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开启左侧

[科技] 罗振宇:AI能替代“脑力”但人类还有“心力”丨AI时代的人类意见

[复制链接]
84664 0
聪明小逗逗 发表于 2023-12-22 23:14:40 | 只看该作者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罗振宇:AI能替代“脑力”但人类还有“心力”丨AI时代的人类意见 第1张图片


亲爱的《经济观察报》读者朋友:
见信好!
很高兴能有机会跟你分享我对于AI人工智能)带来的社会变革的思考。
我们正处在这一轮AI技术革命的早期阶段。它导致的很多远期后果,现在还看不清楚。但可以肯定的是,AI不仅会冲击白领的工作机会,而且还会冲击现代社会的基本结构。
现代社会是建立在专业分工之上的社会。
专业工作者(professional)的使命是什么?是把书本上的知识翻译到人际沟通的界面上。知识确实是在那里,但仍然需要两个活人之间发生连接、讨论、辩难,就一个一个的具体情境,进行知识的转移。
所有疾病的救治方案,都已经写在治疗手册里,但中国大概还需要 1400多万的医务工作者;所有的法律法条班班俱在,但是从律师到法官到公司法务,我们还是有数以百万计的法律工作者;所有跟教育相关的知识,都以文本的方式记载在教科书、辅导材料上,但中国还是有1800多万的教育工作者。
在“前AI时代”,这些专业工作者通过对自己进行巨额教育投资和长期艰苦训练,成为社会的中坚力量。他们是现代社会的支柱和图腾。
现在AI大模型来了。它不仅提供专业知识,而且还可以无孔不入地嵌入到每一处人际沟通的界面中,渗透到每一个知识应用的场景中。很可能在不远的将来,AI会一点点地把“专业工作者”从现代社会结构中挤出去。
所以,AI不仅是对特定职业的威胁,更将彻底改变现代社会的面貌。我们现在就可以畅想:一个不再由专业分工和专业工作者构成的社会,将会是怎样的场景?
这不完全是坏事。
技术革命,总是会带来社会景观再造,但是从来也不会真正把人类逼到绝路。它只是在一次次地逼问——人到底有什么用处?
AI之前的技术,本质上都是在替代人的“体力”。而这一回,AI替代的是人的“脑力”。
你可能会说,人除了“脑力”,还剩下什么?
还剩下“心力”。
简单说就是:定义世界万物,为万物填充意义,并找到自己行动方向的能力。
比如,我要去远方的城市去见我的恋人、我要重新装饰这间屋子、我想去开一家小店,要做这些事,在“脑力”之前,我们首先需要“心力”。
其实,早就有人意识到这个问题。
管理学家德鲁克有一本书,叫《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写于1966年。那个时候,计算机时代还没有全面到来,德鲁克就提了一个概念:“计算白痴”。
他说,现在很多公司都在用计算机进行管理,而你们根本不要怕。为什么?因为计算机本质上是一个白痴,它只能处理已被量化的事务。
而真正“重要的外部事件往往是定性的,不能够被量化”。人的用处就在于此,“为了能够量化,人们首先必须有一个概念。人们首先必须从错综复杂的现象中抽象出某一个具体的方面,将其命名,使其可以最终被计算。”
说白了,人的最终用处就是面对一片混沌的世界,调用我们的感知,用语言把世界的某个部分抽象出来,然后填充意义和相关性,把它变为事实,投喂给计算机。
人,是“混沌”和“事实”之间的桥。
在人的左边,是世界的本来面目;在人的右边,是机器运算的轰鸣。
就像马尔克斯在《百年孤独》里面说的:“世界新生伊始,万物还没有名字。提到的时候,尚需要用手去指指点点。”这对万物指指点点的活儿,永远属于我们人类。
未来几年,AI技术还将突飞猛进。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有机会不断追问自己——如果我的脑力部分被替代了,我能感知陌生的事物,并定义它的意义吗?我能给自己的生命定义目标吗?我有足够的“心力”活在这个世界上吗?
如果能回答这几个问题,我辈在这世上的存在,就仍然根柢牢固。
祝一切顺利!
罗振宇
2023年12月
(作者系得到创始人)


上一篇:任正非荡气回肠的战略讲话:在无人区点亮灯塔
下一篇:比亚迪五大黑科技,直击补能痛点
@



1.西兔生活网 CTLIVES 内容全部来自网络;
2.版权归原网站或原作者所有;
3.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
4.若涉及侵权或有疑义,请点击“举报”按钮,其他联系方式或无法及时处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排行榜
活跃网友
返回顶部快速回复上一主题下一主题返回列表APP下载手机访问
Copyright © 2016-2028 CTLIVE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西兔生活网  小黑屋| GMT+8, 2024-6-30 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