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开启左侧

[问答] 人到中年,应该如何提前为未来做打算?

[复制链接]
88697 20
爱上猫的鱼M 发表于 2021-1-22 01:14:13 | 只看该作者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人到中年,应该如何提前为未来做打算?


下一篇:2024QS最佳留学城市排名发布!
@



1.西兔生活网 CTLIVES 内容全部来自网络;
2.版权归原网站或原作者所有;
3.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
4.若涉及侵权或有疑义,请点击“举报”按钮,其他联系方式或无法及时处理。
 

精彩评论20

正序浏览
跳转到指定楼层
沙发
啊哈want 发表于 2021-1-22 01:14:51 | 只看该作者
 
震惊之节操碎地,良心何在!一个热榜问题从题目到几乎所有回答全部都是保险代理,我都震惊了,这破乎真的是没法看了!保险代理攻占知乎!我以为会看到职业规划,副业创业内容,没想到扯了半天全都是卖养老保险的,你们是在保险业放开外资之前举行最后一波狂欢party吗?趁早在市场竞争中失业吧!骗养老钱,良心何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往来萧瑟 发表于 2021-1-22 01:15:35 | 只看该作者
 
任何人都有一个时常避而不谈却不得不面对的问题:你赚的钱,够你花多久?


或许在离开这个世界时,才知道答案。


在思考这个问题前,我们要了解一件事,美股熔断。


就像最近的段子,巴菲特老爷子活了这么久,也就比我多见过一次美股熔断,也没什么大不了了。


我们当个乐子,但对于市场,美股熔断所附带的一系列波动带来的结果,也将会作用到我们每个个体。


简单来说,美方为阻止美股熔断,曾多次降息,表面看上去美方降息,美元贬值,美利坚人民又陷入水深火热之中,可美方降息的实际影响范围,是全世界。


因为他们一旦降息,各国都要跟着降,时间上或许不一致,但一段时间内的影响可谓剧烈。


转嫁危机可是老资本主义操作了。


再来解释一下为什么美方降息我们也会受到影响。


假设美方基准利率是10%,咱们是5%,安分的人会将钱放在美方吃高额利息,虽然利率低,可房地产等投资领域回报高,激进者就会将钱砸进市场。


但美方降息了,存钱进去不划算了,安分的人就会考虑把钱砸到咱们这儿,反正不划算,不如搏一把。


此时美元被换成别国货币,大量的钱涌入别的国家,刺激资产泡沫,泡沫这个词,大家已经很懂了。


实际情况会有不同,但道理是一样的。


三个多月来的影响直接导致我身边不少整天喊着人间不值得的小资们改喊人间买不起。


再加上科技进步,年轻人们学习效率高效,身体高又能996,高龄职场人士更是危机感浓重的天天抓头发。
上有老人需赡养,下有孩童吞金兽,尽管每个人都会经历不能倒下的时间段,可这一代中年人担着最重的担子。


最坏的情况会是什么?


双双失业,但上下的老人小孩都需要钱。


俗话说得好,活人不能让尿憋死,中年人没法解决不具备民事行为能力的孩子的经济问题,可能够解决老人与自己未来的问题,那就是投资。


或者说,是用投资来锚定风险。


用当下投资来确保未来的自己生活地更好是最好的方法,总结起来无非四种方式:银行存款、货币基金、债券基金、养老保险。


银行存款我喜欢称之为老实人的金库,民众无法大富大贵,却也不会饿到啃树皮,对大多数人而言,这个最实际。


货币基金最典型的例子就是余额宝,收益率比银行活期高,风险小,可以作为流动资金的储蓄站,但由于收益问题,实在是难以
债券基金在我看来就是赌的一种了,风险与收益均高,不建议普通人选择这个,因为永远承担不起风险。


而这些方式中,养老保险的效果最简单直接。


从逻辑上来讲,普通大众银行存款,即便从工作开始存几十年再传给孩子或献给父母,花光只是时间问题。


货币基金和债券基金更不用说了,亏不亏都还不一定。


最重要的是,这些钱的第一受益人,是自己。


可养老保险呢?当下不少养老保险都可以从孩子出生时就开始买,第一受益人是孩子,同样的道理给父母买受益人是父母,受益人不同,等同于资产隔离,真正意义上把钱划分成几个部分,同时解决老小问题,还能为未来的自己解决问题。


从数据上来说,已知收益率从高到低排行为债券基金、货币基金、银行存款,大胆假设咱稳赚不赔。


若银行活期利率一直为0.3%不变,那么每个月存两千六,三十年后获得一百万。若余额宝收益率为3%不变,每个月存一千七,三十年后获得一百万。若债券基金收益率为5%,每个月存一千二,三十年后获得一百万。


那么养老保险年金呢?


这还真就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


现实情况肯定有赚有赔,综合起来养老保险是风险最小、最不容易失控的手段。拿平安心心相连养老年金产品系列——“安之心”(万能型)举例,相较上述三点,它可以在0—76岁间任意时段购买,法定退休年龄开始即可领取,没有等待期,客户还能不定期不定额不定次向保单账户追加保费。


稍微计算一下,保底年化利率为2.5%的话,每月投入一千九,三十年后获得一百万,而安之心(万能险)4月的结算年化利率为4.3%,每月仅投一千四百元即可。国内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曾在很早就预言:“长期来看中国的利率水平是往下行的。”


如今余额宝收益率在当下已然破2%,前些年谁也不敢想象这个数字。


债券基金的伪赌博撇开不谈,论数据论现实,产品都更胜一筹。


锦上添花的是,平安心心相连养老金产品领取也灵活,年领或月领,一次性部分领取甚至退保,保持收益较高的同时,也能随时应对突发情况,轻松规避无法应付的风险,属于比较灵活的产品。


如果你说哪儿会来这么多突发情况,观察最近几个月,你就不会这么想了。


这个世界的灵活程度是让你想象不到的。


当下社会流行一句话:赚钱就是用来花的。


这句话对,也不对。


花钱是让自己生活更好,但不是让你到处消费,诚然消费令人开心,可若因突发情况而没法再消费,那些快乐也将烟消云散。


相反,将钱用不同方式存起来,为未来的自己投资才是最佳做法,消费主义也是时候该改变了。


毕竟现实是不讲逻辑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水雨龙鳞 发表于 2021-1-22 01:16:23 | 只看该作者
 
来个实际又现实的吧!围着钱展开一系列的打算。
有钱的:事业有成用不着打算;他们只顾着体验生活和朝钱看即可。
没钱的,打工的;不够花的,没房没车的,是应该好好的打算打算算,钱包还剩多少,按照目前这种情况下去,还能赚多少钱;这钱够不够娶媳妇了?买房子、车子、生活?还能剩下多少?够不够用?
还有孩子的费用也算计算进生活的算盘里面......
越算是不是越穷,是不是越慌?
我自己敲键盘,敲这几个字出来都手抖,心慌。毕竟自己没钱,打工,每天还在拼死拼活。
睡觉;在路上,时常在想这个问题。我该为未来考虑考虑了,早点考虑,晚点秃头。
 第1张图片 毕竟自己不小了;也不能承认自己小了,中年油腻覆盖了满脸;每当早上十一点犯困的时候,用手擦了擦脸,却擦了一手油......最后拿张纸巾擦手......
自从几年前联合国公布了,在了微博,公布联合国系统通常将10-19岁界定为青少年,15-24岁定义为青年,10-24岁称为年轻人。采用这样的年龄划分主要方便讨论青年相关议题,比如贫穷、教育、就业、健康、吸毒、犯罪等。因此,1992年出生的人到2017年已经步入中年。(下面有图有证据)
刚好我就是92的;而且现在2020的不能不承认了,因为脸就摆在大家面前......
 第2张图片 未来打算这个问题?老早就思考清楚了,我列了一个很大的规划,但是偶尔还是会拿出来想想,看看,哪里可以优化改进的地方。
下面分享自己:如何提前为自己的未来做打算的。
从三个维度:工作;生活;投资
工作上:定位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职业;提高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展开一系列的规划。
简单的说就是不断的学习及强化自己的技能。
已经92年的我,已经28岁了,在老家都已经算是30岁的人了。
年轻时,我们都有犯错的资本,但到了28岁,接近30的我们,这种资本将不再是你的专利。为了不让你35岁以后的职业生涯变得一塌糊涂,你再晚也应该在30岁时确立明确的目标及规划。特别我现在做的是互联网模式的工作。节奏很快,更新换代也很快,如果你不提高自己的核心竞争力,真的是一下子被别人所超越或者替换掉了。
互联网从业的人员都知道35岁是互联网从业人员的一道大坎;如果不能做出一番成绩,那时候还在找工作什么的;基本上很多公司都会嫌弃你的年龄了。不行你可以看看各大招聘的招聘需求,都有年龄要求的22~35岁这个区间。
所以对于中年的我们应该明白到职场中的中年危机,把这些危机作为我们未未来打算的条件考虑进去。
一.工作的本质,不过是利益交换
公司给你钱;你要为公司提供利益。要么是时间上的利益,要么就是价值上的利益。没有那个公司是来做公益的。
二.不要抱有铁饭碗心态
随着科技的进步,社会的发展,互联网,大数据的突飞猛进;自动化科技已经取代一大批的螺丝钉,加上现在的人工智能,AI学习;想想我都不敢继续敲了.......
三.保持学习的能力
歌都有得唱了,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在互联网;自动化;人工智能的影响;能多东西曝光在我们面前,越来越透明;也让我们认识到真正的差距;所以只有不断的学习提升,增加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才不会那么容易被社会给淘汰。而且对于我们穷人家的孩子,没有背景和关系的人来说;不断的学习是改变命运的基本条件。还有学不是乱学的,要定要位,针对一定的领域或技能不断的学习。
四.为自己的职业做一个长远规划
有句话是这么说的:有鸿鹄之志的人,一定会比井底之蛙更出色。
因为明确自己的目标和方向,所以会变得自律,坚定,不会走弯路,学习,奋斗都有朝着这个目标不断的前进。
我们不在是年轻的时候,可以不断的试错,在这里干得爽干得好就在这里干,在哪里吃亏,受点气可以跑下一家。步入中年的我们已经不应许我们这么耍下去了,我们要为自己的家庭,生活,未来规划考虑,而且还要付之行动,执行落实。
若不知道如何做职业规划的可以这篇文章:
如何做自己的职业规划?


五.提高核心竞争力,打造自己的稀缺性和不可代替性
在这个互联网社会,大数据时代,媒体盛行传播,人工智能影响,马上就要迎来5G
我经常和朋友讨论,在目前的这个环境如果跟上时代的步伐,或者带领时代的都不会穷,往往他们手上控制着的不仅是金钱,而且还有人才。而我们只是被时代拖着走,所以才领着一份不高不低的工资,富吗?沾不上边,穷那是真的穷。每天都为了生计不断拼搏,还居安思危,生怕被淘汰掉。
我之前看过一个数据,按全球人口数量来算,每8个人中,就有一个人会失业,这个数据真的太庞大了。我们怎么做到不是八个人里面的其中一个呢?
 第3张图片 那就是打造自己的稀缺及不可代替性。
在当今这个时代,已经不在需要机械性的体力劳。动者了,这些都将会被科技及机械所替换。
马云在一次采访中说过,机器人再厉害,它也不会拥有人类的价值观、想象力、创造精神,以及团队精神。那么这句话很明显的告诉我们,当今需要的人才就是机器人将来不可取代的那一部分。
在一个领域,你越做到核心的东西,你越出色,越专业那你就越稀缺,越值钱在这个领域,你也越能抵抗风险。
中年对于我们来说,不是人生巅峰,也不是人生低谷,而是你真正攀爬的的开始,是充其量中场小憩。身经此时,有人在拼命,有人在睡觉;有人在享受世间繁华,有人在喝西北风。
前十年多一分努力,则后十年少一丝遗憾。三年前的你可能决定你现在的生活,想在的你想三年后又是怎么样的呢?在叫你一句年轻人,不好好拼一把,你确定你后面的觉睡得香嘛?
说了这么多,还是开头的那句话:
工作上:定位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职业;提高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生活上:孝敬父母,居安思危
父母已经年老,出外打拼的我们没什么时间陪在父母身边。回到家能多孝敬多孝敬。毕竟是自己的父母,抚养着我们长大。
报喜不报忧,都这么大的岁数了。别让父母担心就好。其他有条件的你可以多花点心思,多做点事情也是很值得的。
无用的社交及酒肉朋友,别花太多时间在这上面。有害无益,把时间花在提升自己的身上或者陪伴家人的身上。我就比较狠都被我撇干净了,所以现在的生活很安静,陪伴家人的时间,学习的时间很充裕。
(太晚了,休息时间到了。未完持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火火的火苗 发表于 2021-1-22 01:17:21 | 只看该作者
 
我做的准备是在商铺价格低迷的时候买了两个,租金抵过住宅的房贷,剩下的省着花也可以过日子。打工者方面......打工是不可能打工的 这辈子不可能打工的,做生意又不会做。
人到中年,最重要的是有智慧能搞到钱,其次有智慧能守住钱,然后把钱转成产业留给子孙,几千年前的书就已经这么写了。
智慧和产业并好,而且见天日的人得智慧更为有益。因为智慧护庇人,好像银钱护庇人一样。惟独智慧能保全智慧人的生命。这就是知识的益处。(传道书 7:11-12 和合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丶伴 发表于 2021-1-22 01:17:47 | 只看该作者
 
奶爸也已为人父,谈不上中年,但也会偶尔想想养老的问题。


说个数据,我国每天有两万多人进入老年,60岁以上的老人近2.5亿。


从随处可见的广场舞大妈,公园遛弯耍太极的老大爷,再到“95后是如何给父母养老”等等一系列现象和话题,让我们感觉到,老龄化就在眼前。


在五险一金中,大众最关心的热门就是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因为生病和老去这两件事,是每个人都逃不过的。


关于社保的深度分析,奶爸写过相关文章可不少,点这里就能看:《社保卡的隐藏技能》;《异地就医报销攻略》。
我们不怕老,怕的是老无所依。当我老了,现在每月都在交的养老金真的能养我到老吗?
接下来,奶爸就为大家详细解析养老保险,看看要是想老年生活过得好,到底能依靠什么:
    养老金的优点  个人怎么买养老保险  每月交的养老金,老了能领多少  养老到底靠什么  奶爸总结




一、养老金的优点

养老金也称退休金,是一种最主要的养老保险待遇。


国家规定:
在劳动者年老或丧失劳动能力后,根据他们对社会所作的贡献和所具备的享受养老保险资格或退休条件,按月或一次性以货币形式支付的保险待遇,主要用于保障职工退休后的基本生活需要。
也就是说,我们每月都要缴纳的养老金,到老了之后,都是我们的保障福利,会返还给我们。


它的优点有不少:
1. 帮你存钱
月光族,是贯穿80后-00后的“消费习惯”,有多少花多少虽然爽,但是也让我们未来少了些保障,毕竟银行卡余额为零的感觉,真的不好受。
国家强制缴纳养老金,其实就相当于每月帮我们储蓄固定的金额到养老账户上,这比我们自己自主存养老金有效多了。要知道花钱的手太任性,控制不住,怕是存不下几个钱养老。
所以说,有这样的一种方式来为我们储蓄养老钱,挺好的。
2. 抵御通货膨胀
平均工资每年都在涨,养老金也会随之上涨,因为养老金的发放,会跟上一年度的月均工资挂钩。这样水涨船高,就能在一定程度上抵御通货膨胀。


比如深圳在2000年月平均工资1920元,而2019的月平均工资为7914元,19年的时间翻了四倍多。


3. 公司帮你交大头
我们每个月交一部分养老保险,公司会帮我们交更多的比例,基本上是个人所交的1.5倍以上。(各个地区的政策有些差别)
公司帮我们交的钱,以后也是我们的养老金,交的越多,我们老了以后领到越多。
以深圳为例,养老保险个人交8%,公司交20%。
4. 养老金有收益
可能很多人不知道,我们存放在养老金账户里的钱,是有收益的。比如在2015年,广东省的收益利率为2.12%;2016年,人社部通知把记账利率统一为8.31%。
这个收益率还算可以,并且作为一份额外收入,会实打实地来到我们账上。


二、不是上班族,怎么买养老保险?

上班族的养老保险买起来简单,有公司帮忙。


没有单位的自由职业者或者无业人员,可以买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不需要与工资挂钩,每年在1000-9000的范围内,任选一个金额交钱就可以。


金额交的越高,以后拿到的养老金就越多。只是没有公司帮忙,需要自己全部承担,相对来说就没有那么划算。


三、当我们老了,养老金能领多少钱?



1. 养老金能领多少钱。
对于养老金领取的计算,全国是有一个统一的职工养老保险计算公式的:
    每月领取的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基础养老金


    个人账户养老金=个人账户储存额÷计发月数(50岁为195、55岁为170、60岁为139)


    基础养老金=(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2×缴费年限×1%
    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目前自己的工资 ÷ 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 退休时的社会平均工资。
从这个公式我们可以看到,在缴费年限相同的情况下,基础养老金的高低取决于个人的平均缴费指数。
我们用一个具体例子来计算一下:
在深圳,40岁的保先生,每月的基本工资是10000 元,那么他每个月要交的养老保险是这些:
个人缴纳:10000*8%=800元
单位缴纳:1000*20%=2000元
我们假设保先生每年的工资与社会平均工资的涨幅都按5% 的速度上升。
那么在保先生60岁退休时,一共累计交了67.2 万。
在退休后的第一个月,保先生领取的养老金是:
个人基金账户:67.2万÷139≈4835元
基础养老金:7914*(1.05^20)*(1+10000÷7914)÷2*30%≈7130
两者相加,第一个月可以领到的养老金是11965元。
还有一点值得注意,个人账户养老金部分,如果参保人去世而没有领取完,剩余部分可以依法继承。
虽然退休后每个月的养老金基本是固定的(在国家没有进行调整的情况下),所以如果活得越长,能领到的总金额就越大。
2.养老金领取条件
算出了养老金能领多少,我们再来看看养老金领取条件是什么。
以深圳市为例,满足这三点就可以领取养老金:
养老保险累计交满15年。(没交完可以申请延长缴费或一次性补缴);


按照国家,广东省有关规定养老保险待遇领取地为本市;


达到退休年龄。(女性55岁,男性60岁);
3.养老金的领取地
有人在多地都交过养老保险,该去哪里领?
只有一个城市养老保险缴满了10 年:在缴满 10 年的城市领;


多个城市都缴满了 10 年:在最后一个缴满 10 年的城市领取;


没有城市缴满 10 年:在户籍地领取。
在领取地的问题上,奶爸建议在发达地区缴费的朋友尽量考虑在这些地区退休。
因为不发达地区的养老金待遇和上涨幅度相对较低。
如果缴费的时候按照发达地区的标准,领钱的时候享受的却是不发达地区的待遇,那就亏大咯!


四、完善的养老保障该如何建立?

养老到底靠什么?养老金?商业保险?还是子女的赡养?
单纯只依靠某一方面来保障似乎都不太现实,必须有一套综合全面的详细规划。
1. 养老保险
国家的养老保险,并不是万能的。
我们将来所领取的养老金,能够让我们解决基本生活问题,如果想要更高质量的生活,比如“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这样的愿望,仅仅依靠养老金是没法实现的。
2. 储蓄存款
养老金最大的隐形敌人是通货膨胀,我国的通胀率基本保持在5%-6%左右。
如果依靠储蓄存钱来抵御风险,在物价上涨、通货膨胀等因素面前,现在存的钱以后将会大幅度贬值。
也许现在看起来足够的钱,到20年后可能已经无法保障你的老年生活。
3. 商业保险
我们都知道,商业保险是老年生活保障里的重要补充,可以有效弥补社保的不足。
商业保险与社保,二者是“和”的关系,不是“或”的关系,没有谁更好之分,不能厚此薄彼。
4.合理的计算与理财投资
你的需求,是做养老计划的根基。我们可以仔细规划一下自己的老年生活应该是什么样的,对生活费,医疗费,娱乐费,旅游经费等,做一个大致的预估。
还可以对理财投资的组合进行梳理。把各种各样的理财方式:国家养老保险,商业保险,银行利息,股票基金等,区分出哪些是稳定的收益,哪些是高风险投资,以及做好应对风险的计划。
不要把大比例的资金投入高风险的理财当中,这样才不会在出现风险时乱了阵脚。
5.子女居家养老
老话常说“养儿防老”,孝顺的子女肯定愿意赡养父母。但我们的老年生活是不是全部要由子女来承担,把压力转嫁到他们身上呢?


五、奶爸总结

把自己照料好,身体健康,做好保险配置,就是对子女最大的帮助。
相信这也是大多数父母的想法。
所以,说来说去,养老这件事,最终还是要靠自己,靠不了别人,也没法只依赖于单一方式。
你的老年生活,还得你自己做主!及早做规划,防患于未然,不打无准备之仗,才能拥有幸福的老年生活。


写在最后

我是奶爸保,专业保险测评、用心保险科普的机构!
如果回答对你有用,双击个喜欢让我开心下呗~
欢迎关注“奶爸保知乎号”,给我留言或私信,我都会用心为你解答。


延伸阅读:

1、2020儿童重疾险推荐榜单!
2、1000元买齐孩子的保险,让你少花冤枉钱!
3、预算只够买一款保险,买哪种好?
4、工薪阶层如何给孩子买合适的儿童保险?
5、一万元预算,一家三口怎么买保险最划算?
6、2020最新最全重疾险盘点,哪些最值得买?
7、2020年哪些定期寿险值得推荐?
8、2020哪款医疗险值得投保?
9、2020中国保险公司十大排名!
10、保险公司哪家强?服务好、理赔快、性价比高?


 第7张图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暖暖的冰红茶 发表于 2021-1-22 01:18:17 | 只看该作者
 
疫情期间虽然被迫闷在家里太久,但却有一些别的收获。

就比如和我爸妈的交流意外地多了很多。经过几次促膝长谈,我才深刻意识到,尽管现在家里条件还算稳定,但是属于他们的焦虑,却远远多于我的想象。


我妈掏出她的记账小本子,给我算了一笔账——
我们俩今年不到六十岁,到了退休的年纪的话,每人退休金5K左右,加上一点固定的理财收入,加上生活开销杂七杂八,算起来每年能够结余5w左右;虽然看上去这个数字看起来还可以,但是抵御风险的能力却不能算高,看看对门儿小李的父亲,突然病了,重症病房一天的流水就是小一万;再说说你,现在工作也不算稳定,这疫情你也看见了,行业动荡多厉害,这以后啊都得让人操心个不停……


我妈说的话,确实让我思考了很久。


而这个问题,很显然也不是我一个人要面临的问题。
随着年纪越来越大,焦虑的群体,也从来不会禁锢在我们这个年龄阶层,每一代都有属于他们的焦虑。
和爸妈那一代的思想似乎有些不一样,我们这一辈人,大多不喜欢国企,我认识的很多朋友,有些干脆就是自由职业者,有活儿就做,没活儿在家遛狗养花,日子过得用一个字形容,就是“仙儿”。
我试探性地问了一个自由职业者朋友,“你社保缴了吗?”
“没,买保险吧,反正养老金缺口到我退休那会儿估计比黑洞还大。”


他说的也不无道理,对于一些收入不稳定的自由职业者或是私企员工而言,仅仅依靠养老金是完全不够的。
再加上最近一段时间经济下滑并且短时间内不会改善,资本市场和国际形势都不是特别稳定。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财富管理研究中心主任王增武也表示过,全球货币政策 比较宽松,未来可能会出现利率下行。事实也的确如此,今年3月16日,央行实施定向降准,释放长期资金5500亿元,而这,已经是今年的第三次降息了。
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最直接最肉眼可见的就是——


央行领导的利率下行,连带着余额宝的收益直接破2。


在这样的状况下,自己额外购买养老保险,可能真的是一种明智之举。
我查了养老金的具体计算方法,发现自己可能真的领不到多少。
养老金计算方法=(全省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2×缴费年限×1%=全省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1+本人平均缴费指数)÷2×缴费年限×1%。  


 第9张图片

而截至2018年,人均基本养老金待遇仅仅是3.78w/年,往前倒十年,2008年,人均基本养老金待遇是1.2W左右。看上去增幅的确不小,但一是其基数小,第二,我并不觉得之后养老金还会有非常大的涨幅——2018年养老金缺口已达4504亿元。


而且,对于养老金到底能不能跑赢通胀,我还是持保留意见。


我的理解是,养老不能全靠政府,对于我们这种收入不稳定的人来说,额外购买养老保险才能抵御到年老时候的危机。


我对此也特意仔仔细细查了一下养老保险。


作为养老金准备,养老年金保险无疑是最为合适的,其优势主要有——
保证利率2.5%,上不封顶,且具有法律效力。
存在托底增长,即便是身故后用来进行财富传承也很合适。
终身领取,抗风险能力高。


目前养老年金产品也相对较多,有一款新产品吸引了我的关注,个人评估下来觉得还不错,是平安养老险的“平安心心相连”产品系列。与其说它是个保险产品,不如说是个养老投资组合,前期先推出的是“安之心”万能险。


安之心每年结算利息不低于2.5%,且按照复利计算的,就是传说中的利滚利,举个例子,在保险账户中存款10W,第一年就是10W*102.5%,第二年就是(10W*102.5%)*102.5%。这样的复利保险,在我看来抵御通货膨胀是要比银行结构性存款和基金产品更加靠谱的——银行采取的大多是单利,在一段时间内,有一个相对固定的利润空间,而复利显然可以拿到的钱会更多。


除此之外,值得一说的是,“平安心心相连”养老年金开始领取后,权益属于被保险人。也就是说,如果给父母购买,那么在开始领取后,这笔钱不在投保人的资产范畴内,若是遇到债务纠纷也不受其影响。
举个例子来说——
王先生是一家中小企业的企业主,给父母购买养老年金,当养老年金开始领取以后,年金归属于父母,即使他的公司遭遇变故负债,父母的养老金也不用抵债,可以领取出来补贴家用,维持正常生活。


实际上,保险抵抗风险的能力,是一定比普通的银行理财更大的。对于工作稳定,但是单位缴纳养老金数额不大的人来说,保险抵御风险的能力我觉得还是可圈可点的。


据悉,除“安之心”后,“平安心心相连”养老年金还将推出“慧之心”投资连结保险
投资连结型保险也叫变额寿险,它和万能型保险相比,更加适合有一定理财嗅觉的人。


投资连结险保费相对来说会比较灵活一些,也可以不定期追加保险金。对于工作不稳定的人群来说,承担这类保险的压力会更小一些。


投资连结险可以被认为是一种资产管理服务,换句话说,就是保险公司拿钱替你投资。最近几年虽然形势并不是很好,但完全可以在经济形势大好的情况下购买投资连结险,再在形势不好的时段转换成万能险。不过一般来说,只要选择口碑较好的保险,基本上不会出现投资失败的情况。


安之心和慧之心每年可以有4次零费用的账户切换,自由选择,方便投保人根据情况选择。


我们这一代人被消费主义洗脑太久,“抵抗风险”的意识也就逐渐模糊了。
在一线城市,工资的确可以拿很高,但是撇下房租和日常开销,到了中年攒不下房子的话,老无所依的困境就会无限逼近。


我从不觉得消费主义有错,但在享受生活的时候,多少还是应该给自己留一条退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x麦兜是只猪x 发表于 2021-1-22 01:19:12 | 只看该作者
 
可以买,量力而行。
我想说点实话,求不被喷。
1,保险是要配置的,但是记得别被保险代理人忽悠了,合同看清楚些,别到时候出现意外情况后又没法理赔。
另外,保险费用不要占太多支出,不超过年薪的20%即可。
尤其是如果房贷是年薪的30%-40%时,一旦面临失业,上有老下有小的中年人会焦虑到无法自拔。
2,风暴来临时,再多的打算都没有太大作用,还是会受到冲击。
所以,有时间和精力的话要多学习些培养积极乐观的心态。
未来是不可预测的,进入逆境时,唯有自己可以帮自己。
3,身体是革命的本钱
看见过太多人不爱惜身体,一心扑在事业上,结果年老事病痛缠身。
中年人,更是要学会在事业和身体上做平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博兴豆包 发表于 2021-1-22 01:19:25 | 只看该作者
 
刚好周末在思考这个问题,整理了一些经历和思考,希望能对题主有所启发

题记:这一篇是写给人到中年的自己,有迷茫,有挣扎,有顿悟,有关于工作,有关于生活,也有关于投资,如果读者诸君能在其中看到自己的影子,能引发所感所想,欢迎交流。
岁月总是在不经意间流逝,毕业、工作、买房、结婚、生子,一切都按部就班,十几年时光,如白驹过隙,蓦然回首,青春年少仿佛就在昨日,然而却又遥不可及。
最近每次去理发,每次理发师都说白头发又多了几根。
老婆的鬓角也明显有了缕缕银丝,一向无忧无虑的娃娃脸,也多了几分成熟和忧虑。
闲下来会想,现在的状态,是自己的主动选择吗?好像是,好像也不完全是,只是觉得大家都这样,自己也应该如此。
一不小心,就步入了上有老,下有小的平台期,望子成龙,希望父母平安健康,而对自己的期望,求稳成为首要考虑的目标,稳定的工作,稳定的投资,稳定的生活。
在工作生活中兜兜转转越久,就越会发现,这个世界,从来不缺乏有才华、高智商的穷人,因为太多聪明人都挤破头,走在追求稳定的独木桥上。
在稳定压倒一切的主旋律下,人到中年,我们个体、我们竭尽心力守护的小家庭,到底该走向何方?还有多少实现阶级跃迁的可能?

一、叩问内心,要一生为了钱而工作吗?
上班,领薪水,努力加班,升职,领更多薪水,这是绝大多数公司员工的日常循环,简单,稳定,直线,一眼望穿几十年。
公司对员工的期望,也从没有想过要帮助员工实现个人价值的最大化,而是要求其作为公司一颗螺丝钉,越来越标准化,越来越能随时替换。
大部分人应该都能理解,标准化意味着低成本,廉价。
有次和同事聊天,说起同届毕业的某某,进入证券行业后,三年不开张,开张吃三年,而我们作为传统行业,则是一直很稳定,稳稳的在低水平上小幅波动。
我们隐约意识到了有点问题,但又一时说不出有什么问题,说完大家都会心一笑,自嘲中还有一点小骄傲,三年总收入差不多嘛,而且毕竟我们工作稳定啊。
现在回头看,问题在于我们过于关注稳定,而忽视了更根本的目的,我们努力工作,应该是为追求更多的财富和财富带来的自由,而不是仅仅一份薪水,一份工钱。
我们要明白,钱不是财富,钱只是财富的交换中介。
财富最终以房产、股权、收藏品等方式呈现,延展开来,个人的阅历、智慧、技能、声望、权力,其实也是财富的一种体现。
继续深挖一点,财富增长,换来的是个人更多的时间和自由,给予个人更多的选择权,我可以继续三点一线安稳工作,简单安逸,我也可以专心研究更感兴趣的人和事,体验人间百态。
一生很长,职业不等于事业,为自己而活,不是为了工作,也不是为了钱。
工资就像挂在驴子前面的胡萝卜,让你为之不断转圈,而忘记了去往远方的梦想。
当你不再为眼前工资的波动而忧心时,当你为了自己的财富、智慧增长而读书、学习、试错时,眼光投向远方,你才算重新走在了正确的道路上。
有点可惜的是,自己明白的太迟,稍微幸运的是,好在现在也还不算晚。

不要成为金钱的奴隶,不要为钱而工作,要让钱变成财富留存下来,让钱为你而工作,让财富创造财富,为自己争取自由的权利。
愚钝如我,花三十几年才明白的道理,聪明如你,想必早已参透。
二、回首过往,你对亏钱恐惧吗?

大多数时候而言,我们财务上的失败,源于亏钱造成的痛苦远远大于致富所带来的的乐趣。

因为太害怕失败,恐惧亏钱,裹步不前,眼睁睁看着机会错过,所以失败。
同时我们身边充斥着各种信息、意见,但我们要知道,95%都是噪音,都是不走心、不负责的声音,你亏钱、赚钱,他们不会负半毛钱的责任。
记得09年时,我准备买南山房子,到处看房。
周边同事各种不理解,现在房价这么高,那个谁刚卖了自己的房,套现上百万,存款利息都比房租高,现在日子可滋润了。
买了之后,同事一时间都喜欢吃饭和我坐一起,边吃边问房子多少钱买的,末了回一句真贵,以后会跌的,然后留下我默默扒拉没什么滋味饭菜。

十年后回头,庆幸自己当时还有那么一点一意孤行,坚毅隐忍,无知无畏,砸锅卖铁刷信用卡加消费贷付了首付,现在价格已经翻了七倍多,租金已经超过两倍月供,每年升值的钱比我工资还多,相当于用首付雇了个高学历壮丁,帮自己长期赚钱。
而09年卖房后租房的那个同事,我也无意揭人伤疤,冷暖自知吧。

转眼到了18年,我凭着投资直觉,感觉到东莞房价在压抑两年后已经开始躁动,具体就像冰在融化,而你趴在冰上,听到了冰层断裂的声音,咔、咔,缓慢但越来越清晰。

我去看了松山湖的房,和当地一个机构负责人交流意见,他说了两条建议,一是松山湖人气不足,很多写字楼空置,二是政府配套房超量,房价已经几年不涨,出租也困难。
我就在这里踩了坑,差点把脚崴折了,现在还肝颤。
我错误的把他在工作上的权威和成功,当成了在投资上的权威和成功,把自己对房产的预判和感觉压抑了。

这一错就是一年,这个错误价值百万。
时间一晃到了19年,松山湖房产迅速由冰冻到温热到沸腾,一直到20上半年年仍在滚热冒泡不止。

庆幸的是,自己在19年中重新审视了自己之前的投资判断,及时认错,迅速出手买入一套房产作为投资,目前按市价盈利百万左右。
后来又有一次机会见面,得知那位机构负责人,在19年初大涨前夜,卖出了自己的房产,等待房产回调后抄底,完美错过了后面一波持续至今的大牛市。
这像极了股市里韭菜在熊市见底时割肉的操作,而我当初却听信了韭菜的判断,没有坚持自己的判断,说明自己心性还有待磨炼。

大部分人之所以无法摆脱贫穷,是因为他们在想要投资时,身边充斥着跑来跑去的小鸡,天天叫喊着天要塌下来了,于是福岛核泄漏时我们跟着他们去囤盐,疫情来时去囤口罩,蝗灾来时去囤大米,而忘了我们本该去投资房子、股票。
我们不喜欢失败,但不可以害怕失败,把自己置于过于安全的境地,意味着与成功也越来越远。

要积攒冒险的勇气,把亏损认为是赚钱的成本,才能克服亏钱的恐惧。
走出投资关键的第一步,如果失败了,就接受它,并把它转变成通向成功道路上的激励。
三、展望未来,你能走出自己的盲区吗?
回望自己的投资之路,一次又一次踏入同一条错误的河流,缘何至此?

历史总是相似的,虽然细节不会重复,但如果认知存在盲区,那难免一次一次重演历史的悲剧。
(一)关于反脆弱性的盲区

塔布勒的反脆弱堪称神作,为我们开启了另一个视角,思考工作 、家庭、投资的合理性。
对于个人、家庭来说,工作作为唯一收入来源,或者过于依赖某个顶梁柱的收入,这种模式是脆弱的,经不起黑天鹅事件冲击,而采用主动投资,增加资产收入和非工作收入,则是在增强家庭的反脆弱性。
对于企业来说,除了有些赛道,例如白酒,天然具有反脆弱性外,不断提升品牌、规模、效率、管理,都是增加企业的反脆弱性的手段。
今年格力半年报利润下滑明显,看格力自己对利润下滑的解释,一方面是疫情影响,一方面是 “格力董明珠店” 全国促销,近期还会开启全国巡回直播。
首先,开启线上模式是好的,相对传统零售增加自有线上渠道,反脆弱性增加。
但是另一方面,拿企业巨大的团队和品牌影响力,与董明珠个人进行绑定,怎么看都不是负责任的管理层所为,为企业引入了巨大的脆弱性。
人相对企业,要脆弱许多,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意外之事也难保不会发生,如果董明珠无论个人出现不可预测事件,还是因管理的团队决策失误,导致不再适合担任格力掌门人的情况出现,那为塑造董明珠的店,投入的巨大品牌 、人力 、资金,将烟灭,甚至具有反噬作用。
因为简单关联想象是人的天性,如果董明珠出现问题,作为普通消费者,首先会对董明珠的店打负面分,其次会对格力品牌认知也产生负面影响。
一个企业,应该把管理团队的反脆弱性不断加强,而格力却是反其道而行,这样对企业、对股东、对员工都是不负责,必然难以成就百年品牌。
(二)关于资产配置的盲区

提到资产配置,我猜大多数人理解是股、债、房、现金、保险、黄金、美元等多个大类资产组合配置,其目的是降低单一类别大幅波动对整体资产收益的冲击。
然而,在实际追求财富自由的道路上,资产配置却有三个误区。
第一并不意味要在所有资产大类上都要均衡配置。
比如在2000年到2020年,房地产明显强于股市,资产优先配置房产,而且有杠杆支持,自然会获得更高也更稳健的收益。
2020年黄金即便结束了熊市,踏入了牛市,但涨幅也远不及优质股票。
所以资产大类配置除了拉低收益,其实在风险规避上,是在逆势而行,不可取。
第二也不意味着在某一种类资产的所有板块均衡配置。
房产价值区域间有分化,产品上有分化。
大区域上,珠三角明显强于全国,深莞明显强于其他地市。
城市内部,深圳西部,东莞松山湖明显强于其他区。
户型产品上,学位两房、三房,明显强于无学位大四房。
股票也一样,大盘不涨,但消费、医药、教育屡创新高且有持续性。
因此正确的资产配置是,在正确的资产大类里,配置正确的板块,资产收益要向顶部靠拢,以高收益优质资产,对抗黑天鹅扰动。
具体落地就是好城市 好区域 好房子,好行业 好公司 好价格,这也是所有价值投资的底层逻辑。
第三不意味着所有人都适合做资产配置。
资产配置的首要目的是安全,而不是盈利。

如果你的资金千万以下,请不要考虑配置均衡问题,那只会增加交易成本,使你的财富原地踏步。
一个成功的投资者,在起步时,都是集中于一点,利用风险收益的不对称性,追求尽快放大收益,而不是追求均衡。
穷人和中产经常做的就是把很少的鸡蛋放到很多个篮子里,我年轻时真干过把几十万存款均分成美元、黄金、债券、活期理财、定期存款来对冲货币对内通胀、对外贬值的风险,结果就真的是对冲贬值风险而已,收益还不如直接存定期,希望各位引以为戒。
(三)关于弱者思维的盲区
这和最近思考的一个问题有关,选股时,如何克服高估值优质股的恐惧? 如何克服低估值低价股的诱惑?
我18年起,断断续续建仓了几次银行股,坚守价值投资三年,仍然亏损。买入原因无他,就是便宜,坚守原因无他,也是因为它一直便宜。这里引用招财大牛猫的一段话,这就是弱者思维的误区,深以为然:

“我五年前就领悟了队友法则,即你因为xx原因、xx心态去买某一个股票,那其他买入这只股的人,90%和你的原因、心态是一样的。所以如果你是惧怕风险,以捡便宜、抄底的心态去买,其他人也是,最后的结果就是这只股票汇聚了一群市场上胆子最小的人,都喜欢站后排,都希望队友往上冲然后自己卖出盈利,结果就是谁都不冲。
你要意识到一件事,买股票从中短线来看,本质就是在给自己下定义,以及去选择什么样的队友。”
我们要走出弱者思维误区,远离弱者思考方式,银行、保险就是典型弱者思维,成长空间有限,涨幅有限,但胜在价格和估值低,亏也亏不到哪去。
包括在银行工作人一般也是弱者思维,稳定的在低收益水平上小幅波动,而证券则是强者思维,在高收益水平大幅波动。
总而言之,弱者思维把规避风险放到了第一位,收益反倒没那么重要。
要有意识培养自己,逐步建立强者思维,从赢家的角度去思考,
如果自己作为强者,肯定是要抢占好的资产,入场后会持续拉升股价,不给其他后入者舒服买入机会,因此只要没有进入泡沫阶段,始终以强者思维去抢占好的资产,才是自己应该遵循的思路。
强者思维首要目标是占领好资产,用好资产的高回报,对冲风险。
另外一个强者思维应用就是在大跌后,怎么抄底,牛市里,怎么追击?
强者思维是抄跌幅深的板块里,跌幅少的个股(板块深个股少,更说明个股强,轮到他跌都不跌)。
追涨时,追涨幅小的板块里,涨幅大的个股(没轮到板块涨,个股都按捺不住要涨)。
其实买房也是同理,买跌幅小涨幅大的,下一轮才能收获更多收益。
(四)关于线性思维的盲区
很多人喜欢非黑即白,非涨即跌的简单二元线性思维。
2月份疫情来了之后,我身边很多同事认为经济下滑,将引发股市房市崩盘,因此最好就是持有现金看戏,买房之前看好的,也暂时不买了。
这个分析逻辑链条环环相扣,简单明了,然而结果现在大家也知道,与事实完全相背离。
这是因为没有意识到,现实是多元复杂因素导致的现状,事物曲折曲线发展才是常态。
某个因素的变化,会引起其他因素的变化,各个因素间对冲、削弱、增强,最终结果与因素间的关联函数是多元的,难以预测的,因此很多时候,宏观预测基本算是玄学。
我们能做的,是把握价值,感受趋势,尊重趋势惯性定律(物理思维),客观评价反面推动力的变化和影响,例如一时的整理利好或利空,不会根本改变背后的趋势,因此仍会沿着原来的方向惯性运作。
在市场连续开大的时候,我们要做的不是赌小,而这时要做的是接受市场,不要对抗市场,找一个舒服的姿势与市场共震。
不要把自己的期望强加到市场上。
比如踏空者希望下跌给机会上车,满仓者希望市场继续涨。
要时刻警醒,这是自己的愿望,不能代表也不能作为预测市场的趋势的基础。
根据自己承受能力, 设好风险底线,控制好仓位,选择优质资产,顺势而为。
(五)关于能力圈的盲区
每个人都有能力圈,我们最好的方式是扩大能力圈,然后在能力圈内投资,赚钱,而不是投资,亏损,然后发现超出能力圈。
我总结了一个逆向恐慌投资能力圈,应该适合大多数人参考,主要是基于未来医食教育养老,肉眼可见越来越贵,而这些都是我们自己作为消费者可以切身接触到,比较容易看明白的投资逻辑:
(1)怕未来看不起病,那就买医院、检测、药物研发的股票
具体细分下,怕眼睛不好,那就买爱尔,怕得癌症,那就买恒瑞,怕关节不好,那就买凯利泰,怕牙不好,那就买通策医疗 正海生物
(2)嫌自己或后代长得丑?那就买华熙生物等美容医疗的股票。
(3)怕像韩国肉价贵?那就牧原股份来几手
(4)怕喝不起高端酒?那就五粮液水井坊买几手(茅台有点贵)
(5)怕小孩上不起好学校? 那好未来等优质教育股买起来
(6)怕老无所养? 优质养老机构股票买起来(待研究)

若觉得有所启发,能够顺手点个赞,或者点个关注,那也是极好的。
 第11张图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LLX3132 发表于 2021-1-22 01:20:17 | 只看该作者
 
从几位大大的回答里,我仿佛品到一丝恰饭的香味。
不管有没有吧,我得承认,我就是无耻的羡慕嫉妒恨,谁叫我连个碗都没有,每个月都被折叠+删除好几回的人,好物推荐的权限都打不开,呸~活该饿着!
说起人到中年的话题,真心觉得,对老婆@半佛仙人 这样肥嘟嘟、粉嫩嫩的有为青年,实在是有些太早。
还是让我这等资深中年不成功人士来卖个惨,说点儿不开心的,让大家开心开心。
另外,说起对未来的打算,我认为应该不仅仅是保险和投资,提前的准备应该是全方位的,且听我慢慢道来。
一、中年卢瑟的牢骚话
人到中年,车贷房贷,都未还清,眼睛一闭一睁,每个新的一天从欠银行几百块开始,如果没有改变,未来20多年基本循环播放。
孩子一年私立幼儿园几万,各种培训又几万,吃喝拉撒一条龙,支出更是没法算。
媳妇儿是个持家的人儿,会过日子,该省的都省了,可有些钱,该花的也跑不掉。
比如全家补充医疗保险,如今这个社会,环境差和压力大,指不定哪天瘟神上门,健康风险要严控,最不济我有个三长两短的,家里还有个退路。
比如女人保健品和护肤品,中年女人要是都舍不得保养,我这个自家男人看着都心疼。
林林总总,方方面面……
于是乎,本来还算过得去的收入,不知不觉就捉襟见肘了。
再看父母二老,虽都已退休,可人到六十,眼睛花了,腿也不利索了,记性间歇性失灵,思维迅速向小学生看齐。
真可谓是干啥啥不行,说啥啥不听,顺着哄着才开心。
安排住一起把,跟媳妇儿相看两厌,让他俩回老家住吧,有个头疼脑热的,还没法顾个周全,实在是闹心。
女儿虽然乖乖,但陪伴必不可少,当爹的不能缺位不是。
于是一回到家,老婆孩子热炕头的走一套,留给自己的时间,基本所剩无几。
人到中年,才真正感到,上有老,下有小,挣钱不够,烦事儿不少。
一年又一年,时间仿佛被加速了,在兜兜转转,忙忙碌碌中飞速流逝。
自己仿佛被车子、房子、票子、老子、妻子、孩子,等一系列人和事儿圈在当中,进入一个逃不出的漩涡,让人无奈而疲惫。
这就是我,中年卢瑟之楷模,80后平庸之典范。
二、关于未来的头脑风暴
谈到未来,这TM是怎样一个未来,说句真心话,越是知道的多,就越是心里没底。
由于就职过大数据和AI的国内一线公司,我就简单从这两个角度发散一下把。
大数据都知道吧?随着大数据的发展,以后慢慢的信息差就不存在了.
再也很难有所谓我不说你不知道的高深知识和信息了,一切的一切都跟脱光了的裸女一样,只要你肯付钱,任你看任你摸。
靠着信息不对称恰饭的行业,基本上都要凉凉。
风光无限的咨询公司(专业细分领域的还好,那些所谓全行业咨询,尤其是国际上那几家)的日子估计难以为继了。
所有走货的渠道销售行业公司大概率会逐步玩儿蛋。
线下品牌店铺将会分拆为两类,只负责仓储中转和线下体验,数量大幅减少。
人工智能知道吧?他的威力是与大数据“混合双打”,把每个人都吃的里外通透。
你需要啥,就给你啥,一不小心,钱包就空了,哦对了,到时候没有钱包了,都是数字货币了,简称你B没了。
而且,随着AI持续进步,电话客户和电话营销大面积失业,90%以上清一色机器人。
出租车司机全部失业,都是无人驾驶。
银行柜员全部失业,都是机器自助办理业务+线上模式。
所以,在我看来,我们面对的未来,会比任何已知的过去更加精彩,也更加残酷。
三、妄自揣度的危机和预测
1.我们这代人,大概率要70-75岁退休了,按照如今国家养老保险的回本周期,要是没有终南山院士的身板儿,搞不好还没等回本儿,就驾鹤西游、羽化升仙了。
2.退休金够不够花咱先不说,以现在加班和熬夜的节奏,大概率,60岁就干不动了(程序员估计更早),中间的10年怎么办,如何让自己提前退休,安享晚年。
3.从最近20年的社会进步的节奏来看,未来30-50年大概率还会出现1-2次颠覆性的变化(可能还不止,战争or技术爆炸,哦对了,还有瘟疫,饶恕我平庸的想象力),我们该如何面对。
4.社会在变革和进步,由此带来的行业变革和升级,在大时代下,我们如何随之转变,实现职场蜕变或者事业发展,现在的我可能还有几分应变的把握,未来呢?垂垂老矣之时呢?又当如何?
四、长久以来的一些思考
想到未来,除了焦虑,我也在寻找应对之策,这里有些不成熟的思考,与大家分享,不喜轻喷。
1. 增加收入来源
这是个废话,谁都知道要多赚钱,但大多数人只停留在想一想,没有然后。
我的想法是以下三个方面:
a.创业是不错的选择,通过自己多年的行业积累,人脉关系,专业能力,搭班子,定战略,带队伍,选择一个熟悉的细分领域,没有故事,没有风投,不搞PPT创业,控制好现金流,咱慢慢做起。
这个我已经在做了,只是今年这个疫情。。。人在江城,损失不小,影响还在持续,但我不会放弃。
b.找个兴趣点,兼职做点儿副业。
也已经在做了,一边学习,一边实践中,平常心对待,未来可期。
做副业别想着准备好再开始,什么时候开始都是好时机,现跨出第一步,边做边学,比什么都重要。
c.实在不满现状和职业发展的, 可以选择转行,但必须慎重、慎重、再慎重!
人到中年,责任太大,一家子跟着你,也经不起瞎折腾,如果要折腾,务必谋定而后动,考虑清楚,做好准备,不动如山,动如脱兔(体育老师教的语文,表达就这么自信)。
2.始终保持好奇心
这玩意儿很多中年人已经逐渐淡忘了,这非常可怕。
因为一旦没有了好奇心,这世界所有的新生事物,逐渐都会与你无关,然后你剩下的就只有日益陈旧的知识体系和逐渐僵化的思考方式。
长此以往下去,我们也会不再关注年轻人的世界,不再关注那些可能引起变化的因素,我们会被生活和事业淹没,只看眼前,最后,被淘汰只是迟早的事情。
3.向年轻人学习
这话题我跟很多同龄人聊过,大多数心里是不以为然的,关系好的,更加直接的说,现在的年轻人难管,难带,太有想法,又不稳定,实在是看不出什么优点,不歧视就不错了,还学习,学什么。
我说,那是因为你们不了解他们,你说的情况固然存在,但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他们不像我们,从小接受集体主义教育长大,他们更加独立自主,这是好事儿,是奴性减退,自信增强的表现。
所以,要跟年轻人和谐相处,就要了解他们,学习他们。
了解这事儿不细说,反正只要有心去做,是个不难的事儿。
对于像年轻人学习,我个人理解比较浅,总结一下几点:
· 学习年轻人更加开放的心态
这个好学,也不好学,问题在于中年人能不能放下那些自以为成功的经验,打破固有认知,抛弃先入为主。
只有以平等的心态对待新旧事物,对待新旧观念,才能实现真正客观、理性的思考。
· 学习年轻人多元化的思考方式
世界越来越多元化,所以我们认识世界、观察世界也要多维度,思考问题更要多维度。这对我们这代人很难,因为我们长在二元化的社会, 但如果不改变,恐怕我们很难适应未来的新时代。
· 学习年轻人获得信息的渠道,以及对各种信息数据收集整理的方法和思路。
大数据时代,作为个人如果不能有效的收集有用信息,用正确的方法整理和分析信息,那基本上不用几年,就会被新生代赶超并碾压。
我坚信我的这种认知,可更多的人根本没有意识到数据的力量,看不到变化的人,终有一天会被现实打醒,但真到那一天,估计为时晚矣。
4.坚持锻炼
锻炼是个永恒的话题,身体这台机器如果不保养,钢铁直男也会有尿湿鞋的一天。
有条件的,一周三次健身房;没条件的,每周坚持3次以上有氧慢跑,每天不管多晚,抽半小时,做做颈椎和腰腹锻炼拉伸,缓解就坐疲劳,比什么按摩理疗都管用。
B站是个好东西,视频教程一大堆,想学什么都有,关键贵在坚持。
5.保持足够的睡眠
年轻的时候,每天睡5个小时也精力充沛,周日睡饱满血复活。
如今不行了,每天不保证7-8小时睡眠,白天大脑运转速度直接打5折,状态不好,开车都能睡着。
所以,为了可持续发展,为了更高效的工作与思考,尽量早睡早起吧。
6.保持一定的独处时间,坚持自省和独立思考。
人到中年,独处的时间少得可怜,但再难也要让自己静下来,多思考。
埋头走路不看路,是要不得的。
没有足够的时间自我复盘和自省,总结工作和生活的得失,分析解构自身问题,就没办法修正前进的方向和节奏,往往到最后是走的越远,错的越远。
所以,给自己定个规矩,每天20分钟想想一天的计划和安排,每周至少留1个小时给自己思考,想想过去和未来,想想行业和社会动态,想想生活和个人成长,把新的想法和疑惑写下来,并尝试去深入分析,找到解决方法,这是个长期过程,做好了受益无穷。
能力有限,就到这里,希望对你有帮助,期待与你交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排行榜
活跃网友
返回顶部快速回复上一主题下一主题返回列表APP下载手机访问
Copyright © 2016-2028 CTLIVE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西兔生活网  小黑屋| GMT+8, 2024-8-22 0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