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开启左侧

[科技] 一群农民的飞行世界丨封面深镜

[复制链接]
16664 2
西瓜妹 发表于 2024-8-14 12:29:18 | 只看该作者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封面新闻见习记者 胡倩 实习生 赵云开
念完初中,出身农家的朱士全和徐斌干过修车工、跑过机械加工厂,也在农忙时跟庄稼打点交道。如此生活若干年后,他们决心自学造飞机。童年时对飞机的想象,化为“纸飞机”飞回他们手里。
这场长达二十多年的飞机梦,仍在继续。
试飞成功后,朱士全和徐斌上了央视科教节目,接受了许多家媒体采访,身上也有了“农民”“低学历”“自学造飞机大神”的标签。他们成为成功的榜样,十几年间吸引着一波又一波的农民前赴后继地效仿。
一群农民的飞行世界丨封面深镜 第1张图片


朱士全家里停放着他造出来的飞机/受访者供图
2024年7月,朱士全再次成为抖音热搜人物:一个初中学历的农民,依靠自学制造出18架飞机,引起网友热议。许多人将他的经历理解成一个励志故事,也有人将他看作一场“民科”的胜利。
像朱士全一样,农民出身、文化程度不高,民间自学制造飞机的人有成百上千。他们中的许多人告诉封面新闻记者,在大众想象得到的爱好和梦想主题之外,这个故事还有汗水和失败以外的涵义:在媒体的宣传动员下,他们带着对飞机高端、神秘的想象,渴望依靠个人努力,从面朝黄土“翻身”,由农民跃升为发明家。
失控的瞬间,自由地飞行
2012年,41岁的农民朱士全第一次坐上飞机。和中国坐过飞机的3亿多人不同,朱士全乘坐的是自己造出来的飞机。那是一台Mini-Max型号的单座飞机,全木质结构,长6米,翼展9米。机身涂的是他喜欢的红白相间漆色,这是朱士全最满意的一点:他能自己决定飞机的外观,这足以让他创作出“独一无二”的作品。
试飞开始,最前端的螺旋桨肉眼可见地快转了起来。飞机往前滑行,机身以倾斜的姿态攀爬升高,一边升高一边前行,直至消失在围观村民的视线中。机舱是半开放式,起飞时,朱士全的上半身可以感受到风流的吹拂,“这样才有‘飞’的感觉”,他也愿意将这种感觉描述成“自由”。
“真飞起来了,真让他搞成了”,山东滕州南沙河镇冯庄中村一名目睹朱士全试飞的村民告诉封面新闻记者,那时村里并没有多少人看好朱士全,作为农民,似乎和飞机“差得太多”。那时观看朱士全首次试飞的他想不到,十二年后会说出:“现在农民自制飞机很常见了,抖音上就有很多”。
一群农民的飞行世界丨封面深镜 第2张图片


村里人围观朱士全的飞机升空/受访者供图
自制飞机,对于朱士全来说,确实“差得太多”,甚至是从0到100的差距。
朱士全初中学过物理,但“那些(知识)和飞行的关系不大”。最早的时候,他看一些入门书籍,甚至从航模制作的书和手册开始看起。他从修车工转为货车司机,白天跑车,没有固定的上下班时间。没有货跑的时候,朱士全基本不干别的事,两三年里“书翻烂了十几本”。遇到琢磨不透的地方,朱士全就先大概个不求甚解,等抓到哪位航空“大神”解答,又或者自己顿悟了,再回头将这块补上。
那几年,朱士全从早到晚忙活着三件事:跑货车的生计,家里的两三亩地收成,还有自己绞尽脑汁要搞懂的航空航天专业知识。
2010年,通过民间航模爱好者,朱士全拿到一份飞机图纸,他正式开始动手造飞机。看明白图纸并不难,对于学过修车的朱士全来说,三视图和二维技术图纸类他能看懂九成以上,难的是弄懂图纸的设计思路。“为什么机翼是这个尺寸,为什么这个地方是一米而不是九十公分?”,尺寸的数值和结构的搭建,朱士全都要反复掂量,“你只有理解了数值一系列的作用,才知道能不能自己进行改造”。拿不准的时候,朱士全就将自己的问题发在网上,在论坛里交流、请教,大家回复来评论去,总是能商讨出个对他有用的方案。
准备飞机的制造材料也让朱士全吃了些苦。图纸别人给了可以照着做,但飞机的零部件并不能全部购买到,像刹车盘、飞机上的铝合金连接键、操纵板,朱士全只能自己动手做。几千块的简陋机工具配置下,朱士全常常出现“做完,配上去,才发现不能用”的情况。那也没办法, 他就重新做,“都是一边试,一边用着”。
一群农民的飞行世界丨封面深镜 第3张图片


朱士全造出的第一架飞机/受访者供图
耗时一年左右,在自家院子里,朱士全组装成了第一架小型动力飞机。这架机身长度在五米左右的飞机占据了院子的大部分地方,甚至堵住了门口,他和家人的进出都受到影响。那时的朱士全没想过,十几年后,他会拥有一个三百多平的机库,专门用来停放他造出的飞机,而造出飞机的数量,也从1台跳至18台。
最后一步,朱士全要学会驾驶他造出来的飞机。先是在平地上,朱士全用一架机身练习,他手上握着油门,学着控制飞机的方向,“这是一个感受的过程,去感受如何控制它”。速度一点点往上提,机翼也开始装了上去,朱士全试着让飞机抬头。前轮抬起来的时候,朱士全能感受到飞机在“发飘”,机身在晃,这是一个近乎“失控”的瞬间,他感受了几百遍这种瞬间。在地面上练习几十个小时后,朱士全如愿驾驶着他的飞机升入了天空。
朱士全不是第一个造出飞机的农民,在他前面,还有被称为“中国民间造飞机第一人”的徐斌。2006年7月,花费12年造出旋翼机的31岁农民徐斌进行试飞,尽管这架飞机还需要轿车牵引,但在地面滑行了一百多米后,它也成功升入天空,完成了俯冲、急转弯等一系列动作。
一群农民的飞行世界丨封面深镜 第4张图片


朱士全机库里停放的自制飞机
面朝黄土,背仰天空
如果不是出于对飞行的好奇和想象,朱士全不会想造飞机。飞机为什么能升高,冲向天空又是什么样的感觉,朱士全太想知道这些问题的答案。念完了初中以后,朱士全没再继续上学。他的成绩不好,念书肯定没有出路,不如出来认个师父、学门手艺,抱着这种念头,朱士全成为一名汽车修理厂的学徒。
经济独立后,朱士全得以将自己的好奇和想象化为实物,他开始对航模产生兴趣。一个七八十公分的塞斯纳航模,一百来块,花了朱士全三分之一的月收入,他很珍惜,“玩坏了就自己动手修,修好了又继续飞”,如此反复。这艘并不大的泡沫航模,让朱士全开心了很久。
2000年以后,朱士全所在的镇子开始流行网吧。那时候,身边人上网打游戏、玩聊天室,朱士全从不,每每到网吧,他总要在网页上搜索航空航天相关的资讯。当时论坛发展得如火如荼,一搜索跳出来的就有一大把,他由此接触到一大批航空论坛上的民间爱好者。
朱士全还记得,那时候他最喜欢打开“中华快乐航空网”,他一边看大家分享心得,一边自己收集整理资料。当看书或资料遇到搞不明白的地方,朱士全就在论坛里提问,总有一些网友和他交流讨论,“大家相互答疑解惑”。
也是在论坛里,朱士全看到大家分享自己造飞机的过程。他始终记得一位网名为“太阳”的网友,即使过了将近二十年,对方已经不造飞机了,但朱士全依旧能复述出对方发帖的全过程:“太阳”依照图纸,从国外购买材料,造出了飞机。这几乎是让朱士全下定决心造飞机的决定性事件,“有人(民间造飞机)能成功,那我为什么不行?”
一群农民的飞行世界丨封面深镜 第5张图片


徐斌造出的旋翼机升起的瞬间/受访者供图
和朱士全不同,徐斌将自己对飞行的向往描述得很“落地”,一种接地气的方式,就像飞机已经真正落下了。
回答“为什么要造飞机”的问题时,徐斌提到了两个场景。
小学三年级时,徐斌认识的一位同学被选去外地参加竞赛,交通方式是坐飞机。回来后,同学被学校邀请做了演讲,“他说‘飞机上可以看到白云’”,这句话,徐斌一直记到现在。那时自己的成绩垫底,徐斌说,听着同学分享坐飞机的体验,自己心里“我要坐飞机”的想法逐渐飘远了,像是较劲般的,“我要造出飞机”的念头开始萌芽。
另一个场景关乎梦想和现实。徐斌的学生期间也有一个“目标梦想”。当老师问大家长大了想干什么,有人说想当老师,有人说想当军人,徐斌说的是想造飞机。在那个年纪,身边都是农村生长的小孩,他知道,自己的想法“跟别人都不一样”。和徐斌一起定目标梦想的同学渐渐长大,他们中有“挣了大钱的”,也有“没混出什么名堂的”。
徐斌一直记得自己的目标和梦想。他想,自己如果一直种地,就是一个“小小的农民”,如果继续搞机械加工,那就是一个“小小的工人”,但如果真的把飞机造出来了,“那(我)就是企业(发明)家了,意味着我走出农村了”,徐斌想得很现实,也很坦诚。
与朱士全出于兴趣的动机不同,决心好好造飞机的时候,徐斌就不再拿它当兴趣爱好。造飞机是徐斌的事业,所以他一定要完成这件事,“这是我谋划的,一份属于自己的东西”。徐斌解释,如果只是当成爱好,身边人肯定不会太支持,毕竟对于农民来说,把造飞机当爱好有些太割裂。但是当造飞机成为一份事业,徐斌的家里人便不再有立场反对,“毕竟也是正经忙活”。
自造飞机试飞成功的那一刻,徐斌脑子里最先冒出来的念头是,“这辈子没白活”。
飞机向上,生活向“地”
有了第一台飞机,就很容易有第二台、第三台,和第几十台。试飞成功后,徐斌和朱士全先后上了央视的科教节目,徐斌的那期叫“飞上蓝天”,朱士全的叫“我心飞翔”。此外,两人还接受了许多家媒体的采访,“低学历”“农民”“自学造飞机”,在这些关键词的作用下,每隔一段时间,朱士全和徐斌就会再度翻红一次。
如愿成为发明家后,徐斌的生活确实发生了改变。
村里早几年的时候,无人机喷洒农药并不常见,村民便会用徐斌造的飞机喷洒农药。能造飞机的名声传出去后,徐斌接到各种类型的工作邀约,大部分是做航拍,也有一些是做飞行技术支持和地理环境测绘的。后来,徐斌到一家企业做了几年的飞机技术指导。公司解散后,他回到家里,重拾研制飞机的活。
造出十八架飞机,接受了一大圈媒体采访后,朱士全觉得自己的生活并没有太大变化。等到他造出飞机的时候,村子里用无人机喷洒农药已经是很常见的事了,所以村子里并没有飞机的用武之处。尽管开了个飞机制造培训班,还在抖音“小有名气”,但自己却并没有因此赚到钱。为造飞机花了太多积蓄,朱士全没有在城里买上新房,一家人仍旧住在村子里。
不过,朱士全并不因此感到沮丧,“既然一开始就把造飞机当成爱好,能实现就已经足够了。”他觉得,这就是意义了。
像朱士全一样,农民出身、文化程度不高,民间自学制造飞机的人有成百上千名。这些年,向徐斌和朱士全请教造飞机的人络绎不绝,徐斌形容他们“90%以上都是农民,十个里有九个”,朱士全也觉得“大多都是农民”。他们中的大部分人都看过两人上过的电视节目,又或者看过网上关于他们自学造飞机的报道,知道农民也能造飞机后,他们受到了鼓舞。
似乎看起来总是农民对自制飞机产生想法。徐斌说,许多向他找过来的农民,对飞机有神秘的想象,“他们有一些兴趣,但又一直接触不到”。徐斌举了自己作为例子:农村里成长起来的人,总是有一种天然的认知,飞机是更高端、上层的东西。当像他一样的农民发明家被宣传出来,越来越多的农民意识到:这种东西,原来我们可以接触到,不仅可以接触到,还可以自己造。徐斌揣测,这种心理他有过,别人也可能有,“造飞机(的时候),我们可以不再是农民,而是企业家(发明家)”。
尽管脱离于主流叙事,但这群农民的飞行世界却并未脱离科学体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空科学与工程学院的万志强教授告诉封面新闻记者,随着时代的发展、技术的进步,尤其是信息变得开放易得,农民也能获得科学、正确的航天专业信息。他解释,民间自制飞机早已不是从前那般“空中楼阁”式的痴人说梦,“能飞已经能证明这架飞机是有科学性的”。
万志强还提到,现在向自己咨询飞机制造问题的民间爱好者“比以前专业了”,从前的许多提问“太离谱”,但现在,有越来越多“符合基本规律”的民间提问出现。不过,万志强还是觉得,不应当鼓励民间造飞机的行为。飞机的原理在100年前就已经得到解答,但民间还有这么一批人从零开始去做这件事,难免会做重复性的功课。
一位已经自学造飞机八个月的农民告诉封面新闻记者,他的飞机螺旋桨发动起来的时候,能带起哗哗的风流声,这种感觉“太棒了”。当村里有人问他“你有看到(其他人)看你的眼神吗”的时候,他明白,这句话的意思是:村里人觉得他造飞机这件事太怪了。他回复道:“螺旋桨的风很大,别人恐怕无法直视”。


上一篇:一加李杰:第一台智能机是三星i9000 两年后换了OPPO
下一篇:全台囤房族新北8万人最多 台中高雄分居二三名
@



1.西兔生活网 CTLIVES 内容全部来自网络;
2.版权归原网站或原作者所有;
3.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
4.若涉及侵权或有疑义,请点击“举报”按钮,其他联系方式或无法及时处理。
 

精彩评论2

正序浏览
跳转到指定楼层
沙发
蜀地霸主 发表于 2024-8-14 12:38:00 | 只看该作者
 
飞机上的仪器怎么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懒狗 发表于 2024-8-14 12:39:00 | 只看该作者
 
这得办驾驶证吧,是不是还得有合法制造许可啊,要是国家有保护政策那就对了。[呲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排行榜
活跃网友
返回顶部快速回复上一主题下一主题返回列表APP下载手机访问
Copyright © 2016-2028 CTLIVE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西兔生活网  小黑屋| GMT+8, 2024-9-11 08: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