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开启左侧

[财经] 看完7月地产数据,内心五味杂陈

[复制链接]
55050 0
牛二虎 发表于 2024-8-20 07:41:52 | 只看该作者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本周统计局公布了7月份的宏观数据,整个经济仍然处于“转型阵痛期”,工业增长保持韧性,但是消费表现走弱,地产仍然在拖累经济动能2024年1-7月,全国房屋新开工面积4.37亿平,同比下降23.2%房地产开发投资额6.09万亿元,同比下降10.2%。而前7个月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下降18.6%,市场成交热度也明显下降。我们邀请了专家,为您深度解读7月统计局数据背后的线索,结合最新的央行调查报告,分析居民和开发商的缩表倾向,判断行业下行趋势是否收敛,并结合整体宏观数据,探究地产行业对整体经济动能的影响。最终让我们一起回归核心问题——地产周期到底部了吗?
问答实录
①丨居民和房企都无视刺激政策,保持缩表倾向- 居民和房企的缩表倾向也影响了政策效果
人: 
  7月份的地产数据,销售下行的趋势并未得到明显好转,体现出了需求端的疲软。然而供给端也问题颇多,房企开工和拿地意愿并没有修复。
  本月还公布了二季度央行储户调查报告,数据显示居民对未来房价上涨的预期进一步减弱,选择在未来购房的人群基数持续下降。而央行企业家调查报告的结果,也显示企业主动融资意愿不佳。您是怎么看待这种缩表趋势的?


1丨从开发贷和按揭的对比入手其实,我认为讨论居民和房企缩表,就需要从实际的贷款数据入手。我们看统计局地产开发资金来源的月度数据,可以明显发现房企的开发贷情况好转,但是居民个人按揭持续处于低位。具体详见下图。
图:房企开发贷和居民个人按揭增速
看完7月地产数据,内心五味杂陈 第1张图片

数据来源:Wind,嵩山论市
1-7月,开发资金来源中的企业贷款同比增速跌幅收敛至6.3%,而居民个人按揭的跌幅维持在37%以上。表面上看,房企的资金面得到了明显改善,但是居民却极大程度上收敛了杠杆
然而,我们需要穿透数据表层,分清楚贷款数据背后的动因,才能看到企业、居民自身主动缩表或者扩表的意愿。


2丨居民端:缺乏信心,收敛杠杆,刺激政策低效
517新政前后,二线城市基本上放松了限购,而央行也推动全国降低首付比例,同时逐步取消按揭利率定价下限。这些举动在一定程度上,是鼓励居民加杠杆,从而以地产行业的预期改善,最终带动行业需求回暖。
那517之后正好三个月,我们通过开发资金来源中的 定金及预收款/(定金及预收款+个人按揭),测算地产行业整体首付比例。我们发现5月之后的居民首付比例反而上升,居民倾向于降低杠杆这也与消费端的趋势一样,居民有了明显的缩表倾向,消费者信心也回到2022年奥密克戎疫情最严重时期。具体详见下图。图:测算地产首付比例和消费者信心指数
看完7月地产数据,内心五味杂陈 第2张图片

数据来源:Wind,嵩山论市

而央行近期公布的二季度储户调查报告也清晰地展示了居民的弱预期和更加弱的投资、买房倾向。在我看来,地产需求端的走弱,本质上就是居民在预期进一步转弱的背景下持续缩表的体现。具体来说,居民的收入预期下行,预计房价下跌的人群增多,选择未来增加投资和买房的人群极度收缩。具体详见下图。图:央行储户调查报告体现的居民缩表倾向
看完7月地产数据,内心五味杂陈 第3张图片

数据来源:Wind,嵩山论市

3丨企业端:缺乏主动融资需求,实际仍然在缩表
很多朋友看到了统计局数据中,开发资金来源中国内贷款的增速跌幅逐渐收敛到6%左右的水平,远好于销售、投资增速。然而,这并不能说明房企的缩表倾向发生了反转。在我看来,开发贷数据年初至今的改善,是今年1月推出的“地产融资协调机制”带来的超额信贷。也就是项目白名单的落地,更多是服务于保交付
让我们从数据来看,过往周期,地产开发资金来源国内贷款增速,是基本与商品房销售面积增速同步。但是2023年下半年以来,地产销售增速明显滑坡,而地产开发贷款增速从-12%左右水平开始稳定改善而根据监管披露的数据,地产融资协调机制,也就是项目白名单,在一季度有1979个项目共获得银行授信4690.3亿元,1247个项目已获得贷款发放1554.1亿元。这也说明了,地产开发贷的改善,很大程度上受保交楼和白名单的影响。具体详见下图。图:地产开发贷受白名单影响,明显好于销售趋势
看完7月地产数据,内心五味杂陈 第4张图片

数据来源:Wind,嵩山论市
那地产开发商本身的意愿呢?我们使用央行的企业家和银行家调查数据,可以发现,伴随着国内房地产景气指数的下行,二季度企业的整体销售回笼资金周转指数都出现了下行,而房地产贷款需求指数也明显下行

具体详见下图。
图:企业端在不景气背景下,缺乏主动融资需求
看完7月地产数据,内心五味杂陈 第5张图片

数据来源:Wind,嵩山论市
这在一定程度上也解释了,为什么开发贷数据改善,但是房企的拿地、开工数据仍然有明显下降。也就是说,除去白名单支持下的保交楼,整体上房企仍然缺乏主动融资和投资意愿,仍然处于缩表阶段
图:房企计划投资、投资完成额和土地购置都明显下降
看完7月地产数据,内心五味杂陈 第6张图片

②丨517新政效果减退,周期下行仍未停止
- 地产探底尚未结束,反转、反弹都言之尚早
: 
  目前整个投资界,都很关心,到底地产周期何时能见底?
  专家,您认为房地产周期下行到底部了吗?

1丨517新政效果减退,哪怕一线城市热度也下降
自517新政以来,特别是上海527调控进一步放松之后,整个楼市有一定好转,特别是6月的地产高频销售,一度接近同比回正。
然而,这种积极的趋势并没有持续太久。此外,由于居民收入预期不佳、居民加杠杆意愿弱、以及宏观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等因素,购房者的观望情绪加重,导致楼市需求未能持续有效地提振。进入7月后,517新政的效果持续衰弱,整个楼市仍然在下行通道。具体详见下图。
图:7月以后,地产高频销售结束6月的景气,体现政策效果衰弱

看完7月地产数据,内心五味杂陈 第7张图片

数据来源:Wind,嵩山论市

从各个城市的具体表现看,不同能级的城市7月的地产销售,基本上都出现了明显下跌,上海下跌的幅度达到37%,相比二季度月均销售也下降18%。从这个角度看,前期市场分析师所讲的“7月基数低所以销售增速读数明显改善”的逻辑也被证伪。具体详见下表。表:7月商品房销售,不同能级城市明显出现下跌
看完7月地产数据,内心五味杂陈 第8张图片

数据来源:克而瑞,嵩山论市 



2丨降息效果有限
7月底,央行下调1年期和5年期LPR 10个BP,叠加上517新政提出的“去除个人按揭利率下限”,整个房贷利率定价延续了之前下行的趋势。今年二季度新发放的个人住房按揭利率,已经下行到3.45%,相比于去年四季度下降了52个bp。
同时,个人按揭利率相比于同期所有贷款的平均利率,也要低超过20个bp,体现了信贷政策对于购房者的支持。
只是整体降息的效果,却并没有体现在对需求端的提振上。我们刚才也提到了,7月以后,517新政效果进一步衰退,新房销售量走弱
3丨租金回报率有所上升
央行二季度的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明确指出后续要大力发展租赁产业,并给出指引——租赁住房总的收益率在静态租售比基础上有望提升至3%以上而目前看,核心城市的二手住宅租金回报率只有不到2%,那后续要提升房租回报率,只有两个途径,增加房租或者降低房价我们观察CPI的构成,观察房租分项的变化,可以发现,今年二季度以来,房租的同比增速降到0以下,而同期的大城市房租回报率上升。这本身说明近期的租金回报率更多体现的是,分母房价的下降近期许多研究者热衷于对比核心城市房租回报率和10年期国债收益率,毕竟后者是整个金融资产定价的核心无风险利率。从某种角度上讲,如果房租回报率超过10年期国债收益率,那就说明住房资产的投资价值恢复,住房的需求端面临改善。然而,去年以来10年期国债收益率整体下降明显,而房租收益率也在房价下跌背景下有所改善,但二者仍然较大差距,同时均小于央行给的3%预期收益率的指引一定程度上,我们可以判断,房租刚性仍然存在,在居民收入增速下降的背景下,房租很难维持稳定增长。而租金回报率仍然低于10年期国债利率。具体详见下图。
图:重点城市租金回报率、10年期国债收益率、居民收入和房租变化
看完7月地产数据,内心五味杂陈 第9张图片


数据来源:Wind,嵩山论市

4丨行业被动累库,拖累银行业绩
部分经济学家认为,地产行业这两年拿地、开工减少,未来供给不足,但是中国人有这么多,后续行业回暖可期,甚至房价会迎来一波大幅上涨
然而可能研究者忽略的问题是,当前中国地产需求端下降速度超过供给端,行业处于一个被动累库的阶段,整个行业现房的去化周期已经接近3年,这也是为什么收储现房的政策成为当前重点的原因。具体详见下图。
图:中国商品房现房去化周期
看完7月地产数据,内心五味杂陈 第10张图片


数据来源:Wind,嵩山论市

在这种环境下,中国银行业也受到拖累。毕竟地产行业原本在银行资产端占比接近30%,当地产行业爆发信用风险后,银行业的资产质量和盈利能力都受到影响。截至今年二季度,商业银行净息差下降到1.54,大行净息差下降到1.46。具体详见下图。
图:中国银行业净息差与房价周期
看完7月地产数据,内心五味杂陈 第11张图片


数据来源:Wind,嵩山论市

从某种程度上讲,地产拖累了银行的资产质量和业绩,反过来银行在业绩压力期,对地产的实际支持也很难保持强势。尽管各类地产融资政策放松,但是上市房地产公司的筹资性现金流仍然保持净流出。后续资金端弱势不扭转,地产仍然会继续探底,并以年单位维持不景气。
③丨地产拖累下,经济短期难以脱敏地产- 地产拖累需求端,而基建对冲近期减弱
人: 
  7月份整体的宏观数据中,我们发现内需是比较弱的,很多分析师认为这与地产的拖累有关。而过往一年基建对冲地产的逻辑下,整个固定资产投资不弱,这在7月份仍然成立吗?
  此外,专家您一直建议我们关注新质生产力,认为经济动能需要有新动力接棒地产。7月的数据中我们是否可以看到这个线索。



1丨基建对冲较弱‍这一年以来,整个宏观经济在尝试对地产脱敏,制造业和基建开始明显对冲地产下行。
然而从7月的数据,我们发现,宏观经济对冲地产下行的方式失效,特别是基建本身也开始走弱。2024年1-7月基建投资(不含电力)累计同比增长4.9%,7月当月基建投资同比增长2.0%相比6月增速低了2.6个百分点
不单基建的实际增速开始下降,专项债下达后开工较慢,实物资产工作量仍然较低。从经济发展的动能角度看,旧动能内部基建对地产下行的对冲,在7月明显减弱,基建的主动融资需求也不景气。而地产在这种情况下,对整个经济的拖累加深。具体详见下图

图:基建对地产的对冲明显减弱

看完7月地产数据,内心五味杂陈 第12张图片

数据来源:Wind,嵩山论市2丨要素效率:地产拖累劳动力和价格传导在过往的研究中,我特别喜欢使用外来农业户籍人口失业率的指标,说明地产行业对劳动力要素生产效率的拖累在好转。也就是过往一年左右时间里,在地产投资下行的背景下,外来农业户籍人口失业率反而好转但其实这种趋势,本质上是靠出口加工和基建投资的对冲。而7月基建受本身内在动力不足和天气环境的影响,确实本身走弱,这就一定程度上更加暴露了地产的弊端——对生产要素特别是劳动力要素的拖累而另一层面,地产下行,体现在工业品的角度,就是对工业原材料的需求下降,最终传导至PPI,影响价格体系修复。这一点上,地产行业的下行,会拖累全社会产业链的需求,影响原材料要素的景气。具体详见下图。图:地产下行拖累劳动力要素效率、就业和PPI
看完7月地产数据,内心五味杂陈 第13张图片

数据来源:Wind,嵩山论市



3丨地产让位于新质生产力:波折中前进
我们一直认为,后续经济发展一定要寻找到新动能,无论这个新动能是汽车行业,还是人工智能亦或者高端制造,经济都一定不会走老路。过往地产作为主要经济动能,在于其天然的周期性,以及能同时拉动投资和消费,并深度绑定金融系统与财政,可以实现资金投放的牵一发而动全身,也能实现单个行业拉动整体生产要素而目前其他行业,包括近年来出口发力的汽车行业,都很难一蹴而就实现接棒地产,但是从7月份的数据看,制造业PMI以及“生产经营活动预期”分项,都有所下行,地产投资增速保持下降,只有高技术行业的工业增加值维持了两位数的同比增长
长远视角看,只有高技术行业(新质生产力),才有可能对经济总体带来增量,也能帮助中国巩固国际竞争力。具体详见下图。
图:高科技行业工业增加值增长 vs. 地产与PMI下降

看完7月地产数据,内心五味杂陈 第14张图片


数据来源:Wind,嵩山论市
点击下图,了解详情↓


上一篇:美国宇航局发现神秘天体以惊人速度穿越太空,或逃离银河系
下一篇:这 5 个行为你以为在休息,其实非常耗精力
@



1.西兔生活网 CTLIVES 内容全部来自网络;
2.版权归原网站或原作者所有;
3.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
4.若涉及侵权或有疑义,请点击“举报”按钮,其他联系方式或无法及时处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排行榜
活跃网友
返回顶部快速回复上一主题下一主题返回列表APP下载手机访问
Copyright © 2016-2028 CTLIVE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西兔生活网  小黑屋| GMT+8, 2024-9-12 1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