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开启左侧

[文化] 巧合还是必然?二野与三野开国上将都10位,元帅大将数量也一样

[复制链接]
47433 0
天生力智 发表于 2023-12-30 11:49:27 | 只看该作者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作者:相忘于江湖
解放战争时期,华野(三野)的数量一直高于中野(二野)
抗战胜利以后,二野(中野)的前身晋冀鲁豫野战军兵强马壮,总兵力30万人,而当时的山东野战军、华中野战军还没有合并,分属于山东军区、华中两个军区。
解放战争第一年,山野和华中野战军合并,华野有27万人。
巧合还是必然?二野与三野开国上将都10位,元帅大将数量也一样 第1张图片


而同一时期的晋冀鲁豫野战军,由于分散作战,野战部队则仅有25万余人,其中包括刘邓主力12万人,陈赓、谢富治集团8万人,留守的徐向前部有5万余人。
解放战争第二年,刘邓大军主力挺进大别山,整体实力损失较大,虽然徐向前支援了几个纵队,但依然伤了元气。即便与陈赓纵队合并,全军也仅有12万人。
淮海战役前,华野16个纵队有45万余人,而中野仅有7个纵队15万人,是华野三分之一。三大战役后全军大整编,三野4个兵团16个军82.5万人,二野只有3个兵团10个军28万人,还是只有三野总兵力的三分之一。
但是,在1955年大授衔时,三野和二野元帅、大将、上将的数量,却基本持平,没有拉开差距。三野兵力长期是二野的三倍,为什么开国上将的数量却基本相同?
巧合还是必然?二野与三野开国上将都10位,元帅大将数量也一样 第2张图片


全军大整编时,四大野战军分别有16万,28万,83万和120万。
1955年全军第一次大授衔,开国将帅的数量基本上和野战军的兵力成正比,其中四大野战军的开国将帅,分别有234位、246位、313位和360位。
而兵力相差悬殊的三野、二野,开国将帅数量的差别主要是开国中将、少将,开国元帅、大将和上将的数量上,却是半斤八两,没有高下之分。
三野有1位元帅陈毅,二野也有1位元帅刘伯承。
开国大将,三野是粟裕和张云逸,二野是陈赓和王树声。
解放战争时期,共同战斗在南线的三野和二野一直“哥俩好”,长期协同作战,不但开国元帅、大将数量是一样的,甚至连开国上将的数量也都是10位。
在57名开国上将中,一野有张宗逊,甘泗淇、王震、贺炳炎和彭绍辉;华北军区,有杨成武、王平、周士第、朱良才、王新亭、杨得志和李志民;总部有4名开国上将,李克农、李涛、傅钟、乌兰夫;还有起义的陈明仁、董其武和陶峙岳。
巧合还是必然?二野与三野开国上将都10位,元帅大将数量也一样 第3张图片


四大野战军和华北军区,就歼敌数量而言,数三野和二野战绩最大。
在整个解放战争时期,一野和华北军区部队有相当长的时间是扮演“御林军”的角色,因为任务特殊,歼敌数量低于二野、三野、四野。而云集了各大战略区精华的四野,解放战争初期一直在发展和磨合,所以整个歼敌总数反而不如三野、二野。
但是,四野的高级将领聚集了红一、二、四方面军,八路军115师、120师、129师和新四军的很多猛将,所以,第一次大授衔时,开国将帅的数量反而是“独领风骚”。
四野有两位开国元帅林、罗,3位大将黄克诚、谭政、萧劲光。
开国上将中,四野的多达18位,分别是参谋长萧克、赵尔陆,政治部周桓,后勤部周纯全、李聚奎、杨至成,铁道兵团吕正操。一线兵团韩先楚、陈伯钧、萧华、黄永胜、李天佑、刘震、刘亚楼、邓华、赖传珠、洪学智,以及江西军区陈奇涵。
四野的开国上将数量最多,其实也很好理解:红一方面军、八路军115师在不同历史时期一直是我军的主力,战争年代勇将辈出,开国将帅自然更多。
巧合还是必然?二野与三野开国上将都10位,元帅大将数量也一样 第4张图片


解放战争中歼敌最多的三野和二野,开国上将都有哪些?
三野(华野)出身的10名开国上将,分别是:
1、唐亮,湖南浏阳人,三野政治部主任;
2、张爱萍,四川达县人,华东军区海军司令员兼政委;
3、钟期光,湖南平江人,三野政治部主任;
4、王建安,湖北红安人,7兵团司令员;
5、陈士榘,湖北荆门人,8兵团司令员;
6、宋时轮,湖南醴陵人,9兵团司令员。
7、叶飞,祖籍福建南安,生于菲律宾奎松省,10兵团司令员;
8、韦国清,广西东兰人,10兵团政委;
9、许世友,河南新县人,山东军区司令员;
10、傅秋涛,湖南平江人,山东军区第一副政委。
二野(中野)出身的10名开国上将,分别是:
1、李达,陕西眉县人,二野参谋长兼特种兵纵队司令员、政委;
2、陈锡联,湖北红安人,3兵团司令员;
3、谢富治,湖北红安人,3兵团政委;
4、阎红彦,陕西安定人,3兵团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
5、宋任穷,湖南浏阳人,4兵团政委;
6、郭天民,湖北红安人,4兵团副司令员兼参谋长;
7、杨勇,湖南浏阳人,5兵团司令员;
8、苏振华,湖南平江人,5兵团政委;
9、陈再道,湖北麻城人,河南军区司令员;
10、王宏坤,湖北麻城人,湖北军区副司令员。
巧合还是必然?二野与三野开国上将都10位,元帅大将数量也一样 第5张图片


三野和二野各有10位开国上将,但来源不一样。
三野10位开国上将,大多数出身于红一方面军,如唐亮、张爱萍、钟期光、王建安、陈士榘、宋时轮6人,抗战时期进入山东,韦国清、傅秋涛则南下华中新四军。
许世友来自红四、八路军129师,抗战中期进入山东。
所以,三野10位开国上将真正出身三年游击战的只有叶飞一人。换言之,南方8省游击队出身的新四军将领,极少有叶飞这样的资历(红军师长),所以顶多是开国中将。
和三野相似,二野(中野)的成分也有红一的血脉。
源自红一方面军和八路军115师的晋冀鲁豫野战军(中野)1纵,即二野5兵团,军政主官杨勇、苏振华,和二野司令员刘伯承、政委邓公一样,都出自红一方面军。
除此以外,抗战时期空降冀南的红一宋任穷,出身于秋收起义;解放战争中期,从晋察冀军区转入晋冀鲁豫军区的4兵团副司令员郭天民,也是出身广州起义的红一将领。
二野参谋长李达出身红二方面军,而阎红彦则来自陕北红军。
所以,以红四方面军为主的二野,实际上10位开国上将仅有4位来自鄂豫皖,分别是3兵团司令员陈锡联、政委谢富治,河南军区的陈再道,以及湖北军区的王宏坤。
巧合还是必然?二野与三野开国上将都10位,元帅大将数量也一样 第6张图片


三野兵力是二野三倍,为什么开国上将数量没有拉开?
首先,二野的前身晋冀鲁豫野战军,一度是抗战胜利后最强大的野战军,所以,从红军时期、抗战时期的贡献来看,二野出身的高级将领并不比三野的名将少。
其次,二野的前身中野总兵力数量锐减,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挺进大别山的消耗,还有支援陕甘宁、华北军区以及地方化等因素。总的兵力不如三野,但其筋骨框架并不弱。
第三,二野高级将领来源红一、红四,红军时期和抗战时期贡献大;三野的高级将领大多也是红一的,出身南方游击队的新四军高级干部具备上将级别和资历的屈指可数。
巧合还是必然?二野与三野开国上将都10位,元帅大将数量也一样 第7张图片


最后,我军和蒋军的最大区别,是部队并不属于某个军阀个人,也不像蒋军那样各自为战,所以三野、二野虽然兵力上差别巨大,但战略地位是平等的。
总之,三野和二野开国上将数量持平,既是巧合,也是历史的必然。


上一篇:袁崇焕涉嫌严重违纪
下一篇:1945年,日本籍宫川启吉阵亡,我军冒死抢遗体,死后享受烈士待遇
@



1.西兔生活网 CTLIVES 内容全部来自网络;
2.版权归原网站或原作者所有;
3.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
4.若涉及侵权或有疑义,请点击“举报”按钮,其他联系方式或无法及时处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排行榜
活跃网友
返回顶部快速回复上一主题下一主题返回列表APP下载手机访问
Copyright © 2016-2028 CTLIVE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西兔生活网  小黑屋| GMT+8, 2024-6-30 0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