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开启左侧

[分享] 长期戴耳机且把音量一直保持最大是否会重创大脑和听力?(请 ...

[复制链接]
55914 12
765971764 发表于 2022-1-4 01:00:36 | 只看该作者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我国《社会生活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22337-2008)中规定,像学校教室、会议室、办公室等场合中,声音不得超过白天 50 分贝,夜晚 40 分贝,即使有突然的噪音(比如电梯启动),最大噪声也不能超过 82 分贝。
美国职业安全与健康管理局规定,超过85分贝以上的声音可以被纳入噪音。
长期接触高强度的噪声,容易得噪声病。
关于噪声病的解释:
早期接触高强度噪声会使听觉器官受损,同时对中枢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内分泌系统及消化系统等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因而噪声病是以听觉器官受损为主并伴有听觉外系统反应的全身性疾病。其症状和体征的产生与噪声的强度、频率、接触时间以及个体对噪声的易感性有关。噪声的特异性作用,主要是引起听觉系统的损伤;它的非特异性作用,则表现为对听觉外系统的影响。
噪声对听觉系统的长期作用后,多出现在2000赫兹(Hz)以上的高频听力损失,初期尤以3000~4000Hz受累最为典型。
外耳道对2000~6000Hz的声音有共鸣作用;中耳对高频声更易于传导;内耳耳蜗基底部有一狭窄区,主要感受4000Hz左右的高频声,此处有解剖学上的生理缺陷,血液循环较差,且易受淋巴液振动波的冲击,该处基底膜受振时的振幅最大,强而频繁的声负荷集中于此,使螺旋器病变多发生在基底部。病理检查发现螺旋器毛细胞肿胀、变性、萎缩或消失,严重者可见螺旋器从基底膜上剥脱。电子显微镜检查可见毛细胞线粒体肿胀,内质网增生。实验表明噪声可引起内耳感音细胞代谢增强,耗氧量增加,致使氧张力降低,酶活性下降,影响了毛细胞的呼吸和代谢,导致细胞的变性坏死,从而引起感音性耳聋。
声音引起的神经冲动,从内耳感受细胞传到大脑的高级听觉中枢,神经通路终止于听中枢皮质。沿着主要听觉通路的某些神经纤维上行到中脑,终止于网状结构后,还能将冲动传递到植物神经系统,从而激发腺体、心血管、胃肠等变化,为全身反应的一部分。噪声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使人们的基本生理过程——大脑皮层的兴奋和抑制平衡失调,可使脑血管张力发生改变,神经细胞边缘出现染色质的溶解。这些变化,早期可以复原,如果不能及时恢复,久而久之,就会形成牢固的兴奋灶,累及植物神经系统,产生神经衰弱症。
在听力检查时如果发现,永久性听阈位移超出正常范围。语频听力仍在正常范围,而3000、4000、6000Hz的高频率纯音测听中的任一频率听力下降≥30dB时,诊断为听力损伤,在高频听力下降的基础上,发现500、1000、2000Hz的语言频率三者听力下降之和的均值≥25dB者,诊断为噪声性耳聋。
自行测试的话可以用这个软件

长期戴耳机且把音量一直保持最大是否会重创大脑和听力?(请 ... 第1张图片

长期戴耳机且把音量一直保持最大是否会重创大脑和听力?(请 ... 第2张图片

长期戴耳机且把音量一直保持最大是否会重创大脑和听力?(请 ... 第3张图片
我刚刚用我常用来听小说的一副小蓝牙耳机(半入耳)测试了一下。
我听小说和音乐的时间平均每天大概在12小时,持续时间有15年以上。
具体情况也可以说一下:
1、音量一般只会开到手机的1/3-2/5,和有人在耳边小声说话差不多,大部分时候开到一半我会觉得很吵。
2、如果环境很吵我也不会开大音量,我会等不吵的时候重新播放前面那一段。如果是听音乐我会选择比较安静的环境。
3、不会每天都听,每周都会有一两天彻底不用耳机。
4、我不会一直戴着入耳或者半入耳,因为我不喜欢入耳堵着耳朵的那种感觉,所以最常用的是半入耳和头戴。头戴由于是以开放式的为主,一般会在很安静的环境中听,用耳放推,所以音量也不会开的很大。而且最近也在减少持续听的时间,因为半入耳和入耳长时间佩戴会导致耳屎增多,我很不喜欢耳朵不干净。
5、苹果手机有最大音量控制,比如设定成85分贝,这是一个模拟环境噪声的情况。

长期戴耳机且把音量一直保持最大是否会重创大脑和听力?(请 ... 第4张图片
安卓手机也同样有音量提醒。以三星S手机为例,它的音量一共有15格,调到第10格的时候就会提示音量过大会损害听力。

长期戴耳机且把音量一直保持最大是否会重创大脑和听力?(请 ... 第5张图片

长期戴耳机且把音量一直保持最大是否会重创大脑和听力?(请 ... 第6张图片

随手拍的渣图勿计较

随身播放器有一些有最大音量限制开关,比如sony的CD随身听和现在的播放器。
这些设定就是为了保护听力。所以不建议你继续长期用最大音量听歌。
关于耳机的声压强度,是随着频率变化而有不同的,也没有特别权威的测试数据。
这里有个关于分贝的详解。
有测试数据表明苹果有线耳机的最大音量分贝数是119,另一个测试数据是102,不管是哪个数据,都超出了80-85的安全阈值,所以建议你将音量降到80分贝以下比如70分贝,这样也是为了保护听力,实现保持长期听歌的乐趣。我现在也在适度减少听耳机的时长,共勉。


上一篇:焦虑症的症状是什么?
下一篇:总觉得有病却什么也查不出,有可能是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在 ...
@



1.西兔生活网 CTLIVES 内容全部来自网络;
2.版权归原网站或原作者所有;
3.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
4.若涉及侵权或有疑义,请点击“举报”按钮,其他联系方式或无法及时处理。
 

精彩评论12

正序浏览
跳转到指定楼层
沙发
打劫IQ卡卡 发表于 2022-1-4 01:01:25 | 只看该作者
 
我国《社会生活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22337-2008)中规定,像学校教室、会议室、办公室等场合中,声音不得超过白天 50 分贝,夜晚 40 分贝,即使有突然的噪音(比如电梯启动),最大噪声也不能超过 82 分贝。
美国职业安全与健康管理局规定,超过85分贝以上的声音可以被纳入噪音。
长期接触高强度的噪声,容易得噪声病。
关于噪声病的解释:
早期接触高强度噪声会使听觉器官受损,同时对中枢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内分泌系统及消化系统等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因而噪声病是以听觉器官受损为主并伴有听觉外系统反应的全身性疾病。其症状和体征的产生与噪声的强度、频率、接触时间以及个体对噪声的易感性有关。噪声的特异性作用,主要是引起听觉系统的损伤;它的非特异性作用,则表现为对听觉外系统的影响。
噪声对听觉系统的长期作用后,多出现在2000赫兹(Hz)以上的高频听力损失,初期尤以3000~4000Hz受累最为典型。
外耳道对2000~6000Hz的声音有共鸣作用;中耳对高频声更易于传导;内耳耳蜗基底部有一狭窄区,主要感受4000Hz左右的高频声,此处有解剖学上的生理缺陷,血液循环较差,且易受淋巴液振动波的冲击,该处基底膜受振时的振幅最大,强而频繁的声负荷集中于此,使螺旋器病变多发生在基底部。病理检查发现螺旋器毛细胞肿胀、变性、萎缩或消失,严重者可见螺旋器从基底膜上剥脱。电子显微镜检查可见毛细胞线粒体肿胀,内质网增生。实验表明噪声可引起内耳感音细胞代谢增强,耗氧量增加,致使氧张力降低,酶活性下降,影响了毛细胞的呼吸和代谢,导致细胞的变性坏死,从而引起感音性耳聋。
声音引起的神经冲动,从内耳感受细胞传到大脑的高级听觉中枢,神经通路终止于听中枢皮质。沿着主要听觉通路的某些神经纤维上行到中脑,终止于网状结构后,还能将冲动传递到植物神经系统,从而激发腺体、心血管、胃肠等变化,为全身反应的一部分。噪声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使人们的基本生理过程——大脑皮层的兴奋和抑制平衡失调,可使脑血管张力发生改变,神经细胞边缘出现染色质的溶解。这些变化,早期可以复原,如果不能及时恢复,久而久之,就会形成牢固的兴奋灶,累及植物神经系统,产生神经衰弱症。
在听力检查时如果发现,永久性听阈位移超出正常范围。语频听力仍在正常范围,而3000、4000、6000Hz的高频率纯音测听中的任一频率听力下降≥30dB时,诊断为听力损伤,在高频听力下降的基础上,发现500、1000、2000Hz的语言频率三者听力下降之和的均值≥25dB者,诊断为噪声性耳聋。
自行测试的话可以用这个软件
Mimi Hearing Test - 来一次科学准确的听力测试 #iOS

 第12张图片

 第13张图片

 第14张图片
我刚刚用我常用来听小说的一副小蓝牙耳机(半入耳)测试了一下。
我听小说和音乐的时间平均每天大概在12小时,持续时间有15年以上。
具体情况也可以说一下:
1、音量一般只会开到手机的1/3-2/5,和有人在耳边小声说话差不多,大部分时候开到一半我会觉得很吵。
2、如果环境很吵我也不会开大音量,我会等不吵的时候重新播放前面那一段。如果是听音乐我会选择比较安静的环境。
3、不会每天都听,每周都会有一两天彻底不用耳机。
4、我不会一直戴着入耳或者半入耳,因为我不喜欢入耳堵着耳朵的那种感觉,所以最常用的是半入耳和头戴。头戴由于是以开放式的为主,一般会在很安静的环境中听,用耳放推,所以音量也不会开的很大。而且最近也在减少持续听的时间,因为半入耳和入耳长时间佩戴会导致耳屎增多,我很不喜欢耳朵不干净。
5、苹果手机有最大音量控制,比如设定成85分贝,这是一个模拟环境噪声的情况。

 第15张图片
安卓手机也同样有音量提醒。以三星S手机为例,它的音量一共有15格,调到第10格的时候就会提示音量过大会损害听力。

 第16张图片

 第17张图片

随手拍的渣图勿计较

随身播放器有一些有最大音量限制开关,比如sony的CD随身听和现在的播放器。
这些设定就是为了保护听力。所以不建议你继续长期用最大音量听歌。
关于耳机的声压强度,是随着频率变化而有不同的,也没有特别权威的测试数据。
这里有个关于分贝的详解。
什么是分贝dB?有测试数据表明苹果有线耳机的最大音量分贝数是119,另一个测试数据是102,不管是哪个数据,都超出了80-85的安全阈值,所以建议你将音量降到80分贝以下比如70分贝,这样也是为了保护听力,实现保持长期听歌的乐趣。我现在也在适度减少听耳机的时长,共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不知道就 发表于 2022-1-4 01:02:23 | 只看该作者
 
像你这种情况最先伤害的是听力,而大脑是最后才受到伤害的,如果你确实自己听力没有受损的话,那么一般情况下大脑神经系统也应该是没有受到伤害的。建议你去医院查一下脑部CT,顺便检查一下自己的听力情况。你这种把声音开到最大且长期戴耳机的行为是严重错误的,长此以往听力和听神经系统都会受到严重损伤。你目前的症状恐怕是其他病变引起的,查脑部CT应该能够检查出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在风里想你 发表于 2022-1-4 01:02:56 | 只看该作者
 
戴耳机只能影响你的听力,并且听力的下降是不可逆的,估计你继续下去在30多岁就会耳背的很了。
大脑的事情跟耳机没关系。
两件同时发生的事情并不一定具有因果关系,这是一种归因谬误。
比如说,你天天看手机,你的脑溢血了,这两者有关系吗?你明明是不运动,吃的不健康,才有的心脑血管疾病。
你天天上课,你肠胃炎犯了,是因为读书读的吗?这只有时间先后关系,没有因果关系。
你戴耳机听音乐和大脑不清醒应该不具有因果关系。要不然那些音乐家天天搞,脑子都搞坏了嘛?你看看是不是你睡觉戴耳机导致你睡眠不好才影响大脑休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122137 发表于 2022-1-4 01:03:10 | 只看该作者
 
1、如果习惯大音量听歌,那么时间长了必定会影响你的听力,养成良好的听歌习惯,不要经常用耳机,或者调低耳机音量,都可以减少对耳朵的损伤。2、在耳机的各项参数中,有一个频响范围的参数,例如20~20000Hz,它表示耳机可以表现出来的声音的频率范围,跟对人耳的伤害没什么关系,因为频率过低或过高的声音,人耳是听不见的。 3、当然会影响!我们的耳朵听力是由振动产生,你的耳机也就是声源塞在耳朵的近处这样会由于振幅较近会对耳膜造成一定的损害时间久了耳膜反应不那么灵敏要大声才能够听得见了所以会变得耳背一些!不过这完全可以避免少听耳机用扩音器代替如果真不行听的时间短一些。4、经常使用耳机听歌肯定会损伤自己耳朵的听力的,因为耳朵一直处于工作状态。尽量不要长时间的戴着耳机听歌,一是会损伤听力,二是长时间佩戴容易损伤耳廓。建议戴耳机听歌,声音不要开太大,也不要长时间的佩戴耳机,要让耳朵有休息的状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weng翁weng 发表于 2022-1-4 01:03:31 | 只看该作者
 
你这种情况应该不是听耳机听出来的,建议就医,明显是身体出现了一些虚的状况,赶紧看医生吧,让医生帮你好好调理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海风vs1 发表于 2022-1-4 01:04:14 | 只看该作者
 
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ihfhqsr33236 发表于 2022-1-4 01:04:26 | 只看该作者
 
像你们说的这种情况最先损害的是您的听力,建议当当地就诊检查听力。建议以后不要长期戴耳机还把音量调到最大,这样百害无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eaglezgh888 发表于 2022-1-4 01:05:02 | 只看该作者
 
我会一直把耳机的最大音量设置成70分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aa制最合理 发表于 2022-1-4 01:05:58 | 只看该作者
 
长期这样会影响听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排行榜
活跃网友
返回顶部快速回复上一主题下一主题返回列表APP下载手机访问
Copyright © 2016-2028 CTLIVE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西兔生活网  小黑屋| GMT+8, 2024-7-1 00:20