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开启左侧

[闲聊] 抗变异毒株的二代疫苗和新冠治疗药物亮相,什么时候能上市 ...

[复制链接]
75131 20
来而不往非 发表于 2021-9-13 12:43:52 | 只看该作者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先不要急着下“没用”的结论,

我们先来看看产品的具体情况:


此次服贸会,中国国药集团一共有 9款新冠研究产品亮相。

其中有——
4款(二代)新冠疫苗:(武汉生物、北京生物)灭活疫苗、广谱重组蛋白疫苗、mRNA疫苗;
3款诊断试剂:新冠病毒核酸检测试剂、30分钟快速检测试剂、新冠病毒中和抗体检测试剂;
2款新冠特效药:特异性免疫球蛋白、单克隆抗体。

抗变异毒株的二代疫苗和新冠治疗药物亮相,什么时候能上市 ... 第1张图片

图源 @中国生物

4款二代疫苗与一代疫苗有啥区别?


一代的新冠疫苗主要是针对新冠原型毒株,而二代疫苗则针对新的毒株。

北京生物针对的是 Delta变异株,武汉生物针对的是 Beta变异株;重组蛋白疫苗能有效中和大部分的变异株;而 mRNA变异株新冠疫苗也在研发中。

抗变异毒株的二代疫苗和新冠治疗药物亮相,什么时候能上市 ... 第2张图片

图源 @中国生物

但是,我们比较关心的是“有效中和”的具体数据是怎么样的?

因为目前二代疫苗只是完成临前研究,只能蹲一下临床试验的后续了。

至于什么时候上市?我预计年底前能出来就不错了。
(重组蛋白疫苗也只是完成了 Ⅰ/Ⅱ期临床试验而已)

但相比不作任何改造的“加强针”,

我更期待“二代疫苗”的上市。

以色列第三针施打后,疫情依旧严峻。

而且目前,一代疫苗针对 Delta变异株的有效率肯定是下降的。

7月 20日,斯里兰卡的真实世界保护力研究报告显示:
与新冠原始毒株相比,Delta变异株使疫苗的抗体中和活性下降了约 1.38倍,只剩 68%的保护率。

而广州疾控通过疫情病例的对照研究,估算出疫苗针对 Delta变异株的总体保护率为 59%

如果真能够开发出针对变异株的二代疫苗,疫苗保护率肯定会有所提升。

但前提是新的流行变异株没有出现。


原始毒株——Alpha——Delta的流行时间上推测,
新冠有很明显的“寒暑交替”特征,
所以下一个流行毒株已经形成,

并且很可能在年末寒冬时期流行。

至于是不是 Mu变异株,仍有待观察。
总之二代疫苗要发挥最大作用,只能加快脚步。

抗变异毒株的二代疫苗和新冠治疗药物亮相,什么时候能上市 ... 第3张图片

图源 @中国生物

其实这次的服贸会更值得关注的是新冠特效药


静注 COVID-19人免疫球蛋白(pH4),近日药监局也批准了开展临床试验。

这是治疗用生物制品一类新药,是全球首款采用新冠灭活疫苗免疫后血浆制备的新冠肺炎特异性治疗药物,可以说是突破性成果
采用低温乙醇蛋白纯化分离法,并经病毒灭活及去除方法制备而成,含有高效价 SARS-CoV-2中和抗体。

抗变异毒株的二代疫苗和新冠治疗药物亮相,什么时候能上市 ... 第4张图片

图源 @中国生物

抗变异毒株的二代疫苗和新冠治疗药物亮相,什么时候能上市 ... 第5张图片

该药品规格为 5000U/瓶(1.25g, 25ml)、10000U/瓶(2.5g, 50ml)。

这款药效果如何呢?


7月 6日,《Nature》期刊上发表了《武汉新冠恢复期血浆捐献者对 SARS-CoV-2受体结合域的 12个月特异性 IgG反应》[1]的研究。

通过从武汉的 869名恢复期血浆捐献者收集了总共 1,782份血浆样本并测试特异性抗体反应,进行了一项为期 12个月的纵向研究。

研究背景补充:
大多数新冠患者可以在感染后几天内产生病毒特异性 IgM、IgA和 IgG抗体

研究显示,虽然 IgM和 IgA抗体均在症状出现后 1周内产生,但 IgM会在第 10-12天达到高峰,18天后下降;IgA在第 20-22天达到高峰。

相反,IgG 抗体水平在症状出现后 3周内持续升高,8周后下降,但在 8个月内仍可检测到;然而,长达 12个月的抗体反应和中和活性仍不清楚。


抗变异毒株的二代疫苗和新冠治疗药物亮相,什么时候能上市 ... 第6张图片

随着时间的推移,针对新冠的 RBD-IgG滴度。

结果显示:

新冠恢复期血浆中针对新冠病毒刺突蛋白受体结合域(RBD-IgG)的 IgG抗体阳性率持续 12个月超过 70%

抗变异毒株的二代疫苗和新冠治疗药物亮相,什么时候能上市 ... 第7张图片

SARS-CoV-2 RBD-IgG 反应的几何平均滴度(GMT)。

RBD-IgG水平会随时间下降,在第 9个月后稳定在初始水平的 35.7%(GMT约为 200)。


而与第 1个月的滴度相比,第 12个月的 RBD-IgG滴度下降了 69.9%。

抗变异毒株的二代疫苗和新冠治疗药物亮相,什么时候能上市 ... 第8张图片

性别、年龄和血型对血浆捐献者诊断后不同阶段的 RBD-IgG反应的影响。

此外,研究还表明:
男性血浆的 RBD-IgG滴度在感染初期高于女性,

并且患者的年龄与 RBD-IgG滴度呈正相关。


总体而言,这项研究为 COVID-19血浆中和抗体的保护持续时间提供了长期有力的支持,表明有可能预防新冠再感染,以促进疫苗和疗法的开发。

但是这个研究存在一些缺陷:

采用武汉初期的捐献者血液,为原始毒株感染后康复血液样本,而研究是否采用变异株进行测试未说明,所以针对新冠变异株的情况未知

研究未进一步说明目前这款静注 COVID-19人免疫球蛋白(pH4)是否采用了 RBD-IgG滴度比较持久的样本
比如有研究在 COVID-19恢复期患者中检测到 S蛋白特异性长寿命 BMPC(长寿骨髓浆细胞)[2]。

所以总体而言,
这个药物对新冠病毒有用,但对变异株的效用还有待观察。

我是 @39健康网 (公众号同名),如果你想了解最新的疫情&疫苗科普,可以持续关注我【也可以关注下面的疫情&疫苗】专栏。

美国总统拜登宣布了一个「六步计划」来控制新冠疫情,该如何评价这个计划?美国难以控制住疫情的原因有哪些?

为什么以色列开打第三针,日增却依旧再次创新高,达到16629人?

美国缪毒株感染病例全球最多,你怎么看待「美专家称不足为虑」?什么是「缪毒株」病毒?

在死亡有延迟的情况下,为何美国新冠疫情死亡率依旧从上个月的0.3%,上升到了现在超过1%?

韩国现多起疑似接种疫苗后患白血病案例,目前情况如何?这可能是疫苗的副作用吗?

中疾控专家称「武汉华南海鲜市场疫情存在冷链引入病毒可能」,说明了什么?
参考


  • ^武汉新冠恢复期血浆捐献者对 SARS-CoV-2受体结合域的 12个月特异性 IgG反应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67-021-24230-5
  • ^SARS-CoV-2感染可诱导人体内长寿命的骨髓浆细胞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21-03647-4



上一篇:从爆发到控制,人们面对疫情的心态发生了哪些变化?
下一篇:病毒至今没有特效药,那么病毒性疾病是如何治疗和康复 ...
@



1.西兔生活网 CTLIVES 内容全部来自网络;
2.版权归原网站或原作者所有;
3.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
4.若涉及侵权或有疑义,请点击“举报”按钮,其他联系方式或无法及时处理。
 

精彩评论20

正序浏览
跳转到指定楼层
沙发
o_景天 发表于 2021-9-13 12:43:59 | 只看该作者
 
先不要急着下“没用”的结论,

我们先来看看产品的具体情况:


此次服贸会,中国国药集团一共有 9款新冠研究产品亮相。

其中有——
4款(二代)新冠疫苗:(武汉生物、北京生物)灭活疫苗、广谱重组蛋白疫苗、mRNA疫苗;
3款诊断试剂:新冠病毒核酸检测试剂、30分钟快速检测试剂、新冠病毒中和抗体检测试剂;
2款新冠特效药:特异性免疫球蛋白、单克隆抗体。


 第17张图片

图源 @中国生物

4款二代疫苗与一代疫苗有啥区别?


一代的新冠疫苗主要是针对新冠原型毒株,而二代疫苗则针对新的毒株。

北京生物针对的是 Delta变异株,武汉生物针对的是 Beta变异株;重组蛋白疫苗能有效中和大部分的变异株;而 mRNA变异株新冠疫苗也在研发中。


 第18张图片

图源 @中国生物

但是,我们比较关心的是“有效中和”的具体数据是怎么样的?

因为目前二代疫苗只是完成临床前研究,只能蹲一下临床试验的后续了。

至于什么时候上市?我预计年底前能出来就不错了。
(重组蛋白疫苗也只是完成了 Ⅰ/Ⅱ期临床试验而已)

但相比不作任何改造的“加强针”,

我更期待“二代疫苗”的上市。

以色列第三针施打后,疫情依旧严峻。

而且目前,一代疫苗针对 Delta变异株的有效率肯定是下降的。

7月 20日,斯里兰卡的真实世界保护力研究报告显示:
与新冠原始毒株相比,Delta变异株使疫苗的抗体中和活性下降了约 1.38倍,只剩 68%的保护率。

而广州疾控通过疫情病例的对照研究,估算出疫苗针对 Delta变异株的总体保护率为 59%

如果真能够开发出针对变异株的二代疫苗,疫苗保护率肯定会有所提升。

但前提是新的流行变异株没有出现。


原始毒株——Alpha——Delta的流行时间上推测,
新冠有很明显的“寒暑交替”特征,
所以下一个流行毒株已经形成,

并且很可能在年末寒冬时期流行。

至于是不是 Mu变异株,仍有待观察。
总之二代疫苗要发挥最大作用,只能加快脚步。


 第19张图片

图源 @中国生物

其实这次的服贸会更值得关注的是新冠特效药


静注 COVID-19人免疫球蛋白(pH4),近日药监局也批准了开展临床试验。

这是治疗用生物制品一类新药,是全球首款采用新冠灭活疫苗免疫后血浆制备的新冠肺炎特异性治疗药物,可以说是突破性成果
采用低温乙醇蛋白纯化分离法,并经病毒灭活及去除方法制备而成,含有高效价 SARS-CoV-2中和抗体。

 第20张图片

图源 @中国生物

 第21张图片

该药品规格为 5000U/瓶(1.25g, 25ml)、10000U/瓶(2.5g, 50ml)。

这款药效果如何呢?


7月 6日,《Nature》期刊上发表了《武汉新冠恢复期血浆捐献者对 SARS-CoV-2受体结合域的 12个月特异性 IgG反应》[1]的研究。

通过从武汉的 869名恢复期血浆捐献者收集了总共 1,782份血浆样本并测试特异性抗体反应,进行了一项为期 12个月的纵向研究。

研究背景补充:
大多数新冠患者可以在感染后几天内产生病毒特异性 IgM、IgA和 IgG抗体

研究显示,虽然 IgM和 IgA抗体均在症状出现后 1周内产生,但 IgM会在第 10-12天达到高峰,18天后下降;IgA在第 20-22天达到高峰。

相反,IgG 抗体水平在症状出现后 3周内持续升高,8周后下降,但在 8个月内仍可检测到;然而,长达 12个月的抗体反应和中和活性仍不清楚。


 第22张图片

随着时间的推移,针对新冠的 RBD-IgG滴度。

结果显示:

新冠恢复期血浆中针对新冠病毒刺突蛋白受体结合域(RBD-IgG)的 IgG抗体阳性率持续 12个月超过 70%


 第23张图片

SARS-CoV-2 RBD-IgG 反应的几何平均滴度(GMT)。

RBD-IgG水平会随时间下降,在第 9个月后稳定在初始水平的 35.7%(GMT约为 200)。


而与第 1个月的滴度相比,第 12个月的 RBD-IgG滴度下降了 69.9%。


 第24张图片

性别、年龄和血型对血浆捐献者诊断后不同阶段的 RBD-IgG反应的影响。

此外,研究还表明:
男性血浆的 RBD-IgG滴度在感染初期高于女性,

并且患者的年龄与 RBD-IgG滴度呈正相关。


总体而言,这项研究为 COVID-19血浆中和抗体的保护持续时间提供了长期有力的支持,表明有可能预防新冠再感染,以促进疫苗和疗法的开发。

但是这个研究存在一些缺陷:

采用武汉初期的捐献者血液,为原始毒株感染后康复血液样本,而研究是否采用变异株进行测试未说明,所以针对新冠变异株的情况未知

研究未进一步说明目前这款静注 COVID-19人免疫球蛋白(pH4)是否采用了 RBD-IgG滴度比较持久的样本
比如有研究在 COVID-19恢复期患者中检测到 S蛋白特异性长寿命 BMPC(长寿骨髓浆细胞)[2]。

所以总体而言,
这个药物对新冠病毒有用,但对变异株的效用还有待观察。

我是 @39健康网 (公众号同名),如果你想了解最新的疫情&疫苗科普,可以持续关注我【也可以关注下面的疫情&疫苗】专栏。

美国总统拜登宣布了一个「六步计划」来控制新冠疫情,该如何评价这个计划?美国难以控制住疫情的原因有哪些?

为什么以色列开打第三针,日增却依旧再次创新高,达到16629人?

美国缪毒株感染病例全球最多,你怎么看待「美专家称不足为虑」?什么是「缪毒株」病毒?

在死亡有延迟的情况下,为何美国新冠疫情死亡率依旧从上个月的0.3%,上升到了现在超过1%?

韩国现多起疑似接种疫苗后患白血病案例,目前情况如何?这可能是疫苗的副作用吗?

中疾控专家称「武汉华南海鲜市场疫情存在冷链引入病毒可能」,说明了什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故人驯鹿 发表于 2021-9-13 12:44:17 | 只看该作者
 
新冠治疗药物8月底刚开始临床,是否能够通过临床还不确定,这里就不多解释了,重点跟大家讨论下抗变异毒株的二代疫苗。
先说结论,抗变异毒株的疫苗收益可能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大。
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疫苗研发的速度根本赶不上病毒的变异速度。
想当初Beta(B.1.351)变异株横空出世,其中在刺突蛋白受体结合区域(RBD)存在的E484K突变,一时间让各个疫苗的有效性大打折扣。
辉瑞疫苗接种者血清对beta病毒株的中和能力减弱了大约2/3[1]。
Moderna疫苗对beta毒株中和抗体效价降低了6.4倍[2]。
阿斯利康/牛津腺病毒载体疫苗(ChAdOx1),对Beta毒株导致的轻中度感染保护效力仅为10.4%[3]。

 第33张图片
这一下子引起了人们对疫苗可能会失效的恐慌,然后各个公司开始研究针对Beta毒株的疫苗,很快在2021年3月份,Moderna的mRNA-1273.351进入了II期临床,并完成了首例受试者给药[4]。
结果也很不错,在接种针对B.1.351突变病毒株设计的mRNA-1273.351十五天后,接种者血清对Beta变异株(B.1.351)的GMT为1400而接种mRNA-1273的GMT数值为864。这些初步数据显示,mRNA-1273.351可能更为有效地增强对Beta变异株(B.1.351)的中和能力。

 第34张图片

可还没等Moderna的mRNA-1273.351走出临床,印度爆发的Delta(B.1.617.2)毒株已经冲出贫民窟,走向了世界。

 第35张图片
由于Delta毒株同时兼具了Alpha(B.1.1.7)毒株传播迅速和Beta(B.1.351)毒株抵抗疫苗的特点,一出道即是巅峰。自2021年4月份开始,Delta毒株在全球各地攻城略地,短短3个月的时间就扩散到了全球121个国家和地区。

 第36张图片

Delta毒株的快速上位,让Moderna针对Beta毒株研发的mRNA-1273.351疫苗处于很尴尬的地位,甚至不排除“胎死腹中”的可能。
Delta的肆虐引起了人们的恐慌,各个公司又开始研制针对Delta毒株的疫苗,而就在针对Delta毒株的疫苗进入临床之际,Lambda变异株来了,后面还跟着C.1.2、Mu等变异株。
在新冠出道短短的1年多的时间里,陆陆续续出现了很多变异株,光世卫组织用希腊字母命名的就有11种新冠变异毒株,更别提那些还未上榜的毒株了。现在希腊字母都快不够用了,甚至将以星座命名。

 第37张图片
所以,我们不知道在不远的将来会不会出现一个传播能力更恐怖,免疫逃逸能力的新冠变异株,直接将现有的变异株全部放到。
如果真的出现了,那现在研发的针对Beta、Delta变异株的疫苗在其面前很有可能会失去应有的效果。
之前研究发现,针对Delta变异株的的新冠疫苗,在面对Beta等变异株时,有效性甚至不如原始疫苗
即便是再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去研发新的疫苗再继续打补丁,可如果在补丁出来之前又出现新的变异株呢,总不能陷入无穷无尽的打补丁过程中吧,毕竟目前新冠疫苗研发速度是赶不上病毒变异速度的。
另外,还有一个比较关键的一个原因,当前的疫苗在面对Delta时仍然是有效的。
根据之前广州和南京两次疫情研究结果来看,目前的灭活疫苗在面对Delta毒株时,预防感染的保护能力确实有所下降,但在降低重症方面仍然是有效果的,与未接种疫苗的相比,完全接种疫苗的重症风险降低了94%[5]。
研究称国产灭活疫苗对Delta株总体保护率达59%,对重症的保护效果达100%,这一结果意味着什么?所以,在当前疫苗仍然有效和疫苗研发的速度根本赶不上病毒的变异速度的背景下,如果仅仅是接种针对变异毒株的疫苗,对大多数人来说实际意义并不是很大,但对高风险人群还是很有必要的。
至于普通的疫苗加强针,还是比较推荐大家接种的。
因为根据国药和科兴的研究,在接种疫苗6-8个月后,中和抗体GMT确实会大幅度的降低,甚至低到血清阳性临界值以下,如果在这个时候接种疫苗的话,可以显著诱导特异性记忆B细胞的免疫召回反应,提供更持久的免疫回忆应答,对变异株的抗体结合活性范围更广。

 第38张图片
更具体的内容可以看看之前的回答:
国药集团提交新冠疫苗加强针补种申请,可提高抗体水平 5-10 倍,还有哪些信息值得关注?不过,普通加强针也有多种选择,是选择“原技术路线的疫苗”还是“换种技术路线进行序贯接种”这个也在研究之中。
从前两天康希诺和科兴合作发表的论文来看,在接种2针科兴以后,如果第三针接种康希诺的腺病毒载体疫苗,有效性会远高于三针全部接种科兴的灭活疫苗。
研究人员给志愿者接种两针灭活疫苗后,再接种一针腺病毒载体新冠疫苗作为加强,14天后中和抗体GMTs为197.4 (167.7, 232.4),抗体水平升高约78倍;若第三针用灭活疫苗进行加强,抗体水平为33.6 (28.3, 39.8),升高约15.2倍。

 第39张图片
所以,随着研究的不断进展,临床证据的不断充足,后续也不排除在第三针加强针上选择其它技术路线的疫苗进行异源免疫加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莫愁67 发表于 2021-9-13 12:45:17 | 只看该作者
 
 第47张图片

全球新冠每百万人确诊数(7日滚动平均)

当前全球已累计确诊超2.2亿人,当前疫情也仍然在各国大肆流行,但是全球疫苗接种率却不足30%。当前情况,既是疫情控制不当、疫苗分配不均等导致变异株流行,又是变异株的流行和低疫苗接种率导致疫情进一步扩散,今后很长时间仍然将是这样的状态。目前的情况是,疫苗仍然对变异株有效,所以,全球促进疫苗公平分配、加快基础疫苗接种才是当前最重要的事儿。不过各国疫苗政治玩得飞起,这恐怕是没指望了。
那中国作为还比较平稳的一个环境,居安思危、未雨绸缪,研究新一代的、对付变异株的疫苗也是对的。疫情发展到目前这个情况,与病毒共存的局面基本确定,所以未来很可能新冠疫苗是要常用常新了,这也是必要的工作。
但比起疫苗,新冠特效药的稀缺才是重点问题,尤其是效果好又能够量产,且服用方便的新冠特效药。当前虽然病毒共存已经被普遍提出,但是仍然少有完全放开的国家和地区,就是因为特效药还缺少,少有的上市的药物在疗效和安全性方面也还有待验证。
国药的这两款特效药,一款是静注新冠病毒人免疫球蛋白,属于血液制品,是以国药新冠灭活疫苗接种者血浆为原料提纯的,但目前该药物也仅是批准临床,且即使最终上市,该药物也主要是用作重症患者。而且虽然这款药比之前以康复者血浆为原料的特异性人免疫球蛋白药物,在血浆供应来源上有更多可能,但始终是血液制品,具有原料供应不稳定、制备不易、量产困难、价格昂贵的缺点,所以不可能大规模的使用。但是仍然在临床上对重症治疗,降低死亡率具有重要意义。
另外一款单克隆抗体,则是通过人工方式制备的高活性中和抗体,具有特异性地结合新冠S蛋白,阻断病毒与宿主细胞受体ACE2 蛋白,抑制病毒感染正常细胞的作用。这类人工制备的中和抗体类药物,相比新冠病毒人免疫球蛋白来说,则具有可大量生产及成本较低的优势。因此也是当前国际上新冠特效药研发的趋势之一。
目前,跨国药企如礼来、阿斯利康、再生元等,国内企业复宏汉霖、君实生物、腾盛博药、绿叶制药、济民可信等均这一领域有所布局。
目前,也有几款中和抗体类药物已经获得美国日本药监部门的批准上市,但临床应用情况也并不乐观。
已获批临床使用的中和抗体类药物

 第48张图片

注意:
Bamlanivimab单药用于SARS-CoV-2变异病毒时,会产生耐药性,FDA认为继续使用该药物的潜在风险将大于获益,2021年4月,FDA撤销了其bamlanivimab 单药紧急使用授权(EUA)。
bamlanivimab和etesevimab对B.1.351/Beta和SARS-CoV-2 P.1/Gamma变异病毒的中和能力有限,2021年6月25日美国相关政府宣布在美国暂停供应bamlanivimab/etesevimab双抗体疗法直至另行通知。

除了以上获批使用的几款中和抗体外,仍有大量中和抗体分子处于在研阶段。国内则包括国药、君实等。如8月4日,中国生物官微消息称,其杨晓明研究员团队最新发现针对德尔塔变异株有效的单克隆抗体,中和活性IC50高达5ng/ml。8月8日,腾盛博药宣布完成新冠中和抗体BRII-196和BRII-198 ACTIV-2三期临床试验受试者入组工作。君实生物也表示今年拟申报广谱新冠中和抗体临床,覆盖德尔塔等变异株。

 第49张图片

图片来源:国金证券研究报告

但是,中和抗体类药物,一般注射给药,多针对临床重症、免疫系统受损等患者。其药物使用的方便可及程度还较低。在与病毒共存的情况下,人们感染后,如果绝大多数人还是需要住院治疗,那么医疗机构的负担仍然非常重。所以新冠特效药也需要口服药物。回顾历史,真正让人类免于流感影响的手段是“流感疫苗+口服抗病毒药”的“防+治”组合,口服抗流感药物的出现,让人们在感染流感病毒后,只需自行服药、简单防护即可保持基本正常的社会活动。因此,口服新冠药物的研发上市,将为未来与病毒共存提供更便捷可行的保障。
口服新冠药物主要通过抑制病毒转染过程(胞内为主)起效。据统计,截止目前口服抗新冠病毒药物进入临床三期的药物已有4种,分别是开拓药业的雄激素受体(AR)拮抗剂普克鲁胺、默沙东/ Ridgeback的Molnupiravir(MK-4482/EIDD-2801)、罗氏与 Atea Pharmaceuticals, Inc. 共同开发的AT-527、以及辉瑞口服蛋白酶抑制剂 PF-07321332。

 第50张图片

图片来源:国金证券研究报告

所以,针对国药目前的几款药物,对抗疫情布局还算全面,虽然目前国内疫情平稳,但一旦全球都开始与病毒共存,我们也不可能独自“闭关锁国”,现在所有的布局都是为将来做准备,每一个都有必要,只是重要程度不同。当前,最稀缺的就是效果和安全性都有保证,且能大量生产、用药可及性较高的新冠特效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感情久了是啥情 发表于 2021-9-13 12:46:16 | 只看该作者
 
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够上市,但是可以肯定不会起到多大作用。
所谓的二代疫苗有效率都比较低换代价值根本不存在,而mRNA疫苗大多数实际上是亚单位疫苗其有效率不可期待。
新冠病毒是RNA病毒所以病毒变异非常频繁,疫苗研发速度远远落后于新冠病毒变异速度,所以世界上最好的mRNA疫苗有效率从95%下降到39%不到沦落为世卫组织认定的劣势疫苗,但是辉瑞公司已经宣布不准备提出二代疫苗,因为跟不上病毒变异速度没有价值。科技水平明显低于欧美的中国水平短期内是无法期待有杰出的成就的。
所谓的特免蛋白药物是灭活疫苗诱发的特异性抗体,其药效如灭活疫苗不可能很好,并且对新冠变异无能为力。其作用无法逾越康复者血液抗体治疗的优势。并且血液制品的方式针对低风险致死率的疾病涉嫌违法。
较低的学术水平意味着不能期待有什么杰出的成就,低级重复不可能产生伟大的成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嘿扇钟迂 发表于 2021-9-13 12:46:41 | 只看该作者
 
不论疫情发展到什么程度,药物研发到哪个步骤,那些勤勤恳恳工作的科学家和战斗在一线的工作人员始终值得尊敬。他们是真正在为人民健康干实事的人。
有的事是问责能解决的,但不是所有问题都能靠问责解决。我始终觉得用理科的办法去硬刚问题才是中国人的浪漫。就好像国庆70周年阅兵时军迷们说的,“反抗萨德,靠抗议和谴责是没用的,DF17才有用”。我不想评价军事,我不懂,但至少那些科学家们在用同样的方式和实干精神抗疫。
作为一个医学生,我好多次实名科普纠正过很多人的错误观点,但那些人仅仅是出于不懂,而不是傲慢,他们愿意听专业的声音。但也有一些人已经魔怔了,他们承认或不承认自己不懂专业知识,却还要空乏地控诉和质疑着一切,他们已经把一切可尽的语言倾注在了阴谋论、玩梗、阴阳怪气上面了。我始终觉得努力把科学家们做了哪些研究,原原本本地科普给大家,才是对他们工作的尊重。作为原教旨主义知乎拥护者,常常为现在讨论疫情的舆论感到遗憾。
匿了,我自己都觉得说这些话心累,不想它们出现在自己的动态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芜野的一生 发表于 2021-9-13 12:46:54 | 只看该作者
 
思路不对 努力白费。
蒋介石当年的武器可不差,如果美国急需增援,他就能打赢解放战争吗?
疫苗是病毒在实验室条件下的变异,能有多大规模和数量?相比自然条件下的变异,无论是数量规模,还是结构变异的多样性,或者环境条件的多样性,都远远碾压实验室。
谁强谁弱不是一目了然吗?
温室里的花朵也许好看,但生存能力一定不如野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潘云鹤 发表于 2021-9-13 12:47:20 | 只看该作者
 
加油研发啊,出来我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暖朵儿00 发表于 2021-9-13 12:48:01 | 只看该作者
 
本来是个百分百的大好事,然而因为种种原因,刚才各种群魔乱舞的回答让我一度以为这里是某博的评论区……虽然有些问题的确需要被看见,但这并不是一些人恶意带节奏的借口,有什么问题都可以摆事实讲道理好好理论,只会阴阳怪气讽刺诋毁的话还是不要瞎写回答带偏更多人了,当然也不是说不能用讽刺的方式反馈问题,你可以发到问题的评论区或者其他对应回答的评论区(不过如果发在我这里,我可能会删评拉黑一条龙服务……

好了,来好好答题:
先来看一个相关报道——
9月7日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发布会

去年年初,我国部署了包括灭活疫苗、腺病毒载体疫苗、重组蛋白疫苗、减毒流感病毒载体疫苗和核酸疫苗在内的新冠病毒疫苗研发的5条技术路线。科研攻关组疫苗研发专班工作组组长、国家卫健委科技发展中心主任郑忠伟表示:“到目前为止,5条技术路线的所有疫苗实现了临床试验的全覆盖,有2款灭活疫苗、1款重组蛋白疫苗获得国家药监局同意开展了紧急使用。”

郑忠伟强调,任何疫苗对传染病的保护效果都不可能做到100%,接种疫苗后,随着时间的延长,中和抗体的水平会逐渐下降,但是疫苗对预防感染有一定效果,对感染后的再传播有明确效果,对预防重症和死亡有显著效果。

郑忠伟表示:“总体来看,新冠病毒没有出现根本性变异,目前疫苗对各种变异株仍然有效。各疫苗的研发单位已经在开展针对各种变异株疫苗研发的一系列工作,将来万一发生了病毒严重变异,我们也能够迅速研发并规模化生产新的疫苗,从而做到有备无患。”(环球网国内)
着重看标黑加粗的部分。

我们知道新冠病毒一直在持续变异,而疫苗研发必定会有一定的延后性,病毒不断变异,疫苗也要不断跟进,拜诸如美国印度这种超疾大国所赐,将来疫苗研发到十八代都不是完全不可能的事……这是我们很正常的思考,不过其实病毒变异并不是随时就会出现颠覆性跳跃性的,虽然单个病毒的某次突破没有方向性,但决定病毒整体性状的关键性突变必定是要通过长时间缓慢的突变量变不断积累才可能出现,比如说现在肆虐全球的德尔塔其实也没有根本性突变,可以说还在射程范围之内,不过德尔塔、拉姆达这些变异株会削弱现有疫苗的有效性,所以对应研制二代疫苗还是很有必要的,即便我们国内暂时不需要接种,出口到国外不只可以帮助其他国家遏制疫情蔓延的势头,还能创造更多外汇等等,当然这些只是附加值,不多说……
最关键的来了,现在我们拿这些初级变异株研制对应的新疫苗,其实就像是在练手,提前跑顺各个流程,将来万一发生了病毒严重变异,我们也能够迅速研发并规模化生产新的疫苗,从而做到有备无患(这句话熟悉不,上面报道里的原话,放在这是不是非常合适~

再上一个台阶,要相信我们国家,甚至可以说要相信人类的智慧,应对新冠疫情如果我们国家彻底败了,人类差不多也就到头了,当然现在远还没到这个程度,最多就是死一大批人,后面该怎么还怎么,但不是都喜欢说时代的灰尘落到任何一个人头上都是一座山吗,那么我们现在有能力挽救更多人,为什么要诋毁讽刺反对,或许只是这颗时代的灰尘没落到某些人头上吧!但你要知道,这一点也是国家的全力抗疫才有结果。
(当然如果有禁忌症确实不能接种疫苗,或者怀疑自己疑似有禁忌症,都是可以不接种的,没人能把你怎么样,不过之前一些地方的变相强迫手段的确不可取,现在基本都放开了,差不多可以翻篇了)
庆幸生在中国这个大家庭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納蘭★明空 发表于 2021-9-13 12:48:31 | 只看该作者
 
因为第一代疫苗对德尔塔变异病毒基本无效或完全无效,所以要研制第二代疫苗,正是因为MRNA疫苗的中和抗体GMT要大大高于灭活,载体,重组蛋白疫苗,所以要研制有自主知识产权的MRNA疫苗,而复必泰疫苗不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要交专利费,所以通过行政审批设置障碍,不让其获得批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排行榜
活跃网友
返回顶部快速回复上一主题下一主题返回列表APP下载手机访问
Copyright © 2016-2028 CTLIVE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西兔生活网  小黑屋| GMT+8, 2024-7-1 0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