都会。
而在1990年德国重新统一之后,柏林很快就再次焕发光彩,成为了德国的科技创业明星城市,风投的规模和数量都仅次于英国的伦敦。

【意大利】
罗马这座永恒之城,近代的命运也是多劫。在二战以前,其长期被分裂和动荡所伤害,甚至在二战中被盟军轰炸,地位远远不及北方的米兰。
二战结束,意大利开始了战后重建,罗马的发展很快就超过了米兰。时至今日,米兰所在的波河平原经济水平仍然高过中南部,但是论城市规模和地位,真心一句,米兰是不如罗马的。

【美国】
华盛顿作为美国的首都,在他1790年建都的时候,只是一片荒凉的灌木丛地带,远远不如纽约,甚至在此后的一百年工业化历程中,发展也十分缓慢,直到南北战争时期,仍然只是一个数千人口的小县城。
但自20世纪开始,美国成为一个横跨两洋的发达国家,华盛顿都市区的发展也一日千里,人口不断流入,至今已经是仅次于纽约、洛杉矶、芝加哥、旧金山湾区的第五大都会区。

 第9张图片

连自由市场力量发达的美国,尚且不能遏制权力中心的膨胀,更何况中国?
我们看看最近三十多年北京和上海的GDP对比——

 第10张图片

三十五年间,唯有九十年代中期,浦东大开发的那个阶段上海的成长速度超过了北京,而在其他的时间,北京的增速都高过上海。从不到上海产值规模的一半,到近乎追平。按这个速度,只要再过七八年时间,以GDP计算的中国第一大城市就要易主了。

这似乎是很难让人相信的结果,那么内在的逻辑在哪里呢?
——最关键的,是后工业化时代,服务业的商业价值越来越大,其影响力超越了有形的商品物流。商品才需要港口,但是服务业是不需要的,只要有机场,有信息的自由,有权力附着的各种行政、教育、人才资源就足够了。上海虽然也是一个重要的服务业中心,但其辐射范围和深度毕竟不能跟首都相比,随着中国越来越从一个外资驱动型经济体,向一个内生性成长的经济体转型,北京的强势将会越来越明显。

像北京和上海这种影响力的逆转,其实在我国的许多城市之间发生。
比如沿海的七大工业省,我们看看其省会和最大港口或工业城市在最近五年间的GDP对比。

 第11张图片

这里面我们可以看到:
1,大多数的省份,江苏、浙江、福建、河北的省会城市都相对地位上升了;
2,辽宁和山东的沿海港口之所以地位提升,并不是他们发展太快了,恰恰相反,而是他们的省会,作为一个老工业中心,衰落的更严重了。沈阳和济南,是这七个省会中,发展最慢的两个。
3,唯一的特例是深圳,这个城市所拥有的创新力量之强,在中国是独一无二的。

总的来说,随着后工业化时代的到来,中国经济转向内生式的潜力挖掘,拥有行政权力的首都或者省会,将获得更强的发展动力,这是一个看得见的趋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囡囡的宝贝 发表于 2021-9-30 22:50:18 | 只看该作者
 
作为一个对城市发展史略有点研究的人,在这里说一下自己的粗浅之见,我认为大部分在这个问题下进行回答的人,其实都把这个问题孤立化了,因为无论上海,北京,或者纽约,伦敦,巴黎,东京,这些城市的存在都不是孤立的。每个城市除了它自己本身的体量之外,这些城市本身所处于地区的体量,甚至是这些地区背后所支撑的更大地理纵深下的体量,都是应该考虑到的。讨论上海脱离大江南地区,讨论北京脱离大河北地区,甚至讨论广深脱离珠三角地区,都是纸上谈兵,更往后说,帝都和魔都,在全国范围(甚至全世界范围)维度下分别如何,都要考虑到实际问题讨论里

这问题下的很多答主提到,因为北京是首都,所以北京潜力大,在这里我不妨给出一点自己的不同看法。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北京一直以来的城市建设经营是不如上海的(并非答主是上海人所以才怎么说),而其中一个很大的原因恰恰是——北京是首都

我用一个最简单的方式对此进行说明,同样两批优秀的城市规划专家组,为帝都和魔都分别制订了一个城市规划建设改造的方案,在魔都执行下来,就要比在帝都顺利很多。因为在魔都,大体上说了算的还是上海市委市政府;但是在帝都,各种中央部委,以及北京市委市政府,诸多有切身利益的实体机构都一定会为一个这样的方案扯皮,从而争取各自利益的尽量最大化——因此我可以说,帝都最后扯皮扯出来的方案,或许是一个相对“民主”的方案(因为各大部委肯定没有一家独大,大家扯皮出来的结果自然也要符合各方利益),但是否是最符合城市本身利益的规划方案就很难说了,而且在这中间浪费的时间也会更多。我随便举一个例子吧,北京的地铁比上海早了20多年,且北京作为直辖市的总面积要明显比上海来得大,但是发展到今天,北京地铁的运营里程却反而不如上海,原因何在?

所以对于城市本身软实力的很多方面(比如基础设施建设)来说,首都还真不是优势。。。类似的城市建设改造情况,更极端的例子可以参考巴黎。答主在巴黎生活过不短的时间,这里就举一个最实际的例子,还是城市的轨道交通,巴黎的很多地铁线路延伸,大约是规划到10年甚至20年之后了,然而延伸的站点数其实也就1-2站,因为所有的延伸方案,都要经过一次次的审批,公示,甚至是市政当局议员们不断的扯皮和争论之后,才能够得以实施(有些甚至得不到实施)——这些人极有可能都是城市归化建设的外行,只不过他们有切身利益,或者代表着某些集团的利益,所以未必会让专家层面上制订出的那些,相对科学的规划,按照原定的方式去执行。我反而认为上海最优越的地方是,这是一个远离政治中心的商业城市

现在进入正题,我先上一张图,也就是2017年上半年,全国各大城市的gdp总量排名,附带的数据还有增量,以及人均gdp的数值

 第15张图片
反正北京和上海的第一第二也只是争一个虚名,两个城市本身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里,无论是gdp总量还是人均gdp都肯定是同一水平线的(而且gdp只是一个指标,甚至远远不是最重要的)。但是在这张gdp总量的城市榜单上,诸位可以看到,苏州排第7,杭州排第10,南京第11,无锡第13,宁波第15——也就是说,在当下全国经济体量最大的15个城市里,6个是长三角地区的,其中上海边上的苏州,是四个直辖市和广州深圳之外,全国所有其他城市里的经济体量第一。其他同区域的城市里,南通第18,常州第27,绍兴第36,扬州第37,泰州第40,镇江第43,嘉兴第48

也就是说,长三角+杭州湾的15个城市,除了人口体量比较小的湖州和舟山之外,其他所有长三角城市都在前50的行列里。这个地区除了上海本身之外,汇集了两个强省会(杭州和南京),两个计划单列市(苏州和宁波),以及全国所有非直辖市,非省会,非计划单列市里经济体量最突出的无锡。而且,上海,苏州,无锡,常州,镇江,南京这条长江沿线上,以及上海,杭州,宁波这条环杭州湾沿线上,都是一批人均gdp已经超过,或者即将超过20000美元,实际生活水平已经不亚于甚至优于发达国家的城市

然而在同样的一张榜单上,我们只看到了排名第22的唐山,排名第28的石家庄,至于其他的诸如秦皇岛,承德,张家口,保定,廊坊,沧州这些京津地带的河北城市,甚至在后面的51-100排名里,都没法完全看到

 第16张图片
而且这其中,人均产值最高的唐山,也不到15000美元,要知道这是上海附近“一带一路”(一路指沪宁高速公路,一带指环杭州湾城市带)里,人均gdp最低那些城市的水平。而石家庄和廊坊不到10000美元,沧州不到8000美元,邯郸不到6000美元,历史名城保定甚至不到5000美元。可以说在基本盘上,同为地区中心城市,北京相比上海,已经落后很多了。。。长三角地区所一直强调的互惠互利,共同发展,起码放到现实中来看,显然从来都不是一句空话
=====================================
(分割线)
我其实对很多答主,把经济中心和政治中心,把首都的地位,这些在世界其他地区的经验套用在我们中国,持一种不是特别赞同的态度。原因很简单,在希腊的确雅典独大,在奥地利的确维也纳独大,然而希腊和奥地利的全国总面积都只是中国的零头,总人口比中国六大都市(四大直辖市+广深)任何一个的一半都不如;任何一个欧洲国家,或者日本韩国的历史经验,去套用中国的现实状况都无异于刻舟求剑

要知道,西欧最大的法国也就55万平方公里,西欧人口最多的德国也就8000万人口(不如江苏省),中国的国土面积,阶梯状地理纵深,大城市在全国范围内的星罗棋布,都是全世界独树一帜别无分店的。北京永远不可能像巴黎一样,在法兰西岛汇集全法1/5的人口,永远不可能像首尔一样,在首都都市圈附近汇集全韩国1/4的人口,光这一点就决定了,北京不可能是一个全国范围内的强势首都,或者说在中国这个国土面积960万平方公里,且人口稠密地带极为辽阔(俄罗斯是反例,所以莫斯科当得成强势首都)的国家里,就先天性缺乏产生强势首都的地缘条件,不管是北京,南京,还是历史上的西都东都——西安,洛阳,还是其他某个城市,挂上首都的名号,结论都是一样的

我个人的看法是,如果一定要强行类比,那么北京的存在模式更接近于巴黎,而上海的存在模式则更接近于东京,一言以蔽之,北京在整个河北地区(甚至河北+山西+东三省),作为中心城市的发展模式是centralisation,而上海在整个长三角地区的发展模式,相反是décentralisation,甚至这一点体现在北京和上海作为城市本身的发展方式上。北京是越往城市中心(三环,甚至二环),资源越集中,商业越发达,而上海本身内部就是一个越来越多中心化的城市,比方说大型商圈的分布,在城区内就是比较分散的;与此同时,这种décentralisation式发展,也让上海本身的城市化方式更加科学,简单地说,新兴的城区不至于成为旧城区的附庸——简而言之,上海的décentralisation,和北京的centralisation,是一种从城市自我,到作为地区领袖城市对同地区的辐射,所一脉相承的特质

真要给出一个结论,我的看法是,如果两座城市各自的发展大方针不出现重大改变,那么时间越久,上海的优势会越大,这些优势未必会体现在gdp和人均gdp上,但是会体现在长三角地区,和京津地区越来越明显的区位总体对比上。在“如何辐射周边”这个中心城市的关键意识上,上海其实已经走在了世界的最前列

微信公众号:追忆的撒马尔罕城(zhuiyi_samarqand)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盖世凡凡prince 发表于 2021-9-30 22:51:18 | 只看该作者
 
左拥太行右卧渤,龙都宝地不逞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树下野狐大师傅 发表于 2021-9-30 22:52:13 | 只看该作者
 
潜力?这两座城市不应该讨论实力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紫烟朦胧 发表于 2021-9-30 22:52:30 | 只看该作者
 
北京:奋斗青年的天堂
北京的优势主要体现在硬实力上。
虽然在GDP总量、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线上消费总额等方面,北京稍弱于上海,但由于少了近300万人口,人均指标上北京稍胜于上海。

 第19张图片

北京在第三产业上的发展也领跑全国。2017年其第三产业GDP占比为80.56%,高于上海的69.18%。一般来说,第三产业GDP占比越高,说明该地区的经济结构越好。发达国家的第三产业GDP占比一般在70%-80%之间。
虽然略低的三产占比数字,不一定就说明上海的城市发展硬实力不足,因为以制造为优势的德国也差不多是这个数字。但在我们这一以年轻人为核心的评价体系中,第三产业即意味着能提供更多、更理想的工作岗位,更有利于吸引年轻人。
知乎专栏作者林安有一篇关于京沪生活对比的文章,也突出了两座城市工作机会上的差异。她表示,在互联网、传媒、文化娱乐等多个行业,北京的机会要多于上海。

 第20张图片

细数那些让大学毕业生垂涎的知名企业,北京的中国500强企业数量是上海的3倍,新经济上市公司(包含TMT、互联网、医疗技术等高科技行业)数量比上海多三成,独角兽公司数量和创业能级比上海翻倍。
连续创业者Elad Gil曾在全球技术中心分布趋势的分析文章中《Industry Towns - Where You Start A Company Matters》说道:科技产业具有强烈的集聚效应。底特律之所以能成为汽车中心,一定程度上是因为福特汽车公司和奥兹莫比尔汽车公司碰巧都在那里开业。其他企业和供应商为向福特和奥兹莫比尔靠拢,就都把公司搬到底特律。于是一个工业城镇就诞生了。
人才也同样如此。拥有较高职业理想的年轻人更倾向于选择能够提供肥沃创业土壤与丰富就业机会的城市。而众多的知名大公司为北京青年提供了更多的优质岗位。

 第21张图片

而根据智联招聘数据,上海的大公司(员工数量在1000人以上)招聘需求数量差不多是北京的3/4,应届毕业生员工的招聘需求也少了约10%。而在所有招聘岗位中,年轻人更偏爱的前沿行业占比数字,上海也比北京要低约15%。
尤其是在IT服务、计算机软件等领域,上海的岗位占比比起北京少了约三成,媒体/出版/影视/文化传播行业也不到北京的一半。
对于在北京从事新媒体工作多年的李华来说,非常符合现实。虽然身边不停有人入职离职,但他们通常不会离开北京。“因为一旦离开北京,就很难找到同等分量的工作”,李华告诉DT财经。
不过,优渥的就业资源和经济实力的背后是北京青年们普遍的知识焦虑。相比上海,北京青年在线下学习场所、知识付费等硬核学习提升方面非常投入。根据网易云课堂数据显示,北京知识付费规模比起上海多出了近40%,妥妥坐稳了头把交椅。知乎上,北漂焦虑的问答也屡见不鲜。
也许正是如此,多的是一边在北京“追梦”,一边又吐槽北京没有生活的年轻人。

上海:更具烟火气息的欲望都市
“我们在这儿迷惘,我们在这儿寻找,也在这儿失去”不光是一句歌词,也是北京居民出行时的真实写照。
“刚去北京觉得城区好大,不跨区都要在路上花1.5个小时。如果‘不幸’跨区,单程可能就要花2个小时——就像是一场短途旅行。”不光是林安,对于其他生活在北京的居民来说,这种日常出远门的现象是一种普遍存在。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听说过一个段子:在北京谈恋爱,只要不在一个区都算是异地恋。若是一个住在海淀、一个住在通州,想要约会的话只能是“拜拜了您嘞”。
显然,北方城市更加开阔与粗犷的城市规划特色,在讲求供应密度的便利性建设上确实不占优势。而在上海,从浦东国际机场到虹桥国际机场横穿整个城市坐地铁也仅仅需要1.5小时,这还不包括磁悬浮、机场大巴等特定便捷交通。此外,随处可见的全家、罗森、7-11,以及遍地扎堆的网红餐厅,共同构建了更加便捷舒适的生活。
哈佛大学经济学教授爱德华·格莱泽就曾说过:城市并不仅仅是高水准收入而已,城市同时也要能够提供健康、文化的创新和自由。生活的满意度在城市中也非常重要。
除了生活的舒适与便利,上海“摩登”、“时尚”的城市气质也是吸引年轻人的一个重要加分项。在大众品牌偏好度上,北京和上海的整体差距不大,然而在一些潮流品牌上,北京就不似上海那么“洋气”了。上海无印良品门店数量比起北京多35%,星巴克数量甚至比北京多出一倍。
同时,上海还是全球知名品牌的“首店聚集地”。号称“世界上最好吃汉堡”的Shake Shack于2018年在上海新天地开出中国首店;当时全球最大,亚洲首家的星巴克臻选烘焙工坊选择在南京西路开业。爱马仕、路易威登、Vera Wang等奢侈品牌登陆中国时,上海也是首选。


 第22张图片

充斥着一线大牌的购物中心遍布全城,是90后对上海这个摩登繁华大都市的第一印象。截至2019年5月底,上海比北京多开了53个3万㎡以上购物中心,购物中心内可选择的品牌数量也多出近3成。
上升到要满足精神生活的更高需求,上海同样立稳了欲望都市的“城设”。
无论是文学、资讯及其他泛阅读,还是运动、美妆等自我关爱,亦或是旅拍、智能家居等生活新鲜感层面,上海都展示出足够的热情和闲趣拥抱生活。在文娱活力方面,“娱”的所占比重也要远远高于“文”。“时尚新潮”“热爱生活”的城市气质是上海的精神内核。


 第23张图片

就像郭敬明在《小时代》中对上海这座城市的描述一样“……外滩终于露出了它崭新的面貌,奢靡的、妩媚的、古典的、新锐的、搔首弄姿同时也盛气凌人的新颜。仿佛一个穿着华贵衣裙的贵族少女,沿着黄浦江岸轻轻地趟了下来,她曼妙的腰臀曲线弯成外滩动人的天际,她雪白的大腿撩动着无数金融家的炙热春梦”。
与北京相比,无论是从城市面貌还是物质文明的角度来看,上海都提供了更具活力的烟火气息与最具色彩的都市生活图景。

对于不到巅峰心不死的事业狂人,北京可能的确是最好的选择,但对于混好CBD圈层更要有腔调生活的小资青年,上海也许才是他们的终极理想城。白玫瑰和红玫瑰没有绝对的孰是孰非,只有合适与否。不同的青年,对于理想的城市有不同的定义。
阅读全文请戳链接→北京VS上海:“活着为了工作”还是“工作为了生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水扁大叔的爱 发表于 2021-9-30 22:52:41 | 只看该作者
 
首先表明一下身份,我是北京人,世居北京几百年,有家谱地契证明的,身份证始终是110102。

我不说北上谁潜力大,我只知道,作为一个北京人,我个人认为如果北京的发展模式如果不进行大的改变的话,北京的潜力长资源角度来说已经消耗竭尽了。

有人认为北上主要区别就是是否是沿海城市,我个人认为这没说到点上。

北京本事距离海岸线并不远,作为一个已经去重工业的城市,这两百公里的距离,其实不是什么大问题。

那么问题的关键是什么呢?一是水、二是土地。

先说说水,熟悉北京历史的朋友应该都知道,北京城实际是一座追逐水的城市,作为一座建立在冲积平原上的城市,北京能长时间作为首都,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北京水资源丰富。

看看北京市范围内的河流:永定河、潮白河、清河、沙河、高梁河、亮马河等等。

现在整天看着卢沟桥底下跑坦克的年轻人肯定不知道,一直到五十年代,一发大水,永定河能一直淹到前门,所以人们才叫它永定河,就是希望它消停一点。

但是现在是什么状况大家也应该都知道,确实随着南水北调的完工,北京的水资源状况多少得到了好转,密云水库的水很多年以来第一次达到了二十亿立方米,但是想恢复到以前的状况,那是不可能的,更别提和长江流域的城市相比了。

再说土地,北京其实在京津沪三大老牌直辖市里,面积是最大的,加上空地也很多。

我家住在北三环,九十年代搬来的时候,过了三环路还是菜地,现在的亚运村也是在亚运会之前都是农田,直到八十年代初,还是真正的农村。

正因为这样,北京在城市建设用地方面显得很奢侈,修最宽的路,盖层数少的房,楼间距、绿化率什么的也很讲究。我不是说这样不好,住在其中当然很舒服,但是土地浪费也很严重,加上规划方面的问题,结果现在突然发现,曾经巨大的土地面积,没有了。

从东面,城区和通县早就连成一片了,现在燕郊都连上了;南面大兴已经一地难求,再修就出北京了;西边石景山本身就是边缘,再西就是山了;北部随着回龙观天通苑和昌平县城连成一片,也没有空间了。

北京虽然面积大,但适合建城的平原却不多,只占总面积的百分之四十五,结果经过三十年的建设,终于没有土地了。

一个城市可以没有农业而靠周边养活,可以没有工业,仅靠商业服务业活的很滋润的城市有的是,但是一个城市没有水,没有建设土地,那她如何发展。

说完了资源,再说说其它方面吧。

首先是教育,这方面是北京的绝对优势,可能大家都说北京因为是首都所以才教育发达,但是想想当年北京是北平的时候,教育在全国范围内还是很强的,是不是最强的我手头没有数据,但最少是最强之一,这点应该没有疑问。

而体现一个城市生活品质的重要参数,医疗、文化、出版等,以及高附加值产业,很大程度上都和教育息息相关。

但是相对的,教育只是获得人才的手段之一,其它还有很多其他方法,而有意思的是,正是因为北京教育的发达,使大量外来高等人才进入北京,稀释了北京本地人口,让北京本身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下降。

其实这个问题在很多大城市也存在,但是在北京特别突出和明显。

可能我的文字表达能力有问题,有些人没看懂,所以回答一些问题。至于有些人戾气很大,这样的回复我之间删除了,就算在网上,就不会好好说话了?

第一,我表明我的身份一方面是因为我自己是北京人,我批评北京评价北京并不是地域攻击,自己骂自己的人毕竟很少吧?其次表明身份是因为我和我的长辈世世代代都居住在这里,还算了解这座城市的历史。

第二,说到凝聚力,稀释这些词,有些人,有些人一下就燃起来了。其实没必要,我的朋友全国各地的都有,河南的,湖北的,浙江的,四川的,福建的,我爱人都是哈尔滨的,你们觉得我会歧视外地人?

我本来想表达的意思是说北京由于种种原因,一很难给后来者身份,二也没有给他们归属感,而这种现象由可观上割裂了这座城市。

第三,我从没有认为北京的潜力仅限于自然资源一方面,但同时也必须认识到,虽然很多人感受不到,但是包括水资源在内的资源。也是可观上很重要的,这点不会因么政策或其它原因改变。

第四,我本人是支持北京进行产业转型的,但同时我也不支持现在这样一刀切的政策,我一直认为这是一种懒政。市场归市场,政策归政策,政策去干涉本应该由市场进行调节的东西,我一不支持,二也认为是事倍功半的。不过话说回来,我支持或反对,有意义吗?

第五,一句话叫别光看贼吃肉,也要看贼挨打。北京作为首都,其中的居民享受到了便利,但相对也有很多不便。也许这种不变不能完全抵消便利,但也不能否认其存在。至于有什么不便,心情好了慢慢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医学专家 发表于 2021-9-30 22:53:15 | 只看该作者
 
上大学、毕业后工作,很多人会纠结选择上海还是北京。八九年前,大学快毕业那会儿,我也有着同样的纠结,然后特地从上大学的城市跑到上海,提前踩踩点,感受一下氛围。最终还是去了北京,当时的想法很简单,北京离家够远,作为南方人对北方有着充足的好奇,以及对北京帝都的憧憬。然而,在北京工作生活7年后,又辗转来到了上海,想法依然很简单,上海离家更近,作为南方人更有亲近感,换个更近的城市体验另一种生活。
所以啊,人是嬗变的,你也不知道下一刻你又将升腾起什么样的想法。不过正是这种变化,才让不可捉摸的未知人生更有期待,不管好的坏的,认准了、选择了就尽管去尝试。
两座城市从风土人情、生活方式和气候环境等多个方面都有其特点。不同性格的两座城,同样的包容,同样的活力,都承载着千万年轻人的梦想。不同的是:北京更适合打拼事业,上海更适合好好生活。这是北京近7年,上海近2年的工作生活经历得出的总结。
气候——北京的暖气,上海的雨季
北京:雨天少。基本不怎么用雨伞,北京街头的姑娘对于太阳的接受度和忍耐度似乎都比较高,也不怎么用太阳伞,所以很少有出门带伞的习惯;干燥。秋季风大,刚去北京那会儿皮肤极干表面一层皮肤泻,后来也慢慢适应些了;暖气。风和日丽的冬日下午,外面零下十几度,穿个居家服在飘窗上晒太阳感觉尤其赞;雾霾。这个问题严重影响生活品质和外出意愿,偶尔pm2.5严重超标的天气,周遭一切灰蒙蒙的感觉很糟糕。
上海:雨一直下。整个冬季感觉天天在下雨,人要发霉的节奏,好在姗姗来迟的春天太美,足以忘却冬天的烦扰。典型的南方城市,城市气候湿润,有江有海,体感温度很舒适,也基本没有雾霾的影响。年纪越大,对空气质量越是看重。
市容:北京的月季,上海的梧桐
北京:冬天的北京,到处灰不溜秋的景象。沿路两天的灌木都被灰绿色的厚布包裹起来,保温抗冻捱过冬日风寒,景观树树叶凋零,仅剩光秃秃的枝桠直插天际,配上胡同里灰砖灰瓦的四合院,以及不远处冰冻着的护城河,也别有一番高冷萧条的韵味;一到春夏交接的四五月天,北京的市花月季盛放,各条大街马路都充满着喜人的五颜六色,那时候的北京也是难得的生态美。
上海:每一条被梧桐树枝繁叶茂撑起来的街道都是诗意的,郁郁葱葱还能防晒防雨,搭配上老上海的红色洋房,以及沿街的各式精致小店,随便一拍都是大片,万种风情。有梧桐树的地方满是风景满载城市人文风情。除了梧桐树,上海的城市绿化也很赞,高架桥基座上常常是爬满了绿油油的藤本植物,街道上的绿化带、景观小品、过街天桥盆栽花卉 等都布置得很精心。
职场:北京的直率,上海的婉约
北京:北京地处华北,大多数人来自华北、东北等,文化和生活方式等偏北方。北京的公司,风格偏直接,比如在会议上,有观点会更直接提出,或许会有争议;北京企业的业务会更多的向全国拓展,从地域上来说,与华北、东北、西北较近,但中国的经济中心在南方,所以也会频繁与南方企业和机构往来合作。尤为重要的一点,整体而言,北京的工作节奏比上海快,一是快节奏的互联网企业聚集,二是在北京这座城市的氛围,工作的成分比生活更多,创业、梦想等也在激励着不少人;
上海:上海的工作节奏更慢,工作是生活的部分。企业氛围偏委婉,会议中你会发现,同事们很注意说话方式,不会得罪任何人,接过话头都很能讲,不痛不痒尽少触及核心和利益关系,维持平和的氛围,对于适应北方职场风格的人有必要转换一下,太直接会偶感水土不服。另外是注重细节,对于小额费用、设计、布置等都是比较细致的,还有就是纠结,做决定也不会太快太直接。
城市空间:北京的大路,上海的小店
北京: 大气。天安门广场、鸟巢、京师九座城门、北大清华等地标都有皇城根、帝都的气象,旷阔。从天安门广场往外一环环铺开,环里环外商业价值和生活气象迥异。故宫、后海、三里屯和中关村是城市最核心地标,分别代表着文化积淀、地域特色、国际时尚和科技前沿。如果想深入了解这座城市,二环以外不适合步行尺度,一是因为城市大,印象深的会是的宽阔笔直道路,二是北方城市,城市绿化景观相对弱些。更重要的是一路上不会有转角的惊喜,比较粗犷,除某些购物中心片区,商业气息不那么浓厚;
上海:洋气。外滩、南京西路、淮海路等,扑面而来是浓郁的小资生活气息。到处是商场、便利店、美食小店、街边服装店,装修有格调和设计感,这座城市非常商业化、现代摩登而又恰到好处,极富美感。每每去外面小逛必定吃和买,地铁站里、小道两旁、小区底商、成片的购物中心,每一处都勾起你的好奇心和消费冲动,忍不住想进去瞧瞧、尝尝。不像北京五六环外常有的城乡结合部气息,上海的商业繁荣、高颜值景观、城市空间设计几乎延续到最边缘的区县,这是一座高度城市化的城市;
美食:北京的随性,上海的精致
北京:一座城市对于“吃”的文化,是这座城市人性格的直观体现。北京的吃,据说有特别讲究的,以满清贵族为代表,但那种与普通百姓很遥远。通常来讲,北京更市井的吃是撸串、涮羊肉、烤鸭、卤煮、爆肚、炸酱面牛肉面等。特别怀念和三五好友聚一桌在夏日夜晚,露天撸串喝扎啤的时光,虽然北京的夜晚看不到星星,但是畅快、自在;或是在冬日夜晚,胡同巷口约一场涮羊肉火锅,掀开厚厚的或透明门帘或军绿色棉被门帘,钻进暖和的屋子,屋外零下十几度清清冷冷,屋里二十度铜锅和人声鼎沸;
上海:上海的吃,比上海有更多选择,高颜值美食店多,分布广,排队也更长,上海人肯花在吃上的心思和时间貌似比北京多。牛蛙火锅、葱油拌面、生煎、大闸蟹、小龙虾等,还有充斥着大街小巷的各式奶茶饮品、轻食、居酒屋、创意餐饮、便利店等等。随时一个转角,可能就隐藏着惊喜。“吃”的表面是口舌之欢,内里是社交人情和圈子。从北京到上海,辗转换一座城市,现在能约吃到一起的人越来越少,虽年纪渐长对于社交约饭的兴趣不如从前,但偶尔来一顿美食犒赏还是很必要,不管一群人还是一个人,上海能照顾你的胃和心情;
北京和上海、南北两座城市,各有性格。在不同状态、不同年龄阶段邂逅有不一样的况味。城市是一个容器,装载的是生活。不管城市如何,也都有人在这里绽放或落寞,逐梦或迷失,享受或煎熬。在我看来,人生就是一场体验,换个城市工作和生活也是拓宽体验的途径。生命由这些体验串联而成,不必刻意追求快乐,深度参与其中就好,一来五味人生少了哪一味都不完整,二来,幸福快乐是个比较级,因为有悲伤、烦恼等,才更能衬托出幸福的难得,这也是为什么难忘的开心时刻来于顺利化解担心、焦虑、压抑等之后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crazyacmilan 发表于 2021-9-30 22:54:01 | 只看该作者
 
中国未来要是只押宝在这两座城市那就完了。什么时候河北人看病不用来北京,安徽人读书不用去上海,中国就真的强大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月沉江南 发表于 2021-9-30 22:54:38 | 只看该作者
 
谢邀。问题太笼统了 你指哪方面?作为魔都人 只想说求学北上 经商南下 就这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排行榜
活跃网友
返回顶部快速回复上一主题下一主题返回列表APP下载手机访问
Copyright © 2016-2028 CTLIVE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西兔生活网  小黑屋| GMT+8, 2024-7-5 0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