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开启左侧

[问答] 日本为什么不夹击苏联占领西伯利亚,解决石油问题反而去打 ...

[复制链接]
91847 20
TC_Sven 发表于 2021-11-6 20:44:39 | 只看该作者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秋明油田,1964年5月投产;秋明州距呼伦贝尔直线距离3610km,作为对比,达尔文到悉尼直线距离3135km,上海到乌鲁木齐3277km。
就算日本有足够先进的石油钻井技术,一到秋明就能钻出油;远东军区的130万人全部就地投降,日本爬也爬不到秋明,爬到了秋明油也运不回去。二战苏联的主要石油产区在巴库,难到要英勇无敌、在西伯利亚干涉时期被没建制的民兵打回朝鲜的IJA继续爬2169km与德军会师?
关特演皇军怎么说的?“参谋本部估计,苏联远东军约有30个师,兵力约70万人、坦克2700辆和飞机2800架,再鉴于苏军在张鼓峰和诺门罕等事件中展现出的战斗力,宜于其兵力减少过半、坦克与飞机减少至三分之二时,再以兵力优势发动进攻。”然而远东军区什么时候人数少于60万了?哪怕是装备落后了,BT-7跟蝗国97还不是同等装备,再加上苏联一贯的大口径火炮习惯,关特演够送几次?
实际上秋明到呼伦贝尔可不止3610km:

日本为什么不夹击苏联占领西伯利亚,解决石油问题反而去打 ... 第1张图片

日本为什么不夹击苏联占领西伯利亚,解决石油问题反而去打 ... 第2张图片
从呼伦贝尔到秋明,行军距离至少为4880km。如果要去巴库的话:

日本为什么不夹击苏联占领西伯利亚,解决石油问题反而去打 ... 第3张图片
不多,8000km吧。
作为对比:

日本为什么不夹击苏联占领西伯利亚,解决石油问题反而去打 ... 第4张图片

日本为什么不夹击苏联占领西伯利亚,解决石油问题反而去打 ... 第5张图片

日本为什么不夹击苏联占领西伯利亚,解决石油问题反而去打 ... 第6张图片

日本为什么不夹击苏联占领西伯利亚,解决石油问题反而去打 ... 第7张图片

4840km相当于从停战之地(雾)发车

日本为什么不夹击苏联占领西伯利亚,解决石油问题反而去打 ... 第8张图片

8000km足够你从新疆开到欧陆的尽头了


上一篇:上海队抵达休斯顿下榻酒店,球队状态如何?
下一篇:大家有没有觉得身边的年轻人越来越多的爱国了呢?
标签:日本
@



1.西兔生活网 CTLIVES 内容全部来自网络;
2.版权归原网站或原作者所有;
3.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
4.若涉及侵权或有疑义,请点击“举报”按钮,其他联系方式或无法及时处理。
 

精彩评论20

正序浏览
跳转到指定楼层
沙发
奥利奥bo 发表于 2021-11-6 20:44:47 | 只看该作者
 
秋明油田,1964年5月投产;秋明州距呼伦贝尔直线距离3610km,作为对比,达尔文到悉尼直线距离3135km,上海到乌鲁木齐3277km。
就算日本有足够先进的石油钻井技术,一到秋明就能钻出油;远东军区的130万人全部就地投降,日本爬也爬不到秋明,爬到了秋明油也运不回去。二战苏联的主要石油产区在巴库,难到要英勇无敌、在西伯利亚干涉时期被没建制的民兵打回朝鲜的IJA继续爬2169km与德军会师?
关特演皇军怎么说的?“参谋本部估计,苏联远东军约有30个师,兵力约70万人、坦克2700辆和飞机2800架,再鉴于苏军在张鼓峰和诺门罕等事件中展现出的战斗力,宜于其兵力减少过半、坦克与飞机减少至三分之二时,再以兵力优势发动进攻。”然而远东军区什么时候人数少于60万了?哪怕是装备落后了,BT-7跟蝗国97还不是同等装备,再加上苏联一贯的大口径火炮习惯,关特演够送几次?
实际上秋明到呼伦贝尔可不止3610km:

 第16张图片

 第17张图片
从呼伦贝尔到秋明,行军距离至少为4880km。如果要去巴库的话:

 第18张图片
不多,8000km吧。
作为对比:

 第19张图片

 第20张图片

 第21张图片

 第22张图片

4840km相当于从停战之地(雾)发车

 第23张图片

8000km足够你从新疆开到欧陆的尽头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鸡鸡乳怡囹 发表于 2021-11-6 20:45:20 | 只看该作者
 
陆军马鹿在东南亚丛林还有草可啃,在西伯利亚啃冻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有锚的飞船 发表于 2021-11-6 20:46:08 | 只看该作者
 

张鼓峰与诺门坎惨败

美日谈判破裂,美对日禁运。(南进派东条上台。)

20年代初期日本占领过西伯利亚,国内米骚动导致日共成立,内阁下台………………。
一、广田弘毅组阁,确立“南北并进”方针
北进与南进之争由来已久。总的来说,明治维新后日本的对外扩张政策是以北进战略为主导。从征韩论到大陆政策,从中日甲午战争到日俄战争,从吞并朝鲜到出兵西伯利亚,从九一八事变到扶植伪满洲国,可以清楚地看到日本历届政府都把北进作为主要战略方向。1936年的二·二六事件是日本军事战略发生转折的标志。二·二六事件是日本陆军内部主张北进的皇道派和主张南进的统制派之间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事件平息后,皇道派势力被镇压,北进的主张退出主导地位。与此同时,在军部的支持下,成立了完全服从于军部意志的广田弘毅内阁,军部加强了在政治中的发言权。按照军部的要求,广田组阁后不久便开始制定国策大纲和外交政策。

陆军和海军从各自的利益考虑,在对外扩张战略上存在意见分歧。陆军以参谋本部作战课石原莞尔为代表,在考虑海军方面曾提出的意见并努力调整陆军省和关东军等的意见的基础上,制定了《国防国策大纲》,主张应首先倾注全力制服苏联后,再向太平洋地区扩张。
不过,陆军的妥协并未换来“统一”,反而使海军方面南进气势高涨,结果加剧了分裂。经过激烈争论后,广田内阁确立了《帝国国防方针》第三次修正案,重新规定了战争对手的顺序问题,认为美国和苏联是最具威胁的战争对手,但无论是对美作战,还是对苏作战,都必须首先以中国作为作战基地。

1936年8月,广田内阁召开五相会议,并在兼收并蓄陆军和海军各自战略方针的基础上,确立了《国策基准》。《国策基准》规定日本大陆政策的基本点是消除北方苏联的威胁,并防范英、美,强调陆军军备以对抗苏联在远东所能使用的兵力为目标;海军军备以对抗美国海军,确保西太平洋的制海权为目标。这样,广田内阁在对外扩张战略上把陆军主张的北进论和海军主张的南进论同时作为国策,确立起“南北并进”的方针。

二、七七事变爆发,积极北进转向择机北进

1937年7月7日,在卢沟桥附近演习的日军借口调查失踪士兵下落,在卢沟桥挑起事端,蓄谋占领卢沟桥和宛平县城。七七事变爆发,日本政府、军部就如何处置事件发生了意见分歧,出现了扩大派和不扩大派之争。扩大派极端轻视中国的抵抗意志,认为日本只要出动少量兵力,发动一场局部战争,国民政府就会屈服,日本从而可以迅速扩大在华北的势力,进而加强对苏战略态势。陆相杉山元甚至向天皇保证:“中国事变用一个月就可以解决。”不扩大派则看到中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已大致形成,中国军民的抗日呼声空前高涨,担心这时发动局部侵华战争会引发全面战争,从而导致对苏战备无法完成。7月28日,日军见不战而胜的策略已无法迫使中国屈服,遂向平津地区的中国军队发动总攻击,中日战端不断升级。8月13日,上海事变发生,主战场移至上海。15日,蒋介石下达总动员令,决定实施全面抗战。日本政府见“不扩大方针”中不战而胜或小战即胜的企图已无法得逞,遂决定放弃“不扩大方针”,宣称要采取“断然措施”。9月2日日本政府又召开临时内阁会议,决定派遣大量师团陆续开往中国华北和上海地区,中日战争迅速升级。战争初期,日军虽占有装备和战力上的优势,但在中国军队的英勇抗击下受到重创。中国军民的浴血奋战,打破了日本速战速决的战略,迫使日本不断增加兵力。1937年末,日军为尽快打破僵持局面,投入中国战场的兵力达16个师团,相当于陆军总兵力的三分之二。武汉会战后,日本倾巢而出,国内仅剩下1个师团。本来用于对苏作战的兵力却投入到中国战场,这大大削弱了日军实施北进战略的实力,只能择机推行北进战略


三、张鼓峰与诺门坎惨败,日本暂时打消北进念头
苏联红军成立后一直没有打过比较正规的大仗,所以日本对苏军的战斗力是个未知数。但是,日军仍认为有希望战胜苏军,因为在历史上日本人与俄国人曾有过较量,并且日本人最终取得了胜利。中日战争全面爆发后,由于关东军中许多训练有素的步兵联队开往中国战场,北进计划只好暂时停顿下来,但日本的北进方针并没有放弃。1938年6月13日,苏联内务部远东地区局局长李修科夫叛逃到伪满洲国。日本人从他口中了解到苏联“大清洗”的一些具体情况,日本军方据此判断苏联军队必然会因此受到很大影响,战斗力也必然降低许多。日本陆军一下子蠢蠢欲动起来。另一方面,由于日军正全力备战武汉会战,没有足够的力量准备对苏作战,所以日军高层有些犹豫不决。

1938年7月底,一直跃跃欲试的日本陆军最终还是在张鼓峰附件发动对苏作战,挑起张鼓峰事件。一贯自认为“不可战胜”的大日本皇军,谁知同强大的苏联红军一交火,就被打得一败涂地。事后,关东军副参谋长石原莞尔认为:“此次张鼓峰事件,苏联所恃以威胁日本者,则以日本对华用兵故;日本忍辱屈服于苏联者,亦以日本对华用兵故”


张鼓峰事件的惨败,使日本在推行北进战略上,重新评估了苏联的军事实力。但是,日本并没有因此而彻底放弃北进战略。1939年5月,日本关东军在参谋本部的策划下,再次进攻苏联,引发诺门坎事件。诺门坎战役中,双方投入兵力达20万人,大炮500余门,飞机900余架,坦克、装甲车上千辆,是亚洲史上第一场大规模的立体机械化战争。战争的结果,日军受到重大损失,仅其公布的阵亡人数就达7696人,负伤8647人,下落不明1021人。日军发出“日本陆军史上最大的一次败仗”的哀鸣。经过诺门坎战役,日军在重新评估苏联军事实力的同时,也为日本对外扩张政策提出了新的外交课题。由此开始,日本对进攻苏联的北进战略顾虑重重。可以说,诺门坎战役日本是北进与南进战略转换的分水岭,此后直到二战结束,日本再未有过主动北进的行动

四、近卫文麿再次组阁,南进占据上风

1940年7月22日,近卫文麿再次被军部抬出组阁。近卫在组阁前三天,召集预定的新内阁外相(松冈洋右)、陆相(东条英机)和海相(吉田善吾)到其私人官邸密谈,这就是著名的“荻窪会谈”。此次会议,确立了日本将加强与德、意的紧密联系;与苏联缔结互不侵犯条约,同时加强对苏战备;采取积极措施,把亚洲及太平洋地区的英、法、荷、葡等殖民地纳入到“大东亚新秩序”中的扩张计划。1940年7月26日,近卫内阁制定《基本国策要纲》。7月27日,近卫内阁在大本营政府联络会议上通过了《适应世界形势时局处理要纲》,明确指出日本将适应世界形势的发展和变化,迅速调整对外政策,把解决中国问题和南方问题作为日本今后外交重点。这两个政策性文件的出台,标志着日本对外扩张政策正式由北进向南进实行战略转换。1940年9月7日,德国特使斯塔玛到日本进行军事同盟交涉事宜。从9月9日到26日,日本外相松冈洋右与斯塔玛就军事同盟的实质性问题进行17次会谈,并于1940年9月27日在柏林正式签署《日德意三国同盟条约》。日本与德、意结盟就意味着与英美决裂。

对此,美国迅速做出反应,限制对日出口,援助中国抗战并加强与英国的合作。为彻底扫除南进过程中的障碍,松冈洋右又提出了日、德、意、苏“四国军事同盟”构想,妄图把苏联拉入三国军事同盟,形成所谓的“四国军事同盟”。不过,这种“四国军事同盟”构想最终没有实现。为确保南进战略的顺利实施,1941年4月13日,松冈洋右在访问柏林的回国途中,同苏联缔结了《日苏中立条约》。由此,日本通过与苏联缔结中立条约的形式,暂时解决了侵华作战和南进作战的后顾之忧。可以说,《日苏中立条约》的缔结,实质是日、德、意、苏“四国军事同盟”的一种畸变,同时,也标志着日本以侵略扩张为目标的南进占据上风

五、苏德战争爆发,北进、南进举棋不定
1941年6月,德国开始进攻苏联,苏德战争爆发。苏德战争爆发后,德国外长里宾特洛甫同日本驻德武官大岛浩多次秘密会谈,要求日本履行盟约,从远东进攻苏联。日本国内对于是北进还是南进陷入了举棋不定的状态
日本从1941年6月25日到7月1日,连续召开了六次政府和大本营的联络恳谈会,专门讨论了进攻苏联问题。外相松冈洋右主张先北后南。他认为,由于苏德战争的爆发,苏联正集中力量抵御德国的入侵,远东地区必然空虚,应乘机北进,配合德国从东西两线夹击苏联。陆相东条英机主张先南后北,待苏联出现败势之后,只须举手之劳,轻取西伯利亚。参谋本部认为,陆军大部分兵力正在中国作战,能用于北进的兵力很少,应解决中国问题后再北进。海相则主张全力南进,这样既可以切断西方援华交通线,促进中国问题早日解决,又可以夺取南洋的丰富资源。
为了进一步解决北进和南进问题,7月2日天皇召开御前会议,通过了《适应形势演变之帝国国策要纲》,表明了日本在当前形势下的“国策要纲”是“竭尽全力解决日本在华冲突”,“加速南进”,基本上确立了日本对苏德战争的立场。苏德战争的爆发可以说是日本北进的最佳良机。
但中国的持久抗战牵制了日本陆军主力,日本无力北进。于是,日本当局只好对苏联采取“熟柿子主义”策略,即用柿子成熟后自动落地,譬喻待德国打败苏联后,日本再趁机以最小代价占领苏联远东地区。为了掩饰南进的战略意图,日本关东军于7月上旬在中国东北举行空前规模的军事演习,参加人员达70多万,飞机600架。如此规模的军事演习,立即引起国际上的关注。于是日苏开战之说盛极一时,而日本就在这烟幕掩护下,加速了南进步伐

六、日美谈判破裂,“北守南进”作战计划出炉
1941年4月16日,美国国务卿赫尔和日本驻美大使野村吉三郎分别代表本国政府开始秘密谈判。在谈判中,日美双方都各怀鬼胎。日本想通过谈判,迫使美国对蒋介石施加压力,企图先解决中国问题再南进。美国在谈判中企图承认日本侵华的既成事实,甚至考虑承认伪满洲国,以继续牺牲中国的利益来阻止日本南进,但又不想让日本独占中国,因而,要求日本从中国撤军。因为双方在根本利益上分歧太大,谈判争论不休,陷入僵局。1941年7月,受到德国攻势刺激的日本不顾美国的反对,派兵攻占了法属印度支那南部,美国随即宣布冻结日本在美国的资产。8月,美国又宣布对日本实行石油禁运,日美关系急剧恶化。10月,东条英机成为新首相。东条内阁成立后,推行全面的战争政策,准备在谈判破裂后采取战争行动,因此,此时的谈判已经成为其掩护战争意图的烟幕和争取时间的缓兵之计。
对南方作战的主攻方向,陆军方面主张登陆马来亚,进攻新加坡进而向东回旋进行荷属东印度群岛、菲律宾等地的作战。海军方面主张以进攻菲律宾为主,首先打击美国在远东的力量,同时进攻夏威夷,其后向右回旋,依次进攻马来亚以及荷属东印度群岛等地。经过长时间讨论,在10月下旬之后统一的进攻方向是,在珍珠港、菲律宾、马来亚等三个方面同时实施奇袭,全面展开大规模的对美、英、荷诸国的战争
11月6日南方军编成,总司令官寺内寿一上将,直属大本营,下辖第14集团军、第15集团军、第16集团军、第25集团军,直属第21师,另航空部队第3飞行集团、第5飞行集团等部。同日,参谋本部制定了以“整备攻略南方要域之作战准备”为中心的作战计划。11月底,完成了太平洋及东南亚的作战部署,陆军部队在指定地点集结,舰队也隐蔽到达预定海域。11月26日,美国提出态度强硬的“赫尔备忘录”,美日谈判陷入僵局。12月1日,日本御前会议最后决定开战。战前,日军总兵力约242万人,其中陆军210万人,共51个师、4个飞行集团;部署在日本国内4个师、朝鲜2个师、中国战场35个师,准备投入东南亚和太平洋战场10个师。海军32万人,共有战舰和航空母舰各10艘,其他作战舰艇380艘,计147万吨;作战飞机2300架。日本的战略方针是利用其在太平洋和东南亚占据的有利态势,摧毁美、英、荷在亚洲太平洋地区的主要基地,迅速占领菲律宾、马来亚、缅甸、荷属东印度等资源丰富地区。
综上所述,日本北进、南进之争的演变与世界局势的发展变化密切相关。从根本上说,无论是北进还是南进,都是一场日本国力所无力承担的空前的战争赌博,其结果只能是走上了一条注定败降的不归路

[1]潘俊峰主编:《日本军事思想研究》,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1992年。
[2]李玉、骆静山主编:《太平洋战争新论》,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
[3]沈予:《日本大陆政策史(1868-1945)》,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4]雷国山:《日本侵华决策史研究(1937-1945)》,上海,学林出版社,2006年。
[5]米庆余:《近代日本的东亚战略和政策》,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年。
[6]臧运祜:《近代日本亚太战略的演变》,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
[7]胡德坤:《中国战场与日本的北进、南进政策》,《世界历史》1982年第6期。
[8]高培:《对张鼓峰和诺门坎事件的再认识》,《军事历史》1994年第 2期。
[9]余子道:《中国抗战与日本的南进政策》,《江海学刊》1995年第2期。
[10]徐勇:《论日本侵华战争与其南进北进战略的关系》,《抗日战争研究》1995年第3期。[11]徐勇:《论日本在二战中的南进、北进战略》,《外国问题研究》1997年第2期。
[12]李凡:《诺门坎事件爆发原因及对日苏关系的影响》,《历史教学》2003年第10期。
[13]李小白、周颂伦:《日本北进、南进战略演进过程述考》,《抗日战争研究》2010年第1期。[14]武向平:《1936-1941年日本对德政策及其影响》,《世界历史》2010年第1期。
[15]黄靖皓:《1940-1941年日本“南进政策”与“北进政策”分析》,《军事历史》2015年第3期
引自
《日本北进、南进之争的演变(1936~1941)》

章林
北京联合大学,北京,100101

20年代日本皇军辉煌时刻,苏军缴械投降


 第32张图片
俄国内战期间,日军同时从海参崴向北,以及从哈巴罗夫斯克(伯力)向西进军,于 1918 年 9 月 23 日攻占了布拉戈维申斯克(海兰泡)。这幅版画描绘了布尔什维克士兵们正将武器放到日本军官脚下,背景是行进中的日本军队。布拉戈维申斯克位于阿穆尔河(黑龙江)与结雅河的交汇处,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占领这座城市之后,两位首要的日本军官 — 陆军元帅上原勇作和将军宇垣一成发表了标题为《关于重建东部前线的研究》的文件,提出日军应占领整个西伯利亚。但是,首相原敬和战争部长田中义一认为如此大规模的干涉活动得不到国内政治支持

因此,1918 年 10 月 22 日,原敬领导下的日本内阁重申了之前的决定,不批准日军进入伊尔库茨克以西的地方。
1918 年 8 月至 1922 年 10 月,日本皇军参与了“西伯利亚干涉”— 一战协约国在俄国内战(1917–1922 年)期间支援俄国白军推翻布尔什维克的行动。1918 年 8 月开始,陆续有九个国家的军队参与了干涉行动。1920 年,美国和英国撤军,而日军继续在俄罗斯远东地区和西伯利亚进行了两年的干涉。


 第33张图片

18 年 9 月 5 日,干涉俄国内战的日军与俄国白军联合攻占了位于阿穆尔河畔的哈巴罗夫斯克(伯力)。1918 年 9 月 7 日,联军接受了苏联阿穆尔舰队的投降。该舰队共有 28 艘军舰,包括 8 艘装甲炮舰和 10 艘较小的炮舰;另外还有 20 艘民用船。这支舰队是在 1904 至 1905 年的俄日战争期间首次启用的。在攻占哈巴罗夫斯克时,日军几乎俘获了阿穆尔舰队的所有船舰,其中一些被用于阿穆尔河(黑龙江)的河上巡逻,其他船舰则被销毁。1922 年之后,苏联开始重建舰队。1925 年至 1926 年,他们几乎收回了所有被日军缴获的船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受、虐中成长 发表于 2021-11-6 20:47:04 | 只看该作者
 
苏德战争开始以后苏军在远东的兵力不降反升,长期保持在100万以上,

 第36张图片

 第37张图片
关东军兵力最多时也达不到这个数字(85、86万),就算本子不惜放弃其他战场,集中力量干挺了远东苏军,还要横穿西伯利亚,只要苏联破坏铁路,本子这个后勤压力不是一般的大。而且不是武装越野那么简单,因为苏联在中亚仍有留守部队。日本要是从背后偷袭苏联结果可想而知。
不过本子对苏军远东兵力部署的侦察不咋样,始终是低估了苏联。但就是这样也没敢动手,大概也因为在张鼓峰诺门罕被苏联整惨了。
另外西伯利亚石油的问题已经有人回答过了,西西伯利亚的秋明油田是二战后开发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长安模具88 发表于 2021-11-6 20:47:30 | 只看该作者
 
不打苏联是因为打不动,要打美国是因为无路可走。

你要清楚日本上层在那段时期的特点,无非就是把赌国运与下克上发挥到了淋漓尽致。
赌国运,从另一个角度讲,可以说是一帆风顺,同时靠这种孤注一掷式的决策方式,几乎抹杀掉了军部仅存的理性思考,也抹杀掉了一个国家面对挫折时应该保持的处理能力。
下克上,这个就更不用废话了,甚至可以说侵华战争的前期推动就是靠着一次又一次的下克上而来的。
回到诺门坎事变前后。
本身上,日本军部是认同可以对苏展开行动的,但是前提在于要试探出苏联军队在遭遇大清洗之后在远东的力量是否被严重削弱,同时是否能够快速获取利益。
而到了关东军这里,从前期调查,到后期报告,无一不在弱化苏联远东军的存在,从而促使军部对其行动进行准许或者默许。
当然,关东军为保证“一战既得”也做了充足的战争准备,甚至可以说是家底尽出了。
但是很遗憾,在几乎耗光了关东军装甲力量和陆航力量的前提下,诺门坎事变仍然没能让日本完全摸清苏联的家底。
人家“远东废物”打你的甲级精锐,还能把你的装甲力量几乎打残,你还有什么好说的……
因此,以赌国运的实际行动指南下,孤注一掷仍然受到了重大挫折,而关东军为下克上做的努力也没有任何回报,这就等于打死了日本北上的可能性。

至于美国,在二战中前期美国就一直是日本最主要的石油供应国,没有之一。
每年日本从美国进口的石油从未低于55%。
我想大家都懂,不用说战时,就是和平时期这种情况,就等于给自己留了一个被掐脖子的隐患。
日本军部再2,这种道理他也是懂得,但是他有什么办法?
伪满州国,找不到石油
侵华占领区,别说找石油,第一步建立重工业基础都没有
苏联,你找我有事?
…………
这样一合计,还是英荷属殖民地,也就是东南亚群岛有搞头,既有橡胶,还有工业基础,最重要的是油是现成的。
美国人也明白日本的想法,所以直接对日本采取了限制出口石油的品类的措施,意图不要让日本涉足英荷属殖民地。
同时要求日本退出三国同盟,停止侵华,开放在华的既得利益。
日本肯定直接拒绝了:美国这是在逼老子上梁山呀!
但是美国的太平洋舰队也不是吃素的。
于是山本五十六站出来了……
于是珍珠港事件就来了……
于是让蒋公欣喜的对日宣战也就有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看看开始夜生活 发表于 2021-11-6 20:48:07 | 只看该作者
 
从满洲里到伊尔库茨克是1200公里,从伊尔库茨克到新西伯利亚是1500公里,从新西伯利亚到叶卡捷琳堡还要1500公里,西伯利亚地区绝大部分工业农业集中在叶卡捷琳堡到新西伯利亚这段地区,新西伯利亚东边是天堑萨彦岭,萨彦岭到贝加尔湖和我国东北这段区域是一望无际的西伯利亚针叶林,在这和适合冰雪作战的毛子打仗,呵呵~东北内部交通也不乐观,从哈尔滨到满洲里就要800公里。苏联空军飞机数量是日本数倍,产能更是不在一个量级,这我都不算油料差距了,当时苏联油料产地主要在里海沿岸,我觉得日本不可能短时间内打到里海,从东北到里海起码要8000公里。
就算是打到新西伯利亚,算算日本人需要多少汽车卡车火车皮来走完这段路吧。这段路每年只有5个月适合行军,如果苏联人把铁路破坏了日本人只能腿着走,因为基本没有像样的公路,冬天平均温度零下25度,极端低温零下50度,春秋天的时候就是一片泥泞的沼泽地。不客气地说,日本人就算是把全国兵力(大概150万人)都投入到西伯利亚战场,苏联只用10个地方师就足够阻击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lisyou 发表于 2021-11-6 20:48:32 | 只看该作者
 
占领西伯利亚油田???去哪占领???秋明油田都是1960年代开钻,1970年代才真正投产。当时只有个库页油田,日本和苏联一人一半,产量低的让人摇头,苏联开采出来的也全卖给日本,刚好满足日本1/10的经济所需油料需求。就现在西伯利亚探明的油田也难以开发,冬季太冷,人烟稀少,鸟人不去,根本开发不了,秋明油田算是维度够低的了,但距离新疆都还好远呢,怎么可能打到那里去???加上二战时期还没发现秋明油田,你去哪找个可开采的油田给日本???
日本打苏联能得到什么???只能得到梅毒!!!1918年日军和美军英军加拿大军一道出兵远东,别人都只出兵千把,日军出兵7万,别人1919年就跑光了,日军蹲到1922年才跑回去,没捞到1毛钱收入,倒花费了9亿流通日元去养活在西伯利亚驻扎的7万大军,这还不算,驻军西伯利亚时期因为人烟稀少,外加冰天雪地,没啥娱乐,日军都闷坏了,只好去找鸡娱乐打发无聊,日军薪水微薄,去不起高档的妓院,都是在城镇和乡村的街巷里找站街妹,没想到俄国站街妹不卫生,让日军一下子损失了整整1个师团的兵力,1万5千日军被站街妹用梅毒歼灭,日本政府大呼上当,最终连滚带爬的撤军了。日军跑了以后,布尔什维克进了城镇取缔站街行业,卫生部门给站街妹们做了检查,竟发现各个城镇的站街妹90%以上都有梅毒,可想而知日军那时在西伯利亚该有多惨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攒个风 发表于 2021-11-6 20:49:13 | 只看该作者
 
我记得,当时真守远东的,好像是朱可夫将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我有夹心的糖 发表于 2021-11-6 20:50:09 | 只看该作者
 
关键是题主可能不知道,苏联一直在卖给日本只有。库页岛的石油基本是给日本了。一直到1944年中。后来是美国施压,再卖给日本就要断美援了,才以油田设备老化逐步减少到停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排行榜
活跃网友
返回顶部快速回复上一主题下一主题返回列表APP下载手机访问
Copyright © 2016-2028 CTLIVE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西兔生活网  小黑屋| GMT+8, 2024-6-27 0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