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开启左侧

[分享] 为什么比惨反而会伤害抑郁症患者?

[复制链接]
21770 20
魅思新材料 发表于 2021-10-27 17:35:31 | 只看该作者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补充2:
心理强大的人对于别人的不理解一般一笑了之或是根本不会特别在意别人的是否理解,更关注于事情的解决和推进。”

(先原谅我浅薄的言语和不充备的心理知识)
事实上对这句话不能认同。

抑郁症患者患病的诱发因素很多,有一部分是后天事件,人格障碍,性情缔造的社会关系之类的等等。其中有一部分人存在病态缺爱,病态偏执,病态竞争……
甚至还有先天性,严重的还会导致脑部病变,这已经不能单纯的以“内心”来评论一个抑郁症患者了。如“甲亢”患者,他的发脾气,一定是因为性格不好吗?
不同的诱发因素,代表着,或多或少会存在群体并不能对提问者诸如此类的言论放宽心。事实上,正常人遇到挫折,听到这样的回复,也并不一定能够完全放宽心。
而他们的这种不能完全佛系的态度,不代表不强大。
就像一部分人能够面对身体痛苦,病痛折磨,或者面对挫折,可以勇敢,不畏艰难。但是却不能以足够的心态应对身边人的表态和社会关系。

这本身和强大毫无关系。
就算在心理上,我们也可以用“尺有所长寸有所短”来讲。
而且,这句话的“内心强大”太笼统了。是指固若金汤,全方面无死角的心理防线嘛?
我想很难有人完全做到。
或许科学的情绪处理方法,能够帮助人们走出灰暗,帮助人们能够更好的处理情绪,但是需要一定时间。
而且我相信,包括抑郁症患者,哪怕是自闭症。每个人都有他在某些当面强大的表现,只是不同而已。

补充1:
你感到受伤是因为对他给予了希望。

有一个评论者这句话挺好,适合帮助一部分朋友走出这种困境。无知者无罪,纵然他的话令抑郁症患者朋友不舒服,但是我们也可以一笑置之。因为大家明确的知道一件事:彼此之间有鸿沟。同样,希望大家放宽心,这样对病情更有帮助。
但是不代表你必须宽宏大量,作为一个病患从心眼里就能换位思考。

普通人尚且做不到,何况充满自责罪恶的患者。自己的不压抑以及能够勉强维持的社交关系就足够了。然后在这个基础上,逐渐的休养改善。
同样我们不强求别人宽心本身就是一种包容。
现在回到问题本身。我的观点分成了两大部分。
首先,提问者希望自己能够帮助抑郁症患者,就问题本身来看,他非常善良。
主要内容:

第一部分回答,就是希望最大程度的告诉他,针对于人间惨状,交流过程中的一些负面作用。并且不得不承认,很多人有时候明白“无知者无罪”所说的道理,但是往往心里不能第一反应宽慰。
第二部分,他在提问中发出疑问,为什么他们对更惨的人不能帮助。针对于现在部分抑郁症患者,我给出了浅薄的心理分析。状态分别有:自责,罪恶,无能为力,自我厌弃,悲观,感同身受。
以上是我全部观点,可能言语不够委婉,还请见谅。
一下为原回答。
你设身处地的思考一下好嘛?
一个已经觉得自己悲惨到需要死才能解脱的人,然后一般比较敏感。
这个时候,他很难过,你告诉他有的人比你更惨,他们会觉得你轻视了他们的痛苦。
再一个悲观敏感啥事往坏处想的人眼中,“有别人更惨”=“你的苦没那么苦”=“你这点苦能过去的”=“你有点矫情了”
当你说这个的时候,抑郁症患者心里只能对你抱一句“呵呵,你懂个屁。”然而,脾气好的表面上还要迎合你们,“嗯嗯,确实,我这不算啥,哈哈”
麻烦放过他们吧。
我最讨厌的就是“你这还好”,“也没那么严重”,“世上有比你更惨的,多想想他们”
我们承认我们的苦难在正常人的生命中,或许不足为道,但是作为病患,一个生病的人,苦难是一切悲伤与死亡的导火索,哪怕只是一点点小事。
或许只有抑郁症患者了解抑郁症患者。
你想安慰他们的时候,不如耐心多听他们说,偶尔适当附和他们就够了。
他们需要的只是被倾听,需要的是诉说,倒苦水。根本不需要一个不专业的人用语言开导和治疗,一些心理医生长期谈话都没用,更别说寥寥几句安慰,有时候甚至适得其反。
有的言语上的安慰,给病患带的不是负担,就是废话,甚至还会二次伤害。
再说一下,你想问为什么,他们听到有更惨的人,是不开心,而不是去想帮助他们。
当你举例了一些更惨的案例给你的朋友:
1,因为此时痛苦的感情更强烈,超过了同情。
中重度抑郁症发病是非常痛苦和压抑的,可以和正常人的家人死亡,爱情失败,事业重大挫折相提并论,甚至更严重,毕竟正常人不会痛苦到想要用死亡解脱。
几乎每一场发病,差不多也算经历一次生死别离了。这种情况下,万念俱灰,世界都好像和自己没有关系,自己的出生就是一个悲剧,怎么去帮助别人?
2,这些案例产生另一份痛苦—自我厌弃与自责。
①当你说世上会有更惨的人,如上文有的人是觉得可笑讥讽,同时也有一部分人会陷入自卑,自责,罪恶感中。
他们会觉得自己不能正常生活,为家庭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甚至无法独立生活养活自己,而认为自己矫情,觉得自己懦弱,觉得自己充满了罪恶。觉得自己不如人家惨,还生病了,而觉得自己可笑。
一旦陷入这样的情绪泥沼中,他们更会觉得自己卑微,无用,垃圾,以至于发病——自残,自杀,自虐,滥用药物,大吼大叫……
他们的世界只有自己的压抑感,自顾不暇,这个时候你还要让他们去帮助别人,是不可能的。
②大部分正常人或许会产生怜悯而帮助悲惨的人,实在无能为力也不会过分苛责。
而一部分抑郁的人,会产生强烈的同情心,甚至感同身受(很多患者共情能力非常强),觉得自己好像也经历了那种苦难。
有一些人觉得自己无能为力,不能帮助那些人,而产生严重自责感!!!属于超我的范畴。
有一部分会更悲观,会觉得世界如此的灰暗,人生如此艰难。
这种自责感,感同身受,悲观也会导致发病。
(ps:抑郁患者认为无能为力,有一种是因为严重低估了自己的能力,他们很悲观,就算他们想要帮助别人,但是认为自己没有能力帮助,懂了吗?甚至悲观,觉得自己的帮助杯水车薪。)
——来自获得双相情感障碍的病患


上一篇:抑郁情绪,是一种什么感觉?
下一篇:如何克服工作焦虑
@



1.西兔生活网 CTLIVES 内容全部来自网络;
2.版权归原网站或原作者所有;
3.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
4.若涉及侵权或有疑义,请点击“举报”按钮,其他联系方式或无法及时处理。
 

精彩评论20

正序浏览
跳转到指定楼层
沙发
彪记人生 发表于 2021-10-27 17:36:19 | 只看该作者
 
补充2:
“心理强大的人对于别人的不理解一般一笑了之或是根本不会特别在意别人的是否理解,更关注于事情的解决和推进。”

(先原谅我浅薄的言语和不充备的心理知识)
事实上对这句话不能认同。

抑郁症患者患病的诱发因素很多,有一部分是后天事件,人格障碍,性情缔造的社会关系之类的等等。其中有一部分人存在病态缺爱,病态偏执,病态竞争……
甚至还有先天性,严重的还会导致脑部病变,这已经不能单纯的以“内心”来评论一个抑郁症患者了。如“甲亢”患者,他的发脾气,一定是因为性格不好吗?
不同的诱发因素,代表着,或多或少会存在群体并不能对提问者诸如此类的言论放宽心。事实上,正常人遇到挫折,听到这样的回复,也并不一定能够完全放宽心。
而他们的这种不能完全佛系的态度,不代表不强大。
就像一部分人能够面对身体痛苦,病痛折磨,或者面对挫折,可以勇敢,不畏艰难。但是却不能以足够的心态应对身边人的表态和社会关系。

这本身和强大毫无关系。
就算在心理上,我们也可以用“尺有所长寸有所短”来讲。
而且,这句话的“内心强大”太笼统了。是指固若金汤,全方面无死角的心理防线嘛?
我想很难有人完全做到。
或许科学的情绪处理方法,能够帮助人们走出灰暗,帮助人们能够更好的处理情绪,但是需要一定时间。
而且我相信,包括抑郁症患者,哪怕是自闭症。每个人都有他在某些当面强大的表现,只是不同而已。

补充1:
你感到受伤是因为对他给予了希望。

有一个评论者这句话挺好,适合帮助一部分朋友走出这种困境。无知者无罪,纵然他的话令抑郁症患者朋友不舒服,但是我们也可以一笑置之。因为大家明确的知道一件事:彼此之间有鸿沟。同样,希望大家放宽心,这样对病情更有帮助。
但是不代表你必须宽宏大量,作为一个病患从心眼里就能换位思考。

普通人尚且做不到,何况充满自责罪恶的患者。自己的不压抑以及能够勉强维持的社交关系就足够了。然后在这个基础上,逐渐的休养改善。
同样我们不强求别人宽心本身就是一种包容。
现在回到问题本身。我的观点分成了两大部分。
首先,提问者希望自己能够帮助抑郁症患者,就问题本身来看,他非常善良。
主要内容:

第一部分回答,就是希望最大程度的告诉他,针对于人间惨状,交流过程中的一些负面作用。并且不得不承认,很多人有时候明白“无知者无罪”所说的道理,但是往往心里不能第一反应宽慰。
第二部分,他在提问中发出疑问,为什么他们对更惨的人不能帮助。针对于现在部分抑郁症患者,我给出了浅薄的心理分析。状态分别有:自责,罪恶,无能为力,自我厌弃,悲观,感同身受。
以上是我全部观点,可能言语不够委婉,还请见谅。
一下为原回答。
你设身处地的思考一下好嘛?
一个已经觉得自己悲惨到需要死才能解脱的人,然后一般比较敏感。
这个时候,他很难过,你告诉他有的人比你更惨,他们会觉得你轻视了他们的痛苦。
再一个悲观敏感啥事往坏处想的人眼中,“有别人更惨”=“你的苦没那么苦”=“你这点苦能过去的”=“你有点矫情了”
当你说这个的时候,抑郁症患者心里只能对你抱一句“呵呵,你懂个屁。”然而,脾气好的表面上还要迎合你们,“嗯嗯,确实,我这不算啥,哈哈”
麻烦放过他们吧。
我最讨厌的就是“你这还好”,“也没那么严重”,“世上有比你更惨的,多想想他们”
我们承认我们的苦难在正常人的生命中,或许不足为道,但是作为病患,一个生病的人,苦难是一切悲伤与死亡的导火索,哪怕只是一点点小事。
或许只有抑郁症患者了解抑郁症患者。
你想安慰他们的时候,不如耐心多听他们说,偶尔适当附和他们就够了。
他们需要的只是被倾听,需要的是诉说,倒苦水。根本不需要一个不专业的人用语言开导和治疗,一些心理医生长期谈话都没用,更别说寥寥几句安慰,有时候甚至适得其反。
有的言语上的安慰,给病患带的不是负担,就是废话,甚至还会二次伤害。
再说一下,你想问为什么,他们听到有更惨的人,是不开心,而不是去想帮助他们。
当你举例了一些更惨的案例给你的朋友:
1,因为此时痛苦的感情更强烈,超过了同情。
中重度抑郁症发病是非常痛苦和压抑的,可以和正常人的家人死亡,爱情失败,事业重大挫折相提并论,甚至更严重,毕竟正常人不会痛苦到想要用死亡解脱。
几乎每一场发病,差不多也算经历一次生死别离了。这种情况下,万念俱灰,世界都好像和自己没有关系,自己的出生就是一个悲剧,怎么去帮助别人?
2,这些案例产生另一份痛苦—自我厌弃与自责。
①当你说世上会有更惨的人,如上文有的人是觉得可笑讥讽,同时也有一部分人会陷入自卑,自责,罪恶感中。
他们会觉得自己不能正常生活,为家庭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甚至无法独立生活养活自己,而认为自己矫情,觉得自己懦弱,觉得自己充满了罪恶。觉得自己不如人家惨,还生病了,而觉得自己可笑。
一旦陷入这样的情绪泥沼中,他们更会觉得自己卑微,无用,垃圾,以至于发病——自残,自杀,自虐,滥用药物,大吼大叫……
他们的世界只有自己的压抑感,自顾不暇,这个时候你还要让他们去帮助别人,是不可能的。
②大部分正常人或许会产生怜悯而帮助悲惨的人,实在无能为力也不会过分苛责。
而一部分抑郁的人,会产生强烈的同情心,甚至感同身受(很多患者共情能力非常强),觉得自己好像也经历了那种苦难。
有一些人觉得自己无能为力,不能帮助那些人,而产生严重自责感!!!属于超我的范畴。
有一部分会更悲观,会觉得世界如此的灰暗,人生如此艰难。
这种自责感,感同身受,悲观也会导致发病。
(ps:抑郁患者认为无能为力,有一种是因为严重低估了自己的能力,他们很悲观,就算他们想要帮助别人,但是认为自己没有能力帮助,懂了吗?甚至悲观,觉得自己的帮助杯水车薪。)
——来自获得双相情感障碍的病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ra9hztyxa 发表于 2021-10-27 17:36:45 | 只看该作者
 
抑郁症患者的真实心态是这样的

“本人去年确诊为重度抑郁,我今年才18岁,最近在网上看到好多十几岁就得了癌症的同龄人,我真的好心痛!
“我太理解年纪轻轻就得绝症的感觉了,我好想给他们一些帮助!可我发现自己什么都做不了,我这个废人连自己都帮不了,还想帮助别人?真的太可笑了……我活着还有什么用?
“以前癌症很少见的,现在这个社会怎么了?这个世界还会好吗?
(以上内容改编自真实案例,为尊重当事人,仅保留了框架,对细节进行了剔除或改编。)


 第1张图片

从上面案例我们可以看到,抑郁症患者不是不想帮助比他们更惨的人,相反,他们都很有爱心,非常善良;但他们没有行动的能力去帮助别人,这会让他们产生更多的自我攻击,让他们陷入更深的绝望之中。
所以这是个很好的问题。题主这一问,实际上问的是抑郁症患者的内心世界到底是怎样的。
下面就给大家深入剖析一下抑郁症患者的内心世界。
当我们了解了抑郁症患者的内心世界,我们才会知道如何“安慰”他们,如何与他们交流。
回答最后我会贴一些抑郁症患者拍的照片,让大家可以顺着图像带来的直观感受,走到抑郁症患者的心里面去。

带你们看看抑郁症患者发病时的内心世界:

哪些人容易患抑郁症呢?认知疗法创始人贝克(Aaron T. Beck)提出,容易患抑郁的人对自己、他人和世界产生了不准确且没有帮助的核心信念,而这些信念是他们从自身的经历中学到的。
这些信念,可以长期处于休眠状态,但会被对患者来说具有特殊意义的生活事件激活。
那么有哪些有害的核心信念?
一般来说都是“自己不值得被爱”、“自己毫无价值”、“自己好无助”和“自己好无能”等信念。[1]
所以,抑郁症患者是持续使用“功能不良”或“功能出错”的方式来看待世界的,抑郁症患者的内心世界和普通人是完全不同的。
即使抑郁症患者处于康复期,他们的世界观表面上已经趋于正常,但抑郁症已经给他们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小小的情绪变化都可以让他们产生强烈的负性想法,就像一个火星就可以让高浓度的煤气爆炸一样。
这背后的根本原因,是抑郁症患者和普通人在处理抑郁情绪的方式上,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普通人会把情绪转向外部世界,而抑郁症患者在情绪低落或者出现抑郁情绪的时候,把注意力转向自身。
把注意力转向自身,称为“反刍型反应风格”(Nolen-Hoeksema)。
在美国加利福利亚的罗马普列塔地震后,一项对人们反刍风格的研究[2]表明,有反刍型反应倾向的人在地震后的抑郁得分是最高的。其后有一系列的研究都表明了同一个事实:陷入某种情绪后反反复复思考(反刍型反应风格)的人的抑郁时间会增加,而努力想办法摆脱负性思考的人的抑郁情绪更短暂。
既然反刍有这么多的危害,那为什么抑郁症患者依然要反刍呢?
因为他们相信,反反复复思考可以更好地理解到自己的情绪,也有助于自己解决自己的问题——但事实上,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反而下降得很厉害。
他们似乎出现了一种感觉,那就是自己已经快要解决这个问题了,只需要继续进行反刍,就会出现突破性进展啦!于是这种感觉让他们加倍地反刍。正如开头提到的案例,当事人被负性事件激发后就是如此进行反刍思维的。
再举个例子吧!
Sarah是个抑郁症患者。
一个很普通的傍晚,她做好晚餐,打开电视,等着老公回来一起看披荆斩棘的哥哥,但老公却在微信上说加班要晚点回家。
本来这是很平常的事,Sarah想那就一个人看电视吧。但正当她削苹果的时候,一种特别不好的感觉忽然抓住了她的心,那就是:“老公不会在外面有人了吧?”
Sarah非常想摆脱这个念头,但是做不到,她想起了更多老公出轨的蛛丝马迹,比如老公最近忽然开始换香水了,而且买了好几种香水换着用;比如上个月自己过生日,老公迟到了整整1小时,而且也含含糊糊没给一个解释,等等。
紧接着,老公在KTV搂着女人唱歌的画面,在Sarah脑袋里不由控制地升起,栩栩如生。
然后,她看到了接下来将会发生的事:分床睡、分居、卖房子离婚、自己必须找工作、生活水平大幅下降、生病没人照顾……然后Sarah的情绪从愤怒转向了抑郁,她想起了自己的童年那些悲惨没人照顾的日子,想起了自己以前找工作被拒的场景,越来越悲伤和无力。
她陷入了飓风一样循环深入且不可自拔的思考之中:自己为什么会这么不幸?为什么自己已经如此努力了,还是挽留不住老公的心?自己到底做错了什么才把老公逼到外面去找人的?等等等等。
Sarah陷入了无休无止的反刍思维模式,她的情绪、想法和躯体感觉完全崩溃掉了。她感到自己浑身无力,冷汗直冒,恶心反胃。
……
让我们来复盘这件事。
如果说,“老公说加班晚点回家”这件事是负性事件的话(其实这更像是中性事件),那么是Sarah的处理这个负性事件的方式导致了她的崩溃,而不是负性事件本身。
她的思维方式、思维结构、负性情绪——想法——想象——躯体感觉的模式,共同起了作用,让她以这样的方式来对负性事件作出反应。
反刍倾向、负性想法的易得性、情绪对躯体感觉影响的负性反馈通路,三者共同起作用,让Sarah陷入了糟糕的状况之中。
我们可以看到,如果Sarah不切断反刍思维的负性反馈链条,那么她就很有可能从此处滑向抑郁的深渊。
再来个例子。
枭莽给老兄弟欧西打电话帮个小忙,但欧西不接电话,怎么打都不接,这之前发了微信也不理。
过了一周欧西回电话了,说是出去浪了一周,电话没怎么看。但枭莽怎么也不相信这个说法,其实他的内心早已经进行了一周的反刍,陷入了非常糟糕的抑郁情绪之中,他们的友谊小船就要翻了。
这一周以来,枭莽在反刍些什么呢?
内容很复杂,但大体都是围绕着如下主题进行的:
“欧西是多年老哥们了,按理说他第一时间看到电话就该回我,而且微信上也不至于不理我,更不可能说不帮我这个小忙。但事实不是这样!事实是他不理我了!”
所以枭莽一定要想明白,“我到底做错了什么让他这样对我?我为什么总是被人如此对待?我难道天生自带被朋友背叛和错待的体质?”
这就是典型的反刍,而这种反刍思维的核心,叫做“差异监视器”。
差异监视器的作用,就是不断对自身状况和当前环境做出监控和评估,然后将它们与我们渴望或需要的那种理想环境进行对比。
一旦发现这里面有差异,差异监视器就会让我们想办法减少这种差异。
枭莽的差异监视器反反复复探测到“欧西该马上回电话”和“事实上欧西没回电话”的差异,每天都警报大作,于是让他反反复复做出努力来缩小这个差距。
这个努力是什么呢?
首先外部行动上的努力已经失败了,别人就是不回电话,你也不可能直接上别人家里敲门去啊。于是,只能进行内部思维上的努力——找出是什么原因出现的理想和事实的差距,于是,无休无止的反刍就开始了。
于是,枭莽的负性情绪积累得越来越多,甚至躯体反应也慢慢出现了。
我们要知道,人的心理活动不是简单和线性进行的,它是多模块和多模式运作的,非常复杂。但大脑活动的核心模式也就那么几个,主要是行动模式和存在模式等。但这些模式就像汽车档位一样,如果切换到某个模式,那么其他模式就不大可能起作用了。
抑郁发作阶段的行动模式,和一般人不一样的。
此时,行动模式处于高度激活的状态,而且几乎没办法切换到其他的模式。
这就好比一辆车,它只有一路狂奔这个选项,没办法减速,那迟早会出事。
那行动模式是什么意思呢?
行动模式,其实说的就是反刍的思维状态。抑郁症患者的行动模式,就是通过前面讲的差异监视器对“目标”和“现状”进行检测,找出差距,并通过“反刍”来缩小差距。
但大家都能看得出来,大多数的现实差距是根本没办法通过反刍思维进行弥补的。换句话说,我们不可能凭空把一件事情想好,当然,也不可能凭空把一件事情想坏。事实上,真正有效的行动才有可能缩小差距,想是没用的。
但抑郁症患者的行动模式摒弃了实际的、外部的、可行的行动,而把所有行动都局限在自己的头脑之中。于是,出问题的行动模式让抑郁症患者产生了“不得不”、“必须”、“应该”、“不这样就完了”等紧迫的感觉,然后用反刍来解决这些问题。于是,负性情绪——躯体反应的负性反馈链条就建立起来了,这个负性反馈链条在反刍思维中不断得到强化,最终,抑郁症状加剧。
简单梳理一下这个过程,那就是:
    负性事件和负性情绪出现→ 差异监视器启动→ 行动模式开启→ 功能不良的核心信念让抑郁患者将行动局限于内部→ 反刍思维开启→ 反刍思维带来更多的负性情绪和躯体反应→ 出现更多的负性事件(认知层面)→ 无休止的负性循环链条开启→ 回到循环之初 ……
给大家作个图可能表示得更加清楚:


 第2张图片

综上所述,这就是为什么不能去“激励”抑郁症患者的原因。因为激励事件很有可能被抑郁症患者解读为负性事件,从而导致无休止的负性循环链条的开启,最终导致抑郁症状的加重。

更大的视野——不同心理学流派对抑郁心理的看法,以及这些流派各自的局限性:

积极心理学创始人塞利格曼(Seligman)将抑郁症称为精神病学上的“普通感冒”,因为它的确诊率非常高[3]。所以,并不需要你去告诉抑郁症患者,他不是最惨的人——抑郁症本身并不可怕,太常见了。但社会对这个病的了解程度,远远比不上这个病的流行程度。
这当然不能全怪社会,因为抑郁症本身就很复杂,不同流派的心理学就对抑郁症有着不同的切入点和不同的看法,当然,也有着各自的局限性。
下面,对各种流派的看法做一个全面而简单的展示。相信这能让我们获得更大的视野,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到抑郁症患者的内心世界。
行为主义心理学的看法:
行为主义认为抑郁症是人与环境互动的结果。
操作性条件反射指出,环境中正强化的减少或消除,将会引起抑郁症[4]。比如失业诱发的抑郁症,是因为和他人的积极强化——比如和喜欢的人在一起——被减少或消除了,整日宅家,郁郁寡欢。
又比如亲人的去世导致的抑郁。亲人本身是积极强化的重要来源,这个来源消失掉以后,其他的积极强化来源,就只剩下亲戚朋友的同情和关心等。
但是,这些来自亲友的积极强化来源,往往会对适应不良的行为进行强化,适应不良行为有比如哭泣、抱怨和谈论自杀等。这就会导致患者会进一步疏远亲友,于是积极强化的来源就更少了,患者于是在社会中变得更加孤立、变得更不快乐,最终患者进入了抑郁症的恶性循环之中。
如果患者的人格结构僵化,并且缺乏社交技巧的话,他就没有能力对自己作出调整,没有能力去寻找新的强化来源。于是,患者将被困在这个螺旋式下沉的负性循环之中。
那么,按照行为主义的看法,如果亲友对抑郁症患者进行不恰当激励,那么这只会加重患者的不良行为,比如自责、悲伤和哭泣等。这又会反过来导致患者对亲友的疏远,陷入更深的抑郁旋涡之中。
行为主义最大的问题,是无法很好地解释内源性抑郁。也就是说,这个理论可以对外部刺激导致的抑郁症作出解释,但无法解释没受到任何刺激,但依然患上抑郁症的情况。
另一个问题,是行为主义没有考虑到认知方式对情绪带来的影响。
心理动力学的看法:
在上世纪60年代,心理动力学理论是心理学的主流。在那个年代,抑郁症被看作是:
    内向的愤怒。[5] 爱的对象的丧失造成的内摄。 严厉的超我要求。[6] 过度自恋,口唇期个体需求。[7] 自尊的丧失。[8] 一岁以内母子关系的剥夺。[9]
弗洛伊德提出,许多抑郁症都是由生物学因素引起的,某些抑郁症可能与父母的去世和忽略有关系,抑郁症就像悲伤一样,都是对失去重要关系的反应。
但是抑郁症和悲伤有个重要的区别,那就是抑郁症患者会认为自己糟糕透顶、一文不值,而悲伤的人不会有这样的自我认知。后来,弗洛伊德修改了他的理论,指出抑郁只是过分严厉的超我引发的。
不管怎样,在上述语境下,如果亲友对抑郁症患者进行不恰当的激励,只能带来更严重的内向愤怒或悲伤、带来更严厉的超我要求、带来更大的自尊丧失。
心理动力学理论的局限很多,比如很难进行科学的检验。心理动力学的很多核心特征都无法在操作层面以足够的精度去定义,从而进行真正的实证研究。
社会心理学家哈罗德·门德尔森(Harold Mendelsohn)在1990年对心理动力学理论作出如下评论:
“许多作家(指心理动力理论的学者)描绘的关于抑郁症的印象派图景都有一个显著特点,那就是它们具有艺术气息,而不是具备着科学的气息。”
心理动力学的另一个局限性是对幼儿经历的太过重点强调,这将导致临床医生忽略了抑郁症的其他方面。
认知心理学的看法:
认知心理学偏重于考察认知,而不是行为。
认知心理学认为,抑郁症是思维过程中的系统性负性偏见造成的,认为抑郁症的情绪症状、行为症状和躯体症状都是由认知失常引起的。
贝克确定了引发抑郁症的三种机制:
    认知三元组(消极自动思维)。 消极的自我模式。 逻辑错误(即错误的信息处理)。
抑郁症患者认为自己是无助的、无价值的、不合时宜的。他们用消极和失败的方式来对事件作出解读,并且将整个世界都看作是无法处理的障碍。他们认为未来没有希望,因为自身毫无价值,所以他们没有任何改善现实的能力。


 第3张图片

贝克的认知三联征,图源:simplypsychology.org

以上三个部分的相互作用会干扰正常的认知处理过程,导致感知、记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受损,人会变得沉迷于消极想法。


 第4张图片

贝克的认知三联征,图源:simplypsychology.org

贝克认为,由于创伤事件,抑郁症患者可能在童年时期就获得了消极负面图式。
可能导致负面图式的经历包括:
    父母或兄弟姐妹的死亡。 父母的拒绝、批评、过度保护、忽视或虐待。 在学校遭受欺凌或被同龄人排斥。
具有消极自我图式的人容易在思维中犯逻辑错误,他们倾向于选择性地关注负面信息,从而忽略正面积极的信息。
贝克发现,抑郁症患者具有许多的逻辑错误或认知错误,比如:
    武断推论。在缺乏证据的情况下得出否定结论。 断章取义。专注于一切情况的最坏方面。 最大化和最小化。将问题放大,将解决方案缩小。 罪责归己。认为负性事件是自己的错。 二分法思维。非黑即白,非对即错,没有中间地带。
贝克相信,以上种种想法或思维方式,会变成持续存在的自动思维。
我们可以看出,根据认知理论,如果亲友对抑郁症患者采取不恰当的激励,首先会让患者对自己做出更大的负性评价,也会让他们陷入更大的逻辑错误和认知错误之中——比如二分法思维、断章取义;甚至还会让他们认为,那些比自己更惨的人的处境和自己也有关系。所以,激励法是万万不可取的。
认知理论的局限性是,目前对认知过程的确切作用依然没有确定。
也有看法认为,认知理论的认知不良,只是抑郁症的症状,而非原因。
人本主义的看法:
根据马斯洛[10]的说法,人类的需求之中,最重要的就是自我实现的需求——即实现自身的潜力,而这种需求如果被阻断,那么就有可能导致抑郁。
有以下三种情况导致需求的阻断:
    父母并不是给予孩子无条件的爱,而是给这份爱加上一些附加条件。 为了取悦他人,有的小孩可能会否认真实的自我,并且投射出他们想成为的人的样子来。然而,真正的自我与假装的那个人之间有着很大的分裂,这种分裂会导致对自我的怨憎。 痛苦的人际关系、无法带来成就感的工作、名存实亡的婚姻等也有可能阻断自我实现。
对抑郁症患者进行不恰当的激励,反而会增加患者自我实现的阻力,因为这种不切实际的激励让患者难以消化,让他们无法将激励转化为切实可行的行动,反而会进一步削弱患者存在的价值感。

任务积极网络、任务消极网络——抑郁症心理的神经学解释:[11]

根据神经学的观点,大脑之中和抑郁症相关的神经网络是广泛分布的。
这些神经网络称为任务消极网络(Default mode network, DMN),它被称为心灵的暗能量,它干扰任务导向的大脑行为,并且消耗大脑有限的注意资源。
那我们会好奇,这种不好的东西为什么会在进化中留存下来?
这个网络的作用是对大脑进行保护,它在精神健康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在人休息的时候,任务消极网络就开始激活,脑袋里对过去的回忆、对未来的想象、对带有道德色彩的社会情绪的感受等开始出现。任务消极网络是一种对大脑内部心理过程的聚焦。
但过度激活任务消极网络将引发一系列抑郁症的心理事件,比如自由联想增加、注意力涣散、白日梦等等。
另外一个主要的神经网络叫做任务积极网络(Task positive network,TPN),它负责募集和使用内部和外部、消极和积极的大脑资源来完成特定的任务。
任务积极网络和消极网络之间会相互抢占资源,但同时又相互制衡。
从神经学的角度来说,任务积极网络聚焦于任务的完成,任务消极网络聚焦于内部心理活动,而这两者之间如果达到动态平衡,那么人就出现健康良好的心理状态。
抑郁症大脑神经的主要工作机制就是:任务消极网络被长期过度地激活,任务积极网络被长期抑制。
从神经学的角度我们可以看出,对抑郁症患者进行不恰当地激励,并不能激活处于潜伏和压抑状态的任务积极网络,反而会对积极活跃的任务消极神经网络造成更大的刺激,这会导致患者陷入更深的抑郁。

我们该对抑郁症患者说些什么?

注意:下面括号里的内容不是对话内容,只是说明性文字。
    你想聊会吗?如果想聊聊,我随时都在哦。 我今天可以做些什么来帮帮你呢?(或者)我可以帮忙吗?我能做什么呢? (有时候你不需要说任何话,好好倾听就行了。) 我也不知道该怎么办,但我相信我们可以一起面对,一起来解决这个问题。 我知道你现在感觉不太好,但我希望一切都会好起来。 你有没有想过看看医生呢?(提供有用的支持) 这是我们之间的私密聊天,没有人会知道的。 如果我说错话了,我给你道歉,对不起。我们继续聊聊好吗? 我看到你最近做得很好啊!你是不是感觉要好些了呢? 你想不想我们一起做点什么别的呢?(将关注焦点从抑郁的内容转移开) 你感觉怎么样呢?我无条件支持你哦,你有什么都可以给我说。 我很担心你,我想你可能需要一些专业帮助了,这样说不定会让你感觉好一点。 我给你讲一下我到底喜欢你什么吧!太多了,你要有点耐心听哦! 我真的很想多和你在一起呢!我们一起散散步,吃点宵夜,看看电影好吗? 你不是一个人,好多人都有抑郁症,这就是一种病而已。 抑郁症是可以治好的,我们一起去求助吧。 运动一下可能会更好哦,你如果想运动就叫上我,我们一起去吧。
最好不要这样说:
    想想开心的事不就好了,我真不明白你有什么好抑郁的。(灵魂深处的暴击) 一切都会好起来的,我保证。(患者会觉得被敷衍了,你没办法保证任何事) 我都戒酒了,你这个抑郁不是小问题吗?(加重抑郁患者的自我谴责) 还有很多人比你惨呢,你想想怎么帮助那些人吧!这样你就不会抑郁了。(正如题主的问题) 我知道你的感受。(你不知道的) 振作起来。(空洞,缺乏同理心) 忘掉那些不愉快的事情吧,走我们出去喝酒!(让患者觉得不被理解)
上面这些句子,并不是教大家如何说话,只是举一些例子,希望能够让大家举一反三,知道抑郁症患者内心的一些真实想法,从而更好地和她们交流。
但最重要的,还是需要我们尽可能多地去了解抑郁症患者的内心世界。
当我们真的走进了那个神秘的世界,我们自然能够和抑郁症患者产生深切的共情,产生强烈的情感连接纽带,这样一来,交流就肯定不是问题啦。
本回答强烈建议收藏,如果能随时拿出来看看,这将对我们了解抑郁症患者的内心世界带来很大的帮助。

文末福利:抑郁症患者拍的照片。让图片带大家走进抑郁症患者的内心。

Gabriel Isak是位抑郁症患者,这位现居旧金山的瑞典摄影师,用摄影来描绘超现实的风景,他的摄影灵感来自于他的“梦想和内心世界”。
他说:
“我从抑郁症中学到的最重要的一课,就是不要害怕它,而是要找出自己能从抑郁症里面得到什么。当我抑郁的时候,总是将抑郁和黑暗当成消极的东西,但当我康复后,我发现自己从抑郁症里面学到很多东西,抑郁症给我的新生活带来了许多的光明。”
下面是他的摄影作品,请欣赏。


 第5张图片

@Gabriel Isak

 第6张图片

@Gabriel Isak

 第7张图片

@Gabriel Isak

 第8张图片

@Gabriel Isak

 第9张图片

@Gabriel Isak

 第10张图片

@Gabriel Isak

 第11张图片

@Gabriel Isak

 第12张图片

@Gabriel Isak

 第13张图片

@Gabriel Isak

 第14张图片

@Gabriel Isak

 第15张图片

@Gabriel Isak

 第16张图片

@Gabriel Isak

 第17张图片

@Gabriel Isak

 第18张图片

@Gabriel Isak

 第19张图片

@Gabriel Isak

 第20张图片

@Gabriel Isak

 第21张图片

@Gabriel Isak

另外,我最近做了一个比较全面的《抑郁简易自助手册》,里面有更多关于抑郁症康复的信息:
抑郁简易自助手册
最后,感谢大家的阅读!原创不易,还请点个赞!谢谢!
我会帮你远离痛苦,关注我,我是@芊芊
免责声明:
本文参考和引用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本文医学部分论点论据皆为引用。本文内容仅为科普知识和个人理解,不能作为任何医学临床诊断和治疗的参考,亦不可代替医生的治疗诊断和建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hy990762 发表于 2021-10-27 17:37:13 | 只看该作者
 
第一种,比我惨的人都没得抑郁,那我有什么资格呻吟?他比我惨都没得抑郁。你是在嘲讽我屁大点事就要死要活一点都不坚强吗?
第二种,比我惨的人也得了抑郁,同病相怜,也没什么值得高兴的。
抑郁症的消极心境让我过于集中在自己消极的事情上面,没多余的精力顾及其他。我已经被折磨得够够的了,你跟我搁这比惨有什么用?他惨不惨与我何干?他比我惨能治好我的抑郁吗?他惨不过我能治好他的抑郁吗?
抑郁症抑郁症,都生病了,如何帮助他人?我倒是有帮助他人的时刻,当我自己万念俱灰的时候,我不是向外界索要帮助,我是帮助别人去了,我想死,就奔走相告呼吁自杀干预,就开始分享抑郁知识。我这真的是在帮别人吗,我感觉我是在装作一副关心别人的模样讨要别人对我的关心。
这提问者的奇葩思路就和我的母上大人一个样,她说别人家姐姐如何操持家务做家庭小主人,说她自己如何艰难备孕生下我,说山区里的娃娃如何励志如何坚强,就差把我送去乡下劳改了。她说我一点都不惨,吃得饱穿的暖,生在福中不知福,贫困山区的孩子没学上天天干活还吃了上顿没下顿。我还不够惨吗,被家庭暴力不惨吗,被sr,wx,qh不惨吗,被欺负不惨吗,难道我吃饱喝足我就幸福得要死了?我为什么要管别人惨不惨?比惨能治病要精神科医生干什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jencs 发表于 2021-10-27 17:37:32 | 只看该作者
 
以我个人角度来回答一下。
我病了,缺失了对抗逆境的能力,任何一件不如意的小事都很痛苦,它是放大镜,任何悲惨的事都被无限放大,甚至于我的精神出现了退行,像个孩子希望得到偏爱。
悲惨的感觉放的太大了,好像我是最惨的人,我知道,从现实来说,很多人比我惨,可是这种无限放大的感受到的悲惨不会轻于任何人。听起来就像无病呻吟,连我自己都觉得可笑,我陷在绝望里很久了。
我的朋友你举了例子,你告诉我谁谁比我更惨,而我根本不知道怎么阐述这种该死的痛苦,这太荒谬了,不可被人理解,也不可被我自己理解。
不是谁比我惨,而是这种荒谬让我更想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溟濛——雨 发表于 2021-10-27 17:37:40 | 只看该作者
 
1.别人比我惨和我有什么关系?难道你会因为别人更惨而沾沾自喜吗?你是不是人品有问题www。好吧玩笑就到这里。
主要问题在于,别人过得更惨,正说明这世界上的不公和不幸实在太多,只能说明人生苦短、毫无意义,不如一了百了。
再者,人总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理论上,人总是能找到比自己还惨的人。如果你要求抑郁症患者从比惨中得到宽慰,那等于变相剥夺他表达情绪或郁积情绪的权利……何况人其实做不到这样,情绪可以直接影响身体健康。
2.抑郁症是一个剥夺人身体和精神活力的疾病,否则也不会因为用药就能改善症状。你要一个连饭都懒得吃、路都走不动、澡也懒得洗,成天只能躺着的人去帮助比他不幸的人?一、这不现实;二、这不合理。人只有自身能量强于他人的时候才能给他人带来真正的帮助,即便是两个同样落魄的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最男人剑哥 发表于 2021-10-27 17:38:09 | 只看该作者
 
你瘫痪了,有人跟你说你这好的去看别人都植物人了,我觉得你没揍死他是你教养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sherryi 发表于 2021-10-27 17:38:49 | 只看该作者
 
我瘸了,你跟我说还有人瘫痪了呢。啊?我该高兴吗?
我头疼得都眼冒金星脑子嗡嗡了,你跟我说那有人晕过去了,我有力气去希望自己能帮他吗?
哪壶不开提哪壶,你得先正视人家是得病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小阳狂顶德华 发表于 2021-10-27 17:39:09 | 只看该作者
 
我重度抑郁症时期,每次被人讲故事,都会这样回复:
“既然他也很痛苦,为什么不去死呢?”
对方都会哑口无言。
因为在患者眼里,世界就是个垃圾,巴不得远离。
有些患者就算觉得世界美好,别人经历了痛苦的事还能振作,自己却每天抑郁,别人配得上世界,自己是个垃圾,配不上世界。
因为自我评价过低,当然不会觉得自己有能力帮助别人,别人比自己强大,自己有什么资格帮别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先生刘在路上 发表于 2021-10-27 17:39:51 | 只看该作者
 
博尔赫斯有一句话好像是这么说的:“如果我确实在受难,那么知道他人也在受难又对我有何益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排行榜
活跃网友
返回顶部快速回复上一主题下一主题返回列表APP下载手机访问
Copyright © 2016-2028 CTLIVE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西兔生活网  小黑屋| GMT+8, 2024-9-12 2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