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开启左侧

[问答] 为什么日本人的性格如此极端矛盾?

[复制链接]
24823 5
dingding99 发表于 2023-1-18 02:09:28 | 只看该作者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以影视作品为例,日本人可以拍出尺度最大的片子,也可以拍出极致的纯爱;可以让人大跌眼镜的颠覆和具有破坏性,又最恪守礼数等级等传统。

究竟为什么日本人有这样极端矛盾的性格?


上一篇:日本首相出访G7五国,独缺德国,德国网友这么说
下一篇:日本 10 年期国债收益率升至 0.50%,目前当地经济现状如何?
标签:日本
@



1.西兔生活网 CTLIVES 内容全部来自网络;
2.版权归原网站或原作者所有;
3.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
4.若涉及侵权或有疑义,请点击“举报”按钮,其他联系方式或无法及时处理。
 

精彩评论5

正序浏览
跳转到指定楼层
沙发
暗暗de 发表于 2023-1-18 02:10:10 | 只看该作者
 
以前洒家也信这个论断,后来人生经验多了也就不信了。
现在觉得日本人确实有些个性,但是远到不了极端矛盾的程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haolilu 发表于 2023-1-18 02:11:06 | 只看该作者
 
真的很极端,深有感触。而且日本人极端爱发怒,即使在我们看来只是一件极小的事。当然这些不好的表现都是私下里的。也就是说周边没有其他人的时候。
可能很多人觉得不可思议,日本人平时多有礼貌。怎么会易怒暴躁呢。真的,日本人超级会伪装,很多客气的话都是在表面上的。
我在日本上学期间,做了份兼职,送报纸。这工作月底需要去日本人家里收钱。我负责的区域大概有200家。真的遇到各种奇葩。明明公众场合的日本人那么有礼貌。可是私下里。真的是垃圾。クズ。尤其是那种长的丑男女。真的反而是那种美女态度非常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supper濤 发表于 2023-1-18 02:11:36 | 只看该作者
 
日本人生存在一个火山地震海啸频发的小岛上,危机意识强烈。这种情况下,即便他们再富裕,也无法缓解他们内心深深的恐惧感。因为不知道哪天堆积的财富,会在灾害的影响下荡然无存。这种情况下,人们就会内部团结,将礼仪发挥到极致,减少内耗。对外人严酷残忍,缺乏人性,善搞偷袭,冒险主义的典范。
对内强调集体主义,压抑个性。喜欢论资排辈,害怕失去秩序。包括极度追求礼仪,也是为了维护社会秩序。因为一旦内部分裂,社会秩序混乱,以他们贫乏的资源,几乎难以重建。比如日本武士电影里面,武士们因为大名或者将军削减他们的俸禄,发生叛乱。大名和武士代表谈判之后,答应提高武士的俸禄,但是带头叛乱的武士要剖腹自尽。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虽然你是对的,但是你破坏了尊卑的社会秩序,就要受到惩罚。因为日本极度缺乏资源,他们不敢轻易破坏秩序,所以人与人相处,非常讲究礼仪,但是压抑情感,以礼仪来代替道德。也许内心已经对你说了一万句“曹尼玛”,但是表面上是非常恭敬的,社会秩序不容破坏。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日本天皇上千年的时间都是同一个家族的人担任。即便已经成了傀儡,但是不会有人会尝试去废除天皇。
当然有压迫必然有反抗,日本有个典型现象叫做“下克上”,明治维新是下层武士对上层武士的胜利,日本二二六事件也是中下层军官刺杀内阁成员以求政治革新。古代幕府将军架空天皇等,这不同于中国的农民起义或者革命,中国干得比较干脆,就是彻底推翻前任政权。日本则很暧昧,资产阶级革命了,还要保留天皇,二战战败了,也得保留天皇,发动政变基本就是军队的事情,从来没有什么具体的政治纲领,也不发动群众,更不会进行土地革命。这说明他们还是非常惧怕社会秩序的动荡。日本文化有点类似于春秋战国时期,当时百家争鸣,说明人的价值观非常的混乱,那个时候出了不少非主流。那时又流行刺客,中国古代几大著名刺客,荆轲,要离,聂氏等都是春秋战国人,这些人和日本武士有一些共同点,不怕杀人,更不怕自杀。然而,当时广大人民群众还是多多少少遵循“周礼”,总的来说还是不认可以下犯上这种事情。所以周朝可以立国800年,即便是周王已经衰落得不行了,各大诸侯还是没有废除他的意思。直到后来,进行了中央集权制改革,思想文化上统一,独尊儒术,人们有了比较稳定的价值观,这类刺杀上层人士的事情明显就少了很多。要么就发动叛乱或者起义,直接推翻过去的政权,而不是搞暗杀来推动政治变化这种暧昧的事情。
日本对外的话,基本就是专制,冷酷无情,动不动就大屠杀,搞三光政策。跑到外面,日本人内心压抑的负能量就释放出来了。就像关在笼子里的野兽,如果跑出来了,首先就咬死饲养他的人。日本人杀中国人的时候,不会愧疚,即便中国人曾经是他的老师,曾经带给他先进的文化。
日本人没有绝对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如果有,那就是“忠”,武士道那一套愚忠。他们的社会秩序是礼仪,是条条框框,是“耻”,是禁止你做什么。他们经常说的一句话,“对不起,给您添麻烦了!”。那么,什么事情是不需要说对不起?什么事情是没有给别人添麻烦?“女体盛”、“百人性交大赛”、“违背伦理”、“无节操的综艺节目”、“男女混浴”、“裸体节”、“借种计划”、“金餐粒”,这些都不算给别人添麻烦,别人看不下去可以不看,听不下去可以不听,但是不可以说给别人添麻烦了。只要他们没有妨碍社会秩序,没有影响别人的生活,他们就可以没节操没下限,而且不必道歉。
躲在这么一个风雨飘摇的小岛上,日本人每天都遭受死亡威胁,自然不会有闲心去思考“德”“道”“仁”这类中庸的,不偏不倚的东西,他们只会为了维护社会秩序,去追求“忠”“神道教”这类玩意,“愚忠”就是“天皇让我杀谁我就杀谁”,神道就是把天皇神话,说到底还是为了维护阶级统治和社会秩序,无关道德和伦理上的对与错。所以日本从未出过大思想家,大哲学家,大发明家。只能出丰臣秀吉这种政治家和川端康成、三岛由纪夫之类的作家,这些作家还有好几个自杀的,可见日本的社会是容不下这些人思考人生的,你一思考就要提倡一些道德思想规范,这是日本社会不能接受的。
没有稳定的道德观和绝对的价值观,即,没有绝对的对错。对我有利的我就做,对我没有好处的我就不干。就算干了坏事,也可以信口雌黄睁眼说瞎话,死不承认。“南京大屠杀”即便你有30万累累白骨,有视频资料,他就是不承认。靖国神社里面供着这么多禽兽,只要是为日本而死的,他们就年年参拜。根源在于日本自身体量太小,资源太少,灾害太多。为了生存,必须时刻关注世界形势和国内形势变化,必须保持相当的敏感度。从而迅速调整战略和思维,这种理性的思维改变速度超出了人感情的改变速度。日本人必须要快速在谦虚,傲慢,友好,残忍,安全,冒险之间做出选择。比如中国贫弱的时候,忘记中国这位老师,马上去侵略中国捞一笔,烧杀抢掠。二战时,日本在没有同美国宣战的情况下,偷袭珍珠港,师出有名是顾不上了。后来美国扔了原子弹,日本又可以迅速忘记这种国仇,举国欢迎美国军队入驻,并且由政府组织日本女人向美国大兵卖春。本世纪70年代,发现基辛格访中,日本就趁尼克松还没来中国之前,赶紧与中国先建交,赶紧示好。所以,这样的国家由于巨大的生存压力,它的外交并没有一定准则,如果有就是快速根据大国实力的改变而改变策略。公平,公正,定性这种东西对他们来说是不存在的。这影响到他们的国民生活,所以日本社会也很难形成一种稳定的道德观和价值观。
他们讲究利益至上。他们可以将自己的老师中国捅成重伤而没有丝毫悔意,他们也可以将轮奸了他们老母,他们姐妹的美国佬当成救世主,只要你把他打疼了,他就马上跪舔。前首相安倍见了美国总统总是一副衰样。现代的日本人最欣赏的朝代居然是中国的唐朝,中国唐朝白江口海战将日本打得全军覆没,日本马上就跪舔,派遣遣唐使。我们千万不要沾沾自喜,因为在你强盛的时候跪舔你的人有多谦卑,那么在你虚弱的时候,他们对你就有多残忍。所以从晚清开始我们看到那个曾经谦卑的学生,开始变得面容狰狞,没有人性。其实谦卑的日本和残忍的日本都是同一个日本。借用刘德华电影里的一句台词“你看我现在是彬彬有礼衣着光鲜的绅士,你可知我脱下西装照样可以做回流氓?”
所以现在可以回答你的问题了,日本人性格为何如此极端,因为他们迫于巨大的生存压力,无法形成绝对的价值观,稳定的道德观,绝对的伦理观。只能一切看利益,一切看实力。内心必须不停的游走在天使和魔鬼两个极端,就像一个摆钟,方能维持内心的平衡。所以他们既下流又高尚,既叛逆又遵守秩序。既能拍出纯肉体的动作片,又能拍出柏拉图式的纯爱电影。
综合说,日本人性格最大的特点是“不中庸”,缺乏宽容心。容易走极端。日本人是农耕民族+海上游牧民族。游牧民族的特点更占优势,日本有很深的海盗文化基因。作为游牧民族,不管是陆地上的蒙古帝国,阿拉伯,还是海洋上的英国,北欧,日本。特点均为抗风险能力小,对外侵略性强,尤其喜欢做冒险。所有的游牧民族都不可能有中庸这一套想法。他们的特点是灵活多变,机动性强,对外部环境感应更敏感。因为可以来去如风,不容易受制于人。所以他们不可能去承担道义这种枷锁,做事情底线更低,喜欢做一锤子买卖,对于经营,他们更喜欢抢掠。游牧民族居于此特点,他们不会去做长远规划,缺乏为国家做深远考虑战略家。日本战神丰臣秀吉在中国只能算个二流角色。而英国也出不起拿破仑,俾斯麦这样的大战略家。这种思维的不稳定性,在外表现为喜欢冒险,火中取栗,在内则表现为国民性格保守而排外。资产阶级革命在日本和英国保留的封建残余最多。至今两国还保有皇室,日本政坛被几个百年家族掌握,英国则还保留了封爵制度。
国民性格上,日本和英国对外都表现出很强的扩张野心。而且道德底线很低下。英国主导的奴隶贸易,而日本从古代开始,几乎每次侵略都少不了大屠杀。对内,则统一表现为绅士,彬彬有礼。英国绅士不过说,日本人平时看起来也是很有礼貌。绅士和礼貌本质上是因为缺乏安全感,为了减少集团内部内耗而不得已的选择。另一特点是国民极度排外,包容心很差。日本,英国在东亚和西欧而言,国民排外的特点非常明显。与排外相对应的,他们又非常乐于接受外来先进的文化,技术,喜欢拿来主义。也就是说,你不可以在我的生活中走来走去,但是你好的东西,我也乐于接受,我也可以改良,又但是,这一切,必须是有我主导。日本是第一个进行政治革新的亚洲国家,本质上是说,日本人的思想远不如中国,韩国甚至越南那样具有稳定性,他们对外来文化,技术的接受阻力要小,同时他们的消化能力很差。他们既乐于改变,又害怕改变,会适度引进,但是很难在心理真心接受,所以这样的国家不具有做彻底改革的魄力,而他们想要维持长久的做大做强的状态,实则不可能。他们只能是像绚丽的烟花,辉煌只会转瞬即逝。
日本停滞的三十年,还有英国的快速衰弱,我觉得也是因为这些国家的国民思想孱弱,缺乏深度,思维混乱,无法形成强有力的思想武器。灵活有余,深度不足。学习是把好手,但是创新不行。容易借助世界大潮,借助洋流和季风扬帆起航,独占鳌头。一旦世界大潮不明确不清晰时,他们的思想深度又不足以让他们找寻新的出路,只能裹足不前,无法拔地而起。
在这个全球内卷的时代,日本,英国我觉得不会有回天之力了。
经常关注东亚新闻的人,应该会感到日本和韩国的差异性,这不是说他们的国民性如何,而是日本在美国江河日下的情况下仍然“义无反顾”的追随美国,这样的国家同样包括英国和澳大利亚。韩国明显是首鼠两端玩平衡,与韩国类似的有法国,而大陆性更强的德国,在政府层面上,对中国的态度比一般的西欧国家更加积极一些。这与他们的国民性格无本质上的关系,这其实是一个地缘政治问题。古代,航海技术不发达,日本和英国是比较苦逼的角色。英国被欧大陆的系列国家揍过好几次,日本有幸碰上的是比较仁义,扩张文化不强烈的农耕国家中国,然而碰上游牧性质强烈的元朝,仍然免不了被揍一顿。而一旦航海技术兴起,或者说海权逐渐兴起,这两个国家地缘劣势迅速转为优势,英国不必多说,日本呢?日本在近代亚洲国家里面,称之为一枝独秀也不过分,当时能称为列强的亚洲国家,也就只有日本。而随着陆地基建的建设,尤其是铁路的建设,美国这种海洋性强,但是兼具陆权特色的国家又逐渐站到历史舞台中央,同样出彩的还有同样海陆兼具的德国。沙俄则逊色很多,因为没有温暖的海港,虽然之后十月革命建立了苏联,社会制度上有了优势,然而在海权上她始终比美国逊色太多,而她又非要和美国一争高下,之后免不了失败。现在的情况又有改变,随着人类基建能力的提升,尤其是基建狂魔中国的出现,亚欧大陆出现了比过去普铁更高效的高铁,未来的高铁如果能沟通整个亚欧大陆,世界上的大宗货物改走陆路或者管道运输,那么彼时彼刻,美国就变成了一个孤悬海外的稍微大一点的岛,甚至于被边缘化。
所以,这是美国不能接受的,而对于日本和英国,那更是万万不能接受的。美国届时至少依靠北美大陆还能活得比较滋润,而日英则会彻底打回原形,变成一些打酱油的角色。这也正是日本不可能与中国交好的本质因素。每次中日韩自贸区有了大的推进,日本总要死几个高官,这真的全是美国人的指示的?恐怕日本国内也有不少人害怕自贸区的建立吧!要日本对我们服软,为二战道歉,即便是到美国国力不敌中国的时候也未必会出现,恐怕只有陆权能压制海权的那一天,日本复兴已经彻底无望的时候,他们才会从心底认怂。
对于日本曾经最辉煌的七十年代末期到九十年代初期这段时间,其实说穿了也没有什么神秘感,包括亚洲四小龙的香港,本质上主要是靠着中国尤其是改革开放初期创造出的巨大的市场带动的。当然日本通过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建立了一定的工业基础,并在六七十年代通过与东南亚,中东,和南美的贸易形成了资本原始积累(二战后日本成废墟,所以要重新积累资本),这是基本内因。那会子日本产品倾销国内特别明显,走私也很猖獗,赖昌星就走私了不少丰田旗下的雷克萨斯汽车到中国。当时的日本货物美但是价不廉。加之日本通过收买国内媒体来了一波软文化输入,宣扬中日友好,什么人一丝不苟的敬业态度,什么日本小孩夏令营,现在想想,每个月给社畜们几万的月薪,能不一丝不苟吗?如果有良好的医疗条件和物质条件,国人的小孩冬天去冬泳也是可以的。在这种文化入侵的情况下,即便日本的商品价格贵,国人还是愿意购买。而在此之前,自然是低价倾销,打压国内企业,之后形成垄断,再抬高价格。其实这些套路也没啥新鲜的,战国时期齐国的管仲就已经玩烂了。如今经过几十年的改革开放,国内的制造业已经大规模的抢占了日本的市场,当然也包括韩国。日本的经济支柱汽车产业也在新能源汽车的打压下举步维艰。国内新能源汽车可能成为压垮日本经济的最后一根稻草。之后日本的处境,会比较尴尬。
经济基础决定政治,在海权尚且繁盛的情况下,如果日本加快了衰落,那么将如何定义中日关系?这是我们需要考虑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nelliewumu1105 发表于 2023-1-18 02:12:26 | 只看该作者
 
在全世界这么多民族里,日本人这个群体很奇怪:在平时待人接物的时候,彬彬有礼,一副谦谦君子的形象。可要是一旦发动战争,就极其野蛮,像是发了疯的恶魔。这样的双重性格让很多人都纳闷,还有人类学家专门对此做了研究,写了本书叫《菊与刀》,形容日本人既像菊花般温婉有礼,又像刀那样嗜战好斗。
那话说回来,为什么日本人会形成这么矛盾的性格呢?最近,南开大学的李卓教授就在《北京日报》上写了篇文章,说这是因为日本的历史很特殊,贵族和武士这两个阶层轮流起主导作用,分别主宰过历史发展,最终造就了这种矛盾的国民性格。
咱们先来说说贵族。提起贵族,你可能首先想到的是欧洲人,但要是从传承久远、文化厚重这些方面来考察,日本的贵族文化甚至远远超过欧洲。早在1300多年前,日本就形成了非常辉煌的贵族文化,什么书道、料理、插花这些高雅玩意,都是贵族琢磨出来的,后来,武士阶层崛起,越来越多的贵族家庭变没落了,怎么办呢?不少贵族就拿出祖上传下来的手艺混口饭吃,这就更促进了贵族文化与教养在下层社会的传播,最终导致了日本国民性当中文明有礼的那一面。
再来看看武士阶层,他们讲究的是尚武与忠诚。与贵族相比,武士阶层统治的时间更长、离大众更近,对日本国民性的影响也更加深远。武士嘛,当然讲究武艺高超、杀敌报主什么的。尤其是武士阶层掌了权,人民大众受到影响,性格当中也就慢慢有了残暴、好斗的一面。尽管到了近代,武士阶层已经慢慢消失了,但是他们的武士道精神却更加被推崇。原来的时候,武士道精神可能还只在军队里传播,到了近代,“忠实”、“勇敢”、“服从”这样的军人精神,都被写进了学校教材里边。这下子,全日本都弥漫着一种浓浓的武士道精神,日本的国民性也有了好斗凶残的一面。
所以你看,贵族和武士都曾是日本的社会精英,在一定程度上还是百姓的楷模,他们各具特色的价值观和伦理道德,就这样被传承下来,在不同时期、不同场合影响着普通的日本人。这下你理解日本人的性格为啥这么矛盾了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BY猴子 发表于 2023-1-18 02:13:08 | 只看该作者
 
和地理因素有很大关系,日本国多自然灾害,在之前,他们较国人来说更易夭折,另一方面,他们只要不因自然灾害夭折,便走向另一个极端——十分长寿。这种矛盾的存在让他们对生命有着独特的感受,既可以感受美好,也可以解剖黑暗;既懂得隽永,也懂得朝花夕拾;既能一瞬包容,也能永恒怨毒。安静与热闹,阴暗与温暖,矛盾的岛国看我们也会觉得很奇怪,每一个人的阴暗面被统一放大就是恐怖,正能量被汇聚就是如日出的力量一样温暖。菊与刀是日本人的性格,在及时行乐与不断压抑中矛盾的行走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排行榜
活跃网友
返回顶部快速回复上一主题下一主题返回列表APP下载手机访问
Copyright © 2016-2028 CTLIVE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西兔生活网  小黑屋| GMT+8, 2024-6-27 0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