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开启左侧

[热门] 研究 | 郑勋 郭秋梅:系统梳理,为与中国PK印在东南亚做了这些

[复制链接]
16335 7
钱进进 发表于 2024-8-31 23:17:29 | 只看该作者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阅读预计30分钟

作者 | 郑勋 郭秋梅
整理 | 章钰珏

摘要


度文化对东南亚历史曾产生过深远的影响,这为印度对东南亚国家文文化外交提供了条件。印度政府较早运用文化元素渗透到对东南亚的外交方式,但进程较为缓慢。莫迪政府在大国竞争、经济增长、战略配合需要等多方因素驱动下,加强与东南亚之间的文化交流和合作,在延续既有的印度节活动、佛教外交、鼓励人员交流的同时,提出了“瑜伽外交”“数字外交”口号,开拓更多渠道和方式开展文化外交,并且开始有“价值观外交”的苗头。通过观察印度与东盟的政治经济互动和关系发展情况,文章认为文化外交有助于印度在短期内取得一定的成效。但是,在提升文化外交广度和频度的同时,印度对东南亚文化外交的深度却未得到有力挖掘,仍然停留在浅层。此外,受制于可支配资金资源的限制,东南亚本土文化身份意识的上升,以及印度本身也存在文化中心主义和外交精力不集中等问题,印度对东南亚的文化外交仍将处于高频度、中热度、低深度的状态。南亚研究小组特整理本文,供各位读者参考。

关键词:文化外交 莫迪 东南亚 印度政府

研究 | 郑勋 郭秋梅:系统梳理,为与中国PK印在东南亚做了这些 第1张图片

图源:网络
一、研究缘起

文化外交在国际政治中是一种运用文化影响(他国)政策的工具,是国家及其人民之间为增进彼此相互理解而开展的包括观念、信息、艺术及文化其他方面的交流活动,在文化外交的特点分析上,有学者总结了其官方性、隐蔽性、长期性、柔和性、互动性和平等性等属性。鉴于文化外交有以上效果,印度早在尼赫鲁执政时期的1950年,就成立了印度文化关系委员会(Indian Council for CulturalRelations,ICCR),作为其对外开展文化外交的主要机构。尼赫鲁推动印度文化的国际传播,鼓励艺术家和学者参与国际交流,为后来的印度文化外交奠定了基础。此后印度也陆续在海外建立印度文化中心,开始举办一系列活动,展示印度文化和艺术的多样性,印度的文化外交确定了基本的执行机构和活动框架。印度历届政府基本延续并发展了该框架的内容,同时也将文化外交的视角逐步拓展至教育交流及海外印度裔等,不断更新相关政策。长期以来,文化外交对印度在国际舞台上的形象建设和国际合作具有重要意义。

在印度进行文化外交的对象中,东南亚国家值得关注。历史上,印度与东南亚地区有着密切的联系。印度政治、宗教和文化对东南亚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印度的宗教信仰和社会文化等元素在东南亚留下了深刻的烙印,东南亚国家许多文化领域与印度文化渊源甚厚。艺术方面,印度两大史诗《罗摩衍那》《摩诃婆罗多》在东南亚有较大的影响,传播到泰国、柬埔寨、缅甸和印度尼西亚等国家。两大史诗是东南亚传统舞蹈经常表现的主题,同时也影响了东南亚的文学艺术。例如,老挝的文学中,流传最广的作品是取材于佛教经典和印度神话的长篇诗歌,柬埔寨吴哥窟一层回廊的石刻浮雕内容是关于两大史诗中的神话故事。宗教方面,缅甸、泰国、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有许多人信奉佛教或印度教,在东南亚地区,至今还保存着一些印度教的古代神庙,其中包括柬埔寨的吴哥窟和老挝的瓦普神庙等。语言方面,印度和东南亚语言也有共同的来源,印尼语等语言中就有各种梵语短语,马来语和爪哇语里有大量起源于梵语、达罗毗荼语的词汇。泰语有印度式样的书写字体,如梵文和巴利语。柬埔寨语也吸收和保留了许多梵语和巴利语的词汇。印度依靠宗教手段,对缅甸、泰国和老挝的语言和文学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对印度政府来说,利用文化联系对东南亚地区开展文化外交是一种理想选项。而且,东南亚是印度“东向政策”的重要目标,又是融入亚太、进而实现大国梦的战略平台,也是印度视为其发挥大国辐射力、影响力和领导力的重要地区。相较于印度对其他地区的文化外交,东南亚具有突出地位。

文化外交除了依托于物质或非物质形态的文化资源,还必须体现高度的文化自觉和对外战略意识。在过去几十年中,印度对东南亚的文化外交虽有发展但较为缓慢,自2014年莫迪就任印度总理以来,其对文化外交的运用较往届政府更为积极主动。莫迪政府建立了一套连贯的、战略性的和制度化的方法,将印度与东南亚国家之间的文化纽带作为文化外交的重要工具,发挥其作用,助力印度实现战略利益。

目前,学界对印度莫迪政府对东南亚文化外交缺乏系统整理分析,相关内容多散见于印度外交、印度软实力及印度与东盟关系等研究文献中,并存在以下几个特征。一是对软实力建设的探讨大于对文化外交的关注,涉及文化外交的内容不多。二是对特定文化元素(如佛教)的外交运用的研究不少,但专门针对东南亚的研究不多。三是突出强调公共外交概念而将文化内容作为子集。文化外交与公共外交虽有重合之处,但各有侧重,公共外交包含人文、科技、教育、医疗和国际援助等方面,存在政府与政府、政府与非政府组织、非政府组织与非政府组织的多重关系,文化外交则重在政府主导的文化交流行为。

二、莫迪政府对东南亚文化外交的实践路径

莫迪政府在注重印度文化的展现和输出的同时,更为注重文化外交的互动性和具象性,强化文化外交的感染力。莫迪执政期间,印度政府继续在各国组织印度节(Festival of India),并通过海外的印度文化中心开展日常文化活动,佛教是这些文化活动的重要元素之一,这是对既有思路的延续。同时,莫迪政府加强与东南亚青年学生和印度裔群体的人文交流,以期获得相应的“回馈”。此外,莫迪政府努力寻求新的文化外交渠道,推出“瑜伽外交”“数字外交”等新概念,并开始尝试以“民主”为口号进行价值观外交,逐步建设印度的政治吸引力,莫迪政府的文化外交在实施层次和渠道上更加多样。

(一)
延续既有思路,举办印度节,建设文化中心,开展“佛教外交”

莫迪上台后,在印度文化部成立了国际文化关系司,其目标是在国外传播印度文化,同时,莫迪政府还实施“全球参与计划”(Global Engagement Scheme),该计划原名“促进国际文化关系计划”,主要包括组织印度节、资助印度对外友好文化社团等。这体现了莫迪政府对既有文化外交路线的持续支持。

1.举办印度节。在他国举办印度节是印度进行文化外交的传统方式,印度节的活动主要包括舞蹈、音乐、文学、美食、电影、瑜伽、学科展览、时装表演、演讲和研讨会等。为举办印度节,印度文化部设立了一个常务委员会,其成员主要包括来自其他相关部门机构的代表,负责部际协调。近10年来,印度在亚洲举办了多场印度节,而且重视东南亚地区,11个东南亚国家中有8个举办过印度节,泰国与柬埔寨甚至举办了2次,东南亚国家举办次数的占比较大。

2.通过印度文化中心开展日常文化活动。印度节一般一年一度举行,日常的文化活动则由印度驻外使馆和印度文化中心来组织。在这个方面,印度驻泰国大使馆的活动具有代表性。泰国曼谷的印度大使馆设立了斯瓦米·维韦卡南达文化中心(Swami Vivekananda culturalcenter,SVCC),举办印度的玩具和桌游展示、舞蹈表演等活动。2022年,SVCC通过多项活动庆祝印地语迪瓦节(Hindi Diwas),包括泰国印地语教师的演讲和诗歌朗诵、印度和泰国学生用印地语演唱歌曲讲故事和舞蹈表演等活动,进一步加深了泰国民众对印度文化的了解和接触。越南河内的印度文化中心于2017年4月20日建成以来,也开展了大量的印度文化外交活动。例如,为越南民众开设舞蹈课、音乐课、瑜伽课和梵语课,以及举办展览、放映电影、开展印度文化讲座等,并且与(越南)印度和西南亚研究所、河内印越友好组织联盟、河内印度研究中心等密切合作,组织印度文化活动。

3.拨款支持海外文化协会等团体机构。印度政府每年都资助海外的文化团体举办节目和组织活动,围绕印度文化历史举办研讨会,或安排印度剧团开展瑜伽、音乐、舞蹈等表演以及书籍展览等活动。专家委员会根据各团体机构将要组织的活动性质来审议所发放的款项。例如,ICCR拥有各种主题和风格的展览品——绘画、照片、纺织品等,这些展品通过其在国外的印度使团以及各个博物馆和艺术画廊展出。ICCR支持印度艺术家在海外展示他们的作品,东南亚国家则是巡回展览的重要一环。印度每年都对驻外使团和第三方团体机构给予一定资助,并试图通过这类资助丰富印度民间文化外交的渠道。2022/2023财年,印度政府向35个海外印度使团发放了约6667.2万卢比的援助赠款,用于资助229个海外文化机构(见表1)。

4.持续推进“佛教外交”。佛教是印度推行文化外交的重要抓手。佛教在印度与周边国家的外交中有着自身的优势,主要表现在印度是佛教诞生的国家,并且佛教传播到东南亚各国。自拉吉夫·甘地在1987年联合国大会提出“佛教外交”概念以来,佛教就一直是印度推行对外战略的重要宗教文化工具。莫迪执政以来,也非常重视佛教外交,如印度政府将佛陀诞辰日(佛陀纪念日)列为印度的官方节日,并多次组织关于佛教文化的研讨会等活动。印度旅游部还在仰光(缅甸)、胡志明市(越南)、金边(柬埔寨)和曼谷(泰国)举办路演,以推广印度的佛教文化。2017年,越南—印度协会和越南佛教教会在越南举办了印度佛教日。2021年10月25日,在ICCR的协调下,印度驻柬埔寨大使馆与西哈努克拉贾佛教大学合作,线上举办了以“东南亚文学中的佛教”为主题的佛教会议。2017年9月,在莫迪访问缅甸期间,印缅双方就佛教文物和遗产保护签署了多项文化合作协议。2020年,印度外交部成立遗产保护司(Division for heri-tage Conservation,DPA-Ⅳ Division),帮助保护和修复东南亚国家的寺庙,例如缅甸的阿南达寺(Ananda Temple)和仰光大金寺(Shwedagon Pagoda),印度尼西亚的婆罗浮屠寺(Prambanan temple)和巴兰班南寺(borobudur temple),越南的美山寺庙群(MySon Group of Temples),老挝的瓦普寺庙(Vat Phou Shiva temple),柬埔寨的塔普伦寺(Ta Prohm)、吴哥窟(Angkor Wat)及柏维夏寺(Preah Vihar temple),马来西亚的托拉纳门(Torana gate)等。不过,莫迪政府的佛教外交主要侧重中南半岛国家,对于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和菲律宾等佛教影响力相对较弱的国家,则较少强调彼此在佛教上的共同点,而是通过教育交往、留学合作等方式加强文化交流。

(二)
强化人文交流,关注东南亚青年和当地印度裔群体

推进与国外青年的教育交流是莫迪政府文化外交的重要方式之一。通过与学生等群体开展外交活动,推进文化交流,有利于提高印度的国际影响力,打造新的关系节点。近年来,ICCR大力开展留学资助项目,尽管不少项目是往届政府项目的延续,但在莫迪执政期间,这些项目得到了更多的政策支持。

莫迪执政以来,主要通过ICCR向东盟国家提供奖学金项目。ICCR通常根据文化奖学金计划提供奖学金,资助研究印度文化的本科生和研究生。ICCR也向在社会科学领域从事印度研究的国际学者发放研究基金。2016年9月,在莫迪访问越南期间,印度政府为越南学生设立了年度特别奖学金,让他们在印度学校跟随佛教僧伽成员进修佛学。ICCR还设立了湄公河恒河合作奖学金计划,为柬埔寨、老挝、缅甸、泰国和越南的学生提供奖学金。印度通过与东南亚国家交换留学生,培养其对印度文化的记忆感知,促进东南亚的年轻人在价值取向乃至政治观念上亲近印度。印度还为东南亚国家的学生提供短期交流项目,让他们参观印度大学。在《落实东盟—印度面向和平、进步和共享繁荣的伙伴关系行动计划(2021—2025年)》文件中,印度继续承诺通过奖学金项目、教师交流、联合研究和大学伙伴关系,继续支持东盟能力建设,进一步支持东盟学生在印度接受高等教育。

东盟—印度青年峰会是双方重要的人文交流平台之一。2017年,第一届东盟—印度青年峰会在印度博帕尔举行。2019年2月,约200名青年代表在第二届东盟—印度青年峰会上会面,讨论彼此国家文化和历史的联系,东盟社会文化共同体副秘书长在开幕式上说:“通过鼓励他们参与东盟和印度地区有意义的共同体建设活动,可以增强青年之间的联系和共享繁荣的价值观。”2023年2月,第四届东盟—印度青年峰会举办,主题是“深化东盟与印度在印太地区的伙伴关系”,约100名青年齐聚一堂,探讨东盟与印度在物质、经济、数字和社会文化方面的联系的新举措,以加强东盟—印度全面战略伙伴关系。除了东盟—印度青年峰会,双方在政府层面还定期举办包括学生交流项目、东盟外交官特别课程、德里对话会、东盟—印度文化和文明联系国际会议、东盟—印度青年农民交流项目和东盟—印度智库网络等活动。

加强与海外印度裔群体联系也是印度文化外交的基本手段之一。印度在东南亚分布着广泛的移民群体及后裔(见表2),自20世纪90年代印度经济改革后,印度政府逐渐将海外印度裔纳入国家总体战略,并通过设立相关机构、制定和修改相关政策法律等方式调动其力量。在东南亚生活着数百万印度裔,主要分布于缅甸、马来西亚、新加坡和印度尼西亚。大量海外印度裔群体是印度文化的载体,也是印度文化外交的潜在资源,这一点在ICCR于2022年编撰的《印度的软实力》中得到确认,印度裔群体有助于深化印度与东南亚国家之间的文化纽带联系,其在双边人文交流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研究 | 郑勋 郭秋梅:系统梳理,为与中国PK印在东南亚做了这些 第2张图片



海外印度裔是一个比较注重传统文化凝聚力的群体,不论走到哪里,大部分印度裔会保留原有的宗教信仰、饮食习惯和穿着,坚持使用自己的母语。印度裔在来到东南亚国家之后保留着某种程度的文化认同,因此,东南亚国家的本地居民也把其视为一个大的群体。前文提到的印度海外文化机构,多数经由海外印度裔努力而建成运行,例如,泰国有许多与印度相关的机构,印泰商会和泰国印度人协会是由在泰国的印度裔经营的独立机构,是印度大使馆在泰国推广印度文化的主要支持组织。海外印度裔是印度文化身体力行的宣传者,也是印度在扩展其文化软实力过程中较为倚重的群体。因此,莫迪执政以来非常重视散居海外的印度裔,例如,2015年,在马来西亚印度社区活动上讲话时提到:“我亲爱的兄弟姐妹们,你们是我们两国友谊的纽带。”在其后与马来西亚政府发表的联合声明文件中也提到:“在马来西亚有大量印度裔社区,这是促进和发展当前和未来的积极因素,为马来西亚与印度之间的友好关系注入更大的活力。”2020年12月,印度外交部及ICCR举办了以印度裔在海外传播印度文化为主题的会议,其中东南亚是涉及的关键地区之一。在2022年10月25—31日举办庆祝活动周期间,SVCC推出印度裔的爱国歌曲,由SVCC志愿者和印度裔代表共同演唱关于印度民族团结的爱国歌曲。印度关于海外印度裔政策取得了较大成效,促进海外印度裔助力印度软实力和国际形象的提升。

(三)
在东南亚推广瑜伽文化,开展瑜伽外交

21世纪初,瑜伽文化进入了印度政府的视野。2008年,印度政府组建学者团队,建立瑜伽体式的公共数据库。在瓦杰帕伊政府和辛格政府执政时期,推动瑜伽文化由民间向官方的身份转变。莫迪政府执政后,成立了印度传统医学部(Ministry of Ayush),提出“瑜伽外交”理念,试图丰富对外人文交流的内涵与形式。在莫迪的倡议下,联合国将每年的6月21日定为国际瑜伽日。印度外交部发布了《印度瑜伽》的官方文件,对瑜伽进行介绍和推广。世界各地的印度驻外机构也积极组织瑜伽活动,SVCC就于2022年举办了瑜伽活动。在越南,有许多瑜伽修行者和俱乐部。越南瑜伽联合会(The Vietnam Yoga Federation)于2016年成立,有 4300多家瑜伽俱乐部,55000多名正式会员和数百万瑜伽练习者;于2017年在河内组织了全国瑜伽比赛,并派选手参加了2017年在新加坡、2018年在印度举行的亚洲瑜伽锦标赛。这表明瑜伽成为一种新兴的运动,吸引了越南民众的注意力。2022年6月21日,第8届国际瑜伽日活动在菲律宾马尼拉举行,印度驻菲律宾大使馆与菲律宾本地机构、瑜伽学校、印度裔社区合作举办了一场特别策划的活动。此外,印度还向印度尼西亚、缅甸、泰国和东帝汶等国家的民众提供瑜伽课程。前文所提到的印度文化节也经常包含瑜伽的内容,将瑜伽文化通过多种途径推送到东南亚民众眼前。表3是印度传统医学部(主管印度传统医学疗法)的历年项目支出情况,可以看出,促进国外合作项目支出在整个部门总支出中占比较大,基本在五分之一至三分之一之间,体现出印度对“瑜伽外交”的重视程度。

研究 | 郑勋 郭秋梅:系统梳理,为与中国PK印在东南亚做了这些 第3张图片



印度“瑜伽外交”在东南亚国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通过推广瑜伽,印度在东南亚国家中的形象得到提升,促进了印度与东南亚国家之间的文化交流。同时,“瑜伽外交”也有助于促进印度与东南亚国家之间的旅游业发展。

(四)
运用新媒体技术,建立新媒体矩阵进行数字外交

利用数字技术处理外交事务的做法通常被称为“数字外交”,在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背景下,其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2010年以来,印度政府就开始使用推特(Twitter)等数字社交媒体平台,为印度创造积极的文化叙事。莫迪执政后,进一步通过移动应用程序、直播视频平台和社交媒体来实现与国内外民众的接触与互动,“数字外交”已成为印度外交发展的新趋势。印度政府重视社交媒体的作用,驻外使馆及其外交专业人员都有脸书(Facebook)、推特等网络社交平台的账号。

莫迪政府注重挖掘社交网络等新媒介在文化外交中的传播功能,建立媒体矩阵,向海外民众传播印度文化。新媒体产业凭借其独特的产业价值链和大众的广泛认可,成为印度现代产业发展的后起之秀,增强印度文化的吸引力,同时也提高文化旅游等产业的价值,被认为未来确立印度“全球软实力”的重要方式。印度旅游部制作了一部关于佛教景点的短片,还推出一个专门的网站,介绍印度重要的佛教景点,旨在推广和展示印度的佛教文化。2019年12月10日,印度文化门户(Indian Culture Portal)网站启动,向全球展示印度丰富文化遗产的信息,该门户网站上的内容主要包括珍本书籍、电子书、手稿、博物馆的手工艺品、虚拟画廊及传统乐器等。印度旅游部还开通了“不可思议的印度”(Incredible India)网站,以印度行政区划为单位,介绍各地的风景名胜和历史古迹,以吸引游客。此外,在新媒体产业的飞速发展下,莫迪政府将印度的历史文化与新媒体技术结合,发展动漫、游戏等多个新媒体艺术领域的文化产业。利用新技术包装传统文化再进行输出,已成为莫迪政府文化外交的显著特征。

印度还强调通过这些新媒体影响海外印度裔群体,有助于增强其对印度的向心力。海外印度裔通常通过包括多种媒体在内的各种方式分享他们的经历,ICCR为了进一步加强与海外印度裔的联系,举办了国际电影制作大赛,对印度裔设立了“我的根,我的祖先”“离开印度:我最想念什么?”等剧本主题。同时,在《落实东盟—印度面向和平、进步和共享繁荣伙伴关系行动计划》中,也提出通过持续的媒体交流项目和民间交流活动,进一步促进东盟与印度文化的交流和了解。

(五)
尝试宣传民主价值观,塑造民主大国形象

约瑟夫·奈(JosephS. Nye)曾经提出,在现代社会,一个国家若是满足三个条件,则较容易建设软实力,其中第一个条件就是:“该国主导文化和全球的文化规范相近(即强调自由主义、民主政治、多元文化)。”苏密特·萨卡尔认为,虽然英国的殖民统治产生了某些影响,但印度人在塑造自己的民主形式中扮演了更为重要的角色,尤其是在成人选举权、世俗主义和联邦主义这三者的结合方面。但是,有学者指出,印度无论是制度模式、发展道路还是意识形态、国际形象,要么自身的发达程度不高,要么在世界上的影响微弱,如果以这些元素作为实现软外交的主要载体,势必会事倍功半。一般认为与美国欧盟和中国相比,印度外交政策的制定者们无意用印度的政治模式作为吸引他国的手段。在过去,印度虽参与了世界反殖民运动,同时通过不结盟运动扩大在第三世界的影响力,但印度历届政府并不特别强调运用价值观开展外交,而是注重以古代文化为纽带,着力于语言、宗教和文学等多方面文化元素的外交运用。

在莫迪执政后,印度政府近年来也开始逐渐重视加强价值观外交。印度标榜自身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民主国家”的地位特性,谋求以“民主”价值观拉近与发达国家的意识形态距离,并在发展中国家中塑造积极形象。2022年7月,ICCR和英迪拉·甘地国家艺术中心(IGNCA)联合编撰了《印度软实力概述》,认为民主也是印度软实力的组成部分。2021年11月以来,ICCR已实施了7届“下一代民主网络”项目,该项目旨在为世界各地的年轻领导人提供对印度民主的理解,展示印度通过其“民主”为解决全球问题所作出的贡献,邀请包括东南亚国家在内的多国青年代表访问印度。2023年9月,ICCR和那烂陀大学联合组织举行维夏利民主节(VAIshali Festival of Democracy),旨在庆祝国际民主日,让人们更深入地了解印度在塑造民主理念方面的贡献。这些对外活动无不体现出莫迪政府开始重视在文化交往中运用政治价值观。

三、莫迪政府强化东南亚文化外交的行动动因

英国学者米切尔(J. M. Mitchell)在其著作中提到,文化外交就是文化对国家政治外交和经济外交的直接支持。可见,丰富和发展文化不是文化外交的根本目的,以文化交流为媒介,维护国家利益、实施国家对外战略才是文化外交的宗旨。印度文化外交被认为是“促进(印度)在商业、政治和战略领域利益的有力工具”。印度对东南亚的文化外交始终服务于国家政治经济利益的拓展。大国竞争、东向战略、发展经济等多种因素既是莫迪政府强化对东南亚文化外交的主要驱动力,同时也是其维护印度国家利益的主要目标。

(一)
对其他国家在东南亚的软实力提升感到焦虑,需要加强印度影响力应对竞争

其他国家对东南亚地区的文化影响力日益增长已成为莫迪政府加强文化外交影响力的主要动因之一。例如,日本对东南亚的文化外交,从最初作为经济外交的一种辅助手段,上升到国家整体外交战略的高度,在日本的总体外交格局中,实现了从属地位到主体地位的转变。文化外交战略逐渐发展成为日本对东盟外交战略的重要内容,取得了一定成效,日本的文化产品和服务在东南亚受到欢迎。韩国政府通过向东南亚地区提供电影、音乐、美食、时尚等文化产品和服务,推广韩国文化。美国在冷战期间加强对东南亚文化外交的影响,进入21世纪后,为了有效应对世界各地汹涌的“反美主义”、挽回美国日益恶化的国际形象,再次重视文化外交。美国政府通过开展各种文化交流活动,例如学者交流、青年交流和举办文化节等,加强与东南亚国家之间的文化联系。在全球化背景下,日本、韩国、美国在东南亚深耕文化市场,已经不可小觑。

此外,中国在东南亚文化影响力的不断增强也是印度寻求强化文化外交能力的主要动因之一。东南亚在历史文化上不仅与印度关系紧密,也深受中国的影响。东南亚国家是中国的近邻,传统友谊深厚,东南亚地区的民族文化与中国文化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文化交流存在许多有利的因素和条件环境。在此背景下,印度希望以文化为突破口,在国际社会中获得更为突出的地位。从建设文化影响力角度着手实现国家安全和发展成为印度外交的重要任务之一。例如,斯托贝丹(P. Stobdan)指出,莫迪政府宣传印度在佛教中的重要地位是为了抵消和打压中国在亚太地区的软实力。

印度素来有“大国梦”,其“大国梦“中自然也有着文化大国的地位考量。印度正试图利用软实力的资源和手段来增强其全球实力。正如印度前总统慕克吉(Pranab Kumar Mukherjee)所言:“现在,全世界各国的外交机构都十分重视‘软实力’的构建……印度外事工作面临的挑战是,在当今这个相互依存的世界,如何发挥印度独特的软实力,以保持有利的外部环境,使印度成功地实现它的国家目标。”

(二)
辅助印度“东向行动政策”的展开,助力提升其国际地位

印度致力于利用文化因素实现亚太地区的战略目标。文化软实力实质上是一种吸引人的力量,它依靠非武力和非金钱的特殊手段来达成认同与合作。冷战结束后,拉奥政府为弥补苏联解体而失去的地缘外交空间,提出“东向政策”,与东南亚各国的政治交往持续升温。莫迪上台后,将“东向政策”强化为“东向行动政策”,谋求进一步扩展与东南亚国家之间实质性和建设性的接触与联系。东盟是“东向行动政策”的重点交往对象,是印度成为政治大国的“跳板”,是印度参与地区合作、重塑大国形象的理想平台。印度有意借助东盟的区域合作平台,扩大自身的影响力。

在加入美国主导的“四国机制”(QUAD)以及推出印度版“印太战略”后,印度的“东向行动政策”有了更多地缘政治内涵,对东南亚战略需求更加突出。

虽然印度与东盟关系不断发展,但是与其他域外国家相比影响力仍然不足。李致斐认为,印度是东盟大国关系网络中的边缘者,其存在感甚至在澳大利亚、英国和韩国之下;张建岗认为,印度的“东向行动政策”可能面临被其他大国挤出东南亚的危险。在此种情况下,软实力将有助于印度实现其长期的外交目标,文化外交淡化了经济外交和政治外交的功利性色彩,突出柔和性特征。为避免引起地区国家的反感和反对,印度需要利用文化外交来构建积极的国家形象。印度强调古代南亚与东南亚两地文明交流的历史实践对当下双边关系发展具有现实借鉴意义,能够为构筑战略伙伴关系提供文脉支撑,还可以帮助减轻印度硬实力增加而带来的紧张局势。莫迪政府试图利用印度的软实力资源,将印度塑造成一个良性的崛起大国。

(三)
以文化为突破口,助推印度经济转向良性发展

文化外交能帮助印度吸引外国投资、技术和游客,以支持经济增长和发展。进入21世纪后,印度通过经济改革,国内经济驶入高速发展的快车道,但仍存在诸多问题,发展并不均衡。此外,印度政府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投入有限,需要引入国外投资完善国内的基础设施。交好东盟国家是印度吸引外资发展其经济的重要渠道之一。随着东盟国家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东盟经济前景广阔,这对印度而言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尤其是新加坡、马来半岛和泰国沿海等富裕地区积累了大量资本。印度正寻求增加外国游客人数,吸引外国投资,并为其出口产品争取新的市场。

尽管印度与东盟建立了印度—东盟自由贸易区,然而双方在经贸发展中仍存在诸多问题。印度与东盟的经贸合作虽呈现上升趋势,但双方总体贸易规模、相互投资尚未达到预期目标。在此背景下,通过文化外交寻求经济投资发展显得尤为重要。早在20世纪80年代,有学者指出:“如果你对一国的语言和文学十分了解,对其国家、城市、艺术和人民也非常熟悉和喜欢,那么,在其他因素相同或相似的条件下,你会本能地购买该国生产的产品,而非那些你不了解或不喜欢的国家生产的产品。”文化外交已成为国家间经贸合作的助推器,是一国开展经济合作、谋求和增进国家经济利益的重要手段。

同时,开展文化外交有助于带动印度国内文化产业的发展。在印度新一轮经济发展战略中,文化旅游产业已成为其经济增长点。有学者认为,佛陀产业可以改变数百万人的生活,为广大青年提供就业机会,开展“佛教外交“也有利于带动旅游、文创等相关产业的发展。2019年11月,莫迪在访问泰国时曾发表讲话:“商业和文化具有内在的联合力量,鉴于我们的经济能力和互补性、文化的共通性,以及我们对彼此的天然善意,我相信,我们可以加强伙伴关系,实现双赢。”莫迪政府发布的《全球参与计划》指出,通过举办印度节等方式,最终将在商贸、旅游等方面取得更切实的成果。莫迪政府提升对文化外交的重视程度,不仅是出于大国的文化竞争和地缘战略目的,也有强烈的经济驱动因素,其希望借助文化资源,拓展印度经济利益。

四、莫迪政府对东南亚文化外交的前景展望

文化外交主体必须充分调动其物质资料、制度系统和精神文化范畴的文化价值取向,通过具有“吸引力”的对外交往活动实现感化人心、改善形象和增加认同的实效。莫迪执政以来,在强化对东南亚文化外交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同时也面临着内在和外在的制约与挑战。因此,印度对东南亚文化的外交仍会处于高频度、中热度、低深度的状态。

(一)
已有成效:与东盟关系的进步难掩真实成绩不尽人意

文化外交是一国外交政策与战略的集中体现,其“润物无声“的收效需经多年方有显现,可见,文化外交的效果难以直观地测量,但通过考察印度与东盟关系发展、印度旅游的数据指标等能够相对衡量出来。印度与东盟关系发展方面,2018年1月,东盟与印度在新德里举行东盟—印度纪念峰会,纪念东盟—印度建立对话关系25周年,并通过了《德里宣言》,为东盟—印度战略伙伴关系的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德里宣言》提出,东南亚与印度几千年来的跨文化交流和文明联系是东盟与印度在日益相互联系的世界中合作的坚实基础,并肯定了过去25年来东盟与印度在政治安全、经济和社会文化三大支柱领域的对话关系取得的成就。2020年9月,东盟与印度通过《落实东盟—印度面向和平、进步和共享繁荣的伙伴关系行动计划(2021—2025年)》,明确了共同行动、务实合作、具体项目和活动方向。2022年11月,在第19届东盟—印度峰会上,东盟与印度正式将双边关系升级为全面战略伙伴关系。2023年9月,在第20届东盟—印度峰会上,双方明确要进一步促进东盟与印度文化的相互了解,继续促进对东盟与印度之间文明联系的研究。可见,印度与东盟关系持续向前。旅游数据方面,2017—2021年,赴印度的东南亚游客持续增长(见表4)。

研究 | 郑勋 郭秋梅:系统梳理,为与中国PK印在东南亚做了这些 第4张图片



不过,从上文的旅游数据可以看出,莫迪政府的文化外交成效有明显的异态分布,泰国、新加坡和马来西亚的游客赴印度旅游意愿较强,而印度尼西亚和越南则较少。可见,莫迪政府文化外交的成果是有差异性的。此外,从全球对比来看,前往印度的游客主要来自美国、孟加拉国、英国、澳大利亚和加拿大,东南亚国家则较少。

在文化外交实践中,文化认知与国家认知的统一并非易事,人们对某种文化形式的喜爱并不一定会带来对这个国家的喜爱。莫迪政府的努力很大程度上是在反复强化业已形成的文明古国印象,却难以在实质上改善现代印度的国家形象。尽管莫迪在近年的出访讲话中经常会提到自己执政以来印度的积极变化,但不可否认的是,现代印度的吸引力仍然比较有限。印度在东南亚进行的文化外交似乎出现了形式与效果脱节的现象。根据新加坡尤索夫伊萨东南亚研究院2023年发布的《东南亚态势报告》,有18.2%的受访者认可印度的文化影响力,但认为本国政治文化与印度相兼容的则只有16.2%。同时,与留学东亚对比,有意愿前往印度留学的占比仅为0.9%,远不如东盟内部国家(9.4%)。根据印度教育部的2022/2023财年报告,在印度接受高等教育的外国学生总数为48035人。这些留学生来自全球163个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其中,尼泊尔最多(28.26%),接着是阿富汗(8.49%)、孟加拉国(5.72%)等国家,东南亚国家占比很小。

(二)
未来前景:诸多矛盾问题的制约将使文化外交保持高频度、中热度、低深度

莫迪政府的对外文化软实力建设也面临着一些矛盾的制约,其对东南亚的文化外交主要面临以下问题和挑战。

1.可投入资金规模有限。文化外交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但印度在推动与东南亚地区之间的文化外交上存在资金短缺的问题。2015/2016财年至2023/2024财年,印度文化部门支出数额波动不定,且在所有中央部门总支出中占比低,最高不超过0.13%,最低只有0.02%,而其中的主要部分是用于印度国内的文化建设,用于国际的部分则更少了。印度外交部门承认,在实现预期结果方面存在某些缺陷,相关部门缺乏资金,印度的软实力投射受到了财政限制(见表5)。资金短缺限制了印度对东南亚文化外交的开展,例如,印度文化中心覆盖不全,截至2024年2月,在东南亚只有6个,其中越南、泰国、缅甸和马来西亚各1个,印度尼西亚2个。

研究 | 郑勋 郭秋梅:系统梳理,为与中国PK印在东南亚做了这些 第5张图片



2.东南亚国家的本土文化身份意识提升。尽管外来文化对东南亚地区的影响深远,但东南亚文化并非仅是印度文化或是其他任何外来文化的附属物,相反却具有极为鲜明的个性。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民族解放进程不断推进,东南亚国家纷纷获得政治上的独立,为了在思想精神上也摆脱殖民时代的束缚,东南亚国家开始塑造自身的民族文化价值认同,对历史上的外来文化进行本土化改造,并逐步建构区域身份共同体。东盟的发展使东南亚的地区意识不断强化,为地区文化的出现及发展提供了平台,东盟正稳步成为事实上的地区社会—文化载体。目前,东盟认同的内在建构主要集中在文化认同层面,东盟在与“他者“的互动中建构自我认同并不断发展和强化,寻求与“他者“相区别的自身特点和价值观。面对印度的文化外交,东南亚国家自身文化意识的提升或将构筑起一道心理防线,使印度的文化外交效果打折扣,而且,随着本土文化意识的加强,当地的印度裔群体也在一定程度上面临着身份选择上的矛盾。2020年11月12日,第37次东盟领导人会议通过的《东盟身份的叙事》,强调东盟的共同价值观和地区归属感,认为东南亚曾是一个边缘地区,它的文化形成于中国、印度、中东和欧洲的各种传统、习俗、信仰和宗教,如印度教、佛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等。但是,在被边缘化了几个世纪之后,文化适应的过程正在不可避免地在整个东南亚地区形成新的文化和文明品种。可见,东盟日益重视地区身份的塑造。

3.莫迪对东南亚文化外交中潜藏文化中心主义。有学者提出,从当前的外交实践来看,更多的国家选择单向交流方式,即单方面地向他国传播自己的文化,一味地谋求本国文化国际影响力的扩大和国家战略目标的实现。印度就是一个典型案例。尽管根据文化合作协定,其他国家也可以在印度举办外国节和文化活动,但显然莫迪政府更关注印度的对外文化输出。莫迪政府将文化外交视为文化的单向流动,对东南亚国家从文化“馈赠”的角度来讨论文化联系,表现出较强的文化中心主义。而且,莫迪所在的印度人民党是印度教民族主义政党。自2014年莫迪当选印度总理以来,印度教民族主义在印度政治思想中占据主导地位,并强势崛起,其从政治空间迅速扩散至社会、文化和教育等公共领域,发展速度、规模和渗透范围前所未有,印度国内伊斯兰文化受到某种度的挤压,引起东南亚穆斯林的不满。尽管莫迪政府坚持以本国多元的文化资源与东南亚国家建立文化关联,但是随着印度国内印度教民族主义的兴起,排斥佛教、伊斯兰教等声势的上涨,会在一定程度之上制约莫迪政府对文化外交的运用效果,也会引起东南亚国家对印度的负面看法。

4.印度对东南亚文化外交的重视程度仍然相对次要。尽管莫迪政府对文化外交议题的绝对关注有所增长,但如前文所言,这主要是为了强化硬实力影响而采取的辅助手段,其重要程度仍然属于次要,仅从财政支持上的捉襟见肘就可见一二。东南亚地区虽得到了莫迪政府的更多关注,但莫迪的执政重心也并不完全集中于此。在印度看来,“东向行动”还包括日韩等东亚国家乃至太平洋岛国,同时,印度还有旨在同中亚、中东及西亚国家关系提升能源贸易的“西联”政策(Link West Policy),并且始终以邻国为优先(neighborhood first),强化对南亚的影响力。这注定了其外交资源和精力将被分散。

综上所言,今后,印度对东南亚的文化外交仍会处于高频度、中热度、低深度的状态。印度与东南亚共同的历史文化记忆以及印度文化外交的意愿决定了这种互动的高频度,但有限的资金、人力资源以及有关各方在东南亚的文化竞争将在很大程度上分流其热度,东南亚国家自身的文化意识、印度潜在的文化霸权意识以及外交精力的分散则决定了这种文化互动是停留于表面的、低深度的。



莫迪政府在“大国战略”的驱动下,试图改变过去片面强调经济合作的做法,越来越重视将文化因素融进外交之中。与前几届政府相比,莫迪在将软实力制度化和发展一致性、战略性的方面无疑更为成功。对于东南亚国家,莫迪政府以传统文化为主要资源,以文化节、人文交流、“瑜伽外交”、“数字外交”、价值观外交为主要渠道,以双边和多边关系为平台开展文化外交,起到了一定的效果。但是,印度的文化外交地缘政治色彩浓厚,其频度、广度较以往有所上升,其热度、深度还未挖掘。

作者简介:
郑勋,贵州师范大学历史与政治学院国际政治专业博士研究生;

郭秋梅,贵州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上一篇:俄罗斯女性争相购买伟哥
下一篇:财经早参丨菲方船只故意冲撞我舰艇,中国海警发声;针对恶意谣言,蔚来报警
@



1.西兔生活网 CTLIVES 内容全部来自网络;
2.版权归原网站或原作者所有;
3.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
4.若涉及侵权或有疑义,请点击“举报”按钮,其他联系方式或无法及时处理。
 

精彩评论7

正序浏览
跳转到指定楼层
沙发
杨毅干扰球 发表于 2024-9-1 00:18:39 | 只看该作者
 
大国只剩下钱作为唯一文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明名明道 发表于 2024-9-1 05:32:04 | 只看该作者
 
返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徐同学 发表于 2024-9-1 06:58:33 | 只看该作者
 
为什么要处处和中国叫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何无忌 发表于 2024-9-1 06:59:12 | 只看该作者
 
都在拉帮结伙,就看谁更有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佻佻 发表于 2024-9-1 08:25:48 | 只看该作者
 
主要是印度把股市搞起来了!这个太重要了!!中国股市全球增长倒第一,咋的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小灭毒瘤霉国和而沟字 发表于 2024-9-1 09:43:51 | 只看该作者
 
PK?较劲?[哭笑]善良却可悲的看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颜开悟 发表于 2024-9-1 10:42:58 | 只看该作者
 
没干一点正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排行榜
活跃网友
返回顶部快速回复上一主题下一主题返回列表APP下载手机访问
Copyright © 2016-2028 CTLIVE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西兔生活网  小黑屋| GMT+8, 2024-9-15 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