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开启左侧

[教育] 烂尾娃,一个下流社会的具象化个体

[复制链接]
50272 20
马来西亚的晚风 发表于 2024-8-27 18:42:38 | 只看该作者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根据《中国高等教育研究》发表的一项研究显示,2024年至2037年期间,高等教育学生的供给将超过需求;到2034年,应届大学生数量可能将达到1800万人左右的峰值。
曾几何时,父母的理想是无论如何也要供一个大学生出来;大学生意味着出人头地,至少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是如此,他们寒窗苦读二十余载,最终考入大学毕业进入社会,根据不同的大学专业,进入不同的行业,但相同的,他们大多都能够拿到优渥的薪资。
这是我国过去四十年经济高速发展下的一个缩影。
从引入市场经济到今天,从无到有,一批批工业化的人才被学校培养,再进入社会,商业和个体发展彼此需要,最终造就了一个高等教育普及且步入中产的神话,这是双赢的结果。
但随着宏观经济增长的放缓,以及大学扩招下每年毕业人数不断走高的大学毕业生,学历贬值的现象愈发明显,当这个社会不再需要那么多的“高等人才”时,烂尾的不仅仅有楼盘,还有孩子。
这是时代和个体之间的鸿沟,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甚至是不以人的意志转移。
烂尾娃,一个下流社会的具象化个体 第1张图片



烂尾娃是今年社交媒体的网络流行语,它借用2021年以来出现的数千万未完工就停工的“烂尾楼”现象,形容许多年轻人在竞争极端激烈的就学阶梯上努力奋斗多年后,虽然空有一身大学学历却无法找到工作,其人生就像“烂尾楼”一样被迫停摆。
对许多大学毕业生乃至他们的父辈而言,曾几何时,考上大学就约等于提前拿到了中产的门票,意味着毕业后更稳定的工作以及更高的收入,更好的就业前景,向上的社会流动性,但现在,随着宏观上增长的放缓,以及微观上毕业生人数越来越多,学历贬值的现象也愈发频繁。
以今年为例,今年毕业的大学生达到创纪录的1179万人,这一千多万人在就业市场不那么景气之下,依然被迫寻找工作,而在供给端,企业用人需求大幅下滑,也间接影响着年轻人的就业。
7月份,青年失业率上升至17.1%,这是今年以来的最高水平,且该数据还不包含在校生人群的失业率。
就业越来越难,学历贬值的现象愈发严重,不仅让一些人成为烂尾娃,还倒逼年轻人回到家乡当“全职儿女”,依靠父母的退休金和积蓄生活
即便是曾经的研究生学位,如今也变得愈发普通和平凡,面对毕业后有限的职业选择,他们要么降低对高薪工作的期望,要么只能找一份勉强维持生计的工作。
期望越高,失望越高。
教育让我们会考试,但并没有让我们更好认识社会更好认识就业市场;当年轻人的期望越高,毕业后四处碰壁的时候,他们所积攒的失望也就越高。
人在逆境的时候,除了心里的负面情绪之外,还会反思学历贬值本身的意义,即寒窗苦读二十余载,是否值得?
这是一个考验社会、考验教育体系的大问题。
毕竟很多人从小接受的教育,就是“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当吃完了苦却没有成为“人上人”的时候,他们的价值观,就会面临动摇。
前段时间刷爆网络的那位毕业于北京985/211的33岁女青年,因为死在了出租屋里,又因为身前一系列遭遇和原生家庭的困苦,引发了人们广泛的讨论。
这件事当然是真实的,可更真实的恐怕还在于,许多人不理解甚至是不认可,一位毕业于名校的大学生,何至于被“饿死”在了出租屋里。
我想,这件事对教育的意义到底是什么提出了最为深刻的反思。
今天我们对教育的意义无非就是高度的实用主义,让自己考公、让自己获得更高的收入和更体面的工作,这本身就是社会达尔文主义的一种表现,即强调人类社会也应该奉行丛林法则,即弱肉强食,适者生存。
我们一旦信奉这个,当然今天大多数国人几乎都信奉这个,但信奉这一点的关键之处就在于,社会的公共道德和伦理遭受到了巨大的挑战,过度功利化和实用主义的危害就在于,把人依然分为了三六九等,而读书依然是最上等。
否则,我们也很难理解为什么那位33岁的名校毕业生,即便是考公多次笔试第一,却依然把自己饿死在了出租屋里,且去世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单笔消费都没有超过五块钱。
她背负了全村的希望,没有去私企、没有做体力活,支撑她走下去的动力,几乎只有考公,而经济来源,则成为了压倒她的最后一根稻草。
烂尾娃,一个下流社会的具象化个体 第2张图片



阶层就像一座围城,上面的人想更上一层,害怕下来;下面的人只想千方百计上一层,为此宁愿付出“死”的代价。
过去普通家庭摆脱阶层的最好办法,就是鼓励孩子考上大学,以孩子读大学作为跳板,彻底跳出去“农民”这一框架。
事实也的确如此,引入市场经济四十多年,巨大的经济红利、市场红利,的确让很多人考上大学摆脱了原来的阶层出身。
但今天,在宏观经济增长放缓的当下,就业机会已经被无线压缩,普通家庭的子女即便考上了大学,但依然很难找到一份足以改变阶层的工作,当跳板越来越稀缺的时候,此刻比拼的就不再是个人能力。
家庭、父母、背景、人脉、资源,变成了比个人能力更重要的东西。
据此,代际之间的差异和资源传承,变得越来越重要。
社会整体的阶层分布,呈现一个越来越固化的趋势,这个时候普通人要想仅靠学历实现代际跨越,变得几乎不可能。
当娃开始烂尾的时候,不管是对父母还是对娃自己来说,都没有一个太好的应对办法,最佳的应对策略,可能还是躺平。
降低自己的期望值,不再有所求,自然就能够坦然面对自己所处的一切。
但这句话说起来容易,对那些寒窗苦读二十余载的年轻人来说,降低期望四个字,说起来简单,但真正做起来,也很难很难,毕竟对那些寒门贵子来说,他所代表的不仅仅是他自己的阶层跨越希望,背后更是全家人甚至是全村的希望。
这是生命难以承受之重。
烂尾娃,一个下流社会的具象化个体 第3张图片



一般来说,社会的阶层固化,往往还意味着一个经济体的增长放缓和周期性特征。
换句话说,这不是一两年时间就可以改变的特征,而是十年性的周期结构性问题。
按照《中国高等教育研究》的预测,到2034年,我国的应届大学生数量还将达到1800万人,这意味着当年度我们至少要新增1000万以上的就业岗位,如此才不会造成就业困境。
但十年后的我们,不仅仅要面临着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还要面临着社会进入重度老龄化的困境,按照社科院的预测,2035年也正是我国养老金开始耗尽结余的时候。
1800万的大学生踏入社会寻找就业机会,另一方面我们的养老金耗尽结余,几亿退休老人嗷嗷待哺,一个上有老、下有小的经济体,最终头疼的,往往是中间的那一批人。
十年后70后步入退休群体,80后开始老去,此刻80后的孩子找不到工作,80后的父母嗷嗷待哺,80后自己还要面临中老年就业困境,三代人的困境,谁来给出解决答案?
社会问题的表象,内里一定是经济问题,而要解决社会问题,本质上也就是解决经济问题,十年窗口期,留给我们的日子并不多了。
end.

作者:罗sir,关心经济、社会和我们这个世界的一切;好奇事物发展背后的逻辑,乐观的悲观主义者。


上一篇:放弃本科学技术,看中“就业机会更多”!技师学院迎来10多名高分学生,最高
下一篇:清华大学凌晨40里拉练!网友:这就是明年不选清华选北大的理由了
@



1.西兔生活网 CTLIVES 内容全部来自网络;
2.版权归原网站或原作者所有;
3.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
4.若涉及侵权或有疑义,请点击“举报”按钮,其他联系方式或无法及时处理。
 

精彩评论20

正序浏览
跳转到指定楼层
沙发
蟹子寿司 发表于 2024-8-27 19:33:43 | 只看该作者
 
作为沙发,很沉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掘金者 发表于 2024-8-27 19:42:59 | 只看该作者
 
社会问题的表象,内里一定是经济问题,而要解决社会问题,本质上也就是解决经济问题,十年窗口期,留给我们的日子并不多了。 每天不看19点的电视,人生将毫无意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十里青禾 发表于 2024-8-27 20:10:12 | 只看该作者
 
老兄,你上了自媒体的当。那个死亡在出租屋的既不是985211的,考公也只考三次,都很靠后,没进入到面试阶段。怎么死的也没有检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小来 发表于 2024-8-27 20:23:10 | 只看该作者
 
中国正在走日本的老路,日本所谓的“失去的三十年”,本质上就是牺牲一代人,所以我们这一代年轻人也大概率会是那一代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寂寞的等待 发表于 2024-8-27 20:30:22 | 只看该作者
 
2012年人口出生是1600万,都上大学还差200万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彩虹科技 发表于 2024-8-27 20:43:31 | 只看该作者
 
工厂需要打螺丝的,需要快递外卖,服务行业……但这些孩子始终认为自己受过高等教育宁肯饿着(一般吧会)也不去做认为自己不适合的工作,国家,家长使他们把自己身价“端着”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火土 发表于 2024-8-27 20:49:39 | 只看该作者
 
终于反噬扩招恶果了,拔高学历,违反马斯洛理论,违反规矩终将收到惩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陈治玉 发表于 2024-8-27 21:19:25 | 只看该作者
 
就业困难,还要延迟退休,这不是矛盾的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景红卫 发表于 2024-8-27 21:26:19 | 只看该作者
 
香港高考本地大学生录取比例不高,仍然坚持精英教育,所以香港有大学文凭人士的薪酬起点不低。当地还有学历保护条例,即本科生工资最低多少,研究生工资最低多少,雇主一旦给少了,要重罚还会惹上官司,因此一般不敢少给。我们这边把大学教育当作就业缓冲器,一有需要就扩招,后果不管了,所以大学生数量远超社会需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排行榜
活跃网友
返回顶部快速回复上一主题下一主题返回列表APP下载手机访问
Copyright © 2016-2028 CTLIVE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西兔生活网  小黑屋| GMT+8, 2024-9-14 0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