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开启左侧

[财经] 印度这次又踩准了方向!

[复制链接]
27409 3
郑合友 发表于 2024-8-22 16:09:10 | 只看该作者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编者按:


2024年7月23日,“莫迪3.0”烧出了第一把火。减税、增支和降低赤字,看似“不可能三角形”,在莫迪政府递交的新预算案里毫无违和感的共存。莫迪3.0的选择是复刻中国道路还是另辟蹊径?印度经济奇迹的背后究竟有什么原因?







7月23日,印度总理莫迪领导的联合政府正式提交2024年大选后的首份中央财政预算。这是莫迪第三个任期,所以新预算案被视为“莫迪经济学3.0版”的精华预告篇,备受瞩目。



莫迪执政以来,印度经济强劲增长的亮眼表现,全球经济体系中的地位显著提高。2023年印度GDP超过了英国,全球排名第五。按照世界银行的购买力平价计指数,印度已经成为仅次于中美的世界第三大经济体。无论第五还是第三,印度经济的全球重要地位都是无法忽视的事实。


不过,莫迪领导的印度人民党在最近的大选中小挫,失去了绝对多数席位,靠盟友支持才顺利组阁。执政地位相对弱化的情况下,印度经济政策是否还能沿着“莫迪经济学”的轨道继续推进,也是这份新预算案的看点。


新预算案也的确出现了一些微妙的变化,不过依然保持了加大开放力度、推进市场化改革的大方向。比较有意思的是,减税、增支、降赤字同时出现在这预算案中,颇有一点“印式奇幻”的感觉。


印度这次又踩准了方向! 第1张图片


▲ 图源Pexels



减税
这份新预算推出后,一度引起印度股市和汇率的波动。基准股指Nifty 50指数一度下跌1.8%,SENSEX30指数一度跌1.5%,国内媒体第一时间报道了“印度股市跳水”、“印度股市崩了”。不过,印度股市没有崩,很快跌幅收窄,只是打了个趔趄。


引起“大跌”的原因很直接,新预算案提高了资本利得税和衍生交易税的税率。这不仅对本国投资者的投资者造成了心理阴影,也对涌入印度股市的国际热钱也有影响,因此印度的股指和汇率受到了冲击。


不过,印度股市持续25年的“长牛”和近年来的亮眼表现,增税几个点不至于伤筋动骨。市场的失望情绪并没有持续很久。而且,新预算案废除了创投的“天使税”,这不是什么“大钱”,却表明了印度政府坚定支持投资创业的态度,解消了资本市场的疑虑。


增强市场信心的是,新预算案里的全面减税政策。


外国企业所得税从40%削减至35%,降幅不大,但体现了印度加大开放的决心。多项进口商品的关税降低,最引人瞩目的是手机和充电器的基本关税削减至15%。印度的电信领域开放度低,贸易壁垒高,饱受诟病。这一减税举措反映了印度政府进一步开放电信产业的决心,这当然是市场投资者乐见的,也证明了莫迪经济学加大对外开放的既定方针没有改变。


这轮减税最大的看点是个人所得税的调整。个人所得税是印度政府最重要的税源,在过去的预算收入中占比高达20%以上。这次推出的新预算案将个税的标准扣除额度(起征点)提高了50%,从50000卢比提高到75000卢比。这意味着,新税制下一名受薪雇员的至多可以少纳税17500卢比。也意味着个税在新财年的预算收入中的比重降低至19%,展现了让利于民的诚意。此举不仅受到了印度中产阶层的广泛欢迎,更让市场投资者看到了印度消费市场的巨大前景。


值得注意的是,给印度中产阶层的“减税大礼包”并没有出现在“莫迪经济学”的早期版本中。莫迪的前两个任期,大打“底层牌”,强调对“底层”的倾斜。因此,被视为“民粹政客”。尽管他的经济政策整体上促进了经济发展,客观上对中产阶层有利,但是这些新兴的社会中坚并不是莫迪的政治基本盘。与城市中产的疏离,是莫迪领导的印度人民党选举中小挫的原因之一。


因此,“莫迪3.0版本”及时为中产阶层送出了“减税大礼包”,还特别强调了“这份预算将赋予各阶层权利”,其敏锐的政治嗅觉可见一斑。不过,这一政治立场的微调,也符合经济发展的规律。


莫迪执政十年,印度经济历经了前所未有的繁荣与增长,主要动力来自基建投资和吸引外资。不过,受限于政府投资的效率低下,基建投资的增长动力不可持续。加之近因各种因素影响,莫迪第二任期的外资增长也进入了瓶颈期。因此,促进消费为印度经济注入新的增长动力,就成了莫迪经济学“版本更新”的必选动作。促进消费,还有比大幅降低个税更直接更有效的选择吗?


总之,新预算全面减税,既起到了释放政策信号的作用,也增加了外界对印度消费市场增长的信心,是“莫迪经济学3.0版本”最精华的部分。


印度这次又踩准了方向! 第2张图片


▲ 图源Pexels



增支
当然,“莫迪经济学”也没有放弃此前一直强调的基础建设投资和民生支出,保持了政策的连贯性,不过侧重有所调整。


新预算案中,基础设施投资保持2月份临时预算案提出的11.1万亿卢比不变,占GDP的3.4%。考虑到印度GDP 7%左右的强劲增长,新财年中印度政府的基础设施投资实际上是降低了。考虑到过去三年印度政府在基建方面的支出增加了一倍,大量项目的进度、质量良莠不齐,不再向基建领域增加投资的决定是明智的。


需要指出的是,虽然“莫迪经济学”始终强调基础设施投资的重要性,甚至被视为“中国模式”的效仿者,但是印度政府的基建投入规模与中国大基建差甚远。比如2019年,印度政府在基建领域的投资占GDP的1.7%。同年,中国仅中央财政预算内的基建投资资金为3.2万亿元,占GDP的3.3%,几乎是印度的一倍。更重要的是,印度政府不具备中国政府那样强大的资金运作能力,调动各邦政府、银行“加杠杆”的能力非常有限。因此,印度那些低效的基建项目并没有占用过多的资金。


“莫迪3.0”没有强行增加低效的基础设施投资,增支的主要方向是民生领域。新财年里,印度政府将为为教育和农业分别提供1.48万亿、1.52万亿卢比。新预算新增了2万亿卢比的支出,用于增加就业、刺激经济。这是新预算案中最大的新增支出项。作为“经济刺激计划”,2万亿卢比是有点雷声大雨点小。不过,考虑到印度政府的低效和腐败,投入更多的资金也很难指望“刺激”出多少成果。好在印度政府的财政规模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属于垫底的“前现代水平”,其经济增长本来也不是靠财政投入刺激出来的,印度国民对此向来没有多大的期待。


此外,有意思的是,新预算为安得拉邦拨款1500亿卢比作为特别财政支持。该邦的地方性政党是莫迪政府重要政治盟友,这笔“特别财政支持”无疑是为盟友量身定制的“开小灶”。这种公开的利益交换在印度政坛是司空见惯的动作,花点“小钱”换取政治稳定,不算很出格。


总之,这份新预算的财政支出与此前“莫迪经济学”的野心勃勃相比,是相对保守的。没有大幅增加的基建投入,也没有超预期的财政刺激计划。毕竟“联合执政”的地位更容易受到议会各方势力的掣肘,财政增支是要慎重的。即便如此,新预算中军费占比过高依然遭到舆论的批评。


印度这次又踩准了方向! 第3张图片


▲ 图源Pixabay



降赤字
实际上,除了大幅减税的“意外之喜”,外界对这份新预算的最大兴趣是赤字。高赤字率是印度财政的多年痼疾,困扰印度经济多年。不过,1991年改革为界,印度财政长期赤字的形成原因有所区别。


1991年前,印度政坛处长期执政的是“尼赫鲁-甘地王朝”,尼赫鲁、英迪拉.甘地和拉吉夫.甘地祖孙三代推行计划经济模式。大规模国有化、限制民营企业,追求对外封闭的自给自足,把印度经济搞成了一个烂摊子。全国一半以上人口处于极端贫困线以下。无财可取的政府财政,赤字率高到夸张,常年处于GDP10%以上的高危区。


1991年拉奥总理启动了对外开放、对内市场化的改革,印度经济逐步有了起色,贫困人口占比大幅降低,财政赤字有所降低。2000年后基本上都能控制在8%左右,也只能说是差强人意。


经济有了起色,财政却迟迟未能得到改善的原因是,财政汲取能力弱,支出包袱重。印度实行联邦制,各邦有较大的自治权,民众的国家认同水平也较低。增税的阻力很大。1991年改革后的印度历届政府也没有改变这一状况。


这就造成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尽管印度长期贫困,但是印度人的国民可支配收入占GDP的比重很高。2020年IMF的统计数据显示,印度的国民可支配收入占GDP高达76.9%,不仅远高于发展中国家50%的水平,甚至比发达国家的60%还要高出一大截。世界主要经济体中,仅次于美国的83.4%。美国有美元国际地位和全球金融中心的特殊性,所以这一比例特别高。而印度的“藏富于民”则是单纯因为政府财政汲取能力不强,给国民留下了更多的GDP份额。


IMF的数据显示,2013-2024年印度政府税收占GDP比重保持在20%的水平,比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低了10%。而且,印度还存在大量无法征税的“地下经济”。税率低再加税源流失,导致印度政府财政收入与财政支出不匹配。因此,2013-2024年印度政府支出在GDP种占比26-28%。入不敷出,又省不下来,印度的财政赤字长期处于6-8%的风险区。


莫迪为了解决财政收入不足的问题,在第二个任期内大力推进税制改革。不过,莫迪的税制改革并不是简单粗暴的增税,而是以简化税制、限制大企业的减税特权的温和策略,实现降低税收成本和税负公平的效率提高。上一财政年,莫迪税的改终于“修成正果”。强劲的经济增长扩大了税基,新税制有了用武之地,印度政府的税收同比增加了20%。这给了新预算降低财政赤字目标的底气。


新预算将财政赤字目标设定为GDP的4.9%,比2月份提交的临时预算还低了2个点,接近历史最低水平。而且,因为对经济保持高速增长有充分的信心,莫迪政府的财长还宣布将在下一财政年度把赤字率进一步降低为4.5%,与3%安全线明显接近。财政状况持续改善的趋势明显,体现了印度经济已经进入良性循环


印度这次又踩准了方向! 第4张图片


▲ 图源Pexels



结语
厚积薄发、水到渠成的印度经济



减税、增支和降低赤字,看似“不可能三角形”,就这样在莫迪政府的新预算案里毫无违和感的共存,确实有点像是奇迹。


然而,经济没有奇迹。印度经济并不是奇迹,更不是“莫迪经济学”的奇迹,而是厚积薄发的结果。


印度经济一路走来,所有发展中国家踩过的坑,诸如计划经济、强行平均、经济排外,印度都踩了一遍,甚至有的坑至今都没爬出来。但是,印度避开了财政汲取度过高的“大坑”。这并不是哪位政治家的天才设计,而是印度的散装体制和政治生态造成的。没有给政治强人施展的空间。


印度政坛不乏尼赫鲁、英吉拉甘地这样的政治强人,野心勃勃的莫迪也在此列。他们不是不想提高财政汲取度,不是不想“花大钱办大事”的大有作为。可是这在“散装印度”做不到。


财政汲取度低造成了正反两方面的后果:一方面是行政效率低下,另一方面经济政策的试错成本很低。


有限的财政能力限制了印度政客的发挥,干不了什么大事,但也坏不了什么大事。昔日尼赫鲁、英吉拉.甘地对印度经济的苏式改造有心无力、中途半端。今天,雄才伟略的莫迪不能孤注一掷地搞印度版大基建,也不能恣意地发动军事冒险。这对印度难道不是一件好事吗?现代国家的财政汲取能力极强,政府财政在经济中的比重超过了任何企业,甚至超过了绝大部分行业。因此,财政政策一旦出错,对经济的打击超乎想象。


因此,财政羸弱、行政效率低下的印度经济没有一夜爆发的奇迹,但是等得起。等到了“莫迪经济学”的厚积薄发、水到渠成。


“莫迪经济学”其实无甚神奇,“1.0版本”时还捅出了贸然推行货币改革的篓子。不过,“莫迪经济学”的大方向是沿着1991年拉奥改革的轨迹,因势利导地扩大开放、推进市场化改革,持续更新的新版本渐入佳境。虽然加了些外来“秘方”——诸如基建投资、财政刺激等。可是,受制于有限的财政能力,那些也只是佐料而已。印度经济真正的“大菜”是对外开放和市场化改革到位,经济发展提速、财政质量提高的水到渠成。


新预算案及时主动地减税、降赤字,说明“莫迪经济学3.0版本”的成熟稳健。经济增长强劲的“泼天富贵”,莫迪政府保持了冷静。这体现了莫迪敏锐的政治嗅觉、灵活的政治走位。


不过,即便莫迪没有采取这些明智之举,印度也可以继续等下去。任何国家的经济发展都不可能一帆风顺,曲折和挫折是免不了的。遑论印度这样庞大、驳杂的大经济体?只不过,大方向不错,试错成本足够低,总有人会在正确的时间做出正确的选择。


 END 


上一篇:今晚成品油调价搁浅,下一轮走势将如何变化
下一篇:超重磅数据一通电话全泄露!昨夜 全美投资圈“怒火中烧”……
@



1.西兔生活网 CTLIVES 内容全部来自网络;
2.版权归原网站或原作者所有;
3.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
4.若涉及侵权或有疑义,请点击“举报”按钮,其他联系方式或无法及时处理。
 

精彩评论3

正序浏览
跳转到指定楼层
沙发
泉湾美食 发表于 2024-8-22 16:36:15 | 只看该作者
 
根本就不是莫迪的功劳,换个领导估计也能做成这样,因为人口基数那么大,隔壁又是中国稍微学点中国以前走过的路经济就能有点增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天能电瓶 发表于 2024-8-22 16:36:47 | 只看该作者
 
值得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牛老大 发表于 2024-8-22 16:40:27 | 只看该作者
 
其实印度才是中国的真正竞争对手,也是最大威胁。就经济而论,美国是跟中国争高端产品;而印度就不同,所有都会争、包括"世界工厂"。中印都是世界人口大国和就业大国,就业是社会稳定的基础,所以印度必抢中国的"世界工厂"。现在中印吸引企业的基础条件在发生变化,随着中国企业生产成本的增加和美国对中国产品出口加增关税,在印度投资建企业的优势越来越明显。当然印度与中国比也有很多不利之处,行政上很难集中资源快速办大事,高级技术人员和熟练工人都不足。但世界资本是逐利的,再难本性不会改。所以我们不要只盯着去跟美国争高端,自己保吃饭的碗给搞丢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排行榜
活跃网友
返回顶部快速回复上一主题下一主题返回列表APP下载手机访问
Copyright © 2016-2028 CTLIVE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西兔生活网  小黑屋| GMT+8, 2024-9-13 0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