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开启左侧

[分享] 为什么我总是感到焦虑?总是觉得自己这也不行那也不行,觉得要崩溃了,似乎我永远在补救那些做的不足的地方?

[复制链接]
68593 12
eboss 发表于 2021-1-9 17:08:03 | 只看该作者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为什么我总是感到焦虑?总是觉得自己这也不行那也不行,觉得要崩溃了,似乎我永远在补救那些做的不足的地方?


上一篇:一个不断压抑自己的人最终会怎么样?
下一篇:神经衰弱有哪些症状
@



1.西兔生活网 CTLIVES 内容全部来自网络;
2.版权归原网站或原作者所有;
3.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
4.若涉及侵权或有疑义,请点击“举报”按钮,其他联系方式或无法及时处理。
 

精彩评论12

正序浏览
跳转到指定楼层
沙发
掌控真理之王子 发表于 2021-1-9 17:08:35 | 只看该作者
 
你所谓弥补的东西,不是你真正想要的东西,只是活在人群恐落人后的焦虑中驱使着你的一切行动而已。

我记得一部很经典的电影《无极》,里面的黑衣人对奴隶讲了一段让我回味无穷的对话,大意是:“你跑得很快,但知道你为什么永远都跑不过我吗?因为你的速度是逃跑的速度,而我的速度是奔跑的速度,我甚至可以快到超越时间。”

上述那段对话,我觉得对你来说,再合适不过。你这十几年,一直活在恐慌的时间壁垒中,生怕自己被落后然后被吞噬,其实你路上的妖魔鬼怪,只是你内心的幻觉罢。你像那个奴隶一样,只是在那些被束缚的人当中有着出色能力的比较优秀的一个生活奴隶。

却没有成为生活的主人。

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哪怕清苦,哪怕与这个社会常态有些许隔阂,但你的内心一定不会像现在这样慌乱,你会决定好你的生活,态度不移。

追求优秀没有错,但声嘶力竭地追求优秀,你的状态肯定不如那些偶尔偷懒又能努力的人。因为他们会休息的同时又会行动,而你只会强迫自己任生活摆布,你的人生没有洒脱之处,只能活在焦虑与恐慌。

你需要的不是什么优秀,而是自己想所欲追求生活的主见,以及对外界与你不统一时能做到不受干扰的魄力,这不是人上人才具有的能力,而是每个人身为人为自己争取的权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moy言 发表于 2021-1-9 17:09:19 | 只看该作者
 
不要轻易接受别人的意见,也不要轻易接受自己的意见。当然,也包括我说的这些,保持觉知去分辨。不断新生自己的意念,蜕变老旧的思维模式。这个世界上充斥着各种各样的声音,智慧的是少数,多数是瞎子领着瞎子。如此,忙活再久,依然找不到内心的平安喜乐。
如钱钟书说,婚姻如围城,城外的人想进去,城里的人想出来。有没有结婚不重要,对多数人来说,都是苦!怎样才能真正找到内心的平安喜乐?不在于改变外境,而是內境。
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在走弯路,哪有什么直路呢,地球是圆的,再直的路也是弯的。山林沟壑,直路也未必比绕道便利。命运如水流,有它本来的智慧,它知道你需要体验什么。而我们的头脑是狭隘的,却常常在对抗无限的生命奥秘。敬畏生命、热爱生活,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恭喜你分手了,会分手,一定有分手的理由,一定是由某些痛苦让你分手,干嘛抓住痛苦不放。你还需要有更多的“分手”,和你的种种焦虑、贪婪分手。你已经很棒了,为什么不知足和感恩自己,总是要盯着自己不足的地方。人无完人,这个道理,你从来没有真正懂得过,你内心太要强了,可惜即使是大闹天宫的孙悟空,再强,也跳不出如来的手掌心。
你再强,总有人比你更强。你太想争强好胜,又如何能处理好身边的人际关系,每个人都会变成你的竞争对手,或者你瞧不起的人。如果你能接纳自己的平凡,并非高人一等,你才能接纳身边每个人。你内心才能产生起对人真正的爱和包容,以及内心的从容和坦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time丶离陌丶 发表于 2021-1-9 17:09:46 | 只看该作者
 
之所以焦虑,是因为没有看透它的本质。
身边什么样的人看起来不焦虑?
一种是,就算再不努力也活得下去的人。
一种是,已经取得了成功公认很有能力的人。


为什么我们会焦虑?
因为我们在意身边有以上两种人的存在,而自己又达不到这样的状态。
简单地说,就是我们在意外部的影响,想得到的太多。


真正不焦虑的人有哪些表现?
看一本有深度的书,能够沉得住气,而是快速翻阅后告诉别人“我看过了”
做一份调查报告,不是把所有数据堆积上去,而是愿意花时间筛选过滤再找到本质问题
和人相处,不是想着以后有什么对方帮得上忙的地方,而只是因为话有投机心有共鸣


我们焦虑是由于努力没有用吗?
不是。
是因为我们太在意结果。
即使我们知道要往专注用心的方向去努力,还是抑制不住时刻掂量现在获得了什么。


因为努力了还焦虑,就放弃努力了吗?
一无所有还不努力只可能更焦虑,努力了结果只可能更好
因为结果不佳就否定自己的努力,与一开始就弃权没有什么差异


如何才能不焦虑?
不必追求要比别人做的好,时间是公平的,每个人花费时间在哪里,时间就会给予他什么;
不必想着一口气达成目标,试着分解到每一天的具体计划,只要自己每天有进步,就很好。
我是小时光,正在尝试实践“百日计划”,欢迎到“时光会见证”公众号了解详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极品猴毛 发表于 2021-1-9 17:10:29 | 只看该作者
 
疫情下,人本来就容易焦虑,学业的压力更是雪上加霜。大家常说压力大,似乎压力是产生焦虑的源头,是这样吗?今天,我们就来认识焦虑,看看什么样的人容易焦虑。
01 高敏感型人格容易焦虑
现代人的工作生活中,“忙”已成为强者的标配。人人都羡慕强者光鲜的外表,背后的心酸却无人问津。有这么一类人,与强者无缘,他们拥有脆弱的灵魂和高度敏感的人格,心理学上称之为“高敏感型人格”。
高敏感人格是多种不同特质的复杂结合体,他们尽责、创造、积极向上、易受影响、共情,拥有敏感的感觉和脆弱的神经系统。他们的内心世界无比丰富,想象力异常活跃,能感知到周围事物的细微差别。从外部世界接收和感知到的大量信息,会触发他们大脑里的各种奇思妙想,这样,大脑“硬盘” 很快被填满,人也就不堪重负了。
如果你是高敏感型人格,你可能已经意识到从不愉快的声音、场景或者气味中解脱出来是多么困难。不仅消极的刺激和感知会让你筋疲力尽,积极的刺激同样也会,这些刺激都会让你深陷其中,难以从中抽离,回归到自己正常的工作和生活中。
高敏感型人特别擅长照顾他人,拥有良好的口碑,为人称道。但是他们的代入感太强了,他们高度共情,易受他人的情绪影响,很快就将自己燃烧殆尽。他们一般都有着强烈的责任感,一旦感知到身边的不安和焦虑,就迫切想要卷入其中,想办法去解决,去承担不属于自己的那份责任。因此,他们的神经系统易于失衡,难以自我隔离,深受负面情绪的困扰,特别容易焦虑。
02 多任务处理能力弱的人容易焦虑
我们生活在信息的海洋里,每天被信息包围,被信息轰炸。互联网上一天产生的数据量有多大呢?现在还没有一个准确说法,不过数量惊人,远超我们的想象。据阿里巴巴报道,2015年是数据史上的一个重要关口,全年产生的数据量等于历史上所有人类产生数据的总和,这是数据从乘数型增长全面转向指数型增长的方向标。自此,海量数据处理成为全人类的共同挑战。
人本身也是一个信息系统,同样也包括输入、处理、输出三个组成部分。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社交媒体让人们组成一个人际大网,网络中的每个人既是信息的生产者,也是信息的消费者,被称为Prosumer。Prosumer,产销者,这是一个新概念,由生产者(Producer)和消费者(Consumer)组合而成。
每个人既生产也消费,我们发电子邮件、刷微信微博、逛淘宝京东、拍抖音视频,每天面对海量的数据,极大地考验着我们的数据处理能力。随着社交媒体的广泛使用,手机已经成为游离于人体之外的一个“器官”,工作没有八小时内外,多任务处理能力成为必备技能。
我们团队曾做过一个研究,探讨社交媒体对人们到底是干扰(interruption)还是交互(interaction),其中个人的多重任务趋向起调节作用。也就是说,对多重任务趋向高的个体来说,社交媒体发挥更多的是交互作用;而对多重任务趋向低的个体来说,社交媒体则更多体现的是干扰。
一般来说,人的大脑一次只能关注一件事。但是,个体在多任务处理方面存在很大差异,有些人一次只能做一件事,而有些人则能轻松自如地同时处理几件事。小时候,看杂技演员表演空中抛球,从1个、2个到7个、8个……,当越来越多的球在空中风舞,人们纷纷鼓掌。如果你是那个一次只能处理一个球的人,那面对这个任务,就会特别焦虑,高度紧张。
03 防御型心智模式的人容易焦虑
如果把人比作一部复杂的机器,行为是这部机器输出的结果,那心智模式就是驱动机器的底层程序。心智模式,其实就是我们头脑中惯有的组织和加工世界的方式。
人的心智模式可以分为两种:积极的成长型以及消极的防御型。其中,防御型心智模式是产生焦虑的罪魁祸首。防御型心智模式有三种典型表现:僵固型思维、应该型思维以及绝对化思维。
1.僵固型思维
僵固型思维的一个典型特点就是:活在别人的评价里。有僵固型思维的人,既特别关注自己的表现,又特别关注别人会怎么看他们,有很重的证明自己的包袱。他们将注意力放在维护“我很强”的自我形象上,而不是关注怎么做事,这极大妨碍了学习和进步。
学东西最重要的是要过脑,而不是过心。人不把自我放下,太执着于自我,新的东西就进不来。学不进去,又想维护强大的自我形象,这必然就导致焦虑。
2.应该型思维
应该型思维的本质是,不去认识真实的世界,反而试图让真实世界臣服于我们头脑中已有的规则。当世界不符合头脑中的规则时,就表现出怨恨、愤怒、焦虑或者沮丧。
几乎所有消极情绪的背后,都有应该思维的影子。应该思维者只盯着现实与“应该”的裂痕,沉浸在失望中,在跟世界较劲中停滞,阻碍了自我发展。
应该思维的另一个体现,就是对自我的“暴政”,在压迫中找不到自己。我们经常面对这种情况:为了达成一个很重要的目标,不得不做一些自己并不愿意做的事情,比如昨天女儿Fiona说要准备一场很重要的考试,可身体就是不听使唤,拖延着不想去复习。明明时间很紧张,可就是打不起精神来复习,焦虑重重。
好像她的身体里有两个自我:一个是压迫的自我,另一个是无奈的自我。压迫的自我在逼无奈的自我做她不喜欢的事情,无奈的自我没有发言权,只能通过拖延来表达不满和反抗。Fiona自我烦恼的背后,有一种应该思维,那就是她应该全力以赴、心无旁骛 — 哪怕复习考试不是她愿意做的事情。
其实,没有什么是应该的,关于自己应该怎么样的设想,本身就是偏见。
看看那些真正努力的人是怎么做的。他们并不怎么关心自己努力不努力,而是把所有注意力放到做事上,只想把事情做成。这时候,努力只是一种自主自发的状态。
心理学家卡伦·霍妮认为,人们不断在外在世界中寻找被别人喜爱的“自我”标准,试图打造一个理想的自我。这个理想的自我通常是完美的,由很多“我应该很努力”等规则堆起来的冒牌货。为此,人们会变得非常死板,会排斥内心跟应该自我不同的情绪感受和体验。这样一来,人们就被这些应该的规则绑架了,从而失去自我,焦虑重重。
3.绝对化思维
绝对化思维的人常常觉得“再做什么都没用了”,这是一种习得性无助。绝对化思维的本质跟人类的抽象思维能力有关。
人类,演化到今天,其实是很脆弱的。与其他动物相比,人类生存下来靠的是大脑抽象思维的能力。这种抽象思维能力擅长总结规律,提高生存率,但是容易把所受的伤害抽象化,扩大防御范围。
对挫折的绝对化,正是绝对化思维的本质。如果你陷入了悲观和抑郁当中,很可能已经对自己经历的挫折做了绝对化的加工。绝对化思维往往从三个方向对挫折做绝对化加工:永久化、普遍化、人格化。
永久化就是在时间维度上让我们觉得某件事会一直发生。一旦把一件事永久化,人就看不到变化的希望,自然就会悲观沮丧。永久化体现在我们对自己的评价和判断上,也会体现在我们对他人的判断上。口头禅就是“总是”,这是一种时间永久化的说法。比如“你总是这样,你总是那样”。有了这种永久性的判断,就没有变化的可能了。
普遍化就是从一只乌鸦黑,推广到天下乌鸦一般黑。比如有人对我不公平,上升到整个世界都对我不公平。
人格化就是觉得所有不好的事情都是因为某个特定的人而发生的。如果我们把事情绝对化成都是别人的错,就会有很多的愤怒和指责。而如果绝对化成都是自己的错,则会有很多的内疚和自责,忧郁就常常因此而起。
人生在世,会有很多痛苦的经历,这是我们生活的组成部分。如果我们愿意接纳这些痛苦,它们就会慢慢过去。如果我们陷入对这些痛苦无休止的防御,不仅不能消除痛苦,还会让我们远离当下的生活,在思维的陷阱里备受折磨。
绝对化思维最大的问题,是为了防御可能的危险,把生活封闭在真空里。我们不敢接触现实,也就失去了从生活中获得治愈的机会。
总的来说,防御型心智模式的三种形式都有自己防御的东西。僵固型思维,防御的是我们内心完美自我的形象。应该思维,防御的是我们内心已有的规则。绝对化思维,防御的是可能产生的伤害。三者通常是同时出现的,它们的核心特点,就是用抽象的思维方式阻止我们跟现实发生联系,并让我们与世界的互动逐渐停止。这样,人就特别封闭,容易产生焦虑。
04 结束语
我们的人生就像一个无限游戏,错误和挫折是游戏的一部分。无论我们遇到什么,游戏还在继续。而我们所能做的,是如何从暂时的挫折和失败中积攒点经验,然后整理装备,重新出发。
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在行动上,我们要改变世界;但在思维上,要让世界改变我们。
最后,我也想寄语初入研究领域的学子们:学习和研究就像探险,享受的是一路上惊险刺激的过程,这是战胜困难、提升自己的过程。如果只把目光聚焦到结果上,过于贪恋胜利后的鲜花和掌声,那就无法驱走焦虑,也难以体会到研究的乐趣和美妙感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cnz21 发表于 2021-1-9 17:11:26 | 只看该作者
 
我也是,小时候本来无忧无虑,但是学琴不认真落后了,怕家人不开心所以拼命赶了一两年;学英语怕落后,上补习班非常认真过一段时间;学习上一直害怕自己落后,所以一直追赶,但是高中已经被恐惧干扰到无法学习;到了大学发现自己实践能力不行所以努力参加社团,可是那时候更焦虑了。到处都是补不全的窟窿。在别人眼里我很风光,在我自己眼里我太多缺点。。
我想有随心所欲追求自己生活的主见。在高中那几年确实有随心所欲,只是,确实没掌握好度。那两年,跳街舞耍帅,追妹子,看小说,插科打诨。随心所欲之下缺乏了自律和专注。当时只要是需要弥补的成绩,一概不管。陷入了鸵鸟的极端。当时真正主动积极地生活吗?也没有,因为内心还是被恐惧支配,只是逃避罢了。
总之一直处在一个生活的奴隶的状态。非常被动。

我想,可能要,改变对要做的事情的看法,以及找到一些自己追求生活的权利和追求的机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石头剪刀布布布 发表于 2021-1-9 17:11:41 | 只看该作者
 
我也是这种状态,看到别人很开心的生活觉得自己太悲观了。什么都想学,学了古筝可以上台演出了又想学跳舞,总是觉得自己什么都不好,不断的否定自己,一直很焦虑,有时不想跟任何人说话,就想安静的待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一路格桑花S 发表于 2021-1-9 17:11:50 | 只看该作者
 
最近跟你有一样的苦恼,想得太多,但自己知道的太少,导致一直在痛苦的焦虑中惶惶不可终日!最近尝试了一些方法,觉得略有效果,但真的,最大的效果就是自己说服自己,不必事事都要求完美!
1.跟别人交流
跟那些你觉得跟她聊会比较轻松,也不会给你压力感的人去聊聊自己的困扰,听听别人是怎么看的,尤其是能理解你现在处境的人。
最近由于工作调动,心浮气躁,太想证明自己了,所以做了很多大的规划,但是没有给出合理的依据和论证,且有点脱离现有的工作节奏,导致自己好像做了一些假大空的规划在自嗨,不知道怎么落地。另一方面呢,从被领导看重,到被领导嫌弃甚至冷落,自己执着地想去挽回领导的看法,但反而有点适得其反,越推越远。
这两方面的问题让我情绪很低落,每天都非常焦虑,患得患失,觉得很迷茫
陪我熬过来的是我的小姐妹和我一个同事。小姐妹跟我一样有同样的困扰但比我要坦然得多,跟她聊完之后,我有点如释重负的感觉,觉得自己不是唯一有这个问题的人,压力少了一些。一个是我一个比较聊的来同事,非常客观地分析了我的问题,给了我一些比较中肯的建议,让我有了一些方向感。
少跟那些认为“为你好”,实则给你很压迫感的人聊,那样只会让你更加怀疑自己不知所措,他们怎么说都是对的,但是对于这个阶段的我们来说都是无效的
2.放松自己
请个短假或者周末的时候,丢下手边的工作,彻底放松自己一天!去逛街,去睡觉,去放松自己,看看自己感兴趣的文章和内容。
之前因为觉得自己什么都没跟上来,所以周末都是用来工作的,效率低的同时自己压力也大,精神不好。后面意识到后,周末时间就尽量让自己少工作,或者只做与工作相关的信息补足的工作,这样自己也不会有负罪感。然后保证有一天的时间是完全属于自己的。
3.听听心理课程
听心理课程的用途不在于帮你解决问题,而是让我们自己意识到,这是什么问题,而不是完全一无所知地焦虑,有一种代入感和被理解感,这也能有效解决焦虑者普遍存在的不安全感和存在感缺失的恐慌焦虑。
虽然现在还没有完全解决焦虑,也经常会自我苦恼目标和方向迷茫,但好在自己逐渐放松下来,一切会越来越好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我的宝宝春 发表于 2021-1-9 17:12:34 | 只看该作者
 
真好,那么多不足都弥补了。那我这种自认为都一无是处的人如何自处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llkk 发表于 2021-1-9 17:12:54 | 只看该作者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成长环境,人从小就像一粒种子,但是养育的环境不同,破土而出的时候有的成了参天大树,有的成为了一株狗尾草。何必要和其他的种子比呢,人生本来就没有上限,可能这就是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排行榜
活跃网友
返回顶部快速回复上一主题下一主题返回列表APP下载手机访问
Copyright © 2016-2028 CTLIVE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西兔生活网  小黑屋| GMT+8, 2024-7-2 2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