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开启左侧

[美食] 小吃是当之无愧的中华美食,历史可以证明

[复制链接]
73925 0
cocokang 发表于 2020-3-17 13:54:55 | 只看该作者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小吃是一类在口味上具有特定风格特色的食品的总称。小吃就地取材,能够突出反映当地的物质文化及社会生活风貌,是一个地区不可或缺的重要特色,更是离乡游子们对家乡思念的主要对象。

小吃是当之无愧的中华美食,历史可以证明 第1张图片

世界各地都有各种各样的风味小吃,因当地风俗而异,特色鲜明,风味独特。现代人吃小吃通常不是为了吃饱,除了可以解馋以外,品尝异地风味小吃还可以藉此了解当地风情。

小吃,《现代汉语词典》里的解释有三种,这里所指的是"饮食业中出售的年糕、粽子、元宵、酸辣粉、油茶等食品的统称"。北京人又叫小吃为"碰头食",大概指的是有别于主食的"冷盘"。小吃的类型可谓五花八门,遍及粮食、果蔬、肉蛋奶各类,酸甜辣各味俱全,热吃、凉吃吃法不一,远远超出了词典中关于"小吃"所下的定义范畴。

小吃是当之无愧的中华美食,历史可以证明 第2张图片

宋代,在吴氏的《中馈录》中出现了"甜食"一词,指甜点心。元代在无名氏的《居家必用事类全集》中出现"从食"一词,指饼类小食。同时该书卷十二庚的"饮食类"中详细记述了湿面食品14种、干面食品12种、从食品12种、煎酥乳酪品5种、造诸粉品(粉制食品)3种。由此可见,吃点心的习惯在当时已十分普及。到了明清两代,烹饪技术有了很大发展,这时的点心制作已更加完善。在清人顾仲的《养小录》中记载:饵之属(粉食类)16种,果之属(果实类)24种,粥之属(粥类)24 种,粉之属(用粉加工的食品)2种。李石亭的《醒园录》中记述了清代特有的点心,其中的"蒸西洋糕法"和"蒸鸡蛋糕法",是采用西方的蛋糕制作技术。该书中的用"满洲饽饽法"制作的点心,也代表了清代特有的点心。在汪日桢的《湖雅》中列举了约20种点心。

小吃是当之无愧的中华美食,历史可以证明 第3张图片

经过若干年的发展,特色小吃成为美食文化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各地的特色小吃也走出了地方特色。然而小吃发展到后期,已经有了另外一种涵意。虽然一样是讲究采用当地新鲜的食材,但是制作方法繁复、做工讲究,比讲究填饱肚子的主餐更为繁琐,是已经是一种在各地的饮食文化,绝非只是在三餐之间填饱肚子的层次。

小吃品种逐渐增多后,尤其明清时代中国出现资本主义萌芽和商业文化,在当时一些大城市或者商业中心城市,出现小吃群。最先出现且影响力比较大的是南京、上海、苏州和长沙。

徐珂所辑《清稗类钞》中记载了中国最先出现的四大小吃群,南京夫子庙秦淮小吃(始于明洪武年间)、上海城隍庙小吃(始于明永乐年间)、苏州玄妙观小吃(始于明弘治年间)和湖南长沙火宫殿小吃(始于清乾隆六年,1741年),被称为中国四大小吃。这些小吃群汇集了全国各地的小吃,同时每个小吃群均各有特色。

小吃是当之无愧的中华美食,历史可以证明 第4张图片

如今,这些小吃群仍然存在着。南京夫子庙小吃群位于繁华的秦淮河畔,金陵小吃,历史悠久,品种繁多;玄妙观小吃群位于苏州的观前街,集姑苏点心、小吃于一市,著名的有五芳斋的五香排骨、升美斋的鸡鸭血汤、小有天的藕粉圆子、炸酥豆糖粥等;城隍庙小吃是位于上海中心,主要有生煎馒头、南翔小笼;湖南长沙火宫殿小吃群集中湖南各地风味小吃,具有浓郁的地方风味。这些小吃群在几百年的发展历史中,有中断过,均以重建。

小吃是当之无愧的中华美食,历史可以证明 第5张图片

在物质生活越来越发达的今天,小吃群也越来越多。几乎每个城市都有小吃群。很多改革开放后形成的新兴的小吃群的名气已经完全超过了原先的小吃群。如成都锦里小吃群、沙县小吃、北京王府井小吃群等等。这些小吃群和原来的小吃群一起组成了今天中国的饮食文化。


上一篇:想减肥还想吃肉,隔三差五就吃它,健康饱腹,春天一定多吃
下一篇:魔都美食 | 超齐全上海美食地图,收藏起来慢慢吃!
@



1.西兔生活网 CTLIVES 内容全部来自网络;
2.版权归原网站或原作者所有;
3.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
4.若涉及侵权或有疑义,请点击“举报”按钮,其他联系方式或无法及时处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排行榜
活跃网友
返回顶部快速回复上一主题下一主题返回列表APP下载手机访问
Copyright © 2016-2028 CTLIVE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西兔生活网  小黑屋| GMT+8, 2024-7-1 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