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开启左侧

[科技] 北京特大暴雨,是因为厄尔尼诺结束了?

[复制链接]
楼主
插乌粉木琴音 发表于 2024-8-2 13:35:10 | 只看该作者
 
拯救地球,给自已留一条活路。若如此无限度地索取、开发、破坏,那么,灭顶之灾还会远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爬多多 发表于 2024-8-2 14:03:25 | 只看该作者
 
希望更多的人看到、理解、并作出改变,为保护地球贡献一份力量。二氧化碳排放对气候有一定影响,但不是导致极端天气的主要原因,如果人们不重视秸秆、薪柴大自然馈赠的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将燃烧产生的烟尘微小颗粒补给到地球上空,以助形成云和雨水,同时遮挡强烈的太阳光,增加降雨,给地球降温,保护地球,就难以解决极端高温和干旱的气候问题。当云烟稀少,云层薄了,地球上空缺少云遮挡,强烈的太阳光照射到地球表面,比二氧化碳更易导致极端高温、全球变暖。当今社会主要污染源在城市、工厂、汽车尾气,禁止农村燃烧秸秆这种方式减碳会破坏大自然的平衡,导致城市特大暴雨、冰雹、农村严重干旱现象,全国禁止农村燃烧秸秆这几年,百年一遇的极端天气频发。农村燃烧秸秆、薪柴产生的烟尘微小颗粒能凝聚空气中的水分,形成云和雨水,是雨水形成的载体,白天太阳照射下,地球表面温度升高,地面的水蒸发到地球上空,夜晚气温下降,水分冷凝在地球上空的烟尘微小颗粒中,日夜交替循环,不断积累形成云,就如晚上的雾水凝结在植物的叶子上一样,缺乏载体水珠在半空中是挂不住的。春天之所以雨水充足,除了地球绕太阳公转的特殊位置形成的特定气候、温度外,还有就是经过一个冬天低温少雨、长时间烟尘微小颗粒的积累,有充足的云烟。雨水的形成需要这些烟尘微小颗粒参与的,坐在万米高空的飞机上看很明显,茫茫的云海下面才会有降雨,云海往上很干净,气流很平稳。最近这几年发生的长时间大范围的森林火灾或许是地球的自我调节,因为地球上空云烟稀少,雨水少,缺少云遮挡强烈的太阳光,导致极端高温干旱天气频发,地球过热,失去了原有的平衡,大自然通过森林大火,将燃烧产生的烟尘微小颗粒补给到地球上空,从而保护地球。一下子补给太多烟尘微小颗粒,加上大城市上空污染物、灰尘微小颗粒较多,易凝聚更多的水汽造成罕见特大暴雨、冰雹现象。2023年北半球秋天出现洪水,冬天出现极冷、暴雪现象,2024年北半球很多地方4月出现严重洪涝,都跟加拿大2023年夏天持续几个月的山火产生大量的烟尘微小颗粒有很大关系,地球上空的云烟多了,雨雪就多了,云层厚了,遮挡住太阳光就会出现极冷现象,云多的地方温度低些,云少的地方温度高些,一冷一热,也导致今年强对流天气频发。海面上空缺少云遮挡,强烈太阳光照射下,海水温度过高,也会形成热浪。台湾周围都是海,蒸发到地球上空的水分会更多,以往年降雨量是内陆的三倍,2021、2022年却连续2年出现严重干旱,因为全国禁烧秸秆,云烟少了,雨水就少了。地球温度过高,或许会通过火山喷发的方式释放多余的热量,内地极端干旱,地下水得不到及时补充,失去了原有的平衡,或许是最近这几年地震频发的原因之一,若引发大的地震,尤其是在大城市,有很多东西可能会瞬间归零。秸秆、薪柴是大自然馈赠的污染较少的很好的可再生能源,老祖宗用了几千年了,秸秆最有效的利用就是让农村地区用来做生活燃料,再将草木灰还田作肥料,全部在田里烧掉会白白浪费了这些能源,也会造成一定污染,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有些会被农村绿色植物吸收用来光合作用,应当鼓励或者补贴些钱给农民,让农村燃烧秸秆、薪柴生火做饭菜、烧水供暖,用秸秆、薪柴代替部分燃气和煤炭(燃气和煤炭燃烧产生有毒有害气体较多,而烟尘微小颗粒较少),每天烧一点,在时间上均匀地给地球补充烟尘微小颗粒,也不会造成多大污染,这样可减少高温干旱极端天气,促进充足均匀的降雨,有利于农业生产,减少由于干旱引起的沙尘暴天气,净化空气,有助于水力发电等等,一举多得,何乐而不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遗忘的执著 发表于 2024-8-2 14:34:45 | 只看该作者
 
人类只有一个地球,保护环境人人有责!如今的人类的贪念是最大的灾害,浪费消耗地球大量的能源资源,却没有做好植树造林,各种处理修复工作,地球已经伤的千疮百孔了,所以,地球生病了,发烧了,就像人体发烧一样忽冷忽热的,这些极端天气频繁发生就是最好的例子!万般带不走,唯有业随身!万法皆空,因果不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下一秒的幸福 发表于 2024-8-2 20:39:28 | 只看该作者
 
人与大自然生存模式发生不协调对比,为什么现在一下大雨就把城市给淹了,雨水都没处排啊,就是有地方排水系统也排不过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瓜瓜熊 发表于 2024-8-2 20:44:42 | 只看该作者
 
易经告诉我们,人类终将自我毁灭;毁灭的快慢,取决于缺德程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聿阳 发表于 2024-8-2 21:10:45 | 只看该作者
 
厄尔尼诺是什么意思咱不懂,讲点能听懂的好不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腾讯新闻铁粉 发表于 2024-8-2 22:27:49 | 只看该作者
 
哈哈哈!撒谎的媒体,法警法老头你不问[哈哈][哈哈][哈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青绌芋蘫 发表于 2024-8-3 00:56:05 | 只看该作者
 
亚马孙河没听说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土豆王子 发表于 2024-8-3 06:10:29 | 只看该作者
 
我怎么觉得不管是厄尔尼诺还是拉尼娜都对中国影响最大呢 都是下大暴雨发洪水或者干旱并存 我们不是有自己先进的气象卫星系统了吗 还不能解决问题 人家其他国家只是局部闹灾而且很快恢复 咱们一闹灾时间长 恢复慢 人民焦虑不安不知道天灾人祸什么时候降临 大搞基建是不是该关注城市抗洪排水能力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5170 9
眼睛可大了 发表于 2024-8-3 08:03:58 | 只看该作者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过去的几个月里,全国各地的天气都有那么点不对劲:干旱、暴雨、洪涝、高温,不该出现在六七月的极端天气纷纷登场。


北京特大暴雨,是因为厄尔尼诺结束了? 第1张图片

北京暴雨



自四月以来,国内每个月的平均气温都比往年同期高出1-2°C。五月广西全范围大暴雨;六月中旬,持续的高温使得河北、山西、山东、河南、安徽、江苏、湖北7省中旱及以上气象干旱面积最大;六月以来,长江流域降水量为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第2多,松花江流域为第3多,百条河流超警戒水位,引发山体滑坡和洪涝灾害;六月全国发布强对流、雷雨大风、大雾的预警信息均为历年(2017-2023年)同期发布量最高值;七月初洞庭湖决堤,淹没面积达47.64平方公里。


其实,这些天气都与刚刚过去的厄尔尼诺现象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我们虽然能对天气做出部分预测,但在全球变暖气候的叠加影响之下,天气情况变得越来越超出我们的掌控。
北京特大暴雨,是因为厄尔尼诺结束了? 第2张图片

央视新闻


2023,厄尔尼诺留给我们的


国家气象局六月发布会的内容显示,此次厄尔尼诺事件由2023年5月开始并于2023年12月达到峰值,是一次中等强度事件。厄尔尼诺由今年年初开始衰退,于5月结束,预计夏季后期可能进入拉尼娜状态(赤道太平洋中部和东部海洋表面温度的大幅下降)[1]。


关于什么是厄尔尼诺,在之前的文章我们有过详细介绍。简单来说,厄尔尼诺通常指的是东太平洋赤道附近海水温度异常升高的现象,海水温度升高后,全球气候模式都会受到影响。


刚刚过去的这次厄尔尼诺是有记录以来最强的五次之一,而2023年也成为了有记录以来最热的一年。


读《2023中国气候报告》,能看出破纪录是2023年的主旋律[2]:全国平均气温创历史新高;在不同台风的影响下京津冀地区出现历史罕见极端暴雨,广西北海、粤港澳多地降水打破历史纪录;12月的强寒潮在多地打破低温与积雪的纪录;云南遭遇1961年来最严重的冬春连旱;河南遭遇1961年以来同期影响范围最广、持续时间最长的连阴雨天气,影响小麦收获进程。


2023年全国气象灾害造成直接经济损失3306亿元,死亡失踪537人


北京特大暴雨,是因为厄尔尼诺结束了? 第3张图片

2023年全国主要气象灾害农作物受灾面积占总受灾面积比例 (单位:%)|《2023中国气候报告》

北京特大暴雨,是因为厄尔尼诺结束了? 第4张图片

2023年救援人员在河北省涿州市市区乘坐冲锋舟前去转移受灾群众(2023年8月2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牟宇



在世界范围内,地中海遭遇罕见飓风;澳大利亚西北部遭遇严重洪涝;巴西亚马孙河支流水位创历史最低,南美洲冬季似夏;美国遭超强寒流袭击,多地低温破纪录。这些异于寻常的暴雨和高温事件都与厄尔尼诺有关


然而,世界气象组织在今年三月的报道中指出,除了用于判断厄尔尼诺现象的太平洋,全球其他海表面温度在过去的十个月中持续异常偏高,而厄尔尼诺的发生并不能解释这一现象[3]。


在全球变暖效应的叠加之下,厄尔尼诺事件所带来的效应被放大,极端事件变得更极端。虽然厄尔尼诺由今年年初开始持续衰退,但海洋和陆地的气温仍在持续上升,并将影响不同地域的降雨模式[3]。这点相信大家在今年以来一系列的干旱、暴雨和洪涝中深有体会。


厄尔尼诺结束了,但还没完


先别急着高兴,虽然这一轮厄尔尼诺结束了,但不代表天气会变好。


2023年的厄尔尼诺还不是最猛的。


大家可能已经不记得了,上一轮超强厄尔尼诺事件发生在2014-2016年,是1951年以来最强的厄尔尼诺,虽然它在2015年11月达到峰值之后开始衰退,但仍在持续影响2016年的气候。


查阅2015年和2016年的国内十大天气气候事件,可以看出在超强厄尔尼诺衰减的2016年,与降水有关的暴雨、洪涝事件占据了当年十大事件的一半,而且夏季气温破纪录的高。


这与今年,也就是2023厄尔尼诺衰退年我们正在经历的天气气候事件很相似。


北京特大暴雨,是因为厄尔尼诺结束了? 第5张图片

2015年、2016年国内十大天气气候事件对比|参考来源:《2015年中国气候公报》、《2016年中国气候公报》


科学家在对以往厄尔尼诺事件的研究中已经发现,厄尔尼诺事件结束之后,仍在对次年的气候造成影响


对于我国来说,厄尔尼诺事件在衰减年带来降水影响的主要机制之一就是西太平洋和热带印度洋海温的接力作用。也就是说,在厄尔尼诺年中海温升高的东太平洋会逐渐影响西太平洋和热带印度洋的海温,使得印度洋海温的增暖滞后于东太平洋升温一到两个季节,从而影响西太平洋的气候模式。这就会有利于厄尔尼诺衰减年春夏季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持续偏强,导致春季长江中下游至江南东部降水偏多,夏季长江流域降水偏多 [4] 。历史上长江流域发生严重洪涝灾害的年份1983和1998年均为另外两次超强厄尔尼诺事件的衰减年。


过去的数据能告诉我们什么?


基于对以往厄尔尼诺事件气候数据的学习与研究,科学家们结合人工智能等新技术,能更准确地构建复杂多样的模型预测厄尔尼诺的生成、发展及其可能带来的影响。因此,今年春夏以来的强降雨天气(也是厄尔尼诺衰减年的典型现象),科学家们已经预估到了。


国家气象局在今年五月的新闻发布会上预报了五月份华东华南将会有超过常年同期的降雨量,六到八月全国其他地区也会有较多的降水,应该强化预警,做好防汛准备,密切关注由极端天气所引发的泥石流、山体滑坡和洪涝灾害[5]。


然而,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每一次厄尔尼诺事件的发展都充满了不确定性。这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气候模型对目前全球海洋温度的预测存在偏差


海洋储存了地球上很大一部分的热量,海洋温度变化决定了全球的水气输送。然而,目前海洋温度正在以超出人类认知的速度逐月打破之前的纪录


海洋温度预测面临多重挑战,包括数据覆盖范围有限、模型复杂性高、长期变化趋势不均、数据准确性和一致性问题、自然变异性大、技术和方法的局限性以及长时间尺度预测的难度。这些因素使得海洋温度的预测充满不确定性。因此,在全球变暖和厄尔尼诺的双重影响下,极端天气事件频繁出现并且难以精确预测


北京特大暴雨,是因为厄尔尼诺结束了? 第6张图片

海表面温度变化图 来源:NOAA OISST V2.1│ClimateReanalyzer.org, Climate Change Institute, University of MAIne[6]


我们还能怎么做?


尽管科学家们正借助前沿技术深入研究在人类活动影响下的气候变化,各国也将节能减排、碳中和及新能源开发纳入国家发展战略,然而现实的数据表明,气候变暖的进度仍在加快。


根据世界气象组织(WMO)的最新报告,未来五年内,全球年平均气温至少有一年可能会暂时超过工业化前水平1.5°C,这种可能性高达80%。这意味着我们离《巴黎气候变化协定》设定的目标越来越近了。


需要注意的是,该协定指的是未来几十年的长期气温上升,而不是一至五年的短期气温波动[7]。据欧盟气候监测机构发布的数据,刚刚过去的7月22日是自1940年以来全球日平均气温最高的一天(17.15°C),而上一个纪录仅仅是前一天7月21日(17.09°C)。这一纪录很可能马上又被打破。


也许现在仍有不少人觉得海洋温度和全球气温每年上升的零点几摄氏度无关紧要,这零点几摄氏度的变化不能与日常所感受的气温变化相提并论,但正是这微小的变化,导致了每年高温持续的天数增加,罕见干旱和暴雨频繁出现,强对流天气引发的龙卷风和冰雹等事件更频繁地发生。我们现在以及未来都将面对气候变化带来的危机,因此,每个人都需要提高对气候变化及极端天气的认知,及时关注有关部门发布的实时信息,了解预防和防范措施,从而提高对气候变化的适应能力,降低损失。


我们必须意识到,气候变化不仅是一个科学问题,更是关乎每个人生活的现实挑战。


参考文献

[4] 袁媛, 高辉, 贾小龙, & 万江华. (2016). 2014—2016 年超强厄尔尼诺事件的气候影响. 气象, 42(5), 532-539.


作者:Judy





本文来自果壳,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上一篇:黎曼猜想的新突破
下一篇:美防长下令调整军事态势 向中东地区增加军事部署
@



1.西兔生活网 CTLIVES 内容全部来自网络;
2.版权归原网站或原作者所有;
3.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
4.若涉及侵权或有疑义,请点击“举报”按钮,其他联系方式或无法及时处理。
 

精彩评论9

正序浏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排行榜
活跃网友
返回顶部快速回复上一主题下一主题返回列表APP下载手机访问
Copyright © 2016-2028 CTLIVE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西兔生活网  小黑屋| GMT+8, 2024-9-9 2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