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开启左侧

[农业] 广州“三农”观:超大城市如何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

[复制链接]
86831 0
kavnlau 发表于 2023-8-28 21:15:44 | 只看该作者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农为邦本,本固邦宁。讲到广州这座城市的历史和文化,农业是不可跳过的篇章。从“五羊衔穗”的历史传说到“三产”融合的都市现代农业,从“望山见水”的乡村到“穗农奔富”行动,只有深刻理解了“三农”问题,才能更好理解广州这座超大城市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8月26日,“新时代 新作为”羊城学堂第五场讲座在广州图书馆如期举行,广州市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李世通担任主讲嘉宾,讲述“农业强 农村美 农民富”的广州故事,向群众介绍超大城市为什么要重视发展“三农”?怎么样发展“三农”?未来的发展方向又在哪里?
广州“三农”观:超大城市如何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 第1张图片
为何重视?
“三农”对超大城市的价值
“广州拥有悠久的农耕历史,特殊的自然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条件,培育了岭南先民敢为人先、大胆探索、勇于创新的品格,造就了广州农耕文化独有的岭南特色。”李世通表示,“三农”对于广州的价值和意义,首先体现为广州“三农”承载着岭南文化之“根”。
大家耳熟能详的“五羊衔穗”,是关于广州起源的神话故事,也形成了广州“羊城”“穗城”的别称,还述说了广州种稻的历史渊源。根据考古发现,4000多年前广州就有了人工种植的水稻。2000多年前,岭南先民摸索出的“海珠高畦深沟传统农业系统”,如今成为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在近现代,广州“三农”依旧留下浓墨重彩的篇章:1923年中共三大通过党史上第一部《农民问题决议案》,1958年从化村民邱昌发明“十两秤”,1979年广州率先在全国放开塘鱼价格……
回望过去,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岭南先祖的智慧、革命先烈的勇气、改革先驱的闯劲,滋养、沉淀了广州厚重、丰富的农耕文化,筑就了广州独特、灿烂的岭南文化根基,成为了广州“三农”高质量发展取之不尽的源泉宝库。
广州“三农”观:超大城市如何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 第2张图片
广州的农业故事依旧在续写,当下,广州“三农”守护着都市发展之“基”。
“三农”的价值,如今最有代表的一个方面就是解决好“吃”的问题。据测算,按照设定人均消费量,广州每天大概消耗粮食7040吨、猪肉1540吨、蔬菜1.1万吨、水果3300吨、水产品1540吨。吃饭的问题,始终是一个城市发展的头等大事,这需要“三农”发挥稳产保供的作用。
同时,对于寸土寸金的广州而言,农村是后续发展的战略空间,是超大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目前,广州有7个主要涉农区,5600平方公里的村域土地约占全市总面积的76%。这些土地,恰恰是宝贵的存量空间资源。只有运用好这些资源,通过要素流动,盘活农村的土地,才能为广州释放出宝贵的发展增量。
随着时代的发展,农业除了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其生态涵养、休闲观光、文化传承的功能就越能发挥积极作用。
如今,广州“三农”演绎着现代生活之态。乡村具有很多特有的、城市不具备的功能。李世通表示,对广州而言,高质量发展一定要发挥好城市和乡村各自所特有的功能,既要宜业宜居宜学,还能宜游宜乐,这才是高品质的都市生活。随着对生活质量追求的提升,在快节奏的都市生活之余,市民也渴望偶尔放慢脚步,回归乡村的悠然生活。
如何发展?
探索高质量发展新路径
大道至简,实干为要。深刻认识到“三农”的重要性,广州敢闯敢试,探索出自己的“三农”高质量发展新路径,亮点可总结为粮食为本、保供为民、种业为芯、产业为重、乡村为画、文化为魂、富农为要。
民以食为天,食以粮为本。从朱村的万亩稻田到大吉沙岛上的隆平农业科技黄埔研究院,广州粮食生产从一粒小稻种发展到如今的大产业,是广州践行“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成果。近年来,广州粮食面积和产量持续增长,去年粮食种植面积44.82万亩,产量15.38万吨,连续3年获广东省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优秀。
李世通表示,广州虽然不是粮食主产区,但是广州始终坚持“饭碗一起端,责任一起扛”,想方设法“保面积、保产量、保增量”,继续扛稳粮食安全的政治责任。
农业农村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产业,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对此,广州围绕“土特产”三个字做文章,努力找出一条适合广州的发展路径,以实现产业为重。
广州“三农”观:超大城市如何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 第3张图片
目前,广州打造了优品丝苗米、绿色蔬菜、北回归线荔枝等6条都市现代农业产业分链。依托这些产业链,广州培育了一批国家级、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以及农业龙头企业。
广州既重视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也注重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从“厕所革命”开始,到人居环境的全面提升,如今的乡村变美了、更靓了,村民生活也更有品质了。目前,广州所有的自然村都达到省定“干净整洁村”标准,超九成行政村达到了省定“美丽宜居村”标准,190条行政村达到了省定“特色精品村”标准。
在此基础上,从2021年开始,广州全面启动了新乡村示范带的建设,把乡村资源整合起来,串点成线、连线成片、集片成带。目前,全市已经建成了7条精品新乡村示范带,覆盖了从化、增城、黄埔、花都、白云、番禺和南沙等7个涉农区,让群众在自己家门口就可以实现“诗和远方”的美好愿景。
产业旺、乡村美,最关键的要落到农民富。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是广州“三农”工作的中心任务。数据显示,广州农民收入增幅连续15年高于城镇居民,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值也在进一步缩小。
“农民收入增长,是一项系统工程。”李世通表示,要保持持久的增长,农民个人起关键的作用,要大力培养农民的“自我造血”能力。随着“穗农奔富”行动等措施的推进,涌现了一大批善经营、懂管理的高素质农民,村里来了年轻人,带来新希望。
走向何处?
持续当好全省乡村振兴示范和表率
广州“三农”未来的发展方向又在哪里?
李世通表示,接下来,广州将坚决对照省委“1310”具体部署、落实市委“1312”思路举措,激发改革、开放、创新三大动力活力,找准“二次创业”发力点,以“百千万工程”为牵引,加快实现乡村全面振兴,持续当好全省乡村振兴示范和表率。
首先是农业更强。广州农业要锻造更加过硬的“内核实力”,推动质量效益和竞争力迈上新台阶。
具体来说,“基本盘”更加稳固,“米袋子”“菜篮子”“果盘子”充盈丰实,农产品保供稳产稳价,质量可靠可信;“增长极”持续做大,“穗”字种业、绿色蔬菜、优新水果、精品花卉、生态畜禽、现代渔业、休闲农业等特色产业集群发展壮大;“含金量”稳步提高,科技兴农、科技强农、科技富农,加快农业科技自主创新,提速科技成果转化应用。
广州“三农”观:超大城市如何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 第4张图片
其次是农村更美。广州乡村要更加“和美宜人”,着眼于山水格局、自然环境、岭南历史的融合协调,彰显广府文化韵味。
具体来看,“环境美”更有亮点,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五个美丽”专项行动接续开展,走进乡村,移步换景、步步皆景;“全域美”更有特色,“新乡村示范带+”工程强力推进,新建一批精品新乡村示范带,特色鲜明、辐射力强,遥望乡村,各美其美、美美与共;“内在美”更有韵味,乡村治理精细化、品质化、智能化,农耕文化传承保护,回味乡村,古韵悠长、乡风文明。
最后是农民更富。广州农民要迈入“现代生活”。农民综合素质显著提高,城乡发展差距越来越小,共同富裕走上更高水平。
广州将抓住改革“关键点”,推进“新地改”“新权改”“新经改”,探索“强村公司”“职业经理人”培育路径,以改革实现新突破;培育壮大“新农人”,留住“原乡人”,唤回“归乡人”,吸引“新乡人”,真正让乡村成为实现梦想的沃土、安居乐业的美好家园;鼓起农民“钱袋子”,全面推进强镇兴村,深入实施“穗农奔富”行动,拓宽农民增收渠道,让发展红利实实在在惠及农民。
农业更强,农村更美,农民更富,广州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才能更稳更快。
南方+记者 傅鹏
通讯员 穗农宣
【作者】 傅鹏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上一篇:全方位发力推动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
下一篇:乌拉圭宣布该国农业紧急状态将持续至9月下旬
@



1.西兔生活网 CTLIVES 内容全部来自网络;
2.版权归原网站或原作者所有;
3.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
4.若涉及侵权或有疑义,请点击“举报”按钮,其他联系方式或无法及时处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排行榜
活跃网友
返回顶部快速回复上一主题下一主题返回列表APP下载手机访问
Copyright © 2016-2028 CTLIVE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西兔生活网  小黑屋| GMT+8, 2024-6-30 2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