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开启左侧

[教育] 新高考改革十年,学生填报志愿更难还是更简单了?

[复制链接]
75795 20
大灰为车狂 发表于 2024-5-20 16:40:07 | 只看该作者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这里是腾讯新闻教育频道“教育一周洞见”栏目,每一期将就过去一周内的教育热点话题、政策风向或人物观点展开分析评论。
6月,正式进入高考时间。
据统计,2024年全国高考报名人数1342万人,比去年增加51万人,竞争依然激烈。
今年也是新高考改革的第十年。
回顾这十年,新高考改革是如何展开的?改革有哪些成果?又存在哪些不足?面对新高考,高三学子该如何应对?
本周“教育一周洞见”邀请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王新凤分析解读。
一、十年新高考改革

2014年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下文简称《实施意见》)颁布以来,我国启动了新一轮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改革内容包括招生计划分配、考试内容与形式、招生录取方式等。
根据《实施意见》的规定,高考综合改革实施试点先行、逐步推进的改革策略,2014年浙江、上海作为首轮试点省份启动高考综合改革,2017年北京、天津、山东、海南4个省市作为第二次试点省份启动高考综合改革。
第一、二批试点省份实施“3+3”的考试科目设置方式,也就是说除了语数外3科之外,学生从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等科目中选择3门作为选考科目,其中浙江省将技术学科也作为选考科目,浙江也是全国唯一一个将技术学科作为选考科目的省份。
2018年,江苏、辽宁、河北、福建、广东、湖南、湖北、重庆8省市作为第三批省份启动高考综合改革,2021年启动改革第四批省份是黑龙江、甘肃、吉林、安徽、江西、贵州、广西,2022年启动改革的第五批省份是山西、河南、陕西、内蒙古、四川、云南、宁夏、青海。
从第三批启动改革的省份开始,在考试科目设置上实施“3+1+2”模式,也就是说首先在物理或者历史中选择1门作为首选科目,再从化学、生物、政治、地理等科目中选择2门作为再选科目。第三、四、五批启动改革的23个省份都采用这种考试科目设置方式。
迄今为止,全国范围内已经有29个省份分五个批次陆续启动了高考综合改革,第一、二、三批启动高考综合改革的14个省份都已经有新高考生源进入大学,第四批启动改革的7个省份今年新高考落地,第五批启动改革的8个省份明年新高考落地。
二、新高考的“得”与“失”

新高考除了考试科目的改革之外,在招生计划的分配上强调增加农村学生上重点大学的人数、提高中西部地区和人口大省人口录取率,在考试内容考察上更加重视综合性、应用性,重视考察学生的综合素养,在招生录取方式上规范高考加分政策、逐步取消本科录取批次、实施平行志愿投档模式,探索“两依据一参考”综合评价招生模式。
如何评价新高考改革?
首先,新高考增加了学生的选择性。
在考试科目选择、志愿填报、招生录取方式等方面实施的系列改革措施,改变了过去“一考定终身”的传统考试弊端,在满足学生的兴趣特长、增加学生的选择性等方面的认可度都是比较高的。尤其是对一、二批实施“3+3”考试科目设置方式的省份来说,学生在选科上的自由度更高,从我们的跟踪调查来看,学生尤其是通过新高考进入大学的学生满意度最高。
其次,新高考提出完善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探索“两依据一参考”综合评价招生模式。
综合评价招生是指高校根据学生统一高考的成绩、学业水平考试的成绩,参考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档案等录取学生。一般来说统一高考的成绩占60%左右,高校校测成绩占比30%左右,还有10%会根据学生的学考成绩和综合素质评价进行评价。2020年开始实施的“强基计划”也借鉴了这种招生模式,高考成绩占比提升到85%以上。
在浙江省等部分实施综合评价招生的省份,无论是高校还是学生对综合评价招生的认可度较高,学生认为增加了统一高考之外的录取机会,高校认为通过综合评价招生可以招录到适合本校学科专业发展定位的学生。从我们的跟踪调查来看,综合评价招生的学生在专业认同度、学习适应性、综合素质等都比较高。
第三,新高考促进了高中学校教学内容和组织形式变革,倒逼高校招生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变革,对教育系统带来了系统性、格局性重构。
新高考实施选择性考试科目设置,与之相适应的高中学校进行选课走班的教学组织形式安排,部分地区或者学校加强了对学生生涯规划教育的指导,对高中师资队伍建设和教学管理水平的提升都带来了挑战。
同时,高校应对新高考带来的选科、志愿填报等变化,也需要改变过去的招生模式,加强人才培养部门和招生部门的合作,高校与中学的合作,需要面向高中学校加强招生宣传等。从教育行政部门的角度来说,也在这个过程中加强相关配套改革措施的出台,加强社会舆论宣传等,治理现代化水平也有所提高。
当然,新高考也面临系列的挑战,比如新高考改革的理念与教育资源不充分、分布不平衡之间的矛盾,高考改革的效率与公平的矛盾等,尤其是科目选择、志愿填报、招生录取方式等选择性增加了,相应的生涯规划教育尚不配套的情况下,就会存在选择的盲目性,这在学生志愿填报方面体现得很明显。
从我们的跟踪评价来看,部分基础教育发达地区和优质学校在学生生涯规划教育等方面进行了多方面探索,比如设置专门的生涯规划教师,开设相关的生涯规划课程等,但是生涯规划教育不足的情况在相对薄弱的地区或者学校更加突出,这就需要从国家或者地方层面上出台大中小衔接的生涯规划教育体系,完善高考改革配套措施。
除此之外,随着中西部省份实施“3+1+2”的考试科目设置方式,更多学校倾向于实施“套餐制”选课走班,少走班或者不走班,学生群体对改革的满意度也在降低,这也是需要引起注意的现象。
三、2024高考如何应对?

如前所述,今年实施新高考的省份除了第一二三批的14个省份之外,第四批启动改革的黑龙江等7个省份迎来新高考的落地。从改革的总体进程上来说,改革稳步推进,不会有太大的政策的变动或者调整。
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3+3”和“3+1+2”考试科目设置方式共存,实施“3+3”考试科目设置的省份,学生在选科上相对拥有更多自由度,学生依然遵循之前趋易避难的选科倾向,存在一定的“重文轻理”的倾向,而“3+1+2”模式下更多学生倾向于选择物理,而且在相关政策文件的引导下,更倾向于物理和化学科目进行绑定,存在一定“重理轻文”的倾向。
从我们对第三批8省市的问卷调查来看,选择物理和物化生组合的学生的比例在逐年增加,甚至会超过传统高考模式下选择“理综”的学生。也就是说这种“重文轻理”和“重理轻文”的现象会同时存在。那么,在高考志愿填报的时候,可能会出现选考科目与高校专业的限选科目之间不匹配的情况。
除此之外,还有的学生会选择通过“强基计划”等方式报考自己心仪的学校,但是进入大学之后发现自己并不喜欢这个专业。在此也提醒广大考生和高中学生,在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并存的社会下,自己的兴趣、爱好与优势特长是唯一相对确定的事情。无论是高考科目的选择、志愿填报还是招生录取方式的选择,尽量尊重自己的兴趣。
往期内容:




版权声明:本文系腾讯新闻教育频道独家稿件,未经授权禁止媒体转载。


上一篇:理解教育 | 多地中考非应届生需扣减分数再参加录取,原因为何
下一篇:南昌天童美语:孩子不爱上幼儿园,如何温柔引导?
@



1.西兔生活网 CTLIVES 内容全部来自网络;
2.版权归原网站或原作者所有;
3.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
4.若涉及侵权或有疑义,请点击“举报”按钮,其他联系方式或无法及时处理。
 

精彩评论20

正序浏览
跳转到指定楼层
沙发
宋泽鹏 发表于 2024-5-25 12:45:34 | 只看该作者
 
大家都知道论文就是八股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渔猎生活 发表于 2024-5-25 13:34:37 | 只看该作者
 
美国是不是应该少写些论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慕雪 发表于 2024-5-25 13:35:01 | 只看该作者
 
事实上是会说话就能写了,只不过这样写出来算谁写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幼儿园开始瘦 发表于 2024-5-25 17:33:08 | 只看该作者
 
只能说时代进步了,论文也不是原有的高大上了,没上过大学的人写出的论文比硕博导师写的水平都高,所以,应以毕业证为唯一学历证明。学位证书那是辅助证明,用于学术证明,不代表学历证明。只要踏踏实实学习的学生,都能顺利毕业,对国家,对家庭,都是百利而无一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屌丝 发表于 2024-5-25 21:24:02 | 只看该作者
 
很简单,将一部分课题的纯理论论文改为用具体工作成果进行毕业答辩,不就行了。这样也可以避免纸上谈兵和眼高手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颜开悟 发表于 2024-5-26 00:13:44 | 只看该作者
 
现在就是一门生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露润新晨 发表于 2024-5-26 06:14:45 | 只看该作者
 
大学教的东西几十年不变,毕业论文写几十年了,每年那么多毕业生,叫学生怎么写不重样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斩浪 发表于 2024-5-26 08:41:26 | 只看该作者
 
很欣慰论文这样的毒瘤会一直存在,这说明社会具有极大的包容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见智见仁 发表于 2024-5-26 10:26:17 | 只看该作者
 
怎么严查 AI 论文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排行榜
活跃网友
返回顶部快速回复上一主题下一主题返回列表APP下载手机访问
Copyright © 2016-2028 CTLIVE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西兔生活网  小黑屋| GMT+8, 2024-7-4 2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