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开启左侧

[问答] 申请美国藤校PHD 全奖很难么?

[复制链接]
79360 6
493763915 发表于 2022-10-13 17:09:16 | 只看该作者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本人现大三,面临着保研,可以保到人大,复旦,上交,武大等高校,但是专业是思政,国外没有对口专业,想在硕士以后申请出国,本科的GPA 是3.8以上,目前还没有开始攻GT,全奖难么?


上一篇:亚马逊北美站卖家开店需要做好哪些充足准备?
下一篇:SOA北美精算师考试专用计算器型号推荐(上)
@



1.西兔生活网 CTLIVES 内容全部来自网络;
2.版权归原网站或原作者所有;
3.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
4.若涉及侵权或有疑义,请点击“举报”按钮,其他联系方式或无法及时处理。
 

精彩评论6

正序浏览
跳转到指定楼层
沙发
涂鸦小lai 发表于 2022-10-13 17:09:42 | 只看该作者
 
套磁到契合的导师,经费充足全奖不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雨夜独酌 发表于 2022-10-13 17:10:14 | 只看该作者
 
截止发帖,工作室已为客户申请到大约1125万奖学金~
博士申请需要套磁,RP等额外文件,最好早规划,早准备~

 第1张图片

为客户制作的院校申请计划表

给你推荐一个留学中介的筛选方法
<a href="http://zhuanlan.zhihu.com/p/75782863" data-draft-node="block" data-draft-type="link-card" data-image="http://pic2.zhimg.com/v2-61e538509bd44840b09f429e00fab905_180x120.jpg" data-image-width="994" data-image-height="751" class="internal">出发儿留学:留学申请前应该做的那些事(研究生篇)12 赞同 · 0 评论文章12 赞同 · 0 评论文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qing叫我红领巾 发表于 2022-10-13 17:10:36 | 只看该作者
 
看专业,主要是供需之间的关系,生化环材较容易,因为供大于需,金融会计经济较难,供小于需。其他理科计算机电子工程类介于其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空闲闲星人4号 发表于 2022-10-13 17:11:24 | 只看该作者
 
本文由AdmitWrite留学平台入驻导师 康奈尔大学 Jason学长 提供
(注:导师学历已通过平台审核,真实可查)
前言

时间总是匆匆,又到了一年快要结束的时候,受AdmitWrite邀请,我将我的本科直接申请美国PHD的留学经历分享给大家,一是留作纪念,希望能一直激励自己继续前行,二是希望能对接下来的申请者有所帮助。
背景简述

本科:Zhejiang University 浙江大学,能源与环境系统工程
GPA:3.89
TOEFL:115 (阅读30,听力28,口语28,写作29)
GRE:600+800+写作4.5 (老GRE)
论文:本科发表论文2篇,其中一篇一作,一篇挂名
本科直博申请结果:

  • Offer
Cornell University, MAE, 全奖PhD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MAE, 全奖PhD
University of Texas at Austin, ME, 全奖PhD
Texas A&M University, ME, 全奖PhD
Rensselaer Polytechnic Institute, ME, 全奖PhD
University of Colorado at Boulder, ME, 全奖PhD


  • AD
Stanford University, ME, MS硕士录取通知书 (Stanford要求读博士必须先有硕士学位,可惜我是本科生直接申请)
择校与签证
选择去Cornell University,实现自己的常青藤梦想。
在上海签证,遇到很nice的签证官Officer,查看了下我的成绩单就给我水过了。

 第3张图片

刚来美国读博士时去尼亚加拉瀑布旅游,河这边是美国,对面是加拿大

申请经历

早规划,早准备,尤其是考TOEFL和GRE
我的出国梦源自于那一群和我一样追梦的人。
大一时,我准备考研,因为觉得在高考中没有发挥的很理想,所以决心几年后考回北京。
因此,我的大一就在相对平庸中度过(因为要考研还早着呢)。
但是我还是报了大一暑假的新东方托福班,初衷是想去感受下传说中的托福和提高自己的英语能力。结果一切都在这个托福班中变了。
我的周围坐着来自清华、浙大、吉大、上交大和首都师范的年龄不同的学哥学姐,他们有的大三,有的甚至已经是研究生了,有的来自好学校,有的来自比我差的学校,但他们都有一个梦想,就是出国去深造。
而我也慢慢的被他们感染了,我开始思考自己到底为什么来这个托福班,其实就是在那一刹那我意识到自己想出国(也许这是随大流吧,但除了工作、考研,我的确想不出自己还有什么出路)。
就在这个托福班中,我和那个清华的学哥(他比我高一届,现在已经在MIT了)一起报了大二寒假的GRE班(有罗永浩老师授课),我也买了传说中的红宝书(用完一直珍藏着)。
其实现在我还很庆幸,能在比较早的时间里知道了自己想做什么,确定了自己的梦想,而我这时最大的筹码就是时间,大二,在保证学习成绩和进入实验室的情况下,我考掉了5月的托福,并在大三初考掉了G R E,为我大三全身心投入实验室和专业课争取到了很多宝贵的时间,而时间其实是在申请中最重要的。
苦中作乐
出国的路上很是辛苦,但这就是一种必须的励练,我还记得当时考托福和GRE时那八个月是怎么坚持下来的,每天很早就去自习室,然后晚上十一点后被保安请出教室,听着一遍又一遍的《梁祝》(下自习的音乐,学校很人性化),然后在昏黄的路灯下回宿舍。
背第一遍GRE单词时的痛苦,写第一篇ISSUE的踌躇,但是等这一切都过去时,留给我的却是一种充实、踏实和成就的感觉。
除了GPA非常重要外,科研经历也是我在众多申请者中脱颖而出的关键
作为一个本科生,除了很好的GPA,TOEFL和GRE成绩外,还要有一些能展示自己科研潜力的经历,这对于大四申请时的套磁会有很大的帮助,因为很多教授会去看你是否对他们的科研方向有兴趣,背景是不是match。
而我从大三就把课余时间全部投到实验室里了,和那些博士生硕士生师兄一起做实验,经过一年半的时间,我做出了不少科研成果,有2篇论文发表,在我的申请中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尤其是本科生中很少有人发表论文)。
申请选校要既“保守”又“激进”
申请准备中我奉行的策略是不能有硬伤,且必须有亮点。
有很好的GPA,TOEFL和GRE,我的导师有很好的科研项目,是和美国能源部的合作项目,国家重点实验室。有2篇论文,有在名企的暑期实习,有很牛的推荐信。
的确是不错了,但就差一点,这一点就是我们系的出国传统,浙大能源的师兄师姐之前没有能申到特别好的学校,所以很多学校不知道浙大,我也不知道自己到底怎么去定位,所以就很保守的选了19所学校。
后来证明选校策略还是比较正确的,因为无论是TOP学校的,中间学校的和保底学校都给我OFFER了,为了不留遗憾,我申了不少名校,也采取了中间保底策略,因为我觉得后面的学校因为教授少,钱少,所以竞争不一定小。
反而中间学校教授不少,机会也会更多,所以我的选校阵形基本是4:4:2,也就是说要选择8所左右好学校(排名1-30),8所左右中间学校(排名30-6 0)和3所保底学校(排名60-90)。
这个阵形显示出了很好的攻守特生而且我选了这么多学校,不会太去在乎一所学校的得或失(呵呵,当然还是很在乎的前面的名校的),再加上1月份就有教授来联系我,邀请我加入他们科研队伍,所以我的整个申请过程中心肩是很平静的,也是很自信的。
感谢那些帮助我在留学道路上一路前行的人
还有一个就是在我的申请中我得到了一个上届师兄的指导(也是缘分,我当年一个人背着行李来浙大时,就是这位师兄领着我找到了宿舍,包括选课,选校,修改PS,跟哪个老师好,都得到了师兄的指引,让我少走了很多很多弯路,甚至是错误的路,这也许就是所说的传统,也是能让浙大出国形式越来越好的很重要的动力。
我不能量化师兄在我申请和成长中起到的作用,但我会深深的感激他一辈子。
很多人在我的出国历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像亲戚团(父母代表,还有刚逝去的外婆),导师团(很多,孙老师,岑院士代表),朋友团(很多,尤以勤创的精英们为最,创业实践指导部把我的人际圈拓宽到了整个学校),出国战友团(在美国混靠你们了),是你们在我身边不断的支持和鼓励才使得我的梦想成为现实,因此我的梦里也有你们的梦。
一直想说,浙大已经给每个人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平台(我很自豪),真正起决定的其实是你自己,自己到底想做一个什么样的人(感谢竺可桢老校长的教诲,我可能一辈子也不能真正明白自己想做什么样的人,但至少我在尝试)。
我们都是追梦人,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去坚信成功肯定会属于那些有梦并且努力过的人的。

 第4张图片

博士毕业后去法国的毕业旅行,在美国这些年,一有机会就会去世界各地旅游,去感受各地的文化还有享受各地的美食,开拓视野,算起来已经去过22个国家啦

后记,来美之后

读博经历
从家出发那一刻,我就知道,自己又要踏上新的征程了。
说出来可能会被别人笑话,来美国的旅程竟然是我人生中第一次坐飞机,毕竟在国内主要靠火车和汽车。
等到了Cornell University所在的城市Ithaca(也就是胡适笔下的倚色佳),就立马被这里美丽的山水风景给吸引了。
等过了几天的兴奋期,我就得很快进入到紧张的学习和科研工作中了。
这边的节奏很快,除了白天要上一些专业课,其余时间就要进入实验室动手科研,然后和博士导师一起讨论科研进展,发表论文。
还好到了周末,就可以和很多留学生朋友一起参加活动,聚餐等。每次吃着大家做得比中餐馆还要地道的中餐,我心里总是有一些淡淡的乡愁。
由于很拼,我在博士一年级顺利通过了Qualify Exam,还发表了博士的第一篇论文。接下来的几年一晃就过去了,我也在导师的推荐下,在当地的小公司作Co-op Development Engineer,这样除了科研经历外,我也有了在美国企业工作的经验。
而由于我在博士期间的出色表现(发表了7篇论文),我在4年就拿到了博士学位(直博,相当于博士硕士学位一起拿),然后我又留校做了一年博士后Postdoc,这样就可以等我老婆一起毕业找工作(我们在Cornell University认识的,也是在读博期间最大的收获吧)。
毕业实习工作
在做博士后的期间,我有幸拿到了ExxonMobil(埃克森美孚,世界最大的石油公司)Upstream Research Company的实习机会,于是我就来到了美国南部最大的城市休斯顿Houston,开始了新的生活。
这次实习有4个月的时间,实习期间会在一个导师mentor的指导下完成一个项目。同时竞争的还有另外十几个来自各个学校的Interns,所以压力可想而知。
我常常记得自己加班到晚上七八点,然后每个周日也要来公司加班(当然是自愿的),最终非常成功的完成了我的实习项目,最终我们十几个实习生里,只有两个人留下来了(包括我),难度可想而知。
拿到正式offer后,我就正式入职了,然后一路走来,拿绿卡,生娃,好在现在的生活节奏慢下来了,但回首过去的这十年,感觉跟开了挂一样,打了鸡血的往前冲,毕竟没有这么多年的付出, 哪有现在的自己。
希望今后的自己,继续努力,且行且珍惜,不忘初心,继续前行。

 第5张图片

这是我和我老婆参加康奈尔博士毕业典礼时的照片,本科4年博士4年,终于从学校毕业,又要踏上新的征程了。

导师背景
本科就读于浙江大学,博士毕业于康奈尔大学。
自己有着非常成功的申请经历,拿到宾夕法尼亚大学和康奈尔大学的博士全额奖学金,斯坦福大学的硕士录取通知书等(一共十家美国高校的offer)。
在国际顶级期刊上发表过15篇专业论文,并拥有5项美国专利。
目前在美国最大的能源公司全职工作,担任高级研究员。
以上由AdmitWrite留学平台入驻导师分享,有问题,欢迎来平台找学长学姐们咨询~
AdmitWrite,知名互联网留学平台,留学界的Uber,已有超过1000名世界名校学长学姐入驻,实现美国TOP30,英国G5,澳洲八大等多个地区全名校覆盖。不管你是申请人文社科/商科/工科,还是申请理科/艺术/法学,在平台你都可以找到同专业名校学霸辅导。关注我不迷路,任何留学相关问题都可以私信 @AdmitWrite留学平台~

 第6张图片
本文来自AdmitWrite留学平台专栏——【海外名校申请经验】,专栏主要内容包括但不限于申请经历,就读体验,专业前景,就业分析等。想看更多的申请经历以及就读体验,欢迎关注~
海外名校申请经验
 第7张图片
如果需要系统的深度了解美国申请的硬干货,可以关注下方专栏。
作者:AdmitWrite留学部Leader May学姐,毕业于哥大。
哥大学姐带你冲藤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chenlifen 发表于 2022-10-13 17:12:02 | 只看该作者
 
谢邀。题主如果想申请全奖常青藤PHD。真的需要很多很多努力,其实蛮难的。
先介绍一下本人背景,国内北京TOP2的本硕,现国外知名院校的PhD在读;在各个国家留学生活过,因为我有参与到留学资料审核和录取流程的工作中,所以上来将自己知道的分享一下:
1,材料初审阶段(小秘委员会初筛) deadline之后1个月
大约发生在申请截止日期之后1-2个礼拜。比如我们学校1月31日截止申请,作为研究生助理(简称Graduate assistant,以下称呼小小秘)的我,2月10日被小秘们一个电话招呼过去整理申请材料。我们今年预计招收40个硕士,然后总共有700份左右的申请。
在材料初审阶段中,小秘委员会需要将合格的申请材料挑出来,送到C区(通过初审)。不合格的申请材料,送到D区(淘汰区,没有教授特地来把等候区材料提出来,其实就是拒信了)。什么样的申请材料合格呢?其一,材料齐全(比如缺申请表格,本科成绩单,缺英语成绩,个人陈述等等,材料一般直接申请材料直接放到D区),其二,成绩达到基本标准(往年一般是本科平均成绩达到百分制里的80,GRE320+3.5,TOEFL100;这些标准都会在网络上面公布),达到了这两个标准,材料会被送到C区,即通过初审。
假设700个申请人到这一步会剩大约320人。也就是说,大部分申请人材料不全,或者基本成绩无法达标!所以题主务必申请的时候关注一下录取要求,不然会白交申请费。
2,材料复审阶段(委员会审核) deadline之后两个月
之后我们小小秘和小秘们会把C区(初审合格区)的申请材料交给教授们,这时候教授们就出马了,教授们组成委员会,根据不同的国家对C区材料分类,偶尔也有教授,因为套磁的原因把极少数的学生材料从D区(淘汰区)里面拔出来放到C区;为了保证录取新生的多样性,不同国家分配给不同的名额,一般:
中国学生10-15名额(约180人竞争),
印度学生10-15名额(约100人竞争),
欧美及其他地区学生10-15名额(约40人竞争)。
对于中国学生,申请人多的学校(比如中科大出国大户),会按照学校归类。申请人少的学校(比如一些南方的学校就全校就一个人申请)则把所有人材料放在一起。比如按照往年,我们一般分配是
中科大2(约15人竞争), 天津大学2(约15人竞争), 清华1(约5人竞争), 北大1(约5人竞争), 上交1(约5人竞争), 哈工大大连理工等国内工科名校1(约10人竞争), 其它985名牌大学2(约15人竞争), 其他所有的学校名额2(约100人竞争)。 注:复旦南大浙大等没有我们的专业,因此报名人数很少)
申请人数多的学校生源,主要比较的是他们的GPA。毕业于同一学校中科大的学生张某与李某,张某和李某大学4年修过的课程相似,张某平均分88分,李某平均分84分,即使李某GRE和托福都强于张某,我们也愿意录取张某。因为我们认为4年一贯的表现,比一两次考试成绩更说明问题。
申请人数少的学校生源,主要比较的是他们的GRE和托福。打个比方说厦门科技大学的赵某平均分88分,天津理工大学的刘某平均分84分。我们很难说赵某比刘某优秀或者不优秀,因为不同大学考核标准不一样,成绩高低没有说服力。所以申请人数少的学校,我们更重视标准化考试的成绩和有没有国际竞赛的获奖。
通过比较不同的申请人,委员会最终决定提名40人进入B区(预录取区),另外约有80人左右的B-区(waiting list,有顺序),从上到下排列。其它200份材料送入D区(淘汰区)。
3,预录取阶段 deadline之后约3个月
这又是小秘和小小秘的工作,会google查询学校的电话或者院系的电话(不会通过申请资料),比如打电话给中国科大各个系的学生教务处,确认是不是有张某这个同学,平时表现不错吧。得到了差不多的答复以后,核对申请资料真实性完毕(入学时候还会再一次核对)。小秘们就发录取邮件给张某“I am pleased to inform that you have been admitted to blabla university!...”然后给张某一个月的时间答复,正面答复后进入A区(正式录取区,发正式的信函和办理移民局手续),负面答复或者没有答复视为弃权,空位自动由waiting list进补。
题主首先需要在申请前考虑如下问题:
1,硬件不达标能否强申?
建议发邮件问小秘。不同学校要求不同,有些学校是硬指标,要求GRE320就是320,少一分都不行。有些学校是软指标,要求GRE320,你考个319再加个高GPA和110T一样拿录取。
2,GPA
我们不会按照中国各个学校的算法和申请人自己算出来的GPA(但是还是建议申请人自己算一下,仅作为填表用)。而是会按照我们的算法(4.0 scale)将所有人的全部课程都核算一遍;成绩单里面出现的所有课程都会计算,所以是总体GPA。比如我听说时常有某些名牌大学的同学,认为学校GPA算法太低以至于影响申请之类的,其实完全不用担心,只要你所在的学校够优秀,并且你在学校里比你大多数同学优秀,就一定会获得录取。)
3,托福很重要
虽然同样是1分,99和100有很大的区别,101和102只有很小的区别。
4,最好不要迟交申请材料
因为如果我们开始审核申请材料的时候(一般发生在deadline的10天后),你的申请材料还没有出现,那你的申请就必然跪了。
5,学术论文的重要性(高亮)
博士申请中则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好的学术论文是套磁导师的神器。
6,国内本科和硕士申请
中国硕士生申请美国自费硕士,主要也看本科毕业学校,GPA,GRE,TOEFL;稍许参考硕士阶段的表现。
国内本科和国内硕士的申请差别,在于美国全奖博士。申请美国的全奖博士,对于最顶尖的美国研究生院,如MIT/HARVARD/STANFORD/UCBERKELEY等等,他们喜欢招收来自中国最最优秀的本科生,因为顶尖的美国研究生院,喜欢通过一个五到六年完整的科研训练(前期投入后期产出的模式),来培养出有着自己学校研究风格的PHD,来培养出未来科研界的明星。所以他们希望录取的是最最有天赋的学生,所以同样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计算机系的本科第一名和研究生第一名,前者申请MIT更加有利。 所以我建议题主直接本科申请。
总的说来,如果申请者本科阶段是中国最顶尖学校最优秀的学生,请以本科生身份直接申请美国博士,国内读硕只会浪费时间而不能提升背景。如果申请者本科阶段不是中国最顶尖学校毕业的,或者不是学业最优秀的学生,可以考虑在国内好一点的学校读硕,为自己成功申请美国博士全奖增加筹码。
7. PS(Personal Statement or Statement of Purpose 个人陈述)、CV(Curriculum Vitae or Resume个人简历)、RP(Research Proposal研究计划)
这些文书起的作用很大,学习热情、目标和决心、科研潜力是要通过PS、CV、RP 来审核的。 材料复审阶段Committee里面的教授们会非常仔细的审核文书,我们真正希望录取的是对学习充满热情并且有潜力的学生,未来行业内的领军人物,重要知识的创造者,并不仅仅是本科毕业于名校的GPA、TOEFL、GRE高分者。当然了,如果TOEFL、GRE、GPA达不到最低要求的线,再有学习热情也没有用,申请材料直接会在材料初审被卡掉,因为教授们认为,申请者即使再有学习热情再有潜力,英语不合格或者基础不合格,不足以完成学业。 题主这些材料请好好准备!
8. GRE
很多时候,很多学校都没给出minimum requirement(最低要求),每年是浮动的,象笔者所在的学校,2017年申请人数不多,GRE第一轮卡的是1100+3.0,基本上卡不了几个人。2018年申请人数暴涨,教授们审核材料审核不来,于是将最低要求提高到1300+3.5,第一轮就刷掉了一半的学生。换而言之,如果来年申请人数更多,GRE数线可能会更高;相反的,如果中国学生出国高峰过去了,GRE数线会下降。
个人观点,对于申请全奖博士,GRE320+3.5和TOEFL100的成绩是必要的(二者都需要达到)。
9.套辞
申请Ph.D.大多数情况下,套辞作用还是很大。总的说来,我们学校(World Ranking TOP50)对于中国申请人,大致分为三类,Clearly Admitted(很明显可以被录取的,例如顶尖名校高gpa高gre高托福,人数大概10%),Border Area(边缘区域,人数大概40%),Clearly Rejection (很明显不可以被录取的,人数大概50%)。套辞的作用主要发生在Border Area,但是申请人事先不知道自己会不会在Border Area上面,所以我个人建议,多套多好。
比如五个学生ABCDE争夺两个Ph.D.全奖名额,A是中科大第一名,托福111gre332+5,SCI一作论文两篇,那么这类学生就是Clearly Admitted;D和E毕业于中国一般学校成绩不到80托福也不到80,那么他们就是Clearly Rejection。关键在于B和C,比如B是中科大的gpa 3-10%,没有论文,托福105gre325+4.5;C是哈工大的gpa top 3%,有一篇SCI二作的论文,托福是100gre320+4。除了给A的一份全奖毫无疑问以外,另一份全奖给B还是C,教授们一定会存在犹豫和争议的,这就是Border Area。如果这时候C主动联系了某位教授,附上自己的简历并表示对他的研究方向感兴趣,经过聊天教授也感觉这人不错,相比了无音讯的B,他一定会偏向于录取C。在committee开录取会的时候,教授就会尽力推荐C,其他徘徊不定的教授因此优先录取C(因为B和C原本就感觉就差不多)。。。同样的,如果B进行了主动的联络,B就会占据上风。。。很多时候,大多数申请人会属于高档次学校的Border Area和低档次学校的Clearly Admitted,如果希望自己去更好的学校,就要努力向上跳一跳,套辞,是会祝你实现梦想的。
这么多段话希望对题主有帮助吧,毕竟看到你就像看到当初的自己。申博是一个孤独漫长的过程,期间的很多事情其实都没有办法一一列举。建议题主找个专业机构咨询一下,常青藤不是谁都可以去的,何况是全奖PHD。优秀的竞争者真的太多太多。我一开始是奔着top学校去的,中间也被拒了很多次。差点丧失信心。后来通过学长介绍,在“美国留学中心”这个公众号联系到的老师,根据我自己的情况又细化了一下方向,顺利拿到了pass和全奖。我说这么多就是想告诉题主,有梦就去追,万一成功了呢~祝你好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zpdg 发表于 2022-10-13 19:20:24 | 只看该作者
 
專為海外華人代購正品國煙,谷歌搜索“煙市yan4u”,微信:maiguoyankf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排行榜
活跃网友
返回顶部快速回复上一主题下一主题返回列表APP下载手机访问
Copyright © 2016-2028 CTLIVE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西兔生活网  小黑屋| GMT+8, 2024-6-29 2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