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开启左侧

[科技] 普通大众还会是未来技术进步的受益者吗?从食农领域的技术困境说起

[复制链接]
98667 0
陆小军 发表于 2024-8-29 16:30:00 | 只看该作者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这似乎是一个动不动就有人断言我们正在进入新技术革命的时代。
从去年风靡开来的OpenAI,到今年众口纷纭的萝卜快跑,当带着浓厚未来气息的新技术加速降临我们的生活世界,我们似乎也从未像今天这样对技术既怀抱期待又感到忧心忡忡。
科技公司的技术崇拜往往更为显目,但在其它领域,技术带来的变化则隐秘了许多。比如,农业,这个似乎被我们遗留在过去世界里的行业,在多数人的观念里仍然保存着一幅刀耕火种的面目,但实际上,它可能正在以一种更冒进、更大胆的方式大踏步跨入新技术的大门。
这正是《种子帝国》一书为我们揭示的技术应用图景,这些新技术不仅是构成了世界战争技术的一部分,还大规模地改变了农业的生产模式和我们的饮食结构,并逐渐演变成一份充满了伤痛性的遗产。发展技术在今天已经成了解决所有问题的默认备选项,以致于我们忽略了技术也可以是问题的来源。

普通大众还会是未来技术进步的受益者吗?从食农领域的技术困境说起 第1张图片


普通人该如何去理解转基因技术?这些关涉食物和农业的科技又怎样塑造了我们的饮食体系?作为大众和消费者,我们究竟需要怎样的技术?本期餐桌上的物种,腾讯新闻联合食通社、三联学术、雅理及农民种子网络,邀约食农体系研究者、种子系统研究者、经济学者一起从《种子帝国》去看技术迷思下的农业与饮食。
1.转基因技术的复杂性被忽略了

天乐(食通社创始编辑,北京有机农夫市集召集人):早在2005年,孟山都就成为了世界上最大的种子销售商。它们的转基因种子被销售到了越南、巴西、印度等多个国家。而在关于孟山都的讨论中,关于转基因品种的争议也比较多。关于孟山都的转基因作物,我在这里想引用《种子帝国》这本书里的两个结论。
第一,就是它没有减少除草剂和杀虫剂的使用,这是因为他们的转基因产品投放市场以后,很快就出现了抗药性的杂草和昆虫。数据统计的结论是:”从 2003 年前后开始,1996年以来一直呈下降趋势的除草剂年使用量开始上升。十年后,美国农场使用的除草剂总量从1996年的2.94 亿磅增加到3.53亿磅“。

普通大众还会是未来技术进步的受益者吗?从食农领域的技术困境说起 第2张图片

●大豆除草剂使用量趋势, 1992—2016 年: 每英亩草甘膦磅数和每英亩其他除草剂磅数比较 (上图); 草甘膦磅数与所有其他除草剂磅数比较 (下图)。数据汇编自阿肯色州、 伊利诺伊州、 印第安纳州、 艾奥瓦州、 明尼苏达州、 密苏里州、 内布拉斯加州和俄亥俄州。 数据来源: 美国农业部国家农业统计局和美国地质调查局全国农药综合项目, 1992—2017 年主要作物农业杀虫剂年估算量(《种子帝国》插图)

第二,它也没有实现增产。一来转基因技术本身就不是为了增产的,二来很多科学家通过对比大量使用转基因品种的美国与没有使用转基因技术的欧洲的产量数据,结果显示在过去几十年里产量的增长曲线几乎没有偏差,也就是说孟山都的转基因品种并没有增产的优势。
管老师一直在国内做跟种子有关的工作,是不是能够介绍一下这方面的例子?作为普通人又该怎么去理解转基因这样的议题?
管奇(种子系统研究者,农民种子网络东部办公室负责人):孟山都在推广自己的转基因种子的时候,会强调产量,这是以结果为导向的。我觉得其中的复杂性和不可控的性质,实际上是被忽略了的。在做生物育种的过程中,基因和环境的相互作用是很复杂的,一个基因型可以对应成千上万种性状表现。科学家们和育种家们在他的实验室工作里面,如果要敲除一个基因,或者说要编辑一个基因,他其实会获得成千上万个结果。基因编辑之后,还要经历漫长的回交转育过程,最后才进入大田生产。这是一个特别复杂和不可控的过程,要在这个过程里面做选择,这个工作量是非常非常高的,失败的结果也会很多,虽然它不会呈现在大众面前。

普通大众还会是未来技术进步的受益者吗?从食农领域的技术困境说起 第3张图片

●孟山都公司生产的升级版抗农达®种子(图/《种子帝国》)

理解转基因议题的复杂性,我还可以举一个例子。就是在菲律宾的棉兰老岛那边,过去近15年一直在流行一个开放授粉的玉米品种。后来有研究人员去检测,发现这个品种里面实际上导入了一个含转基因的片段,它来自一个享有专利权的抗除草剂转基因品种。应该是有掌握了一些育种技术的农民,把这个转基因品种和原来就有的开放授粉品种做了杂交,杂交后的结果是,这个品种一来可以自己留种,二来也有了抗除草剂的功能。因此这个杂交后的新品种慢慢就在当地流行起来了,没有农技推广,就是在农民之间传播开来了在,有点农民互助的意思。因为这个品种既可以减少农民的劳动投入,又不需要花钱去购买种子。
这个案例比较有趣的地方就在于,它同时挑战了转基因的支持者和反对者。支持转基因的人会责怪政府监管不力,转基因品种的专利权受到了损害,但实际上因为找不到这个杂交品种的源头,所以又无法惩处任何一个人。对那些反对转基因的人来说,他也面临一个大的挑战,就是农民到底需要什么样的种子,究竟又该由谁去满足他们切实的需求。比如说我们的公共育种是不是能够发挥这种作用。
2.普通大众还会是未来技术进步的受益者吗?

天乐:从书里来看,孟山都对于他们认为“侵犯”了他们专利权的农民,下手是非常狠的。以前我们可能会觉得老百姓一直都是科技进步的受益者,我们也确实可以找到无数这样的例子来证明这一点。但在过去的几年里,我们也开始感受到技术与普通人之间呈现出冲突的一面,比如算法系统对于外卖员、萝卜快跑对于出租车司机,又或者在食物领域,大家都在抱怨东西越来越不好吃了,但它其实就是一个所谓技术进步的结果,因为它越来越强调的是效率,而不是追求食物的口味和品质。现在技术对我们生活的改造能力越来越强了,我们怎么看待新技术带来冲突性的那一面?
许准(中山大学经济系教授):对于科学技术的效用,的确不能一概而论。只是在某些特定的社会条件下,它才会变成我们的朋友,成为我们改善生活的非常重要的工具,但在另外一些社会条件下,它也可能变成我们的敌人。所以,问题还是要分析相应的经济社会关系。
举个例子,在上世纪60年代,印度政府同意推行绿色革命,引进高产作物品种,希望借助科技手段来实现增产。当时很多人都对这个绿色革命抱有很大的期望,包括缩小社会贫富差距等等。但事实证明情况完全相反。这些高产作物品种比当地传统品种要贵,而且种植这些高产品种还需要大量的水和灌溉条件。可是印度农村的基础设施普遍比较差,事实上这些高产品种不仅没有帮助到那些原本就贫苦的农民,反而加剧了部分地方的贫困。

普通大众还会是未来技术进步的受益者吗?从食农领域的技术困境说起 第4张图片

●印度的绿色革命于 1966 年底在旁遮普邦首次发起,致力于解决印度当时粮食短缺、生产力低下等困境。但因此导致的环境损害、小农受损等问题,在整个印度引起了很大的争议。

所以,我认为我们不要一般性的、抽象性地去支持或反对科学技术,而是要具体分析这个技术在当下具体的社会条件下会给我们带来什么。
以孟山都为例,我们在书中能发现很多技术的问题,甚至没有发生在科学的层面上。不管是除草剂还是杀虫剂,他们的研究人员只是在某个实验中发现了这个产品对除草或杀虫有效果,这个发现进而成为某种技术上的秘密,某种专利,某种赚钱的秘方,但为什么会有效果,背后是什么原理,他们其实并不关心,也不鼓励大家进行科学的讨论,因此对科学的贡献有限。
3.育种技术怎样才能更好地帮助农民?

天乐:怎样发展育种技术才能对农民更有利?
管奇应该有一种机制,去支持农户在与科研机构的合作过程中掌握一些适宜的选种育种知识。对于农户来讲,他们的需求没有那么复杂,但是会比较多样。通常的印象是,农民没有什么知识或者没有能力去留种。可是当我们回溯历史就能发现,杂交育种的技术被产业化,也不过一百多年的历史。在此之前,农民可以依靠自己积累的技术和知识完成选种育种。我们现在是不是可以有一种支持机制,让他们有能力重新掌握这些技术和知识。从菲律宾的案例来看,农民不仅有掌握这些技术和知识的潜能,而且他们掌握之后可以按照自己的需求去选育出自己想要的品种。
这个社会支持机制的建立,因为民间组织资金人力都有限,只能做一些局部的示范,最终可能还是要回到公共育种系统上来。我们国家曾经建立过强大的农业科研推广系统,但这些系统现时要怎么去发挥作用,怎么有效地了解农民的需求,需要反思。
比如墨西哥绿色革命的早期,洛克菲勒基金会内部关于种子推广的思路是有分歧的。在当时的项目官员里面,主要分成两个不同的学科背景:一部分是科学研究背景,希望直接把美国的高产品种移植过来,在墨西哥做推广;另一部分是社会科学背景,他们强调要推广当地农民最需要的品种,因此主张改良当地的地方品种,让它们能够符合墨西哥本地的环境。
这其实是两种不同的发展路径。回溯这段历史的时候,我们就会发现这个带有社会科学背景的方案最后出局了,大家都倾向于不要再花费时间去改良当地的品种,于是很多墨西哥玉米的地方品种就被取代了。最后受益的就成了墨西哥的大农场,而不是众多的小农户。

普通大众还会是未来技术进步的受益者吗?从食农领域的技术困境说起 第5张图片

●图为墨西哥的高粱田。20 世纪 40 年代,墨西哥政府与美国政府和洛克菲勒基金会合作发起了所谓的绿色革命。 一开始,绿色革命确实给当地带来了很大的产量提升,但之后就暴露出农药污染问题,且种子、肥料和农药所需的资金超出了小规模耕种者的承受能力,绿色革命因此招致很大的争议。墨西哥后来也因此被称为“绿色革命的发源地和埋葬地”。

除了把技术转移到社会大众或农户手里的纵向过程,育种行业还有一个横向的过程。育种家去做品种改良培育的时候,一个基本前提就是种子资源的多样性要能够得到保障。因为要减轻育种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最有效率的措施就是通过大规模的种质资源做前育种(pre-breeding)和筛选。
现在种子企业或者农业企业之间的竞争压力非常大,市场集中度越来越高。因为相互竞争的关系,每个实验室和企业的信息都是不共享的,因为育种材料对他们来讲属于商业机密,很多时候就无法促进相互之间的协作。
比如,阿根廷GDM种业集团是全球非常大的一家大豆生物育种公司,它在15个国家有700个实验站。它储存的种质资源是非常丰富的,而且它也做了非常多的选育,已经积累了非常大的优势。那这种积累了大量种子资源的公司,对那些后发的国家和企业,就会形成巨大的压力。实际上,很多生物育种公司都是直接跟他们买种质资源再去做转基因的研发。

普通大众还会是未来技术进步的受益者吗?从食农领域的技术困境说起 第6张图片

●GDM是一家专注于大豆研究、开发和商业化的全球性公司,21% 的世界商业大豆生产源自 GDM 开发的基因。

可这些种子资源是谁保存下来的呢?实际上就是农民。我们在工作中有个原则叫藏种于民。为什么我们要一直支持农民把自己现在还有的这些种子资源尽可能地留存下来保护好,先保存下来,之后才可能对这些地方品种做一些挖掘,这些都是为前育种和满足多样化的社会需求做铺垫的。
所以,让农民参与进来,包括让我们消费者也参与进来,都是非常重要的。作为消费者,我们可以把我们的消费偏好,比如说我不想吃那么甜的水果,反映给我们的育种家,育种家也有机会、有渠道去了解这些信息来调整育种的目标以满足社会需求。
4.消费者真的知道自己想吃什么吗?

天乐:管老师刚刚提到让消费者也参与进来,但我们大部分消费者在食物这个领域,其实是非常被动的。或者说,作为一个消费者,我们的消费偏好甚至都是被市场塑造的。因为我在北京有机农夫市集工作,所以也能看到有一小部分消费者在积极寻找自己的替代性食物网络,而不是被动的等着市场或企业来塑造自己的消费偏好和购物方式。这个趋势其实也挺有意思的。周老师前些年做过这方面的研究,你觉得消费者有没有机会去重塑自己的食物消费网络?
周沐君(食农体系研究者,浙江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从乐观的角度来讲,肯定是有的。我之前在做替代食物网络研究的时候,在成都周边就遇到了一个农户。他种植的土地只有二三十亩,然后他在成都这座城市里找到了100户左右的客户愿意从他那里购买农产品,并支持他用更加生态的方式去经营他的农场。他很喜欢这份工作,喜欢钻研农业种植技术,不需要出去打工,也不需要跟自己的家人分离。相比一般的农民,他的收入会更高一些,那些客户也能买到更好的更放心的农产品,这是一个对双方都有益的机制。所以,从小范围来看,这种方式是可行的。

普通大众还会是未来技术进步的受益者吗?从食农领域的技术困境说起 第7张图片


但要放大来看,这件事又是挺难的。我们一直在讲消费者的偏好,似乎消费者是自发的喜欢或不喜欢某些东西,某种口味。但事实上,我们的口味和偏好大多都是被外界力量所塑造的。我们会发现每一代人经历的环境不一样,他们从小吃的东西不一样,他们的口味也会非常的不一样。我小时候吃过的樱桃,稍微偏酸一点,有点水唧唧的,但是我现在已经很难吃到了。超市里面的樱桃全都是那种特别大,特别黑,同时特别甜的品种。
有时我也在想,对食物口味的挑剔,或者对健康食物的偏好,是不是也与一个人的社会经济地位有关。如果你的生活质量比较差,可能你就没法太在意这些事情。在国外,确实我们能看到其中有很明显的阶层区分,有机超市总是开在更好的社区里面,它的价格也会更高。所以,我的态度其实是比较模糊和疑惑的,一方面我很赞赏那些消费者主动去构建自己食物网络的行为,另一方面我又很怀疑这种替代性食物网络能够对整个市场结构产生多大的影响。

普通大众还会是未来技术进步的受益者吗?从食农领域的技术困境说起 第8张图片


天乐:很有意思的一个观察,确实西方很多研究会把口味和阶层、种族联系在一起。但我觉得在中国可能会有一点点例外,就我自己的观察,反而是那些来自乡下、有农村背景的人可能对于食物的品质会更敏感。那些从小在大城市生活长大的80后、90后,反倒更容易被工业化的食物规训,以至于无法享受更加丰富的食物和口味。这也就是为什么会有”老北京特色美食是肯德基和麦当劳“这样的笑话。
消费者可以怎么样来参与,我觉得知情权是第一步。说实话,城市里的中产阶级对于健康的意识是在提升的,包括今年4月份,上海也是率先推出了饮料的“营养分级”,要求在饮料售卖页面、产品包装、货柜等场景展示A、B、C、D的营养分级标识。我觉得这就是一个很好的开始。

版权声明:本文系腾讯新闻《一起来唠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禁止媒体转载,但欢迎转发至个人朋友圈。


上一篇:天玑7050评测:安兔兔仅61万分但是千元机都爱它
下一篇:官渡之战袁绍并未伤筋动骨,为何仍是崩盘?
@



1.西兔生活网 CTLIVES 内容全部来自网络;
2.版权归原网站或原作者所有;
3.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
4.若涉及侵权或有疑义,请点击“举报”按钮,其他联系方式或无法及时处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排行榜
活跃网友
返回顶部快速回复上一主题下一主题返回列表APP下载手机访问
Copyright © 2016-2028 CTLIVE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西兔生活网  小黑屋| GMT+8, 2024-9-14 14: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