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开启左侧

[分享] 国民级心理学入门书|缓解讨好型与抑郁情绪

[复制链接]
66488 0
东北风干肠 发表于 2022-3-31 17:50:33 | 只看该作者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听说99%的同学都来这里充电吖
顾先生

国民级心理学入门书|缓解讨好型与抑郁情绪 第1张图片
书名:《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
作者: 【英】罗伯特·戴博德
出版社:天津人民出版社
各位好,今天讲一本这周刚读完得非常有意思的书,叫做《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

本书是英国畅销20多年的国民级心理咨询入门书,书中人物来自英国作家肯尼斯·格雷厄姆的童话《柳林风声》,将心理咨询和心理学知识娓娓道来。

作者借由蛤蟆和心理咨询师苍鹭的互动,探索了蛤蟆自卑、软弱、爱炫耀的个性与抑郁的情绪究竟来源于何处。

让读者看到童年经历对人格的深刻影响,以及如何才能在心理上真正长大成人,独立、自信、充满希望地生活

国民级心理学入门书|缓解讨好型与抑郁情绪 第2张图片
01

‘儿童自我状态’下的我们


在与心理咨询师苍鹭的交流中,蛤蟆先生透露出朋友是如何的不友好、自己的处境是如何的不好,以至于感到非常不快乐,很悲惨、很内疚,还感觉备受责难。

在日常生活中,有那么一部分人,在面对别人的批评,或是遇到困难时,常常会感到委屈,甚至是愤怒。

此刻的状态可以被称作‘儿童自我状态’。

‘儿童自我状态’是如何出现的呢?

这就要从出生时,具备的几种最基本的情感说起,这些情感包括:快乐和深情、愤怒、悲伤、恐惧。

这些情感是我们与生俱来的,把这些情感加在一起,就构成了‘自然型儿童’。

幼年时,这些基本情感会逐渐演变成更微妙、更复杂的行为模式,这些行为模式成为自我的核心,融入我们自身的一部分,定义了我们一生的行为。

随着孩子的慢慢长大,情感世界会逐渐丰富起来,在这个过程中,会有其他因素参与进来,其中最重要的因素就是父母。

父母从一开始就对这个孩子的意识产生影响,婴儿所做的所有行为都会引发父母的某些反应,这些反应也会对孩子产生深远的影响。

比如有的父亲对待孩子非常严厉挑剔,孩子面对父亲时战战兢兢,慢慢地,孩子会选择某种方式来应对父亲。

这些方式可能是顺从,取悦父亲,通过一些行为来引起父亲的关注和认可。

又比如有些溺爱中的孩子,会产生依赖的念头,把它当成生活方式,以至于长大后,无法离开这种依赖,这些人永远都没有真正长大成人。

成长的本质就是要减少并最终打破这样的依赖关系,这样才能成为一个独立自主的人。很少有人能完全达成这点,有些人能部分达成,而很多人则会依赖一辈子。

当我们无法改变外部环境时,必须学着调整自己的行为来适应这个特定的情形,这时,‘自然型儿童’就会转变为‘适应型儿童’。

我们成年后有多少行为是从童年学来的,童年体验到的最强烈的情绪,不可避免地变成我们成年后经常有的感受。

与心理咨询师苍鹭初期交流中,我们知道了:

儿童时期基本情感(快乐、深情、愤怒、悲伤和恐惧),由于受到某些特定的激发,条件反射,基本情感得到爆发。

在此基础上产生“自然型儿童”与“适应型儿童”。前者在受到父母等外界因素的干扰下,会将自然行为调整为最能适应现状的行为,从而转化为后者。

国民级心理学入门书|缓解讨好型与抑郁情绪 第3张图片
02

‘成人自我状态’下的我们


日常生活中,我们碰到的人不全是处于‘儿童自我状态’下,可能你碰到的人是处于‘父母自我状态 ’。

处于‘父母自我状态’中的人们通常会有哪些行为呢?

通常他们不是在挑剔就是在教育别人。

这是因为,父母是我们最早接触的人,我们从父母那里学到的所有价值观和道德观,以及对生活的评判标准,有很大概率会对我们之后的人生产生影响。

自己身边就碰到过处于‘父母自我状态’下的人,他们更多的是进行自我批判,当做错事时,更多的是否定自己,惩罚自己。

因此,无论是处于‘儿童自我状态’还是‘父母自我状态’,对我们的影响都是负面的。

只有处于‘成人自我状态’下,才是决定一个人能否接受自我新知识的象征。

在‘儿童状态’时,你会体验到童年的感受,好的坏的都有。你会再现过去的情形,再次体验过去的情绪,可你学不到任何新的东西。

当你处在‘父母状态’时,基本上你不是在挑剔就是在教育别人。不管是哪种,你都在用言行重复从父母那里学来的观念和价值观,你会想证明给别人看,让别人接受你的观念和价值观。

这种确信无疑的状态,就没法给新知识和新理念留出一席之地。旧的思想主宰着你,这就是为什么单靠争论不能改变一个人的想法,只会让人更固执己见。

那什么是“成人自我状态”?

‘成人自我状态’指我们用理性而不是情绪化的方式来行事。它让我们能应对此时此地正在发生的现实状况。

在这个状态下,我们能计划、考虑、决定、行动,我们能理性而合理地行事。

处于这个状态时,我们所有的知识和技能都能为自己所用,而不再被脑子里父母过去的声音所驱使,也不会被童年的情绪所围困。

相反,我们能思考当下的状况,基于事实来决定要怎么做。

所以,我们要做的便是由儿童和父母的状态,通过自我调整,转化为更加理想的成人自我状态。

国民级心理学入门书|缓解讨好型与抑郁情绪 第4张图片
03

人生坐标


幼年的种种经历影响着我们后来的成长,牵涉到你怎样看待自己和别人。这种影响是普遍存在的。

就这样,你形成了对这个世界特有的看法,对你而言,这就是你看待事情的唯一方式。

大体可以分为四种方式,分别是:

1、我好;你不好
2、我好;你也好
3、我不好;你也不好
4、我不好;你好

通常而言,焦虑和问题通常来自于1和4。

第一条,我好;你不好

动不动就指责别人,对别人评头论足。处于这个心理坐标的人常常会占据权力和权威的制高点。

职场中,有个人犯了个小错,这种情况司空见惯,上司发现后,把犯错的下属叫进来好一顿训斥,小题大做,对下属大声咆哮。

通过这种方式看人的人,能给他的愤怒找到看似正当的理由来发火,借此证实‘我好;你不好’的人生坐标。

他们会证明别人根本上都是无能而不可信的,接下来,他们会把斥责和惩罚别人视为己任。他们会说:‘要不然,那帮人会觉得犯了错还能侥幸逃脱!’

这些人动不动就指责,焦虑得随时会发脾气,还想用不可能达到的标准来评判别人。当然了,有时候他们会摆出‘养育型父母’的姿态,说些诸如‘我比你更心痛’或‘我是为你好’之类的话,但大部分人都能听出这是虚情假意。

一个有意思的现象,那就是他们从来不会抑郁。因为愤怒能够非常有效地抵抗抑郁。

愤怒的人从不觉得内疚,因为他们总在怪罪别人。他们自卫的方式,是把自己内在的恐惧对外投射到别人身上,这样就能把对自己的怒火转向别人。

第4条,我不好;你好

这代表了一个人的行为态度,这类人认为自己很差劲,别人都比他好。

几乎在任何方面。低自尊的人通常觉得生活对他们不好,却更善待别人。概括地说,处在这个坐标的人认为自己是生活的受害者,所以他们就玩那些会把他们变成受害者的游戏

有些人会竭尽所能地选择记住那些悲伤和不快乐的事件,而忘记或忽略美好的时光。

这种活法看起来很容易让人抑郁。他们认为自己的人生被不好的力量影响,无法掌控人生,这让他们焦虑,觉得自己不够好。

国民级心理学入门书|缓解讨好型与抑郁情绪 第5张图片
04

写在最后


书中写道:

当你有恐惧感时,焦虑的念头就会跑到你的意识层面,让你没办法放松。就好像它们在你心里拉响警报,告诉你大事不好了,希望你能做点儿什么。

当情绪来临时,不要一味地逃避,要充分理解自我,通过和自己的情绪产生联结,正视自己的情绪。

处于‘儿童自我状态’或‘父母自我状态’,并不可怕,正视自己的童年经历,所有的一切更多取决于一件事,那就是改变的决心有多大。

人生就像倒车入库,有的人一下子就入库了,有的人虽然要多费几次功夫,多打几次方向盘,但最终也能顺利入库。

其实每个人的人生都不一样,优势不同,缺陷也不相同,去盲目和别人做无意义的比较,意义真的不大。

我们不可能样样都赢在起跑线上,不可能先天完美,但接纳自己,顺势而为,总有一天会到达终点。

我们可以慢慢来的,但生命绽放的前提是一定要好好爱自己。

最后贴上书中我最认同的一句话:

无论你对生活形成了怎样的态度,从此你的行为和幸福都会受到影响,往后余生都会如此。除非——你决心要改变。


上一篇:快中考了,神经衰弱严重影响学习,注意力自制力下降,到底 ...
下一篇:求助!重度抑郁,思想严重扭曲该怎么走出来?
@



1.西兔生活网 CTLIVES 内容全部来自网络;
2.版权归原网站或原作者所有;
3.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
4.若涉及侵权或有疑义,请点击“举报”按钮,其他联系方式或无法及时处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排行榜
活跃网友
返回顶部快速回复上一主题下一主题返回列表APP下载手机访问
Copyright © 2016-2028 CTLIVE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西兔生活网  小黑屋| GMT+8, 2024-7-5 0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