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开启左侧

[问答] 日本是如何完成工业化的?

[复制链接]
64308 5
〔上善若水〉¨ 发表于 2023-2-6 18:29:01 | 只看该作者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日本是如何完成工业化的?


上一篇:日本大学院艺术类一定要报私塾吗?
下一篇:111万只鸡被扑杀 日本鸡蛋主产地最大养鸡场暴发禽流感
@



1.西兔生活网 CTLIVES 内容全部来自网络;
2.版权归原网站或原作者所有;
3.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
4.若涉及侵权或有疑义,请点击“举报”按钮,其他联系方式或无法及时处理。
 

精彩评论5

正序浏览
跳转到指定楼层
沙发
塑料袋小透明 发表于 2023-2-6 18:29:42 | 只看该作者
 
日本组织过女性集体去南洋卖春,这就是完成工业化的其中一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爱笑的君宝 发表于 2023-2-6 18:29:49 | 只看该作者
 
靠纺织业,船运。
英国的英超里红魔曼联和白玫瑰利兹联是死敌,因为他们的城市曼彻斯特和利兹背后所代表的兰开夏郡和约克夏郡除了是红白玫瑰,在工业革命时期,两地产业,约克夏郡是传统的毛纺织业,而曼彻斯特则是新型的棉纺织业,而且曼城的工业革命和基础,英国的工业基地基本都在曼彻斯特等英格兰北方和苏格兰低地,而金融中心则在伦敦。后来美国工人闹革命要求八小时工作制的时候,曼城的工人也联合罢工配合美国费城的棉花纺织工人。
那么和日本有什么关系呢?日本刚统一和打开国门那时候有第二次工业革命,日本还有个直到二战都挺独树一帜的产业就是桑蚕的丝纺织业,日本产真丝,也做丝袜。因为宣战和禁运,美国女人在化学面料尼龙实用化之前一度只能穿棉袜。
丰田家也改良了纺织机的一个配件吧。
日本棉布质量价格都很有竞争力,日本人在女工管理上独树一帜,压榨很厉害,导致成本低且产量很高。
日本最正式和服动不动穿十几层,各种面料和花式,他们承接继承的纺织传统和服饰文化还是很深厚的。
另外,纺织后面就是化学印染,日本这方面也不差。
就像电视剧大染房某些剧情一样,日本侵略倾销中国市场,直接和间接利用对中国的侵略来完成日本的工业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猎杀 发表于 2023-2-6 18:30:27 | 只看该作者
 
日本工业化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
二战前,时机很不好,日本勉强占了一个起步早的便宜。
二战后,时机非常好,几乎就是老天爷为日本量身定做的。

日本早期工业化大致是这几个阶段:
利用本国低劳动力成本,搞纺织业这样的劳动力密集产业。由于当时海运成本高,很难搞来料加工,所以最开始搞的是高价值的丝织品。19世纪末丝织品在日本出口中能占到一半以上。
日本的第一批企业家以及资本大多来自纺织业,比如丰田大名叫丰田自动织机制作所。有了资金,再加上欧洲内卷白热化,大量工业技术向外出口,于是开始进一步涉足机械制造。
那个年代搞工业化就等同炼钢,打仗又需要化工厂生产炸药,因此日本开始投资重工和化工,八幡制铁所(和富士制铁合并为新日本制铁)就是这个时期的代表。这个时期的工业终于可以反哺农业了,日本窒素就是生产化肥的公司。
总体来说,日本早期的工业发展方向,主要是欧洲不太适合搞,或者市场容量很大的行业。
基础工业解决后,日本开始涉足高科技,在那个年代就是内燃机和电动机。当时欧洲人也在摸石头过河,不可能把最尖端的技术给日本,而日本的教育和科研都在起步阶段,很难追上。因此日本的高科技搞得磕磕绊绊,像汽车工业就一直是雷声大雨点小。
在这种困境中,日本迎来了二战。

现在说日本发达,都会羡慕它工业化起步早,但早也有早的坏处。工业化是18世纪后期才开始的,依托蒸汽机的机器化大生产是19世纪中叶的事,日本工业化起步仅仅只比西方晚了几十年。这就导致我们现在印象中的“第三世界依靠廉价劳动力和市场承接发达国家淘汰的落后产能”这个思路完全行不通。当时蒸汽机在欧洲也是高科技,所以早期日本纺织厂还用不上蒸汽机,只能用水力甚至人力。
19世纪恰好是帝国主义高潮,列强的主要目标并不是经济,而是包括外交、军事在内的一系列综合国力。这就是为什么明明多数殖民地都是纯赔钱大家还是要抢领土,也是为什么美国明明很早就经济第一了,但是在欧洲说话却没人听,因为当年美国的军力比大清强点有限。
老师划的重点都不是经济,你指望学生努力搞经济这显然不可能。所以日本的工业化搞得三心二意,每次有一点成果了就烧钱出去打仗,国家经济一直处于崩溃边缘,经济不行导致国内民心不稳,又琢磨打仗转移矛盾,最后仗越打越多,直到灭国。

日本二战前的一个核心问题就是农民问题。从明治到大正,农民很少分享到经济发展的好处,虽然农业生产力提高了很多,但人口也增加了,农民并没有富起来。这导致农村承担风险的能力很差,卖女儿的情况一直持续到昭和以前。清末中国很多妓院都喜欢买日本女人,因为价格低,这在日语里有个专门词汇是“唐行妇”。
农村问题直接导致了日本的军国化。由于连年打仗,日军在政治上有很强的话语权。早年军队由维新元老或者他们的弟子掌握,这些人都是精英阶层,有开阔的视野,同时也很残忍,会牺牲人民换取国家进步。但是到了昭和时代,军官和士兵大多来自农村,他们对工业和资本主义抱有强烈的恨意,因此开始了一波又一波军队削弱政府的运动。而农民对土地的渴求使得军队不断发动侵略战争夺取土地。
二战后,美国人和日本人都很清晰地看到了日本问题的核心,所以直接用刺刀赶走了地主,把土地白送给农民,总算是解决了心腹大患。

战后的日本迎来了一个很好的环境。战争的事不用日本操心,美国又营造了全球性的市场,那只要专心搞经济就行了。
战后的工业界处于机电技术革命时期,这个时期的制造业对重工业和化工的依赖很高,同时制造业开始精细化,但因为没有计算机,所有工序还是需要人来操作。你的科研水平再高,没有大量高素质的工人来用手工实现,那就毫无意义。
东亚自古就是内卷地狱,而且不搞别的,就折腾人。机电技术这种专门折腾人的工业简直就是给日本人量身定做的。所以昭和日企搞了终身雇用制,工人花10年学徒才上岗工作(富士康培训顶多3天)。工人身心全在工作上,家里统统交给妻子,一个月不回家都正常。
美国有更先进的技术,但是没有足够的高水平工人将这些技术转化为产品,所以美国人只能把技术出售给日本,让日本人造产品卖给美国。像特丽珑就是非常典型的美国研发日本制造的技术。
日本的经济体制也恰好适合机电时代,这时期缺乏革命性的发明,制造业主要就是扣细节扣管理,特别适合集中资源办大事。日本政府通过宏观调控,让企业集中精力搞生产,搞出口,减少内部竞争导致的内耗,创新交给美国人就行。
日本昭和时代工业的成功,可以直接概况为一个日文单词——改善。这个词现在已经变成了日式管理的代名词。
可想而知,这套做法在计算机时代完全行不通。由于计算机的普及,制造业实现了全自动化生产,现在最核心的制造和组装都是计算机控制的,人的精度太低了。现在中国工厂里的工人都是在给计算机打下手,只是在搬动零件方便计算机组装罢了,这就纯粹是拼成本了,日本工人毫无优势。
而创新方面,信息时代1个天才的贡献大于1亿个兢兢业业的工人,一家成功的新企业胜过一百家老牌企业。日本企业压制创新,减少竞争的做法终于收获了恶果。这也是后来日本再也没能跟上美国的根本原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好事成双 发表于 2023-2-6 18:30:37 | 只看该作者
 
和改革开放一样没有任何区别。很简单的其实。你制定合适的政策后。工蚁们会自动去创造。那用你操心。
二战后才完成土改的。土改跟工业化根本没有任何关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绫濑宫凉 发表于 2023-2-6 18:31:37 | 只看该作者
 
妓女出国赚外汇,男人出国抢劫,抄欧洲强国的作业,清政府的赔款给了日本很大的助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排行榜
活跃网友
返回顶部快速回复上一主题下一主题返回列表APP下载手机访问
Copyright © 2016-2028 CTLIVE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西兔生活网  小黑屋| GMT+8, 2024-6-30 1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