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开启左侧

[分享] 最佳情绪团体招募 | 如果你的孩子抑郁了......

[复制链接]
37583 0
mei668 发表于 2022-3-23 07:22:43 | 只看该作者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根据2008年中国健康委的数据显示,中国有接近3千万儿童和青少年(小于17岁)有抑郁情况。

2012年,中国大陆25个地区2679名青少年(10-25岁)抑郁比例为20.3%。也就是说大约5个孩子中有1个有抑郁倾向。

青春期是抑郁症的高发阶段,也和青少年自身的生理特点有密切关系。他们更容易感受到持久的压力,可用来应对压力的工具却更少。

最佳情绪团体招募 | 如果你的孩子抑郁了...... 第1张图片

青少年在其生命早期生活的稳定性对其身体和心理健康具有深刻的影响。

早期生活的不利因素可导致青少年发展成特有的认知模式,严重干扰青少年的社会化过程和心理发育过程。

研究认为父母对子女过分干涉或保护、放纵不管、过多的拒绝否认和惩罚严厉、缺乏温暖理解和相互支持,均是抑郁症的危险因素,同时有抑郁障碍的青少年其父母亲对待子女均缺乏温暖理解、过多用严厉惩罚、拒绝否认手段。

因此,家庭作为青少年活动的主要场所,是其精神应激和社会支持的重要来源,在青少年抑郁症患者的治疗康复过程中都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父母与孩子如果联合起来,可以促进青少年抑郁症的治疗、康复的良性发展与正常学习、社交活动,对于促进青少年心理健康与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最佳情绪团体招募 | 如果你的孩子抑郁了...... 第2张图片

麓沁心理
“最佳情绪小组”团体辅导课程招募

小组带领人:杨辉

最佳情绪小组的内容

场次主题参与者
第1场会议家庭团聚:破冰----如何“全情投入”我们的团体、利用系统观认识疾病带来的影响双亲
第2场会议家庭生命周期:我们从何而来----回溯原生家庭双亲
第3场会议家长的自我关怀:如何将压力“排除在家庭进程之外”双亲
第4场会议如何让家庭保持正轨,探索家庭的资源,并邀请青少年“加入我们的团体”双亲
第5场会议将我们所学的疾病与亲子沟通知识结合起来并加以应用父母和青年
第6场会议认识家庭前进道路上的障碍,以及如何克服它父母和青年
第7场会议让我们把伤痛的过去留在过去...继续我们的未来,体验时间线父母和青年
第8场会议带着资源继续前进父母和青年
后续会议重聚父母和青年

家庭小组治疗优势

我们的多家庭小组治疗关注人际系统中的互动性联系,重视个体与环境的交互作用,强调以发展的、全面的、积极的、多样化的视角看待孩子的问题。

在实际干预中帮助患儿及父母理解抑郁症的致病因素、患病过程和复发的可能性等;帮助父母理解家庭关系对患儿抑郁症的影响,怎样以最佳方式对待患儿的自我伤害、愤怒宣泄、挑衅和社会退缩等行为;帮助父母对患儿的积极的、建设性行为要给予正性强化,而对患儿破坏性行为尽量不采取惩罚,减轻患儿来自家庭的敌意与压力。

报名须知

1.对象:

我们的多家庭治疗小组又称“最佳情绪小组”是专为抑郁青少年(12-18岁)设计的,包括八次每周2小时的多家庭小组治疗,外加治疗后3个月的2小时随访。

小组将招募六个家庭,每个家庭至少有一名家长/监护人参加(尽量鼓励整个家庭参与)。

如果是组合家庭,鼓励继父母和亲生父母尽可能都参加。

2.设置:

前四次小组只对父母开放,12岁以上的年轻人及其兄弟姐妹从第五周开始参加。第五至第八节课的结构是,部分活动父母子女作为一个整体小组完成,部分活动分别在父母和年轻人的单独小组中各自完成。

3.内容

前一次小组内容反馈;家庭作业复习;介绍本周主题和焦点;概念和技能实践的教学;讨论家庭出现的问题,布置作业;故事与隐喻。

重点包括心理健康素养、家谱图、家庭生命周期、时间线、家庭角色的讨论、支持父母愿景和领导力的家庭目标的建立、家庭沟通模式、边界设置、压力管理策略、鼓励家庭凝聚力和鼓励父母自我照顾。

4.基本信息:

(1)设置:开团前会签署保密协议和知情同意书,同一团体中途不接受新的成员

(2)活动时长:2个月

(3)开班时间:2021年10月底

5.报名方式:

联系人:麓小沁
联系电话:023-60849499
或扫面下方二维码报名


团体活动的领导者:杨辉

最佳情绪团体招募 | 如果你的孩子抑郁了...... 第3张图片

杨辉专业经验介绍

专业资质

主任医师
硕士生导师
重庆市精神卫生中心心理科主任
中国心理学会临与咨询心理学专业机构和专业人员注册系统注册心理师
家庭治疗师
德国哥廷根大学访问学者
重庆市首批中青年医学高端人才
2018年当选全国心理危机干预先进个人
2020年获 “九三学社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湖北抗疫一线优秀社员”
“重庆市巾帼建功标兵”荣誉称号

协会任职


中国医师协会心身医学专委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精神科医师分会危机干预工委会委员,中华医学会行为医学分会青年委员,中华医学会行为医学分会CCT学组副组长,重庆市医学会心身与行为医学专委会副主任委员,重庆市心理卫生协会理事,重庆市心理卫生协会心理治疗与心理咨询专业委员会委员,重庆市医学会精神医学专业委员会神经精神学组委员,重庆市健康促进与健康教育学会健康管理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重庆市健康促进与健康教育学会睡眠健康专委会委员。

受训背景

自2003年开始先后参加了德中心理研究院主办的系统式家庭治疗师连续培训,西部地区家庭治疗师连续培训,结构式家庭治疗培训,中澳心理危机干预医疗队长和志愿者骨干培训,心理创伤/眼动脱敏再加工(EMDR)治疗基础培训,心理创伤与危机干预的稳定化技术训练、标准认知行为疗法等培训。

擅长领域


擅长处理儿童青少年心理问题、婚姻及家庭问题,心理危机干预。

主要学术成果

曾主持或参加《伴非自杀性自伤症状的抑郁症的依恋类型研究》《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症状的特征研究》,《住院精神疾病患者色彩喜好及相关因素研究》、《重庆市基层卫生防治人员远程培训及心理社会干预研究》等多项科研课题
目前主持重庆市卫健委科研项目1项:《基于学校-家庭-医院的青少年抑郁症系统式干预模式初探》,作为主要研究人员参加科研项目2项:《伴非自杀性自伤症状的抑郁症的依恋类型研究》,《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症状的特征研究》。
近五年以第一作者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论文8篇。


上一篇:确诊精神分裂和重度抑郁还可以读书吗?
下一篇:《柳叶刀》首次揭露中国抑郁障碍患病率高达6.8%,女性比 ...
@



1.西兔生活网 CTLIVES 内容全部来自网络;
2.版权归原网站或原作者所有;
3.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
4.若涉及侵权或有疑义,请点击“举报”按钮,其他联系方式或无法及时处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排行榜
活跃网友
返回顶部快速回复上一主题下一主题返回列表APP下载手机访问
Copyright © 2016-2028 CTLIVE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西兔生活网  小黑屋| GMT+8, 2024-6-27 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